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搅拌站 标准规范清单-
- 格式:xls
- 大小:74.00 KB
- 文档页数:6
拌和站标准化建设规范1.1 拌和站建设1.1.1 每个合同段所有用于桥梁、隧道(不含初支喷射混凝土)、通道涵洞等永久工程所采用水泥混凝土必须进行集中拌和。
1.1.2 拌和站建设应参照3.8条规定。
水泥混凝土拌和站占2。
地面积不宜少于10000 m拌和站场区设计应综合考虑,合理划分拌和作业区、1.1.3材料计量区、材料堆放区及运输车辆停放区。
拌和站内场地应符合下列规定:1.1.4厚碎石或选用厚度不小)站内场地宜设置不小于a15cm水泥混C20采用不小于石灰改善土,10cm厚的30cm于的5% 凝土进行硬化。
15cm)站内行车道的基础应碾压密实,宜设置不小于b石灰改善土,采用5%的厚碎石垫层或选用厚度不小于30cm 水泥混凝土进行硬化。
C2015cm不小于厚的、重型车辆行车便道基础应)大型作业区(如拌和站)c碾压密实,宜设置不小于20cm厚碎石,或选用厚度不小于40cm的5%石灰改善土,采用不小于20cm厚的C20水泥混凝土进行硬化。
1.1.5 集料仓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a)砂石集料仓应按待检区和已检区设置,料仓的大小、数量应根据工程需要合理设置。
b)砂石集料仓应设置防雨棚,防雨棚下部应采用钢结构,棚顶采用彩钢瓦,四周应有围护,能遮挡雨雪,棚高不小于7.5m。
防雨棚设计须充分考虑到雨雪和强风的影响,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c)料仓之间应采用砌墙体或水泥混凝土墙体隔开,顶宽不小于30cm,高度以集料不串料为原则,但不小于180cm,墙体采用水泥砂浆抹面,墙体端部设置黄黑警示标线;仓内地面应设不小于4%的单向排水坡,不得积水;仓外应设置排水沟,排水沟宽度不小于20cm,深度不小于20cm,沟顶宜用格栅网覆盖。
搅拌机料仓及配料斗上方需搭设防雨棚,配料斗棚高1.1.6 度以满足装载机作业为宜,防雨棚应采用钢结构,棚顶采用彩钢板。
1.1.7 原材料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a)散装水泥、粉煤灰应使用储存罐储存,不同厂家、品种、标号、批次应分罐保存,严禁混装。
混凝土搅拌站质量控制标准与操作规范混凝土是建筑施工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其质量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安全与稳定。
混凝土搅拌站作为生产混凝土的关键设备,其质量控制标准与操作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搅拌站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操作规范,以确保混凝土生产过程的质量和安全。
一、混凝土搅拌站质量控制标准1. 原材料要求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受原材料的影响,因此搅拌站必须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
具体要求如下:1.1 水泥: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水泥,含水量不超过5%,且符合配合比的要求。
1.2 骨料:骨料应选用符合规定的天然砂、石料和矿粉等,符合配合比的要求。
1.3 水:水应选用清洁、无悬浮物的自来水或地下水,不得含有有害物质。
1.4 化学与矿物添加剂:添加剂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并按照配合比要求进行配制。
2. 设备要求混凝土搅拌站的设备质量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生产的稳定性和效率,因此设备需要满足以下要求:2.1 搅拌机:应选用搅拌效果好、搅拌均匀、能耗低的搅拌机,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质量稳定。
2.2 输送带与斗式提升机:需要保证输送带与斗式提升机的运行平稳,无卡料现象,并严禁漏料和溢料。
2.3 水泵与水箱:水泵应具有稳定的出水量和压力,水箱应保持清洁,并定期更换水质。
二、混凝土搅拌站操作规范1. 装料与卸料1.1 装料操作:按照设计标准确定的配合比,将水泥、骨料、水和添加剂按比例放入搅拌机进行搅拌。
1.2 卸料操作:卸料前,应先关闭搅拌机,并确保卸料斗完全倾倒,且混凝土不能与墙壁或搅拌机接触。
2. 清洁与维护2.1 清洁操作:搅拌机卸料后,应立即进行清洗,防止混凝土固化对设备造成影响。
2.2 维护操作:定期对搅拌站设备进行检查,并保持设备干燥,防止生锈和腐蚀。
3. 设备安全3.1 人员安全: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的操作规程,并佩戴好安全帽、手套、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装备。
3.2 电气安全:维修和保养设备时,应切断电源,并使用绝缘工具进行操作,确保人身安全。
混凝土搅拌站技术规范一、前言混凝土搅拌站是建筑工程中重要的设备,其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和施工进度。
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需要制定相关的技术规范来规范混凝土搅拌站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和维护。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搅拌站的技术规范。
