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内酯Ⅰ及白术内酯Ⅲ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137.25 KB
- 文档页数:2
-28-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15 V ol.(7) No.13力学具有十分明显的变化,而且其坐骨神经髓鞘肿胀明显,神经滋养血管腔扩张明显,且其红细胞出现淤积现象。
观察组大鼠使用了通络方剂,该药具有活血益气、止痛通络的作用。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大鼠与对照组相比,上述情况均有明显改善,而观察组大鼠SOD以及MDA改善结果也表明通络方剂具有清除自由基的功效。
故笔者推断通络方剂是通过清除自由基来发挥对DPN的治疗作用。
综上所述,通络方剂可以改变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的传导速度,并可改善其血液流变学指标,作用机制为通过抑制自由基生成。
参考文献:[1]张德刚,赵瑛,夏培金,等.通络方剂改善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作用机制的探讨[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2,4(6):601-602[2]刘兰芳.通心络胶囊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4(4):367-368编辑:段苏婷编号:ER-14120502(修回:2015-05-13)白术不同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Pharmacological function of different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atractylodes董凤彩(七台河市中医院,黑龙江七台河,154600)中图分类号:R12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860(2015)14-0028-02【摘要】白术在中医临床中比较常用,本文较深入地探讨了白术的不同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对于白术的临床用药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白术;中药成分;药理作用【Abstract】Atractylodes is commonly applied in TCM. 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different chemical components of atractylodes were focused, and played a guiding role for clinical medication of atractylodes.【Keywords】Atractylodes; Ingredients of TCM; Pharmacological effects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5.14.013白术在中医临床中比较常用,具有益气健脾、安胎、止汗等效果,主要用于临床治疗食少脾虚、自汗、腹胀、水肿等病症[1]。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010.09.15*CN101829176A*(21)申请号 201010176221.6(22)申请日 2010.05.18A61K 36/284(2006.01)G01N 30/90(2006.01)A61P 1/14(2006.01)A61P 7/10(2006.01)A61P 17/00(2006.01)A61P 15/06(2006.01)A61K 125/00(2006.01)(71)申请人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地址310012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古翠路234号(72)发明人寿旦 俞忠明 李洪玉 章建民(74)专利代理机构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代理人韩介梅(54)发明名称薄层色谱法鉴别白术药材的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的薄层色谱法鉴别白术药材的方法,以苍术酮、白术内酯Ⅰ和白术内酯Ⅲ三种指标化合物为对照品,用甲醇配制成对照品溶液,以甲醇超声提取白术药材制备供试品溶液;吸取对照品及供试品溶液,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 薄层板上,分别以60-90℃石油醚-乙酸乙酯以及环己烷-醋酸乙酯为展开剂,进行二次展开,取出、晾干,以硫酸乙醇溶液显色后,在自然光及波长365nm 下检视进行鉴别,在与三种对照品相同Rf值位置,显相同颜色斑点的供试药材为白术药材。
该鉴别方法专属性强、操作简便,能够准确鉴别白术药材,明确区分白术及其易混淆品-苍术。
