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理论力学思考题答案.

理论力学思考题答案.

理论力学思考题答案.
理论力学思考题答案.

理论力学思考题答案

1-1 (1)若F 1=F 2表示力,则一般只说明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2)若F 1=F 2表示力,则一般只说明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是否相同,难以判定。

(3)说明两个力大小、方向、作用效果均相同。

1-2 前者为两个矢量相加,后者为两个代数量相加。

1-3 (1)B 处应为拉力,A 处力的方向不对。

(2)C 、B 处力方向不对,A 处力的指向反了。

(3)A 处力的方向不对,本题不属于三力汇交问题。

(4)A 、B 处力的方向不对。

1-4 不能。因为在B 点加和力F 等值反向的力会形成力偶。 1-5 不能平衡。沿着AB 的方向。

1-6 略。

1-7 提示:单独画销钉受力图,力F 作用在销钉上;若销钉属于AC ,则力F 作用在AC 上。受力图略。

2-1 根据电线所受力的三角形可得结论。

2-2不同。

2-3(a )图和(b )图中B 处约束力相同,其余不同。

2-4(a )力偶由螺杆上的摩擦力和法向力的水平分力形成的力偶平衡,螺杆上的摩擦力与法向力的铅直方向的分力与N F 平衡。

(b )重力P 与O 处的约束力构成力偶与M 平衡。

2-5可能是一个力和平衡。

2-6可能是一个力;不可能是一个力偶;可能是一个力和一个力偶。 2-7一个力偶或平衡。

2-8(1)不可能;(2)可能;(3)可能;(4)可能;(5)不可能;(6)不可能。

2-9主矢:''RC RA F F =,平行于BO ;主矩:

'2C RA M =,顺时针。

2-10正确:B ;不正确:A ,C ,D 。

2-11提示:

左段OA 部分相当一个二力构件,A 处约束力应沿OA ,从右段可以判别B 处

约束力应平行于DE 。 3-1

3-2 (1)能;(2)不能;(3)不能;(4)不能;(5)不能;(6)能。 3-3 (1)不等;(2)相等。

3-4 (1)'()B Fa =-M j k ;(2)'RC F =-F i ,C Fa =-M k 。

3-5 各为5个。

3-6为超静定问题。

3-7空间任意力系简化的最终结果为合力、合力偶、力螺旋、平衡四种情况,分别考虑两个力能否与一个力、一个力偶、力螺旋(力螺旋可以看成空间不确定的两个力)、平衡四种情况平衡。

3-8 一定平衡。

3-9 (2)(4)可能;(1)(3)不可能。

3-10 在杆正中间。改变。

4-1 摩擦力为100N 。

4-2 三角带传递的拉力大。取平胶带与三角带横截面分析正压力,可见三角带的正压力大于平胶带的正压力。

4-3 在相同外力(力偶或轴向力)作用下,参看上题可知,方牙螺纹产生的摩擦力较小,而三角螺纹产生的摩擦力较大,这正符合传动与锁紧的要求。 4-4

4-5 物块不动。主动力合力的作用线在摩擦角内且向下。 4-6

4-7 都达到最大值。不相等。若 A ,B 两处均未达到临界状态,则不能分别求出 A ,B 两处的静滑动摩擦力;若 A 处已达到临界状态,且力F 为已知,则可以分别求出 A ,B 两处的静滑动摩擦力。

4-8 设地面光滑,考虑汽车前轮(被动轮)、后轮(主动轮)在力与力偶作用下相对地面运动的情况,可知汽车前后轮摩擦力的方向不同。自行车也一样。需根据平衡条件或动力学条件求其滑动摩擦力。一般不等于动滑动摩擦力。一般不等于最大静滑动摩擦力。 4-9 s f R

<δ,R P F δ= 5-1表示的是点的全加速度,表示的是点的加速度的大小;表示的是点的速度,

表示的是速度在柱坐标或球坐标中沿矢径方向的投影。 5-2图示各点的速度均为可能,在速度可能的情况下,点C ,E ,F ,G 的加速度为不可能,点A ,B ,D 的加速度为可能。

5-3根据点M 运动的弧坐标表达式,对时间求导可知其速度大小为常数,切向加速度为零,法向加速度为。由此可知点M 的加速度越来越大,点M 跑得既不快,也不慢,即点M 作匀速曲线运动。

5-4点作曲线运动时,点的加速度是恒矢量,但点的切向加速度的大小不一定不变,所以点不一定作匀变速运动。

5-5既然作曲线运动的两个动点的初速度相同、运动轨迹相同、法向加速度也相同,则曲线的曲率半径也相同,可知上述结论均正确。

若两点作直线运动,法向加速度均为零,任一瞬时的切向加速度不一定相同,从而速度和运动方程也不相同。

5-6因为 y =f (x ),则

x y v dx dy v =,因为x v 已知,且0≠x v 及dx dy 存在的情况下,可求出y v ,由22

y x v v v +=,

v v x =αcos ,v v y =βcos ,可求出 ,从而

dt dv a t =,dt v d a =

则 可确定。在0=x v 的情况下,点可沿与 y 轴平行的直线运动,这时

点的速度不能完全确定。若dx dy

不存在,则y v 也不能确定。在 已知且有时间函

数的情况下,x x v

a =可以确定。 5-7(1)点沿曲线作匀速运动,其切向加速度为零,点的法向加速度即为全加速度。(2)点沿曲线运动,在该瞬时其速度为零,则点的法向加速度为零,点的切向加速度即为全加速度。

(3)点沿直线作变速运动,法向加速度为零,点的切向加速度即为点的全加速度。

(4)点沿曲线作变速运动,三种加速度的关系为

t n a a a +=。 5-8(1)不正确;

(2)正确;

(3)不正确。

5-9用极坐标描述点的运动,是把点的运动视为绕极径的转动和沿极径运动的叠

加,2?ρρ -=a 和?a 中的?ρ

出现的原因是这两种运动相互影响的结果。 6-1不对。应该考虑角加速度的方向。

6-2不一定。如各点轨迹都为圆周的刚体平移。

6-3 (1)(3)(4)为平移。

6-4刚体作匀速转动时,角加速度α= 0,由此积分得转动方程为

刚体作匀加速转动,角加速度α= C ,由此积分得转动方程为

6-5图 a 中与两杆相连的物体为刚体平移;图 b 中的物体为定轴转动。 6-6不对。物块不是鼓轮上的点,这样度量 φ 角的方法不正确。

6-7(1)条件充分。点 A 到转轴的距离 R 与点 A 的速度 v 已知,则刚体的角速度已知。该点的全加速度已知,则其与法线间的夹角已知,设为 θ ,则2tan ωθa =已知,则角加速度也已知,从而可求出刚体上任意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

(2)条件充分。点 A 的法向、切向加速度与 R 已知,从而刚体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也已知。

(3)条件充分。点A的切向加速度与R已知,则刚体的角加速度已知,而全加速度的方向已知,从而刚体的角速度已知。

(4)条件不充分。点A的法向加速度及该点的速度已知,而刚体的角加速度难以确定,所以条件不充分。

(5)条件充分。已知点A的法向加速度与R,可确定刚体的角速度,而已知该点的全加速度方向,则刚体的角加速度也可以确定。

7-1在选择动点和动系时,应遵循两条原则:一是动点和动系不能选在同一刚体上;二是应使动点的相对轨迹易于确定,否则将给计算带来不变。对于图示机构,若以曲柄为动系,滑块为动点,若不计滑块的尺寸,则动点相对动系无运动。若以 B 上的点 A 为动点,以曲柄为动参考系,可以求出 B 的角速度,但

