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07 MB
- 文档页数:9
第Ⅰ卷(客观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把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2016年9月25日世界最大的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我国贵州省平塘的喀斯特洼坑中落成启用。
该望远镜将可能搜寻到更多的奇异天体,用来观测河外星系脉冲星,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星系与银河系的演化等,甚至可以搜索星际通讯信号,开展对地外文明的探索。
读图回答下题。
1.河外星系属于A、总星系B、银河系C、太阳系D、地月系2.地外文明必须拥有类似地球上存在的生命的条件,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A、有适宜的温度B、有适合呼吸的大气C、有液态水D、有太阳源源不断地提供能量【答案】1、A2、D【解析】试题分析:1、人类目前能观测到的天体系统是总星系;总星系包含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包含太阳系;太阳系包含地月系。
选A正确。
2、地球上存在的生命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有适合呼吸的大气、有液态水;太阳源源不断地提供能量,是地球生命的能量源泉,但不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选D正确。
考点:考查地球的宇宙环境。
3.图右侧是左侧小圈内天体排序的放大。
如图在质量、体积等物理特征上,与地球较相似的天体是A.①②B. ③④C. ⑤⑥D. ⑦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类地行星有着与地球类似的质量、体积等物理特征的相似性;类地行星有水星⑦、金星⑧、地球、火星⑥。
选D正确。
考点:考查地球的宇宙环境。
北京时间2016年9月15日22时4分,搭载“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我国长征二号FT2运载火箭在酒泉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取得圆满成功。
据此回答下题。
4.火箭升空的时刻,远在美国的旧金山(西八区)的区时为A. 15日22时4分B. 15日6时4分C.16日14时4分D.14日6时4分5.火箭升空的这一天正值中国的传统佳节中秋节,此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和移动的方向是A、在北半球,向北移动B、在南半球,向北移动C、在北半球,向南移动D、在南半球,向南移动【答案】4、B5、C考点:考查地球运动知识。
徐州市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抽测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1.(3分)B(A项“獗”应为“厥”;“C项“趿.(tī)”应为“趿.(tā)”, “量(liànɡ )”应读“liánɡ”;D项“上”应为“尚”,“掎(jī)”应为“jǐ”。
2.(3分)A(①安之若素:表示对反常现象或不顺利的情况视若平常,毫不在意。
现也指对错误言论或事物不闻不问,听之任之。
无动于衷:衷,内心;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②各抒己见:抒:抒发,发表;己:自己。
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独树一帜,谓树立旗帜。
比喻与众不同,自成一家。
③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
活灵活现:形容神情逼真,使人看到感觉好像真的一样)3.(3分)C(A项关联词语不搭配,应把“即使”改为“无论”; B项“愈加”与“更加”重复;D项缺少成分,应为“写下的”)4.(3分)B(B项是拟人,其余是借代)5.(3分)D(赵云先投奔的是公孙瓒)6.(3分)C (注意语句间的逻辑关系)二、文言文阅读(33分)7.(3分)A(过:责备,作动词)8.(3分)C(A.以:因为;B.而:并且;D.故:因此)9.(3分)C(A、B、D均为使动用法)10.(3分)C(“已”同“矣”)11.(3分)B(一个人只要担当相应职位,就要履行相应职责)12.(3分)D(严:尊敬,义同“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中的“严”)13.(3分)B(B项正在;A项①代词,他,②还是,表商量语气;C项①的,②代词,这样;D.①有时候;②有的人)14.(3分)①恭谨侍奉父亲;②闻变北望号痛;③在家奉养母亲;④遇事听命母亲;⑤远赴山东寻父。
评分建议:3分,1点1分,答出3点即为满分。
表现对父亲或母亲的态度或行为,意思对即可。
特别注意:照抄原文未加以概括,该点不得分;概括语言冗长不简洁,适当扣分;答对兄长的态度行为该点不得分。
江苏省徐州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4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友情提醒:答案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5分)1.古诗文默写(10分)⑴▲,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⑵▲,坐看云起时。
