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胆红素与老年冠心病的相关性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713.75 KB
- 文档页数:3
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验在冠心病患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代劲【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5(000)005【摘要】Objective Analysis of serum bilirubin and uric acid value to the diagnos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MethodsSelect 80 case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as observation group,in the same period 80 cases of healthy subjects as control group,serum bilirubin and uric acid intest,compare test results.Results Observation group serum bilirubin level i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uric acid level i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0.05); Observation group of total bilirubin,combination of bilirubin,the bilirubin decreased as the Gensini score,uric acid wil increase (P<0.05). Conclusion Inspection of serum bilirubin and uric acid levels to provide a strong basi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目的:分析血清胆红素与尿酸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分析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老年冠心病病情诊断及预后价值。
方法:通过广泛查阅书籍期刊等有关内容对其分析概述。
结果:血清胆红素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两者联合对冠心病临床病情诊断及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标签:血清胆红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冠心病冠心病是由动脉粥样硬化或血管痉挛引起的心肌供氧失衡导致血缺氧或坏死的一种心血管疾病。
目前已知最主要的治病危险因素有: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
进期研究表明:胆红素是一种内源性极强的氧化剂。
胆红素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高密度脂蛋白的降低也是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1胆红素概述1.1来源;人体内的全部胆红素均来源于血红蛋白的降解(主要来源于血红蛋白)。
血清胆红素包括未结合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血清胆红素的测定方法有重氮法、改良J-G法和胆红素氧化酶法等。
1.2防止脂质氧化作用血清中游离胆红素、白蛋白结合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均有强大的抗氧化能力,能有效地清除氧自由基,防止脂质氧化,脂质的氧化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重要理论基础。
胆红素是生理性的抗氧化剂,对人体低密度脂蛋白免受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Yamaguchi等从人体尿液中分离和鉴定了胆红素的氧化代谢并做了一系列的动物实验得出结论都是胆红素具有抗氧化的防御机制。
国外许多学者也有诸如此类的报道,Hopkins等的调查,结果证明早期的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均低于健康对照组。
1.3增加胆固醇的溶解胆红素可增加胆固醇的溶解性促使胆固醇经胆汁排出,以降低血浆中胆固醇浓度,阻止冠心病的发生。
有作者认为胆红素具有抑制OX-LDL所诱导的单核细胞的趋化性,阻抑脂蛋白在血管沉积,减缓血管斑块的形成等。
这可能是胆红素影响冠心病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
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进展来源与组成高密度脂蛋白主要在肝脏合成其次是小肠。
冠心病患者血胆红素水平发表时间:2011-11-30T11:23:12.653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10期供稿作者:孙霞[导读] 研究方法:72例均于早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均由德灵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血胆红素水平。
孙霞(天津市东丽医院天津300300)【中图分类号】R11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169- 01本文分析冠心病及非冠心病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旨在探讨其在冠心病中的作用。
1资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冠心病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4.5±9.2)岁,诊断均参照《实用内科学》冠心病诊断标准[1](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同时排除明显影响血清胆红素水平的下列情况:(1)肝胆系统疾病;(2)贫血及溶血;(3)明显心衰(NYHA心功能分级达Ⅲ~Ⅳ级),非冠心病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龄(52.6±10.4)岁,均系健康查体者,经病史、体检及实验检查排除心脏、肝胆系统及血液系统疾病。
1.2研究方法:72例均于早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均由德灵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血胆红素水平。
1.3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R±S)表示,采用t检验。
2结果与非冠心病组相比,冠心病患者,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显著降低(P<0.05),但直接胆红素变化不显著(表1) 3讨论传统观念认为,胆红素仅仅是血红素分解代谢的废弃产物,是个体内的一种有害物质,其浓度越低越好,直到1994年schuertner才首次将胆红素与冠心病联合起来,并发现血清胆红素浓度与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呈显著负相关。
近年研究表明,胆红素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保护作用。
胆红素通过自身的抗氧化作用与保护LDL不被各种氧化剂氧化,增强维生素c和维生素e 的抗氧化的能力。
除此之外,胆红素本身还能抑制蛋白激酶c的活性,而血管壁细胞内致动脉粥样硬化因子许多效应是通过活性蛋白激酶c 介导的。
冠心病患者血尿酸、胆红素测定的意义傅坤发;沈成兴;马根山;刘乃丰【期刊名称】《现代医学》【年(卷),期】2005(33)3【摘要】目的探讨血尿酸、胆红素与冠心病的关系。
