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66915A】无人自转旋翼机刹车装置【专利】
- 格式:pdf
- 大小:503.65 KB
- 文档页数:12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243272.7(22)申请日 2019.03.28(71)申请人 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地址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龙湖镇泰山路与郑新路交叉口西南角申请人 郑州亚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省柏盛无人机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72)发明人 付毅峰 陈海峰 许智辉 岳艳阁 彭浩 马鹏博 张圆圆 伦丽 (74)专利代理机构 郑州锐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71代理人 王建平(51)Int.Cl.B64F 1/04(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轻小型无人机旋转离心加速起飞装置(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轻小型无人机旋转离心加速起飞装置,包括动力机构、悬臂结构、刹车装置和释放装置,所述悬臂机构一端连接动力机构的输端,另一端连接释放装置,无人机通过下方设置有连接件用于固定在释放装置上;所述的动力机构包括箱式底座、电机、电源、离合器和控制器,所述电机竖直设置在箱式底座内,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离合器,离合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为中空的第一直管。
本发明通过第二直管的加速旋转,而后当第二直管外端部线速度达到或超过无人机最小飞行速度时将无人机释放起飞,将无人机加速的直线运动转变为旋转运动,对起飞场地要求低,可以再绝大多数场合作为轻小型无人机的起飞装置使用,方便灵活。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6页CN 109850176 A 2019.06.07C N 109850176A1.一种轻小型无人机旋转离心加速起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机构、悬臂结构、刹车装置和释放装置,所述悬臂机构一端连接动力机构的输端,另一端连接释放装置,无人机通过下方设置有连接件用于固定在释放装置上;所述的动力机构包括箱式底座、电机、电源、离合器和控制器,所述电机竖直设置在箱式底座内,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离合器,离合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为中空的第一直管,离合器上方的第一直管上设置有旋转连接器,第一直管上端穿出箱式底座与悬臂机构连接;所述的刹车装置设置在箱式底座上,所述的刹车装置包括设置在箱式底座上端面的安装座、电控液压刹车器、刹车钳和刹车碟,刹车钳安装在安装座内,刹车碟设置第一直管上,且刹车碟夹设在两刹车钳之间,电控液压刹车器与刹车钳通过刹车线连接;所述的悬臂结构为中空的第二直管,第二直管内端固定在第一直管上端部,第一直管和第二直管内部连通,第二直管外端固定有释放装置;所述的释放装置包括释放座,释放座上端面开设有V型缺口,沿V型缺口内侧壁设置有V 型槽,释放座上端紧邻直杆一侧设置有通孔,通孔内滑动设置有卡锁,卡锁紧邻直杆一侧设置有拉杆,通孔左端口设置有堵头,拉杆左端穿出堵头,通孔内的拉杆上套设有弹簧,拉杆另一端设置有椭圆环,拉动拉杆能够压缩弹簧移动卡锁,拉杆下方释放座侧壁上设置有舵机,舵机的摇臂外端与椭圆环滑动连接,舵机的摇臂外端能在椭圆环内滑动;所述的连接件为设置在无人机下端尾部的V型卡座,V型卡座与V型槽相适配,V型卡座侧边与通孔对应处设置有卡口,卡锁与卡口相适配;所述箱式底座内壁设置有转速传感器,转速传感器对准第一直管,所述旋转连接器内部定子固定在第一直管上,旋转连接器内部定子接线端与舵机的接线端通过导线连接,旋转连接器外端转子接线端通过导线与控制器连接,电机、电控液压刹车器、转速传感器也均通过导线连接控制器。
专利名称:无人自转旋翼机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专利
发明人:陈登科,陶亮,王志强,申守健,王海华,韩赛赛,赵黎明申请号:CN201620255375.7
申请日:20160330
公开号:CN205524948U
公开日:
