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导学案全集
- 格式:pdf
- 大小:1.32 MB
- 文档页数:105
学科数学课题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班级授课者时间审核者课型学习目标1.通过画反比例函数图象,训练作图能力 2.通过从图象中获取信息.训练识图能力.3.通过对图象性质的研究,训练探索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重点会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难点会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探究新知(一)小组合作学习自学主题一:自学教材P4页.做—做观察反比例函数y=x2,y=x4,y=x6的图象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总结它们的共同特征.(1)函数图象分别位于哪几个象限?(2)在每一个象限内,随着x值的增大.y的值是怎样变化的?能说明这是为什么吗?(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可能与x轴相交吗?可能与y轴相交吗?为什么?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互相交流得出结论.对于问题 (3),可能会有学生认为图象在逐渐接近x轴,y轴,所以当自变量取很小或很大的数时,图象能与x轴y轴相交.可以从函数式的定义域、函数与方程等角度进行解释。
总结:当k>0时,函数图象分别位于第象限内,并且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 的增大而 .主题二:议一议用类推的方法来研究y=-x2,y=-x4,y=-x6的图象有哪些共同特征?结论:反比例函数y =xk的图象,当k>0时,在每一象限内,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 ;当k<0时,在每一象限内,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 . 对 学对子间检查自学内容并相互讨论 群 学 1、组长带领组员进行讨论上述的相关问题,并检查本组成员的完成情况。
2、组长组织好本组要展示的内容和展示人员的安排。
(二)展示展示一:主题一: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展示二:主题一: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课堂练习1.已知反比例函数xky -=3,分别根据下列条件求出字母k 的取值范围:(1)函数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2)在第二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2.函数y =-ax +a 与xay -=(a ≠0)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过反比例函数xky =(k >0)的图象上的一点分别作x 轴、y 轴的垂线段,与x 轴、y 轴所围成的矩形面积是6,则函数分析式为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还有什么疑惑?课后练习1.若函数x m y )12(-=与xmy -=3的图象交于第一、三象限,则m 的取值范围是 2.反比例函数xy 2-=,当x =-2时,y = ;当x <-2时;y 的取值范围是 ; 当x >-2时;y 的取值范围是学科数学课题27.1图形的相似班级授课者时间审核者课型学习目标1.通过对生活中的事物或图形的观察,从而加以识别相似的图形.2.通过观察、归纳等数学活动,能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全一册导学案(全册共209页)目录Unit 1 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Unit 2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Unit 3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the restroom are?Unit 4 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Unit 5 What are the shirts made of?Unit 6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Unit 7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Unit8It must belong to Carla.Unit 9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Unit10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Unit 11 Sad movies make me cry.Unit 12 Life is full of the unexpected.Unit 13 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Unit 14 I remember meeting all of you in Grade 7.Unit 1 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to be patient4. Try to guess a word’s meaning by reading the sentences before and after it.sentence n.Please use this word to make a sentence. make a sentence 五、练评(包含“考点链接” 应用探究 6分钟) 单项选择。
目录绪言化学是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1)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2)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1)课题1 空气(2)课题2 氧气(1)课题2 氧气(2)课题3 制取氧气(1)课题3 制取氧气(2)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 水的组成课题2 分子和原子课题3 水的净化课题4 爱护水资源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原子的构成*课题2 元素*课题3离子*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1)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2)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3)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1)*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 C60(2)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 C60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2)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课题2 燃料和热量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附:带”*”号的有课件绪言学习目标:1.说出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2.列举化学与人类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3. 知道化学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方法。
