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简答题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12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语言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语言的物理特性B. 语言的社会功能C. 语言的结构和功能D. 语言的起源和发展2. 语音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语言的语法结构B. 语言的词汇构成C. 语言的发音机制D. 语言的书写形式3. 下列哪个不是语言学的分支?A. 语音学B. 语法学C. 词汇学D. 化学4. 语言的最小意义单位是什么?A. 音素M. 词汇C. 语素D. 句子5. 语义学研究的是语言的哪一方面?A. 语言的发音B. 语言的意义C. 语言的书写D. 语言的语法6. 语言的词汇量是如何增长的?A. 通过新词的创造B. 通过旧词的淘汰C. 通过语言的混合D. 通过语言的简化7. 什么是语言的方言?A. 一种语言的书面形式B. 一种语言的口头形式C. 一种语言的地区变体D. 一种语言的官方标准8. 语言的同化现象是指什么?A. 语言的统一B. 语言的分化C. 语言的借用D. 语言的变异9. 语言的转换是指什么?A. 语言的翻译B. 语言的转写C. 语言的转述D. 语言的转换10. 什么是语言的语境?A. 语言的使用环境B. 语言的书写环境C. 语言的发音环境D. 语言的语法环境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1. 语言学的两大分支是________和________。
12. 语言的音位系统是由________构成的。
13. 语言的语法规则包括词法规则和________。
14. 语言的词汇化是指________转化为词汇的过程。
15. 语言的语用学研究的是语言在________中的使用。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简述语言的交际功能。
17. 简述语言的规范性与变异性。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8. 论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19. 论述语言的演变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五、案例分析题(每题20分,共20分)20. 请分析一种方言的形成过程,并讨论其对标准语的影响。
语言学概论(2014年10月)名词解释一、词类答:词类是词在语法上的分类,指可以替换出现在语法结构某些共同组合位臵上的词的类,即具有聚合关系的词的类二、复辅音答:一个音节内两个或两个以上辅音的二组合叫“复辅音” 。
复辅音是一个音节内部的音位组合。
如果两个辅音相连,但却分属不同的音节,就不能算是复辅音,复辅音里的几个辅音并没有像复元音那样一体化,他们各自有各自的发音过程。
三、复合构词答:指词根语素加上词根语素构成一个新词,这样得到的合成词又叫“复合式合成词” ,即“复合词” ,汉语中,按照语素与语素之间的关系,复合词可以分为陈述式复合词、偏正式复合词、支配式复合词、并列式复合词四、屈折答:即词的内部发生语音的交替变化,屈折与附加的作用相同,只不过屈折是给词的外部加点东西,附加是改变词的内部的某个东西。
分析题一、“相互理解程度”不是区分“语言”和“方言”的唯一标准答:正确。
西方的语言学家往往倾向于把“语言”作为识别“民族”的重要标准,而有把“相互理解程度”作为区分“语言”和“方言”的唯一标准。
他们的观点和主张是由这些新兴民族国家的语言和社会历史的特殊情况决定的。
但西方国家这种通过识别“语言”和“方言”从而识别“民族”的惯例并不具有普遍意义。
因此,单纯的根据“相互理解程度” 来确定几种身份未定的:话是属于同一“语言” 的不同“方言”,还是不同的“语言” ,从而确定有关的社会群体是一个“民族”还是几个不同的“民族”,这种方法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且很有可能在政治上引起严重后果。
二、音强由频率的大小决定答:错误。
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由振幅的大小决定。
振幅的大小又决定于使发音体震动的外力的大小,外力大振幅就大声音就强,反之不同。
三、每个汉字都由意符和音符构成的答:错误。
各种字体的字符大体可以归纳为三类:即“意符“音符“记号”表音文字只使用音符,汉字则三类符号都使用,汉字在隶变之前,由意符音符构成,记号极少四、“新汽车牌照”这个说法有不同理解,这是由语义的模糊性造成答:正确。
1为什么“说话”或人和人之间的“口头交际行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说话”或人和人之间的“口头交际行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1)说话的人要有想说什么的愿望和想说什么的内容,而这跟每一个人的全部生活经历、所处的社会地位以及当前需要处理的问题是分不开的,这就要涉及到大量的社会问题、文化问题矛哲学问题和逻辑问题。
(2)大脑要有怎么组织“说话”和怎么分析理解对方说的“话”的机制和能力,这就要涉及很复杂的心理和生理问题。
(3)说活还需要一整套发音和听音的器官和神经网络,以及通过神经网络控制相应的器官协同发音、听音的机制和能力,这就要涉及很复杂的生理和物理问题。
2.为什么说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跟语言学家研究的语言不完全是一模一样的?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表现为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口头交际行为(文字产生后,就有了书面语形式),而这种行为是非常复杂的。
比如语汇系统中的词是经过主观上高度概括的,在客观的交际过程中则呈现出多样性。
又如,语法书里面讲句子,讲句子结构,都是很规整的。
而口头语言中客观存在的句子大都是不那么规整的,有时候简直可以说是乱七八糟。
因此,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跟语言学家研究的语言不完全是一模一样的口语言学家研究的只是经过语言学家主观概括和不同程度上理想化和简单化了的语言。