20160831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自转旋翼机,所述旋翼机的机架(1)上端连接旋翼头,旋翼头上方安装有整机降落伞(15),旋翼头两边安装有旋翼(4),发动机(3)位于尾舵(6)与机身(2)之间,在发动机的一端还设置有螺旋桨(5),在机架(1)的竖梁中间位置设置有油门控制舵机(7),所述油门控制舵机(7)下端设置有一对俯仰横滚控制舵机(8),在机身(2)的底部设置有起落架(14),在所述机身(2)的内部靠俯仰横滚控制舵机(8)的一端设置有飞行控制系统(11),在所述机架(1)的下横梁前端设置有刹车控制舵机(10),在所述刹车控制舵机(10)的后端设置有方向控制舵机(9)所述方向控制舵机(9)用来控制前轮和尾舵的方向,前轮和尾舵用钢缆相连,同时受方向控制舵机(9)控制。
申请人:河南三和航空工业有限公司
地址:450041 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区安阳路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侯蔚寰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专利名称:一种直升机刹车起动控制电路、刹车起动系统及控制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杨波,谌昱,王智,张宇沛,窦志伟,田野
申请号:CN201911227829.4
申请日:20191204
公开号:CN110966098A
公开日:
20200407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属于直升机发动机起动领域,本发明提供一种直升机刹车起动控制电路、直升机刹车起动系统和控制方法,满足直升机在特殊情况下的使用维护以及执行任务需求。
直升机刹车起动系统主要包括旋翼刹车装置、发动机电子控制器、发动机起动开关和刹车联锁开关,该系统作用于发动机、传动系统以及旋翼来实现直升机刹车起动功能。
申请人: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地址:333001 江西省景德镇市航空路6-8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代理人:王世磊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专利名称:一种适用于微型无人飞行器机轮的碟片式刹车装置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卫晨豪,宋磊,黄俊,郑浩
申请号:CN201810601186.4
申请日:20180612
公开号:CN108488266A
公开日:
20180904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微型无人飞行器机轮的碟片式刹车装置,属于飞行器部件领域,所述碟片式刹车装置采用动刹车片与静刹车片交错放置的方式,静刹车片数量多于动刹车片数量,在保持刹车装置整体尺寸较小的基础上,保证了足够的摩擦面积与刹车力,整个装置刹车效率高,工作可靠;同时利用周向均布有三个以上小缸的刹车驱动缸,在刹车装置工作时,挤压静刹车片,静刹车片与动刹车片相互交错布置,互相挤压摩擦产生刹车效果;整个装置可维护性较好,当动、静刹车片磨损过大时,可以仅更换刹车片而无需更换其他零件,更换时可以将动刹车片与静刹车片一起取出,统一更换,操作简单,原料便宜,与微型飞行器的低成本和保障条件相适宜。
申请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地址:10019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姜荣丽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专利名称:一种直升飞机螺旋桨刹车装置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蒋昌
申请号:CN201410689722.2
申请日:20141125
公开号:CN104401489A
公开日:
20150311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升飞机螺旋桨刹车装置,该装置主要用于直升飞机空中失事、着火等失控情况下,使螺旋桨刹车,驾驶员及乘员趁机跳伞逃生,否则不被烧死就会被螺旋桨切成薄片;所述直升飞机螺旋桨刹车装置特征在于由气缸,环形减震缸体,气囊,气体制造盒,点火控制单元构成;危急时刻按电器点火控制单元上点火按键,或由遥控、高度传感器控制气体制造盒电器点火,或拉开机械点火开关,立刻气囊充气,气缸活塞杆连接刹车挡块伸出,挡住螺旋桨叶片或螺旋桨轴旋转,螺旋桨旋转动能传递到气缸环形减震缸活塞上,环形减震缸活塞压缩气囊,达到制动减震效果,驾驶员和乘员可以跳伞逃生。
申请人:武汉天降科技有限公司,蒋昌
地址:430064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武大园路5-2号国家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基地二期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专利名称:无人驾驶旋翼直升机在空中刹车装置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赵润泓,赵曙光
申请号:CN201210586997.4
申请日:20121228
公开号:CN103047319A
公开日:
20130417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旋翼式无人直升机,进一步涉无人驾驶旋翼直升机在空中刹车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翼制动装置。
无人驾驶旋翼直升机在空中刹车装置,包括:主轴(1)、与主轴(1)同心的主轴齿轮(2),2个或2个以上的偏心摩擦块(4a、4b),对应于每个偏心摩擦块并驱动摩擦块旋转的伺服器(5a、5b)。
本发明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在于,本发明解决了无人驾驶旋翼直升机一旦发生旋翼失控情况,对地面人群或建筑物造成极大伤害这一棘手而又严峻的问题。
申请人:天津曙光敬业科技有限公司,赵润泓
地址:300151 天津市河北区王串场一号路62号院内
国籍:CN
代理机构:天津佳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侯力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1371721.8(22)申请日 2019.08.22(73)专利权人 北京北摩高科摩擦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地址 102206 北京市昌平区科技园区火炬街甲12号B218室(72)发明人 张天闯 郑聃 韩龙杰 刘晓华 李学强 张红松 宁国良 王岩 杨冬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2代理人 胡静(51)Int.Cl.F16D 55/40(2006.01)F16D 65/092(2006.01)F16D 66/02(2006.01)F16D 65/18(2012.01)B64C 25/42(2006.01)F16D 121/04(2012.01)(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54)实用新型名称一种直升机刹车装置(57)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直升机刹车装置。
所述直升机刹车装置包括刹车壳体、承压杯、承压盘、静盘、动盘组件、压紧盘、钢压紧环、汽缸座、活塞组件和止推钢圈,活塞组件固定在汽缸座的容置槽内,刹车壳体为帽式结构,刹车壳体前端与汽缸座可拆卸连接,钢压紧环与压紧盘固定连接,压紧盘与静盘轴向滑移连接于刹车壳体上,动盘组件转动连接于刹车壳体上,静盘与动盘组件交替设置,承压盘通过承压杯与刹车壳体固定连接,承压杯为回转体,承压杯前端嵌入承压盘上的孔内,承压杯后端嵌入刹车壳体上设置的贯穿孔内,承压杯通过铆钉、止推钢圈与刹车壳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直升机刹车装置结构复杂,给直升机刹车装置检修带来了很大不便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CN 211371094 U 2020.08.28C N 211371094U1.一种直升机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刹车壳体(1)、承压杯(2)、承压盘(3)、静盘(5)、动盘组件(6)、压紧盘(7)、钢压紧环(8)、汽缸座(9)、活塞组件(12)和止推钢圈(13);所述活塞组件(12)固定在所述汽缸座(9)的容置槽内,所述刹车壳体(1)为帽式结构,所述刹车壳体(1)前端与所述汽缸座(9)可拆卸连接,所述钢压紧环(8)与所述压紧盘(7)固定连接,所述压紧盘(7)与所述静盘(5)轴向滑移连接于所述刹车壳体(1)上,所述动盘组件(6)转动连接于所述刹车壳体(1)上,所述静盘(5)与所述动盘组件(6)交替设置,所述承压盘(3)通过所述承压杯(2)与所述刹车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承压杯(2)为回转体,所述承压杯(2)前端嵌入所述承压盘(3)上的孔内,所述承压杯(2)后端嵌入所述刹车壳体(1)上设置的贯穿孔(15)内,所述承压杯(2)通过铆钉(14)、所述止推钢圈(13)与所述刹车壳体(1)连接,当刹车时,所述活塞组件(12)推动所述钢压紧环(8),以使所述压紧盘(7)推动所述静盘(5)、挤压所述动盘组件(6),所述刹车壳体(1)后端开设有与所述止推钢圈(13)相对应的台阶面(101),所述止推钢圈(13)抵贴在所述台阶面(101)上,所述活塞组件(12)的数量为6个,6个所述活塞组件(12)由3个气压活塞(12.1)和3个液压活塞(12.2)组成,所述承压盘(3)、所述静盘(5)、所述压紧盘(7)、所述动盘组件(6)的材料均为碳陶。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107838.3
(22)申请日 2019.02.02
(71)申请人 东北农业大学
地址 15000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公
滨路木材街59号
(72)发明人 苏中滨 谷俊涛 孔庆明 贾银江
董守田 戴百生
(74)专利代理机构 哈尔滨龙科专利代理有限公
司 23206
代理人 高媛
(51)Int.Cl.