(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2 页CN 101829176 AC N 101829176 A1.薄层色谱法鉴别白术药材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称取苍术酮置于刻度试管中,加甲醇使苍术酮充分溶解,摇匀,配制质量浓度为1mg/ml 的苍术酮对照品溶液;称取白术内酯置于刻度试管中,加甲醇使白术内酯Ⅰ充分溶解,摇匀,配制质量浓度为1mg/ml的白术内酯Ⅰ对照品溶液;称取白术内酯Ⅲ置于刻度试管中,加甲醇使白术内酯Ⅲ充分溶解,摇匀,配制质量浓度为1mg/ml的白术内酯Ⅲ对照品溶液;2)药材供试品溶液制备:称取干燥白术样品,置于锥形瓶中,加10倍样品重量的甲醇,超声提取,用滤纸过滤,滤液于室温自然挥发至白术药材含量为1g/ml,得白术药材供试品溶液;称取干燥苍术样品,于锥形瓶中,加10倍样品重量的甲醇,超声提取,用滤纸过滤,滤液于室温自然挥发至白术药材含量为1g/ml,得苍术药材供试品溶液。
引用格式:谢 进,陈阳峰,何 爽,等. 不同白术样品中白术内酯Ⅰ、Ⅱ、Ⅲ含量的比较[J]. 湖南农业科学,2023(7):93-96. DOI:DOI:10.16498/ki.hnnykx.2023.007.018中药白术为菊科(Composetae)苍术属(Atractylodes)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1],原产于浙江宁波(为道地产区),现分布于我国的浙江、安徽、甘肃、湖南及江西等地[2]。
白术内酯(Ⅰ、Ⅱ、Ⅲ)是一类从白术中提取的内酯化合物。
近20 a来对白术内酯的研究表明,白术内酯具有抗癌、抗炎、抗血小板、抗骨质疏松、抗菌活性、保护神经系统的功能并有调节血糖和血酯的作用。
由于结构上的差异,白术醇Ⅰ和白术醇Ⅱ都具有显著的抗癌活性,而白术醇Ⅲ和白术酮Ⅰ具有显著的抗炎和神经保护活性[3-5]。
不同不同白术样品中白术内酯Ⅰ、Ⅱ、Ⅲ含量的比较谢 进1,陈阳峰2,何 爽2,朱校奇1,宋 荣1(1.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省农业环境生态研究所,湖南长沙 410125;2.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湖南长沙 410125)摘 要:研究以岛津Column Shim-pack GIST C18(250 nm×4.6 nm)为色谱柱,甲醇-水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柱温40℃,检测样品中的白术内酯。
白术内酯Ⅰ和Ⅱ、Ⅲ的检测波长分别为275和220 nm,进样量为10 μL,白术内酯Ⅰ的线性关系方程为Y=1.049×107X-4.090×105(r=0.999 8),在4~1 023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白术内酯Ⅱ的线性关系方程为Y=6.872×106X+1.194×106(r=0.999 0),在3.7~933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白术内酯Ⅲ的线性关系方程为Y=4.819×106X-3.969×105(r=0.999 0),在3.7~933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在体外实验中白术内酯I修复HO-1表达和抑制ox-LDL诱导的VSMCs增殖,迁移和炎症反应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理是以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的增殖和迁移以及炎症斑块为特征。
这篇文章的目的是,阐明白术内酯I通过氧化修复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炎症作用,增殖和迁移的作用。
这里,我们发现白术内酯I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oxLDL诱导的VSMCs增殖和迁移,并且在VSMCs中减少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和单核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
这项研究也显示出AO-I显著的抑制p38-MAPK和NF-κB活性。
更重要的是,在oxLDL诱导的VSMCs中,特异性的亚铁血红素氧化酶1(HO-1)抑制剂锌原卟啉(ZnPP)IX部分的消除白术内酯I的有益作用。
此外,白术内酯I在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中阻断泡沫细胞的形成。
总之,在VSMCs增殖和迁移中AO-I的抑制作用,脂质过氧化反应和随后的炎症反应可能有助于AO-I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特性。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伴随血管损伤过程的炎症性病变,通过以往的研究进行了探索和研究[1,2]。
有一些证据表明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各种刺激因子诱导动脉壁脂质堆积,导致炎症介质释放、细胞粘附、脂质斑块生成、平滑肌增生和迁移[3]。
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通过促进纤维物质的分泌,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增强炎症反应,增强纤维斑块[ 4 ]。
ox-LDL诱导的VSMC增殖和迁移的抑制是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潜在的治疗靶点[5,6]。
