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管制价格带来什么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2
政府管制价格带来什么?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我们得到了一些认识。
政府再实施管制价格通常有以下三种形式:
1,投资回报率价格管制
2,最高上限或最低下限价格管制
3,价格补贴
市场机制在协调供求关系、配置经济资源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它也存在许多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这就要求政府进行某些干预。
从微观的一方面来讲,政府可以实施管制价格。
那么政府实施管制价格的目的有哪些呢?
1,防止或减少市场经济活动产生外在不经济问题。
2,政府通过价格矫正和改变市场机制的内在问题,发挥资源配置的统筹规划优势。
3,确保出售的商品和服务有一个“公平”的价格,使得竞争力有效促进市场机制积极发挥功能,避免一些行业产生恶性的价格竞争。
4,保障消费者福利此为政府管制的最终目的,以社会总体福利为准。
虽然政府的管制价格有着其美好的愿景,但它也同时带来了一些问题。
政府的管制价格不一定经济,它会增加一些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问题。
我们分析了一下它的经济后果。
如果政府实施最高上限价格管制制度,使得生产企业减少生产规模,会在均衡价格水平生产其均衡产量,会使得一些消费者消费不到或不够此类产品。
可能产生排队抢购产品等现象。
如果政府实施最低下限价格管制制度,在有利可图的情况下,一些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更有些企业进入这个市场,使得生产的产品过剩,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同样价格补贴使得形成不公平竞争,也使得影响社会整体的资源配置优化。
价格管制还会出现逃税,黑市交易,行贿受贿,贪污等各种现象。
如朝鲜存在的黑市交易,中国粮站贪污事件等。
这就会影响这个行业,以及经济的发展。
那么我们如何认识政府与市场,与企业的关系呢?
市场是一种能够优化资源配置的体制,能够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无效率,并能充分的调动市场主体的生产的积极性,但是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也有其缺陷,在应对公共物品的供给、经济的周期波动、通货膨胀、外在效应及社会公平等问题上,就需要由政府来起作用,但是,有些市场解决不了的问题,政府也不一定能解决好,而且政府干预失败的代价更高、更可怕。
因此政府干预应该保持在适度的范围之内。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两者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企业在政府的保护下可以生存,可以引导企业发展,但也可能抑制其发展。
政府通过价格管制来调控这个市场,企业就要相应的做出调整。
企业还是追求其利益最大化。
其实在特殊时期的政府临时价格干预还是有这方面需要,可以遏制一些恶意价格炒作,保护好市场。
总之,政府在实行价格管制时,一定要多方面考虑经济问题,不能单一的想达到某一效果就去做。
政府的一举一动会影响市场,会影响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