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骨折后的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老年人摔伤护理知识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老年人摔伤是常见的意外事件,而摔伤后的护理对老年人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老年人摔伤护理的相关知识,以帮助家属和护理人员更好地照顾老年人。
摔伤的种类老年人摔伤的种类繁多,常见的包括骨折、关节脱位、扭伤、软组织损伤等。
其中,骨折是老年人摔伤中最为常见的一种。
骨折的护理老年人骨折后的护理应该多方面考虑,以下是一些基本的护理措施:1.保持患者安静:骨折后,老年人应尽量避免活动,保持休息,以促进骨折的愈合。
2.使用护具:根据骨折部位的不同,可以使用石膏固定器、拐杖、轮椅等辅助装置,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帮助患者行动。
关节脱位的护理老年人关节脱位后的护理应着重以下几个方面:1.尽快复位:关节脱位后,要及时找到正确的复位方法,并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以减轻患者疼痛和恢复关节功能。
2.考虑物理治疗:关节脱位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局部肌肉松弛和关节功能障碍,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关节的力量和灵活性。
扭伤的护理老年人扭伤后的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冷敷:在扭伤后立即冷敷患处,可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冷敷时间一般为20分钟,每天重复几次。
2.加压包扎:将患处轻轻包扎,以固定受伤部位,避免瘀血和进一步扩大损伤。
3.休息和抬高患处:患者应尽量避免活动,保持休息,同时将受伤部位抬高,有利于减轻疼痛和肿胀。
软组织损伤的护理老年人软组织损伤后的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温水冲洗:用温水轻轻冲洗受伤部位,可以清洁伤口,预防感染。
2.消肿止痛:可以使用冷敷、热敷等方法,缓解疼痛和肿胀,促进伤口的愈合。
3.干燥和保护:伤口应保持干燥和清洁,可以使用合适的敷料进行保护。
总结老年人摔伤后的护理至关重要,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老年人尽快康复。
本文介绍了老年人摔伤护理的相关知识,包括骨折、关节脱位、扭伤、软组织损伤等的护理方法。
希望能对照顾老年人的家属和护理人员有所帮助,为老年人的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老年人骨折的社区护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不断完善,使我国人均寿命不断提高,进入老龄化社会。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因年龄大,病程长,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并发症是患者能够早日康复和度过危险期、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而很多经济条件不允许长时间住院的病人往往手术后要求出院,因此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社区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我在社区工作期间护理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0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 社区护理1.1 制定护理计划对患者身体状况及家庭配合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老年人身体状况差异很大,有的患者身体较好,有的身体很差,有的老年人患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肺气肿等老年性疾病。
因此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要进行综合评估,制定出相应的护理计划。
并要与家人共同为该计划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调动家人与护士的配合,共同完成既定计划。
1.2 做好心理护理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后,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或抑郁情绪,要针对患者的不同表现做好心理护理。
骨折后患者因疼痛,生活不能自理,担心从此一病不起,不久人世,又怕拖累家人。
此时患者心里非常痛苦,应耐心地安慰患者,向患者介绍成功治疗完全康复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事例,来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同时要对老年人的子女们做好心理护理,帮助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护士工作,关心体贴患者,帮助患者渡过难关。
2 并发症的防治2.1 呼吸道感染的防治发生股骨颈骨折后,患者抵抗力降低,易发生呼吸道感染。
家人要协助患者做好口腔的清洁卫生,鼓励患者在床上做扩胸运动,深呼吸,轻微活动上身,定时为患者拍背,鼓励患者及时咳出痰液,增加肺活量。
