三、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
- 格式:ppt
- 大小:161.50 KB
- 文档页数:9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肖前精华版)郑正真1.哲学的含义、特点、功能:(1)含义:它是从总体上概括的把握时代的内容,集中的反映时代的本质特征,从而体现着时代精神的精华。
凡是真正的哲学都是该时代人类智慧的一种理论升华,哲学的基本内容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在内的整个世界的一般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是人们关于世界的总的看法或根本观点。
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又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提供一般的、普遍的方法,并且是关于这种一般的、普遍的方法的学问,即方法论。
(2)特点:首先表现在对象方面,哲学的研究对象始终是人与世界的关系。
表现在它的思维方式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哲学的认识方式是一种反思。
(3)哲学的功能:哲学是关于各种具体学科知识的总结和概括,它同其他各种具体科学知识一起构成人类的知识体系,哲学又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同其他的社会意识形态一起构成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体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对人的功能:哲学的工具价值、精神武器;哲学的内在价值精神。
(4)哲学的社会功能:哲学作为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性的理论反映,提供了一个哲学意义上的包括人在内的世界图景,即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作为最高层次的方法论,是人们处理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关系的基本规范和准则。
哲学也是一种独特的批判功能。
2.哲学的基本问题。
(1)第一性问题: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何者为本原,本体论问题。
同一性问题: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是否可以认识,认识论问题。
唯心主义认为思维精神为本原的,第一性的。
客观唯心认为某种客观精神或原则是先于物质世界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本体。
主观唯心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看着是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和基础。
(2)唯物主义肯定物质。
自然界是本原的,第一性的,而思维精神则是由物质自然界所派生的们第二性的。
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试图在某些具体的有形物体中,在某特殊的东西中,寻找具有无限多样的自然现象的统一。
11.【答案】C。
解析: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原理指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结合本题分析,题干中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而“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属于次要矛盾中的矛盾的主要方面。
因此题干是符合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的要求的。
故本题答案选C。
12.【答案】C。
解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个矛盾的各方面都有其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做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一刀切”。
每一把锁都有其自己的特点,“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正是反映了这个观点。
故本题答案选C。
13.【答案】C。
解析:实践有三种基本的形式: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
A项属于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B项属于科学实验,C项属于生产实践,也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D项属于体育实践活动,不是实践的基本形式,故本题答案选C。
14.【答案】A。
解析:恩格斯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意味着人类有怎样程度的认识,A项正确。
B项错误,哲学的智慧并不是从人的主观情绪中产生,而是产生于实践。
CD项为无关选项,故本题答案选A。
15.【答案】D。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标准。
题目中这句话意在强调运用、实践,任何认识的目的都是为了指导实践。
故本题答案选D。
16.【答案】B。
解析: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但不能改造客观事物,AC项错误。
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D项错误,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可以使事物向着正确方向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不行。
故本题答案选B。
17.【答案】A。
解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真理的标准。
人们对发展问题的认识只能来源于实践并通过实践去检验。
第二节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主要内容:一、人类对世界本原的探索历程二、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三、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四、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一、人类对世界本原的探索(一)一元论与二元论一元论:哲学上的一元论坚持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万事万物有着共同的本原。
在一元论中,又存在着唯心主义一元论和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对立。
唯心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都是精神的产物和表现,主张世界统一于精神。
唯物主义一元论则与之相反,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物质的产物和表现,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证实了这一答案的正确性。
二元论:主张世界有精神和物质两个独立本原。
哲学史上典型的二元论者是17 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儿。
他认为,精神和物质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精神的本质在于思想,物质的本质在于广袤;物质不能思想,精神没有广袤;二者彼此完全独立,不能由一个决定或派生另一个。
二元论割裂了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不能科学地解决世界的本质问题,也无法将物质和精神绝对独立的原则贯彻到底,即使是笛卡儿,最终还是倒向了唯心主义的一元论。
多元论:波普把整个世界一分为三,“客观物理世界”是“世界1”,“主观心理世界”是“世界2”,“客观知识世界”是“世界3”。
这三个世界一经形成,就是各自“自主” 的,它们都是“同等的客观实在” 。
中国的“五行说”、“阴阳说”和“八卦说” ,都是从具体的物质形态来给物质下定义的,具有朴素的性质。
(二)古代和近代不科学的唯物主义物质观1.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具体形态说主要观点:物质就是某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并且认为这些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可以变化的。
正是由于这些变化才形成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
他们认为自然界无限多样的事物中有共同的基础,即共同的“始基” 。
始基是可以变化的,万物由始基产生。
万物死亡和毁灭后又归于始基。
比如某种“原始物质” :水、气、土、火。
中国古代的“五行”说:金木水火土是组成世界的原始物质。
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
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认为时空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形态,是物质运动和变化的基础。
时空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物质密切相关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空是相对的,是在物质运动中产生的。
时间和空间的产生和发展是与物质运动和变化密不可分的,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是由物质的运动和变化所决定的。
在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中,时间和空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时间和空间不仅仅是物质运动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是物质运动的条件和限制。
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和发展也受到物质的运动和变化的影响。
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认为,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不是绝对的,而是有限度的。
在某些情况下,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会发生变化,但这种变化是受到物质本身的限制的。
总之,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认为,时间和空间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形态,是物质运动和变化的基础,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同时也是物质运动的条件和限制。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是由物质的运动和变化所决定的,是有限度的。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四)一.单项选择题: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5.相对静止是指()A.事物绝对不动B.事物永恒不变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6.时间和空间是()A.物质的唯一特性B.物质的根本属性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的一切变化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
这在哲学上符合()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
这是一种()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1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11.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备必要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属于()A.较差的可能性B.微小的可能性C.现实的可能性D.抽象的可能性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主观精神的产物B.客观精神的显现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1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