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判断细胞分裂各时期DNA、染色体、染色单体数目
- 格式:doc
- 大小:91.50 KB
- 文档页数:4
有丝分裂相关知识点归纳一、动物、植物有丝分裂细胞图像、各时期细胞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数量变化:(生物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时,变化如括号中数值)植物细胞动物细胞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染色体行为染色体复制染色质变染色体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二极染色体变成染色质染色体4(2n)4(2n)4(2n)8(4n)8(4n) DNA4→8(2n→4n)8(4n)8(4n)8(4n)8(4n)染色单体0→8(0→4n)8(4n)8(4n)(0)(0)二、细胞中数量变化曲线三、数量变化规律及原因细胞中染色数加倍:着丝点分裂(有丝分裂后期)减半:细胞分裂完成细胞中染DNA数加倍:DNA复制(细胞分裂间期)减半:细胞分裂完成染色单体形成:染色体复制(细胞分裂间期)消失:着丝点分裂(有丝分裂后期)每条染色体上DNA数增加:染色体复制(细胞分裂间期)减少:着丝点分裂(有丝分裂后期)四、染色体各时期形态及每条染色体上相关数量五、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数量变化曲线六、有丝分裂过程中几个时期的相关细胞器①分裂间期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包括酶、组成染色质的蛋白质)线粒体:供能②分裂前期中心体:发出星射线,构成纺锤体(动物、低等植物)线粒体:供能③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形成细胞板(细胞壁)(植物)线粒体:供能七、细胞分裂各时期特点。
细胞分裂各时期特点及图像描述一、特点①分裂间期这一时期为细胞分裂进行物质上的准备,主要是完成组成染色体的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因此,间期是整个细胞周期中极为关键的准备阶段。
由于DNA的复制,导致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加倍。
在DNA复制之前,细胞核中的每条染色体上(间期实际上呈染色质的状态)含有一个DNA分子,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有两个相同的DNA分子,但仍然连在同一个着丝点上,形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姐妹染色单体,也就是说,姐妹染色单体是在间期形成的。
此时,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数增加一倍,但染色体数目由于着丝点没断开,而保持不变,只有到了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才因着丝点分开,姐妹染色单体变成两条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
②分裂期分裂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为了研究的方便,可以人为地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四个时期,这四个时期的主要特点如下表所示:注意:细胞中央的赤道板是假想平面,实际不存在,而细胞板是实际存在的,细胞板由细胞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将植物细胞一分为二。
仔细体会,在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数目都有一个加倍过程,但加倍的时期是不同的。
DNA 在间期加倍,而染色体是在后期加倍,这样在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DNA和染色体数目都保持不变,从而保证了细胞的前后代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二、染色体、DNA在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变化规律理解染色体、DNA在有丝分裂各时期数目变化规律关键有三点:一是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包括DNA分子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复制结果DNA分子加倍,即由2n~4n,而染色体数目不变;二是后期,着丝点分裂为二,染色单体分开变成染色体,此时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加倍,而DNA数目不变;三是末期,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DNA也分配到两个子细胞,因此染色体和DNA数目都变为2N(2n)。
上述变化过程可用表格表示如下:也可绘制成曲线,如下图:。
细胞分裂识图考点分析1、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Ⅰ2、细胞的有丝分裂。
Ⅱ3、细胞的减数分裂。