此外,巨噬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血管炎症反应有关[ 7 ]。
针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复杂性,有必要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机制,寻找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新的药用成分。
在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8 ],白细胞介素(IL-6)[ 9 ]和一氧化氮(NO)[10],介导一系列急性炎症反应[11]。
HPLC-DAD法测定八味茵术颗粒剂中6,7-二甲氧基香豆素、白术内酯Ⅲ、白术内酯Ⅰ的含量陆麟;王卓君;戈大春;钱浩良【摘要】目的:探讨八味茵术颗粒剂中6,7-二甲氧基香豆素、白术内酯Ⅲ、白术内酯Ⅰ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选取DIKMA Diamonsil C18(2)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柱温30℃,DAD检测(200~400 nm):6,7-二甲氧基香豆素的检测波长为340 nm,白术内酯Ⅲ的检测波长为220 nm,白术内酯Ⅰ的检测波长为275 nm.进样量为5μL,流动相为水(A)-乙腈(B)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结果:6,7-二甲氧基香豆素在0.1~10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1.0000)、白术内酯Ⅲ在0.1~10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1.0000)、白术内酯Ⅰ在0.1~10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1.0000),其精密度、稳定性、加样回收率均符合含量测定要求.结论:本方法简单易行,准确可靠,可有效用于八味茵术颗粒剂的质量控制.【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年(卷),期】2019(014)001【总页数】5页(P59-63)【关键词】八味茵术颗粒剂;6,7-二甲氧基香豆素;白术内酯Ⅲ;白术内酯Ⅰ;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作者】陆麟;王卓君;戈大春;钱浩良【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药剂科,苏州,215128;江苏省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药剂科,苏州,215128;江苏省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药剂科,苏州,215128;江苏省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药剂科,苏州,2151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八味茵术颗粒剂为我院的自拟协定处方,经过多年临床使用,疗效确切,由茵陈、生白术、茯苓、苍术、黄芩、淡竹叶、泽泻、栀子9味中药组成。
主要的功效是健脾利湿。
临床用于皮肤科湿疮、湿疹,对于脾失健运的胃肠道症状,如胃纳差、恶心腹胀、大便溏泄等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治疗肿瘤单味中药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8-07-02T16:05:09.837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8期作者:邹平张中喜通讯作者[导读] 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不断攀升,临床对肿瘤治疗研究以及新药开发的需求非常迫切。
邹平张中喜通讯作者(长沙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湖南长沙 410219)摘要: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不断攀升,临床对肿瘤治疗研究以及新药开发的需求非常迫切。
中医中药作为肿瘤的辅助治疗,是目前临床肿瘤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其疗效得到国内医学界普遍认可。
本文从肿瘤的机制方面总结中药治疗肿瘤的优越性,着重提出单味中药提取物治疗肿瘤这一研究新方向。
关键词:肿瘤;单味中药;研究进展1黄芪黄芪是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性温、味甘,有益卫固表、健脾补中、敛汗固脱、升阳举陷、脱毒生肌等之功效[1]。
近年来,国内外对黄芪及其同属近缘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研究表明黄芪的化学成分主要为多糖类、三萜皂苷类以及多种黄酮类等。
另外还有单糖、氨基酸、亚油酸、棕榈酸、亚麻酸等。
黄芪多糖(astraglus polysaccharides,APS)是从中药黄芪中提取的一种生物活性成分,也是目前临床应用比较广泛,研究较为深入的中药成分之一。
