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地方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15.36 MB
- 文档页数:99
山东省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程2004.12.18目 录 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3.1环境作用类别3.2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3.3设计一般准则3.4结构构造基本要求3.5结构材料选用基本要求3.6施工质量控制要求4 混凝土碳化引起钢筋锈蚀环境4.1设计一般规定4.2材料基本要求4.3施工基本要求5 氯离子引起钢筋锈蚀环境5.1设计一般规定5.2材料基本要求5.3施工基本要求6 冻融引起混凝土破坏环境6.1设计一般规定6.2材料基本要求6.3施工基本要求7 化学腐蚀引起混凝土破坏环境7.1设计一般规定7.2材料基本要求7.3施工基本要求8 防腐蚀附加措施8.1 混凝土表面涂层和防腐蚀面层8.2 钢筋阻锈剂8.3 涂层钢筋和耐蚀钢筋附录试验方法条文说明1总 则1.0.1为使混凝土结构在环境作用下具有必要的耐久性,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耐久,质量可靠和施工方便,针对山东省的地理、气候环境,特制定“山东省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程”。
1.0.2本规程所指的环境作用主要指结构所接触的大气、土体和水体中的温湿度变化及所含有害介质对混凝土结构材料性能的劣化作用,耐久性为环境侵蚀作用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环境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作用主要包括钢筋的锈蚀和混凝土的破坏,本规程包含混凝土碳化引起钢筋锈蚀、氯离子引起钢筋锈蚀、冻融引起混凝土破坏及化学腐蚀引起混凝土破坏四种环境。
在一定环境类别中,混凝土结构不同部位可能接触不同的环境条件,应予区别对待。
1.0.3本规程主要适用于房屋、构筑物及城市桥梁等新建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不适用于轻骨料混凝土与其它特种混凝土结构,不涉及长期加载、低周疲劳荷载、振动与磨损等力学作用及生物作用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
1.0.4本规程主要适用于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及100年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材料及施工的具体要求;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时,不仅应符合本规程的具体要求,还要进行专门论证,重要工程宜根据具体环境条件和适当的材料劣化模型,进行结构使用年限的验算,模型预测时应考虑必要的安全系数;当环境特别严酷时,可采用不低于25年的设计使用年限,并比50年时酌降标准;临时性建筑不考虑混凝土耐久性要求。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标准1 总则1.1 为全面实施新颁布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和相关规范,规范本公司的施工行为,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特制定本标准。
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钢筋砼构件的安装工程1.3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除遵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及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4 构件的安装应严格遵守设计要求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进行。
2. 术语2.1 杯口基础——用于承插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子的呈倒锥形状的基础。
2.2 索具——指在结构安装中使用的辅助工具,如钢丝绳及附属零件、滑轮组、棕绳、倒链、卡环、吊索等。
2.3 变形——构件受力时其形状和尺寸的改变。
3. 施工工艺 3.1 工艺流程3.2. 施工准备 3.2.1 人力资源a)主要工种:起重工b)特殊作业人员须持证上岗:作业人员必须满足施工能力要求;3.2.2 施工机具:起重机、钢丝绳、倒链、卷扬机、经纬仪、水平仪、千斤顶、白棕绳、震动器、抹子等;3.2.3 工程材料及设备准备:a)本工序主要材料品种和规格:中砂、5~20碎石、均应符合GB50204-92的规定;强度等级≥32.5的水泥;自来水;b)材料及设备验收:水泥强度等级应≥32.5。
,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等的规定。
砂、石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进场复检报告。
宜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
检查数量:同一水源检查不应少于一次。
检验方法:检查水质试验报告。
混凝土中掺用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技术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技术规范》GB50119等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山东省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导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进我省建筑产业现代化健康发展,保障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质量,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住房城乡建设部令第5号)等法规、规章及国家相关技术标准,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导则。
第二条本导则所称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是指主体结构全部或部分采用预制混凝土构件装配而成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工程。
第三条山东省行政区域内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的建设及相关质量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导则。
第四条省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政府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鼓励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实行设计、构件生产、施工一体化的总承包模式;鼓励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实行全装修;鼓励通过信息化系统实现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全过程质量管理和质量责任追溯。
第二章基本规定第六条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的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工程质量责任主体,以及施工图审查、预制构件及部品生产、工程质量检测等与工程质量有关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依法对工程质量负责。
