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电势变化对电极反应速率的影响
- 格式:docx
- 大小:89.37 KB
- 文档页数:6
化学反应中的电化学平衡和电极电势电化学是研究电现象与化学变化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化学反应中,电化学平衡和电极电势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化学平衡和电极电势,并探讨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一、电化学平衡电化学平衡是指在电化学反应中,电子传递和离子迁移速率达到平衡状态的情况。
在化学平衡条件下,氧化和还原反应同时进行,电荷转移速率相等。
电化学平衡与能量平衡紧密相关,通过控制电极上的电势差,可以调节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1 氧化反应氧化反应是指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通常与还原反应同时进行。
在电化学反应中,氧化和还原反应共现,氧化半反应是指失去电子的反应。
氧化反应的通常特征是物质电离能随反应进行而增加。
1.2 还原反应还原反应是指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通常与氧化反应同时进行。
在电化学反应中,还原半反应是指获得电子的反应。
还原半反应中,物质的电离能随反应进行而降低。
1.3 Nernst方程Nernst方程是描述非标准电极电势的数学关系式。
Nernst方程可用于计算电极的标准还原电势与非标准电势之间的关系。
在电化学反应中,Nernst方程用于计算电极的电势差,从而得出反应进行的方向和速率。
Nernst方程的数学表达式如下:E = E0 - (0.059/n) * log(Q)其中,E为电极电势,E0为标准还原电势,n为电子转移的数量,Q为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比值。
二、电极电势电极电势是指相对于参比电极的电势差,用来描述电极上的电化学反应。
电极电势是评价电化学反应以及化学物质氧化还原能力的重要指标。
2.1 参比电极参比电极是一个标准电极,其电势被定义为零。
常见的参比电极有标准氢电极和齐次参比电极。
标准氢电极的电势被定义为0V,齐次参比电极的电势在不同的溶液中具有固定值。
2.2 电极电势的测定测定电极电势的方法主要有电动势测量和电位差测量两种。
电动势测量是通过建立一个与待测电极电势相等但方向相反的电势的系统来测定电极电势。
电极电势φ对电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电极电势φ是电化学反应的重要参数之一,其对电化学反应的影响便受到人们的关注。
它对电化学反应的速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受来自电解质、电极及功函数的影响。
研究表明,电极电势φ不仅影响反应速率,而且影响其最终产物形成的所有反应,这是因为它控制了电子在电极表面的分布。
电极电势φ与电解质的分布有密切的关系,它受电解质的浓度和类型的影响,而不同的电解质浓度和类型又会影响电极电势φ。
如在碳酸钠溶液中,当电解质浓度增加时,电极电势φ会减小,而在碳酸钙溶液中,当电解质浓度增加时,电极电势φ会增加。
因此,电极电势φ的变化可以明显地影响电化学反应的速率。
另外,电极电势φ还受到电极表面的影响,那么电极表面又被电极功函数和电极面积所影响。
通常来说,电极功函数越大,电极电势φ就越高,电极的面积越大,电极电势φ也会变高。
因此,通过控制电极表面的参数,我们可以改变电极电势φ,从而也改变电化学反应的速率。
最后,电极电势φ还受功函数的影响,功函数定义了电极电势φ的空间分布,并且它可以控制电极电势φ的变化。
因此,改变电极的功函数可以改变电极的电势φ,从而也改变电化学反应的速率。
