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博州棉田主要病虫害防治策略及技术措施
- 格式:pdf
- 大小:127.20 KB
- 文档页数:2
新疆博州2018年棉花病虫害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作者:陈军梅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第09期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经济所占的比重在我国经济中有着不可缺少的地位,棉花作为我国常见的农作物,在我国各个地区种植面积非常广。
因此,棉花的种植面积和产量直接影响我国的农业发展,但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天气条件、病虫害等因素。
现阶段对于棉花的病虫害防治效果仍然不太理想,笔者结合博州地区的实际情况,深入的分析了棉花病虫害预防问题。
1棉花病虫害防治的现状棉花是新疆博州的主导产业,占种植业产值50%左右,占农民收入60%左右,占新疆地方棉花总产6-8%。
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抗虫棉种植面积增大,棉铃虫对棉花的危害逐年减轻,但防控形势仍不容乐观,新的害虫种类有所增加,棉蚜、棉叶螨常局部成灾,棉蓟马、棉枯黄萎病危害有加重趋势,新的虫害棉盲蝽危害程度将逐年加大。
2018年度,博州地区棉花种植总面积为145.69万亩,棉花种植品种以新陆中42、新陆中45号、新陆中61、新陆中65号、富乙农39、金宏祥9号等品种为主。
统计结果显示,全年棉花病虫害累计发生面积为327.2万亩次,比2017年增加2.63万亩次,增幅为0.8%;防治面积477.3万亩次,同比减少3.84万亩次,同比减幅为0.8%。
2棉花虫害发生具体情况2018年度,棉花虫害总体上偏轻,但个别虫害发生程度重于往年。
从统计结果来看,博州地区棉花虫害多年属于偏轻发生情况,无论是虫害发生面积还是造成的损失来看,均未出现过于明显的变化。
2.1棉铃虫属于轻度发生(1级),田间难查见卵量、虫量、危害状。
全州二、三代发生危害较小,一是与田间用药啶虫咪不利于棉铃虫基数增长有关;二是由于棉花种植品种、栽培管理、气候因素和种植结构上的调整等。
2.2棉蚜整体呈偏轻发生,局部偏重发生(4级)。
一是前期发生较轻,疏于防控,有利于伏蚜发生。
4月中旬-6月上旬,平均气温比常年均有所偏低,棉区降雨量比常年偏少6-7成,不利于棉蚜的发生,后期气温回升较快,间断性降雨等天气过程有利于棉蚜的发生,使蚜虫危害集中;二是棉蚜抗药性的增强,有利于其发生。
新疆棉花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探究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农业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中心、、839000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农业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中心、、839000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农业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中心、、839000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农业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中心、、839000摘要:新疆是非常重要的棉花生产地区,供应着市场上主要的棉花制品,随着棉花种植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病虫害的侵蚀情况也越来越严重,对于棉花产量产生的影响也是尤为关键的,会导致棉花品质降低、产量下降,造成棉农收入减少。
可见,加强对于棉花病虫害的管理,是保障棉花产量质量提升,棉农经济收入的重要措施。
作为相关管理部门,需要认识这一问题,并且不断进行优质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以及推广,以便能够及时为农户棉花病虫害的防治管理提供指导和帮助。
本文主要分析了新疆地区棉花种植中常见的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并就实际防治措施进行了综合分析,介绍了相关防治措施。
关键词:新疆;棉花;害虫;发生特点;防治提升棉花病虫害的防治措施,首先需要对棉花各个生长时期的发育特点有所了解,并且掌握各个生长时期的易感病虫害类型以及各类病虫害的发展特点和发生规律,以其为基础进行各项防疫防控措施的规划以及完善,从根本上降低各类病虫害的发生以及发展。
一、棉花病虫害的防治原则要想能够实现棉花病虫害的有效防治,不能仅从某一个环节进行强化,需要不同工作的相互配合完成,需要建立健全棉花病虫害的防治体系,完善防治方案,进行棉花病虫害的防治处理。
在棉花病虫害监管时,需要及时发现棉田中存在的病虫害发病或者传播情况,并且及时将其规划入病虫害防治之中,通过不同环节工作的有序配合,起到降低病虫害发生传播的效果,提升棉花健康生长的效果[1]。