Ⅱ【拓展提升】1、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Ⅱ2、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Ⅱ【与识图相关的知识要点】1、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表(课前完成)比较项目减数分裂有丝分裂细胞分裂次数染色体复制次数联会、四分体是否出现有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的时期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子细胞名称和数量2、(同种生物)两种分裂方式中染色体与DNA变化对照表(课前完成)项目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性原细胞初级性母细胞次级性母细胞性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2NDNA含量变化2a3、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细胞分裂图的鉴别(以二倍体生物细胞为例):(1)几个特殊分裂时期的比较分析①细胞分裂前期:(如图)②细胞分裂中期:(如图)③细胞分裂后期:(如图)③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图形辨析(以二倍体为例)4、其他与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有关的图形题分析4.1坐标曲线图坐标曲线图一般用于考查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及DNA含量关系的判断及分裂时期的判断。
例1、下列图示中,横轴表示细胞周期,纵轴表示一个细胞核中DNA含量或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请分析图示,表示有丝分裂DNA含量变化、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和减数分裂DNA含量变化、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依次是()4.2柱形图柱形图常用于考查细胞分裂各时期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及DNA等的数量关系特点。
熟悉细胞分裂各时期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及DNA的变化特点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
例2.下图A、B、C、D分别表示某哺乳动物细胞(2n)进行减数分裂的不同时期,其中a表示细胞数目。
请判断b、c、d依次代表()A.DNA分子数、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B.染色体数、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C.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D.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DNA分子4.3扇形图扇形图常用于考查细胞分裂各时期的判断。
例3.下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所用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甲→乙过程中着丝点会分裂②乙→甲的过程有蛋白质合成③一个细胞周期是指甲→甲的全过程④一个细胞周期是指乙→乙的全过程A、①②③B、①②④C、③D、④4.4细胞分裂模式图和坐标曲线图相结合细胞分裂模式图常用于考查细胞分裂各时期染色体变化的特点,如根据图中细胞的特点判断细胞属于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的哪个时期、判断细胞的雌雄性等。
细胞分裂图像的识别及有关考点例析汤阴一中教师张艳丽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历来是生物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很多学生在做题中容易出错的地方,由于其具有思维跨度大、综合性强、题目灵活多变等特点,常结合图形出题。
本文通过对“有丝”和“减数”过程的对比及染色体数目、行为和状态的变化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归纳,梳理出判别细胞分裂图像的较好方法,供同学们解题参考。
一、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和相关图像各时期的特点如下表:各时期的图像如下图: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图像识别的误区1、染色体数目的确定染色体形态可分为单线型和双线型(如下图),当染色体复制完成后,就有单线型变为双线型,无论哪一种形态,染色体的数目都等于着丝点的个数。
只要数清着丝点的个数,染色体的个数就知道了。
2、同源染色体的确定很多同学对于图像的判断错误就是由于不知道怎样去判断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的判断依据下面几点:①形态相同,即染色体上的着丝点的位置相同。
②大小相同,即两条染色体的长度相同。
③来源不同,即一条来源于父方,一条来源于母方(通常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
④能够配对,即在细胞内成对存在。
对常染色体而言,只有当这四点同时满足时细胞中才含有同源染色体。
3、细胞分裂后期图像的判别①细胞分裂后期图像的判别应以细胞的一极为标准:有同源染色体,则为有丝分裂后期。
无同源染色体:若存在染色单体为减Ⅰ后期;若不存在染色单体为减Ⅱ后期。
②后斯图像只看一极的原因:在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两条一模一样的染色体,容易被误判为同源染色体,故一般只看一极。
考查细胞分裂图像的比较中最常见的是3个中期和3个后期图像的分辨。
三、根据“有丝”与“减数”各个时期染色体数目、行为变化特点细化图像判断方法“有丝”与“减数”的区别主要表现在:①同源染色体的有无;②染色体的行为;③染色单体的有无等三个方面。