3.应该如何理解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口语和书面语是语言的两种客观存在形式。
任何一种语言总是先有口语,后有书面语。
任何一种书面语又都只能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并且或迟或早总是要随着口语的演变而演变。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口头存在形式,但是古往今来只有极少数语言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了相应的书面语。
因此,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4.书面语的产生有何重大的社会历史意义?人们在使用口语进行交际的过程中,在时间和空间方面受到了严格的限制,而书面语的产生克服了人和人之间进行交际、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感情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限制.极大地加快了人类社会经验和知识积累的速度和传播的范围,从而大大加快了社会发展的步伐。
简答题1. 为什么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答:语言能力和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有关,但语言不是一种生理现象,也不是一种心理现象,不是遗传的,而是一种社会现象。
语言完全是在一种语言环境中后天获得的,所以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2. 简答语言符号的特点。
答:(1)符号和语言,“能指”和“所指”。
能指是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所指是给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创制了一个专门术语。
(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也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完全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
(3)语言符号的强制性和可变性。
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强制性的,而语言又是发展变化着的。
(4)语言符号的离散特性和线性特性。
话只能一个字一个字,一句话一句话地说,因此语言符号是离散的,而且在时间这根轴上是成线性排列的。
3.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关系。
答:组合关系体现在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横向关系。
聚合关系是在组合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相互替换,有共同的特点,故能聚合归类。
组合是横向的结构关系,聚合是归类规则,有了组合、聚合关系,便展现出了整个语言平面,聚合关系是组合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或者说是从组合关系中分析出的,而组合关系又表现为聚合类的线性序列。
所以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有机地统一,不可分割。
4、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答: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口语,第二种客观存在形式,是书面语。
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
口语和书面语中基本的语言成分也就是基本的语汇和语法结构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基本一致的。
5、语言与言语的区别。
答: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而含有个人要素或个人杂质的说话行为和说出来的话只能属于言语。
语言学:语言学概论考试试题1、填空题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正确答案:中国、印度、希腊—罗马2、名词解释语言融合正确答案:是指某个民族或某个民族中一部分人放弃本民族的语言而专用其他民族的语言,一种语言取代其(江南博哥)他语言,成为不同民族共同的交际工具,又叫语言转用、语言同化或语言替换。
3、多选下列有关普通话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B.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C.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D.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E.以历代经典的文学作品为语法规范正确答案:A, C, D4、名词解释通语正确答案:或称凡语、凡通语、通名等,是杨雄《方言》一书用来指西汉时没有地域限制,通行比较广的共同语的术语。
5、名词解释词汇意义(词义)正确答案:由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
词典的释义所说明的一般都是词的词汇意义。
6、填空题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的分类叫做(),也叫做()。
正确答案:语言的谱系分类、语言的发生学分类7、单选下面词组中,结构类型与其他各组不同的一组是()A.年轻漂亮/朴素大方B.我们大家/首都北京C.铁路民航/工人农民D.贯彻执行/讨论研究正确答案:B8、名词解释社会语言学正确答案: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社会上的形形色色的语言变异等问题9、问答题简答复元音与几个相连的单元音的区别。
