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育种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2
杂交品种知识点总结一、杂交的意义与基本概念1.杂交的概念杂交是指不同种属或种间的两个个体进行配种所产生的后代。
杂交是指在生物学领域中,种间或种内不同亚种间的杂种产生的过程。
2.杂交的意义杂交可以使得新的品种或者种类产生。
通过杂交可以获取亲本中有益性状的结合,从而提高新品种抗逆性、产量和品质等农艺性状,推动遗传育种。
3.杂交的特点杂交的特点主要有复杂性、多样性、遗传优势和杂种优势等。
复杂性是指不同亲本之间的基因组成的结合可能产生复杂而多样的遗传效应,多样性指杂交后代表现出来的外表和性状的多样性,遗传优势是指杂交后代比亲本更适应环境,产量更高或者抗逆能力更强,杂种优势指杂交后代产量或表现比单独亲本更高的优势。
二、杂交的分类根据产生杂交的不同途径和方式,杂交可以分为自然杂交和人工杂交。
1.自然杂交自然杂交是指在自然界中,由于环境适应性或者生物遗传等原因,不同种间或种内不同亚种之间进行杂交,产生新的后代。
2.人工杂交人工杂交是指通过人工干预,利用人工手段进行杂交,产生新的杂种,以获得新的优良品种的一种方法。
人工杂交通常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配制杂交,另一种是自交梅父母的自交。
配制杂交是指通过人工将两个不同品种的某些有利基因组合在一起,以获得新品种。
自交梅父母的自交是指通过自交得到的一些变异植株经过配制杂交。
三、杂交的应用1.杂交水稻杂交水稻是通过配制杂交,选育出的新的水稻种类。
杂交水稻具有较大的产量优势,短生长期,高产性和生长期较短,水稻的施肥要求较少等优点。
2.杂交小麦杂交小麦是通过自交梅父母的自交等方式,获得新的小麦品种。
杂交小麦具有较高的抗逆性,产量和品质等性状。
四、杂交的优势1.提高产量通过杂交可以获取遗传优势和杂种优势,从而提高新品种的产量。
2.改良品质通过杂交可以获取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从而改良新品种的品质。
3.提高抗逆性通过杂交可以获得不同亲本的抗逆相关的基因,从而提高新品种的抗逆性。
4.推动遗传育种通过杂交可以获取新的材料,从而推动遗传育种的研究。
杂交育种知识点总结一、杂交育种的基本原理1.1 杂交育种的基本概念杂交育种是指利用不同亲本植物的优良性状,通过人工授粉或其他方法,使它们发生交配并产生后代的一种繁育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不同亲本植物的基因被重新组合,产生出新的基因型。
通过选择和配种,可以培育出具有理想性状的新品种。
1.2 杂交育种的基本原理杂交育种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杂种优势和组合优势。
杂种优势是指杂交后代的表现比亲本的平均表现要好,主要是因为杂种组合可以使基因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基因型,可能会表现出一些隐性性状。
而组合优势是指在杂交中,产生的后代比父本有更好的表现,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亲本植物具有不同的优点,通过杂交可以将这些优点组合在一起。
1.3 杂交育种的适用性杂交育种适用于需要产生新品种,或改良现有品种的情况。
通过杂交,可以将不同亲本植物的有益性状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具有更高产量、更好抗逆性、更强适应性的新品种。
因此,杂交育种在农业、园艺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杂交育种的方法和步骤2.1 杂交育种的方法杂交育种的方法包括传统杂交、细胞融合、基因工程等。
传统杂交是指在植物花部通过人工授粉的方式,将不同亲本的花粉送至柱头,促使它们发生受精并产生后代。
细胞融合是指将不同植物细胞的质体融合在一起,产生杂种。
基因工程则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将外源基因导入到植物细胞中,产生具有特定性状的植物。
2.2 杂交育种的步骤杂交育种的步骤包括选择亲本、授粉、育苗、选择和筛选。
选择亲本是指根据需要培育的新品种的特点,选择具有相关性状的亲本植物。
授粉是指将一种植物的花粉送至另一种植物的柱头,促使它们发生受精。
育苗是指将杂交后的种子或幼苗培育成成苗。
选择和筛选是指根据需要,通过筛选和培育,在许多杂交后代中选出具有理想性状的个体,进行后续繁育。
2.3 杂交育种的主要技术杂交育种的主要技术包括人工授粉、花粉处理、育苗技术、遗传育种、分子标记育种等。
人工授粉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将一种植物的花粉送至另一种植物的柱头,促使它们发生受精。
本文格式为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第 1 页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生物知识点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生物学问点 杂交育种是将父母本杂交,形成不同的遗传多样性,再通过
对杂交后代的筛选,获得具有父母本优良性状,且不带有父母本中不良性状的.新品
种的育种方法,下面是我整理的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生物学问点,盼望能关心到大
家!