评价设计:通过评价样题检测目标1、2、3,达标率100%。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什么?。
2.化学有什么用?你能寻找出生活中与化学无关的实例吗?3.化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史是短暂的吗?4.怎样学化学?根据自己的学习规律思考一下如何学化学?5.填空:①物质是由构成的,的破裂和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这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会破裂,而不会破裂,但会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②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6.记住如下物质的化学式碳:C 氧气:O2二氧化碳:CO2铁:Fe 水:H2O 过氧化氢:H2O2学习研讨:1.什么是化学?【演示1】:向白纸上喷溶液,同学们仔细观察,出现什么现象了?【演示2】在一支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然后加入少量的碳酸钠溶液,观察现象。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一金属材料第一课时导学知识目标点:1、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通性和个性)2、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课时:1课时导学方法:创设情境—联系实际—得出结论—解决实际问题导学过程:一、课前导学:1、由金属材料制成家里的日常生活用品:2、金属材料包括和。
3、Al、Fe、Cu发现朝代有早到晚排列顺序是:、、。
二、课堂导学:1、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①仪器和药品(在家中寻找一些废弃的金属用品,如:易拉罐、废电池皮、回形针、铜导线、罐头瓶盖等。
)②步骤a把它们打磨后,观察颜色状态,并试试能否被弯曲折断。
b用小刀在表面刻划,比较它们的硬度的大小。
c在火焰上方烧烤,试试它们能不能传热。
d用铁锤锤击,看能否拉长压扁。
e用电池、导线和小灯泡试试它们能不能导电。
③交流讨论金属的物理性质:①;②;③;④。
个性:。
2、讨论:课本P33、金属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用途主要由性质决定。
还需考虑的因素:价格、资;、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物是否易于回收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
金属之最:⑴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⑵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钙⑶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铁⑷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⑸硬度最高的金属—铬⑹熔点最高的金属—钨⑺熔点最低的金属—汞⑻密度最大的金属—锇⑼密度最小的、最轻的金属—锂课堂练习:1、大多数金属都有一些共同的物理性质:一般有金属光泽,______ 和_ 较大,较高,具有良好和、性能。
在室温下除外,金属都是,但不同的金属还具有各自的一些特性,而且各种金属的颜色、硬度、密度、熔点、导电性和导热性等物理性质差别也较大。
2、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自;水管,你认为选用下面哪一种既经济又耐用()A.普通钢管B.铜管C.不锈钢管D.塑料管3、下列金属中导电性能最好的是()A.铜B.铝C.铁D.银课外练习:1、用金属的化学式填空:①白铁皮表面镀上的一层金属是。
②镀在保温瓶胆夹层的银白色的金属是_____。
导学案一、活动一教师演示:教师手拿一支粉笔,粉笔从手中滑落,掉到讲桌上后又掉到地上。
1、要求:每个同学仔细观察这种现象,然后用一句话描写场景。
同学之间交流、分享。
——————————————————————————————————————————————————————创意表达之技巧:(1)创意表达需要有求异的思维和大胆的想象。
如果千篇一律,会让读者味同嚼蜡。
一定要推陈出新,可从多角度出发,适当合理的进行想象。
(2)创意表达需要语言做支撑(锤炼语言),既要注意准确、优雅地使用字、词,使语言清新脱俗;又要巧妙运用修饰,变枯燥为生动,力求风趣,写出生活情味。
(3)创意表达需要联系真实的生活经历。
多联系生活,力求写出真实情感,巧妙进行艺术加工。
让作文充满生活的烟火气息。
二、牛刀小试情景创设:我们正在上课,突然飞进一只马蜂。
请同学们打开思维,大胆想象,从不同角度创意表达眼前情景。
形容天黑的句子形容夏雨的句子——————————————————————————————————贩夫风景只要是夏天,“豆腐花”的吆喝声便一路路炽炽烈烈要断不断地,坡下喊到坡上,然后又一跌一宕地滚回去。
那是个瘦瘦小小的中年人,黝黑的脸,老戴顶窄边草帽,大概喊惯了也就声如洪钟,一条线直冲七重天的高亢。
每回见他总觉得真是少见的瘦,露在短裤下的腿干巴巴的,叭叭叭像鸭子的走步。
我们不常买,嫌麻烦!逢买必用家里的碗,怕他的脏,会得肝炎。
暖烘烘盛满一碗往回端,往往以为盛着一窝云,阳光下笑得好开心的样子,真的,难道不是,云竟在我手里呢,一朵开心的云。
他也卖肠粉,那是早上的生意,还有其它粉果白粥拉拉杂杂的,在这儿做开了,让警察拉过仍不肯走。
有时候一个女的帮他,想是他女人,胖胖圆圆,两人并立简直点错鸳鸯谱似的滑稽。
照理胖人爱笑,但她不笑,亦不说话,什么都听男的,男的汹汹地咧嘴骂,她只惟惟诺诺地应。
不过她十分慷慨,分量作料都给的多。
一回买肠粉,说要多给点酱油,她提着酱油壶嘘嘘地浇,男的一把夺过来,开口便骂:“要死了你,给那么多……”女的不作声,亦不委屈,平静得什么事都没发生,看他们真好玩,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全套导学案26.1.1反比例函数§26.1 反比例函数1.认识反比例函数是描述具有反比例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2.经历由实际问题抽象反比例函数的过程,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3.能够根据已知条件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试一试反比例函数的概念1.回答下列问题(1)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 ,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单位:km/ h )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 (单位:h )的变化而变化.