天凉时特别要注意保暖,以防着凉。
保持房间空气新鲜,地面湿式清扫,防止尘土飞扬。
2.2 褥疮的预防患者股骨颈骨折后因手术治疗等创伤后身体衰弱不能自主活动,很容易发生褥疮,应加强护理。
老年人骨折的术后康复与护理老年人是骨折的高风险人群,由于骨质疏松等因素影响,他们在遭受外伤时更容易发生骨折并且康复过程也相对较慢。
因此,在老年人骨折手术后,及时进行有效的康复与护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老年人骨折的术后康复与护理进行讨论,并提供相关建议。
一、术后康复阶段1. 早期康复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对创口进行处理和康复开始的时期。
在手术结束后的第一天,医师会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并给予必要的治疗,如止痛药物以控制疼痛、预防感染等。
同时,患者需要保持适当休息和定期进行被动动作,以促进关节活动度。
2. 中期康复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为了恢复肌肉力量和增加活动度。
通过物理治疗师或康复治疗师指导下的运动训练,患者可以进行适度的活动,如走路、坐立等。
此外,正确使用辅助工具如拐杖或轮椅也是该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晚期康复阶段:这个阶段是为了进一步恢复功能和增强生活质量。
在医师和治疗团队的指导下,患者可以进行更加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如跑步、爬楼梯等,以提高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
同时,康复护士还会向患者提供必要的自我护理技巧和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建议。
二、术后康复护理1. 创面护理:在手术切口愈合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创面清洁是非常重要的。
每天用温盐水或者医生推荐的伤口清洗剂进行冲洗,并定期更换干净的敷料。
同时,注意观察创口是否有红肿、渗液或出血等异常情况,并及时向医师报告。
2. 疼痛管理:老年人骨折手术后可能会出现剧烈疼痛,因此对于疼痛管理的注意非常重要。
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适当的止痛药物,并告知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
此外,物理治疗方法如热敷、按摩等也可以缓解局部肌肉酸痛。
3. 功能训练:在术后康复过程中,进行适宜的功能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康复治疗师或者物理治疗师指导下进行针对性运动训练,可以帮助老年人尽快恢复相关关节和肌肉功能。
这些训练包括平衡练习、活动幅度训练和抓握力增强等。
4. 营养调理: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老年人骨折术后康复至关重要。
骨科老年患者护理骨科老年病人受伤后由于活动受限,卧床时间长,加之老年人各脏器功能减退,抵抗力低下等因素,易出现并发症、延长老年人下床时间,有时甚至有生命危险。
因此,要减少骨科老年病人并发症发生,早期预防及加强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是本人在护理工作中的体会,供大家参考。
1临床资料本人通过对2016年6月到2016年12月我科205例年龄在70岁以上患者的观察和护理,发现股骨骨折123例占总数的60%,膝关节置换62例占总数的30%,其他骨折20例占总数的10%。
其中有一例因合并脑梗塞转入神经内科,其余均无并发症发生。
2护理2.1心理护理:老年患者有病大多表现情绪低沉,悲观失望,也有的表现为烦躁、焦虑。
首先我们应当与家属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然后与患者多交谈,生活上多关照,加强基础护理,治疗时的多做解释,改变患者心理状态,让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所认识,使之感到自己被重视、被尊重,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2.2病情观察:老年患者往往同时合并有其他多种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因此,护士要多加巡视,观察病情要细致,与患者多交谈,一旦发生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2.3预防并发症的护理2.3.1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进入老年期,循环系统发生明显衰退性变化,心血管系统不能适应应激状态,加之受伤后疼痛刺激,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要多巡视病房,严密观察血压、脉搏、患者神志、表情变化等,倾听患者主诉,及时了解病情,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3.2预防消化系统疾病:患病后由于长时间卧床,胃肠蠕动慢,排空慢,易引起腹胀,便秘,应鼓励患者多按摩腹部,增强肠蠕动,从而预防并减轻腹胀、便秘。
另外督促患者多饮水,饮食平衡,多吃时令新鲜蔬菜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2.3.3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病房应经常开窗通气,保持空气新鲜。
协助患者翻身叩背,鼓励将痰液自行咳出,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另外指导患者深呼吸,吹气球,扩胸运动,以增加肺活量。