以上是电极电势φ对电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相关研究,可以看出电极电势φ对电化学反应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但受到电解质、电极及功函数的影响,它和电化学反应的速率存在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因此,为了改善电化学反应的速率,可以考虑通过改变电极电势φ来影响反应速率。
除此之外,对于电极电势φ的详细研究也非常重要。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电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并且可以为使用电极电势φ控制反应速率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未来,电极电势φ的研究将会继续发展,以更好地认识电极电势φ和电化学反应的关系。
总之,电极电势φ是电化学反应的重要参数,它不仅受电解质、电极及功函数的影响,而且和电化学反应的速率具有重要关联。
未来,研究人员将继续探究电极电势φ与电化学反应之间的关系,期待它们在未来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电极电势φ对电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电极电势(或称为电位)是指电极表面介质存在电势差的特性。
它是描述电位在某类特
定物质阴极和阳极之间的电容力作用的参数,是决定一个电极上的电化学反应的最基本的
参数,电极电势的大小是电化学反应的受控或影响因素。
电极电势是电化学反应速率的控制因子。
如果电极电势在电位的正确阴极上保持不变,那么电位在这个阴极上的电化学反应速率也将保持一定。
当电极电势变动时,电位处的反
应速率也将随之改变。
当电极电势减小时,电化学反应速率也减小,反之亦然。
因此,当电极电势发生变动时,就会发生明显的影响,从而影响电化学反应的速率。
实际上,当一种反应的速率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剧烈的变化,而这种变化的大小又与电极
电势有关时,就可以断定反应的速率是随着和极电势的变动而改变的。
另外,从反应本身可以知道,当反应物之间形成一种侧链反应,而由于侧链反应本身
会受到电极电势的影响时,它就会进一步影响电化学反应速率。
因此,一般来说,电极电
势越高,影响侧链反应的程度就越大,因而也将对电化学反应产生更大的影响。
另外,电位对电化学反应的影响还可以从电化学膜的动力学角度来看。
其作用在于通
过电化学膜内部的活性层与电位层之间的结合作用,使得反应物能够通过电化学膜进行耦
合反应,从而改变电化学反应速率。
总之,可以看到电极电势对电化学反应的影响至关重要。
它是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而不管它是什么样的影响,它的作用都在表达本质上的反应机理。
通过对电极电势的
适时调节来改变电化学反应的速率,也将受到一定的影响。
电极电势对电极反应方向的影响
电极电势对电极反应方向的影响
电极电势是涉及电极反应过程中最重要的 | 参量之一。
电极电势定义为电极上表面电势与
缓冲溶液中理想阴阳离子反应化学平衡的电势之差。
它可以用来预测溶液中反应的方向,因为在给定的电极电势条件下,反应会朝着使电极电势变得更接近理想化学平衡的方向发生。
该参量对电极表面发生电化学反应所产生的电流和消耗的电量同样重要。
如果电极电势改变,就会改变电极上消耗的电量,这又可改变电极上发生反应的方向。
在实际应用中,电极电势可用来控制电极反应的强度和速度。
例如,在电解质分解中,如
果要增加分解产物的电流,可以通过改变电极电势的大小来实现。
此外,它还可以用来控
制电极反应的方向,从而改变产物的种类。
这是因为如果电极电势趋于理想化学平衡条件,反应产物往往是表现出后断裂和其他变化的特性,而电极电势则设定好,可以有效地控制
反应方向,从而得到特定类型的产物。
总的来说,电极电势对电极反应的方向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精确测量和控制它。