一、杂交育种
1、概念: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配种集中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
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2、原理:基因重组。
通过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基因型,从而产生新的优良性状。
3、优点:可以将两个或多个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
4、缺点:不会产生新基因,且杂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别,育种过程缓慢,过程冗杂。
二、诱变育种
1、概念:指利用物理或化学因素来处理生物,使生物产生基因突变,利用这
些变异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2、诱变原理:基因突变
3、诱变因素:〔1〕物理:X 射线,紫外线,γ射线〔2〕化学:亚硝酸,硫酸
二乙酯等。
4、优点: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性状。
5、缺点:因为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且有利的突变很少,所以诱变育种具有
肯定盲目性,所以利用理化因素出来生物提高突变率,且需要处理大量的生物材料,
再进行选择培育。
杂交育种的原理,杂交育种的优缺点
杂交育种原理:基因重组,将父本和母本的优良性状综合到一起;基因互作,产生新的性状;基因累加,将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微效的基因积累起来,产生超亲性状。
定义:通过同一物种内不同品种的相互杂交,然后对后代进行筛选,最终获得具有父本和母本的优良性状,而又不包含父本和母本不良性状的优良个体。
一、杂交育种的原理
1、杂交育种的定义
杂交育种是指利用同一物种内具有不同遗传性的品种相互杂交,形成不同的遗传多样性,然后对杂交出来的后代进行筛选,最终获得具有父本和母本优良性状,而又不包含父本和母本不良性状的优良个体。
2、杂交育种的原理
(1)基因重组,将父本和母本的优良性状综合到一起。
(2)基因互作,产生新的性状。
(3)基因累加,将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微效的基因积累起来,
产生超亲性状。
3、亲本选配原则
(1)亲本优点多,需求的主要性状突出,缺点少而又容易克服,并且父本和母本之间的优缺点能够互补,不能有相同的缺点。
(2)父本和母本之间最好有一个是当地的优良品种,这样可以快速适应当地的环境。
(3)父本和母本在生态型和系统来源上应当有所不同,这样才能更容易选择出优良品种。
(4)父本和母本之间应当具有较好的配合力。
二、杂交育种的优缺点
1、杂交育种的优点
(1)可以将物种内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优良形状综合到一个新的品种内。
(2)可以产生杂种优势,获得某一性状比亲本更加优秀的品种。
2、杂交育种的缺点
(1)杂交育种会出现性状分离,并且育种时间较长,过程复杂。
(2)杂交育种只能在同一个物种或者是关系比较近的物种之间进行,无法跨越物种进行。
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知识点总结一、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1. 杂交育种。
- 概念: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 原理:基因重组。
- 举例:培育高产抗病小麦。
假设高产(A)对低产(a)为显性,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
先让纯合高产感病(AAbb)与低产抗病(aaBB)杂交,得到F1(AaBb),F1自交后在F2中选出高产抗病(A - B - )个体,连续自交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
- 优点:操作简便,可以把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
- 缺点:育种周期长;只能利用已有的基因重组,不能创造新基因;杂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需要不断筛选。
2. 诱变育种。
- 概念:利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从而获得优良变异类型的育种方法。
- 原理:基因突变。
- 举例:“黑农五号”大豆品种,就是通过诱变育种培育出来的。
- 优点:可以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
- 缺点:由于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有利变异少,需要处理大量的实验材料;诱变的方向和性质不能控制。