实验研究表明:APS具有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抗炎症、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延缓衰老、降血糖等作用,黄芪辅助化疗可增强肿瘤抑制,减少不良反应,并可增进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改善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2]。
2 苦参苦参为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
性味苦寒。
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功效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等疾病。
苦参作为中国传统植物药,在抗炎、抗过敏、抗氧化、抗病原微生物抗心律失常、抗肿瘤、利尿、保肝、调血脂等多方面发挥其药理作用和生物活性,临床应用广泛。
不同炮制方法对白术化学成分影响的研究【摘要】白术是菊科,其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效果十分显著,在临床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了降低白术生品燥性,提高其健脾燥湿、导滞止泻的功效,在临床中通常是进行炮制之后再进行使用。
一般的炮制方式有麸炒、清炒、土炒和蒸制,其炮制技术也直接影响着治疗的效果。
随着炮制方法和时间的不同,其功效和含量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中药炮制的化学成分含量和工艺是最近几年研究的重要方向。
在最近几年中,很多学者纷纷进行了白术炮制中化学成分变化的研究,这都给本研究带来了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不同炮制方法;白术;化学成分;影响白术在临床中是十分普遍的药材,在我国一些地方都有栽培。
因为白术燥性强,必须进行炮制后使用,同时常常和其他药物进行配伍。
在临床中,主要是针对脾虚、腹胀、腹泻患者进行辨证应用,同时能够对脾胃虚弱引起的胎动不安进行治疗。
在最近几年中,一些学者都纷纷研究了白术的临床价值研究,在本文中主要是针对白术炮制过程,分析及化学成分发生的变化,希望为相关研究带来参考。
一、对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挥发油包含成分为白术内酯、苍术酮,是主要的白术成分。
再进行炮制过程中,常常受到温度的影响,因此要对温度进行严格控制,确保质量才能够保持疗效。
白术炮制之后,体内脂性成分逐渐降低,能够实现自身氧化转化成,转变成白术内酯Ⅰ和Ⅲ。
白术内酯有着抗肿瘤的成分,能够对人体的机体指标进行改善。
在Fu J等人的研究中认为,白术对乳腺癌细胞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主要的机制是在转化生长因子-β进行下调,促使癌症细胞分化完成。
陈鸿平等人使用了二维红外成像仪检测炒药机,麸炒白术,使用的净白术和蜜麸比是10︰1,从第四分钟开始,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取样,观测外观并使用GC-MS法对白术内炮制品的挥发油含量进行检测,发现白术炮制品内的挥发油产生了重组和裂解,挥发油的成分也产生了明显改变。
短时间的炮制操作中,挥发油含量基本稳定不变。
在白术颜色变黄之后,挥发油含量降低,大约是生品的84.72%。
白术——益气健脾
叶水泉
【期刊名称】《健康博览》
【年(卷),期】1998(000)009
【摘要】白术入药,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当时名术,未分白术与苍术,被列为益气
健脾之上品。
白术味甘苦,性温,入脾胃二经;具有益气健脾、燥湿利水、消疾止汗等功效。
可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小便不利、疲乏无力、虚胀泄泻、水肿、湿痹、自汗、胎动不安等。
白术配党参、黄芪而补肺;配枸杞、地黄而补肾;配当归、白芍
而补肝;配龙眼、
【总页数】1页(P18-18)
【作者】叶水泉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71
【相关文献】
1.益气健脾、益气健脾祛痰化瘀法对脑老化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及神经递质受体表达的影响 [J], 詹向红;王淑玲;赵君玫
2.益气健脾、益气健脾祛痰化瘀方药对脑老化小鼠神经元保护作用的比较研究 [J], 詹向红;杨靖;赵君玫
3.白术、茯苓药对组方的益气健脾类方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 [J], 彭腾;贺钢民;李柏群;贾波;邓赟;李鸿翔;邱建平;黄道秋
4.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麸炒白术中苍术酮、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和白术内酯Ⅲ的含量 [J], 高红宁;潘雨柔;殷奕;严国俊