无论是伟大的科学家还是普通的实验室用户,都需要了解这一参量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它来研究电极反应的方向。
完。
电极电势和自由能关系
电极电势与自由能之间存在关系,这关系到了电化学中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原理。
在电化学中,电极电势(E) 与相关反应的 Gibbs 自由能变化(ΔG)之间有如下关系:
ΔG=−nFE
其中:
• ΔG 是反应的 Gibbs 自由能变化;
• n 是反应中电子的摩尔数(电子的数量);
• F 是法拉第常数,约等于 96485 库伦/摩尔;
• E 是电极电势。
这个关系是通过 Nernst 方程得到的,Nernst 方程表达了电极电势与反应的 Gibbs 自由能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非标准状态下。
Nernst 方程的表达式如下:
ln()RT E E Q nF
=−。
其中: • E 是电极电势;
• E ∘ 是标准电极电势;
• R 是气体常数,约等于 8.314 J/(mol·K);
• T 是温度,以开尔文(K )为单位;
• n 是电子摩尔数;
• F 是法拉第常数;
• Q 是反应商,即反应中产物和反应物的浓度比。
当 Q=1 时,即在标准状态下,Nernst 方程简化为:
=。
E E
在标准状态下,电极电势等于标准电极电势。
如果 Q 偏离 1,即系统不处于标准状态,电极电势将偏离标准电极电势。
这些关系表明电极电势与反应的自由能变化直接相关,提供了热力学和动力学方面的信息,有助于理解和预测电化学反应的进行方向和速率。
电极过程动力学电极过程动力学是电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着重研究电极电荷转移过程和相关的动力学机制。
电极过程动力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电化学反应速率、电极化学反应的机理以及电化学反应的动态过程等。
本文将从电极反应速率、电位调控机理以及实际应用方面对电极过程动力学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一、电极反应速率1. 项里反应速率常数项里反应速率常数是衡量电极反应速率的重要参数。
它表示单位时间内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数量变化率。
在计算过程中,可以根据电荷转移过程中的动力学机制来确定项里反应速率常数。
通常情况下,项里反应速率常数与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活化能和电荷转移系数有关。
一般来说,项里反应速率常数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2. 泊松分布模型泊松分布模型是一种根据电子传输动力学研究电极反应速率的经典方法。
泊松分布模型假设电子从电极表面进入液相中的分布满足泊松分布。
据此,可以利用该模型计算出电极反应速率以及与之相关的电极化学反应机理。
然而,实际情况中,由于电极表面可能存在着非均匀性和多孔性等特征,泊松分布模型过于理想化,难以准确预测电极反应速率。
3. 热力学因素对电极反应速率的影响热力学因素对电极反应速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根据热力学定律,电位差和电极之间的电势差会影响电子传输和离子转移速率。
当电极电位愈高,电位差就愈大,因此,电子和离子的传输速率就变得更快。
此外,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物理和化学吸附现象也会影响电极反应速率。
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需要结合具体的条件和反应机理来进行考虑。
二、电位调控机理1. 电位和电场电位是电子在电场作用下所具有的势能差。
由于电场力是由电荷带来的,因此,电位和电场强度是密切相关的。