问题中有两个变量与,当一个量变化时,另一个量随着它的变化而变化,而且对于的每一个确定的值,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因此变量间具有函数关系,它的解析式为 .(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块面积为1000m2 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 (单位:m )随宽x(单位:m )的变化而变化. 问题中有两个变量与,当一个量变化时,另一个量随着它的变化而变化,而且对于的每一个确定的值,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因此变量间具有,它的解析式为.(3)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 104 km2 ,人均占有面积S (单位:km2 / 人)随全市总人口n (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 问题中有两个变量与,当一个量变化时,另一个量随着它的变化而变化,而且对于的每一个确定的值,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 因此变量间具有,它的解析式为.答案:1.(1)t,v,t,v,t,v,v1463;(2)x,y,x,y,x,y,函数关系,y t=1000;x1.68 ⨯104 k(3)n,S,n,S,n,S,函数关系,Sk = ;小结:(1) y = ,非零常数; n x(2)x ,y ,x ,不等于 0 的一切实数;(3)分母,无意义;(4)自变量,函数.根据已知条件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1.已知 y 是 x 的反比例函数,并且当 x = 2 时, y = 6 .(1)写出 y 关于 x 的函数解析式;(2)当 x = 4 时,求 y 的值.解:(1)因为 y 是 x 的 ,所以设 .又因为 x = 2 时, y = 6 ,所以有,解得, 因此 y = .(2)把 x = 4 代入,得 y = . 2. 近视眼镜的度数 y (单位:度)与镜片焦距 x (单位:m )成反比例.已知 200 度近视眼镜的镜片焦距为0.5m ,则 y 与 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是. 答案:1.(1)反比例函数,y= ,6 = x试一试k 12,k=12,2 x;(2)y12,3;2.xy 100.x 题组一1.用函数解析式表示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1)某厂现有 300 吨煤,这些煤能烧的天数y(单位:天)随平均每天烧的吨数x(吨/天)的变化而变化.那么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2)一个物体重100N,物体对地面的压强p (单位:Pa)随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单位:m2 )的变化而变化.那么p 与S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2.下列函数:① y做一做2x1;②y4=-;③yx⑤ xy =15;⑥y=2,其中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的是(填序号). x 23.在xy + 2 = 0 中,y 是x 的()A.一次函数B.反比例函数C. 正比例函数D.既不是正比例函数也不是反比例函数答案:1.(1)y300;(2)p x=300;2. ②④⑤;3. B. S题组二1.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对气缸顶部的活塞加压,测出每一次加压后缸内气体的体积和气体对气缸壁所产生的压强,如下表:体积 x (mL)100 80 60 40 20压强 y(kPa) 60 75 100 150 300则可以反映y 与x 之间的关系的式子是()3000 6000A. y =3000x做一做B. y 6000xC.y =D. y =x x2.已知y 与x2 成反比例,并且当x = 3 时,y = 4 .(1)写出y 关于x2 的函数解析式;(2)当x = 1.5 时,求y 的值;(3)当y = 4 时,求x 的值.答案:1.D;2.(1)因为y 与x2 成反比例,所以设y =k k. 又因为 x = 3 时, y = 4 ,所以x 2 有4 = ,解得k = 36 ,因此 y =3236;(2)将x=1.5代入y = x36得y 16;(3)将x2 y = 6代入 y = 36得 x = ± 6 .x 1. 若 y = (a +1)xa -2 是反比例函数,则 a 的取值为 .2. 已知函数 y = 能力拓展m + 3 x1-m2-3m是反比例函数,则m2 2m = .3.反比例函数y=k在x = 2 处自变量增加 1,函数值相应地减少了2 x 3小结:(1)反比例函数y = 中 k≠0,自变量 x 的指数为;k x (2) y 与 x 成正比例, x 与 z 成反比例,则 y 与 z 成. 6 ,则 k= .4.若 y 与 x 成正比例, x 与 z 成反比例,且当 z = 2 时, y = -3,则 y 与 z 的函数解析式是 .答案:1. 1;2. 0;3. 4;4. y = -6 ;小结:(1)-1;(2)反比例. x 26.1.2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1. 会根据解析式画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归纳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特征和性质.2. 灵活运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解决问题.3. 感悟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与图像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形结合及转化的思想方法.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1. 通过描点法画出下列反比例函数的图像.(1) y = (2) y = 12 x x解:列表表示几组 x 与 y 的对应值(填空):x … -12 -6 -4 -3 -2 -1 1 2 3 4 6 12 … y = 6xy = 12 x图26.1-12. 通过描点法画出下列反比例函数的图像.(1) y = - 6x试一试(2)y =-12 x答案:1. 略;小结(2)一、三,一、三,减小;(3)减小;2. 略;小结:(3)二、四,二、四,上升,增大;(4)二、四,增大.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运用1.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经过点A(2,6) .(1)这个函数的图像位于哪些象限?y 随x 的增大如何变化?(2)点B(3,4) ,C(-2试一试1, 4 2k k 14) , D (2,5) 是否在这个函数图像上? 5解:(1)因为点 A (2,6) 在 象限,所以这个函数的图像位于 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 y 随 x 的增大而.(2)设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y = ,因为点 A (2,6) 在其图像上,所以点 A 的坐x标满足 y = ,即 ,解得 k=.所以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x因为点满足该解析式,点 不满足该解析式,所以点在这个函数图像上,点 不在这个函数图像上. 2. 