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护理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老年骨折,常见于7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
此类骨折容易导致患者身体机能的严重下降,因此需要进行正确的护理以促进康复。
下面是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护理事项。
一、骨折后安全措施正确的护理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骨折后的紧急处理措施和安全防护措施。
在紧急处理方面,应先给予止痛和非甾体抗炎药,以缓解疼痛和炎症反应。
其次,需对患者进行安全措施,如将床边加上护栏,并给予额外的垫子和枕头,以避免患者在床上翻身时滑落。
二、营养补充老年人的骨质、肌肉等组织器官均有生理衰败的现象,骨折后患者机能下降更为明显,严重影响恢复。
因此,在照顾老年人的时候,应增加其营养摄入,特别是高蛋白质、高钙质食品。
加强营养补充能够加速骨折处的愈合,并促进患者机体的恢复。
三、康复锻炼康复锻炼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重要部分。
早期的康复锻炼应以轻度的床上活动为主,如深呼吸、悬肢活动、水平加压等。
早期的康复锻炼会逐渐转变为床外活动以加强身体机能。
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恰当的运动,如缓慢行走、下蹲、弯腰等。
同时,康复锻炼过程应纳入科学合理的康复计划,既能切实提高治疗疗效,又能促进患者身体机能恢复。
四、注意卧位的舒适性老年患者常难以找到适宜的卧位,这样会影响治疗进程。
因此,在进行骨折治疗过程中,应尽可能确保卧位的舒适性,如调整床垫硬度、填充相应的枕头等。
改善卧位的舒适性,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速度和治疗疗效。
五、定期监测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的监测以及评估患者的情况。
首先是从骨折愈合情况上进行监测,确保骨折处的愈合情况符合治疗要求。
其次是从身体机能的恢复上进行监测,如患者的自理能力、行走能力等。
定期监测能够及时更新治疗方案,同时提供严密的科学支撑。
总结综上所述,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护理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作。
正确的护理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修复效果,妥善处理各种康复过程中的问题和并发症,从而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重新回到生活中。
老年骨折病人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及健康教育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骨折病人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骨密度逐渐减少,骨质疏松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因此老年骨折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
骨折手术是治疗老年骨折病人最常见的方式之一,但手术后的并发症可能会导致病情的恶化,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家庭的负担。
预防和护理并发症成为了治疗老年骨折的重要环节。
1.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老年骨折病人由于长期卧床和缺乏活动,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DVT的关键措施是积极促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进行合理的床上患肢抬高,并且穿戴弹力袜。
2. 呼吸道感染:老年骨折手术后,患者常常需要长期卧床,容易引起呼吸道分泌物潴留和肺部感染。
重要的是加强呼吸道清理和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3. 术后出血:老年骨折病人因血管脆弱、血小板功能下降等原因,术后容易发生出血。
在手术后应定期观察伤口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及时处理。
4. 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老年人骨质疏松,骨折愈合时间较长,易出现愈合延迟、不愈合或畸形愈合。
要积极预防和治疗骨折不愈合的问题,包括合理的饮食营养、补钙、增强锻炼等。
5. 骨折感染:由于老年骨折病人免疫力下降,抵抗力减弱,术后容易发生感染。
在术后应注意伤口的清洁和消毒,避免感染的发生。
二、老年骨折病人手术并发症的护理1. 术后康复训练:手术后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要积极配合康复师开展康复锻炼,恢复受伤部位的功能。
2. 饮食营养:老年骨折病人手术后需要补充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增强免疫力。
3. 定期复查:术后应定期复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
4. 心理护理:手术后的老年骨折病人常常会感到疼痛、焦虑、恐惧等,这就需要家人和医护人员的耐心和关心,进行心理疏导和护理。
