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比伦[课资类别]
- 格式:ppt
- 大小:3.36 MB
- 文档页数:21
历史教案:认识古代文明中的巴比伦认识古代文明中的巴比伦一、介绍巴比伦北美洲古巴比伦是现在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文明之一,它位于伊拉克境内,伊迪勒省城,毗邻幼发拉底河西岸。
自公元前2300年以来,它曾长期是装饰艺术制作和手工业的中心,在整个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享有盛誉,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
二、历史概述1.原始巴比伦时期(公元前3000-2300年)原始巴比伦时期是城市建筑的起源阶段。
巴比伦人通过人为地改造泥土平原,并筑造了弓形拱石桥和排水系统等基本设施。
此外,他们还发展了农业和手工业,并使它们与城市的成长相互联系。
2.阿卡德统治时期(公元前2334-2154年)在这一时期,阿卡德帝国统治下的巴比伦开始进入黄金时代。
由于政治稳定与贸易繁荣,艺术与建筑迅速发展。
当时最具影响力的君主汉谟拉比下令制定了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典之一。
3.巴比伦王朝时期(公元前1894-1595年)在这个时期,巴比伦成为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统治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尼布甲尼撒二世是一个重要的国王,他修复了许多建筑物,包括著名的宝塔——巴比伦之塔。
巴比伦市也成为学问、艺术和科学研究的中心,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称其为世界上最辉煌的城市之一。
三、社会与文化巴比伦有着丰富而复杂的宗教信仰体系,他们崇拜一系列神灵,其中以月神辛恩和创造神佐苏更利最为重要。
同时他们也相信星座对人类行动和命运具有预示作用,在整个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流传广泛。
2.文学艺术在文学艺术方面,巴比伦人创造了著名的史诗《吉尔伽美什》和抒情作品《盖辛与乌鲁库》等。
他们还以匠心独具的雕塑和绘画作品而闻名,常常描绘神话传说和重要历史事件。
四、城市建设1.宏伟建筑在城市建设方面,巴比伦有着令人赞叹不已的建筑成就。
其中最著名的是巴比伦之塔,这座宝塔曾高达约90米,由数层小型平台组成。
此外,他们还修建了许多庙宇、宫殿和其他公共建筑,展现了巴比伦独特的艺术风格。
第2课古巴比伦王国
同学们知道这是哪里吗
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建
前。
阿摩利人也因此被称为巴明发展到了顶峰。
人们喜欢用“巴比伦”三个字来概括古代两河流域文
制统治的法典
1.两河流经炎热干旱的西亚地区,向东南流入波斯湾,形成辽阔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成为古代哪一地区文明的摇篮( C )
A.东亚
B.北非
C.西亚
D.南亚
2.在两河流域建立的最早的统一的奴隶制国家是( B )
A.古埃及
B.阿卡德王国
C.古巴比伦
D.吉萨王朝
1894
A.《民法典》
B.《刑法典》
C.《权利法案》
5.《汉谟拉比法典》制定的目的是( A )
①维护统一王国的统治②维护奴隶制社会秩序
护商人的利益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全盛时期的古巴比伦王国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半部浮雕形
包括诉讼、财产、商业、债务、奴隶、婚姻、
面。
法典的内容宗旨贯穿着铲除邪恶。
1中小学教师资格面试备课纸准考证号:姓名:所在考场:学科:抽题时间:1.题目:《古巴比伦王国》2.内容:全国教师考试培训创新品牌3.基本要求:(1)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2)请在试讲过程中讲解古巴比伦王国的主要内容。
(3)有必要的板书设计。
2古代两河流域一、教学目标1.知道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和君主专制制度的实行;了解楔形文字;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和历史价值。
2.通过阅读“古代两河流域地图”,分析地理环境对两河流域文明形成的影响,提高独立思考,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有关《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史料,了解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及该法典的特点,初步学习从历史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分析问题的方法。
3.认识到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是在适应与改造大河的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的,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和地位。