下列反比例函数:① y = - 2x②y =③ 7 y =-103x x④ y3 100x(1)图像位于第一、三象限的是 ; (2)图像位于第二、四象限的是 .小结:1. 如果任意一点的坐标满足函数解析式,那么这个点就在其图像上,否则,就不在其图像上.2. 反比例函数图像的位置以及 y 如何随 x 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只与有关.函数 图像位置 图像变化趋势y = kxk > 0 第一、三象限 在每个象限内, 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k < 0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3. 如图 26.1-2,它是反比例函数 y =m - 5 图像的一支.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x(1)图像的另一支位于哪个象限?常数 m 的取值范围是什么?(2)在这个函数图像的某一支上任取点 A (x 1,y 1) 和点 B (x 2,y 2 ) ,如果 x 1 > x 2 ,那么y 1和 y 2 有怎样的大小关系?图 26.1-2解:(1)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只有两种可能:位于象限,或者位于象限.因为这个函数的图像的一支位于第 象限,所以另一支必位于第象限. 因为这个函数位于象限,所以 m-5,解得.(2)因为 m-5 ,所以在这个函数图像的任一支上,y 都随 x 的增大而,因此当 x 1 > x 2 时,.4. A (-1, y ) , B (1, y ) , C (3, y ) 是反比例函数 y = - 1图像上的三点,请你正确排出123xy 1,y 2,y 3 的大小顺序.k 12 答案:1.(1)第一,第一、三,减小;(2) 6 =,12, y =,B 、C ,D ,B 、C ,D ;2.2x(1)②④;(2)①③;小结:2. k 的正负;3,(1)第一、三,第二、四,一,三,一、三, >0,m >5;(2)>0,减小, y 1 < y 2 ;4. y 2 < y 3 < y 1 ;小结:(2)原点.反比例函数的几何意义k1. 如图 26.1-3 所示,反比例函数 y =试一试(k ≠ 0) 的图像上任取一点P(x, y) ,过这一点分别x作x 轴、y 轴的垂线PM ,PN ,垂足分别为点M 、N ,所得的矩形PMON 的面积为多少?图 26.1-3k解:矩形PMON 的面积S = ,因为y =,所以xy =k ,所以S= ,即过x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作x 轴、y 轴的垂线,所得的矩形面积为.k2.如图 26.1-3 所示,反比例函数y =k (k ≠ 0) 的图像上任取一点 E (x , y ) ,过 E 作 xEF ⊥ y 轴于点 F ,连接OE ,所得三角形 EOF 的面积为多少? 解:三角形 EOF 的面积 S= ,因为 y = ,所以 xy = k ,所以 S=, x即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作坐标轴的垂线,并将该点与原点相连,所得的三角形的面积为 .答案:1. PM ⋅ PN =y ⋅x =xyk k, , ,k ,k ;2. 1 EF ⋅ OF =1x ⋅ y = 1xy1 1.22 22 2题组一1. 下列图像中是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是( )(A )(B )2. 填空学习迁移做一做k (C )(D ) 5(1)反比例函数 y =的图像在第象限.x(2)反比例函数 y = 的图像如图 26.1-4 所示,则k0;在图像的每一支上,y 随 xx的增大而.图 26.1-43. 对于反比例函数 y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xA.图像经过点(-1,3)a 2B. 图像位于第二、第四象限C. x > 0 时,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D. x < 0 时, 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4.当a ≠ 0 时,函数 y = ax +1与函数 y = 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x答案:1.C ;2.(1)一、三;(2)>,减少;3.D ;4.C.题组二k1. 若点 P 1(-1,m ) P 2 (-2, n ) 在反比例函数 y = x(k > 0) 的图像上,则m n (填“>”“<”或“=”) 2. 已知点 A (x 1, y 1) , B (x 2 , y 2 ) , C (x 3, y 3 ) 是函数 y = - xx 1 < 0 < x 2 < x 3 ,则 y 1, y 2 , y 3 的大小关系是3 + 2m图 像 上 的 三 点 , 且3. 已知 A (-1, y 1) , B (2, y 2 ) 两点在双曲线 y = ( )做一做,且y1 >y2 ,则m 的取值范围是xA.m >0B.m 0C.m >-3 2D.m <-3 2答案:1.<;2. y2 <y3 <y1 ;3.D.题组三k1.如图26.1-5 所示,M 为反比例函数y =的图像上的一点,MA⊥y轴,垂足为A,△MAOx的面积为2,则k 的值为.2.如图26.1-6,点A 在函数y =做一做4 4 ( x > 0) 的图象上,且OA = 4 ,过点 A 作 AB ⊥ x 轴于x点 B ,则△ ABO 的周长为.图26.1-5 图26.1-6 3. 如图 26.1-7 所示,A 、B 两点在双曲线 y = ,分别经过 A 、B 两点向坐标轴作垂线段,x已知 S 阴影 = 1,则 S 1+ S 2 等于( ) A. 3B. 4C. 5D.6图 26.1-7图 26.1-84 4. 如图 26.1-8 所示,函数 y = -x 与函数 y = -x6 的图像相交于 A ,B 两点,过 A ,B 两点 分别作 y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 C ,D ,则四边形 ACBD 的面积为( ) A. 2 B. 4 C. 6 D. 8 答案:1.4;2. 2 + 4 ;3.D ;4.D. 1. 如图 26.1-9,P 是双曲线 y =4( x > 0) 的一个分支上的一点,以点P 为圆心,1 个点位x长度为半径作⊙P,当⊙P与直线y = 3相切时,点P 的坐标为. 图26.1-9 图26.1-102.如图26.1-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反比例函数y =k( x> 0) 的图像上有一点A(m,4),x过点 A 作AB⊥x轴于点 B,将点 B 向右平移 2 个单位长度得到点 C,过点 C 作y 轴的平行线4交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于点D,CD =.3(1)点D 的横坐标为(用含m 的式子表示);(2)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3.如图 26.1-11,四边形ABCO 是平行四边形,OA = 2 ,AB = 6 ,点C 在x 轴的负半轴上,将□ABCO 绕点A 逆时针旋转得到□ADEF,AD 经过点O ,点F 恰好落在x 轴的正半轴k上,若点 D 在反比例函数y =( x< 0) 的图像上,则k 的值为.x图 26.1-11答案:1.(1,4)或(2,2);2.(1)m+2;(2) CD =4,∴点 D 的坐标为(m + 2, 34) . 3点 A (m ,4) ,点 D (m + 2, 4 ) 在函数 y = k 的图像上,∴4m = 4(m + 2) ,解得 m=1,3 x 3∴k = 4m = 4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y = 4;3. 4 x§26.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1.