(王维《终南别业》)⑶俱怀逸兴壮思飞,▲。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⑷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⑸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现在常用来比喻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客观规律的句子是:▲,▲。
⑹《与朱元思书》中从侧面衬托出险峰幽谷夺人心魄的魅力,更是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的句子是▲,▲;▲,▲。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绯.红(fēi) 诘.责(jí) 犀.利(xī ) 广袤.无垠(mào)B.哂.笑(xī) 黝.黑(yǒu) 挑衅.(xìn) 深恶.痛绝(wù)C.溺.爱(nì) 咫.尺(zhǐ) 吞噬.(shì) 颔.首(hàn)低眉D.滞.留(zhì) 琐.事(suǒ) 干涸.(gù) 肃.然起敬(sù)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翻来复去藏污纳诟鹤立鸡群相形见绌B.抑扬顿措孤苦伶仃沧海桑田美味佳肴C.正襟危坐诚惶诚恐粗制烂造莫衷一事D.黯然失色油光可鉴无可置疑一视同仁4.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6分)二十四节气令我们 A 和叫绝的,除了与物候、时令的奇异吻合和准确对应,还有它的一个个具有田园风味和充满诗歌韵味的名称,它们体现了汉语的 B 性和表意美。
这真让我们这些后世的汉语使用者不仅感到骄傲,也感到惭愧。
“惊蛰”,两个汉字并列一起,即神奇地构成了生动的画面和无穷的故事。
你可以遐想:在远方那一声初始的雷鸣中,▲▲▲。
仿佛为了响应这一富于“革命”意味,天,豁然晴朗了。
(卷面总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熨贴挥斥方遒遣绻.(quǎn)不屈不挠.(nǎo)B.槎桠振耳欲聋彳亍.(chù)按捺.不住(mà)C.苍幽不容置疑游弋.(yè)曝.背谈天(pǜ)D.斑斓毛骨悚然玉墀.(chí)不可估量.(liáng)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跫音:脚踏地的声音。
匀调:匀称、协调。
B.弥望:远远地望。
袅娜:柔美的样子。
C.寒暄:问寒问暖。
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
D.饿殍:饿死的人。
鳏夫:无妻或丧妻的男人。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类的许多文化情结都与之密切相关,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B.郁达夫用清新舒缓的语言描绘了江南冬天的美景,给读者设身处地....的感受。
C.2016年东台西溪景区“缤纷圣诞”晚会现场,气氛爆棚,观众掌声不绝如缕....。
D.对于今年将诺贝尔文学将颁给美国民谣,摇滚歌手鲍勃·迪伦一事,文化界观点不一,有的人表示认可,有的人却不以为意....。
4.下列各项中对有关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A.《劝学》选自于《荀子》。
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弟子韩非子和李斯却是法家学说的代表人物。
B.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
一生主张收复中原,但壮志未酬,一腔忠烈之气化作慷慨豪放的诗词,有作品集《稼轩长短句》。
C.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国世同堂》《茶馆》,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月牙》等。
D.《祝福》中,鲁四老爷的书房案头上有一部《四书衬》,这是一部解释“四书”的书,此处的“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典籍。
5.下列各项中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横渡)(《劝学》)B.意有所及,梦亦同趣.(趣:同“趋”,往赴)(《始得西山宴游记》)C.戍卒叫,函谷举.(举:拔,攻占)(《阿房宫赋》)D.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理:道理)(《六国论》)6.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阿房宫赋》)B.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始得西山宴游记》)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六国论》)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D.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盘盘焉,囷囷焉.(《阿房宫赋》)7.下列各句的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③蚓无爪牙之利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⑤而今安在哉⑥月出于东山之上⑦客有吹洞箫者⑧句读之不知A.①⑥/②④⑧/③⑤/⑦B.①⑥/②④⑤/③⑦/⑧C.①⑥/②④⑦/③/⑤⑧D.①⑥/②④/③⑦/⑤⑧8.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的一项是(3分)A.(《老人与海》)中人与自然并非单纯的征服和被征服的关系,在与鲨鱼争夺马林鱼的搏斗中圣地亚哥对马林鱼的赞叹便是明证。