结合细胞分裂具体时期构建判断方法如下(以二倍体生物细胞为例):四、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图像相关的题型1、一般图像识别问题----利用上面的识别方法即可例1、下图是某种动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部分图,根据上面的方法辨析下列细胞分裂图象:【解析】根据上述方法结合细胞分裂图像,辨析如下:2、柱形图例2、下图中甲~丁为小鼠睾丸中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例图,关于此图叙述中错误的是A.甲图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B.乙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C.丙图可表示有丝分裂间期的某一阶段 D.丁图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解析】:此类题通过柱形图的变化来表示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的不同时期。
怎样通过图示来判断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作者:袁诚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中》2014年第01期【摘要】高中许多学生不能很好地通过图示来判断细胞分裂的时期,本文通过对各种细胞分裂各时期的特点的解析,让学生能够轻松地通过细胞分裂的图示来判断细胞分裂的时期。
【关键词】图示判断细胞分裂时期【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180-02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这部分知识也是每位高中学生应该牢固掌握的基础知识。
但是有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根据示意图来分辨细胞分裂的时期,下面我们就根据一些示意图来解析细胞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
1.细胞分裂的间期: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细胞内所发生的变化是相同的,即都是染色体进行自我复制,包括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而减数第二次间期的细胞中则没有这一特点。
然而以上细胞内的变化,在图示中是看不出来的。
因此,一般只根据图示是分辨不出细胞进行的是什么分裂的间期的。
2.细胞分裂的前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有自己的特点,即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联会),形成四分体,如下图的中图;而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的特点相同,都是染色体散乱的分布在细胞中,但是,它之间也是有区别的。
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中是有同源染色体的,而减数第二次前期的细胞中则没有。
同源染色体是指一般形状、大小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
我们可以根据其形状、大小是否相同来判断细胞中是否具有同源染色体。
例如:在下图中,左图就有同源染色体,应为有丝分裂前期;而右图中则没有,应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3.细胞分裂的中期: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内均有共同的特点。
即染色体由纺锤丝牵引排列在细胞中央,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但也有不同之处,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排列在细胞中央的染色体着丝点不在一个平面上,如下图的中图;而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则相同,即染色体的着丝点是排列在一个平面上的(赤道板),但它们之间也有不同之处,即是有丝分裂的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如下左图,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中则没有同源染色体,如下右图。
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时期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数目的变化染色体分裂是由质粒上缘折在一起,继而将其中的DNA断裂形成一对镜像染色单体而发生的过程,其目的是将一份染色体分裂成两份并在两个细胞核中分布以提供正确的遗传信息。
有丝分裂是两节段的复制、分离和分配的系列步骤,是细胞分裂和生物多样性进化的重要作用。
有丝分裂过程可以分为二个部分,即前有丝分裂阶段和后有丝分裂阶段。
在前有丝分裂阶段,开始重组DNA,两个细菌染色体上的特定区域开始转变,这就被称为“休止点”。
分裂此后,所有DNA都就正确地复制到子细胞上。
在前有丝分裂阶段,在母源染色体上形成了两个副本,因此,在此阶段染色体和DNA量均翻倍,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前配对期、双螺旋期、连接装置期和分离期。
在前配对期,细胞中会有多达10个特定酶在染色体的某一个点上作用,同时外体将会移动并形成“开口符号”。
此外,一个古晶体管会在拆闸位置出现,其中含有DNA链。
双螺旋期,古晶体管中的碱基对将会同步翻转,形成双螺旋结构。
每个染色单体也会在此期翻转180度,形成镜像状态,突变信号也将在此阶段进行传递。