二、棉花病虫害防治策略随着各类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对于各项农业生产工作效率的提升,也有帮助,棉花病虫害防治方面新技术的利用率也有明显提高,传统棉花病虫害防治中主要通过药物的应用来实现对于病虫的杀除以及病害的抑制,虽能够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是对于棉花的高质生产以及棉花产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是非常不利的[2]。
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随着棉花产业的不断发展,棉花病虫害也越来越严重,对棉花的种植和产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棉花主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措施。
棉花主要的病害1. 棉花枯萎病棉花枯萎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在高温多雨的地区易发生。
主要症状为棉株萎蔫、叶片逐渐干枯黄化,最终株体死亡。
该病害对棉花的影响非常严重,极易引起大面积死亡,给棉花产量带来很大的损失。
防治措施:•选用耐病、抗病品种;•种植前将土壤消毒;•避免栽植密度过大;•及时发现病害,进行防治。
2. 棉花青枯病棉花青枯病是由细菌引起的病害。
该病害在潮湿的高温环境下易发生,并且传播速度很快。
主要症状为棉花树叶上出现水渍样病斑,并逐渐加大、加深,最终浸干整片叶子,整棵棉花甚至整块田地出现枯死的情况。
防治措施:•在种植前加入大量农家肥进行土壤调浑;•选用免疫力强的品种;•采取轮作种植;•备足药材,及时发现病害,进行防治。
3. 棉花红根腐病棉花红根腐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在潮湿环境下发生。
它能够侵染棉花根部,导致棉根内部组织受损、水分代谢障碍,引起棉花生长停滞,严重时植株死亡。
防治措施:•种植前进行土壤消毒;•选用优良品种,增强棉花的抗病能力;•避免田地积水;•给棉花适量施肥,保持棉田通风透气。
棉花主要的虫害1. 棉铃虫棉铃虫是棉花上最常见的为害虫之一。
它主要吸食棉花幼苗和嫩叶,造成棉花幼苗萎缩、生长缓慢和大片叶片枯黄凋萎死亡等现象。
防治措施:•采取机械方法手摘;•病叶软化处理,以防卵的寄生;•给棉花打药防治,使用残留期短、毒性小的杀虫剂。
2. 棉花叶螨棉花叶螨是一种微小的危害棉花的虫类,它们主要侵害棉花的叶片。
叶面上出现小白斑、黄斑,叶片变形脱落,在严重的情况下会破坏棉花的光合作用。
防治措施:•选择免疫力强的品种,提高棉花的防御能力;•采用轮作种植,减少叶螨寄生的机会;•及时发现,并使用易溶解型的杀虫剂进行防治。
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棉花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但由于棉花生长周期长、病虫害较多,使得棉花生产过程中常常受到病虫害的侵害,导致产量下降,影响农民的收入。
棉花病虫害的防治对于棉花的高产高质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棉花主要的病虫害包括红蜘蛛、棉铃虫、棉若虫、白粉病、黄萎病等。
这些病虫害的侵害会导致棉花叶片、果铃和茎秆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影响植株生长和产量,同时还会影响棉花品质。
科学合理地预防和控制棉花病虫害,对于提高棉花产量和质量,实现稳定增产具有重要意义。
(一)白粉病白粉病是一种常见的棉花病害,主要为霉菌引起的真菌病害。
白粉病多发生在潮湿多雨的环境中,受病害侵害的棉花叶片上会出现白色的霉层,严重时会导致叶片枯黄脱落。
白粉病严重影响了叶片的光合作用,影响了棉花生长和产量。
防治方法:1.选择抗病品种:选育抗病品种是预防白粉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选择抗病品种对于减少病害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效果。
2.合理密植:适当的密植可以减少叶片之间的通风和透光,降低病害发生的机率。
3.合理施肥:施用适量的钾肥和磷肥,增强棉花的抗病能力。
4.药剂防治:及时使用杀菌剂进行预防和控制,选择安全、有效的药剂,及时进行喷雾处理。
5.灭菌处理:病害严重时,可采用灭菌处理方法,对于已受到严重侵害的叶片进行剪除或者焚烧处理,减少病害的传播。
(二)黄萎病黄萎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发生在潮湿多雨的环境中。
黄萎病会导致棉花的根系受损,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严重时会导致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1.旋作休耕:在黄萎病发生的地块,不要连续种植棉花,可以改种其他作物,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2.合理施肥:适当施用大量的有机肥和磷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3.用药防治:黄萎病的病原菌存活在土壤中,在发病严重的地块,可选用药物进行土壤消毒处理。
4. 种植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进行种植,减少病害的发生。