正确答案:复元音的几个成分同属于一个音节,发音时发音器官只有一次肌肉紧张;相连的单元音则各自分属于不同的音节,发音时有几个元音就有几次肌肉紧张;复元音是一个整体,发音时发音器官的运动是连续滑动的,元音的音质是不间断地逐渐变化的,中间会产生一连串的过渡音。
几个相连的单元音是彼此独立的整体,发音时发音器官的运动是跳跃式的,元音的音质是突变的,中间没有过渡音。
10、填空题句子结构关系的意义可以分为()意义和()意义两种。
正确答案:显性;隐性11、名词解释单纯字符正确答案:不能再分解为更小字符的字符。
语言学概论简答题1、语言的作用是什么?请举例说明答:(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首先,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动物是没有语言的;其次,语言是适应人类需要而产生的,若人类不需要语言,就不会产生语言;再次,语言是信息载体,传递信息的代码;最后,交际职能是语言最基本的社会职能,其他功能只是它的派生物,它是社会成员相互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相互沟通和表达思想的工具。
(2)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
首先,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是人类思维最有效的工具;其次,语言离不开思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在运用中才有意义,如果没有思维,就无所谓交际。
语言中词和句子的意义是思维赋予的。
语言与思维相互依存,各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又相互适应,思维水平高,语言发展的水平就高。
2、语言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怎样理解这句话?答:社会现象是和人类共同体的一切活动有着密切联系的现象,语言就是社会现象。
语言不但是社会现象,而且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社会现象可分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大类,经济基础就是人们在生产中形成的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就是在经济基础上产生的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艺术、哲学、宗教等的总和。
语言作为社会现象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任何一种社会现象,要么属于经济基础,要么属于上层建筑,而语言既不属于经济基础,也不属于上层建筑,这两者的变化都不会从本质上影响语言。
很多社会现象都是具有阶级性的,比如属于上层建筑的法律、政治制度等,是为一定的统治阶级服务的,具有十分明显的阶级色彩,而语言则不属于那一个特定的阶级或阶层,而是属于社会全体成员。
所以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作为交际工具,一视同仁地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
因此,从本质上看,语言是人类共同的交际工具,不分阶级、阶层,一视同仁地为全社会的成员服务,没有阶级性,具有全民性特点。
语言社会性的具体表现:a、语言与社会相互依存1)语言依附社会:它随社会产生而产生;随社会发展而发展;随社会消亡而消亡。
语言学概论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B)。
A. 人类思维B. 人类语言C. 人类文化D. 人类行为2. 语音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的是(C)。
A. 语法B. 词汇C. 声音系统D. 语义3. 语言学家关注的语言现象有哪些特征?(A)A. 具有普遍性、可刺激性、可被学得性、可被忘却性B. 具有多样性、诸变性、一致性、可被听说性C. 具有多样性、可被了解性、可被学得性、可被传承性D. 具有多样性、可刺激性、可被了解性、可被掌握性4.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外在表现,它的特点包括(B)。
A. 符号性、逻辑性、经验性、情感性B. 音素性、词汇性、语法性、交际性C. 语音性、声调性、音节性、语义性D. 文化性、习得性、传承性、社会性5. 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哪些方面?(D)A. 观察法、统计法、实验法、调查法B. 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实证法C. 形态法、句法法、语义法、语用法D. 理论法、实证法、历时法、内在法二、简答题1. 什么是语音学?简述语音学的基本研究对象。
语音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的是语言中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感知机制。
它研究的基本对象是语音。
语音是一种由声音信号组成的符号系统,通过声音的不同组合和规则,人们能够进行语言的交际和沟通。
2. 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包括哪些方面?简要描述其中两个方面的内容。
语言学的研究范围涵盖了语音、词汇、语法、语义和语用等多个方面。
其中语音学主要研究语言中的声音系统,通过研究语音的音素、音位和音系等要素来揭示其规律和变化。
而语法学研究语言中的句子构成和组合规律,包括短语结构、词类、句法关系等内容。