第七条建设单位应根据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的特点,总体协调全面工作,在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当承担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构件制作、施工各方之间的综合管理协调责任,促进各方之间的紧密协作。
第八条设计单位应当完成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结构构件及节点连接设计,为构件生产提供依据,满足施工安装的要求。
第九条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应当具备预拌混凝土专业企业资质,且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应当满足本导则附件1基本标准的规定。
第十条实施首批预制构件生产驻厂监造制度,监理单位应当组织施工单位对首批预制构件生产过程进行驻厂监造。
第十一条应当根据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的管理和技术特点,对管理人员及预制构件连接灌浆等作业人员进行专项培训。
目次1 总则 (1)2 建筑专业 (2)2.1 政策 (2)2.2 说明 (2)2.3 材料 (2)2.4 接缝及构造 (2)2.5 预评价表及计算书 (3)3 结构专业 (4)3.1 强制性条文 (4)3.2 法规 (5)3.3 设计文件编制要求 (5)3.4 结构设计基本规定 (5)3.5 框架结构设计 (13)3.6 剪力墙结构设计 (19)3.7 外墙挂板设计 (23)4 机电专业 (24)4.1 给排水专业 (24)4.2 暖通专业 (24)4.3 电气专业 (24)1 总则1.0.1 《审查要点》适用于民用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不高于8度抗震设计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中装配式设计内容的审查,其他内容仍按原有要求审查。
1.0.2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深度规定详见《山东省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图设计深度规定》。
1.0.3 当房屋高度、规则性、结构类型、结构装配方案和预制构件连接类型等超过《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2014的规定时,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
1.0.4 在执行过程中,《审查要点》所依据的规范、标准若有新的版本时,应按有效版本对有关做法进行检查、调整,以符合有效版本的规定。
1.0.5 审查机构应对设计文件中的相关指标是否符合相关规定进行审查。
1.0.6 《审查要点》未尽事宜,应按国家和山东省现行相关规范、标准的有关技术法规文件执行。
2 建筑专业2.1 政策2.1.1 建设工程项目装配式建造应符合政府主管部门相关政策要求。
2.2 说明2.2.1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需满足相关规范、标准。
2.2.2 工程概况、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基本信息。
2.2.3 应用装配式建造项目的技术内容。
2.2.4 应用装配式建造项目的有关专业技术要求。
2.2.5 应用装配式建造项目有关节能、防火、环保等要求。
2.3 材料2.3.1 夹心外墙板接缝处填充用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满足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 8624-2012中A级的要求。
目次1 总则 (1)2 建筑专业 (2)2.1 装配混凝土建筑设计专篇 (2)2.2 专项说明 (3)2.3 总平面图 (3)2.4 平面图 (3)2.5 立面图和剖面图 (4)2.6 户型大样图 (4)2.7 楼梯大样图 (4)2.8 墙身节点图 (5)2.9 预评价表及装配率计算书 (5)3结构专业 (6)3.1 装配式结构专项说明 (6)3.2 预制剪力墙施工图设计深度 (6)3.3 预制柱施工图设计深度 (7)3.4 预制梁施工图设计深度 (8)3.5 叠合板施工图设计深度 (8)3.6 楼梯施工图设计深度 (9)3.7 预制阳台、空调板施工图设计深度 (10)3.8 外墙挂板施工图设计深度 (10)3.9 结构计算书 (10)4机电专业 (11)4.1 给排水专业 (11)4.2 暖通专业 (11)4.3 电气专业 (12)附录一: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预评价表 (14)1 总则1.0.1 为加强我省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工作管理,保证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的质量和完整性,特制定本规定。
1.0.2本规定适用于山东省民用建筑中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
1.0.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图设ZB土建设计室计除应满足设计和构造要求外,其设计内容和深度还应满足深化设计、设v加shejiyuan8备材料采购、制作和施工的需求。
1.0.4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图设计应有《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专篇》、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预评价表及装配率计算书。
1.0.5 本深度规定对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要求具有通用性。
特殊项目执行本规定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但需进行专家论证。
1.0.6 本深度规定不作为各专业设计分工的依据。
本深度规定的某一专业的某项设计内容可由其他专业承担设计,但设计文件的深度应符合本深度规定的要求。
1.0.7 本深度规定未尽事宜,应符合《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年版)》(建质函〔2016〕247号)第5.4节等相关要求。
、山东省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深度要求1总则为加强我省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工作管理,保证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的质量和完整性,特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山东省民用建筑中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图设计除应满足设计和构造要求外,其设计内容和深度还应满足深化设计、设备材料采购、制作和施工的需求。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图设计应有《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专篇》、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预评价表及装配率计算书。
本深度规定对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要求具有通用性。
特殊项目执行本规定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但需进行专家论证。