2.难点:正确评价《汉谟拉比法典》。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采用谈话设疑导入法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相传,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娶波斯国公主赛米拉米斯为妃。
公主日夜思念花木繁茂的故土,郁郁寡欢。
国王为取悦爱妃,即下令在都城巴比伦兴建了高达25米的花园。
此园采用立体叠园手法,在高高的平台上,分层重叠,层层遍植奇花异草,并埋设了灌溉用的水源和水管,花园由镶嵌着许多彩色狮子的高墙环绕。
王妃见后大悦。
因从远处望去,此园如悬空中,故又称“空中花园”。
而空中花园的故事发生在哪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古代两河流域》。
(板书课题:古代两河流域)环节二:新课讲授1.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教师活动】展示两河流域的地图和伊拉克地图,请学生观察地图,并思考:“两河”指的是哪两河?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在哪里?【学生活动】观察地图,回答问题:“两河”,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走进古巴比伦》教案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走进古巴比伦》教案第二课时活动一走进古巴比伦展示:空中花园想象图。
让我们一同走进古巴比伦。
2.小组交流分析收集的资料,如古巴比伦的农业、文字、历法、汉谟拉比法典、社会生活状况和建筑艺术。
3.全班交流【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根据学习需要,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了解古巴比伦文明,从而掌握从多种途径了解人类文明成就等事物的方法,具有探究人类文明成就的浓厚兴趣。
养成愿意倾听他人意见、乐于和同伴交流看法、达成共识的习惯。
】活动二母亲河与文明古国出示四大文明古国早期文明遗址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强调指出这些古老文明诞生的自然具体条件有相似点,你发现了什么?2.根据课本提示,探讨人类早期文明往往出现在大河流域的原因。
鼓励学生从各方面探寻原因。
课堂交流:小组代表汇报探讨成果.(1)大河可以提供人类生存引用的淡水。
(2)人类早期改造自然能力较弱,往往在自然条件好的地区生存。
(3)大河流域的水、土壤和气候条件较好,动植物种类丰富,有利于种植和畜牧业的发展。
3.小结:母亲河用他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用他的勤劳和智慧培育了远古文明。
人民对他的赞美是我无法形容的,还是来听一听《长江之歌》,感受一下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发现问题,找出文明古国诞生地的共同之处。
了解人类生存与河流的关系。
通过学生交流讨论总结出,生存必不可少,河流冲击的泥沙土地肥沃,可以种植多种作物和养殖动物,食物充足等等。
让学生们在大量的资料中感受“母亲河”的魅力。
】板书设计母亲河与文明古国尼罗河——古埃及幼发拉底河——古巴比伦印度河——古印度长江、黄河——中国。
九年级历史古巴比伦知识点古巴比伦,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文明,它位于现今伊拉克的境内,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在历史的长河中,古巴比伦曾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伟大的成就至今令人叹为观止。
首先,我们不得不提到古巴比伦的最重要的遗产之一——摩天大楼——巴比伦之塔。
巴比伦之塔是古老的金字塔式建筑,高度达到了300英尺,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之一。
它的建筑工艺精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巴比伦之塔的真正意义不仅是一座巍峨的建筑,它更代表了古巴比伦人民的骄傲和建设力量。
据史书记载,巴比伦之塔的建设是为了让古巴比伦人民接近上帝,但这个野心勃勃的计划最终并未成功。
尽管如此,巴比伦之塔的存在和其所代表的文化遗产,仍然成为了古代世界的壮丽典范。
其次,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也是其独特之处。
据史书记载,古巴比伦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纸面法典的国家。
而该法典被称为《汉谟拉比法典》,是一个全面而严格的法律体系。
这个法典创立了一套成熟的法律条例,将社会秩序维护和个人责任明确地规定了下来。
它涵盖了财产、家庭、契约等方面的问题,并制定了明确的惩罚措施。
《汉谟拉比法典》的出现不仅标志着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的完善,也为后世的法律体系奠定了基础。
可以说,古巴比伦法律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它的领土。
除了巴比伦之塔和《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还以其灿烂的文化而闻名于世。
古巴比伦的文学作品尤为出色,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吉尔伽美什史诗》。