实际上由于相对轨迹不清楚,相对法向加速度难以确定,所以难以求出 B 的

角加速度。

7-2均有错误。图 a 中的绝对速度应在牵连速度和相对速度的对角线

上;图 b 中的错误为牵连速度的错误,从而引起相对速度的错误。

7-3均有错误。(a)中的速度四边形不对,相对速度不沿水平方向,应沿杆OC 方向;(b)中虽然ω=常量,但不能认为=常量,不等于零;(c)中

的投影式不对,应为。

7-4速度表达式、求导表达式都对,求绝对导数(相对定系求导),则。

在动系为平移的情况下,。在动系为转动情况下,

7-5正确。不正确,因为有相对运动,导致牵连点的位置不断

变化,使产生新的增量,而是动系上在该瞬时与动点重合那一点的切向

加速度。正确,因为只有变矢量才有绝对导数和相对导数之分,而是

标量,无论是绝对导数还是相对导数,其意义是相同的,都代表相对切向加

速度的大小。均正确。

7-6图 a 正确,图 b 不正确。原因是相对轨迹分析有误,相对加速度分析的不正确。

7-7若定参考系是不动的,则按速度合成定理和加速度合成定理求出的速度和加速度为绝对速度和绝对加速度。若定参考系在运动,按速度合成定理和加速度合成定理求出的速度和加速度应理解为相对速度和相对加速度。

7-8设定系为直角坐标系Oxy,动系为极坐标系,其相对于定系绕O轴转动,

动点沿极径作相对运动,则,按公式

求出绝对加速度沿极径、极角方向的投影即可。

8-1均不可能。利用速度投影定理考虑。

8-2不对。,不是同一刚体的速度,不能这样确定速度瞬心。

8-3不对。杆和三角板ABC不是同一刚体,且两物体角速度不同,三角板

的瞬心与干的转轴不重合。

8-4各点速度、加速度在该瞬时一定相等。用求加速度的基点法可求出此时图形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均等于零。

8-5在图(a)中,=,= ,因为杆AB作平移;在图(b)中,=,

≠,因为杆AB作瞬时平移。

8-6车轮的角加速度等于。可把曲面当作固定不动的曲线齿条,车轮

作为齿轮,则齿轮与齿条接触处的速度和切向加速度应该相等,应有,然后取轮心点O为基点可得此结果和速度瞬心C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8-7由加速度的基点法公式开始,让ω=0,则有,把此式沿着两点连线投影即可。

8-8可能:图 b、e;

不可能:图a、c、d、f、g、h、i、j、k和l。

主要依据是求加速度基点法公式,选一点为基点,求另一点的加速度,看看是否可能。

8-9(1)单取点A或B为基点求点C的速度和加速度均为三个未知量,所以应分别取A,B为基点,同时求点C的速度和加速度,转换为两个未知量求解(如图a)。

(2)取点B为基点求点C的速度和加速度,选点C为动点,动系建于杆,求点C的绝对速度与绝对加速度,由,转换为两个未知数求解(如图b)。

(3)分别取A,B为基点,同时求点D的速度和加速度,联立求得,再求。

8-10(1)是。把,沿AB方向与垂直于AB的方向分解,并选点B为基点,

求点A的速度,可求得杆AB的角速度为。再以点B为基点,求点E的速度,同样把点E的速度沿AB方向与垂直于AB的方向分解,可求得杆AB

的角速度为。这样就有,然后利用线段比可得结果。

也可用一简捷方法得此结果。选点A(或点B)为基点,则杆AB上任一点E的速度为= + ,垂直于杆AB,杆AB上各点相对于基点A的速度矢端形成一条直线,又=+,所以只需把此直线沿方向移动距离,就是任一点E的速度的矢端。

(2)设点A或点B的速度在AB连线上的投影为,从点E沿AB量取= ,得一点,过此点作AB的垂线和CD的交点即为点H的位置。

(3) A.不对。若为零,则点P为杆AB的速度瞬心,,应垂直于杆AB。B.不对。以点B为基点,求点P的速度,可得点P的速度沿CD方向。C.对。见B中分析。

9-1加速度相同;速度、位移和轨迹均不相同。

9-2重物Ⅱ的加速度不同,绳拉力也不同。

9-3 为确定质点的空间运动,需用6个运动初始条件,平面内需用4个运动初始条件。如轨道已确定,属一维问题,只需两个运动初始条件。

9-4 子弹与靶体有相同的铅垂加速度,子弹可以击中靶体。

10-1

质点系动量,因此着眼点在质心。图(d)T字杆中的一杆的质心在铰链处,其质心不动,因此只计算另一杆的动量即可。

10-2 C 对。

10-3 (1),;x y I mv I mv =-=-;(2)2,0x y I mv I =-=;(3)0I = 10-4

32sin 15cos5t F e i t j t k -=-?+?-? 10-5 不对。动量定理中使用的是绝对速度。 10-6 =时,点 铅垂下落,轨迹为直线;≠时,点C 的轨迹为曲线。 10-7 都一样。 11-1

11-2质点系对任一点的动量矩为

,当 时,对所有点的

动量矩 都相等,即

。 11-3

11-4 不对。

11-5圆盘作平移,因为圆盘所受的力对其质心的矩等于零,且初始角速度为零。 11-6(a )质心不动,圆盘绕质心加速转动。

(b )质心有加速度 a=F/m ,向左;圆盘平移。

(c )质心有加速度 a=F/m ,向右;圆盘绕质心加速转动。

11-7轮心加速度相同,地面摩擦力不同。

11-8(1)站在地面看两猴速度相同,离地面的高度也相同;

(2)站在地面看两猴速度相同,离地面的高度也相同。

11-9 A ,C 正确。

11-10均不相同。由对定点的动量矩定理判定。

12-1可能。如:传送带上加速运动物体,水平方向上仅受到静摩擦力,静摩擦力做正功。

12-2 三者由A处抛出时,其动能与势能是相同的,落到水平面H - H 时,势能相同,动能必相等,因而其速度值是相等的,重力作功是相等的。然而,三者由抛出到落地的时间间隔各不相同,因而重力的冲量并不相等。

12-3小球运动过程中没有力作功,小球动能不变,速度大小不变,其方向应与

细绳垂直,但对z轴的动量矩并不守恒。因为绳拉力对圆柱中心轴z有力矩

,使小球对z轴的动量矩减小。小球的速度总是与细绳垂直。12-4由于两人重量相同,因此整个系统对轮心的动量矩守恒;又由于系统初始静止,因此系统在任何时刻对轮心的动量矩都为零。由此可知,两人在任何时刻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相同。如果他们初始在同一高度,则同时到达上端。任何时刻两人的动能都相等。由于甲比乙更努力上爬,甲作的功多。

甲和乙的作用力都在细绳上,由于甲更努力上爬,因此甲手中的细绳将向下运动,同时甲向上运动。设乙仅仅是拉住细绳,与绳一起运动,其上升高度为h,又上爬h,甲肌肉作功为2FTh,乙作功为零。如果乙也向上爬,相对细绳上爬高度为b,由于甲更努力上爬,有h>b,甲将细绳拉下h - b,又上爬h,甲肌肉作功为FT(2h - b);乙作功为FTb。

12-5质心的特殊意义体现在:质心运动定理,平面运动刚体动能的计算,平面运动刚体的运动微分方程等。

12-6(1)动量相同,均为零;动量矩相同;动能不同。

(2)动量相同,均为零;动量矩不同;动能相同。

12-7(1)重力的冲量由大到小依次为薄壁筒、厚壁筒、圆柱、球;

(2)重力的功相同;

(3)动量由大到小依次序与(1)相反;

(4)对各自质心的动量矩由大到小次序与(1)相同。

12-8(1)重力的冲量相同;

(2)重力的功由大到小次序为球、圆柱、厚壁筒、薄壁筒;