(三)灰霉病(一)红蜘蛛红蜘蛛是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危害棉花叶片。
棉花病虫害防治技术一、棉花苗期病虫害防治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清洁田园,减少棉田菌源;合理密植,改善株间通风透光条件;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补施钾肥,配施微肥,培育壮苗;适时浇水,及时中耕除草,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害的发生。
2、化学防治:根据苗期棉花病虫害发生情况,选用适宜的杀菌剂进行防治。
二、棉花铃期病虫害防治1、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整枝、打顶、去边心,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减轻棉铃虫危害;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提高棉株抗逆性。
2、化学防治:根据虫情调查和测报结果,在棉铃虫产卵高峰期和孵化高峰期及时喷药防治。
药剂可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等。
三、棉花蕾期病虫害防治1、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整枝、打顶、去边心,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减轻蕾铃脱落;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提高棉株抗逆性。
2、化学防治: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选用适宜的杀菌剂进行防治。
对于病害,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杀菌剂;对于虫害,可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等杀虫剂。
四、棉花花铃期病虫害防治1、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整枝、打顶、去边心,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提高蕾铃脱落率;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提高棉株抗逆性。
2、化学防治: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选用适宜的杀菌剂进行防治。
对于病害,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杀菌剂;对于虫害,可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等杀虫剂。
同时,要注意保护天敌,如瓢虫、草蛉等捕食性天敌以及赤眼蜂、金小蜂等寄生性天敌。
棉花病虫害防治一、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是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基础上,通过多项农业、物理和生物防治措施,将棉花病虫害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1、农业防治措施(1)推广抗虫棉,优化品种结构。
汇报人:日期:•棉花病虫害概述•棉花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棉花主要虫害及防治措施•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棉花病虫害防治的未来趋势棉花病虫害概述棉花病虫害是指在棉花的生长过程中,由于受到有害生物的影响,导致棉花植株出现生理机能障碍,从而影响棉花的正常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
棉花病虫害主要分为病害和虫害两大类。
病害包括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和病毒性病害等,虫害包括蚜虫、红蜘蛛、棉铃虫等。
棉花病虫害的定义与分类分类定义棉花病虫害会导致植株生长受阻,叶片枯萎、脱落,甚至整株死亡。
生长受阻产量下降品质下降病虫害会导致棉花结铃减少,皮棉产量下降。
病虫害会导致棉花纤维品质下降,影响棉纺织品的质量。
030201棉花病虫害对棉花生长的影响棉花病虫害防治是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措施,对于稳定棉花生产、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有效的病虫害防治可以改善棉花的品质,提高棉纺织品的质量,增强我国棉纺织业的竞争力。
提高棉纺织品质量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棉花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棉花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棉花枯萎病是一种严重的土传病害,通常在苗期至蕾期发生。