二、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1. 基因工程的概念。
- 又叫做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
通俗地说,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2. 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 限制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来源:主要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
- 作用: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分子。
例如,EcoR Ⅰ限制酶能识别GAATTC序列,并在G和A之间切开。
- DNA连接酶。
- 种类:有E.coli DNA连接酶和T4 DNA连接酶。
- 作用:将双链DNA片段“缝合”起来,恢复被限制酶切开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杂交育种1、杂交育种:通过同种内不同品种间的有性杂交创造新变异,获得杂种,并进一步通过选择培育与比较鉴定而选育出新品种的方法。
2、配合力:一个亲本与其他亲本杂交后杂种一代的生产力或其他性状指标的大小。
3、一般配合力:是指某一亲本品种和其他若干品种杂交后,杂种后代在某个数量性状上的平均表现。
4、亲本选配的一般原则?(一)双亲优点多、缺点少,在主要性状上优缺点尽可能互补(二)亲本之一最好是能适应当地条件、综合性状较好的推广品种(三)注意亲本间的遗传差异,选用生态类型差异较大,亲缘关系较远的亲本材料相互杂交(四)杂交亲本应具有较好的配合力(一)单交:两个亲本只进行一次的杂交。
杂交程式:A ×B 或A/B亲本在后代的遗传组成:A,B各占:1/2特点:简单易行,后代群体规模相对较小,育种时间短。
F1表现一致,F2出现性状分离。
(二)复交:三个或三个以上亲本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杂交。
特点:遗传基础复杂,复交F1代就表型性状分离;变异类型多,性状稳定较慢,育种年限较长;工作繁琐,杂交量大。
1.三交:三个品种间的杂交。
杂交程式:(A×B)F1×C 或A/B//C亲本在后代的遗传组成:A,B各占1/4;C占1/22.双交:是指两个单交的Fl再杂交。
参加杂交的可以是三个或四个亲本。
①三亲本双交:把一个亲本先分别同其他两个亲本配成单交,再将这两个单交的F1进行杂交。
杂交程式:(A×C)F1×(B×C)F1 或(A/C)//(B/C)亲本在后代的遗传组成:A,B各占1/4 ;C占1/2②四品种双交:指先分别用两个亲本配成两个单交组合,再用这两个单交组合配成双交种的杂交方式。
杂交程式:(A ×C)F1 ×(B ×D)F1 或(A/C)//(B/D)亲本在后代的遗传组成:A,B,C,D各占1/41.系谱法工作要点?①P亲本选配,配置组合②F1 点播、组合编号; 评选优良组合, 淘汰不好组合,拔除假杂种、杂株、劣株; 中选组合,分组合混收,脱粒③F2 按组合点播; 确定优良组合, 选优良单株; 分株收获和脱粒,编号④F3 F2中选单株点播种株行(系统) ; 选优良系统,再从中选优株; 按系统收中选单株,分株收获和脱粒,编号⑤F4按系统, 把中选单株点播成系统, 组成系统群, 从优良系统群中选系统, 从中选优良单株; 按系统群、系统, 收获中选单株, 分株收获脱粒, 编号; 少量稳定品系, 进行产量试验⑥F5-F6同F4,边试验边选择⑦F7以选拔整齐、稳定的品系,参加产量试验为主,生产试验、繁殖种子、示范推广2混合法工作要点?答:在自花授粉作物的杂种分离世代,按组合混合种植,不加选择,直到估计杂种后代纯合百分率达到80%以上时(约在F5至F8),才开始选择一次单株,下一代成为系统(株系),然后选拔优良系统进行升级试验。
杂交育种的遗传原理总结杂交育种是一种通过组合不同亲本的基因,以期产生具有优良性状的后代的种植育种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不同亲本的遗传差异,实现基因组合,以获得优良的遗传性状。
以下是关于杂交育种的遗传原理的详细总结:1. 杂交增强效应:杂交能够产生优势,使得后代表现出比亲本更为优良的性状。
这是由于不同亲本在遗传上的差异,而这些差异的累积才能在后代中产生杂种优势。
2. 需要纯合亲本:杂交育种需要有两个纯合亲本,即两个亲本在其所有基因位点都具有相同的等位基因。
纯合亲本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选择的亲本应该具有不同的优良性状,并且亲本之间的遗传差异要足够大。
3. 混合优势(heterosis):由于不同亲本在遗传上的差异,杂交后的后代往往比其亲本表现出更大的优势。
这种优势是因为杂合子基因的组合不仅继承了田间亲本的优良性状,还可能形成新的组合,从而表现出更好的性状。
4. 杂交折合效应(heterozygote disadvantage):尽管杂交育种能够充分利用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但也存在一些亲本的杂合子表现出低于纯合子的性状,这被称为杂交折合效应。
这种效应主要是由于不同亲本之间在某些基因位点上的互补效应受到抑制。