(3)动量由大到小同次序(2);

(4)动能由大到小同次序(2);

(5)对各自质心的动量矩由大到小的次序与(2)相反。

12-9(1)两盘质心同时到达底部。

(2)A.两盘重力冲量相等。

B.两盘动量相等。

C.两盘动能相等。

D.大盘对质心动量矩较大。

12-10(1)力的功不同,两盘的动能、动量及对盘心的动量矩都不同。

(2)力的功不同,两盘的动能、动量及对盘心的动量矩也不同。

(3)A盘。

(4)不等。

(5)当连滚带滑上行时,两轮摩擦力相等,质心加速度相等,但角加速度不等。因而当轮心走过相同路径时,所需时间相同,同时到达顶点。力的功、盘的动能、对盘心的动量矩不等,但动量相等。

(6)当斜面绝对光滑时,结论是(5)的特例,摩擦力为零。

12-11A错;B错;C错;D对。

13-1惯性力与加速度有关,对静止与运动的质点,要看其有没有加速度。

13-2相同。

13-3相同;不相同。

13-4平移;惯性力系向质点简化,为通过质心的一个力,也可用两个分力表示,大小与方向,略;在此种情况下,惯性力与杆是不是均质杆无关。

13-5对;不对。

13-6图a满足动平衡;图c,d既不满足静平衡,又不满足动平衡。

14-1

(1)若认为B处虚位移正确,则A ,C处虚位移有错:A处位移应垂直于O1A 向左上方,C处虚位移应垂直向下。若认为C处虚位移正确,则B,A处虚位移有错:B处虚位移应反向,A处虚位移应垂直于O1A向右下方。C处虚位移可沿力的作用线,A处虚位移不能沿力的作用线。

(2)三处虚位移均有错,此种情况下虚位移均不能沿力的作用线。杆AB,DE若运动应作定轴转动,B,D点的虚位移应垂直于杆AB,DE;杆BC,DE作平面运动,应按刚体平面运动的方法确定点C虚位移。

14-2(1)可用几何法,虚速度法与坐标(解析)法;对此例几何法与虚速度法比坐标(解析)法简单,几何法与虚速度法难易程度相同。

(2)可用几何法,虚速度法与坐标(解析)法。几何法与虚速度法相似,比较简

单。用坐标法也不难,但要注意δθ的正负号。

(3)同(2)

(4)用几何法或虚速度法比较简单,可以用坐标法,但比较难。

(5)同(4)

14-3(1)不需要。

(2)需要。内力投影,取矩之和为零,但内力作功之和可以不为零。

14-4弹性力作功可用坐标法计算,也可用弹性力作功公式略去高阶小量计算;摩

擦力在此虚位移中作正功。

14-5在平面力系所在的刚体平面内建立一任意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在此刚体平面

内任选一点作为基点,写出此平面图形的运动方程。设任一力的作用点为(x i,

y

),且把此坐标以平面图形运动方程表示,设此点产生虚位移,把力投影到i

坐标轴上,且写出此点直角坐标的变分,用解析法形式的虚位移表达式,把力的

投影与直角坐标变分代入,运算整理之后便可得。

也可以在平面力系所在的刚体平面内任选一点O(简化中心),把平面力系向此

点简化得一主矢与主矩,把主矢以表示,分别给刚体以虚位移

,由虚位移原理也可得平衡方程。

理论力学训练题集(终)

第一章 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一、选择题 1、三力平衡定理是﹍﹍﹍﹍。 ①共面不平行的三个力互相平衡必汇交于一点; ②共面三力若平衡,必汇交于一点; ③三力汇交于一点,则这三个力必互相平衡。 2、三力平衡汇交定理所给的条件是﹍﹍﹍﹍。 ①汇交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 ②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 ③不平行的三个力平衡的必要条件; ④不平行的三个力平衡的充分条件; 3、图示系统只受F 作用而平衡。欲使A支座约束力的作用线 与AB成30°角,则斜面的倾角应为﹍﹍﹍﹍。 ①0° ②30° ③45° ④60° 4、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两个力A F 、B F ,满足A F =-B F 的 条件,则该二力可能是﹍﹍﹍﹍。 ①作用力和反作用或是一对平衡的力; ②一对平衡的力或一个力偶; ③一对平衡的力或一个力和一个力偶; 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或一个力偶。 二、填空题 1、已知力F 沿直线AB作用,其中一个分力的作用线与A

B成30°角,若欲使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在所有分力中为最小,则此二分力间的夹角为﹍﹍﹍﹍﹍﹍﹍﹍度。 2、作用在刚体上的两个力等效的条件是﹍﹍﹍﹍﹍﹍﹍﹍﹍﹍﹍﹍﹍﹍﹍﹍。 3、将力F 沿X、Y方向分解,已知F=100N,F 在X轴 上的投影为86.6N,而沿X方向的分力的大小为115.47N,则F 的Y的方向分量与X轴的夹角 为﹍﹍﹍﹍,F 在Y轴上的投影 为﹍﹍﹍﹍。 4、若不计各物体重量,试分别画出各构杆和结构整体的受力图。

B A C D E F

第二章 平面汇交力系和平面力偶系 一、选择题 1、已知1F 、2F 、3F 、4F 为作用于刚体上的平面共点力系,其力矢关系如图所示为平行四边形,由此可知﹍﹍﹍﹍﹍﹍﹍。 (1)力系可合成为一个力偶; (2)力系可合成为一个力; (3)力系简化为一个力和一个力偶; (4)力系的合力为零,力系平衡。 2、汇交于O点的平面汇交力系,其平衡方程式可表示为二力 矩形式。即 A m (1F )=0, B m (1F )=0,但必须﹍﹍ ﹍﹍﹍﹍﹍。 ①A、B两点中有一点与O点重合; ②点O不在A、B两点的连线上; ③点O应在A、B两点的连线上; 3、由n 个力组成的空间平衡力系,若其中(n -1)个力相交于A点,则另一个力﹍﹍﹍﹍﹍﹍﹍。 ①也一定通过A点; ②不一定通过A点; ③一定不通过A点。 4、图示三铰刚架受力F 作用,则A支座反力的大小为﹍﹍

理论力学(周衍柏第二版)思考题习题答案

第一章 质点力学 矿山升降机作加速度运动时,其变加速度可用下式表示:? ? ? ? ?-=T t c a 2sin 1π 式中c 及T 为常数,试求运动开始t 秒后升降机的速度及其所走过的路程。已知升降机的初速度为零。 解 :由题可知,变加速度表示为 ?? ? ? ? -=T t c a 2sin 1π 由加速度的微分形式我们可知dt dv a = 代入得 dt T t c dv ??? ??-=2sin 1π 对等式两边同时积分 dt T t c dv t v ???? ? ?? -=00 2sin 1π 可得 :D T t c T ct v ++=2cos 2ππ(D 为 常数) 代入初始条件:0=t 时,0=v , 故c T D π 2-= 即????? ???? ??-+=12cos 2T t T t c v ππ 又因为dt ds v = 所以 =ds dt T t T t c ????? ???? ??-+12cos 2ππ 对等式两边同时积分,可得: ????????? ??-+=t T t T T t c s 2sin 222 12πππ 直线FM 在一给定的椭圆平面内以匀角速 ω绕其焦点F 转动。求此直线与椭圆的焦 点M 的速度。已知以焦点为坐标原点的椭 圆的极坐标方程为() θ cos 112 e e a r +-= 式中a 为椭圆的半长轴,e 为偏心率,常数。 解:以焦点F 为坐标原点 题1.8.1图 则M 点坐标 ?? ?==θθ sin cos r y r x 对y x ,两式分别求导 ?????+=-=θθθθθθcos sin sin cos &&&&&&r r y r r x 故 ()() 2 2 222cos sin sin cos θθθθθθ&&&&&&r r r r y x v ++-=+=222ωr r +=& 如图所示的椭圆的极坐标表示法为 () θ cos 112e e a r +-= 对r 求导可得(利用ωθ=&) 又因为 ()() 2 21cos 111e a e e a r -+-=θ 即 ()re r e a --=2 1cos θ 所以