二、设计规范1. 搅拌站应设计为全封闭结构,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环境卫生。
2. 搅拌站的生产能力应根据工程需要进行确定,同时应考虑到设备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3. 搅拌站的主要部件应选用优质材料,且应考虑到防腐蚀和抗磨损的特性。
4. 搅拌站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同时应考虑到环保和节能的要求。
三、制造规范1. 搅拌站的制造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同时应考虑到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搅拌站的各个部件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制造和加工,确保尺寸精度和质量。
3. 搅拌站的工艺流程应严格按照制造要求执行,同时应注意设备的试运行和调试。
4. 搅拌站的制造单位应对设备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测和测试,确保设备的合格率和质量。
四、安装规范1. 搅拌站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相关标准,同时应考虑到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搅拌站的安装应由专业安装人员进行,确保设备的正确安装和调试。
3. 搅拌站的安装应符合相关安全规定,同时应注意设备的接地和绝缘。
4. 搅拌站的安装完成后,应进行全面的检测和测试,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五、调试规范1. 搅拌站的调试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同时应注意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搅拌站的调试应由专业调试人员进行,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性能。
3. 搅拌站的调试过程中,应注意设备的负荷情况和运行状态,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4. 搅拌站的调试完成后,应进行全面的测试和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性能。
六、维护规范1. 搅拌站的维护应按照设备的使用说明书进行,同时应注意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搅拌站的维护应由专业维护人员进行,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性能。
混凝土搅拌站设计规范一、引言混凝土搅拌站是一种用于生产混凝土的工厂,通常由混凝土搅拌机、计量设备、输送设备、控制系统等组成。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搅拌站的设计规范,包括场地选择、设备选型、工艺流程、安全措施等方面。
二、场地选择1. 场地面积应满足生产需要,建议不少于1000平方米。
2. 场地应平整、干燥、无积水,地面承载能力应符合要求。
3. 离城市主干道、居民区、水源保护区等敏感区域应有一定的距离。
4. 考虑到混凝土搅拌站需要不间断地运输原材料和产品,场地周边应有足够的道路宽度和通行条件。
5. 场地应满足环保要求,应设有废水处理设备及噪音防护措施。
三、设备选型1. 混凝土搅拌机:应选用生产效率高、质量稳定、易于维护的混凝土搅拌机。
搅拌机的容量应根据生产需求确定。
2. 计量设备:应选用精度高、稳定可靠的计量设备,包括水泥秤、水秤、骨料秤、粉料秤等。
3. 输送设备:应选用输送效率高、输送距离远、稳定可靠的输送设备,包括皮带输送机、螺旋输送机、气力输送机等。
4. 控制系统:应选用功能齐全、操作方便、可靠稳定的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应能实现自动化生产和远程监控。
四、工艺流程1. 原材料储存:应设置水泥罐、骨料仓、粉料仓等储存设备,并设有卸料口和防尘装置。
2. 原材料计量:应设置计量设备,并实现自动计量,计量精度应符合国家标准。
3. 搅拌:应设置混凝土搅拌机,并根据混凝土配合比实现自动搅拌。
搅拌机应定期维护,保证生产质量。
4. 输送:应设置输送设备,并实现自动输送。
输送设备应定期维护,保证生产质量。
5. 测量:应设置测量设备,对生产的混凝土进行质量检测。
6. 包装:对混凝土产品进行包装,并进行质量检测和外观检查。
五、安全措施1. 设备应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定期维护和检修,保证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
2. 设有应急措施,如防火、防爆、防雷等措施,应急设备齐全。
3. 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安全培训和监督,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混凝土拌合站专项标准一根据整体规划绘制详细的现场布置图,应合理布设,满足施工需要,站内道路和材料存储区必须硬化,站界用砖砌围墙封闭,出入口及大门设置参照2.3、2.4条相关标准执行。
《2.3》:场地布置2.3.1 施工现场的场地划分为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并做到布局合理,整洁美观。
2.3.2 生产、办公、生活区,应明示场地布置示意图。
示意图应标明图名,并按照功能标明房屋、道路、材料、停车、绿化等位置。