徐州市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高二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3分)B[A.隽.永(juàn),异曲同工.;C.细胞膜.(mó),云销.雨霁;D.茕.茕孓立(qióng)]2.(3分)A[鉴于:关于,考虑到,察觉到,多指可以引以为鉴或作为经验教训的事;基于:由于,根据。
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强调有意为之);骇人听闻:使听的人十分吃惊害怕 (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奥秘:深奥莫测的秘密,隐秘;奥妙:(道理、内容)深奥微妙,也指隐藏或还没有被认识的内容或道理)]3.(3分)D(A项成分赘余,去掉“约”。
B项缺少主语,去掉“使”。
C项动宾搭配不当,“端正”与“健康人格”不搭配,改“端正”为“拥有”)4.(3分)C(C项,拟人,其它三项均为比喻)5.(1)(3分)B(紧扣“大型肉食动物”与“弱小的食草动物”的生理及生存特征,抓住二者的对应词句及其相关的标志词诸如“素食者”“而肉食者”“肉食者与素食者之间”“其实”“后者”等等,则可判定答案为B)(2)(3分)B(B中“迎春”应该为“探春”)二、文言文阅读(19分)6.(3分)上每宴见诸学士/时时问公少间否/赐以新橙/劳其良苦。
7.(3分)C(A.总共,后句出自《项脊轩志》;B.熟悉,后句出自《越州赵公救灾记》;C.揭发/出现、发出,后句出自《报任安书》;D.病,后句出自《陈情表》)8.(3分)C(C项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等。
A项,疑问副词,为什么;疑问副词,怎么。
B项,副词,才;副词,于是,就。
D.介词,因为;介词,用)9.(3分)B (对石全彬新的任命最终废止)10(7分)(1)(4分)原来契丹人常常故意迂回绕路,想用他们国家(貌似)地域险要辽远向使者夸耀。
(“故”“迂”“夸”各1分)(2)(4分)嫉妒(刘敞)的人很多并且攻击他很急迫,他虽然处势危险却没有受到伤害,是因为仁宗深深体察他的忠诚。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高二年级历史试题(必修)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包含选择题部分(第1题-第30题为单项选择题,共30题60分;第31题-第 35题为判断题,共5题10分);非选择题部分(第36题-第38题,共3题30分)共两部分。
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本试卷及答题卡上。
3.答选择题、判断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综合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本部分共 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这说明周代宗法政治的典型特征是A.嫡长子继承制B.礼乐丧葬制C.婚娶联姻制D.功臣分封制2.《通志》载:“汉郡国每岁贡士,皆拜为郎。
分居三署,储才待诏,无有常职。
”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是A.世官制B.察举制C.科举制D.九品中正制3.《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三年》载:“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之五花判事。
”这一做法旨在A.削弱门下省审议权B.减少决策失误C.完善中央监察制度D.集权于中书省4.《经世大典序录》载:“中统、至元间,皆以贫官出领其事……其官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
”材料描述的制度是A分封制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5. “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
而今指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此诗阐释的观点应属于A.朱熹B.陆九渊C.王阳明D.李贽6.右图为苏轼《治平帖》局部,对该作品书体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笔画圆匀,富图案美B.字体方正,规范标准C.任情纵性,美感极佳D.行云流水,清晰活泼7.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记载:“占领南京后,太平军应一鼓作气攻下北京,这样就有可能推翻清朝。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上语文期末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试卷15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伫(zhù)立酝酿(rǎng) 枯涸(hé) 骇(hài)人听闻B.附和(hè) 落难(nàn) 看(kān)护忍俊不禁(jìn)C.诱(yòu)惑雏(chú)形收敛(liǎn) 猝(zhú)然长逝D.玷(diàn)污泯(mǐn)灭宽恕(shù) 苦心孤诣(yì)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诀别头晕目眩憔悴可望而不可及 B.倔强班门弄斧磅薄一年之际在于春C.闲适心旷神贻慷慨玲珑剔透 D.行乞走投无路迷漫多姿多采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B、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C、嫦娥三号向太空飞去,美丽的月球已经遥遥在望。