理论力学习题及答案(全)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 一、是非题 1.力有两种作用效果,即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生变形。 () 2.在理论力学中只研究力的外效应。() 3.两端用光滑铰链连接的构件是二力构件。()4.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任意两个力成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两个力的作用线相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5.作用于刚体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动而不改变其对刚体的运动效应。() 6.三力平衡定理指出:三力汇交于一点,则这三个力必然互相平衡。() 7.平面汇交力系平衡时,力多边形各力应首尾相接,但在作图时力的顺序可以不同。 ()8.约束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阻止的被约束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的。() 二、选择题 1.若作用在A点的两个大小不等的力 1和2,沿同一直线但方向相反。则 其合力可以表示为。 ①1-2; ②2-1; ③1+2; 2.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两个力A、B,满足A=-B的条件,则该二力可能是 。 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或一对平衡的力;②一对平衡的力或一个力偶。 ③一对平衡的力或一个力和一个力偶;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或一个力偶。 3.三力平衡定理是。 ①共面不平行的三个力互相平衡必汇交于一点; ②共面三力若平衡,必汇交于一点; ③三力汇交于一点,则这三个力必互相平衡。 4.已知F 1、F 2、F 3、F4为作用于刚体上的平面共点力系,其力矢 关系如图所示为平行四边形,由此。 ①力系可合成为一个力偶; ②力系可合成为一个力; ③力系简化为一个力和一个力偶; ④力系的合力为零,力系平衡。 5.在下述原理、法则、定理中,只适用于刚体的有。 ①二力平衡原理;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③加减平衡力系原理;④力的可传性原理; ⑤作用与反作用定理。 三、填空题

理论力学课后题参考答案

1.1 沿水平方向前进的枪弹,通过某一距离s 的时间为t 1,而通过下一等距离s 的时间为2t .试证明枪弹的减速度(假定是常数)为 由题可知示意图如题1.1.1图: { { S S 2 t 1 t 题1.1.1图 设开始计时的时刻 速度为0v ,由题可知枪弹作匀减速运动设减速度大小为a .则有 :()()??? ??? ? +-+=-=2 21210211021221t t a t t v s at t v s 由以上两式得 1102 1 at t s v += 再由此式得 ()() 2121122t t t t t t s a +-= 1.26一弹性绳上端固定,下端悬有m 及m '两质点。设a 为绳的固有长度,b 为加m 后的 伸长,c 为加m '后的伸长。今将m '任其脱离而下坠,试证质点m 在任一 瞬时离上端O 的距离为 解 以绳顶端为坐标原点.建立如题1.26.1图所示坐标系. 题1.26.1图 设绳的弹性系数为k ,则有 kb mg = ① 当 m '脱离下坠前, m 与m '系统平衡.当m '脱离下坠前,m 在拉力T 作用下上升,之后作简运.运动微分方程为 ()y m a y k mg =-- ② 联立①② 得 b b a g y b g y +=+ ③ 0=+y b g y 齐次方程通解 t b g A t b g A Y sin cos 2 11+= 非齐次方程③的特解 b a Y +=0 所以③的通解b a t b g A t b g A Y +++=sin cos 2 11 代入初始条件:0=t 时,,c b a y ++=得0,21==A c A ; 故有 b a t b g c y ++=cos 即为m 在任一时刻离上端O 的距离. O m m ' T

理论力学思考题答案.

理论力学思考题答案 1-1 (1)若F 1=F 2表示力,则一般只说明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2)若F 1=F 2表示力,则一般只说明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是否相同,难以判定。 (3)说明两个力大小、方向、作用效果均相同。 1-2 前者为两个矢量相加,后者为两个代数量相加。 1-3 (1)B 处应为拉力,A 处力的方向不对。 (2)C 、B 处力方向不对,A 处力的指向反了。 (3)A 处力的方向不对,本题不属于三力汇交问题。 (4)A 、B 处力的方向不对。 1-4 不能。因为在B 点加和力F 等值反向的力会形成力偶。 1-5 不能平衡。沿着AB 的方向。 1-6 略。 1-7 提示:单独画销钉受力图,力F 作用在销钉上;若销钉属于AC ,则力F 作用在AC 上。受力图略。 2-1 根据电线所受力的三角形可得结论。 2-2不同。 2-3(a )图和(b )图中B 处约束力相同,其余不同。 2-4(a )力偶由螺杆上的摩擦力和法向力的水平分力形成的力偶平衡,螺杆上的摩擦力与法向力的铅直方向的分力与N F 平衡。 (b )重力P 与O 处的约束力构成力偶与M 平衡。 2-5可能是一个力和平衡。 2-6可能是一个力;不可能是一个力偶;可能是一个力和一个力偶。 2-7一个力偶或平衡。 2-8(1)不可能;(2)可能;(3)可能;(4)可能;(5)不可能;(6)不可能。 2-9主矢:''RC RA F F =,平行于BO ;主矩: '2C RA M =,顺时针。 2-10正确:B ;不正确:A ,C ,D 。 2-11提示: 左段OA 部分相当一个二力构件,A 处约束力应沿OA ,从右段可以判别B 处

山科大理论力学训练题集答案

参考答案 第一章 一、1、① 2、③ 3、④ 4、② 二、1、90° 2、等值、反向、共线3、120°;04、略。 第二章 一、1、④ 2、② 3、① 4、②、② 5、②、④ 6、①、② 7、② 9、② 10、①11、③、① 12、② 二、1、2P ,向上 2、 2 P ,向上 3、0°,90° 4、可以,AB 两点不与汇交点O 共线 5、通过B 点的一合力,简化为一力偶 6、10 kN ,向左 7、L m 3/34 8、α2cos 1m 第三章 一、1、② 2、③ 3、③ 4、④ 5、② 二、1、P ,-P ,P ,0,0,0 2、0, a m 2 3、二矩心连线不垂直投影轴 4、0,-P 5、为一合力,为一力偶,平衡 三、110= kN 3NB F 110 =kN,=100kN,=03 Ax Ay A F F M 四、=2Dx F KN ;=0Dy F KN ;=2Fx F KN ;=0Fy F KN 五、N F AX 350=,N F AY 100=,N F DX 850=,N F DY 900= 六、a M F C /=,a M F AX /=,0=AY F ,M M A -= 第四章 空间力系 一、1、④ 2、② 3、④ 4、③ 5、④ 二、1、' =R F P ,=-a i+b j A M P P 2、F c b a ba 2 22++- 3、①力偶矩的大小;②力偶作用面的方位;③力偶的转向。 4、力偶 5、2,3;1,3;2,3;3,6。 三、主矢:250='R F ,主矢方向:2 1cos 0cos 2 1cos = ==γβα 主矩 MB=2.5Nm ,主矩方向:0cos 0cos 1cos ===γβα

理论力学复习题与答案(计算题部分)

三、计算题(计6小题,共70分) 1、图示的水平横梁AB,4端为固定铰 链支座,B端为一滚动支座。梁的长 为4L,梁重P,作用在梁的中点C。在 梁的AC段上受均布裁荷q作用,在梁 的BC段上受力偶作用,力偶矩M= Pa。试求A和B处的支座约束力。 2、在图示两连续梁中,已知q, M,a及θ,不计梁的自重,求 各连续梁在A,B,C三处的约 束力。 3、试求Z形截面重心的位置,其尺寸如图所示。 4、剪切金属板的“飞剪机”机构如图所 示。工作台AB的移动规律是s=0.2sin(π /6)t m,滑块C带动上刀片E沿导柱运动