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像、性质解决实际问题.2.经历“实际问题——建立模型——拓展应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建模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几何问题与反比例函数1.已知矩形面积为36cm 2,相邻的两条边长分别为 x cm 和 y cm ,则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图像大致是( )A BC D2.市煤气公司要在地下修建一个容积为104 m 3的圆柱形煤气储存室.(1)储存室的底面积 S (单位: m 2)与其深度d (单位: m )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公司决定把储存室的底面积 S 定为500m 2,施工队施工时应该向地下掘进多深? (3)当施工队按(2)中的计划掘进到地下15m 时,公司临时改变计划,把储存室的深度改为15m .相应地,储存室的底面积应改为多少?(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解:(1)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得,所以 S 关于d 的函数解析式为 ,其中是常量,是变量, S 是d 的函数.(2)由题意,把储存室的底面积 S 定为500m 2,也即 S = 500 ,将其代入 S 关于d 的函数解析式得,解得d =.因此,如果把储存室的底面积 S 定为500m 2,施工时应向地掘进深.(3)由题意,把储存室的深度改为15m ,也即d = 15 ,将其代入 S 关于d 的函数解析式得,解得 S ≈ .因此,如果把储存室的深度改为15m ,储存室的底面积应改为.4104104 答案:1.A ;2.(1) Sd = 10 , S =,容积, S 、d ,反比例;(2) 500 =,dd3知识建构试一试。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导学目标: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够掌握函数的概念、性质及基本特征。
2.了解一些基本的函数图像,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函数图像的绘制。
3.知道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灵活运用函数进行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解决。
知识要点:一、函数及其概念1.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定义域和值域的含义。
2.函数的符号表示和简单说明。
二、函数的性质和基本特征1.奇偶性、单调性、最值等。
2.函数的图像特征和性质。
三、基本函数类型及其图像1.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
2.各种函数图像的特征和性质。
四、函数的应用1.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利润函数、人口增长函数、投掷物体高度函数等。
2.函数的应用题目的解决方法。
导学重点:1.了解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基本特征。
2.认识函数图像的特征和性质。
3.了解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及解题方法。
导学难点:1.准确理解函数的概念,认识它与方程的不同。
2.了解函数图像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够进行简单的绘制。
3.掌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够灵活运用解题。
学习方法:1.拓宽知识视野,学会尝试与创新。
2.多思考、多联系,积累经验与技巧。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练习。
重要公式:1.函数:y=f(x),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
2.一次函数:y=kx+b,y=kx或y=b的图像都是直线。
3.二次函数的标准形式:y=ax^2+bx+c,其中a≠0。
4.指数函数:y=a^x,a为底数,a>0且a≠1。
5.对数函数:y=log_a x,a为底数,a>0且a≠1。
6.三角函数:sinx、cosx、tanx等。
导学提问:1.什么是函数?2.如何表示函数?3.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的含义是什么?4.一次函数的图像特征是什么?5.二次函数的标准形式是什么?6.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有哪些特点?7.三角函数的周期是多少?如何刻画其图像特征?8.函数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可以举例说明。
《脚踏一方土》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编写时间:2012-2-10主备教师:刘万锋审定:九年级语文学科备课组【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土地的神话传说、文艺作品、成语典故等信息,认识到土地在人民生活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2、了解土地侵占、土地浪费、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信息,认识土地资源的现有状况,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3、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提高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
4、在活动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促进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5、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学习重点】:搜集资料,筛选、整理材料【学习难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学法指导】:利用书籍资源或网络资源,搜集、查找相关资料,并集成资料夹。
【知识链接】:一、成语地北天南:谓四处,到处地丑德齐:土地相似,德教齐等。
谓彼此不相上下地丑力敌:谓土地相似,力量相当地大物博:谓国家疆土辽阔,物产丰富地动山摧:见“地动山摇”地负海涵:谓大地负载万物,海洋容纳百川。
形容包罗万象,含蕴丰富。
语本唐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其富若生蓄,万物必具,海含地负,放恣横从,无所统纪。
”语本唐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其富若生蓄,万物必具,海含地负,放恣横从,无所统纪。
”地覆天翻:形容变化巨大地广人希:见“地广人稀”地广人稀:亦作“地广人希”。
亦作“地旷人稀”。
谓土地广大,人烟稀少地棘天荆:谓到处布满荆棘。
比喻环境恶劣地瘠民贫:土地瘠薄,人民贫穷地角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或彼此相隔很远地久天长:①形容历时悠久。
