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山装
- 格式:ppt
- 大小:2.21 MB
- 文档页数:8
中山装的历史和发展现状一、中山装的由来1919年,孙中山请上海亨利服装店将一套英国陆军制服改成便装。
这套便装在保留军服某些式样的基础上,吸取了中式服装和西装的优点,显得精练、简便、大方。
由于孙中山先生的提倡以及他的名望,这种便装式样很快流传,经过不断修改,发展成中山装,并成为中国男子普遍穿用的服装。
关于中山装的来历还有其他一些说法,如有的说是1912年在广州问世的,有的说是由日本铁路制服改制的。
这里提到的黄隆生是一位越南的华侨,开有一家洋服店,1902年,孙中山到越南筹组兴中会,一次到黄的店购物。
黄得知这个顾客就是孙中山时,当即要求加入兴中会,为革命出力。
二、每个部分的含义中山装是以孙中山的名字命名的一种服装。
很多著名人物如蒋介石、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都常穿着中山装。
由于中国著名政治人物毛泽东经常穿着中山装示人,所以西方人称呼中山装为“毛装”(Mao Suit),但中国却从未有如此称呼;日本人称呼中山装为“人民服”。
这种服装及其衍生的变化服装,成为1980年代以前中国民众的主要服装样式。
今天中国和朝鲜的领导人在一些重要场合也会穿中山装。
中山装是因孙中山先生率先穿用而得名。
在民国十八年制定国民党宪法时,曾规定一定等级的文官宣誓就职时一律穿中山装,以表示遵奉先生之法。
形制:立翻领,对襟,前襟五粒扣,四个贴袋,袖口三粒扣。
后片不破缝。
这些形制其实是有讲究的,根据《易经》周代礼仪等内容寓以意义。
孙中山阐述该服装的思想和政治含义:1、衣服外的四个口袋代表“国之四维”(即礼、义、廉、耻);2、衣袋上面弧形中间突出的袋盖,笔山形代表重视知识分子;3、前襟的五粒纽扣和五个口袋(一个在内侧)分别表示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宪法学说(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还有监察权在领口(纽扣)和内侧(口袋),以彰显监察权的人民监督作用);4、前襟的4只口袋上的4粒纽扣则含有人民拥有的四权:“选举、创制、罢免、复决”权;5、袖口上的三粒扣表示“民族、民生、民权”的三民主义;6、衣领为翻领封闭式,表示严谨的治国理念;7、背部不缝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
国服中山装的设计特点及含义 今天咱就来好好唠唠国服中山装那些事儿。中山装可是咱中国具有特殊意义的服装,它有着独特的设计特点和深厚的含义。
一、设计特点。 中山装整体造型简约大方,透着一种稳重又不失时尚的气质。 它的上衣一般是立领设计。这种立领,让人看起来精神抖擞,有一种挺拔向上的感觉。而且立领还能起到修饰颈部线条的作用,不管是谁穿上,都能显得更加干练利落。
再看看它的门襟,通常是五粒纽扣的设计。这五粒纽扣可不仅仅是为了美观,它们排列得整整齐齐,给人一种秩序感。而且,扣上纽扣后,整个人会显得更加端庄严谨。
中山装的口袋设计也很有特点。它有四个口袋,上面两个小口袋,下面两个大口袋。上面的小口袋可以放一些小物件,像手帕之类的,下面的大口袋则能装下更多东西,实用性很强。这种口袋的设计既方便又实用,体现了功能性和美观性的完美结合。
还有,中山装的袖口一般是三粒扣的设计。这个小小的细节也很重要,它让整个衣袖看起来更加精致,也增加了服装的层次感。
中山装的裤子也是别具一格。它多是直筒裤型,穿着舒适又得体。这种裤型能够很好地修饰腿部线条,让人走起路来更加自信大方。
二、含义。 中山装的含义那可就更加丰富。 从历史意义上来说,中山装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得名的。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中山装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它承载着人们对孙中山先生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在文化层面上,中山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精神。它的简约大方、端庄稳重的设计风格,代表了中国人谦虚、内敛、勤劳、朴实的品质。穿上中山装,就仿佛能感受到那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
从政治意义上讲,中山装在一定程度上也象征着民主、平等和自由。在过去的历史时期,它是革命者和进步人士的标志性服装,代表着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自由而奋斗的精神。
在社交场合中,中山装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一种正式、庄重的服装,适合在重要的会议、仪式等场合穿着。穿上中山装,能够展现出一个人的身份和地位,同时也表达了对场合的尊重。