连接装置期,古晶体管会与DNA片段重新结合,形成“夹头符号”,并形成DNA断链,以释放染色体中的染色单体。
分离期,染色单体进入两个细胞核,形成两个完全独立的子细胞,每个细胞里面只有一个染色体,并包含不同数目的DNA和染色单体。
后有丝分裂阶段比前有丝分裂阶段要快,只需要短短几秒钟即可完成,染色体和DNA量保持不变。
该阶段主要分为内吞期、分解期、分裂期和整合期四个阶段。
在内吞期,每个子细胞会自发地吞噬自身染色体,以链接在母染色体上的两个副本,同时收缩成双锥核。
分解期,染色体会在细胞中异常拉长,染色单体会重新超越双锥核完成分裂。
最后,整合期,每一个子细胞都会重新形成双锥核,以便将染色体和相应的DNA分布到两个子细胞内,如此,有丝分裂就完成了。
总的来说,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时期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数目的变化是,在前有丝分裂阶段,染色体和DNA量翻倍;而在后有丝分裂阶段,染色体和DNA量保持不变。
易错点10 细胞分裂过程中物质或结构变化分析细胞分裂是高考命题的必考点之一,多数以带图的选择题考查细胞分裂的各时期特点。
细胞分裂与遗传规律、三种可遗传变异、DNA复制等知识密切联系,这类试题跨度较大,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而没有全面且熟练掌握细胞分裂各时期特点,就无法将细胞分裂知识与其他知识进行有效链接,在复杂的试题情境中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题。
在复习备考中,需要加强图文转换练习,全面且熟练掌握细胞分裂各时期特点,深刻领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注意以下细微易错陷阱,对全面理解细胞分裂等知识有所帮助。
易错陷阱1:染色体组、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染色体、DNA数目变化。
对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各时期特点及染色体组概念理解不透造成误判,混淆细胞中DNA分子数、核DNA 分子数和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造成误判,误以为X和Y(或Z和W)性染色体没有染色单体而误判细胞分裂过程中性染色体数目或性染色单体数。
易错陷阱2:等位基因分离的时期。
误以为有丝分裂会发生等位基因分离,忽略交叉互换后姐妹染色单体上具有等位基因造成误判。
易错陷阱3:细胞分裂异常的结果分析。
无法将异常分裂的结果与细胞分裂各时期特点有效对接造成误判。
易错陷阱4:DNA复制后带标记的染色体、染色单体、细胞数。
没有考虑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随机移向细胞两极造成误判。
易错陷阱5:细胞分裂图中三种可遗传变异的判断。
忽略了有丝分裂不发生基因重组造成误判。
易错陷阱6: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类型。
忽略了“基因型为AaBb的一个个体”还是“基因型为AaBb的一个性原细胞”造成误判。
例题1、(2022山东·T8)减数分裂Ⅰ时,若同源染色体异常联会,则异常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可进入 1 个或2 个子细胞;减数分裂Ⅱ时,若有同源染色体则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若无同源染色体则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异常联会不影响配子的存活、受精和其他染色体的行为。
基因型为Aa 的多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Ⅰ时,仅A、a 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异常联会且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
微专题三减数分裂中染色体、DNA等数目的变化规律及细胞图像识别[学习目标] 归纳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目的变化规律 ,学会辨析细胞分裂的图像。
一、减数分裂中染色体、DNA等数目的变化规律例1在某植物根尖每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都有40条染色体。
下表中 ,能正确表示该植物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和后期每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染色单体数目的是( )工程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条染色单体/条染色体/条染色单体/条甲10202010乙1020200丙20402010丁2040400A.甲B.乙C.丙D.丁答案B解析由题干“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都有40条染色体〞可知 ,该植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0条 ,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即10条染色体 ,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的细胞染色体都是10条 ,此时每条染色体都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即20条染色单体;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由于着丝点分裂 ,染色单体分开 ,形成两条子染色体 ,故染色体数目加倍(20条) ,但染色单体消失(0条)。