②形容爱情永久不变。
犹言白头到老地旷人稀:见“地广人稀”地老天荒:①形容经历的时间长久。
②犹言地为之老,天为之荒。
形容极其感人。
③谓改朝换代地老天昏:形容变化剧烈地灵人杰:谓人物杰出,盖因地之灵秀地平天成:比喻上下相称,万事妥帖地上天宫:比喻富庶华美的地方地塌天荒:犹言天塌地陷。
形容盛怒地下修文:据晋王隐《晋书》载,中牟令苏韶死后现形,对其堂弟苏节说,颜渊、卜商现为地下修文郎;修文郎凡八人,皆鬼之圣者。
1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内容,激发学生鉴赏诗歌的兴趣。
2.理解诗歌中鲜明而又独具特色的意象。
3.体会诗人对祖国的挚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情感。
学习过程一、知识积累,夯实基础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的作者是我国当代女诗人。
她是的代表诗人之一。
这首诗以第人称写成,诗中抒情主人公代表着。
2.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干瘪.( ) 驳.船( ) 蜗.行( )胚.芽( ) 迷惘.( ) 隧.洞( )绯.红( ) 淤.滩( ) 纤.绳( )喷薄.( )3.请将“老水车、驳船、矿灯、稻穗、路基”这几个形象、填入下列空缺处。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是失修的;/是淤滩上的/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
二、感知内容,提升能力阅读《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的第一节和第三节,回答下列问题。
4.简要概括这两节诗的内容。
5.两节诗分别选用了哪些具体的意象进行对比?6.两节诗的最后一行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作用?三、拓展提升,学以致用致橡树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7.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炫.( )耀痴.( )情慰藉.( )霹.( )雳流岚.( ) 虹霓.( )8.诗中的橡树、木棉各自代表了什么?9.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参考答案一、知识积累,夯实基础1.舒婷朦胧诗派一要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承担起重任的一代人2.biěbówōpēi wǎng suìfēi yūqiàn bó3.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二、感知内容,提升能力4.第一节诗用写实的手法,回忆祖国贫穷、落后的历史;第三节诗主要写祖国现在,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开始了新生。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共100页附答案)目录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2梅岭三章3短诗五首4海燕第二单元人物画廊5孔乙己6变色龙7溜索8蒲柳人家(节选)第三单元家国之思9鱼我所欲也10唐雎不辱使命11送东阳马生序12词四首第四单元读书鉴赏13短文两篇14山水画的意境15无言之美16驱遣我们的想象《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2.理解本诗运用反复手法在创意境及抒情上的作用3.理解诗人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真挚情感,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学习难点】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学习方法】诵读感悟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深沉情感【知识链接】作者简介: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祖籍晋江泉州以后一直生活在厦门。
1969年插队落户于闽西太拔,1972年返城1980年,调福建文联插队期间,开始试笔,直至十年后1979年,才开始发表诗作著有诗集《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集优秀奖)、《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西德、法国、美国、荷兰、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国家舒婷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之一。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
诗人把压抑中释放出的热情化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
【初读诗歌】1. 初读诗歌,读准加点字音﹙A级﹚干瘪( ) 驳船( ) 蜗行( ) 胚芽( ) 迷惘( ) 隧洞( )绯红( ) 淤滩( ) 纤绳( )2.词语解释﹙A级﹚疲惫:簇新:绯红:喷薄:迷惘:整体感知,思考以下问题:﹙B级﹚1.第一诗节中,诗人创造了几个意象?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2.第二诗节中所表现的情感是单一的吗?3.第三诗节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诗人是用哪些意象表达这种感情的?4. 第四诗节中,诗人抒发的感情与第三节有何异同?仔细赏读,理解品味作品:1.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的? ﹙B级﹚.2. 每节诗末的“祖国啊”所抒发的感情是否一样,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有何变化.为何有这样的变化? ﹙C级﹚3.舒婷的诗往往在曲折委婉的抒情中表达真挚的心声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特点? ﹙C级﹚【学习反思】﹙B级﹚如何诵读这首诗?五【作业布置】﹙C级﹚赏析舒婷的《思念》,完成题目思念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一颗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呵,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的深处1.诗的第一节选用、、和四个意象,分别抒写出、、和等情思2.第二节中,诗人运用比喻含蓄曲折地写出了“思念”的缠绵、真切,请分析下面比喻句各比喻什么①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②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3.