三、论述题语言作为人类最为基本的交流工具和思维表达方式,对于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对于深入研究和探索语言的本质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语言学研究语言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语言在世界各地的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但不同语言之间又表现出多样性。
第一章语言和民族的关系: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民族使用一种语言,语言是民族的重要标志。
但语言不是识别民族的可靠标志,现代社会,同一民族使用不同语言,不同民族使用同一种语言是大量存在的客观现象。
语言的形态分类一、形态语:1.屈折语:句子中某些词的本身就有丰富的形态变化。
德语俄语2.黏着语:词的变化表现为在词的前后附有词缀。
日语维吾尔语二、孤立语汉语是没有形态变化的孤立语或分析性语言。
主要特点:1.汉语的不是通过谓词的形态变化表示时体态。
2.汉语没不是通过名词的形态变化表示性数格。
3.汉语的各种实词没有词尾标记。
汉语的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不存在形态语那样一一对应的关系。
汉语是通过完备的助词系统和严格的语序来表达相应的语法意义。
书面语:用文字写下来的“话”,就是书面语。
书面语相比口语是第二性的。
口语和书面语关系:文字产生后,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了书面语。
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既不是口语忠实的记录,也不是口语机械的复制品。
语言符号的特性:1.能之和所指:语言符号中能指称某种意义的声音称为能指;语言符号中特定声音表示的意义称为所指。
二者关系: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2.约定和任意:约定是人为的某些规定或共同认可的某些习惯;任意,是用什么符号表示什么意义是不需要理由的,只要大家认定或习惯就行。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即声音和意义的结合是任意的,二者没有必然联系。
3.不变和可变任何符号,虽然最开始时用什么声音表示什么意义是约定俗成的,但是一旦这种对应关系固定下来,就不能轻易改变了;符号也不是一点也不变的,有时需要调整。
可变性的根本原因:任意性语言的结构特性:1.线性和离散线性:语言符号的结构必须按照时间顺序成一条线的样子排列。
离散性:语言符号可以分解为原来的一个个符号。
2.层次和层级3.组合和聚合哪个成分在前、哪个成分在后的文字反映了一种结构特性,就是组合关系;什么成分可以替换出现在某个位置上的问题反映了一种结构特性,是聚合关系。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语言学的主要分支?A. 语音学B. 语法学C. 修辞学D. 语用学答案:C解析:修辞学虽然与语言使用有关,但它更多地关注语言的美学和说服效果,不是语言学的核心分支。
2. 语言的最小意义单位是什么?A. 音素B. 词汇C. 语素D. 句子答案:C解析: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意义单位,它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组合成词汇。
3. 下列哪项是语言的同步研究?A. 历史语言学B. 社会语言学C. 结构语言学D. 心理语言学答案:C解析:结构语言学关注的是特定时间点上语言的结构,是语言的同步研究。
4. 语言的任意性原则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索绪尔B. 乔姆斯基C. 布隆菲尔德D. 弗洛伊德答案:A解析:索绪尔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他提出了语言的任意性原则,即语言符号的形式与其指代的对象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
5. 下列哪项不是语言的功能?A. 信息传递B. 情感表达C. 社会认同D. 艺术创作答案:D解析:虽然语言可以用于艺术创作,但它本身不是一种艺术形式,因此不是语言的基本功能。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________。
答案:人类语言7. 语音学研究的是语音的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产生、传递、感知8. 转换生成语法是由________提出的。
答案:诺姆·乔姆斯基9. 在语言的词汇-语法参数中,________是指语言中词汇和语法的关系。
答案:词汇-语法参数10. 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是语言与________之间的关系。
答案:社会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语言的创造性特点。
答案:语言的创造性体现在用户能够使用有限的词汇和语法规则生成无限多的句子。
这种能力源于语言的组合性质,即通过不同的词汇和语法结构的组合,创造出新的句子和表达。
12. 解释什么是“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
北京自考“语言学概论”教材答案最新版(简答题)简答题第一章总论□简述语言和言语的关系。
答:语言是作为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言语就是个人讲话(写作)的行为和结果。
语言和言语的区别:①语言系统是社会共有的交际工具,因而是稳固的,具有相对的静止状态;言语是人们运用这个工具进行交际的过程和结果,是自由结合的,具有运动状态。
②语言是个系统,是社会共有的交际工具。
社会因素是它的本质因素。
言语除了具有社会的因素外,还具有个人的因素。
③语言系统的各个结构成分是有限的,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它们说出无限多的句子来。
语言和言语的联系也是紧密的,语言和言语的联系:①言语是第一性的,语言是第二性的。
②语言来源于言语,又反作用于言语。
它对第一性的言语起着积极的、巨大的作用。
