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的本科医学教育改革探索
- 格式:pdf
- 大小:343.71 KB
- 文档页数:3
试析以执业医师考试为背景的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教学
骆亚莉;刘凯;伊琳;朱贝贝;王怡园;杜媛
【期刊名称】《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年(卷),期】2021()10
【摘要】目的:提高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教学质量。
方法:分析2017~2018年甘肃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情况。
结果:本校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距离中医药院校平均水平还存在一定差异,分析本科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
结论: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临床教学能力、采用先进教学手段以及建立有效的质量评价体系等措施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总页数】2页(P83-84)
【作者】骆亚莉;刘凯;伊琳;朱贝贝;王怡园;杜媛
【作者单位】甘肃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G642
【相关文献】
1.中医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背景下医患沟通教学改革探索
2.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背景下的《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改革初探
3.中医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背景下中医问诊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实践性探索
4.中医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背景下中医问诊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实践性探索
5.执业医师分段考试背景下的基础医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OLOGY I N FORM TI ON 2008NO .19SC I EN CE &TECH NO LOG Y I N FOR M A TI O N 科技教育《执业医师法》规定医学生自高等医学院校毕业后,试用期满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考试合格方能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该考试是客观公正地评价申请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执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它包括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而前者考试合格,才能参加综合笔试,这充分说明了临床操作技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由于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是全国统一考试,统考的成绩无形中将成为衡量医学院校毕业生素质和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这将促进医学院校更加注重学生的临床技能和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2]。
1加强医学生临床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实践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医疗卫生人才的主要环节。
专科医学教育1/3的时间(1年时间为毕业实习,在校学习时间仅有两年,两年时间既要学习医学理论知识,又要进行医学技能的训练,时间紧,任务重。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应该更加注重“以应用为目标,理论课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发展方向。
实习的1年时间其目的不仅为了验证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更重要的是对医学生进行技能的训练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
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已成为高等医学教育界的共识。
2目前临床医学专科实践教学的现状以往临床实践技能教学中,专科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重点通常放在临床实习中进行,而在校时的培训与考核常常未引起重视。
而现实的情况存在如下问题。
①高专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实习基地大多在县级医院,由于扩招,各实习基地的实习医师一般均超过了实习医院的接纳能力,甚至有的医院一位医生要带3~4名实习医师,结果是实习医师人均动手操作机会大大减少。
②毕业实习阶段也是学生考虑继续升学或寻找就业机会的一年,由于时间上的冲突,使许多实习医师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实习工作中。
以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的中医本科考试改革熊鑫;计小清;刘岩;李姣莹
【期刊名称】《教育教学论坛》
【年(卷),期】2018(000)018
【摘要】本文针对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考试改革建议.通过改革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全面激发中医学的教育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水平,及早培养学生应对执业医师考试的能力和岗位胜任能力,培养其成为中医卓越医生.
【总页数】2页(P130-131)
【作者】熊鑫;计小清;刘岩;李姣莹
【作者单位】承德医学院,河北承德 067000;承德医学院,河北承德 067000;承德医学院,河北承德 067000;承德医学院,河北承德 06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474
【相关文献】
1.以卓越中医计划为契机深化中医本科专业课程考试改革 [J], 计小清;赵印涛;刘岩;郭建恩;孔令娟;高占华;辛思源
2.以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向导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J], 尹萌;马铁明
3.以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创新"四阶段"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J], 区锏;徐张杰;黄中;谢胜;钟远鸣;覃锋;金勇;杜娟娇;唐梅文
4.基于中医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高专中医学类专业毕业考试改革实践探究 [J],
吴红玲;雷家骏
5.基于大数据信息化背景下以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的针灸推拿技能慕课构建 [J], 杨志虹;杨孝芳;李嘉;陈波;陈盼碧;张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以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为导向的医学生实践技能培训方案设计与应用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扎实的实践技能,以应对未来的临床工作挑战。
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实践技能的培养和考核存在不足。
尤其是在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逐渐成为医学生求职重要参考依据的背景下,医学生的实践技能培训显得更为重要。
由于现行医学生实践技能培训方案的不足,很多医学生在面对实践技能考试时表现不佳,无法将所学知识有效地转化为实践能力。
我们有必要对医学生实践技能培训方案进行设计与应用研究,从而提高医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临床工作需求。
本研究旨在探讨以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为导向的医学生实践技能培训方案设计与应用,为提升医学生实践能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以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为导向的医学生实践技能培训方案设计与应用,旨在解决当前医学生在实践技能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医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并进一步促进其专业发展和未来临床工作能力的提升。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的要求和内容,了解医学生需要具备的实践技能和知识点;2. 设计一套针对医学生的实践技能培训方案,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和培训评估等方面;3. 通过实践技能培训方案的应用研究,评估其在提升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应用能力方面的效果;4. 分析实践技能考试对医学生的影响,探讨如何通过培训方案的改进与优化,进一步提高医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应对能力;5. 探讨医学生实践技能培训方案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提升医学生的整体素养和专业能力。