病株叶片变黄、萎蔫,叶脉变褐,叶片边缘或叶尖出现褐色坏死。
症状识别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如合理施肥、控水等。
化学防治可选用内吸性杀菌剂进行灌根处理。
防治方法棉花黄萎病也是一种常见的土传病害,通常在现蕾期至结铃期发生。
病株叶片边缘或中间出现黄色斑块,叶片逐渐变黄、萎蔫。
防治方法同样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
化学防治可选用杀菌剂进行叶面喷施处理。
症状识别棉花炭疽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可在苗期至成熟期发生。
病株叶片出现圆形或近圆形的红褐色斑点,边缘呈紫褐色。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
化学防治可选用杀菌剂进行叶面喷施处理。
此外,及时清除病残体也是有效的防治措施之一。
棉花主要虫害及防治措施生活习性棉铃虫是一种鳞翅目害虫,以幼虫蛀食棉花蕾和铃,影响棉花的正常发育和品质。
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年第7期农业技术棉花栽培技术及病虫軎防治措施张子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101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新疆五家渠831300)摘要:棉花是国内重要的经济作物,新疆地区光照时间长、光照 强度高,是棉花理想的种植地。
但是,近些年,新疆棉花种植的 产量和效益持续降低,棉花种植生产期间各种问题频出,如何实 现棉花高产成为每个棉农关注的热点话题。
由此而展开论述,就 新疆棉花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就遴选高品质种质,为高产奠 定基础;掌握合适播种时间,延长棉花结铃时间;加强田间管 理,激发种质高产潜质;综合多种防治措施,降低病虫害感染几 率等几方面概述,要点性知识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棉花;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近些年,新疆棉花种植的产量和效益持续降低,棉花种植生 产期间各种问题频出,如何实现棉花高产成为每个棉农关注的热 点话题,文下将就此做技术性要点概述。
1遴选高品质种质,为高产奠定基础良种是髙产的基础,种质好坏直接影响最终产量,为此,选 种必须要谨慎。
选种之初,应考虑土壤类型,选择适栽性强的品 种,以提升棉花最终产量。
同时,还要考虑结铃率、耐抗性、种 子质量等等,禁止购买三无产品。
确定的种源,播种前,做好选 种工作。
要求:籽粒饱满,纯度98%以上,净度98%〜100%之间,发芽率86%以上。
选好的种子,播种前需经浓度25%的福多甲系包 衣,以增强抵御各种病虫害的能力。
2掌握合适播种时间,延长棉花结铃时间播种时间,关系到后期结铃。
为实现高产效益,务必要适时 播种,确保在最佳结铃期结铃,实现棉叶高光效能与光效能的有 效重合,以提升棉铃的结铃量。
适宜的播种时间,应综合地方气 候而定。
至少要满足的条件,种子萌芽时间12丈以上,出苗温度 至少17弋,棉铃发育温度15弋,均满足即可播种。
播种推广用精量播种,用种量1.8kg/667m*123。
播种前,为确保 出苗率、发芽率,需要对土壤耕种改良,营造好的壤土环境。
棉花病虫害防治技术(二)引言概述:棉花作为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在生长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威胁。
为了保障棉花产量和质量,提高农民的收益,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技术。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棉花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一、选用抗病虫害品种1.选用抗病害品种,如弱毒品种、耐病品种等。
2.选用抗虫害品种,如耐逆性强、抗虫天敌的品种。
二、加强病虫害监测与预警1.建立病虫害监测网,定期进行病虫害调查。
2.分析监测数据,及时预警病虫害发生并采取应对措施。
3.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无人机和遥感技术,提高病虫害的监测能力。
三、合理施用农药1.根据具体病虫害的种类,选用合适的杀虫剂、杀菌剂等农药。
2.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指导进行施药,避免过量使用。
3.定期轮换使用不同类型的农药,防止病虫害产生抗药性。
四、优化田间管理1.及时清理病虫害源,如病叶、虫卵等。
2.合理调整密植程度,增加棉田通风和阳光照射。
3.科学施肥,提高棉花的抗病虫害能力。
4.采取合理的灌水措施,避免病虫害的发生。
五、加强农民培训与技术支持1.开展针对农民的病虫害防治培训课程,提高其防治技术水平。
2.引导农民使用绿色环保的防治技术。
3.加强农技人员的技术支持,为农民提供及时的防治咨询。
总结:棉花病虫害防治技术关系着棉花产量和质量的提高,以及农民收益的增加。
选用抗病虫害品种、加强监测与预警、合理施用农药、优化田间管理以及加强农民培训与技术支持是有效的防治措施。