国庆节中山装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国庆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它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而在国庆节庆祝活动中,中山装作为一种特殊的着装风格,在中国人的心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本文将重点介绍国庆节中山装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一、中山装的起源和发展中山装是以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的正装。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辛亥革命时期,也就是1911年。
当时,中国正经历着千百年的封建帝制,民众的生活极其困苦,社会秩序混乱。
孙中山带领广大民众推翻了满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民主主义政府。
为了打破传统封建的服饰制度,孙中山提倡以西方现代化的服装作为新中国的装束,从而引领了一场中国人的穿衣革命。
中山装作为一种搭配西服西裤的男装,以简洁大方、实用舒适而著称,很快在中国社会流行起来。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山装逐渐发展成为不同款式和风格的衣着,如有领、立领、短袖等。
尽管形态有所不同,但中山装始终秉持着孙中山先生所倡导的“平民化、国际化”的原则。
二、中山装的文化内涵1. 民族团结:中山装以其坚毅、刚正和统一的形象,象征着中国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
在国庆节期间,人们穿上中山装展示爱国心,共同庆祝祖国的独立和发展。
2. 民主平等:中山装作为民主革命的象征,一直以来都与中国的民主理念紧密相连。
它不仅是社会地位的标志,还代表着平等、自由和人权的追求。
无论是国家元首、官员还是普通民众,穿上中山装都能感受到一种平等和自由的气息。
3. 传承与创新:中山装在传承中国传统服饰的同时,也融合了西方服装文化的元素。
通过在设计上做出创新,中山装既传递历史文化,又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这种传统与创新的结合,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和时代精神。
4. 和谐与和平:中山装所独特的设计和风格,给人一种谦和、和睦的感觉。
国庆节是庆祝新中国成立的日子,穿上中山装的人们展示了他们对和平共处、社会和谐的向往。
通过这种穿着,国人表达了对友好、互助与团结合作的珍视和推崇。
中山装的故事您知道中山装不?这中山装啊,可有一段超有趣的故事呢。
话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咱中国正处于一个变革的时代,传统服饰虽然好看,但在那个追求新思想、新变革的时期,人们就寻思着得有个符合新潮流又能体现中国特色的衣服。
这时候啊,孙中山先生就站出来了。
孙中山先生可是个很有想法的人。
他四处奔走,倡导革命,在服饰方面也有自己的见解。
他觉得中国男人得有个既简洁又大方,还能展现中国人精气神儿的衣服。
于是呢,就以当时的一些西方服饰元素为参考,再巧妙地融入中国传统服饰的特色,就捣鼓出了中山装。
这中山装啊,从外观上看就很有讲究。
它的四个口袋,那可都是有含义的。
有人说啊,这四个口袋就象征着礼、义、廉、耻,这可是咱中国传统道德的重要内容呢。
衣服正面中间一排扣子,整整齐齐的,就像中国人讲究的那种规规矩矩、堂堂正正的做人态度。
而且啊,中山装穿在身上,那是倍儿精神,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一穿上,就有一种意气风发的感觉。
以前啊,那些革命志士们都特别喜欢穿中山装。
您想啊,穿着中山装走在街上,就好像在告诉大家:“我可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我要为了国家的变革、为了人民的幸福努力奋斗呢!”而且啊,在很多重要的场合,中山装都是男士们的首选。
比如说开大会啦,大家都穿着中山装坐在那里,那场面,整齐又庄重。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山装的影响力可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国内了。
外国人看到中国人穿着中山装,都觉得这衣服很独特、很有魅力。
在一些外交场合,中国的代表们穿着中山装出现,那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国独特的文化和形象呢。
到了现在啊,虽然时尚潮流变得五花八门的,什么奇装异服都有,但中山装的地位依旧不可撼动。