以切断工件D,下刀片F固定在工作台上。设曲柄OC=0.6m,t=1 s 时,φ=60 o。求该瞬时刀片E相对于工作台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并求曲柄OC转动的角速度及角加速度。 5、如图所示,在筛动机构中,筛子的摆动是 由曲柄连杆机构所带动。已知曲柄OA的转速 n OA=40 r/min,OA=0.3 m。当筛子BC运动 到与点O在同一水平线上时,∠BAO=90 o。 求此瞬时筛子BC的速度。 6、在图示曲柄滑杆机构中,曲柄以 等角速度ω绕O 轴转动。开始时, 曲柄OA水平向右。已知:曲柄的质 量为m1,沿块4的质量为m2,滑杆的 质量为m3,曲柄的质心在OA的中 点,OA=l;滑杆的质心在点C。 求:(1)机构质量中心的运动方 程;(2)作用在轴O的最大水平约 束力。 7、无重水平粱的支承和载荷如题图所示。已知力F、力偶矩为M的 力偶和强度为q的均布载荷。求支座A和B

处的约束力。 8、在图所示两连续梁中,已知M 及 a,不计梁的自重,求各连续梁在 A , B , C 三处的约束力。 9、工宇钢截面尺寸如图所示。求此截面 的几何中心。 10、如图所示,半径为R 的半圆形凸 轮D 以等速v 0沿水平线向右运动,带 动从动杆AB 沿铅直方向上升,求φ =30o时杆AB 相对于凸轮的速度和加 速度。 11、图示机构中,已知: ,OA=BD=DE=0.1m ,曲柄OA 的角速度ω =4rad/s 。在图示位置时,曲柄OA 与水平 m 30.1EF

理论力学课后习题答案分析

第五章 Lt 习题5-2.重为G的物体放在倾角为a的斜面上,摩擦系数为 所需拉力T的最小值是多少,这时的角9多大? 解:(1)研究重物,受力分析(支承面约束用全反力R表 示), (2)由力三角形得 sin(a +甲」gin[(90J - a + (a + 6)] 千曲")& 皿0 -

??0=甲聽=arctgf T=Gsin(tt +(pJ

习题5-6.欲转动一放在V形槽中的钢棒料,需作用一矩M=15N.m勺力偶,已知棒料重400N,直径为25cm;求棒料与槽间的摩擦系数f。 解:(1)研究钢棒料,受力分析(支承面约束用全反力R表示),画受力图: (2)由力三角形得: R广护血(4亍-趴)& =0co昭5—忙) (3)列平衡方程: Vm o (F) = 0: - M+K血礼x/*+&$in化xr = O 由⑵、(3)得: M=FT[sin(45tf -(p H) + cos(45J -(p fl)]xrx sin(p w =JP>sin(p… x2sin45L,cos(p K 化35° (4)求摩擦系数: Wr =04243

习题5-7. 尖劈顶重装置如图所示,尖劈 A 的顶角为a ,在B块上受重物Q的作用, A、B块间的摩擦系数为f (其他有滚珠处表示光滑);求:(1)顶起重 物所需力P之值;(2)取支力P后能保证自锁的顶角a之值。 解:(1)研究整体,受力分析,画受力图: 列平衡方程 审":-S+JV X=O ■^ = Q 由力三角形得 P 二JV 勰(a+w)二伽(d +v)^?r(ff+) 1 (2)研究尖 劈

理论力学选择题集含答案

《理论力学》 1-1.两个力,它们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和作用线沿同一直线。这是 (A)它们作用在物体系统上,使之处于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B)它们作用在刚体系统上,使之处于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C)它们作用在刚体上,使之处于平衡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D)它们作用在变形体上,使之处于平衡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1-2. 作用在同一刚体上的两个力F1和F2,若F1 = - F2,则表明这两个力 (A)必处于平衡; (B)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C)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不一定平衡; (D)必不平衡。 1-3. 若要在已知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一组平衡力系,而不改变原力系的作用效果,则它们所作用的对象必需是 (A)同一个刚体系统; (B)同一个变形体; (C)同一个刚体,原力系为任何力系; (D)同一个刚体,且原力系是一个平衡力系。 1-4. 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中的两个分力和它们的合力的作用范围 (A)必须在同一个物体的同一点上; (B)可以在同一物体的不同点上; (C)可以在物体系统的不同物体上; (D)可以在两个刚体的不同点上。 1-5. 若要将作用力沿其作用线移动到其它点而不改变它的作用,则其移动范围 (A)必须在同一刚体内; (B)可以在不同刚体上; (C)可以在同一刚体系统上; (D)可以在同一个变形体内。 1-6. 作用与反作用公理的适用范围是 (A)只适用于刚体的内部; (B)只适用于平衡刚体的内部; (C)对任何宏观物体和物体系统都适用; (D)只适用于刚体和刚体系统。

1-7. 作用在刚体的同平面上的三个互不平行的力,它们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这是刚体平 衡的 (A) 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B) 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C) 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D) 非必要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 1-8. 刚化公理适用于 (A) 任何受力情况下的变形体; (B) 只适用于处于平衡状态下的变形体; (C) 任何受力情况下的物体系统; (D) 处于平衡状态下的物体和物体系统都适用。 1-9. 图示A 、B 两物体,自重不计,分别以光滑面相靠或用铰链C 相联接,受两等值、反 向且共线的力F 1、F 2的作用。以下四种由A 、B 所组成的系统中,哪些是平衡的? 1-10. 图示各杆自重不计,以下四种情况中,哪一种情况的BD 杆不是二力构件? 1-11.图示ACD 杆与BC 杆,在C 点处用光滑铰链连接,A 、B 均为固定铰支座。若以整 体为研究对象,以下四个受力图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1-12.图示无重直角刚杆ACB ,B 端为固定铰支座,A 端靠在一光滑半圆面上,以下四图中 哪一个是ACB 杆的正确受力图。 B ( F B ( C B ( B (

理论力学思考题及解答

第一章 质点力学 1.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有何不同?在上面情况下,它们一致? 1.2 在极坐标系中,r v r =,θθ r v =.为什么2θ r r a r -=而非r ?为什么θθ r r a 20+=而非θθ r r +?你能说出r a 中的2θ r -和θa 中另一个θ r 出现的原因和它们的物理意义吗? 1.3 在内禀方程中,n a 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在空间曲线中它总沿着主法线方向?当质点沿空间运动时,副法线方向的加速度b a 等于零,而作用力在副法线方向的分量b F 一般不等于零,这是不是违背了牛顿运动定律呢? 1.4 在怎样的运动中只有τa 而无n a ?在怎样的运动中又只有n a 而无τa ?在怎样的运动中既有n a 而无τa ? 1.5 dt r d 与 dt dr 有无不同? dt v d 与dt dv 有无不同?试就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分别加以讨论. 1.6人以速度v 向篮球网前进,则当其投篮时应用什么角度投出?跟静止时投篮有何不同? 1.7雨点以匀速度v 落下,在一有加速度a 的火车中看,它走什么路经? 1.8某人以一定的功率划船,逆流而上.当船经过一桥时,船上的渔竿不慎落入河中.两分钟后,此人才发现,立即返棹追赶.追到渔竿之处是在桥的下游600米的地方,问河水的流速是多大? 1.9物体运动的速度是否总是和所受的外力的方向一致?为什么? 1.10在那些条件下,物体可以作直线运动?如果初速度的方向和力的方向一致,则物体是沿力的方向还是沿初速度的方向运动?试用一具体实例加以说明. 1.11质点仅因重力作用而沿光滑静止曲线下滑,达到任一点时的速度只和什么有关?为什么是这样?假如不是光滑的将如何? 1.12为什么被约束在一光滑静止的曲线上运动时,约束力不作功?我们利用动能定理或能量积分,能否求出约束力?如不能,应当怎样去求? 1.13质点的质量是1千克,它运动时的速度是k j i v 323++=,式中i 、j 、k 是沿x 、y 、z 轴上 的单位矢量。求此质点的动量和动能的量值。 1.14在上题中,当质点以上述速度运动到(1,2,3)点时,它对原点O 及z 轴的动量矩各是多少? 1.15动量矩守恒是否就意味着动量也守恒?已知质点受有心力作用而运动时,动量矩是守恒的,问它的动量是否也守恒? 1.16如()r F F =,则在三维直角坐标系中,仍有▽0=?F 的关系存在吗?试验之。 1.17在平方反比引力问题中,势能曲线应具有什么样的形状? 1.18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的交角为68.5 , 一次发射的都要大。我们说,交角越大,技术要求越高,这是为什么?又交角大的优点是什么? 1.19卢瑟福公式对引力库仑场来讲也能适用吗?为什么?