方法分析2003年1月~2004年1月住院的252例确诊为冠心病(252例)和非冠心病(62例)患者的血清胆红素、尿酸水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血尿酸、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Gensiniscores)间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血尿酸、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的相关性。
结果冠心病组血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均低于非冠心病组(P<0.05),而血尿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水平均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两组直接胆红素差异无显著性(P>0.05)。
血尿酸、总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显著相关(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尿酸、总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发病有显著相关性。
结论血尿酸、总胆红素水平可能是反映冠心病严重程度的指标,是冠心病新的危险因素。
【总页数】3页(P193-195)【关键词】危险因素;尿酸;胆红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造影【作者】傅坤发;沈成兴;马根山;刘乃丰【作者单位】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相关文献】1.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血尿酸及胆红素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J], 李慧2.血尿酸和胆红素测定结果与冠心病患者的关系 [J], 马凤莲;刘祥朝3.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 [J], 马飞;林鹏;喻锦城;陈文远4.女性冠心病患者血清血尿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J], 黄生金5.女性冠心病患者血清血尿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J], 韦振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清胆红素和尿酸检测对冠心病危险因素评估的应用价值李健英;滕莹莹;沈郁东;林建华;陈英育;林桂华;余素美【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24(18)1【摘要】目的分析血清胆红素和尿酸(UA)检测对冠心病的评估价值。
方法 10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依据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分为研究组(冠心病, 60例)和对照组(非冠心病, 40例);研究组患者根据不同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数目分为单支组(单支血管病变, 11例)和多支组(双支及以上血管病变, 49例),根据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组(狭窄程度<75%, 22例)和重度组(狭窄程度≥75%, 38例)。
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血清胆红素[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血UA水平,研究组不同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数目和狭窄程度患者的血清胆红素、血UA水平。
结果研究组血清TBIL(9.23±1.16)μmol/L、DBIL(0.99±0.17)μmol/L、IBIL(8.52±2.17)μmol/L低于对照组的(14.37±3.12)、(3.53±1.06)、(10.41±2.75)μmol/L,血UA(392.78±70.22)μmol/L高于对照组的(280.47±45.15)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多支组血清TBIL(8.02±2.35)μmol/L、DBIL(0.77±0.27)μmol/L、IBIL(7.09±1.23)μmol/L低于单支组的(10.19±2.17)、(1.26±0.29)、(9.47±1.19)μmol/L,血UA(430.99±54.18)μmol/L高于单支组的(322.89±30.21)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血清胆红素联合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验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及灵敏度评价发布时间:2023-03-23T03:28:30.162Z 来源:《健康世界》2023年1期作者:宋凤吉[导读] 目的: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评价血清胆红素联合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验的应用价值与灵敏度宋凤吉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医院检验科 130318摘要:目的: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评价血清胆红素联合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验的应用价值与灵敏度。
方法:纳入研究对象介入时间为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抽取在本院开展相关检查的75例疑似冠心病的患者,落实对患者相关资料的分析,在明确病情之前,75例疑似患者均开展血清胆红素联合LDL-C检验,以静脉及发作时间心电图检查为金标准,评估血清胆红素联合LDL-C检验灵敏度。
结果:75例疑似患者在金标准的评估中,阳性患者、阴性患者分别有45例、30例。
血清胆红素检验75例疑似患者,阳性与阴性患者分别20例、55例;LDL-C检验75例疑似患者,阳性与阴性患者分别22例、53例;血清胆红素联合LDL-C检验75例疑似患者,阳性与阴性患者分别44例、31例。
联合检验诊断符合率与金标准相比,无差异,P>0.05,联合检验灵敏度为95.6%(43/45);45例患者中的高危者、中危者、低危者,LDL-C、TBIL水平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
结论:早期诊断冠心病时,血清胆红素联合LDL-C检验具有较高的诊断效果,而且灵敏度较高,可以为诊治方案的制定提供相应的依据,值得推广。
关键词:冠心病;早期诊断;血清胆红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灵敏度冠心病出现的早期阶段,临床表现并不明显,会在病情的发展中,产生严重的心肌梗死,或是心衰,但多数患者无法尽早了解病情,多数是在疾病的发生后就医,故此病症的预后效果并不理想[1]。
因此,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讲,尽早对其开展相应的诊治非常有必要。
血清OPG、hs-CRP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骨保护素(OP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方法选取入住我院心内科的患者,按疾病严重程度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n=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n=30例)及对照组(CO)组(n=10例),检测并比较3组患者血清OPG、hs-CRP表达水平的差异。