在一些特殊的节日或者纪念活动中,还是能看到很多人穿着中山装,缅怀过去的革命岁月,也展现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它就像一个无声的讲述者,默默地诉说着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变迁和中国人的精神传承。
您要是有机会啊,也可以找件中山装穿上试试,感受一下那种独特的魅力,就好像穿越回了那个热血沸腾的时代呢!。
中山装的由来中山装是以孙文的名字命名的一种服装。
很多著名人物如蒋中正、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都常穿着中山装。
由于中国著名政治人物毛泽东经常穿着中山装示人,所以西方人称呼中山装为“毛装”(Mao Suit),但中国却从未有如此称呼;日本人称呼中山装为“人民服”。
这种服装及其衍生的变化服装,成为1980年代以前中国民众的主要服装样式。
今天中国和朝鲜的领导人在一些重要场合也会穿中山装。
中山装是中国现代服装中的一个大类品种。
其上衣的左右上下各有一个带盖子和扣子的口袋,下身是西裤,这是辛亥革命后流行起来的服装,以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做临时大总统时穿用而流行于世,故称中山装。
毛泽东主席对“中山装”很欣赏,他一直坚持穿中山装,因而国外朋友又称中山装为“毛式制服”。
它具有我国民族的特点,穿着简便、舒适、挺括,在民国十八年(1929年)制定国民党宪法时,曾规定一定等级的文官宣誓就职时一律穿中山装,以表示遵奉先生之法。
中山装的由来,据说是孙中山先生在广州任中国革命政府大元帅时,感到西装样式繁琐,穿着不便,而中国服装在实用上亦有缺点。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孙中山到越南河内筹组兴中会,偶入河内由广东人黄隆生开设的洋服店,为了节省外汇,并能体现中国国情而授意黄隆生设计一种美观、简易而又实用的中国服装,黄参考了西欧和日本服装式样,并结合当时南洋华侨中流行的“企领”文装上衣和学生装而设计缝制成的。
但是,也有资料称,中山装原由当时的军装改制而成的。
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上海居住时,有一次,他将一套已经穿过的陆军制服拿到著名的亨利服装店请裁缝改成“便服”,改成“便服”后仍有点像军制服。
但在便服中,它既非“唐装”,更非“西装”,店员便为之起名为中山装。
由于孙中山先生在海内外声望很高,这种服式便不胫而起,迅速流传全国。
当时的中山装背面有缝,后背中腰有带,前门襟钉9个纽扣,上下口袋都有“胖裥”。
中山装的教案 教案标题: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中山装的教案 教案目标: 1. 了解中山装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 掌握中山装的特点和穿着方式;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教学重点: 1. 中山装的历史背景和发展; 2. 中山装的特点和穿着方式; 3. 中山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 教学难点: 1. 帮助学生理解中山装的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教学准备: 1. 中山装的图片、样品或模型; 2. 有关中山装的历史资料和文化背景介绍; 3. PPT或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话题:请学生谈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2. 引入中山装:展示中山装的图片或样品,让学生猜测并描述其特点。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中山装的历史背景:通过PPT或多媒体设备,向学生介绍中山装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 2. 中山装的特点和穿着方式:详细解释中山装的设计特点和穿着方式,并与其他服装进行比较。 三、学习活动(20分钟) 1. 小组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中国传统服装进行研究,包括中山装、旗袍、唐装等。要求学生调查并展示该服装的历史背景、特点和文化意义。 2. 分享和讨论: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所研究的服装,其他学生进行提问和讨论。 四、拓展延伸(15分钟) 1. 视频观看:播放与中山装相关的视频片段,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山装在不同场合的穿着方式和文化意义。 2. 设计中山装:鼓励学生动手设计一套适合自己的中山装,可以使用纸张、颜料等材料进行创作。 五、总结和评价(5分钟) 1. 