理论力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概念题 1正方体仅受两个力偶作用,该两力偶矩矢等值、反向,即M, M 2,但不共线,则 正方体①_____________ 。 ①?平衡; ②?不平衡; ③?因条件不足,难以判断是否平衡。 2 ?将大小为100N的力F沿x、y方向分解,若F在 x轴上的投影为?N,而沿x方向的分力的大小为?N, 则F在y轴上的投影为①________ 。 ①?0;②?50N;③?;④?;⑤?1002 3.平面平行力系的五个力分别为 F i?=?10 N, F2?=?4 N, F a?=?8 N, F4?=?8 N 和 F5?=?10 N, 则该力系简化的最后结果为大小为40kN?m转向为顺时针的力偶。 4.平面力系如图,已知 F l? = F2? = ?F3? = ?F4?=F,贝U: (1)力系合力的大小为F R , 2F ; ⑵力系合力作用线距。点的距离为d 2( 2 1); (合力的方向和作用位置应在图中画出) 5.置于铅垂面内的均质正方形簿板重 P?=?100kN与地面间的摩擦系数f?=?,欲使簿板静止不动,则作用在点A的力F的最大值应为 _。 6.刚体作平面运动,某瞬时平面图形的角速度为?,A、B是平面图形上任意两点,设AB?=?I,今取CD垂直AB,贝U A B两点的绝对速度在CD轴上的投影的差值为 _1宀_。 7.直角三角形板ABC 一边长b,以匀角速度??绕轴C转动,点M以s?=?v t自A沿AB 边向B 运动,其中v为常数。当点M通过AB边的中点时,点M的相对加速度a r?=?_0_ ;牵连加速度 a e?=?—b?2 _,科氏加速度a C?=?_2v3 —

(方向均须由图表示)

理论力学习题册答案

第一章 静力学公理与受力分析(1) 一.是非题 1、加减平衡力系公理不但适用于刚体,还适用于变形体。 ( ) 2、作用于刚体上三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该刚体必处于平衡状态。( ) 3、刚体是真实物体的一种抽象化的力学模型,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 ( ) 4、凡是受两个力作用的刚体都是二力构件。 ( ) 5、力是滑移矢量,力沿其作用线滑移不会改变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 ) 二.选择题 1、在下述公理、法则、原理中,只适于刚体的有 ( ) ①二力平衡公理 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③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④力的可传性原理 ⑤作用与反作用公理 三.画出下列图中指定物体受力图。未画重力的物体不计自重,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多杆件的整体受力图可在原图上画。 )a (球A )b (杆AB )c (杆AB 、CD 、整体 )d (杆AB 、CD 、整体

)e(杆AC、CB、整体)f(杆AC、CD、整体 四.画出下列图中指定物体受力图。未画重力的物体不计自重,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多杆件的整体受力图可在原图上画。 )a(球A、球B、整体)b(杆BC、杆AC、整体

第一章静力学公理与受力分析(2) 一.画出下列图中指定物体受力图。未画重力的物体不计自重,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多杆件的整体受力图可在原图上画。 W A D B C E Original Figure A D B C E W W F Ax F Ay F B FBD of the entire frame ) a(杆AB、BC、整体) b(杆AB、BC、轮E、整体 )c(杆AB、CD、整体) d(杆BC带铰、杆AC、整体

理论力学练习册题及解答

第一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一、是非判断题 1.1.1 在任何情况下,体内任意两点距离保持不变的物体称为刚体。( ∨) 1.1.2 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直线。( ×) 1.1.3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不但适用于刚体,而且也适用于变形体。( ×) 1.1.4 力的可传性只适用于刚体,不适用于变形体。( ∨) 1.1.5 两点受力的构件都是二力杆。( ×) 1.1.6只要作用于刚体上的三个力汇交于一点,该刚体一定平衡。( ×) 1.1.7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只适用于刚体。( ×) 1.1.8 凡矢量都可以应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合成。( ∨) 1.1.9 只要物体平衡,都能应用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 1.1.10 凡是平衡力系,它的作用效果都等于零。( ×) 1.1.11 合力总是比分力大。( ×) 1.1.12只要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则它们对物体的作用效果相同。( ×) 1.1.13若物体相对于地面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物体处于平衡。( ∨) 1.1.14当软绳受两个等值反向的压力时,可以平衡。( ×) 1.1.15静力学公理中,二力平衡公理和加减平衡力系公理适用于刚体。( ∨) 1.1.16静力学公理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公理和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适用于任何物体。 ( ∨)

1.1.17 凡是两端用铰链连接的直杆都是二力杆。 ( × ) 1.1.18 如图1.1所示三铰拱,受力F ,F 1作用,其中F 作用于铰C 的销子上,则AC 、BC 构件都不是二力构件。 ( × ) 二、填空题 1.2.1 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一般分为 外 效应和 内 效应。 1.2.2 对非自由体的运动所预加的限制条件称为 约束 ;约束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阻止的物体的运动趋势的方向 相反 ;约束力由 主动 力引起,且随 主动 力的改变而改变。 1.2.3 如图1.2所示三铰拱架中,若将作用于构件AC 上的力偶M 搬移到构件BC 上,则A 、 B 、 C 各处的约束力 C 。 A. 都不变; B. 只有C 处的不改变; C. 都改变; D. 只有C 处的改变。

昆工大一理论力学练习题答案

第一章 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一、是非判断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填空题 外 内 ; 约束 ; 相反; 主动 主动 ; C 。 三、受力图 (a (b (c A P 2 A A D

(b (销 A (c 设B 处不

(e B B B (f (g D C 设ADC 上带有销钉C ;

三、计算题 A qa B kN F F F X 983403045 4030 1 .cos cos -=++=∑ kN F F F Y 135873045 0320 1 .sin sin =++=∑502 0.cos ' == ∑R F X α865 0.cos ' == ∑R F Y β0 3201003025104525cos cos )(F F F F M M i -+==∑kN F F R R 96678.'==cm F M d R 7860.==解: kN Y X F R 9667822.)()('=+=∑∑cm kN ?=584600.40353035F F -+sin 力系的最后合成结果为: =∑X 解:取立柱为研究对象: 0=+qh X A )(←-=-=?kN qh X A 200 =∑Y 0 =--F P Y A ) (↑=+=?kN F P Y A 1000 =∑A M 2 2 =--Fa qh M A kNm Fa qh M A 130301002 2 =+=+=? 解:取梁为研究对象: (h)