这是一部叙述了勇士吉尔伽美什生平的史诗,表现了人类的探索欲望、追求力量和对生命的思考。
古巴比伦人以天文观测闻名于世,他们根据观测到的星象进行了复杂的计算,并建立了准确的历法系统。
从他们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古巴比伦人的思维深度和科学精神。
古巴比伦不仅在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还在农业、金属冶炼和建筑工艺等方面具有重要贡献。
他们创造了水利灌溉系统来解决干旱地区的农业问题,并提高了作物的产量。
他们掌握了铁、青铜等金属的冶炼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建筑和武器制造中。
【品德与社会(科教版)五年级第一学期】《物产丰富的古国——古巴比伦》一、教材分析《物产丰富的古国——古巴比伦》是《品德与社会》五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文明交融的步伐》中第一课《世界文明古国》第一节的内容。
本课展现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另三个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希腊文明,意在让学生了解不仅我们的民族有过灿烂文明,其他国家和民族也有独特的、灿烂的文明,此外隐含着让学生知道各国、各民族需要相互学习,才能进步。
本节教材用一个合开页来讲述古巴比伦,突出介绍了巴比伦的母亲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与其最具有代表性的文明成就。
教材通过文字、图片介绍了古巴比伦在农业、文字、建筑、法典四个方面取得的文明成就,帮助学生认识古巴比伦之所以是古文明的代表的原因。
除此之外,希望学生能够在空中花园的被毁、两河流域的今昔对比中感受、认识到战争摧残文明,体会和平的重要。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积累了初步的地理历史文化知识,而同时他们在学习中也体会到“任何事物和社会现象都在时间中存在而有其历史,在空间中存在而有其地理特征”。
但在“借助历史、地理的知识和视角”,并把握事物之间的差异和相互联系方面,还缺少方法,概括、提炼能力较弱。
关于古巴比伦,学生仅对其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知晓一二。
而对古巴比伦的地理位置,其发达的农业以及文字、建筑、法典等文明成就及价值却知之甚少。
教学目标:1.读图分析,能够在地图上指认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及相关的河流,体会文明古国的诞生与河流的关系。
2.归纳提炼,了解古巴比伦的在农业、文字、建筑和法典方面的文明成就,在小组学习中探究空中花园的令人称奇之处、《汉谟拉比法典》的重大意义和价值。
3.认识到战争摧残文明,体会和平的重要。
教学重、难点:归纳提炼,了解古巴比伦的在农业、文字、建筑和法典方面的文明成就,在小组学习中探究空中花园的令人称奇之处、《汉谟拉比法典》的重大意义和价值。
第四单元文明交融的步伐第一课世界文明古国师专附小吴洁教学目标1.知道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2.在地图上指认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及相关的河流,体会文明古国的诞生与河流的关系。
3.了解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古希腊的主要文明成就。
4.收集资料,提高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1 物产丰富的古国――古巴比伦(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2.在地图上指认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及相关的河流,体会文明古国的诞生与河流的关系。
3. 收集资料,探究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汉谟拉比法典》和楔形文字等文明成就。
教学准备学生:1.收集有关伊甸园传说的资料。
2.收集世界七大奇迹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观察地图,了解水文明1. 师:以水为主题,前三个单元我们了解了我国的黄河、大运河和长江。
知道了水,平凡而伟大,有水才有生命,有水才有文明。
(出示课件:“水,平凡而伟大”的有关文字)纵观人类历史,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
这就是中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和古印度,它们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源地。
不同的河流围绕着它们,产生了不同的历史故事,也哺育了不同性格的民族,形成了绚烂多彩的文明。
2. 师(出示课件:四大文明古国地理位置示意图)请同学们看图,想想四大文明古国的诞生与哪些河流有关?3. 师小结过渡:中国有黄河和长江,古埃及有尼罗河,古巴比伦有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古印度有印度河和恒河。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探访物产丰富的古国——古巴比伦。