总结:回顾中山装的历史背景、特点和穿着方式。 2. 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讨论自己在本课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教学延伸: 1. 邀请一位专家或者服装设计师来学校进行讲座,分享中山装的文化内涵和设计理念。 2.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传统文化展览,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服装的发展历程。 教学资源: 1. 中山装的图片、样品或模型; 2. 中山装的历史资料和文化背景介绍; 3. PPT或多媒体设备; 4. 视频片段相关资源; 5. 纸张、颜料等材料供学生进行中山装设计。
春节的传统服饰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家家户户都会欢庆新年到来。
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人们不仅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还需要穿上传统的服饰,以展示华夏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本文将带您了解春节的传统服饰,包括男性和女性的穿着以及其丰富的含义。
一、男性传统服饰1. 中山装中山装是中国男性春节常见的传统服饰之一,得名于民国国父孙中山先生。
中山装以其简洁、大方的设计风格而广受欢迎。
它通常由立领、四个口袋和长袖构成,款式多样。
在春节期间,男性穿上中山装,给人一种庄重典雅的感觉,展现出新年的喜庆氛围。
2. 老北京夹袄老北京夹袄是春节期间常见的晚礼服,也是男性的传统服饰之一。
它以纯棉和羊毛等高质量面料制成,保暖舒适。
夹袄的特点是宽松的袖子和领口,穿起来显得威风凛凛。
夹袄不仅适合家庭聚会,也适合参加社交活动,给人一种庄重大气的形象。
二、女性传统服饰1. 旗袍旗袍作为中国传统女性服饰的代表,是春节期间女性穿着的首选。
旗袍以其修身的剪裁和优雅的线条展现了女性的曲线美。
它通常由华丽的面料和繁复的刺绣装饰,散发出迷人的东方韵味。
无论是参加正式的晚宴还是家庭聚会,穿上旗袍的女性都能展现出儿女情长和节日的喜庆氛围。
2. 对襟褂对襟褂是中国女性春节常见的传统服饰之一,以其独特的开襟设计和精致的刺绣而闻名。
对襟褂的款式多种多样,有长款和短款,有单色和花纹。
女性穿上对襟褂,不仅展示出端庄典雅的形象,还凸显出女性的柔美和温婉。
三、传统服饰的寓意传统服饰不仅仅是一种穿着,它还代表着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春节期间,男女穿上传统服饰,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是对新年的祝福。
男性传统服饰的设计风格庄重大方,体现了男子汉的刚毅和稳重。
中山装彰显了中国近代历史的风云变迁,代表了民族英雄的品质和奋斗精神。
老北京夹袄则传承了古老的礼仪和威严,展示了男性的成熟和权威。
女性传统服饰则注重展现女性的柔美和婉约。
旗袍作为中国女性的传统服饰,彰显了女性的优雅和智慧。
春节期间的传统服饰与装扮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团圆时刻。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人们不仅要享受美食和拜年互动,还要穿戴传统的服饰与装扮,以彰显文化传统与节日氛围。
本文将为您介绍春节期间常见的传统服饰与装扮。
一、男性服饰在春节期间,男性常常穿着传统的中式服装,以展现其庄重和尊贵。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山装。
中山装是一种西式的中式服装,它融合了西方的剪裁和中国的绸缎,具有既时尚又传统的特点。
中山装通常由长袖上衣、西装领和直裤组成,颜色以黑色、灰色和深蓝色为主。
除了中山装,男性还可以选择汉服作为春节期间的穿着。
汉服是中国古代的传统服饰,它以华丽的绣花、刺绣和图案装饰为特点,常常给人一种典雅高贵的感觉。
二、女性服饰而女性在春节期间的服饰则更为多样,有传统的旗袍、改良版的旗袍,以及汉服等。
旗袍是中国传统的女性服装,具有修身、曲线美和端庄大方的特点。
它的领口、袖子和下摆通常都有精美的刺绣和绣花装饰,让人们在穿着时更加仪态万方。
改良版的旗袍则是在传统旗袍的基础上进行修饰和创新,更加贴合现代女性的审美需求。
而汉服是女性在春节期间的另一种选择,它是古代汉族的传统服装,以其华丽、瑰丽的绣花和色彩为特点。
穿着汉服的女性常常给人一种优雅、高贵的感觉。
三、儿童服饰春节对于儿童来说是个快乐的节日,他们也会穿着特别的服饰来庆祝。
男孩通常穿着唐装或者戏曲演员的服饰,以呈现出儿童的活泼和天真。
唐装是中国古代的传统服饰,它的特点是颜色鲜艳、图案精美,并且适合活泼好动的孩子。
而戏曲演员的服饰则富有戏剧性和艺术感,让孩子们在穿戴时感受到舞台魅力。
女孩则常穿着小襦裙或者彩色旗袍,展现出女孩的俏皮和可爱。