我们相信,在科学指导下,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棉花病虫害防治技术将进一步完善,为棉农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博州棉区生产管理中若干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长年连作目前,博州棉田95%以上为重茬地,大部分地块种植年限在15~23年,土壤中积累了大量病残体,致使棉花枯、黄萎病发生较重。
由于多年连作,导致棉株因土壤中某种养分缺乏而生长不良。
改进措施:实施合理的轮作倒茬,恶化病菌环境,控制病源基数,压低土壤菌源。
坚持风险棉区(青得里乡政府所在地以西地区)及重病区退出来改种效益好的其他农作物。
做好无病田和轻病田的保护工作。
2.秋翻冬灌措施不到位目前,博州棉区秋翻面积约占棉花播种面积的45%~50%,冬灌也只在70%~80%。
由于秋翻冬灌面积少,土壤病菌聚集在表层,导致棉花发病率逐年提高,病菌逐年加重。
改进措施:棉花采摘以后,及时拔除棉秆。
利用冬闲时间于11月上中旬及早进行秋翻冬灌,耕深20~25cm,灌水量50~60m3/667m2。
秋翻土壤分化时间长,有利于土壤熟化,畜冬春雪,消灭病虫蛹,减轻病虫害发生。
3.耕作粗放整地播种质量较差,与兵团相比差距很大,犁地深浅不一,播种空穴率较高,导致保苗株数不足。
根据田间调查,最高保苗株数达到92%,有的地块不足85%。
改进措施:狠抓干部领种科技示范田和农田标准化作业,培训村干部和农户树立播种质量第一的观念。
增加大型农机具数量,解决播种机具老化,培训农机手,按照整地“墒、松、碎、平、净、齐”六字标准,播种空穴率应小于3%。
4.有机肥投入不足,化肥投入不合理有机肥料养分含量齐全,肥效缓慢持久,它能随着棉花的生长,逐步分解发挥肥效,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但是在施底肥时,往往只重视施用化肥,少施或不施有机肥,致使土壤越种越贫瘠,越种越板结。
施肥中,磷肥投人过高,N、P配比不合理。
施肥方法不当,灌水以后追肥大多都是撒施,造成氮肥挥发浪费。
滥用叶面肥,造成叶片大,棉田郁闭,蕾铃脱落严重。
改进措施:广积肥源,增施优质农家肥1.5~2m3/667m2或油渣100~200 kg /667m2,充分利用现有沼气池生产沼气渣做肥料。
棉花田病虫害管理技术为了保证棉花的正常生长和高产,病虫害的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棉花病虫害管理技术,以帮助农民朋友们有效防治病虫害,提高棉花产量。
一、病害管理技术1. 病害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科学家们通过对棉花品种的研究和选育,培育出多种抗病品种。
农民朋友们可以选择这些抗病品种种植,以增加棉花的抗病能力。
(2)合理施肥:营养平衡可以增强棉花的抗病能力。
农民朋友们应根据土壤质地和肥料要求,科学施肥,确保棉花获得充足的营养,提高棉花抗病能力。
(3)留意病害发生早期症状:及时观察棉花田的病情,留意病害发生早期症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常见的棉花病害有炭疽病、立枯病等,农民朋友们应该学会识别这些病害的症状,及早防治。
2. 农药使用技巧(1)选择合适的农药:根据病害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
农药的选择应遵循科学、安全、环保的原则,尽量选择低毒、高效的农药。
(2)正确使用农药:农民朋友们在使用农药时要仔细阅读并按照说明书进行正确使用。
注意农药的浓度、喷雾时间和施药量等,以确保农药发挥最好的效果。
二、虫害管理技术1. 病虫害监测技术(1)黄板诱捕:定期在棉田设置黄板,吸引并捕捉害虫。
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害虫类型和数量,为后续的防治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
(2)灯光引诱:在棉田附近设置灯光诱虫装置,可以吸引害虫飞到灯光区域,从而减少害虫对棉花的危害。
2. 生物防治技术(1)引入天敌虫:将一些天敌虫引入棉田,如瓢虫、寄生蜂等,它们能够主动寻找害虫并捕食,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
这种方法对于有机农作的农民朋友们尤为适用。
(2)生物农药的应用:生物农药是指使用微生物杀灭害虫的农药,如Bt杀虫剂等。
这种农药对人体和环境无害,可以有效控制害虫的繁殖。
三、综合管理技术1. 土壤管理(1)病害清除:及时清除田间的病残体和病株,减少病原体在土壤中的存留,降低病害传播的风险。
(2)合理轮作:合理的轮作可以改善土壤质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棉花的免疫力。
2020.06种植技术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极为重要的部分。
新疆具有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具备光照强度强,光照时间长等气候特点,使新疆成为优质棉花的重要产地。
2019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3800万亩左右,占全国种植面积的83%。
同时,棉花种植业早已成为新疆农业的主导产业,直接影响着新疆经济发展。
但是,当前新疆棉花种植产业不断遇到栽培问题以及病虫害问题等,严重影响着棉花生产的质量和效率。