方法总结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含量的变化(假设某生物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n ,核DNA数为2c)细胞分裂图像分裂次数分裂时期染色体数核DNA数染色单体数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2n2c→4c0→4n 前期2n4c4n 中期2n4c4n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2n4c4n末期2n→n4c→2c4n→2n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n2c2n 中期n2c2n后期2n2c0末期2n→n2c→c0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含量的变化曲线(1)在间期DNA复制之前(AB段和ab段)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之后(FH和fh段) ,染色体∶核DNA =1∶1。
(2)在间期完成DNA复制之后到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之前(CF和cf段) ,染色体∶核DNA=1∶2。
(3)各关键点变化的原因BC段——DNA复制;DE(de)段——同源染色体别离后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ff′段——着丝点分裂 ,姐妹染色单体分开;H(h)点——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子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了两个子细胞。
染色质、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区别(1)染色质和染色体的主要成分都是DNA和蛋白质,它们之间的不同,不过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不同形态表现而已。
染色质出现于间期,呈丝状。
它们在核内的螺旋程度不一,螺旋紧密的部分,染色较深,有的螺旋松疏染色较浅,染色质在光镜下呈现颗粒状,不均匀地分布于细胞核中。
细胞分裂时染色质细丝高度螺旋化形成较粗的柱状和杆状等不同的形状。
不同生物的染色体(习惯不称染色质)数目、形态不同,具有种的特异性,而且比较恒定。
(2)每个染色体一般具有两个臂或一个臂,两臂之间有着丝点(是纺缍丝附着的地方)。
细胞分裂间期由于染色体(习惯不称染色质)复制形成由一个共同着丝点连在一起的两个染色单体被称为姐妹染色单体,这时的染色体仍为一条染色体。
当细胞进入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也随着分开,各有了自己的着丝点,这时就不再是染色单体而叫染色体了,随之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单体消失。
①染色体的组成:一个染色体一般呈棍棒状(如图),包含一个着丝点(c)和两个臂(a、b)。
着丝点是纺锤丝附着的地方,少数染色体的着丝点位于一端。
一个染色体只有一个着丝点。
因此,对染色体计数时就是看着丝点的数目。
②在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的形态有两种,并且通过一定的方式相互转化。
下图中,A是通常所说的一个染色体。
B是经过复制的染色体,包含两个姐妹染色单体,两个姐妹染色单体是完全相同的,其含有的物质也与A完全相同。
B的着丝点分裂后,就变成了两个完全相同的染色体,称之为姐妹染色体。
也就是说,染色体复制后至着丝点分裂之前,染色体的个数不变,但包含有染色单体,也仅在这一段时间内有染色单体。
③A的一个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而B的染色体中含2个DNA分子,分别位于2个染色单体上。
随着着丝点分裂,B形成了C中的2个染色体,因而每个染色体只含一个DNA分子。
④要计算细胞中染色体上的DNA分子数:有染色单体时,DNA 分子数=染色单体数,没有染色单体时,DNA分子数=染色体数。
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DNA 数量变化例析舟山中学 顾敏舟有丝分裂的结果和意义是子代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与亲代细胞是一致的,保持了亲子代细胞遗传的稳定性。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下面我们通过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DNA 数量变化来进行解释。
一、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着丝粒、DNA 的关系图下图中A 是通常所说的一个染色体(质),B 是经过复制的一个染色体,包含两个姐妹染色单体,两个姐妹染色单体是完全相同的,其含有的物质也与A 完全相同,它们通过一个共同的着丝粒相连。
B 的着丝粒分裂后,就变成了两个完全相同的染色体(C )。
也就是说,染色体复制后至着丝粒分裂之前,染色体的个数不变,但包含有染色单体,也仅在这一段时间内有染色单体。
A 的一个染色体上有1个DNA 分子,而B 的染色体中含2个DNA 分子,分别位于2个染色单体上。
C 中每个染色体只含一个DNA 分子。
细胞中染色体上的DNA 分子数的计算:有染色单体时,DNA 分子数=染色单体数;没有染色单体时,DNA 分子数=染色体数。
特别提醒:(1)染色体数目的计算,以着丝粒为依据。
(2)一条染色体上DNA 的数目在复制前后不同:当有染色单体时——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没有染色单体时——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0∶1。