(板书:物产丰富的古国——古巴比伦)二、指认位置,了解传说1. 师(出示课件:古巴比伦地图)这就是古巴比伦的地图,古巴比伦位于亚洲的西部。
很多人也称这里是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位置在哪里呢?请大家在地图上找一找。
2. 师:从地图上看,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经的一片新月型的肥沃平原,被称为两河流域。
历史教案:认识古代文明中的巴比伦一、了解巴比伦文明的背景和概况自古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各种重要的文明,而巴比伦文明无疑是其中之一。
巴比伦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境内,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最为辉煌的城邦之一,其繁荣与富饶使其成为亚洲西南地区乃至世界上最重要的商业和政治中心。
1. 巴比伦文明形成背景巴比伦文明起源于公元前18世纪早期,当时该地区处于苏美尔人统治下,并逐渐崛起为一个独立国家。
这段时期被称为“老巴比伦王朝”。
随着时间的推移,巴比伦经历了多次王朝更迭,其中最著名且对整个中东地区产生深远影响的即为摩尼先德王朝。
2. 巴比伦文明的特点(1)建筑与城市规划:巴比伦以其宏大壮丽的建筑而闻名于世。
高耸入云的神殿、庄重雄伟的王宫以及错落有致的水道和花园构成了巴比伦的城市景观。
其中最著名的建筑物为“空中花园”、“宙斯神殿”和“伊什塔尔神庙”。
(2)农业与经济:巴比伦位于幼发拉底河流域,拥有肥沃的土地和充足的水源。
这使得巴比伦成为农业发展的理想场所,并且建立起了繁荣的农业经济体系。
此外,巴比伦也是重要的贸易中心,通过水陆交通网络与其他文明进行贸易往来。
(3)法律与文化:君王汉谟拉比制定了一套著名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也是最古老完整存在至今的法典之一。
该法典对于后续文明世界的法制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巴比伦还拥有独特而精湛的文学艺术作品,如《吉尔伽美什史诗》等。
二、探索巴比伦文明社会制度与宗教信仰1. 社会制度与阶层巴比伦社会分为君主、祭司、官僚以及劳动人民等不同阶层。
其中,君王是政治和军事权力的核心,统治整个国家;祭司则负责宗教活动和神圣仪式;官僚则管理行政和司法事务;而劳动人民则从事农业、手工业以及其他生产活动。
2. 宗教信仰与神殿崇拜巴比伦文明中的宗教信仰极为丰富多样,并且对社会生活有着深远影响。
巴比伦人崇拜一系列的神灵,尤以太阳神沙门尼斯、爱与战争女神伊什塔尔以及智慧之神莫德基为著名。
课程名称:世界古代史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古巴比伦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和文化特色。
2. 掌握古巴比伦的主要文明成就,包括法律、天文、数学等方面的贡献。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1. 古巴比伦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
2. 古巴比伦的文明成就,特别是汉谟拉比法典。
教学难点:1. 古巴比伦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关系。
2. 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古代世界有哪些著名的文明?这些文明有哪些共同点和差异?2. 提出本节课的主题:古巴比伦文明。
二、新课讲授1. 古巴比伦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 古巴比伦位于两河流域,包括今天的伊拉克、叙利亚和土耳其的部分地区。
- 古巴比伦的地理环境对其文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如河流灌溉、肥沃的土地等。
2. 古巴比伦的文明成就- 汉谟拉比法典:介绍汉谟拉比法典的背景、内容和历史意义。
- 天文和数学:介绍古巴比伦在天文和数学方面的成就,如巴比伦星表、六十进制等。
三、课堂讨论1. 古巴比伦文明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2. 汉谟拉比法典在当今社会有何现实意义?四、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巴比伦文明在世界古代史中的重要地位。
2. 鼓励学生课后进一步研究古巴比伦文明。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学生关于古巴比伦文明的问题。
2. 提出本节课的主题:古巴比伦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关系。
二、新课讲授1. 古巴比伦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关系- 古巴比伦文明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希腊文明等的关系。
- 古巴比伦文明对后世文明的影响。
2. 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汉谟拉比法典在世界法律史上的地位。
- 汉谟拉比法典对现代法律制度的启示。