在电极过程动力学中,电位的变化会影响电子传输过程,进而影响电极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机理。
2. 离子选择电位离子选择电位可以影响电极的电化学反应机理和速率。
当电极表面存在多种离子时,离子选择电位会决定电极表面上离子种类的比例。
因此,在研究电极过程动力学时,需要对离子选择电位进行分析和控制。
标准电极电势大小比较电极电势是描述电化学反应进行方向和速率的重要物理量,也是评价电化学反应进行程度的重要指标。
标准电极电势是指在标准状态下,电极与标准氢电极之间的电势差。
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势被规定为0V,其他电极相对于标准氢电极的电势差即为标准电极电势。
常见的标准电极电势包括标准氢电极、标准铜电极、标准银电极、标准氧电极等。
它们的电势大小反映了不同物质参与的电化学反应进行程度和方向。
下面将对几种常见的标准电极电势进行比较分析。
首先,标准氢电极的电势被定义为0V,作为电极电势的基准。
在标准状态下,氢离子与标准氢电极上的氢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此标准氢电极的电势被规定为0V。
其他电极相对于标准氢电极的电势差即为它们的标准电极电势。
其次,标准铜电极的电势为+0.34V。
标准铜电极是指在标准状态下,铜离子与固体铜电极之间的电势差。
标准铜电极的电势为正值,表明铜离子在标准状态下发生还原反应的趋势大于氢离子。
因此,标准铜电极在电化学反应中通常起着还原剂的作用。
另外,标准银电极的电势为+0.80V。
标准银电极是指在标准状态下,银离子与固体银电极之间的电势差。
标准银电极的电势也为正值,表明银离子在标准状态下发生还原反应的趋势更大,因此标准银电极同样在电化学反应中起着还原剂的作用。
此外,标准氧电极的电势为+1.23V。
标准氧电极是指在标准状态下,氧分子与水之间的电势差。
标准氧电极的电势为正值,表明氧分子在标准状态下发生还原反应的趋势最大,因此标准氧电极在电化学反应中通常起着最强的还原剂作用。
综上所述,不同标准电极的电势大小反映了它们参与的电化学反应进行程度和方向。
标准氢电极作为电势的基准,其他电极相对于它的电势差能够直观地反映出不同物质在电化学反应中的活性和还原性。
因此,标准电极电势的大小比较对于理解电化学反应的进行过程和特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电极电势φ对电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电极电势是电极反应的一种重要参数,它对电化学反应速率有着重大影响。
本文将从详细分析电极电势φ对电化学反应及其速率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电极电势改善反应特性等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什么是电极电势φ?它是指电极反应的电位,它反映了电极反应的电流和电压的复合作用。
因此,它是电化学反应的一种重要参数,它对反应的速率和进程有着重要影响。
其次,电极电势φ对电化学反应如何产生作用?当电极电势φ升高时,反应速率会加快,电化学反应不稳定,在反应过程中可能发生错误的产物,降低反应产率。
反之,当电极电势φ降低时,反应速率会减慢,反应有时甚至会停止,导致反应产物的产率降低。
另外,电极电势的变化也会影响电极的沉积和溶解,这是由于电极电势的变化会影响电极反应的过程而引起的。
综上所述,电极电势φ对电化学反应及其速率有着重要影响,它会影响反应的速率以及反应产物的产率。
此外,电极电势的变化还会影响电极的沉积和溶解。
那么,如何利用电极电势改善反应特性?可以通过调整电流或电压来改善电极反应过程,从而改变电极电势φ,改变反应的进程和速率。
另外,可以通过合理调节反应参数,控制电极电势的变化,保持稳定的电极反应条件,使电极电势更加适宜,使得反应的效率更高。
总而言之,电极电势φ是电极反应的一种重要参数,它对电化学反应及其速率有着重要影响。
由于电极电势的变化会影响电极反应的
过程,因此,可以通过调节电流或电压、合理调节反应参数等方式,来改变电极电势φ,使反应的进程和速率更加稳定,进而提高反应的效率。