例1、细胞周期的各阶段中,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和DNA 分子数量比不可能是下列中的 ( )解析:本题以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和DNA 数目变化为核心考点,综合考查识图、分析判断能力。
在细胞分裂中,染色体和DNA 数目比有两种情况:在染色体中无单体时,染色体数目和DNA 分子数目比为1∶1;在染色体中有染色单体时,因为每一条染色单体上有一个DNA 分子,即一个染色体上有2个DNA 。
C答案:A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变化规律染色体复制(间期)→散乱分布于纺锤体中央(前期)→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中期)→着丝粒分裂(后期)→移向两极(末期)。
第20课时有丝分裂过程中相关变化及观察实验课标要求1.描述细胞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分裂,其中有丝分裂保证了遗传信息在亲代和子代细胞中的一致性。
2.活动:制作和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简易装片,或观察其永久装片。
考情分析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2022·江苏·T72022·湖南·T62022·广东·T42020·北京·T5 考点一有丝分裂过程中相关变化分析1.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的数量关系(1)染色体数=着丝粒数,即根据着丝粒数计算染色体数。
(2)当染色单体存在时,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2∶2。
(3)当无染色单体存在时,染色体数∶核DNA分子数=1∶1。
2.细胞内核DNA、染色体、染色单体的数目变化(以二倍体生物为例)时期项目分裂间期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核DNA 2n→4n4n4n4n4n→2n 染色体2n2n2n4n4n→2n 染色单体0→4n4n4n0 03.核DNA含量、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曲线(1)a →b 、l →m 、p →q 变化原因都是DNA 分子复制。
(2)g →h 、n →o 、r →s 变化原因都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
(3)c →d 、r →s 的变化很相似,但原因不同,c →d 的变化原因是一个亲代细胞分裂成两个子代细胞。
4.根据柱状图判断细胞分裂时期的规律(以二倍体生物为例)(1)根据染色单体变化判断各时期染色单体⎩⎨⎧有→G 2期、前期、中期→图甲无→⎩⎪⎨⎪⎧后期、末期→图乙G 1期→图丙(2)根据比例关系判断各时期核DNA 分子数∶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4n ∶2n ∶4n →G 2期、前期、中期→图甲4n ∶4n ∶0→后期、末期→图乙2n ∶2n ∶0→G 1期→图丙判断正误(1)分裂间期S 期DNA 复制后染色体数目加倍,有利于染色体的平均分配( × )提示 DNA 复制使得DNA 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造成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
染色体、染色单体、姐妹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组概念的区分。
染色体:在生物的细胞核中,有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的物质,叫做染色质。
染色体只是染色质的另外一种形态。
它们的组成成分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构型不一样,所以还是有一定的差别。
染色体在细胞的有丝分裂间期由染色质螺旋化形成。
染色单体:有丝分裂前中期其实就是一条染色体复制,产生两条染色体,但着丝点未分裂,那一条染色体上就有2条染色单体所以说着两条染色单体式由复制形成的,应该是相同的同源染色体:形态、结构、遗传组成基本相同和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彼此联会(配对),并且能够形成四分体,然后分裂到不同的生殖细胞的一对染色体,一个来自母方,另一个来自父方。
可见是在联会后才会有同源染色体的概念,所以是减数分裂前中期出现。
姐妹染色单体:是减数分裂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两条不同染色体上的染色单体出现在减数分裂前中期呃,特点,部分片段可以互换,进行交叉互换,也是基因重组的一种方式判断数量的话,首先你要搞清楚是什么细胞的什么时期,是体细胞还是生殖细胞,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前中后期,然后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特点去数PS:数染色体数量要计数着丝点,那样不容易错数染色体就数着丝点,一个着丝点就是一条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数X形态的染色体,再乘2DNA,没复制的染色体,一条就一个DNA;复制后的染色体,一条两个DNA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可以配对的就一定是同源染色体组:二倍体的配子含的就是一个染色体组笔记:染色体:在生物的细胞核中,有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的物质,叫做染色质。
染色体只是染色质的另外一种形态。
它们的组成成分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构型不一样,所以还是有一定的差别。