理论力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概念题 1.正方体仅受两个力偶作用,该两力偶矩矢等值、反向,即21M M =,但不共线,则正方体① 。 ① 平衡; ② 不平衡; ③ 因条件不足,难以判断是否平衡。 2.将大小为100N 的力F 沿x 、y 方向分解,若F 在 x 轴上的投影为86.6 N ,而沿x 方向的分力的大小为115.47 N , 则F 在y 轴上的投影为① 。 ① 0;② 50N ;③ 70.7N ;④ 86.6N ;⑤ 100N 。 3.平面平行力系的五个力分别为F 1 = 10 N ,F 2 = 4 N ,F 3 = 8 N ,F 4 = 8 N 和F 5 = 10 N ,则该力系简化的最后结果为大小为40kN ·m ,转向为顺时针的力偶。 4.平面力系如图,已知F 1 =F 2 = F 3 = F 4 =F ,则: (1)力系合力的大小为F F 2R =; (2)力系合力作用线距O 点的距离为)12(2 -= a d ; (合力的方向和作用位置应在图中画出)。 5.置于铅垂面内的均质正方形簿板重P = 100kN ,与地面间的摩擦系数f = 0.5,欲使簿板静止不动,则作用在点A 的力F 的最大值应为 35.4kN 。

6.刚体作平面运动,某瞬时平面图形的角速度为 ω,A、B是平面图形上任意两点,设AB=l,今取CD 垂直AB,则A、B两点的绝对速度在CD轴上的投影 的差值为lω。 7.直角三角形板ABC,一边长b,以匀角速度ω 绕轴C转动,点M以s=v t自A沿AB边向B运动,其中v为常数。当点M 通过AB边的中点时,点M的相对加速度a r=0;牵连加速度a e=bω2,科氏加速度a C=2vω (方向均须由图表示)。 8.图示三棱柱ABD的A点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初始位置AB边铅垂,无初速释放后,质心C的轨迹为B。 A.水平直线 B.铅垂直线 C.曲线1 D.曲线2 9.均质等边直角弯杆OAB的质量共为2m,以角速 度ω绕O轴转动,则弯杆对O轴的动量矩的大小为

理论力学思考题

第一章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1-1 说明下列式子与文字的意义和区别: (1) F1 = F2(2) F1 = F2(3) 力F1等效于力F2 。 答:(1)若F1 = F2 ,则一般只说明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2)若F1 = F2 ,则一般只说明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是否相同,难以判定。 (3)力F1等效于力F2 ,则说明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作用效果均相同。 1-2 试区别F R = F1 + F2和F R = F1 + F2两个等式代表的意义。 答:前者为两个矢量相加,后者为两个代数量相加。 1-3 图中各物体的受力图是否有错误?如何改正? (1)(2) (3) (4) 答:(1)B处应为拉力,A处力的方向不对;(2)C、B处力方向不对,A处力的指向反了;

(3)A处力的方向不对,本题不属于三力汇交问题;(4)A、B处力的方向不对。(受力图略)1-4 刚体上A点受力F作用,如图所示,问能否在B点加一个力使刚体平衡?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力F的作用线不沿AB连线,若在B点加和力F等值反向的力会组成一力偶。 1-5 如图所示结构,若力F作用在B点,系统能否平衡?若力F仍作用在B点,但可以任意改变力F的方向,F在什么方向上结构能平衡? 答:不能平衡;若F沿着AB的方向,则结构能平衡。 1-6 将如下问题抽象为力学模型,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分析和抽象能力,试画出它们的力学简图和受力图。 (1)用两根细绳将日光灯吊挂在天花板上; (2)水面上的一块浮冰; (3)一本打开的书静止放于桌面上; (4)一个人坐在一只足球上。 答:略。(课后练习) 1-7 如图所示,力F作用于三铰拱的铰链C处的销钉上,所有物体重量不计。 (1)试分别画出左、右两拱和销钉C的受力图; (2)若销钉C属于AC,分别画出左、右两拱的受力图; (3)若销钉C属于BC,分别画出左、右两拱的受力图。

理论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理论力学》课后答案 习题4-1.求图示平面力系的合成结果,长度单位为m。 解:(1) 取O点为简化中心,求平面力系的主矢: 求平面力系对O点的主矩: (2) 合成结果:平面力系的主矢为零,主矩不为零,力系的合成结果是一个合力偶,大小是260Nm,转向是逆时针。 习题4-3.求下列各图中平行分布力的合力和对于A点之矩。 解:(1) 平行力系对A点的矩是:

取B点为简化中心,平行力系的主矢是: 平行力系对B点的主矩是: 向B点简化的结果是一个力R B和一个力偶M B,且: 如图所示; 将R B向下平移一段距离d,使满足: 最后简化为一个力R,大小等于R B。其几何意义是:R的大小等于载荷分布的矩形面积,作用点通过矩形的形心。 (2) 取A点为简化中心,平行力系的主矢是: 平行力系对A点的主矩是:

向A点简化的结果是一个力R A和一个力偶M A,且: 如图所示; 将R A向右平移一段距离d,使满足: 最后简化为一个力R,大小等于R A。其几何意义是:R的大小等于载荷分布的三角形面积,作用点通过三角形的形心。 习题4-4.求下列各梁和刚架的支座反力,长度单位为m。

解:(1) 研究AB杆,受力分析,画受力图: 列平衡方程: 解方程组: 反力的实际方向如图示。 校核:

结果正确。 (2) 研究AB杆,受力分析,将线性分布的载荷简化成一个集中力,画受力图: 列平衡方程: 解方程组: 反力的实际方向如图示。 校核: 结果正确。 (3) 研究ABC,受力分析,将均布的载荷简化成一个集中力,画受力图:

列平衡方程: 解方程组: 反力的实际方向如图示。 校核: 结果正确。 习题4-5.重物悬挂如图,已知G=1.8kN,其他重量不计;求铰链A的约束反力和杆BC所受的力。

理论力学练习册题及解答

第一 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一、是非判断题 1.1.1 在任何情况下,体内任意两点距离保持不变的物体称为刚体。 ( ∨ ) 1.1.2 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直线。 ( × ) 1.1.3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不但适用于刚体,而且也适用于变形体。 ( × ) 1.1.4 力的可传性只适用于刚体,不适用于变形体。 ( ∨ ) 1.1.5 两点受力的构件都是二力杆。 ( × ) 1.1.6 只要作用于刚体上的三个力汇交于一点,该刚体一定平衡。 ( × ) 1.1.7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只适用于刚体。 ( × ) 1.1.8 凡矢量都可以应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合成。 ( ∨ ) 1.1.9 只要物体平衡,都能应用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 × ) 1.1.10 凡是平衡力系,它的作用效果都等于零。 ( × ) 1.1.11 合力总是比分力大。 ( × ) 1.1.12 只要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则它们对物体的作用效果相同。 ( × ) 1.1.13 若物体相对于地面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物体处于平衡。 ( ∨ ) 1.1.14 当软绳受两个等值反向的压力时,可以平衡。 ( × ) 1.1.15 静力学公理中,二力平衡公理和加减平衡力系公理适用于刚体。 ( ∨ ) 1.1.16 静力学公理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公理和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适用于任何物体。 ( ∨ ) 1.1.17 凡是两端用铰链连接的直杆都是二力杆。 ( × ) 1.1.18 如图所示三铰拱,受力F ,F 1作用,其中F 作用于铰C 的销子上,则AC 、BC 构件都不是二力构件。 ( × ) 二、填空题 1.2.1 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一般分为 外 效应和 内 效应。 1.2.2 对非自由体的运动所预加的限制条件称为 约束 ;约束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阻止的物体的运动趋势的方向 相反 ;约束力由 主动 力引起,且随 主动 力的改变而改变。 1.2.3 如图所示三铰拱架中,若将作用于构件AC 上的力偶M 搬移到构件BC 上,则A 、B 、C 各处的约束力 C 。 A. 都不变; B. 只有C 处的不改变; 图