5. 保持乐观的心态:乐观的心态对于恢复是非常重要的,老年病人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康复锻炼,树立信心,相信自己能够早日康复。
老年人骨折的护理老年人骨折的护理要特别小心。
由于他们年老体弱,护理难度大、要求高,以下是针对老年人骨折护理总结的几点经验,供大家参考。
1、心理护理。
当老年人带着病痛来到医院求医,映入他眼帘的是护士、医生、病人、病房,等待的是各种检查、治疗、手术,自理能力丧失,就会表现出烦躁、焦虑、恐惧、激动、多语、失眠等症状,为解除老人的思想负担,子女们要给予老人以安慰。
2、营养护理。
一些骨折老人怕给子女增添麻烦,控制饮食减少小便次数。
这时应向他们说明营养的重要性,鼓励多饮水、多进食易消化食物,保持大小便通畅,避免便秘。
3、褥疮的预防。
骨折患者,因长期卧床,血液循环差,皮肤抵抗力低下,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尤其是骶尾部、后枕部、踝关节、足跟部各骨突处容易发生褥疮,应给予气垫床、海绵垫或骶尾部加防褥疮垫,骨突处可垫海绵圈。
4、预防泌尿系感染。
老年人因肾血管硬化,肾血流量减少而致肾功能减退,此外膀胱黏膜伴随着老化而萎缩,前列腺肥大等均可发生尿潴留,再加上卧床而引起泌尿系感染,应嘱其多饮水,有尿及时排出,排尿时觉困难,可用手挤压下腹部,使膀胱余尿排空。
5、预防消化系统的并发症。
骨折卧床老人易出现腹胀、便秘情况,宜进食粗纤维易消化的食物,饮食有规律、定时定量,必要时可用缓泻剂。
6、防止骨延迟愈合。
老年女性病人,由于雌激素水平低下,骨细胞活动性降低,钙的吸收利用率下降,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延长。
这时,可给她们服用钙剂,进食含高钙食物,并用适量维生素D增加钙的吸收利用。
7、功能锻炼。
骨折术后老人早期可活动健康肢体和伤肢肌肉,3周以后可以做伤肢的关节运动。
老年人运动不可过量,慢慢增加次数,离床活动时要有专人扶助,以防止跌倒。
老年骨折病人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及健康教育1. 引言1.1 背景介绍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外伤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骨折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老年人骨折的发病率高达30%,其中以女性居多。
骨折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和不便,还容易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老年骨折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及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科学的预防护理和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减轻患者的痛苦。
本文旨在探讨老年骨折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及健康教育,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老年骨折病人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及健康教育,旨在提供对这一特殊人群的更加关注和专业的护理指导,促进他们的康复和健康。
通过深入研究老年骨折病人手术并发症的种类、预防护理措施、术后康复指导、饮食调理和运动指导等方面内容,旨在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更好的操作指导,并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科学的护理和健康教育,以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通过本研究,将有助于完善老年骨折病人的护理实践,促进老年健康事业的发展,为老年骨折患者的健康和福祉做出积极贡献。
1.3 研究意义老年骨折病人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及健康教育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骨折的发病率逐渐增高,而手术是治疗骨折的主要方式之一。
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相对较差,手术并发症的风险也较高,因此预防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践中,通过对老年骨折病人进行有效的预防护理与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术后康复效果,同时减少对医疗资源的浪费。
深入研究老年骨折病人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及健康教育意义重大,不仅可以改善老年人骨折手术的治疗效果,更可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为社会和家庭减轻负担,为老年人的健康和幸福保驾护航。
本文旨在探讨老年骨折病人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及健康教育,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股骨颈骨折术后护理小结及措施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经常遇到的一种骨折,术后护理对于患者的
康复和治疗很重要,以下是股骨颈骨折术后护理的小结及措施。