鉴赏第三节在全诗中的作用【拓展阅读】《双桅杆》舒婷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岸啊,心爱的岸昨天刚刚和你告别今天又在这里明天我们将在另一个纬度相遇是一场风暴、一盏灯把我们联系在一起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使我们再分东西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双桅船》赏析:《双桅船》是诗人运用朦胧诗的写法,采用象征、意象来表达人的主观情绪,从而伸张人性的佳作全诗表现了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是理想追求的“灯”,另一方面,是爱情向往的“岸”在执着追求理想的进程中,时而与岸相遇,又时而与岸别离,相和谐又相矛盾同时,在理想追求进程中,诗人时而感到前行的艰难与沉重,又时而感到一种时代的紧迫感而不让自己停息“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诗中所表现的情绪与心态,既是诗人自我的、个性的东西,同时,又是那个特定时代的青年们所普遍感受到而难以言表的东西诗人以她细腻的心,运用象征的技巧,把它完美地表达出来,使之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本诗的一个重要艺术特点是象征在朦胧诗中,象征多是用某种具体的事物和人们能直感的形象来替代人的某种主观情绪和某种社会态度简言之,就是用具象来表达抽象诗题“双桅船”,就是一种象征全诗的目的不在于描写一只客观的双桅船,而是借用双桅船这一具体形象来表现诗人自己,表现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或者说,诗人觉得,我就像一只双桅船双桅船中的“双桅”又暗示着某种深层的含义双桅并在,意味着诗人心目中爱情与事业并立又相区别的心理另外,诗中的“岸”、“风”、“风暴”、“灯”等都具有明显的象征性“岸”象征着女性的爱情归宿,“风”意味着时代紧迫感给诗人的动力,“风暴”暗指诗人与同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年代风云,“灯”则与光明信念边在一起意象的运用,是本诗的另一个重要艺术特点所谓意象,就是借用外在的景致来表现诗人的主观心态它与传统诗歌中的“意境”不同意境一般是触景生情并借景抒情,从而达到景中含情的艺术目的而在朦胧诗中,诗人多以主观情绪和人的各种心态为表现对象,从主观情绪出发,想象并构造成某种具体的画面与景致,从而使抽象的情感形象化,以达到艺术表达的效果诗人在《双桅船》中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心态,一种情绪,一种感情历程而落在语言上,却是“船”、“岸”、“风暴”、“灯”等具体形象,并把这些具体形象加以组合,形成一幅完整的有动态过程的画面而在画面之下,隐含并跳动着作者的心,作者的真情实感全诗意象清新,组合自然,使诗人内在, 强烈的情绪得以自如的表达另外,本诗的语言自然流畅,诗中所蕴含的情凝重而又细腻,既有浓浓的个人感叹,又有开阔的时代情怀诗的最后四名:“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被人们当作警句加以广泛流传和引用《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参考答案一、1.注音:干瘪(biě) 驳船(bó) 蜗行(wō) 胚芽(pēi) 迷惘(wāng) 隧洞(suì)绯红(fēi) 淤滩(yū) 纤绳(qiàn)2.词语解释:疲惫:非常疲乏簇新:极新(多指服装)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绯红:鲜红喷薄:形容水或太阳涌起、上升的样子二、1.诗人创造了“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意象这些意象象征了祖国落后的经济、落后的文化和多年蒙受的苦难,同时也展现了在灾难中艰难挣扎,缓慢前行的祖国的形象2. 答:第二诗节既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又写出了人民的希望“飞天”是宗教传说中的能在天空飞舞的神,在民间备受尊崇,又寄托着淳朴百姓对生活的祈愿3. 第三诗节中的感情色彩由悲哀愁苦一变而欣喜亢奋诗人用的意象有“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象征着祖国的希望4.笿:第四诗节中抒发的感情紧承上节,但程度有所加强,感情达到了高潮诗人将抑制不住的强烈感情化作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愿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去取得她的“富饶”“荣光”和“自”,去实现她的伟大理想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使命感和崇高的献身精神,使诗的思想为之升华四、仔细赏读,理解品味作品:1. 答: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诗中,“我”与祖国一起经受苦难,并在历史的机遇面前承担起为祖国取得“富饶”“荣光”“自由”的重任诗人通过一些具体事物来表现这种情感,如“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象征着祖国饱经风雨而依然具有顽强活力的特点2. 答:四句“祖国啊”所抒发的情感并不一样第一句抒发了诗人难以言状的悲哀之情;第二句蕴含着诗人的几多痛苦和几多希望;第三句是诗人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第四句是诗人对未来美好祖国感到无比自豪时抑制不住的深情呼唤可见,诗人的感情由低沉叹息逐渐转向亢奋热烈这种变化是历史发展在诗人心灵中折射的必然“文革”浩劫之苦造就了舒婷这一代人富有时代特征的迷惘、困惑、怀疑、失落的情绪,也使他们通过心灵的折光抒发严峻的思考、深刻的反省和顽强的追求舒婷的诗把个人的悲喜同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把对现实的感知同理想的追求结合起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3. 答:诗的第一节和第二节,写祖国的过去诗人写的虽是贫穷和苦难,情感中却始终流动着对祖国的挚爱、依恋和赞颂例如:“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老水车”这个形象,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虽然“疲惫”,却仍保持着顽强的生存力同样,下文的“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都是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的形象“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这几行,写的是中国人民屡受挫折却从不泯灭希望以上种种,都是对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的赞扬六、参考答案:1.挂图代数琴桨橹茫然苦恼惆怅焦灼2.①时间缓慢②距离遥远3.第三节是全诗的诗眼,点出所有的痛苦、惆怅、焦灼和期待全部发自内心.是源自心灵深处的“思念”文章《梅岭三章》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够感受诗歌韵律,理解诗歌内容。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全册,含答案)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知识梳理】知识点1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地理位置:拉丁美洲指今天________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2.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的原因(1)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殖民统治之下。