】本深度规定不作为各专业设计分工的依据。
本深度规定的某一专业的某项设计内容可由其他专业承担设计,但设计文件的深度应符合本深度规定的要求。
本深度规定未尽事宜,应符合《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年版)》(建质函〔2016〕247号)第节等相关要求。
2 建筑专业装配混凝土建筑设计专篇设计依据。
1 应有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依据的政策及规定;;2 应有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五个专业主要的关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主要依据的规范和标准。
工程概况。
1 应有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建设地点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 应有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应用面积比例说明;应有单体装配式应用楼层、应用部品部件说明。
装配式建筑评价。
应有主体结构、围护墙和内隔墙、装修与设备管线、标准化设计、信息化技术分项评价说明。
装配式建筑设计。
应用各专业装配式设计主要内容概述。
预制构件施工安全保障措施。
1 预制构件应选用可靠的支撑和防护工艺,避免构件翻覆、掉落;:2 预制构件加工图中,应考虑施工安全安全防护措施的预留预埋;3 预制构件中机电管线应采用预留预埋的安装方式,不得剔凿预制构件;4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前宜选择有代表性的单元或预制构件进行试安装。
预制构件验收措施。
1预制构件、安装用材料及配件等应符合相应国家标准,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产品不得使用;2采用钢筋灌浆套筒连接的混凝土结构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灌浆套筒应抽检其外观质量、标识和尺寸偏差,并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JG/T398的有关规定。
山东省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深度要求1总则1.0.1 为加强我省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工作管理,保证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的质量和完整性,特制定本规定。
1.0.2本规定适用于山东省民用建筑中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
1.0.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图设计除应满足设计和构造要求外,其设计内容和深度还应满足深化设计、设备材料采购、制作和施工的需求。
1.0.4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图设计应有《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专篇》、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预评价表及装配率计算书。
1.0.5 本深度规定对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要求具有通用性。
特殊项目执行本规定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但需进行专家论证。
1.0.6 本深度规定不作为各专业设计分工的依据。
本深度规定的某一专业的某项设计内容可由其他专业承担设计,但设计文件的深度应符合本深度规定的要求。
1.0.7 本深度规定未尽事宜,应符合《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年版)》(建质函〔2016〕247号)第5.4节等相关要求。
2建筑专业2.1装配混凝土建筑设计专篇2.1.1 设计依据。
1 应有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依据的政策及规定;2 应有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五个专业主要的关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主要依据的规范和标准。
2.1.2 工程概况。
1 应有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建设地点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 应有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应用面积比例说明;应有单体装配式应用楼层、应用部品部件说明。
2.1.3 装配式建筑评价。
应有主体结构、围护墙和内隔墙、装修与设备管线、标准化设计、信息化技术分项评价说明。
2.1.4 装配式建筑设计。
应用各专业装配式设计主要内容概述。
2.1.5 预制构件施工安全保障措施。
1 预制构件应选用可靠的支撑和防护工艺,避免构件翻覆、掉落;2 预制构件加工图中,应考虑施工安全安全防护措施的预留预埋;3 预制构件中机电管线应采用预留预埋的安装方式,不得剔凿预制构件;4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前宜选择有代表性的单元或预制构件进行试安装。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施工与质量验收规程培训课件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DB37/T 5019—2014 J12811—2014《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程》解读崔士起研究员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2015。
6 青岛一。
编制背景、过程、主要依据二。
规程主要内容解读背景、过程、主要依据1.“统筹规划、科学安排、急用先编、分步实施”的编制原则2.规范编制组成员先后赴沈阳、绍兴、合肥、深圳等进行调研3。
确定先编制的规程《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工程预制构件制作与验收规程》《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程》调研情况调研情况调研情况编制过程编制任务下达后,编制组立即投入紧张忙碌的工作中,于2014年8月5日形成了《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程》初稿。
2014年8月8~9日充分讨论,提出了大量意见和建议。
编制组认真听取意见,进行适当修改形成征求意见稿。
通过向全省有关单位广泛的征求意见,规程编制组又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于2014年8月15日形成送审稿。
2014年8月26日住建厅组织国内专家对标准送审稿进行审查并顺利通过。
审查后根据审查专家的意见又对规程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于2014年9月12日形成报批稿,并于2014年9月16日由住建厅、技术监督局联合下文批准。
编号为DB37/T 5019—2014,自2014年10月1日起施行.主要依据报批稿二。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模板与支撑5钢筋6混凝土7预制构件安装8质量验收9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附录A 钢筋浆锚搭接工艺检验1 总则1。