1.术后的休息和护理
手术后的第一个星期要求患者卧床休息,避免下床活动,保持患
处稳定,给予必要的调整和护理,以免撕裂伤口。
同时,要保持流畅
的呼吸道和空气流动。
并根据患者年龄和身体情况,合理地控制饮食,及时清洁患者伤口,做好感染防护工作。
2.积极进行功能锻炼
骨折部位的恢复需要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
和身体状况来开具恰当的锻炼计划。
患者可以逐渐开始活动,依据情
况加强锻炼。
尽量多走动,注意不要过度,以免损伤到患处,同时做
好肌肉拉伸和强化练习,预防反弯、上行和体位变换。
3.药物治疗
手术后,医师会给予药物治疗,包括疼痛治疗和抗感染。
如紫杉
醇和昂丹司琼等疼痛缓解药物以及抗生素。
这些药物都要执行医生的
医嘱,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剂量服用。
4.定期复查
术后的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X光检查,保持对
患者骨骼生长状态的了解,适时调整治疗方法。
股骨颈骨折术后护理小结及措施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提高患
者的康复速度和治疗效果。
需要患者的家人和医生一起协力完成。
家
庭病床、餐具、个人卫生等管理要做得好,使患者能够安心康复。
最
终达到成功康复和治疗的目标。
如何正确护理骨折后的老人1.1、保持乐观的看法,做到“既来之则安之”,让身体渐渐恢复反抗力。
高龄老人骨折虽然状况严峻,但是只要自己协作,护理得当,4周左右是可以明显好转。
1.2、加强护理。
老人一般都有骨质疏松,这时发生骨折或骨裂,是特别不简单愈合的。
所以强调保持平卧硬板床,尽量削减体位变动特别重要,同时还要好好照看,好好护理。
1.3、加强养分,留意补钙。
可以多吃虾米皮、鲜牛奶、骨头汤、芝麻酱、鱼等含钙较多的食品。
1.4、每天要为病人轻轻拍胸部,从胸部下方开头向上拍,拍出振动感,叮嘱病人协作深呼吸,咳出痰液,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假如不慎受凉感冒或有咽炎,要准时治疗。
2、老人骨折的危害老年人骨折后,愈合速度慢,会造成很大的苦痛,约有20%左右的老年人骨折以后,由于本来就有心衰、脑梗等严峻疾病,无法手术,只能实行卧床的保守治疗方法。
常见的股骨颈骨折,由于治疗起来比较困难,相当多的病人难以愈合,还可发生股骨头坏死。
更严峻的是,老年人骨折伴发心脑血管病较为普遍,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恶化导致死亡的一个重要缘由。
3、老年人三种骨折的'治疗方法3.1、桡骨远端骨折:一般骨折可通过手法复位加上外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严峻粉碎骨折,移位明显、桡骨远端关节面破坏及不稳定的骨折,应实行手术治疗。
3.2、、髋部骨折:髋部骨折的区域不同,分为股骨粗隆间骨折和股骨颈骨折,非手术方法有骨牵引或皮牵引,但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全髋置换、半髋置换、空心钉、PEN-A、DHS、锁定钢板等手术治疗已被广泛采纳。
3.3、、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因该骨折的主要缘由是老年性骨质疏松引起,所以不能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必需肯定卧床、家属协作做适当功能熬炼、使用消炎镇痛药减轻患者苦痛,同时还需进行骨质疏松治疗。
无手术禁忌的老人可选择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经皮椎体成形手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手术进行治疗。
老人骨折后简单引发哪些并发症1、心脑血管疾病。
老年人骨折如何进行家庭护理老年人由于身体系统功能退化,很容易出现骨折的现象,加强对骨折老年人的家庭护理,不仅可以防止老年人出现术后并发症,还可以改善老年人的心情,加快老年人的康复进程。
本文主要浅析对骨折老年人进行家庭护理的具体措施。
标签:老年人;骨折;家庭护理家庭护理是一种照顾病人的方式,对于老年人而言家庭护理十分重要,它不仅可以提升老年人骨折后的康复状况,还可以改善老年人骨折后的消极情绪,从而提升老年人骨折的康复速度。
1 生活及医疗护理在对骨折老年人进行家庭护理时,首先要对老年人进行生活及医疗方面的护理,让老年人依据康复流程去进行修养,提升老年人的恢复速度。
家庭护理的同时要根据医院开具的相关护理要求进行科学的观察和护理,使老年人可以在科学的方法下进行康复训练,为老年人的恢复做保证。
其次,在对老年人进行家庭护理时要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及习惯进行相关调整,制定符合老年人习惯的康复训练内容,减小老年人对于康复训练的抵触心理,为更好的进行处理做准备。
最后,也要对老年人进行相关的健康训练,让老年人了解并知道骨折养护的基础知识,让老年人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养护,为老年人骨折的康复工作提供保证[1]。
2 心理健康护理心理健康护理是家庭护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对骨折老年人进行心理健康护理可以让老年人保持良好的心态,去配合进行康复训练,提升老年人进行康复训练的自信心。
例如,老年人的年纪偏大,他们骨折以后需要卧床休息的时间很多,长时间的卧床容易使受压迫的皮肤出现压力性损伤,进而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延长了老年人的康复进程。
当这种现象出现时,老年人的心理会受到波动,进而不愿意配合康复治疗,为家庭护理工作带来了困难。
针对这种情况,在家庭护理的时候可以对老年人进行心理健康的護理,提高老年人的心理状态,让老年人认识到疾病是需要一定的康复过程,只要他们配合治疗就可以痊愈,恢复健康的身体状态。