□如何理解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答:从语言的起源和消亡两方面去观察。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它来源于集体的劳动。
集体劳动的交际,是语言产生的决定因素。
决定一种语言是发展还是消亡,唯一的标准就是看这种语言有没有交际价值。
有交际价值就是语言,就能存在;没有交际价值的语言,就只能消亡。
□如何理解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答:人用来交际的工具,除了语言之外,还有不少种。
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文字;第二类是旗语、灯光语、电报码……;第三类是身势语。
文字是在语言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
但是,文字在交际中的重要性远不能和语言相比。
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是不能没有语言;没有语言,社会就不能生存和发展。
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文字产生以前,语言早已存在,估计有几十万年。
今天世界上没有文字的语言比有文字的语言多得多。
文字产生以后要随着语言的发展而演变,它始终从属于语言,是一种辅助的交际工具。
旗语之类是在语言和文字基础上产生的特殊领域的辅助交际工具,使用的范围相当狭窄,更不能和语言相比。
□如何理解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交际工具?答:人类语言具有社会性、单位明晰性、任意性、能产性、传授性。
动物只是能模仿,具备初级思维的能力,能通人性,但它们仍然学不会人类的语言。
实验也表明动物不能掌握人类的语言。
所以说,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交际工具。
□举例说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不变性。
答:语言符号音义之间并没有什么必然、本质的联系。
什么音和什么义结合完全是任意的、不可论证的,是由不同的社会集团约定俗成的。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并不是说我们可以任意地改变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
相反,“一个符号在语言集体中确立后,个人是不能对它有任何改变的”,具有强制的不变性。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不变性是一个矛盾体的两个方面。
□举例说明语言系统的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
答:定义:语言符号与符号之间组成的言语链条关系叫组合关系。
在链条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具有相同作用的符号聚积成类的关系叫聚合关系。
区别:语言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两种不同的关系。
组合关系是一种现实在场的、有顺序、可数的横向关系;聚合关系是一种联想的、无顺、不易精确数出来的纵向关系。
联系:语言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又是两种不可分割的关系。
它们互为存在的前提。
聚合关系为组合关系提供了可供选择的“货源”。
组合关系又是以聚合关系为基础的。
总结:语言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可以作为一个纲,语言系统的各外结构单位都可在这个纲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举例说明语言发展的渐变性和参差性。
答:渐变性,就是指语言结构系统只能按照量变到质变的规律逐渐地变化,采取渐变的而不是突变的方式。
参差性,是指语言结构系统的各要素发展的速度是不整齐的。
非基本词汇及其语义发展得最快,语音变化较慢,最慢是语法。
□为什么说抽象思维必须以语言为工具?答:抽象思维的第一个特性是概括性,靠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概括的,而概念、判断、推理是要靠语言来完成的。
抽象思维的第二个特性是社会性。
人的抽象思维必须要在社会的交际中才能产生和发展。
而抽象思维在社会的交际中也必须要借助语言的形式来进行。
□简述语言和思维的区别。
答:①范畴不同。
思维属于精神范畴。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属于物质的范畴;②构成要素不同。
语言的构成要素是语音、语义、词汇、语法;抽象思维的构成要素是概念、判断、推理。
③抽象思维的概念、判断、推理和语言的词、句子、三段论、复句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如一词多义、一义多词、一判多句、事句多判断等。
④语言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而抽象思维的形式各民族基本相同。
第二章语音□平时我们听人念书,即使同样的速度也能分出哪个是男,哪个是女;要是听音乐,即使是同样的声调,同样的快慢也能分出哪个是提琴,哪个是黑管。
试从语音的物体特性的角度说明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男女音的区别主要是音高、乐器的区别主要是音质。
□什么是音标,国际音标有何优点?答:记录音素的书写符号叫音标。
国际音标的优点有:①形体简便清晰,易于学记。
②音素与符号一一对应,记音准确。
③符号完备,记音灵活④全球统一便利。
□什么是音位,它与音素有什么区别?答:音位是具体语言在一类发音中从能否区别词或语素的角度划分或归并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形式。
音素是人类语言在一次发音中从音质角度切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音位和音素是迥然不同的两个概念:①研究音素可以超越具体语言或方言,着重从语音的自然属性上研究;研究音位则必须落实到某种具体语言或方言,不但要从语音的自然属性上,更要从语音的社会属性上研究。