电化学原理试题(1)第六章电化学极化1. 简述三种极化的概念,哪⼀种极化严格来讲不能称为极化。
电化学极化:当电极过程为电化学步骤控制时,由于电极反应本⾝的“迟缓性”⽽引起的极化。
浓度极化:当电极过程由液相传质步骤控制时,电极所产⽣的极化。
电阻极化:由电极的欧姆电阻引起的电位差。
电阻极化严格来讲不能称为极化2. 简述电化学极化最基本的三个动⼒学参数的物理意义。
1) 对称系数:电位偏离形式电位时,还原反应过渡态活化能改变值占F 的分数。
物理意义:反应改变电极电位对还原反应活化能的影响程度;(1—)反应改变电极电位对氧化反应活化能的影响程度。
对称系数是能垒的对称性的变量,是由两条吉布斯⾃由能曲线的斜率决定的,⽽且曲线的形状和斜率是取决于物质的化学键特性。
在CTP动⼒学中,可以⽤来推测过渡态的构型,研究电极反应的放电机理。
2)电极反应标准速率常数K:当电极电位等于形式电位时,正逆反应速率常数相等,称为标准速率常数。
物理意义:在形式电位下,反应物与产物浓度都为1时,K在数值上等于电极反应的绝对反应速度。
a.度量氧化还原电对的动⼒学难易程度;b体现电极反应的反应能⼒与反应活性;c.反应电极反应的可逆性。
3)交换电流密度J。
:在平衡电位下,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绝对电流密度相等,称为交换电流密度。
物理意义:a.度量氧化还原电对的动⼒学难易程度;b体现电极反应的反应能⼒与反应活性;c.反应电极反应的可逆性;d.表⽰平衡电位下正逆反应的交换速度。
3.为什么电极电位的改变会影响电极反应的速度和⽅向?4.写出Butler-Volmer公式在不同过电位范围下的近似公式。
5.简述J0对电极性质的影响。
6. J0描述平衡状态下的特征,为何它却能说明电化学动⼒学中的⼀些问题?7. 如何⽤稳态法测量三个动⼒学参数。
8. 在谈到⼀个CTP的不可逆性时,我们有时说它是过电位较⼤,⽽有时⼜说它是电流密度较⼩,这两种说法有何区别和联系?9.电解H2SO4⽔溶液,Ni阴极的过电位为0.35 V。
电极电势φ对电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电极电势是指在一个具有参照电极和工作电极的电极系统中,工作电极、参照电极之间的电势差,或指被测物质和参照物质之间的电势差。
电极电势的大小及其变化会影响电化学反应的进行,从而影响电化学反应的速率。
电极电势对电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电极电势会影响电化学反应物的活化能(Ea),电极电势增加时,会减少Ea,Ea减少,反应物之间的能量偏差减少,因此反应物容易接近,反应速率增加;当电极电势减少时,反应物之间的能量偏差增大,反应物接近变得更加不容易,因此反应速率降低。
其次,电极的去除或添加会影响电化学反应的速率,例如,假设电极上的反应物可以被电解,则添加电极会增加反应物的浓度,从而增加反应物之间的能量偏差增大、反应物接近变得更加不容易,因此反应速率增加。
同样的,当去除电极时,由于拥有的反应物浓度降低,反应物之间的能量偏差减少,反应物接近变得更容易,因此反应速率也会减少。
此外,电极电势对电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还取决于反应本身的特性,比如说,一些反应是一步完成的,那么其反应速率只与最后步骤反应有关,此时只有电极电势影响最后反应步骤的能量偏差,才会对反应产生一定的影响;若反应只有几个步骤,那么每一步的反应都会受到电极电势的影响,从而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
此外,电极电势还可以影响物质的电流积分,如果电极电势增加,则可以提高反应物的电流积分,从而增加电化学反应的速率。
总结起来,电极电势会影响电化学反应的速率,原因有多方面:一方面是浓度的变化,电极的增加或去除会改变反应物的浓度;另一方面是反应活化能的变化,反应活化能减少时,反应物之间的能量偏差减少,容易接近,反应速率增加;还有一个方面是反应的特性,有些反应只有几个步骤,这时电极电势对每个步骤都会产生影响;最后,还有可以改变反应物的电流积分等。
以上就是关于电极电势对电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分析,它是一个复杂的研究问题,要完全理解它,仍有许多事项需要研究。