因此,在家庭护理的过程中应该多与老年人进行沟通,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及时帮助老年人进行心理疏导,增强老年人抵抗疾病的信心。
老年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由于生理的原因,老年人多存在骨质疏松,导致骨质量下降,有时遭受轻微的扭转暴力即可发生骨折,致使骨折成为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
老年人由于骨再生能力弱,加上多伴有基础疾病,骨折后愈合慢,需长期卧床,易产生各种并发症。
我们通过加强护理,预防和减少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
1 加强心理护理老年患者发生骨折时多为意外致伤,缺乏思想准备,加上疼痛的折磨,担心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和麻烦,往往出现自责和焦虑不安。
因此,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就显得很重要,情绪稳定是帮助老年患者树立治疗信心、战胜疾病的首要措施。
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1注意培养护患感情:患者人院后,护士应热情接待,与患者打招呼,介绍自己及主治医生。
介绍病房环境、人院制度及同病室的病友,帮助患者尽快熟悉环境,建立良好的病友关系。
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爱好、性格,经常同患者交流,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2 帮助患者了解病情:患者骨折后因缺乏对疾病的认识,担心疾病的预后,迫切的想获得与疾病相关的信息。
所以,我们要了解并满足患者的需要,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详细介绍骨折的预后,可介绍病室内同病种患者的恢复情况,以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同时,给患者介绍目前的治疗方案,用药情况,使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的治疗情况,对治疗充满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1.3克服心理障碍:老年患者发病后内心波动变化比较大,且社会地位等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再加上部分患者经济条件相对较差,使得患者发病后变得更加敏感、寂寞。
同时,患者骨折后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生活也需要他人的照顾,使得患者一时难以接受,从而产生不安、自卑感。
同时,部分患者对骨折突然其来的疼痛尚缺乏心理准备,担心骨折会对家属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此,患者治疗时应该加强患者心理护理。
与家属一起帮助患者走出心理阴影,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4 重视疼痛护理:患者骨折后疼痛比较常见,它不仅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并且对患者肢体功能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老年人骨折后如何护理老年人伴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身体里面的钙质在不断的就流失,骨折的发生率变得越来越高,最常见的就是四肢发生骨折,通常是由于跌倒导致的。
老年人发生骨折后,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够愈合。
1.心理护理老年人骨折之后,要特别注意他们的情绪变化,保持乐观的心态对骨折后的愈合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在日常的护理过程中,要多关心他们,让他们感受到亲切感,感受到温暖,让他们保持健康的心态,利于骨折的愈合。
老年人患者如果出现情绪不稳定,烦躁不安的情况,要及时的安慰患者,多加陪伴,增强安全感。
1.饮食护理对于骨折后的老年人应该及时的补充营养,保持每天的能量供应。
首先,进行一般的饮食护理,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老年人骨折后,运动量减少,相对应的消化功能也会减弱,所以应该进行清淡易消化的饮食。
另外,对于营养不良的老年人,应该适当的补充蛋白质,比如鱼类、豆类等食物,但是,不能过多的补充蛋白质,因为高蛋白饮食有时也会影响骨折的愈合。
以上来看,老年人骨折之后,适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适当的补充钙、维生素和蛋白质。
1.预防压疮下肢骨折的老年人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息,局部组织由于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就会产生压疮,所以要注意预防压疮。
在护理的过程中,要定时的帮助老年人翻身,及时的更换体位,同时还可以对长时间受压的部位进行按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由此可以有效的预防压疮。
1.进行功能锻炼骨折之后的老年人长期卧床休息,要进行功能锻炼,否则很容易形成深静脉血栓。
骨折手术之后,老年人可以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分别包括患肢和健康肢体的功能锻炼。