D、我独自一人形影不离地来到思源广场。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了避免今后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应当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B.非常雪白的墙壁,晃得人的眼睛都睁不开。
C.刘老师虽然年过六十,而且身体很健康。
D.经历了千山万水,他千里迢迢地从遥远的地方来到了青神。
5、下面标点符号有错误的一项是()A、因为看了《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
B、可是,如果举了手,程老师会喊他吗?C、又有人附和:“收下吧,老来也有个靠。
”D、连她的说话、手势,走路也都有那么一股斩钉截铁的劲儿,一看就知道是个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的人。
6,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会笑话学生的__________ ,而是告诉他们,文字的背后是一个人的人生。
(时间:45分钟 分值:45分)一、基础巩固(16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若:假如 B .是寡人之过.也 过:过错 C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犹:好像 D .晋军.函陵 军:驻军 解析:选C 。
C 项,犹:尚且。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 .以其无礼..于晋 D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解析:选C 。
A 项,古义:那人。
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B 项,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D 项,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B.⎩⎪⎨⎪⎧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解析:选A 。
A.辞:推辞。
B.若:如果,假如;及,比得上。
C.微: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隐约。
D.敝:损害;疲劳,困乏。
4.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是寡人之.过也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敢以.烦执事 C.⎩⎪⎨⎪⎧ 以其.无礼于晋吾其.还也 D.⎩⎪⎨⎪⎧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解析:选D 。
D.焉:句末语气词。
A.之: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B.以:连词,因为;介词,拿。
C.其:代词,代指郑国;表示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还是。
5.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夫晋,何厌之有B .以其无礼于晋C .佚之狐言于郑伯D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解析:选A 。
A 项为宾语前置句,B 、C 、D 三项为介词结构后置句。
11陈情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险衅./河畔.祚薄./薄.饼行.伍/行.年四岁B.床蓐./被褥.陨.首/殒.命应.征/应.门之僮C。
日笃./辱骂.拔擢./濯.足掌握./宠命优渥.D。
盘桓./永恒.逋.慢/晡.时萤.火/茕.茕孑立解析:A项,xìn/pàn,bó/báo,háng/xíng;B项,rù,yǔn,yìng;C项,dǔ/mà,zhuó,wò;D项,huán/héng,bū,yíng/qióng.答案:B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躬.亲抚养(亲自)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期望)B.门衰祚.薄(福气)夙婴.疾病(缠绕)C。
未曾废.离(废止) 刘病日笃.(病重)D。
晚有儿息.(子)诏书切峻.(严厉)解析:A项,“期”,古代丧服的名称,句中指穿这种丧服的亲族。
答案:A3。
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②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③邻之.厚,君之薄也④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⑤辍耕之.垄上⑥子犯请击之.A。
①②/③④/⑤/⑥B。
①③④/②/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解析:①②助词,的.③④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⑤动词,到。