结果ACS组患者血清OPG及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组及CO组,SA组血清OPG及hs-CRP水平高于CO组(P<0.01或P<0.05)。
血清OPG、hs-CRP含量均随冠脉病变数目的增加而增高,且血清OPG 水平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P<0.01)。
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OPG、hs-CRP 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关,提示OPG系统可能通过干预血管炎症反应而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程。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vels of serum osteoproteger in OPG,hyper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 and 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 lesions. Methods All of 6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HD were divided into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groups(ACS) and stable angina pectoris groups (SA) according to pathogenetic condition, 10 health human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s. The level of OPG and hs-CRP in serum were detected with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way, and expressive difference were contrast. Results Serum OPG and hs-CRP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ACS group than those in SA group and controls group (P<0.01 or P<0.05). As the number o f diseased vessels increase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serum OPG and hs-CRP levels (P<0.01).A positive 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OPG levels and hs-CRP (P<0.01). Conclusion Serum OPG and hs-CRP levels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stenosis degree of the coronary arter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suggesting that OPG system may be involved in the progression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lesions.[Key word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Osteoprotegerin; Hyper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extension目前有临床研究发现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水平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并可能具有潜在的预测病情的意义。
血清hs-CRP、GGT、血脂水平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谷氨酰转肽酶(GGT)、血脂水平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n=35),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作为对照组(n=40),对两组hs-CRP、GGT、血脂水平及患者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hs-CRP、GGT、血脂水平进行分析。
结果:观察组hs-CRP、GG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对照组更高(P<0.05);冠状动脉重度狭窄hs-CRP、GGT、TC、TG、LDL-C水平较轻度狭窄、中度狭窄更高(P<0.05),中度狭窄较轻度狭窄更高(P<0.05)。
结论:血清hs-CRP、GGT、血脂水平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水平较高,且随病情加重逐渐升高,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关系密切。
关键词:超敏C反应蛋白;谷氨酰转肽酶;血脂;冠心病冠心病属于心脏疾病的一种类型,主要由于冠状动脉硬化所引起,而导致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因素较多,炎症、脂质代谢紊乱等均可能引起该问题,疾病发生后,胸前部不适等症状的出现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若没有尽早发现并治疗,则可能引起急性心血管事件,危及患者生命[1]。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谷氨酰转肽酶(GGT)是临床疾病检查中的常用指标,能够在机体炎症反应中发挥作用,同时在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中也起到重要作用,而脂代谢紊乱也可能导致粥样斑块形成,引发冠心病等问题[2]。
因此,本研究对75例受检者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血清hs-CRP、GGT、血脂水平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详情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35例),纳入标准:①经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确诊;②生命体征稳定;③患者知情同意。
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和尿酸的结果分析及变化[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体内血清胆红素和尿酸的水平变化。