三、课堂讨论1. 古巴比伦文明对其他文明产生了哪些影响?2. 汉谟拉比法典在当今世界有何现实意义?四、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巴比伦文明在世界古代史中的重要地位。
历史教案:认识古代文明中的巴比伦认识古代文明中的巴比伦一、介绍巴比伦文明的背景及特点巴比伦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城市之一,也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境内,曾在公元前18至6世纪间繁盛一时。
巴比伦文明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千年左右,因此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大型城市国家。
1. 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与巴比伦文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位于今天伊拉克和叙利亚境内,这个地区承载着许多重要文明的发展,同时也是农业起源和定居人类社会形成的重要地方。
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等多个古代文明,并留下了丰富而璀璨的遗产。
2. 巴比伦帝国及其政治体制巴比伦帝国建立于公元前18世纪末期,统治者汉穆拉比(Hammurabi)将其打造为一个强大的帝国。
巴比伦王朝在历史上统治了许多地区,其最辉煌的时期是在汉穆拉比之后。
巴比伦帝国采取了中央集权制度,国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巴比伦还以其严厉而公正的法典《汉穆拉比法典》闻名于世。
二、探索巴比伦文明的特点与贡献1. 城市建设与工程技术巴比伦城以其壮丽的建筑和规划而闻名于世。
城市内拥有庞大而复杂的水利系统,包括运河、渠道和水井来解决灌溉问题,并为大量居民提供清洁饮用水。
此外,宏大壮观的神庙如赫梯塔(Ziggurat)代表着古代建筑工艺和宗教信仰。
2. 数学和天文学知识巴比伦人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取得显著成就。
他们发展出计算时间、跟踪行星运动并制定准确日历系统等方法。
其中最著名的是他们使用60作为数字系统基础,并将其运用到测量、计算等方面。
这也是我们现代时间和度量单位的由来。
3. 文学与法典巴比伦文明以其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而闻名于世。
伊壁鸠鲁史诗《吉尔伽美什》被认为是最早的史诗之一,描述了英雄吉尔伽美什的传奇故事。
此外,《汉穆拉比法典》承载了巴比伦社会规则和法律体系,对后世的法律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4. 农业与经济繁荣巴比伦地区拥有肥沃的土地和灌溉系统,这使得农业生产十分繁荣。
教学目标:1. 了解古巴比伦文明的历史背景、文化特点和主要成就。
2. 掌握古巴比伦文明在数学、天文、法律、艺术等方面的贡献。
3. 培养学生的历史观、文化观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 古巴比伦文明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 古巴比伦文明在数学、天文、法律、艺术等方面的贡献。
教学难点:1. 古巴比伦文明在数学、天文、法律、艺术等方面的贡献。
2. 古巴比伦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古巴比伦文明吗?它有哪些特点和贡献?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古巴比伦文明的历史背景和特点1.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2. 社会制度3. 宗教信仰三、古巴比伦文明在数学、天文、法律、艺术等方面的贡献1. 数学a. 研究十进制计数法b. 发明六十进制计数法c. 求解勾股定理2. 天文a. 观测天体运动b. 制定历法3. 法律a. 编纂《汉谟拉比法典》b. 法律内容丰富,涉及民事、刑事、宗教等方面4. 艺术a. 建筑艺术:埃特纳门、巴比伦塔等b. 雕塑艺术:阿米特塔等四、古巴比伦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关系1. 与两河流域文明的关系2. 与埃及文明的关系3. 与希腊文明的关系五、课堂小结1. 总结古巴比伦文明的历史背景、特点、贡献和与其他文明的关系。
2. 强调古巴比伦文明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六、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古巴比伦文明的更多信息。
2. 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古巴比伦文明的文章。
板书设计:一、古巴比伦文明1. 历史背景a.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b. 社会制度c. 宗教信仰2. 特点a. 数学:十进制、六十进制、勾股定理b. 天文:观测天体运动、制定历法c. 法律:《汉谟拉比法典》d. 艺术:建筑、雕塑二、古巴比伦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关系1. 与两河流域文明的关系2. 与埃及文明的关系3. 与希腊文明的关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对古巴比伦文明有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它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两河流域历史教案设计:探索古巴比伦文明的奥秘一、教学背景分析古代文明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瑰宝,有许多先进文化和技术被保存在了古代史料中。