⑥代词,他。
答案:A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则刘病日.笃A。
臣具以表闻.B.是以区区不能废远.C.非臣殒首所能上.报D。
历职.郎署解析:例句中的“日",名词作状语,一天比一天。
C项,名词作状语,向上。
A项,使动用法,使……闻。
B项,形容词用作动词,远离.D 项,名词用作动词,担任……职位.答案:C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每题3分,共30分)1.A(B.刹chà C.捺nà D.藉jiè词语出自必修一教材)2.B(应为“震耳欲聋”。
四项依次出自赫尔曼•黑塞《获得教养的途径》、梭罗《神的一滴》、曹文轩《前方》、奥尔多•利奥波德《象山那样思考》。
提示:D项“无动于衷”是拟人用法,很好的侧面体现了打死狼之后微妙的心理变化。
)3.D(用雨巷、独行者、像丁香一样的姑娘,暗示出既迷惘感伤又带着期待的情怀。
)4.D(危:端正。
词句出自《劝学》《师说》《始得西山宴游记》《赤壁赋》))5.B(A.受—授;B.僇—戮,尊—樽;C.生—性; D.趣—趋。
选句出自《劝学》《师说》《始得西山宴游记》《赤壁赋》)6.A(儒家。
四项内容分别参照必修一的四篇文言文题注)7.C(正确译文:灰暗的暮色,由远而来,直到看不见什么了,还不想返回。
四项原句出自《劝学》《师说》《始得西山宴游记》《赤壁赋》)8.C(语段出自郁达夫《江南的冬景》)9.B(这类题目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思考:前后话题的一致性、陈述角度的一致性、内容前后的照应性、句式结构的一致性、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的合理性、意境的谐调性。
首句“峰回路转,华亭寺的山门突现在眼前”说明后文所写首先应是在山门所见,第④句照应“山门”,承接前句最紧密。
第⑥句是对第④句中“门神”的具体描写,应紧随其后。
第③句是形容山门前门神的具体形象的,所以应接在第⑥句之后,第①句中“其”指代前面所介绍的“门神”,应靠后。
第⑤句是对第①句“说也奇怪”的原因的解说,故放在第①句之后。
其次要根据句意对所给语句分组,如②③④⑥描写门神,应为一组;①⑤介绍游客的心态,应为一组。
将这两者综合考虑,就能正确排列出句子的顺序。
)10.C(是写“雪”,出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A.出自林逋《山园小梅》; B.出自王冕《白梅》;D.出自郑思肖《寒菊》)二、文言文阅读(18分)11.C(比:连续)12.A(”之”都解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时间:45分钟 分值:45分)一、基础巩固(19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B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C .而卒莫消长也D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解析:选C 。
A 项,“冯”同“凭”;B 项,“缪”同“缭”;D 项,“知”同“智”。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 .正襟危.坐 危:危险 B .凌.万顷之茫然 凌:越过 C .知不可乎骤.得 骤:骤然,突然 D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曾:竟,简直 解析:选A 。
危:端正。
3.下列语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B.⎩⎪⎨⎪⎧其.声呜呜然何为其.然也 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相与枕藉乎.舟中 D.⎩⎪⎨⎪⎧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解析:选D 。
D 项,“则”,都是连词,译为“那么”。
A 项,两个“于”都是介词,但前一句中的“于”译为“在”;后一句中的“于”译为“从”。
B 项,两个“其”都是代词,但前一句中的“其”译为“那”;后一句中的“其”译为“这”。
C 项,前一句中的“乎”是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可译为“……的样子”;后一句中的“乎”是介词,可译为“在”。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舞.幽壑之潜蛟(使动用法) B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 C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名词作动词) D .侣.鱼虾而友.麋鹿(使动用法) 解析:选D 。
侣、友:意动用法。
5.下列各句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①固一世之雄也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③渺渺兮予怀④何为其然也⑤客有吹洞箫者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⑦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⑧而今安在哉⑨甚矣,汝之不惠A.①②⑦/③⑨/④⑥⑧/⑤B.①⑤/②③⑨/④⑥⑧/⑦C.①/②③⑦⑨/④⑥⑧/⑤D.①/②/③⑨/④⑥⑧/⑤/⑦解析:选D。