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50例,将这50例患者选为观察组,另选体检健康者(冠脉造影正常者)50例为对照组,通过抽血化验,对两组之间的血清胆红素和尿酸水平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的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明显低于对照组,尿酸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检验血清胆红素降低的水平和尿酸增高的水平,对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提高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冠心病;血清胆红素;尿酸[中图分类号] r54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4-117-02results analysis and change of serum bilirubin and uric acid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zhang yuqin liu yongju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armed police corps hospital in shanxi province,taiyuan 030006,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hange of serum bilirubin and uric acid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 methods 50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 diagnosed and treated in thi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0 to december 2012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while 50 healthy cases (subjects with normal coronary arteriongraphy)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compare the levels of serum bilirubin and uric acid between two groups by the blood test. results the serum total bilirubin and direct bilirubi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ones in the control group,while the uric aci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one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the detection of decreased level of serum bilirubin and increased level of uric acid will be of cri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diagnosis,treatment and enhanced prognosis of 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key words] 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serum bilirubin;uric acid冠心病(chd)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有研究认为[1],其主要的危险因素是患者体内血清胆红素和尿酸的异常变化。
绝经后女性血清胆红素及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张晓艳;魏璇;李明阳;刘波;张伟【摘要】目的分析绝经后女性的血清胆红素及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探讨其预测老年女性冠心病发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16例疑似冠心病的绝经后女性患者行冠脉造影并测定血清胆红素及血脂水平,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衡量冠脉造影结果.依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各组间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分独立相关(其偏相关系数分别为-2.333,P<0.01;-1.234,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及血脂代谢紊乱可能参与了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血清胆红素和血脂的检测对预测评估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期刊名称】《中华保健医学杂志》【年(卷),期】2010(012)004【总页数】3页(P258-260)【关键词】冠状动脉狭窄;绝经后女性;胆红素;血脂【作者】张晓艳;魏璇;李明阳;刘波;张伟【作者单位】100142,北京,空军总医院干部病房5区;100142,北京,空军总医院干部病房5区;100142,北京,空军总医院干部病房5区;100142,北京,空军总医院干部病房5区;100142,北京,空军总医院干部病房5区【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血清胆红素是血红素代谢的最终产物,是人体内一种强有力的天然抗氧化剂,众多研究表明,血清胆红素降低会增加冠心病发生的危险性,并直接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发展[1]。
迄今很少有低胆红素水平是否与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相关的报道。
本研究通过冠脉造影对116例疑似心血管病绝经后女性患者的冠脉狭窄程度严格评分,同时检测了血清胆红素及血脂指标,并进行相关分析,初步探讨绝经后女性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
老年冠心病患者冠动脉狭窄程度与血清胆红素水平关系研究摘要:冠心病作为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一般由冠状动脉狭窄、粥样硬化引起,发病率与死亡率很高。
血清胆红素是血红蛋白的代谢产物,研究表明,它是一种有效的内源性抗氧化剂,通过抑制脂质或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修饰并清除氧自由基,可以有效防止动脉硬化,从而降低冠心病的发生。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显示,血清胆红素的浓度的降低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即冠状动脉越狭窄血清胆红素浓度越降低。
本文综述了目前血清胆红素抗氧化作用与冠心病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血清胆红素【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083-01近年来,人们对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认识不断加深,冠心病防治策略也不断进步。
通过前瞻性研究和流行病学的因果关系衡量,一般认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体力锻炼缺乏等,但是最近研究结果表明,胆红素降低也是冠心病发作的一个重要诱因。
很长一段时间人们认为血清胆红素是一种有害无益的代谢产物,最近研究发现,血清胆红素(bilirubin)有很强的抗氧化的能力,可以起到保护心血管的作用。
人体在血清胆红素、辅酶q10、维生素c等抗氧化物质消耗殆尽时,体内的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 rotein,ldl)就会转化为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modified ldl, ox-ldl),从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动脉狭窄。
血清胆红素水平一旦降低,其保护冠状动脉不被硬化的作用就减小,因此,普遍认为胆红素降低是新的冠心病危险因素,需要给与足够重视并展开深入研究,以期找到解决冠心病的新方法。
1 血清胆红素胆红素是人体内血红蛋白的代谢产物,基本上人体内70%-80%的胆红素来自血红蛋白。
人体肝、脾、骨髓的网状内皮细胞识别及吞噬衰老的红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