1.3 研究意义医学生实践技能培训方案的设计与应用研究对于提高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临床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医学领域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对医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制定有效的实践技能培训方案,可以帮助医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各项临床操作技能,提升其实践能力和应对临床挑战的能力。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2019年第6卷第60期2019Vol.6No.60182以执业医师技能考试为导向,运用翻转学习方法提高检体诊断见习教学应用的初探郭睿娜(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云南昆明 650101)【摘要】检体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执业医师技能考试要求掌握的重点内容之一。
为提高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针对诊断学教学现状,尝试了在检体诊断见习课程中进行翻转学习的教学模式探索,旨在推动检体诊断学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技能,促进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执业医师技能考试;检体诊断学;翻转学习;深度学习【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60.182.02检体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执业医师技能考试要求掌握的重点内容之一。
为提高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针对诊断学教学现状,尝试了在检体诊断见习课程中进行翻转学习的教学模式探索,旨在推动检体诊断学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技能,促进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
1执业医师技能考试及检体诊断见习教学现状1.1 执业医师技能考试的现状众所周知,对于刚从医学院校毕业的医学生来说,执业医师考试是必须要跨过去的一道坎。
从法律法规层面讲,它是成为一名执业医师的门槛;从技术层面讲,它是检验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的试金石;从时间层面讲,它是医师开启一生不断精进医疗技能的铺路石。
执业医师考试历经20年一系列的改革,无论考试形式如何变化,实践技能考始终是执业医师考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作为执业医师考试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实践技能考试以及医学综合笔试所受到的关注度较高,原因就是这两种考试的类型关系到执业医师未来的发展动向。
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的《病理学》考核模式与评价体系构建引言病理学是医学专业中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它是研究疾病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
对于执业医师来说,病理学是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因为它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和诊断各种疾病。
建立一个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的《病理学》考核模式与评价体系对于医学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考核模式和评价体系两个方面,探讨如何构建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的《病理学》教学体系。
一、考核模式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的《病理学》考核模式应该以考试为主要手段,这既是因为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对于医生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因为通过考试可以有效地检验学生对病理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1. 考核内容《病理学》考核内容应该覆盖基础知识、实践技能和临床应用三个方面。
基础知识包括病理学的基本概念、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等;实践技能包括病理标本的取材、处理和观察等;临床应用则包括病理学知识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等。
考试内容应该结合执业医师职业能力要求和医学教育大纲,确保考核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 考核形式考核形式可以采用笔试、实验、案例分析和临床操作四种方式相结合的形式。
笔试主要考察学生对病理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实验则主要考察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案例分析则主要考察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临床操作则主要考察学生将病理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的能力。
通过多种考核形式的设计,可以全面地检验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3. 考核标准考核标准应该明确、具体、客观和公正。
在设计考核标准时,可以参考执业医师职业能力要求、医学教育大纲和《病理学》教学大纲等文件,确保考核标准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还可以借鉴国际上相关领域的先进经验,使考核标准更加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水准。
二、评价体系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的《病理学》评价体系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校为主体,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满足提供评价依据。
基于执业医师考试成绩分析的教学改革研究
刘芷宁;刘馨;葛丽丽
【期刊名称】《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4(22)3
【摘要】本研究通过分析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成绩,了解学生的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医学教学改革的工作方向。
以辽宁某医学院校参加2017-2021年执业医师考试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与全国执业医师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对其资格考试成绩进行描述性分析。
笔者认为,需要从提高教师重视度、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等几个方面着手,逐步提高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通过率。
【总页数】3页(P70-72)
【作者】刘芷宁;刘馨;葛丽丽
【作者单位】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葫芦岛市中心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7.3
【相关文献】
1.以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成绩分析为依据深化中医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
2.基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模式下农村订单定向本科临床学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3.基于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教学改革及备考策略分析
4.基于中医类执业医师笔试成绩回顾性分析的教学改革探索
——以广西中医药大学为例5.基于临床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成绩探析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以诊断学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以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的中医本科考试改革摘要:本文针对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考试改革建议。