所以,为了保障棉花种植者的经济效益,巩固棉花在经济作物中的重要地位,如何不断提高优质棉花的种植效率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优质棉花栽培技术1.1 优选品种对于棉花品种的选择,一定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地理条件,选择结铃率高、抗病强的棉花品种。
同时,尽量选择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8.5及以上、断裂比强度28.5cN·tex -1及以上,马克隆值3.7~4.6的高品质棉种[1]。
在实际选择过程中,要选择人工选种与机械选种相结合的方式,挑选出瘪种和破损种,保证棉花生长的整齐度。
用卫福或福多甲拌种。
卫福用药量为种子量的0.3%(100公斤种子用300克),兑水1.5kg 配成水溶液后拌种。
福多甲包衣要先清洗种子加工过程中的残酸(残酸<0.15%),洗后晾干包衣,福多甲用量为种子量的2%(100kg 种子用2000g ),药水与种子混合均匀,晾干。
通过挑种、拌种可有效提高棉种的抗病、抗虫能力以及出苗率[2],确保棉种出苗率率大于85%。
1.2 掌握最佳播种时间掌握最佳播种时间是提高棉花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合理的播种时间能够有效延长棉花的结铃时间,起到增加结铃数量的作用。
新疆棉区的播种时间集中在4月份,由于南北疆气候有所差异,致使棉花播种时间略有不同。
北疆棉区在4月10日-22日大面积播种比较适宜,南疆棉区在4月5日-18日。
同时,尽量避开大风、沙尘天气。
抓住“冷尾暖头”、抢墒播种,力争一播全苗。
技术推广新疆棉花优质栽培技术与常见病虫害防治分析张卫国(新疆第八师石河子市121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新疆石河子832000)摘要:随着当前我国对棉花产晶的应用需求量的增长,棉花的栽培就显得比较重要,新疆是棉花种植的重要产区,要充分注重栽培技术科学运用,以及做好相应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就新疆棉花优质栽培技术的应用,以及病虫害防治为重点进行深化探究,希冀能有助于实际操作。
关键词:新疆棉花;优质栽培;病虫害1新疆棉花栽培的特征以及技术应用1.1新疆棉花栽培的特征从当前我国的新疆棉花栽培的现状了解到,由于区域的不同,棉花的栽培需要从多方面加强重视和思考,新疆地区的光照条件比较好,日照百分率高,这些都能成为棉花栽培种植的良好条件。
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就是春季升温慢并且不是很稳定,秋季降温比较迅速,无霜期比较短,所以这些对棉花的栽培种植都会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111o新疆的棉纤维的发育也有着鲜明的特征,其品质和棉铃的发育期温光条件有着紧密的联系。
1.2新疆棉花栽培技术应用新疆棉花的栽培过程中所运用的技术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其中在酬的瀝中要保障其品质,这对棉花优质栽培有着直接影响,棉花种子的优劣会直接影响棉花的栽培品质。
所以具体选种的时候就要能选择高结铃率以及高抗病性的棉花品种,题删的族运用,选择的棉花种子大小要一致,选择一S果实饱满以及纯度高于98%的种子,干净率要在98%〜100%之间,这是提升棉花栽培质量的基础叫选种之后在輸的时候能注重在时间的选择方面加强重视,这是提高棉花产量的重要基础。
选择播种的时间对延长棉溜铃时间有着积极作用。
只科学6«#时期加挞到沁的最大化,否则就缽响结铃的施咖帥长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棉花的优质栽培需要适种,选好播种期能够实现烦的最高能期以及棉铃增长期以及棉叶高癥能期进彳瞬合,提瞬铃的姬,这样椎提升棉花的卓质量。
播种后的月唏实施也是比较关键的灌溉过程中要遵循相应的原则,控制好旺苗以及促进幼苗的生长,要能积极促进滴灌林的运用,从整体上提高雌的调够率,最地对棉株的形态加以控制,从而保障棉花的优质生长。
082023.7棉花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杜红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佃坝镇人民政府,新疆 昌吉 831100)摘要: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新疆地区由于环境独特,光照时间长,强度高,是我国棉花的重要产区。
棉花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直接影响其产量和质量,因此,想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植保的理念。
本文主要就新疆地区棉花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介绍,以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棉农收入。
关键词:棉花;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棉花种植过程较为复杂,生长期间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环境、温度、土壤、气候等,对棉花产量质量影响较大。