染色体在细胞的有丝分裂间期由染色质螺旋化形成。
染色单体:有丝分裂前中期其实就是一条染色体复制,产生两条染色体,但着丝点未分裂,那一条染色体上就有2条染色单体所以说着两条染色单体式由复制形成的,应该是相同的同源染色体:形态、结构、遗传组成基本相同和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彼此联会(配对),并且能够形成四分体,然后分裂到不同的生殖细胞的一对染色体,一个来自母方,另一个来自父方。
轻松判断细胞分裂各时期DNA、染色体、染色单体数目
作者:王雪梅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13年第10期
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而细胞增殖的方式是细胞分裂。
因此,细胞分裂是高中生物学习的重要内容。
细胞分裂涉及的染色体变化过程和分裂图纷繁复杂且抽象,学生理解和记忆难度较大,尤其是判断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的数目更让学生头痛。
如:“某植物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为32,问该植物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染色体数、DNA数、染色单体数?”常规做法:(1)回忆分裂过程,分析数目。
因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涉及过程较多,用此方法解题就需要对两种分裂过程极为熟悉,但因为是在脑海中想象,非常抽象,所以既费脑子,正确率也不高。
(2)画出已知和所求细胞分裂时期图(一般以体细胞为四条染色体为例),根据比例计算。
比起做法(1),此做法的优点是化抽象为具体,可以稍微提高正确率;缺点是分裂图太多,记忆量大,能正确画出题目所给细胞分裂图的学生不多。
本文介绍一种可以简单、快速画成无坐标曲线图的方法,记忆量小,操作简单,正确率高。
我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发现大部分学生掌握很快,运用自如。
一、无坐标曲线图法介绍
1.画出曲线走势图
教学生就像学写汉字一样画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DNA、染色体变化的四条曲线图(如图1),不需要画横纵坐标,也不需要考虑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就像写汉字一样把曲线走势画对即可。
同时,在每条曲线的起始点处都写上2N(体细胞染色体和DNA 数)。
那么,曲线上升即为在原来基础上加倍,下降即为减半。
图1图2
2.在曲线图上标明时期(图2)
(1)有丝分裂图只标曲线上升和下降处的时期。
如DNA曲线上升处为间期(斜线上升),下降处为末期;染色体曲线上升处为后期(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下降处也是末期。
(2)减数分裂曲线(以精原细胞为例)按顺序简单标上细胞或时期即可,如精原、减Ⅰ、减Ⅱ、精细胞。
这里,注意染色体曲线在减Ⅱ期的波动为减Ⅱ后期。
3.在相应的图上找到已知细胞和所求细胞所在点
(1)在图中找出题目给出的已知细胞所在点。
如前面所述题目“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为32”,就找有丝分裂染色体图后期,应为4N(=32)。
(2)在图中找出题目所求细胞所在点。
如将“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染色体数、DNA 数”分别看减数分裂染色体图和DNA图,很容易找到染色体数为2N、DNA数为2N。
根据原始细胞4N=32,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2N=16、DNA数2N=16。
(3)染色单体数:若DNA数/染色体数=1,则染色单体数为0;若DNA数/染色体数
=2,则染色单体数=DNA数。
二、无坐标曲线图法的优点
无坐标曲线图法把曲线当作汉字来写,恰好跳过了复杂的分裂过程。
此图不但可以应对所有涉及DNA数、染色体数和染色单体数目题与比例题,还可弥补学生对两类分裂过程记忆的混乱,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辅助解决其他涉及细胞分裂的题目。
三、无坐标曲线图法解高考题
(2012海南卷)22.在某植物根尖每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都有40条染色体。
下表中,能正确表示该植物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与后期每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染色单体数目的是()。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条染色单体/条染色体/条染色单体/条甲10202010乙1020200丙20402010丁2040400A.甲B.乙C.丙D.丁
【解法指导】
已知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都有40条染色体。
在有丝分裂染色体图上找到后期染色体为4N=40。
所求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与后期每个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染色单体数。
在减数分裂两个图上分别找到减Ⅱ中期和后期:减Ⅱ中期染色体数为N和DNA数为
2N,可得染色体数为10;因DNA数/染色体数=2,则染色单体数=DNA数=20。
减Ⅱ后期染色体数为2N和DNA数为2N,可得染色体数为20;因DNA数/染色体数=1,则染色单体数=0。
所以,减Ⅱ中期染色体数为10,染色单体数为20;减Ⅱ后期染色体数为20,染色单体数为0。
故选B。
(责任编辑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