一般3周之后可以进行关节的活动。
老年人的活动量不能太大,要循序渐进,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以不引起患者的疲劳度为宜。
1.防止泌尿系感染老年人因肾血管发生硬化,肾血流量减少,会导致肾功能减退,此外,膀胱黏膜伴随着老化而萎缩,前列腺肥大等均可发生尿潴留,再加上卧床而引起泌尿系感染。
老年人骨折后如何进行家庭护理现代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人类的寿命大幅度提高,但当人类迈进老年人行列中时,容易出现骨骼老化从而导致行动不便;日常生活中行动不便易发生磕碰、摔倒等不良事故,很容易导致老年人骨折的情况发生。
老年人骨折后的家庭护理十分重要,在老年人的康复期间进行有效的护理才能预防减少各种并发症发生的可能,帮助老年人尽快恢复。
以下是需要患者与患者家属共同配合进行的一些家庭护理。
1.正确引导老年人心态,关怀体贴老年人老年人在骨折后,大多数生活变得无法完全自理的同时还要忍受病痛的折磨,十分容易情绪低落,更有甚至或许会产生抑郁等症状,此时需要家人保持良好的耐心,对老年人的需求尽量满足,多陪伴多照顾,正确引导老年人的心态,陪伴老年人积极配合展开护理。
考虑到部分老年患者文化程度不高,患者家属更要耐心告知患者护理内容,让老年人在恢复期间按时服用药物,护送老年人检查与出行。
关心爱护老年人,让老年人感受到亲人的关怀,稳定住老年人的情绪,使老年人精神始终保持愉悦。
如此可以有效的加快骨折的伤口愈合,有助于老年人骨折部位的早日康复。
1.注重平时饮食调理,增强老年人抵抗力。
骨折的老年人要注意平时营养补充,尤其注意补充钙元素,老年人多伴随着骨质疏松,因此老年患者要多多进食富有营养的食物。
对于骨折的老年患者的饮食方面要科学合理,患者家属需要注意的是,患者早期饮食建议主要食用清淡饮食,达到平衡老年人机体的水电解质的目的,此外忌食油腻与过于滋补的食物,如骨头汤或者肥鸡,防止淤血积滞的产生。
可以平时多给老年人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以及一些富含纤维的事物,促进患者排便。
中期就可以给患者换成鸡汤、鱼汤这类高蛋白、高营养的食物,给予老年人伤口恢复所需的营养。
后期阶段中可以给患者多摄入高钙食物,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以及骨痂的生长,包括锌、铁等微量元素患者家属也可以考虑适当给患者补充。
在患者的恢复期间,家属需要引导老年人戒烟,根据相关报告证明,骨折的恢复期间,抽烟这一行为会损害患者的伤口的愈合能力,香烟中的有害物质较多,尼古丁更是会影响患者的骨头愈合速度,通过降低人体组织中的氧含量,患者身体制造胶原能力被削弱,从而使骨折愈合速度大大降低。
在护理老年人骨折患者时需要注意什么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各功能相对较弱,且骨折后病情恢复相对较慢,因此在为其护理时应着重对其进行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并采取正确的饮食等方式促进患者骨折的恢复。
那么今天咱们就来给大家科普一下在护理老年人骨折患者时都需要注意什么的相关问题,大家一起学习一下吧。
一、在护理老年人骨折患者时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1、注意预防压疮压疮是由于人体某部位长期受压而引起的溃烂或是坏死症状,在骨折后需要长期卧床修养的患者中较为常见和高发。
因此,在为老年人患者进行护理时,应注意预防压疮,多为患者勤翻身,以每120分钟为其翻身一次为宜,还可以通过将一些软枕、枕垫等垫于患者身下的方式避免其身体受压。
但是应注意,在夜晚时,由于频繁的为老人翻身容易影响到其睡眠时间及质量,因此可适当的延长翻身时间,避免对其病情康复产生影响。
2、注意预防尿路感染多数老年人在骨折后卧床修养期间由于行动不便都会有意去控制饮水量,以将小便次数减少,但这样对其身体康复是非常不利的。
因为许多老年骨折患者手术过后都会留置尿管,而减少喝水量就会使排尿次数减少,尿量不足又会造成膀胱冲洗无法顺利进行,因此增加其发生尿路感染的几率,对疾病恢复不利[1]。
3、注意进行呼吸道管理由于老年患者骨折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即呼吸道感染,如果不能有效做好呼吸道管理,甚至可能会引起坠积性肺炎。
因此,为老年人进行护理时应该要做好呼吸道管理,每天定时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以及咳痰、咳嗽等动作,同时还应为其进行定期的拍背,方法应自下至上、由外向内进行。
4、注意预防深静脉血栓由于老年人长期卧床修养也容易使机体的血流不畅,引起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因此在患者卧床期间,应积极注意预防深静脉血栓,可以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一些关节功能的相应活动或主动训练,促进其静脉血液的回流,比如踝泵功能训练,该方式能够模拟行走的过程,主要包括踝关节的环绕运动以及屈伸运动,对促进下肢淋巴回流以及血液循环是非常有益的。
老年患者骨折后的护理
作者:戴怡璐
来源:《医学信息》2015年第03期
摘要: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人身体的机能呈现下降趋势,骨骼中含有的矿物质以及骨基质也随之减少,导致骨质结构松散,密度降低,遇见较小的外力也会出现骨折或者骨骼变形。
根据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加强对骨折老人的护理。
本文针对老年骨折患者术后的基础护理、恢复阶段康复锻炼的护理以及心理的护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骨折;老年患者;护理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出现骨折后就会失去自理能力,骨折创伤能够让老人的身体功能更差,同时也让原有的疾病病情加重,两种疾病出现恶性循环并不断发展。