5.益气健脾法与益气健脾活血祛痰法对D-半乳糖衰老小鼠自由基影响的实验研究[J], 张海仙;王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综述-白术不同炮制方法及药理作用探究摘要:白术不同炮制手法对自身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有一定,加强对不同手法炮制的白术药理作用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指导临床药物功效的合理运用。
本文对近几年白术不同炮制手法及药理作用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白术;炮制手法;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白术作为临床常用中药材,是菊科植物白术的根茎干燥之后所得的成品,具有性甘、味苦、燥湿利水、安胎、健脾益气、止汗等诸多功效,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倦怠无力、胎动不安、痰饮水肿、自汗等症状效果显著[1]。
我国中医方剂中大量应用到白术这种药材,目前白术的相关制剂已经多达五百余种,成为我国中医药配方中最常用的药材之一。
白术不同炮制方法对其自身药理有一定影响,深入研究炮制方法对药理的影响作用有助于临床更好的开发白术的治疗功效。
1.白术典型炮制方法白术的炮制最早可见《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历史上有记载的有土炒白术、麸炒白术等,都广泛用于各类中医药制剂,我国目前常见的白术炮制方法有土白术、炒白术、麸炒白术、醋白术、米泔白术、焦白术等,方法多样种类多样,已经创造了药材炮制品种与方法的一大新开端。
目前较为常见且常用的白术炮制方法有清炒白术、土白术、生白术、麸炒白术等。
清炒白术是将白术与蜜炙麸皮混炒,麸皮入锅冒烟后加入白术片,待白术变为焦黄色且有药材香气溢出之后则为成功,取出后晾凉所得即为清炒白术。
土白术是利用伏龙肝细粉中火煎炒之后加入白术片炒至色泽土黄即为成功,取出后晾晒筛选即可得土白术。
生白术是将清洗干净、去除杂质后的白术清水浸泡12-24h,待成熟之后再闷润24-32h,将内外湿度相同的白术切成厚薄相同的白术厚片,晾干后即可备用。
麸炒白术与清炒白术较为相似,都是利用麸皮加热后锅中翻炒麸皮及白术,文火炒至黄棕色后取出、晾晒即可获得麸炒白术。
2.白术不同炮制方法对要药理作用的影响因白术这种药材本身含有约1.4%左右的挥发油,因此不同的炮制方式对药材本身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有一定影响。
白术不同炮制方法及药理作用探究白术是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
有着燥湿利水、健脾益气、安胎、止汗之功效。
主治由于运化失常、脾气虚弱引起的倦怠乏力、脘腹胀满、痰饮水肿、胎动不安、自汗等症状。
对于白术的炮制,最早在《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中就有所记载。
在此之后,又出现了土炒、麸炒等多种多样的炮制方式。
据文献考证,白术的常见炮制方式有清炒白术、白术炭、醋白术、生白术、米泔白术、麸炒白术、土白术、焦白术等等。
本文主要就白术不同炮制方法与药理作用展开综述性研究。
标签:白术;炮制方法;药理作用白术是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
主要产地为湖南、安徽与浙江,其性温、甘、味苦,有着燥湿利水、健脾益气、安胎、止汗之功效。
主治由于运化失常、脾气虚弱引起的倦怠乏力、脘腹胀满、痰饮水肿、胎动不安、自汗等症状。
白术的临床应用范围十分的广泛,有关研究显示,目前我国白术制剂已经超过了500种,远远超过了党参、黄芪、人参制剂的数量,已经成为我国配方频度最高的中药。
1白术的常见炮制方式对于白术的炮制,最早在《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中就有所记载,在此之后,又出现了土炒、麸炒等多种多样的炮制方式,据文献考证,白术的常见炮制方式有清炒白术、白术炭、醋白术、生白术、米泔白术、麸炒白术、土白术、焦白术等等,炮制品种与炮制方法创造了新的记录。
在时代的变迁之下,现阶段常见的白术炮制法有生白术、土白术、炒白术、麸白术几种。
具体炮制方法如下:生白术:取白术,除去杂质,使用清水洗净、大小分开,浸泡12~24 h,待6、7成熟之后,闷润24~32 h,保持内部与外部湿度的相同,完成后,切厚片,烘干或者晒干备用。
土白术:取适量伏龙肝细粉(每100 Kg白术片取30 Kg伏龙肝细粉),将其放置在热锅中,使用中火煎炒,加入白术片,炒至表面有土色、取出后,筛选晾晒。
炒白术:将蜜炙麸皮置入锅中(每100kg白术片取10kg蜜炙麸皮),冒烟后在其中加入白术片,待变为焦黄色有香气溢出之后,将去取出,筛选晾凉。
不同采收时期白术的质量测定目的:探讨不同采收时期白术的质量,并进行统计及比较。
方法:选取浙江产白术,将其根据采收时期的不同进行分组,并根据其采收时期及生长年限,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白术进行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Ⅲ及苍术酮含量的测定,并将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及比较。