徐州市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高一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坍圮.(pǐ) 窸窸窣.窣(sū) 隽.永(jùn)流水孱.孱(chán)B.慰籍.(jiè) 唠唠叨.叨(dāo) 宫绦.(tiáo)蓊.蓊郁郁(wěng)C.斑驳.(bó) 蹑.手蹑脚(niè) 脉.脉(mòmò)惟妙惟肖.(xiào)D.寒喧.(xuān) 沸.反盈天(fèi) 湔.雪(qián)涎.皮赖脸(xián)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②当我们的来复枪膛空了时,那只狼已经倒了下来,一只小狼拖着一条腿,进入到那▲的静静的岩石中去。
③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而微苦的味道。
A.望洋兴叹不动声色贴心 B.叹为观止无动于衷熨贴C.望洋兴叹无动于衷熨贴 D.叹为观止不动声色贴心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对于“教养”的追求,并非是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且是我们的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
B.人们早已发现,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
坐在这辆车里,将在这样一辆拥挤不堪的车里,开始他们的旅途。
C.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
D.鉴赏文的写作过程,是对文学作品之美——内容的精深和形式的完美——的感悟、发现过程,也是对文学作品之美的感悟、发现的个性化的传达过程。
4.下列语句中使用修辞手法不一样...的一项是(3分)A.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
B.小艇往来疾驶如奔马,艇后白浪如练,摩托声如猛兽怒吼。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江苏省徐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2020.5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个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陶渊明看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樊笼”是陶渊明诗文中的核心意象之一,象征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人类自己创造的文明,支撑了人类的现实生存,却把人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
卢梭(1712—1778)的《社会契约论》开篇第一句话便是“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国际歌》曾唱遍全世界,“让思想冲破牢笼”“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
从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看,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倒不是太难,“新世界”要完全冲破牢笼却难办得多,哪怕仅仅是冲破思想的牢笼。
如果说陶渊明生活的农业时代“樊笼”(“樊”字从木)还是由“木头”制作的,那么,到了工业时代,在马克斯·韦伯(1864—1920)《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木笼”变成了“铁笼”,“这个铁笼是机器般的非人格化的,它从形式理性那里借来抽象力量将人禁锢其中”,它“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最终要无情地吞噬一切”“一直持续到人类烧光最后一吨煤的时刻”。
人类文明在不断发展,人对自然的控制力在不断加大;但更糟糕的是,人们对自然、对他人的控制力量越是强大,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
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确实有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能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使囚犯忘记自己还是囚犯,使囚犯们积极踊跃地甘当囚犯。
牢笼固然可恶,对于现代人来说,更可怕的是失去了“走出牢笼”与“回归自然”的自觉意识。
现代人普遍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
这种进步论若是以地球生态的尺度来衡量,是不足以证实的。
我们的地球生态不但现在不比过去好,未来更让人担忧。
尽管如此,现代人还是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
XXX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注意事项:1)答卷前,务必在答题卷、作文纸的指定位置填写好自己的座号、姓名;2)选择题按每题右侧所示的机读题序将答案填在机读卡相应位置上,填空与简答题填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作文写在作文纸上;3)卷面保持整洁,书写要求工整端正;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答题卷、作文三项同时分别上交。