B64C 1/30(2006.01)
B64C 9/32(2006.01)
(54)发明名称
无人自转旋翼机刹车装置
(57)摘要
无人自转旋翼机刹车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
无人自转旋翼机刹车装置。
所述的无人自转旋翼
机(1)的机舱后部左侧设置电机支架Ⅰ(9),所述
的电机支架Ⅰ(9)上设置正反转电机Ⅰ(10),所述
的正反转电机Ⅰ(10)的输出轴连接联轴器Ⅰ(8)的
一端,所述的联轴器Ⅰ(8)的另一端连接转轴Ⅰ
(7),所述的转轴Ⅰ(7)上连接刹车板Ⅰ(2)。
本发明
减少降落时跑道的长度,
使其滑行距离缩短。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7页CN 109866915 A 2019.06.11
C N 109866915
A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09866915 A
1.一种无人自转旋翼机刹车装置,其组成包括:无人自转旋翼机(1),其特征是:所述的无人自转旋翼机(1)的机舱后部左侧设置电机支架Ⅰ(9),所述的电机支架Ⅰ(9)上设置正反转电机Ⅰ(10),所述的正反转电机Ⅰ(10)的输出轴连接联轴器Ⅰ(8)的一端,所述的联轴器Ⅰ(8)的另一端连接转轴Ⅰ(7),所述的转轴Ⅰ(7)上连接刹车板Ⅰ(2),
所述的无人自转旋翼机(1)的机舱后部右侧设置电机支架Ⅱ,所述的电机支架Ⅱ上设置正反转电机Ⅱ,所述的正反转电机Ⅱ的输出轴连接联轴器Ⅱ的一端,所述的联轴器Ⅱ的另一端连接转轴Ⅱ(11),所述的转轴Ⅱ(11)上连接刹车板Ⅱ(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自转旋翼机刹车装置,其特征是:刹车PWM信号传输至电机启动电路,电机启动电路控制正反转电机Ⅰ(10)与正反转电机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自转旋翼机刹车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电机启动电路包括正反转电机Ⅰ(10)与正反转电机Ⅱ,所述的正反转电机Ⅰ(10)的正端并联二极管D1的一端、二极管D2的一端、二极管D3的一端、二极管D4的一端、电容C17的一端、电容C16的一端、电压VSS端、芯片U2的4号端、芯片U2的2号端、芯片U2的3号端、芯片U2的13号端、芯片U2的14号端;
所述的正反转电机Ⅰ(10)的负端并联二极管D1的一端、二极管D2的一端、二极管D3的一端、二极管D4的一端、电容C17的一端、电容C16的一端、电压VSS端、芯片U2的4号端、芯片U2的2号端、芯片U2的3号端、芯片U2的13号端、芯片U2的14号端;
所述的正反转电机Ⅱ的正端并联二极管D1的一端、二极管D2的一端、二极管D3的一端、二极管D4的一端、电容C17的一端、电容C16的一端、电压VSS端、芯片U2的4号端、芯片U2的2号端、芯片U2的3号端、芯片U2的13号端、芯片U2的14号端;
所述的正反转电机Ⅱ的负端并联二极管D1的一端、二极管D2的一端、二极管D3的一端、二极管D4的一端、电容C17的一端、电容C16的一端、电压VSS端、芯片U2的4号端、芯片U2的2号端、芯片U2的3号端、芯片U2的13号端、芯片U2的14号端;
所述的电容C17的另一端、电容C16的另一端分别接地;
所述的二极管D1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5的一端、二极管D2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6的一端、二极管D3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7的一端、二极管D4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8的一端,所述的二极管D5的另一端并联二极管D6的另一端、二极管D7的另一端、二极管D8的另一端、芯片U2的1号端与芯片U2的15号端;
所述的芯片U2的9号端并联电压VDD端、电容C15的一端与电容C18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15的另一端与电容C18的另一端并联后接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