小襦裙是中国传统的女性上衣,它通常由长袖、立领和短裙组成,颜色以粉红色或者浅蓝色为主。
彩色旗袍则给人一种小公主的感觉,颜色鲜艳、图案多样,让女孩们在穿戴时感受到节日的欢快氛围。
总而言之,春节期间的传统服饰与装扮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通过衣着的选择和搭配,人们能够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并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
中山装的形成与发展中山装是中国近代服装史上的一朵奇葩,它的形成与发展与中国革命历史密切相关。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详细探讨中山装的形成与发展,并阐述其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一切都在1911年的辛亥革命中改变。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民众自发发起的全面革命运动,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革命领袖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主要推动者之一,他在倡导革命的同时,也给自己设计了一套独特的军装,即后来被称为中山装的服装。
中山装的设计理念非常简洁明快,突显了民主平等的精神。
它采用挺括的西式剪裁,却去掉了过多的装饰和浅颜色的面料,取而代之的是素色、饱满且耐看的深色面料,这样就使得中山装看起来更加庄重耐久。
孙中山希望通过中山装的形象来表达他对国家的理念和期望,即民主、科学、富强。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山装正式成为国家的官方制服。
这一举措也成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因为它不仅意味着中国国家制度的根本改变,也标志着一种全新的国家文化形象的孕育。
中山装作为国家的官方服装,开始在各个社会阶层中流行起来。
无论是政府官员、学生、商人还是农民,中山装都逐渐成为了他们的首选服装。
它的简洁、实用、耐穿的特性,使得它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广受欢迎。
中山装还成为了中国社会普遍的穿着习惯,人们常常在各种正式场合穿着中山装,以显示他们对国家和社会的尊重。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山装逐渐融入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虽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山装被批判为“资产阶级的象征”,但它的实用性和简约风格使其在日常生活中仍然被广泛采用。
特别是在开放之后,人们对时尚和个人表达的追求逐渐增强,中山装得到了新的发展与创新。
如今,我们可以看到各种款式、颜色的中山装,它们充满了创意和个性,成为了时尚界的新宠儿。
总的来说,中山装作为中国近代服装史上的一朵奇葩,它的形成与发展与中国革命历史密切相关。
它以其简洁、实用的特性和代表民主、科学、富强的精神,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社会和文化。
中山装是怎么来的一听到中山装,也许有的人会联想到孙中山先生,确实中山装的来历是与孙中山先生有关。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山装是怎么来的,欢迎大家阅读。
中山装是怎么来的中山装(Chinese tunic suit)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的基础上,近现代中国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生综合了日式学生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出的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并被世人称为中山装,此后中山装大为流行,一度成为中国男子最喜欢的标准服装之一。
由于新中国开国领袖毛泽东经常在公开场合穿中山装,西方也习惯称呼中山装为“毛装”。
在1960和1970年代,亿万中国成年男性大多穿着中山装。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装和其他时装逐渐开始流行。
虽然中山装在民间逐渐被人们遗忘,但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国家领导人在出席国内重大活动时,依旧习惯穿着中山装。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华诞胡锦涛同志等国家领导人身着中山装面向世人、面向世界。
