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习题课件-9 数学广角——集合第1课时 |人教新课标(2018秋) (共6张PPT)
- 格式:ppt
- 大小:773.52 KB
- 文档页数:6
第09单元数学广角——集合-2018-2019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全新教案】小学同步教与学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识别并描述身边的集合。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集合的概念2. 集合的表示方法3. 集合的分类4. 集合的运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分类。
2. 教学难点:集合的运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集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分类和运算,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相关知识。
3. 练习: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5. 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对集合知识的掌握程度。
2. 练习与作业:检查学生的练习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集合知识的运用能力。
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全面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2. 辅助资料:相关教学课件、图片、实物等3. 网络资源:可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教学资源,辅助教学。
七、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八、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 课后要积极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在理解集合的基础上,学会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第1课时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集合的概念,学会用集合的符号表示集合。
2.能够进行简单的集合分类和交集并集操作。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集合的概念进行问题求解。
二、教学重难点1.集合的概念和符号表示。
2.集合的分类和交集并集运算。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集合的定义、符号表示、相关示例等。
2.教具:数学教具、图片或实物用于教学辅助。
3.板书:整理清晰的板书内容,包括定义、示例、计算方法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学生通过回顾前几课学习的内容,引入集合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集合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授课1.理解集合:讲解集合的概念,引导学生用集合的符号表示集合。
2.集合的分类: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如何对集合进行分类。
3.集合的交集并集:讲解集合的交集和并集操作,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运用这些概念进行计算。
3. 操练1.分组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集合的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
2.综合练习:布置综合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解答。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集合在数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集合的概念、符号表示以及集合的分类和交集并集运算。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对集合有了基本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六、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目。
2.预习下节课内容,做好相关准备。
七、板书设计•集合的定义•集合的符号表示•集合的分类•集合的交集与并集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符号表示以及分类和运算方法。
在教学中,需要结合具体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加深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以上就是今天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们都能够掌握好集合的相关知识,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向老师请教。
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进步!。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一、说教材:《数学广角——集合》是人教版新课标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知识,涉及了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求两个集合的并集或交集的元素个数。
(集合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
)本节课教材例1在学生积累了较丰富的学习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向学生渗透集合的有关思想,使学生理解用直观图(集合圈)表示“重复现象”的方法,了解直观图(集合圈)各部分的意义,特别是重复部分(交集)的意义,掌握根据直观图列式计算总数(两个集合的并集)的方法。
这样安排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且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联,逐渐学会从数学的角度看待身边的事物。
二、说目标: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将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有机结合,通过预学提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操作实践等方式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生成的过程,从而达到感悟知识的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本节课在把握教材意图的基础上,目标定位如下:1.通过预学观察图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简单的集合知识,初步感受集合的意义,获得数学学习的体验。
2.使学生通过理解用直观图(维恩图)表示“重复现象”的方法,学会借助直观图(维恩图)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来解决较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相互联系。
3.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评价说理能力。
三、说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运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是对重复部分的理解。
四、说设计:1.把自主探究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有机结合。
学生对于“重复的人数要减去”是有经验的,因此在充分尊重学生经验认知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先自主探究,独立完成,再汇报交流。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课时:2课时教材来源: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识别并描述集合。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1. 集合的概念2. 集合的表示方法3. 集合的分类4. 集合的运算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入集合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集合。
2. 引导学生观察集合的特点,如元素的不重复性、无序性等。
二、新课导入1. 讲解集合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集合的内涵。
2. 讲解集合的表示方法,如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等。
3. 讲解集合的分类,如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等。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堂练习题。
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分类。
2. 强调集合在数学中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分类。
2. 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二、新课导入1. 讲解集合的运算,如交集、并集、补集等。
2.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集合运算的含义和运用。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堂练习题。
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集合的运算。
2. 强调集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和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集合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是否能够运用集合思想。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集合的特点,如元素的不重复性、无序性等。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集合的魅力。
在讲解集合的运算时,要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运算的含义和运用,避免抽象讲解。
此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以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