近年来,新疆地区气候条件变化较大,导致病虫害种类多变。
如何提高栽培技术,科学防治病虫害至关重要。
1 棉花栽培和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栽培技术的高低以及病虫害防治效果直接影响棉花产量和质量。
就栽培技术而言,种植户应掌握先进的栽培技术并应用于实际种植过程中。
在种植前充分考虑当地环境、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品种。
若选种不科学,则可直接影响棉花生长,难以实现高产、稳产目标。
就病虫害防治而言,棉花不同生长阶段高发的病虫害种类不同。
若未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会造成棉花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
因此,加强病虫害的防治至关重要。
2 棉花栽培技术2.1 合理选地棉花种植区域土壤应富含有机质,土层深厚,满足棉花植株生长的营养需求。
土壤深耕过程中还应施入基肥、尿素等肥料,改善土壤肥力条件。
对于较为干旱的土壤还应及时进行灌溉。
2.2 合理选种品种的好坏直接影响棉花产量,因此,种植人员应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等选择适宜种植的棉花品种。
品种应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抗病性。
土壤若为沙壤土,则应选用紧凑型早熟品种。
若为黏土,则应选用松散型中早熟品种。
品种确定后,还应对棉花种子进行处理。
播种前应保证晒种时间超过30小时。
在种子净度和纯度达到97%以上方可播种。
另外,还可选用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处理,从而预防虫害的发生。
棉花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策略如何利用病虫害监测和生态防治技术提高防治效果在农业生产中,棉花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然而,棉花也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威胁,严重影响着棉花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保障棉花的正常生长发育,综合防治病虫害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策略。
本文将介绍如何利用病虫害监测和生态防治技术来提高棉花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一、病虫害监测技术在棉花综合防治中的应用病虫害监测是指对棉花田间进行病虫害的实时观测和数据记录。
通过病虫害监测,我们可以了解病虫害的发生程度、发生规律和趋势,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防治策略。
在棉花病虫害的综合防治中,病虫害监测技术具有以下应用:1.频率监测:根据棉花田间的病虫害出现频率进行监测,了解病虫害的季节分布规律,有助于合理制定防治策略。
2.密度监测:通过对病虫害数量的监测,可以了解病虫害的密度变化,及时发现病虫害的爆发情况,有利于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3.天气监测:将天气情况与病虫害监测数据相结合,可以发现天气与病虫害的相关性,提前预警病虫害的发生,为防治工作提供准确的依据。
通过病虫害监测技术,我们可以及时获得病虫害的信息,从而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提高棉花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效果。
二、生态防治技术在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中的应用生态防治技术是一种以生物为主导的病虫害防治方法,通过建立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系统,增强棉花抗病虫害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在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中,生态防治技术的应用具有以下特点:1.生物防治:通过引入天敌、寄生虫、病原体等天然的敌害生物,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达到可持续的防治效果。
2.病虫害预警:利用生态监测技术,及时了解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预测病虫害的趋势,提前采取预防措施,有效减少病虫害的损失。
3.土壤管理:通过合理的土壤管理措施,改善土壤环境,提高棉花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通过生态防治技术的应用,棉花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可以得到有效提高,同时也能够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农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