通过改革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全面激发中医学的教育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水平,及早培养学生应对执业医师考试的能力和岗位胜任能力,培养其成为中医卓越医生。
关键词: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考试;考试改革;中医本科中图分类号:G642.47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8-0130-02收稿日期:2018-01-18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教育规划项目(GH161014);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16GJJG155)作者简介:熊鑫(1987-),女(满族),湖北黄梅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心脑血管病。
中医学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瑰宝,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目前中医医疗机构的特点是门诊需要有患者信得过的中医专家,病房则需要中西贯通,甚至是以西医水平见长的医生。
所以要求中医类毕业生应具有较强的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当前临床工作的需要,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面对社会的需求,担负着继承和发扬民族瑰宝重要任务的中医药高等教育院校必须积极改进中医教育模式,解决人才培养模式与学科特色之间不够协调、学生学习成绩考察模式单一等问题。
一、执业医师考试是中医学教育改革的导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以法律形式确定了我国实行医师资格考试制度。
该法的实施不仅对医院和从业医师带来了巨大了影响,也对医学教育产生了很强的导向作用[1]。
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是行业准入考试,是评价申请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从事医师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它考察了申请者的基本素质、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临床综合能力、思辨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中医类毕业生需要参加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它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负责的行业准入考试,其通过情况是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执业医师的专业发展路径探索医学领域的新前沿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执业医师的专业发展路径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执业医师在医学领域的专业发展路径以及面临的新前沿。
一、学术研究与创新在当前医学领域的新前沿中,学术研究与创新是执业医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研究越来越注重跨学科的交叉与融合。
执业医师可以通过深入学术研究,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并在特定领域进行创新探索。
对于执业医师而言,融入学术研究可以帮助他们不断更新医学知识和技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推动医学领域的进步。
二、医学教育与培训执业医师的专业发展路径还包括医学教育与培训。
医学教育是培养医学人才的基础,对于执业医师而言,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方法,能够将临床经验与理论知识更好地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此外,通过参与医学人才培养的工作,执业医师可以传授自身的经验与知识,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医学专业人才,为医学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三、医疗卫生管理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疗卫生管理成为了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
执业医师可以通过学习和研究医疗管理学科,掌握管理技能和知识,提高卫生机构的运营和管理水平。
此外,执业医师还可以参与医疗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四、人文关怀与病人体验在医学领域的新前沿中,人文关怀与病人体验被越来越多地重视。
执业医师作为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之一,应该注重病人的心理和情感需求,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执业医师可以通过学习医学伦理学和心理学等学科,加强对病人的人文关怀和沟通技巧,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五、国际交流与合作医学领域的新前沿不仅包括国内的发展,更需要与国际接轨。
执业医师可以通过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了解和学习国际前沿的医学知识和技术,拓宽自身的视野与思路。
同时,国际交流与合作也能够促进医学科研的国际合作,推动医学领域的发展。
结语执业医师的专业发展路径在医学领域的新前沿中充满着挑战和机遇。
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的《病理学》考核模式与评价体系构建1. 引言1.1 研究背景病理学作为医学的重要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医学人才、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和推动医学科研具有重要意义。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是医学生毕业后必须通过的考试,对其进行全面考核,以确保医生具备适当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而《病理学》作为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一部分,其考核模式和评价体系的构建至关重要。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传统的《病理学》考核模式已经不能再满足现代医学教育的需要。
需要构建基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导向的《病理学》评价体系,以更好地适应医学教育的要求,提高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率。
这也将有助于培养更加优秀的医学人才,提高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本文将围绕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的《病理学》考核模式与评价体系构建展开研究,探讨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病理学》考核模式与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要求,提高医学生对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的理解和病理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从而更好地为临床工作做准备。
在当前医学教育中,《病理学》作为基础医学的重要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临床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构建基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导向的《病理学》评价体系,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该学科的重点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立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的《病理学》考核模式与评价体系,也有利于提高医学院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推动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通过不断完善并优化评价体系,可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为学校提供科学依据,有效指导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
研究《病理学》考核模式与评价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推动作用。
2. 正文2.1 《病理学》考核模式概述病理学是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学科,它研究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对身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