电化学反应中的电极动力学电化学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它可以在不同的领域中得到应用。
电化学反应的核心是电极动力学,即电势差与电化学反应的关系。
本篇文章将重点讨论电化学反应中的电极动力学。
一、电极反应和电极电势电化学反应是指在电解质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等。
其反应过程可以分为两个步骤:电化学反应发生时,电荷转移在电极上发生,同时伴随着反应物的变化。
电极反应的产生是由于溶液中离子和电极表面的相互作用造成的。
而电极电势是指电极内外之间产生的电势差,其大小与溶液中溶质的浓度有关。
当电极电势增加时,其化学反应的速率也会加快。
因此,电极电势是检验电化学反应发生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电极电势的来源电极电势的来源包括两类,一类是电极反应本身的化学性质,即电极反应的标准电位。
另一类是电荷转移引起的电势,在电化学反应中电荷转移发生产生电势是因为反应物的不同。
这两种电势是相互独立的。
电极反应的标准电位是指在标准溶液中电极与外部参考电极(如标准氢电极)之间的电势差。
标准电位通常用 E^0 表示,其值与反应物、反应条件有关。
当标准电位为正时,化学反应皆能发生;当标准电位为负时,反应物难以还原或难以氧化。
电极反应的化学性质决定了标准电位的大小。
例如,铁离子的还原反应是 Fe3+ + e^- ⇌ Fe2+,其标准电位为-0.44 V。
而氢离子的还原反应是 H+ + e^- ⇌ 1/2 H2 ,其标准电位为0 V,是电化学反应中最常用的参考电极。
三、电极电势的计算对于某一电化学反应,如果其电极反应和标准参考电极的电势已知,那么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电极电势:E = E^0 + (RT/nF)lnq其中,E^0 是标准电位,R 是理想气体常量,T 是绝对温度,n 是反应的电子数,F 是法拉第常数,q 是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比。
这个公式是基于吉布斯自由能变化ΔG=-nFE 设计的,ΔG 表示反应物与产物的能量差,n 表示电极反应的电子数,F 表示法拉第常数(电场强度为1伏/厘每摩尔电子的电量),E 表示电极电势,E^0 表示标准电位。
电极化是指在电化学系统中,电极表面的电荷分布发生变化,导致电极电位的变化,从而影响到整个电化学反应的进行。
电极化效应是指在电化学反应中出现的任何电位偏移,这些偏移可能会影响反应速率、反应选择性、产物分布等。
在电池中,电极化效应会影响电池的电势、电流和能量输出。
电极化效应可以分为两类:浓差极化和极化电阻。
1.浓差极化:当反应物和产物在电极表面的浓度发生变化时,会出现浓差极化。
在电极表面,反应物的浓度会降低,产物的浓度会增加,这会导致反应速率的减慢。
浓差极化可以通过搅拌溶液或增加电极表面积来减小。
2.极化电阻:当电子在电极表面的传输受到阻碍时,会出现极化电阻。
这可能是由于电极表面的过电位或电极与电解质之间的阻抗引起的。
极化电阻可以通过使用更好的电极材料、减少电极与电解质之间的距离或增加电解质浓度来减小。
电极化效应可以影响电池的性能,包括电势、电流和能量输出。
因此,在设计和优化电池时,需要考虑并控制电极化效应。
§4 电化学步骤动力学与电化学极化§4.1 电极电势对电极反应速度的影响§4.1 电极电势对电极反应速度的影响…电极反应的特点——反应速度与电极电势有关。
§4.2 电化学步骤的基本动力学参数…电极电势可通过两种不同方式来影响电极反应速度。
(1)热力学方式§4.3 电极反应平衡与电化学极化§4.4 浓差极化对电化学极化的影响§4.5 界面电势分布对电化学极化的影响…当电化学步骤的平衡状态基本上未被破坏时,可通过改变电势来改变c i s ,从而间接地影响反应粒子i 的扩散(RDS)速度。
…此时,无需知道电化学步骤的速度及其动力学参数,只要确知其近似地处于平衡状态,则仍可用Nernst公式来计算c。