5. 杂合子基因的优势效应:杂合子基因的组合具有优势效应,这种优势效应可以通过覆盖效应、互补效应和协同作用来实现。
覆盖效应是指杂合子基因组合中起作用的一个或多个基因可以在表现上代替其他基因,实现基因位点的互补效应。
互补效应是指杂合子基因组合中不同基因的功能互补,从而表现出更优秀的性状。
协同作用是指多个基因共同作用,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6. 遗传多样性的增加:杂交育种能够增加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这是由于不同亲本之间的遗传差异,在杂交后代中的重组产生了更多的遗传变异。
这种遗传多样性的增加有利于种群的适应性和进化。
7. 稳定杂种优势:杂交育种通常表现出短期的杂种优势,然而对于长期稳定性的优势来说,需要选择出具有合适遗传背景的优良杂种。
高三生物杂交知识点一、杂交的概念和基本原理杂交是指利用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进行交配,通过遗传杂交的方法,使后代获得更好的遗传优势。
基本原理是通过交配使两个基因组合而形成新的个体,使得新个体具有双亲中优良性状的遗传特征。
二、常见的生物杂交实例1. 植物杂交植物杂交是指通过交配实现具有不同基因型的两个植物品种的结合,从而获得具有新的性状和优势的后代。
例如,将具有不同颜色花朵的植物进行杂交,可以得到具有多种花色的混合品种。
2. 动物杂交动物杂交是指通过不同种属的动物进行交配,获得新的后代。
例如,将马和驴进行交配,可以获得骡子。
骡子既具有马的特点,又具有驴的特点,例如耐力和稳定性。
三、杂交的优点和应用1. 优质杂交作物的培育通过杂交育种,可以将两个具有不同优良特性的亲本进行交配,从而得到具有优质特点的新品种。
例如,粮食作物的杂交育种可以提高产量、抗病性和耐逆性,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
2. 杂交家禽和家畜的培育杂交家禽和家畜可以获得更好的生长速度、肉质和经济效益。
例如,肉鸡的杂交育种可以使得鸡的生长速度更快,鸡肉质量更佳,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3. 杂交苗木的培育通过植物的杂交育种,可以培育出具有更好抗病虫害能力、更高产量和更强适应性的苗木。
这对于提高林木质量、增加果树产量等具有重要意义。
四、杂交的影响和风险1. 杂交对遗传多样性的影响杂交可以增加物种的遗传多样性,提高物种的适应能力和生存竞争力,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积极影响。
然而,过度的杂交也可能导致物种的基因重组过程过快,进而降低物种适应性。
2. 杂交的风险在进行杂交育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非预期的副作用或风险。
例如,杂交后代可能出现性状不稳定、生长不良或易受病害侵袭等问题。
因此,在进行杂交育种时,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风险,并进行科学评估和管理。
五、结语杂交作为现代生物学和农业领域的重要技术手段,对于提高生物品种的质量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和应用杂交的基本原理和实践对于培育新品种、改良作物和动物品种具有指导意义。
杂交育种知识点总结
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2.原理:基因重组。
通过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基因型,从而产生新的优良性状。
3.优点:可以将两个或多个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
4.缺点:不会产生新基因,且杂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育种过程缓慢,过程复杂。
二、诱变育种
1.概念:指利用物理或化学因素来处理生物,使生物产生基因突变,利用这些变异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2.诱变原理:基因突变
3.诱变因素:(1)物理:X射线,紫外线,γ射线(2)化学: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
4.优点: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性状。
5.缺点:因为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且有利的突变很少,所以诱变育种具有一定盲目性,所以利用理化因素出来生物提高突变率,且需要处理大量的生物材料,再进行选择培育。
高中生物杂交育种知识点总结(二)一、杂交育种
1.概念: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2.原理:基因重组。
通过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基因型,从而产生新的优良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