理论力学练习题 习题集

理论力学练习题习题集 习题一静力学公理和物体受力分析 1.判断题 (1)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有三个力,当这三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时,则此力系必然平衡。() (2)两端用光滑铰链连接的构件是二力构件。() (3)力有两种作用效果,即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生变形。() (4)悬挂的小球静止不动是因为小球对绳向下的拉力和绳对小球向上的拉力相互抵消的缘故。() (5)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任意两个力成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两个力的作用线相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6)在任何情况下,体内任意两点的距离保持不变的物体叫刚体。()(7)凡在两个力作用下的构件称为二力构件。()(8)凡是合力都大于分力。() (9)根据力的可传性,力P 可以由D 点沿其作用线移到E 点?() (10)光滑圆柱形铰链约束的约束反力,一般可用两个相互垂直的分力表示,该两分力一定要沿水平和铅垂方向。() (11)力平衡条件中的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12)刚体的平衡条件是变形体平衡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13)约束力的方向必与该约束所阻碍的物体运动方向相反。()(14)辊轴支座的约束力必沿垂方向,且指向物体内部。()。(15)力可以沿着作用线移动而不改变它对物体的运动效应。() 2.选择题 (1)在下述原理、法则、定理中,只适用于刚体的有。 A. A. 三力平衡定理; B.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C. 加减平衡力系原理; D. 力的可传性原理; E. 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2)三力平衡定理是。

A. 共面不平行的三个力相互平衡必汇交于一点; B. 共面三力若平衡,必汇交于一点; C. 三力汇交于一点,则这三个力必互相平衡。 (3)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两个力F A 、F B ,满足F A = -F B 的条件,则该二力 可能是。 A.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或一对平衡力;B. 一对平衡力或一个力偶; C. 一对平衡力或一个力和一个力偶; D.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或一个力偶。 (4)若作用在A 点的两个大小不等的力F 1、F 2沿同一直线但方向相反,则合力可以表示为。 A. F 1-F 2; B.F 2-F 1; C.F 1+F 2; D.不能确定。 (5)图示系统只受F 作用而平衡,欲使A 支座约束力的作用线与AB 成30°角,则 斜面倾角应为。 A. A. 0°; B.30°; C.45°; D.60°。 (6)图示楔形块A 、B 自重不计,接触处光滑,则。 A.A 平衡,B 不平衡; B.A 不平衡,B 平衡; C.A 、B 均不平衡; D.A、B 均平衡。 (7)考虑力对物体作用的两种效应,力是()。 A.滑动矢量; B.自由矢量; C. 定位矢量。 3.填空题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方向,作用在。 (2)作用在同一刚体上的两个力使物体处于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是这两个力,,。 (3)在力平行四边形中,合力位于。 (4)图示结构,自重不计,接触处光滑,则(a )图的二力构件是,(b )图的二 力构件是。 4.画图示各物体的受力图,未画重力的物体自重不计,并假设所以接触都是光滑的。 习题二平面力系 1. 选择题 (1) 如题2-1-1图所示,将大小为100N 的力F 沿x 、y 方向分解,若F 在x 轴上 的投影为86.6N, 而沿x 方向的分力的大小为115.47N ,则F 在y 轴上的投影为( )。 A. 0; B. 50N; C. 70.7N; D. 86.6N。

山东科技大学理论力学训练题集答案

第一章 一、 1、A 2、C 3、D 4、B 二、 1、90 2、等值、反向、共线。3、120°;0 4、略 第二章 一、1、D 2、B 3、A 4、B 、B 5、B 、D 6、A 、B 7、C 。9、B 10、A 11、C 、A 12、B 二、1、2P ,向上 2、 2 P ,向上 3、0°,90° 4、可以,AB 两点不与汇交点O 共线 5、通过B 一合力,简化为一力偶 6、10 kN ,向左 7、L m 3/34 8、1cos 2m α 第三章 一、1、B 2、C 3、C 4、D 5、B 二、1、p,-p,p,0,0,0 2、0,a m 2 3、二矩心连线不垂直投影轴 4、0,-P 5、为一合力,为一力偶,平衡 三、计算题(本题15分) 略 四、计算题(本题15分) 解:取整体 kN X M X F m C C B 1,1, 0)(==?=∑ 取DE kN X M X F m F F D 2, 5.0, 0)(==?=∑ ) 1(,02,0F D F D Y Y Y kN X X X ==∑===∑ 取AC ,05.05.01,0)(=?-?+?=∑F F C A X Y X F m 0=F Y 由(1)0==C D Y Y 五、计算题(本题15分) 解:(一)整体() 0=∑F m D N X T X X X N X p T X q P T D A D A A 85000 35003423 1 4215.22==-+=∑-===?-????-?-?Θ (二)ACB N Y Y q F m A A C 1000 228314210)(-==?-?? ? ??-??-==∑? 再从一N Y q P Y Y Y D D A 900042 1 ==?--+=∑

理论力学复习题试题库及答案

理论力学试题 静力学部分 一、填空题:(每题2分) 1、作用于物体上的力的三要素是指力的 大小 、 方向 和 作用点 。 2、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作用于物体上的力系所满足的条件 称为 平衡条件 ,此力系称为 平衡 力系,并且力系中的任 一力称为其余力的 平衡力 。 3、力的可传性原理适用于 刚体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适用 于 刚体 。 4、将一平面力系向其作用面内任意两点简化,所得的主矢相等, 主矩也相等,且主矩不为零,则此力系简化的最后结果为 一个合力 偶 5、下列各图为平面汇交力系所作的力多边形,试写出各力多边 形中几个力之间的关系。 A 、 0321=++F F F ρρρ、 B 、 2341F F F F =++r r r r C 、 14320F F F F +++=r r r r D 、 123F F F =+r r r 。 6、某物体只受三个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已知此三力不互 相平行,则此三力必 并且 汇交于一点、共面 7、一平面力系的汇交点为A ,B 为力系作用面内的另一点,且 满足方程∑m B =0。若此力系不平衡,则其可简化为 作用线过 A 、 B 两点的一个合力 。 8、长方形平板如右图所示。荷载集度分别为q 1、q 2、q 3、q 4的均匀分布荷载(亦称剪流)作用在板上,欲使板保持平衡, 则荷载集度间必有如下关系: q 3=q 1= q 4=q 2 。 9、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的二力矩式为 ∑F x = 0、

∑M A = 0、∑M B = 0 ,其适用条件是 A 、B 两点的连线不垂直 于x 轴 10、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的三力矩式为 ∑M A =0、∑M B =0、∑M C =0 ,其适用条件是 A 、B 、C 三点不共线 。、正方形平板受任意平面力系作用,其约束情况如下图所示, 则其中 a b c f h 属于静定问题; d e g 属于超静定问题。 12、已知平面平行力系的五个力(下左图示)分别为F 1 = 10 N , F 2 = 4 N ,F 3 = 8 N ,F 4 = 8 N 和F 5 = 10 N ,则该力系简化的最后结果 为 大小0.4 N ·m 、顺时针转的力偶 。 13、平面力系如右图,已知F 1 =F 2 = F 3 = F 4 =F ,则:⑴力系合力的 大小为 F F R 2= ; ⑵力系合力作用线距O 点的距离为 a d 2 12-= (合力的方向和作用位置应在图中画出)。 14、二力构件是指 只受两个力作用且处于平衡状态的轻质刚 性构件 ,作用在二力体上的两个力的作用线必与 二力 作用点的连线 相重合。 15、在下图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