一、语文积累(共26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机读题1】(2分)A.菲薄(fēi)窒息(zhì)撰写(zhuàn)目眦尽裂(zì)B.执拗(niù)攒射(cuán)搽粉(cá)叱咤风云(zhà)C.雏菊(chú)蠕动(rú)婆娑(suō)泪下沾襟(jīn)D.桀骜(jié)衖堂(nòng)彳亍(chì)百舸争流(gě)2.下列各项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机读题2】(2分)XXX.峥嵘易帜步履稳健辉煌结采B.包袱巨辐涕泗交流不寒而栗C.喋血拷问陨身不恤短小精悍D.嚷骂殴打返璞归真衣服褴褛3.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机读题3】(2分)A.假若当初XXX能从善如流,接纳忠言,何至于落得个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乌江的下场。
B.行刺从来就不是甚么值得名誉的事,也不是甚么值得嘉赞的事,我认为,荆轲刺秦王,不足为训。
C.刚开学,XXX看到四周的同学会唱歌跳舞,能演讲主持,还是学霸,越发觉得本人别无长物。
D.《小狗包弟》中,艺术家被游街示众,认识他的人都不以为然,只有那只小狗对他一如既往地亲热。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机读题4】(2分)A.新诗是五四前后才出现的。
新诗的“新”,是相对古典诗歌而言,“新”在用白话写诗,摆脱古典诗词格律的束厄局促,比较适合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感情。
B.《小狗包弟》选自XXX的《随想录》,该书收录的作品着重回忆作者自己在“文革”中的遭遇和内心感受,无情地解剖自己,也剖析当时的社会。
人教部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高一下学期第一单元练习试卷(培优篇)1.(人教部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高一下学期第一单元练习试卷(培优篇))下列对课文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毋吾以也:因为率尔:急遽不加思考的样子会同:诸侯朝见天子三子者之撰:才能B.牛羊何择:区别有复于王者:禀报挟泰山以超北海:用胳肢窝夹着权然后知轻重:称量C.莅中国:统治恒产:不变的财产放辟邪侈:逃避救死而恐不赡:足隐其无罪:痛惜D.春服既成:穿定衣服端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以王为爱:吝啬诚有百姓:确实2.(鸿门宴)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后长达五年斗争的开端,开始从刘邦和项羽的兵力对比,可以看出项羽占有绝对优势,战争的主动权在项羽手中。
故事的开端是曹无伤告密。
B.刘邦本来是一个贪财好色之人,但是攻进咸阳之后,却“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想收买人心而争夺天下。
C.刘邦面对张良传来的项伯密报,一时间显得手足无措,但面对项伯时所表现出的一系列言行举止我们又可见刘邦很有心计、善于随机应变的一面。
D.刘邦借项伯的嘴向项羽表明自己“日夜望将军至”“不敢倍德”,可见刘邦对项羽由衷的尊敬。
来到鸿门宴后的一番道歉之词更可以看出他对项羽非常恭顺、虔诚。
3.(2022高一下·长春期末)从文言句式角度看,下列各句中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A.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B.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C.古之人不余欺也 D.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4.(人教部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高一下学期第一单元练习试卷(培优篇))用人和纳谏是否得当往往决定着政治斗争的成败。
请分别用一个四字词语将下面这副对联的上下联补充完整。
上联:霸王,鸿门放刘邦痛失天下下联:沛公,乌江围项羽喜得江山。
5.(人教部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高一下学期第一单元练习试卷(培优篇))背诵下面成语含义,并完成后面的题。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高二年级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县区、学校.姓名,考试号填写在试卷及答题纸上。
3.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按题号在答题纸上指定区域内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隽永(jùn) 萌孽(niè) 伊甸园(yī) 异曲同工(gōng)B.骄横(hèng) 攒射(cuán) 白芨浆(jī) 殒身不恤(yǔn)C.气概 (gài) 龟裂(jūn)细胞膜(mó) 云消雨霁(xiāo)D.悸舍(zhàn) 栖息(qī) 长颈鹿 (jing)茕茕孓立(qíng)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雄心太大,▲ 自然科牵的“双刃剑”性质,在它带给人类带来好处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考虑,这些信息落在生物恐怖主义者或其他人类公敌手里怎么办?“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日,就是人类自己灭亡之时”,这种说法虽然太极端,但绝不是▲,人类至今安全的原因之一,就是它的▲ 还不为人所知!A.鉴于耸人听闻奥秘B.鉴于骇人听闻奥妙C.基于骇人听闻奥秘D.基于耸人听闻奥秘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荔枝大小,通常直径三四厘米,重约十余克到二十余克;广东调查所得,有鹅蛋荔和丁香荔,重达四五十克。