民革中央向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提交8篇大会发言和36篇集体提案。
关于“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活动有关事宜”的提案内容中,民革中央将建议中山装作为国家正式礼服。
中山装的简介中山装(Chinese tunic suit)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的基础上,近现代中国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生综合了日式学生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出的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并被世人称为中山装,此后中山装大为流行,一度成为中国男子最喜欢的标准服装之一。
由于新中国开国领袖毛泽东经常在公开场合穿中山装,西方也习惯称呼中山装为“毛装”。
在1960和1970年代,亿万中国成年男性大多穿着中山装。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装和其他时装逐渐开始流行。
虽然中山装在民间逐渐被人们遗忘,但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国家领导人在出席国内重大活动时,依旧习惯穿着中山装。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华诞胡锦涛同志等国家领导人身着中山装面向世人、面向世界。
细数中山装穿着礼仪中山装 (Zhongshan suit ;Chinese tunic suit ),服装的一种,是以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命名的男用套装。
现在还有很多的人喜欢中山装,你们知道为什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细数中山装穿着礼仪,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细数中山装穿着礼仪1.穿衣之前必须熨烫。
皱巴巴的中山装观感极差。
2.不要随意卷袖子,非常难看且不礼貌。
好在中山装多为窄袖,犯错误的可能性不大。
3.所有扣子必须扣好。
庄重的场合,衣扣和领扣不能随意解开,更不要敞开对襟。
4.不要拉风地把上衣解下来做披肩。
要么脱下来挂一边,要么就穿得整齐。
这不是休闲服。
5.衣服口袋里不要露出半截手帕。
那是西装的礼仪。
6.不要向口袋里塞太多的小件,保持整体衣物平顺。
手帕和钥匙足够了。
7.皮鞋必备。
安全点的话考虑黑色皮鞋。
千万别弄双运动鞋来凑数,布鞋也不合适。
8.中山装内最好搭配立领衬衫。
另一点是中山装对形体有要求,甚至比西装还要高。
一般来说:1.发型是背头或者平头都可以。
但披肩长发和留辫子的就算了,流里流气不协调。
2.站直,坐直。
勾肩搭背毁造型,任何情况下也不要翘二郎腿。
军姿站坐姿势是非常好的。
总之,穿中山装突出的是朴素和稳重的感觉,给人的印象是平衡感好且作风稍硬的男性形象,而不是那种卖弄的肌肉男。
有从军经历的,穿中山装一般效果都不错。
为何中国领袖为何钟爱中山装1中山装背后的讲究1920xx年民国政府通令将中山装定为礼服,修改中山装造型,立翻领(最早是立领),对襟,前襟五粒扣,四个贴袋,袖口三粒扣。
后片不破缝。
这些形制其实是有讲究的,根据《易经》周代礼仪等内容寓以意义:其一,衣服前脸四个兜各代表立法、司法、行政、考试权,衣服的内兜代表弹劾权(检察权),而弹劾权是人民制衡权力集中的杀手锏。
这就是五权分立。
其二,门襟五粒纽代表五族共和,分别是汉、满、蒙、回、藏。
其三,左右袖口的三个纽扣则分别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和共和的理念(平等、自由、博爱)。
春节的传统服饰旗袍褂子与中山装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其庆祝活动丰富多彩,其中传统服饰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春节期间,旗袍、褂子和中山装等传统服饰扮相独特,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春节期间的传统服饰——旗袍、褂子和中山装。
通过对它们的起源、特点以及在当代的发展和变革等方面的探讨,展示传统服饰的文化魅力。
一、旗袍旗袍是中国传统的女性服装之一,也是春节期间最常见的服饰之一。
旗袍起源于清朝,是满族女性的正装,后来逐渐普及到其他地区。
旗袍以其修身的剪裁和优雅的曲线,在世界范围内闻名。
在春节期间,女性穿着旗袍,展现出端庄大方的气质,同时也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旗袍的特点在于其剪裁和面料的选择。