导致老人在骨折后长时间卧床,这就是通常说的老年人继发性骨骼老化。
老人患病时比较容易伤感,加上对疾病缺少认识、行动不便,会产生很多思想负担,所以护理老年骨折患者显得更加重要。
1 老年患者骨折术后的基础护理
骨折1~2w是骨折早起,受伤部分出现肿胀疼痛的感觉,骨折端恢复的还不稳定,特别容易移位,这个时期患者卧床,因为血液循环比较差,身体局部长时间受压,要注意预防褥疮。
应该在床上放置海绵垫,注意床铺的干燥平整和皮肤的清洁。
受到污染的床单要及时更换,每隔2、3h要给患者翻身1次。
可以将当归、红花、赤芍、紫草等药材在酒精中浸泡4~5d,就会得到一瓶红花酒精。
用红花酒精在患者骨骼突出的部位进行按摩,例如双肩胛骨、膝关节两侧、外踝、髋关节、骶尾骨等;在白天时可以用痱子粉、滑石粉、白酒进行按摩;用宽筋藤、金银花藤、钩藤、刘寄奴、王不留、防风、荆芥、大黄等煎水熏洗,或者用桂枝、防风、威灵仙、五加皮、荆芥、细辛、没药煎水熏洗,以促进血液循环。
要保持骨折处的皮肤处于干燥状态,如果出现脱屑,可以使用甘油、冷霜、消肿膏等。
老年患者骨折后要特别注意饮食,选择易消化、易进食、细纤维、高蛋白、低盐、低胆固醇的食品。
例如豆制品、鲜鱼、蛋类、虾、大骨汤等[1-3]。
要少吃油腻的食物,降低对脾胃的伤害。
老年人如果出现便秘,就要多吃点新鲜水果和蔬菜,可以吃一点蜂蜜或者使用果导片等帮助排泄。
另外要多喝水,防止出现泌尿系统的感染。
2 恢复阶段康复锻炼的护理
骨折愈合并不意味着骨折患者的治疗就已经结束,还要进行及时、正确的功能性锻炼,才能回复机体的功能。
要通过合理活动损伤部分和全身关节,才能促进气血运行并提高去瘀生新的功能,让筋络和关节都获得溆养,防止骨质疏松、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能够促进功能恢复和骨折愈合。
功能锻炼通常分为器械、全身、局部三种形式。
局部锻炼要让骨折的部分进行内收、外展、旋转、屈伸等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例如肩关节骨折,可以进行肩关节的摆动,手指先握拳后松开等运动。
全身锻炼是骨折患者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的全身运动,如果患者处于损伤早期难以站立,可以使用卧位,随着康复的进程,要逐渐使用立位进行全身锻炼。
器械锻炼的目的是增强受伤肌体的力量,一般用弹簧脚蹬、健身球、握力器以及骨牵引等设备锻炼。
按照患者受伤情况和身体素质的不同,功能锻炼的数量和活动范围要逐渐增加,肢体活动要对称、平衡、协调,每一步都要缓慢,不能粗猛,避免受到伤害。
动作幅度一定要达到自己能够忍受的最大程度。
老年患者骨折早期可以在床上对健体进行活动,并对患体实施功能性锻炼。
例如耸肩、握拳等,等骨痂形成后,再进行肢体的活动。
可以扶拐活动的患者要按照骨痂生长状况,逐渐增加患肢的负重。
另外运用牵引进行治疗的患者,其肢体要保持在功能的位置上,重视砝码具有的重量是不是适合以及血脉运行的情况。
如果患者是开放性骨折,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是否感染,如果长时间卧床,痰粘稠却不能自行咳出者,护士和家人要扶患者坐起,拍其背部,帮助他排痰,保证顺畅的呼吸,防止肺部感染。
3 对骨折老人心理方面的护理
老年人出现骨折通常是因为意外事故,发病特别突然,病程久或者疼痛强烈,会让老人产生不良的情绪,看护着要了解老年患者的心情,按照不同心理运用相应的护理措施。
第一种情况是老年患者出现消极的心理。
老年人骨折后,就会全部或者部分丧失生活能力,表现出沮丧、失去信心和情绪上消极、低沉,出现深刻的自责和内疚,甚至会怀疑自己的"价值"。
这些患者对自己病情好转抱有怀疑的态度,不配合治疗。
具体表现为拒绝执行和完成治疗方案,不按时吃药,不进行机体的恢复性训练。
根据这样的心理,要给患者支持和安慰,讲解疾病的发展和最终治疗效果,让患者建立信心,认识自己具有的价值,平复心理创伤,和医护人员、家人合作。
第二种情况是老年患者出现焦虑和急躁的心理。
因为病痛的折磨,老人出现易发怒、焦躁不安的情绪,埋怨医护人员没有尽心尽责的治疗,责怪家人照顾的不用心、不周到,在住院期间和家人、病友拌嘴,甚至和护士医生吵架,对治疗出现抵触情绪。
这类患者,主要是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缺少信心而出现烦躁情绪,家人和医护人员要抱着同情和理解的态度,稳定患者
情绪,在仔细观察和耐心交谈后,按照骨折患者的性别、年龄、性格、病患部位的不同,以及经济条件和职业的差异,制定护理措施,了解病情变化,运用多种心理护理方式,细心、耐心、热心的做好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
老年患者骨折后身体和心理都出现变化,医护人员要让患者得到康复知识并建立起健康意识,打消顾虑积极进行功能锻炼,缩短疗程、降低并发症的可能。
要在基础治疗和恢复性锻炼阶段,让老年患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快速的恢复身体机能。
对于心理出现消沉和急躁的患者,要根据患者文化、生活方式、性格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运用文字、语言等各种沟通方式,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顺利的完成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孙玲.中老年骨折护理的研究与总结[J].中外医疗,2011,25:127-128.
[2]张丽波,谭川江.浅析老年患者骨折后的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1,27:88-89.
[3]康捷.老年股骨颈骨折非手术治疗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2,11:1001-1002.
编辑/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