B.在这次世博会期间,由于美术家和掐丝工人的合作,使国宝景泰蓝器物推陈出新博得多方面人士的爱好。
C.扼住命运的咽喉需直面人生。
直面人生,即正视人生的苦乐顺逆,端正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通达乐观的健康人格。
D.思想是美丽的,创新的思维总是不满足于现成的结论。
学会怀疑,学会思辨,真理之门才会向我们敞开。
4.下列诗句中,缉弯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A.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徐州市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3分)C(【A项“隽永(jùn)”应为“隽永(juàn)”;“孱孱”应为“潺潺”。
B项“慰籍”应为“慰藉”;“宫绦(tiáo)”“宫绦(tāo)”。
D项“寒喧”应为“寒暄”;“湔.雪(qián)”应为“湔雪
(jiān)”】
2.(3分)C(①望洋兴叹: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②无动于衷:衷,内心;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不动声色:不说话,不流露感情,形容态度镇静。
也说不露声色。
③熨帖:指舒服、舒适。
贴心:指最亲近、最知己)
3.C(A项搭配不当;“并非是”和“而且是”不搭配,应把“而且是”改为“而是”。
B 项成分残缺,第二个句子缺主语,可在“坐在这辆车里”后面添加主语“的人们”。
D项不合逻辑,句中两个“发现、感悟”均需调换为“感悟、发现”)
4.(3分)C(C项是借代,其余是比喻)
5.(3分)C(祥林嫂是《彷徨·祝福》中的人物)
二、文言文阅读(33分)
7.( 3分 )A(受:同“授”,传授)
8.(3分)D(A项“无”:不论;B项“之”:主谓之间去独的助词;C项“所以”:……的原因)
9.(3分)B(A项“ ”同“煣”;C项“趣”同“趋”;D项“厌”同“餍”)
10.(3分)C(C为使动用法,其余皆是意动用法)
11.(3分)C(批评士大夫互不相师,不能效仿“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12.(3分) A(A项“去”:距离)
13.(3分)B(B.被。
A.①却;②从而,来。
C.①因为;②来。
D.①的;②代词,它)
14.(1)我是学习道理的,哪里要了解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师道”“庸”“于”各1分)
(2)(只要)有人邀请(他)就欣然前往,到了一定尽兴而醉,并且众人对先生容易相处感到很高兴。
(“辄”“乐”“与”各1分)
(3)祭奠我时多多备酒,亲属中有人思念我,就用一杯酒来祭奠我就足够了。
(“或”“以”“酹”各1分)
15.①才德出众,受人敬仰;(1分)②平易近人,易于相处;(1分)③纵情于酒,随心随性。
(1分)(意思对即可,每点1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16.(8分)
(1)金石可镂(2)余嘉其能行古道(3)泣孤舟之嫠妇(4)鼎铛玉石弃掷逦迤(5)一尊还酹江月(6)舞榭歌台(7)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每句1分,错一个字则该句不得分)
四、现代文阅读(31分)
(一)(11分)
17.(3分)比拟的手法,赋予杨柳以人物的情感,(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杨柳在灯光的映衬下朦胧温馨的特点;(1分)烘托出作者淡淡的哀愁(1分)。
18.(4分)①对过去美好自由生活的怀恋(追求、憧憬);②反衬自己面对现实生活的苦闷之情。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9.(4分)(1)表明作者现在又回到了现实;(2)无法摆脱现实的苦闷(3)表现了自己当时孤寂的心情。
①以外部的毫无声息,反衬出作者“颇不宁静”的心情;②以“妻已睡熟好久”来表现出作者的寂寥苦闷。
(二)(20分)
20.(6分)①从小受父亲影响,羡慕车把式扬鞭催马的神态;②驾着装满农家肥的马车成功越过冰河,爬上对岸;③帮助集体买到满意的骡马。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1.(4分)①在内容上写出了春天农耕时壮丽的景色,凸显出机器时代耕地的气象和效率;②在结构上引出下文对胖舅在农耕时代的不凡事迹的叙述。
(每点2分)
22.(4分)①通过人物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胖舅驾驶马车越过冰河爬过拐弯段,最后爬上对岸的情景;②间接描写和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对岸人们的反应,凸显胖舅驾驶马车技术的高超。
(每点2分)
23.(6分)①对于机器时代的羡慕和嫉恨;②对自己驾车技术的自豪和满足;③对过去农耕时代的怀念;④对骡马和犁杖的珍藏与欣赏。
(每点2分,答出其中的3条即可)
五、作文(70分)
24.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