0.1 为了加强对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过程的管理和质量控制,规范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统一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
1.0。
3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和山东省相关标准的规定.2 术语2。
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构件技术标准一、前言随着建筑产业的发展,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构件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成为现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证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质量和安全,制定本技术标准,以规范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设计、制造、安装和验收。
二、术语和定义1. 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构件:指在工厂或制造现场预制好的混凝土构件,通过拼装或连接成为建筑的构件。
2. 工厂生产:指在工厂内完成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加工、制造和质量控制等工作。
3. 现场拼装:指在建筑现场完成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组装和安装工作。
4. 拼接方式:指预制混凝土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榫卯连接、螺栓连接、焊接连接等。
5. 技术要求:指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构件在设计、制造、安装和验收等方面应满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
三、设计要求1. 基础设计: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基础设计应满足建筑物的荷载要求,考虑基础的承载能力、稳定性和耐久性等。
2. 结构设计: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结构设计应满足建筑物的荷载要求,考虑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
3. 翼缘设计: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翼缘设计应满足建筑物的使用要求,考虑翼缘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
4. 连接设计: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连接设计应满足建筑物的荷载要求,考虑连接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
5. 模具设计: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模具设计应满足构件的几何要求,考虑模具的精度、耐久性和易于拆卸等。
四、制造要求1. 原材料: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原材料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确保质量稳定。
2. 配合比: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构件的配合比应满足设计要求,确保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等性能指标。
3. 浇注工艺: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浇注工艺应满足工程质量要求,确保混凝土密实、无空鼓和裂缝等缺陷。
4. 模具制作: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模具制作应满足设计要求,确保构件的几何精度和表面质量等。
5. 配件制作: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构件的配件制作应满足设计要求,确保连接的强度和精度等。
装配式建筑规范标准装配式建筑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模式,它以工厂化生产为基础,通过标准化、模块化的设计和生产,实现建筑构件的预制和现场组装。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建筑质量和效率要求的提高,装配式建筑逐渐成为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
然而,要想实现装配式建筑的高质量和高效率,就必须制定相应的规范标准,以保证装配式建筑的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装配式建筑规范标准应包括建筑设计规范、材料选用规范、施工工艺规范和质量验收规范等内容。
在建筑设计规范方面,需要明确装配式建筑的结构设计要求、构件尺寸标准、连接方式等,以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材料选用规范方面,应规定装配式建筑所使用的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具有一定的耐久性和环保性。
在施工工艺规范方面,需要规定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工艺流程、质量控制要求、安全防护措施等,以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和质量。
在质量验收规范方面,应规定装配式建筑的验收标准和程序,以确保建筑质量符合要求。
其次,装配式建筑规范标准还应注重与现行建筑规范标准的对接和衔接。
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模式,其规范标准应与传统建筑规范标准相衔接,确保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施工和验收符合整体建筑行业的要求。
同时,装配式建筑规范标准还应充分考虑到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应用,以适应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
最后,装配式建筑规范标准的制定应该注重实际应用和可操作性。
规范标准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到建筑行业的实际情况,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和经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范标准。
同时,规范标准的制定还需要与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广泛的沟通和研讨,以确保规范标准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总之,装配式建筑规范标准的制定对于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和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规范标准,才能保障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推动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希望相关部门和专家能够共同努力,加快装配式建筑规范标准的制定和完善,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