结果:经研究比较发现,随着年份的增加,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Ⅲ及苍术酮的含量均呈现上升趋势,而且11月上旬采摘的白术的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Ⅲ及苍术酮的含量高于其他月份,经比较,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不同采收时期白术的质量明显不同,购买时以3年生11月上旬采摘者质量最佳。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quality of atractylodes at different harvest period, and to compare and analyse the results. Methods: The atractylodes in Zhejiang were groupe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harvest period, and the atractylodes lactone Ⅰ, atractylodes lactone Ⅲand atractylon of the atractylodes were detect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ccording to the harvest period and growth years, and the detection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Results: With the years increasing, contents of atractylodes lactone Ⅰ, atractylodes lactone Ⅲand atractylon of the atractylodes increased, and the contents of atractylodes lactone Ⅰ, atractylodes lactone Ⅲand atractylon of the atractylodes at beginning of November were higher than those at other months, P<0.05,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nclusion: The quality of atractylodes at different harvest period are obviously different, the three years’ old atractylodes at beginning of November is the best.[Key words] Different harvest period; Atractylodes; Atractylodes lactone Ⅰ; Atractylodes lactone Ⅲ; Atractylon白术以根茎入药,可治疗脾虚食少、消化不良、慢性腹泻、水肿、自汗等病症,有燥湿健脾、安胎之功效,其主要产于浙江新昌、天台、东阳等地,近年来国内多个省份引种成功[1]。
白术药理作用研究进度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macrocephalaKoidz)的根茎,主产于浙江、湖北、湖南等地,以浙江于潜产者最佳,称为“于术”,冬季采收,烘干或晒干,除去根须,切厚片,生用或土炒、麸炒用,性甘、苦、温,归脾、胃经,效健脾益气、燥湿利尿、止汗,安胎。
主要应用于脾气虚证,气虚自汗,脾虚胎动不安等证。
白术的药用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时至今日,白术的临床应用更加广泛,国内外对其展开了较多的研究,现对近年来白术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白术的主要化学成分白术的化学成分主要为挥发油和多糖。
①挥发油:目前对于白术的研究集中于地下根茎部分,白术根茎中挥发油含量约为1.4%,采用GC/MS联用仪分析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其中含量最高的为苍术酮,其他含量高于1%的化合物主要是帖类化合物1。
挥发油提取物中得到的白术内酯类的成分有白术内酯Ⅰ~Ⅳ、双白术内酯、8β-乙氧基白术内酯Ⅲ等。
而彭伟等2对白术地上部分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分离得到多个化合物,鉴定为白术内酯Ⅰ~Ⅲ,2,6-二甲氧基苯酚,东莨菪内酯,对甲氧基肉桂酸,咖啡酸,阿魏酸,原儿茶酸,白藓苷A 紫丁香苷甘露醇等。
②多糖:目前运用于白术多糖的提取方法大致可分为热水浸提法、酶法、微波辅助提取法等3类。
寿旦等3分别用水煎煮提取和乙醇回流提取白术多糖,用酶法分析测定浙江贵州、湖南等地白术的多糖含量,结果表明水溶性糖的含量远高于还原糖的含量,不同产地白术多糖含量存有差异,10个产品中贵州余庆及浙产3个品种品质较好。
陈磊等4用乙醇去杂和水回流提取白术多糖,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不同生长期白术多糖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期白术多糖变化较大,其中9月底到10月底时期白术多糖的含量最高。
2白术的药理作用2.1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IRI)有保护作用:有实验表明白术多糖具有抗氧化、减轻病毒性肝损伤的功效.对各型肝炎引起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均有较好的促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