2.3.3 办公区、生活区和生产场(站、室),应保持经常洁净,地面平整无积水,无垃圾废物;厕所保持清洁无异味;在房屋的适当处所设置垃圾箱,分类存放并及时清理;设置污水沉淀池,生活用水集中排放。
2.3.4 办公区、生活区和生产场(站、室),应做好排水系统,保证排水通畅不积水。
2.3.5 办公区、生活区和生产场(站、室),每栋房屋设置4kg干粉灭火器1具,挂(放)于通道旁,离地面不低于1.5米,并贴挂“消防责任牌”和“消防安全、人人有责”、“注意防火”警示牌。
《2.4》:封闭管理2.4.1 办公、生活、生产场(站、室)区采取不低于2m的砖砌围墙或通透式围栏封闭,场地出入口设置牢固美观、开启方便的大门,并在大门一侧设置单位(场地)铭牌,在大门处设置门卫值班室。
2.4.2 邻近居住地、公路旁、办公区、厂区、学校等人员活动较多的工点,采取砖砌围墙或隔离板的措施实行封闭管理。
隔离板不底于1.8m,在板面上绘制XX铁路XX工地和施工单位名称及标志,并在明显处所设置安全警示标志;2.4.3 办公区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采用拼装式活动房屋的,搭建不宜超过两层,屋顶排水通畅;砖混结构墙体下部设0.5m高的墙裙,地面设散水,排水坡不小于3%。
2 在会议室醒目位置,镶嵌红色“高标准建设西成(或西宝、宝兰)客专,高质量打造精品工程”字样,悬挂管理组织机构图、安全目标及保证措施、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环保目标及保证措施,其他由各单位确定;会议室整体布设要协调通一、美观大方。
砼拌合站建设的规范要求1、各原材料应有明显的材料标识牌,牌上应详细地反应材料名称、生产厂家、规格、出厂日期、出厂批号、进场数量、进场日期、检验日期、检验(委托)编号、取样试验人、监理见证人、存放场地名称、拟用部位、目前的检测状态等,并应认真建立各种原材料进场登记台帐。
2、各作业区场地必须全部进行地基加固处理,并以10~15cm厚的砼进行硬化。
3、作业区必须保证排水畅通,在场地内适当设置坡度,在场地旁边设置排水沟,并设置盖板,严禁原材料堆放场地积水。
4、水泥库房的建设必须采用砖或片石砌筑,顶部采用防水材料吊顶,水泥堆放时应设离地面高30cm以上厚度的架空层,防止水泥受潮及漏雨,水泥库的设置应满足材料循环出库,袋装水泥堆码高度不得超过15包。
6、粗细骨料应按不同规格及品种进行分类堆放,并以1.5m左右高度的三面墙分仓隔开,其库存数量必须能满足施工工程量的需要,且要预留进出料口,并将待检与已检材料分隔开来。
7、各种材料堆旁边均应放置试验样品盒,并放置合格的样品,以满足后期进料与样品进行对比的需要。
8、所有施工拌合站建设规模及生产能力均应结合工程实际需要进行合理布局、综合规划,并应将此计划方案上报监理站审批。
9、拌合站施工用水质必须经试验分析,确保其质量符合工程用水质量标准。
10、拌合站各拌合物(含水泥、粉煤灰、粗细骨料、水及外加剂等)必须达到自动计量的要求,严禁人工手工计量,其电脑程序计量系统及各种计量用容器、量具等必须经国家技术监督部门标定后方许使用,拌合楼上必须挂有砼配合比施工牌,其内容必须反应当天当班的实际施工比例。
11、拌合站进料斗必须满足配合比中各分级砂石料规格的需要,至少分设三个料斗,严禁将大小碎石混合送料。
12、砼运输车辆应根据实际情况配备足够,同时建设固定的集中停放区域。
13、作业区房屋建设应集中统一,其房屋门口均应设置标识牌,生活卫生房屋应贴瓷砖并能保证卫生质量,并要求种植花草美化环境。
混凝土搅拌站建设技术规范一、前言混凝土搅拌站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设备,广泛应用于各种基础工程、水利工程、公路工程、建筑工程等领域。
本文旨在制定混凝土搅拌站建设技术规范,规范搅拌站的建设和运行,提高混凝土生产的质量和效率,确保施工工程的顺利进行。
二、搅拌站的选址与布局1、选址原则混凝土搅拌站应选在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电力供应稳定的地区。
同时,应避免选择地质条件较差、周边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
2、布局要求(1)搅拌站应按照材料进料、搅拌、出料的顺序,依次布置设备。
(2)应按照最小限度降低施工噪声,采用合理的布局和隔声措施。
(3)应留有足够的场地,以方便车辆进出、材料堆放和设备维护等操作。
三、搅拌站的设备配置与技术要求1、主要设备配置(1)搅拌机:应选用品牌知名、性能稳定的搅拌机,能够满足生产需求。
(2)计量系统:应选用精度高、稳定可靠的计量系统,确保混凝土配合比的准确性。
(3)输送设备:应选用输送能力强、使用寿命长的输送设备,确保混凝土输送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4)控制系统:应选用功能齐全、操作简便的控制系统,保证搅拌站的安全性和生产效率。
2、技术要求(1)搅拌机的搅拌时间应符合规定,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强度。
(2)计量系统的精度应符合规定,确保混凝土配合比的准确性。
(3)输送设备的输送速度应适宜,避免混凝土出现堵塞或漏料等情况。
(4)控制系统应能够自动控制生产过程,避免操作人员的操作失误。
四、原材料的储存与处理1、水的储存与处理(1)水应选用清洁无污染的自来水或地下水。
(2)水的储存设施应符合卫生标准,避免污染和蒸发。
(3)水的计量应采用流量计,确保混凝土配合比的准确性。
2、水泥的储存与处理(1)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水泥。
(2)水泥的储存设施应干燥、通风、防潮、防火。
(3)水泥的计量应采用称重方式,确保混凝土配合比的准确性。
3、骨料的储存与处理(1)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骨料。
(2)骨料的储存设施应保持清洁,避免杂质和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