在世界各地的文化遗迹中,两河流域文明是一个独特而又非常重要的文明体系,它以其先进的数字、法律、宗教、文学和农业技术等而闻名于世。
为了让学生了解并感受这一重要历史时期的文化风貌,我们设立了这堂名为“探索古巴比伦文明的奥秘”的历史课。
二、教学目标和内容1.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以下内容:(1)两河流域是什么,以及这一地区的历史时期和文化特点;(2)巴比伦是什么,为什么它在古代社会中那么有名;(3)古巴比伦王朝的兴起和灭亡,以及它们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4)古巴比伦文明在数字、法律、宗教、文学和农业方面的成就。
2.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两河流域文明的历史和地理背景:介绍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历史演变,以及该地区的文化特点和重要性。
(2)古巴比伦王朝的历史和成就:讲述古巴比伦王朝的兴起和灭亡,以及它们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同时,介绍古巴比伦王朝在数字、法律、宗教、文学和农业方面的成就,比如发明了天文学、纪年法和汉谟拉比法典,建造了著名的吊式花园等。
(3)古巴比伦文化的影响:讲解古巴比伦文化在古代和现代世界中的影响,为了解学生关心当今社会,这部分还要介绍古巴比伦文化在现代医学、建筑和哲学等领域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本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点拨解释法:通过点拨解释法将课程知识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对古巴比伦文化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讨论和互动法:通过课堂上的讨论和互动环节,让学生在课程的基础上发表看法和意见,并相互交流、学习。
3.展示和模拟法:让学生通过展示和模拟来理解和体验古巴比伦文化的真实情况,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两河流域文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四、课堂活动1.导入(10分钟)利用PPT或者视频等方式,向学生介绍课程的目标和重点内容,制造一些悬疑和感兴趣的元素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
从《爱在西元前》浅谈失落的古巴比伦文明“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耳机中缓缓播放着周杰伦的《爱在西元前》,这熟悉的曲调早已深深印在脑海,同样熟悉的还有这些歌词,虽然对其中描述的巴比伦文明不甚了解,却还是将歌词牢记心里。
直到选择了“考古学与近代文明史”这门课,才算是初步的了解了歌词中的故事。
下面结合歌词浅谈我所认知的巴比伦文明。
“古巴比伦王颁布了汉摩拉比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这里便是《圣经》中所说的“伊甸园”。
这里便是诺亚放飞和平鸽的地方,但在这里鸽子很少衔来橄榄枝。
这便是的两河流域的伊拉克。
由苏美尔肇造的历史。
这个早已消亡的两河流域文明现在被史学界公认为与古埃及、中国并称世界最古老的三大文明,事实上,前后几个巴比伦帝国无论是在时间或是地域上都只占据两河流域文明的一部分。
从公元前3000年的苏美尔人开始,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这两条纠结入海的生命之藤的两岸肥沃地带被称作“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土地”),在这里,多个民族和国家的相互替代与共存书写了复杂的融合历史。
美国学者克莱默将他关于巴比伦文明的史学著作命名为《历史从苏美尔开始》,对于现代的小学生们来说,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河确实是大多数历史和地理课本的开篇。
克莱默在书中列举了苏美尔文明在人类史上的27个第一,其实如果认真计算起来,也许100个也还不止。
在这片土地上,创造出历史上第一个农业村落、第一座城市、发明出最早的车、船和文字,最早学会制作面包和酿造酒。
这些历史难以置信地沉埋于沙丘之中,使巴比伦终于成为一段死去的文明,但一些史学家坚信,被湮没的两河流域文明先于并带动了古埃及文明文化,现代西方文化的许多脉络虽然来自希腊、罗马,但后者的源头还是古代西亚这一文明的摇篮。
1792BC,第六代国王汉穆拉比(Hammurabi)(约公元前1792~前1750年)即位,征服了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成为西亚古代奴隶制国家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