旗袍剪裁合体,突出女性的曲线之美,并注重腰际的收紧,使身材得到更好的展现。
旗袍通常是长款,具有垂坠感和流线型,寓意着女性的温柔和优雅。
而面料方面,常见的旗袍采用丝绸、绸缎等高贵的材料,使得旗袍更加华丽而典雅。
二、褂子褂子是中国传统男性外衣之一,也是春节期间男性常穿的服饰之一。
褂子源于明朝,起初是士人文化的象征,后来逐渐流行于民间。
褂子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西方的外套,但在传承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使得褂子独具特色。
褂子的特点在于其结构和装饰。
褂子通常由两块面料拼接而成,修身的剪裁使得男性的体格得到体现,同时也有利于活动。
褂子的装饰也是其独特之处,常见的褂子会在领口、袖口以及衣襟上进行精美的刺绣或绣花装饰,以增加服饰的华丽感。
在春节期间,男性穿上褂子,更彰显出庄重端庄的气质,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三、中山装中山装是中国现代服装的代表之一,也是春节期间男女通用的传统服饰。
中山装起源于20世纪初的中国,由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提倡并穿着,成为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符号之一。
中山装以其简洁、实用和雅致的特点,在春节期间备受欢迎。
中山装的特点在于其设计和款式。
中山装一般由立领、长袖和长裤组成,采用中性化的款式,适合男女穿着。
中山装穿着礼仪
中山装是我国的民族服装,也是我国男士的传统礼服。
其前门襟有五粒扣子、带风纪扣的封闭式领口、上下左右共有四个贴袋、袋盖外翻并有盖扣。
穿着中山服的礼仪
1、穿中山服时,不仅要扣上全部衣扣,而且要系上领扣,并且不允许挽起衣袖。
2、在穿双排扣西服时,必须扣上全部衣扣(cufflinks wholesale)。
3、穿单排三粒扣西服时,仅能扣上上一粒或中、上两粒扣子;排两粒扣西服时,只能扣上上一粒扣子;不允许扣上单排扣西服的全部衣扣(mens cufflinks)。
4、在穿西服时,宜穿白色衬衫,并打领带,领带打好后的标准长度,是其下端抵达皮带扣。
5、肤色偏黑或发红者,忌穿深色服装;肤色黄绿或苍白者,宜穿浅色服装
中山装的穿着讲究优质整洁、熨烫平整,衣领里可稍许露出一道白衬衫领。
衣兜不要装得鼓鼓囊囊,内衣不要穿得太厚,以免显得臃肿。
无论什么社交场合,都要扣好扣子和领钩。
成年男子穿上一套合身的上下同质同色的毛料中山装,配上黑色皮鞋,会显得庄重、神气、稳健、大方,富有中国男子气派,穿着中山装可以出席各种外交、社交场合。
在国外,当主人要求正式礼服时,我们穿着黑色中山装赴会,别人都会表示尊重和接受。
中山装口袋、扣子各象征什么四口袋,和一种理想前襟四个口袋,代表国之四维;前襟五个扣子,代表五权分立;袖口三个扣子,代表三民主义;两个倒笔架形的胸袋,则表示革命要依靠知识分子。
这就是既有潇洒英俊之气又不失民族风韵的中山装。
辛亥革命后,剪辫运动沸腾,中山装盛行。
诞生,孙中山来当“模特”1895年,孙中山广州起义失败后,远渡日本横滨。
从体现新政权新面貌的目的出发,孙中山先生开始构想新式服装的样式。
宁波服装博物馆原馆长陈万丰说,最初的中山装作关闭式八字形领口,前门襟上钉纽扣9粒,腰际有扩带式横裥,经孙中山试穿,得到各界人士肯定。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带着日本陆军士官服、学生装和在日本时做的早期中山装,来到当时在上海滩知名的红帮裁缝店“荣昌祥”,要求以这几种服装为基样,做一套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新服装。
服装制成后由孙中山试穿,大家认为式样简朴庄重,胜于西装,比横滨时制作的早期中山装有较大改进,后来便以这套服装为母本,制作中山装。
1925年,孙中山先生去世,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对中国革命的不朽贡献,广州革命政府确立了“中山装”这一名称。
盛行,做中山装最难是领子今年79岁的红帮传人江继明先生,一辈子做了数百件中山装。
上世纪60年代,中山装兴盛时期,他正在上海虹口区娥嵋路的“培罗西服店”打工,每天来做中山装的人络绎不绝。
“做中山装最难的是领子,领子要居中,两个角不能有大小,要‘登’起来,大小要正好,要舒服。
”江继明说,做一件高档的中山装,一开始用的是华达呢、花呢等上等毛料或混纺毛料,以求挺括、圆顺、厚实。
后来,随着中山装的普及,普通布料也可以做中山装。
因而穿中山装的人越来越多,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便形成了中山装热。
那大概是中山装最风光的年代了。
江继明还记得,上世纪70年代他用长衫为自己精心改制了一套灰色中山装,很是精神。
“记得上海虹口服装鞋帽公司请我去为东海舰队司令员量尺寸,我就穿着这套笔挺的中山装去的,司令员还夸我:‘小伙子很精神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