(2)受到美国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影响。
3.主力构成:印第安人、黑人和混血种人。
4.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两人被誉为南美的“____________”。
5.玻利瓦尔的主要事迹:1819年,玻利瓦尔率领队伍,打败__________军队。
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6.圣马丁的主要事迹:在南美洲南部地区,领导了阿根廷、智利、________的独立运动。
知识点2印度民族大起义1.背景(1)19世纪中期,印度已沦为________的殖民地。
当时,英国完成了____________,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2)英国的殖民统治激起了印度各阶层人民的强烈不满,人们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2.开始时间:1857年。
3.主力构成:________(首先起来反抗)、农民、手工业者以及一些被剥夺了权力的印度王公。
4.杰出女英雄——____________,她领导起义军,英勇抗击进犯章西的英国军队,最后壮烈牺牲。
5.影响: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________殖民者,反映了印度____________的觉醒。
这次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________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达标练习】1.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原因不包括()A.拉美人民不满殖民者的掠夺B.受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影响C.殖民者在拉美的残暴统治D.新航路的开辟2.“对我们来说,美洲是我们的祖国,西班牙是我们的敌人,我们的旗帜是独立和自由。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第一单元教案1 诗两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能力目标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3.把握诗歌的主题。
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德育目标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诵读。
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2.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我爱这土地自主预习一、导语设计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
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
今天,我们——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
二、资料助读艾青(1910~1996),原名,笔名、、林壁等,浙江金华人。
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
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长为—个革命者。
192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
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
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
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
作品有《》《》《》《黎明的通知》等。
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三、朗读指导1.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
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知识与能力1、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等基本知识,为以后学习苏联历史奠定基础。
2、引导学生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历史发展的进程,让学生懂得无产阶级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选择,掌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社会主义。
3、引导学生分析,使学生认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和复杂性。
认识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认真总结苏联社会主义见识的经验教训,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然后通过提问,让前后的知识点更加连贯。
2、适当补充当时世界局势的背景分析。
3、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文字,观察图片,然后提问相关问题,学生发言后再作总结。
4、讲解课后练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社会主义观,热爱社会主义的热情。
2、认识领袖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总结历史人物的功过。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知识与能力1、学习《凡尔赛合约》、《九国公约》、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德意日法西斯专政建立、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的形成等基本史实。
2、引导学生对巴黎和会签订的一系列条约的内容、华盛顿会议的内容、经济危机爆发的原理、特点、影响、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和经过等内容分析与探究,培养学习客观、具体分析和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九国公约》、经济危机爆发的特点,“柏林——罗马——东京轴心”的建立,让学生掌握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然后通过提问,让前后的知识点更加连贯。
2、向学生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形势图。
3、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文字,观察图片,然后提问相关问题,学生发言后再作总结。
4、讲解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