s i§4.1.1 电极电势对电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影响(2)动力学方式…电化学步骤活化能较高→电化学步骤成为RDS或RDS之一例1:Ag/AgNO3电极体系→电化学极化(活化极化)Ag+(溶液) +e Ag+i e(金属晶格) …此时,改变电势可直接改变电化学步骤和整个电极反例2:Pt/Fe3+, Fe2+电极体系应的速度。
…本节主要讨论电化学极化,为了使问题简化,在下面的讨论中假设浓度极化可忽略,电化学步骤是唯一的Fe ++e (Pt) Fe +i e (Fe +外层电子轨道)3 3 3RDS。
Ag+•e (晶格) 氧化还原Ag+(溶液)Ag+•e(晶格)氧化还原Ag+(溶液)曲线1b:Ag+自溶液中逸出时的势能曲线曲线1:电势为ϕ时Ag+的势能曲线曲线4:电势改变Δϕ引起的Ag+势能变化曲线曲线1a:Ag+自晶格逸出时的势能曲线曲线3:电势改变Δϕ后,紧密层中的电势变化曲线′=−(1−α)ΔϕW W F曲线2 =曲线1+曲线41 1电势改变Δϕ后Ag+势能曲线=W−βFΔϕ1W′+FΔϕ=1αFΔϕW+αFΔϕ1FΔϕW2′=W2 +αFΔϕα+β=11e (Pt)Fe3+外层电子轨道还原 e (aq.)氧化Fe2+外层电子轨道2O n e R+WW1任意电极体系nF正电荷(如M n+),溶液→电极或nF负电荷(e),电极→溶液FΔϕβFΔϕW′=W−βFΔϕ11′+βΔϕW F2=W+FΔϕ2W′=W+αFΔϕ22ξ=1molW′+nFΔϕ=W+αnFΔϕ11←电势增加ΔϕW′=W−βnFΔϕ11W′=W+αnFΔϕ22§4.1.2 电极电势对反应速度的影响电化学反应活化能~电极电势关系′=−βΔϕW W nF(4.1.1a)11′=+αΔϕW W nF(4.1.1b)22…α和β表示电极电势的改变对还原和氧化反应活化能的影响程度,称为传递系数。
电极电势φ对电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电极电势是影响电化学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电催化反应中,电极电势可以提高或降低反应速率。
因此,研究电极电势对电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有重要意义的。
电极电势是电极表面上所形成的潜在电势。
它取决于电极材料的种类和电化学条件以及外部电场。
电极电势与离子活性的大小有关,而离子活性又取决于离子的浓度和活性程度。
如果离子的活性很强,它们就会更容易被迁移,形成新的反应路径,因此反应的速率会更快。
如果离子的活性较弱,虽然可能也会形成新的反应路径,但其反应速率会慢得多。
因此,变化的电极电势会影响电化学反应速率。
电极电势可以提高或降低电化学反应速率。
例如,增加电极电势可以提高反应速率,这是因为增加电极电势会促进离子的迁移,从而使反应路径更加明确,提高反应速率。
然而,如果电极电势太高,则可能会阻碍离子的迁移,进而降低反应速率。
换言之,电极电势可能需要调节到一定程度才能提高反应速率。
此外,电极电势还可以改变反应的方向以及产物的种类。
研究表明,电极电势高于一定水平时,反应通常会重定向,从而改变反应产物。
因此,调节电极电势可以改变反应的方向和产物的种类。
另一方面,电极电势也可能影响电化学反应中的还原反应。
一些还原反应可以在负的电极电势中进行,但一些还原反应在正的电极电势中才可以进行。
例如,谷氨酸还原可以在负电极电势条件下进行,而谷氨酰胺还原只有在正电极电势下才可以进行。
因此,在研究电化学还原反应时,电极电势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综上所述,电极电势是影响电化学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
通过调节电极电势,可以提高或降低反应速率,从而改变反应的方向和产物的种类。
电极电势也可以影响电化学反应中的还原反应,因此它也必须考虑。
然而,研究表明,电极电势应调节到一定程度才能提高电化学反应速率。
因此,研究电极电势对电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有重要意义的。
电极电势变化对电极反应速率的影响