②音素只能从音质角度上切分,音位却可以从语音四要素的任何一个要素上划分与归并。
从音质要素上划分与归并的音位叫“音质音位”;从非音质要素上划分与归并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
③音素是一次发音就要分析出来的,音位则往往涉及一类发音。
□举例说明划分与归并音位的基本原则。
答:对立原则:一定语言或方言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素,如果在同样的语音环境中能起区别词或语素的作用,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对立性关系,就可能成为名自独立的不同的音位。
互补原则:如果几个音素是互补的,在正常的情况下从不在同一个语音环境里出现,那么可以划定为一个音位,音素甲出现在某一位置,音素乙就不在那儿出现。
这咱现象叫互补分布。
相似原则:如果一类音素是互补分布,而且在语音上相似或相近,那么这些音素就可能归并为同一音位。
□举例说明什么是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
什么是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答:①有各自出现条件的音位变体叫条件变体。
在同一语音环境中可以自由替换的音位变体叫自由变体。
②从音素的音质角度划分与归并出来的音位叫音质音位;利用音高、高长、高强这些非音质要素形成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
□ [p]、[pʻ]、[t]、[tʻ]、[k]、[kʻ]这6个辅音在汉语拼音方案用6个字母表示,在英语和俄语中只用3个字母表示,说说其中的原因。
答:①这六个音素在汉语普通话中是对立的,能区别词和语素,因此,划分为六个独立的音位,所以要用bpdtgk这六个拼音字母表示。
②[p]、[pʻ]互补且语音相似,[t]和[tʻ]、[k]和[kʻ]也互补、相似,所以可以分别归并为三个单位:[p] [t] [k],因此用三个字母表示即可。
□ [i][ɿ][ʅ]这三个音在普通话中到底归为几个音位好?为什么?答:归并为一个音位[i]。
因为这三个音素是互补分布的:[ʅ]只能出现在[tʂ、tʂʻ、ʂ、ʐ]之后,[ɿ]只能出现在[ʦ、ʦʻ、s]之后。
[i]只能出现在其他声母之后,而且这三个音素在语音上相似,因此归并为一个音位。
此外也有归为两个或三个之说。
□ [k、kʻ、x]、[ʦ、ʦʻ、s]、[tʂ、tʂʻ、ʂ]和[ʨ、ʨʻ、ɕ]这几组音到底分析为几个音位好?为什么?答:从分布上看,前三组音素同后一组音素是分别互补的;前三级别音素只能同开口呼、合口呼韵母相拼,后一组只能与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相拼,但是,后一组音素同前三组中任何一组在语音上均不相似,因此,还是独立出来,所以,这几组音素共划分为12个音位。
此外也有归为9个音位的划分,即把[k、kʻ、x]和[ʨ、ʨʻ、ɕ]或其他一组归并。
□什么是音位的区别特征?它有什么优越性?答:音位区别特征是能区别音位的语音特征叫音位的区别特征。
音位区别特征的优越性是可以单个或集体地描绘音位,既具体,又深入;既独立,又联系;既客观,又全面。
对提示音位聚合类及运用计算机进行言语识别与合成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音节?它是如何划分的?举例说明音节的音峰和音谷。
答:音节是语音中最小的结构单位,是从听觉上能够自然辨别的最小语音单位。
①音节是根据发音时喉部肌肉紧张程度划分的,即发音时,肌肉紧张一次就形成了一个音节。
②音节紧张的顶点是音峰,音节紧张的最低点,即音节的交界处为音谷。
第三章语义□简述语言意义和言语意义的区别与联系。
答:语言是作为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言语就是个人讲话(写作)的行为和结果。
二者的关系犹如工具和工具运用。
他们之间的区别:①语言系统是社会共有的交际工具,因而是稳固的,具有相对的静止状态;言语是人们运用这个工具进行交际的过程和结果,是自由结合的,具有运动状态。
②语言是个系统,是社会共有的交际工具。
社会因素是它的本质因素。
言语除了具有社会的因素外,还具有个人的因素。
③语言系统的各个结构成分是有限的,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它们说出无限多的句子来。
语言和言语的联系也是紧密的。
语言和言语的联系:①言语是第一性的,语言是第二性的。
②语言来源于言语,又反作用于言语。
它对第一性的言语起着积极的、巨大的作用。
□举例说明词义的特点。
答:①主观性:词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反映,因此,它不可能完全等同于客观事物。
②概括性:词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反映,而不是对客观世界具体、个别的个体认识的结果。
③民族性:词义的民族性首先体现在音义关系上,用什么语音固定什么意义,完全由不同民族约定俗成的;词义的民族性还体现在词的感情义的差别上。
④模糊性:词义所概括的客观事物没有明确的处延。
□举例说明词汇意义有哪些类型?答:①概念义,也称理性意义,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概括反映,是词义的核心。
②感情义。
以称感情色彩,指附着于词的理性意义之上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评价和态度。
③风格义,又称风格色彩和语体色彩,指语言单位在使用时由于交际语境的不同而产生的附加意义,通常表现为口语风格和书面语风格。
④搭配义,由于词的固定组合关系而产生的意义为搭配义。
□举例说明言语意义有哪几种类型?答:①上下文义,指在狭义语境中语言单位所产生的临时、特殊的意义。
②言外之意,在交际中,人们有意利用语境,使语言单位产生的字面意义之外的隐含意义。
③共现义,由于交际中的共现成分的作用使语言单位产生的临时意义。
④主题义,也称焦点义。
在一句话中,交际者所要表达的语义重心的意义比较突出,这使是主题义。
□举例说明语义场有哪些类型?答:①同义义场:指由语义特征基本相同的词义构成的语义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