电极上电势变化是怎样影响反应速率的?布特勒尔(Butler)和伏尔默(Volmer)假
设得电子或失电子的步骤均为基元步骤,并应用化学动力学中的过渡态理论导出了电极过程动力学的基本方程-"布特勒尔-伏尔默方程"-以说明这一问题。
布特勒尔-伏尔默提出的模型简单,能说明一些实验规律,为一重要关系式。
但分析问
题时仅从能量观点出发,没有虑及可能存在的过程细节,故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化学动力学中,反应速率r与反应速度常数k以及反应级数n之间有如下关系:
对于以下电极基元反应,在不考虑电子的作用时,反应为一级的:
由活化络合物理论可知,反应速率常数取决于反应物通过势垒的频率以及反应的活化焓(),即
而电极反应速率r与电流密度i之间满足下式:
将上式联系起来:
在一定温度下为一常数。
式(11-72)表述了电极反应在无外加电场影响(即电极表面不带电荷)时的反应速率(以电流密度表示)。
在这种条件下进行的反应为纯化学反应,而非电极反应,其速率常数以k区别之。
事实上,电极上同时进行着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
若以分别表示还原电流密度和氧化电流密度,而c1和c2分别表示氧化态物质和还原物质浓度,其对应的常数分别为k0,1和k0,2,则:
在加上外加电压条件下,例如,在阴极加上一电势φi(φi为负值),则额外能量为,这一能量中,将有一部分用于加速还原反应而另一部分用于减慢氧化反应的进行。
设作用于还原部分为a,而作用于氧化反应为(1-a),a称为对称因子(Symmetry factor)。
由动力学观点,这相当于使还原反应的活化焓由变为,因为φi为负电势,实质上相当于使其势垒降低,反应加速。
而氧化反应的活化焓则由变为,相当于使其势垒提高,反应减慢(参考图)。
而还原电流密度和氧化电流密度分别可表示为:
当所加上电势相当于其平衡电势φe时,表观上没有电流通过,净电流密度为零:
净电流密度:
利用布特勒尔-伏尔默方程可对实验的η-i关系进行阐释。
当超电压数值较小(<0.01V)时,应用公式:
对式(11-86)中二指数项展开并取首二项,即
(11-88)
其中在一定温度下为一常数,且具有电阻倒数的量纲。
令
(11-89)
则(11-90)
可见在低超电压时,电流密度与超电压成正比。
与实验结论符合。
而当超电压数值较大时,对于阴极过程,以还原电流为主,即。
在这种情况下可略去氧化电流的贡献。
(11-91)
取对数
或
(11-92)
以常用对数表示时:
(11-93)
上式具有塔菲尔公式的形式,与高超压时的实验结论也基本上符合。
与塔菲尔公式对比:
(11-94)
(11-95)
对于某一具体反应,自实验的η-log i直线分别可自斜率确定b,η轴截距确定a,从而求出对称因子a和交换电流i。
表11-8列举在不同金属上H2析出时交换电流的数值。
表11-8 H2析出反应的交换电流密度(i0)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汞、铅、铊三种金属上交换电流密度甚小(小于
10-10A·cm-2数量级),其速率相当于在电极表面上1s 更新一单原子层的吸附氢原子。
而贵金属如铂、钯的交换电流密度约为10-3Acm-2数量级,这相当于在电极保持平衡电势时在电极表面上1s 可更新107层的吸附氢原子。
故交换电流数据体现出电极保持平衡电势时所容许的反应速率。
对称因子的数值亦因不同反应体系而异,但对于多数反应α约为0.5 。
塔菲尔公式将超电压表为电流密度的函数:
实际上超电压为因,而电流密度为果,将i表为η的函数则更为合理。
根据布特勒尔-伏尔默方程式,对于阴极过程,若近似地以
则当α=0.5,z=1,T=298K,当阴极超电压η=-0.24V 时,i将为原来的100 倍左右。
在电化学上常把界面电势差不易因电流通过而改变的电极称为"不可极化电极",而易因电流通过而改变的电极称为"可极化电极"。
从公式可以看
出,,当交换电流愈大时,电流变化所引起的电压变化愈小。
可见交流电流愈大,电极的可逆性愈大。
从表11-8数据可以看出,镀铂黑的铂电极属前一类电极,而汞电极属后一类电极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