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诉人张铁军因劳动合同纠纷一案.doc
- 格式:doc
- 大小:78.50 KB
- 文档页数:7
张彭与李军劳务合同纠纷二审民事裁定书【案由】民事合同、无因管理、不当得利纠纷合同纠纷劳务合同纠纷【审理法院】陕西省宝鸡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陕西省宝鸡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1.03.11【案件字号】(2021)陕03民辖终29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赵宪马林刘宏【文书类型】裁定书【当事人】张彭;李军【当事人】张彭李军【当事人-个人】张彭李军【法院级别】中级人民法院【原告】张彭【被告】李军【本院观点】本案系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依法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法院均有管辖权。
【权责关键词】撤销合同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更新时间】2021-11-13 21:58:36张彭与李军劳务合同纠纷二审民事裁定书陕西省宝鸡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2021)陕03民辖终29号当事人上诉人(原审原告):张彭。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李军。
审理经过上诉人张彭因与被上诉人李军劳务合同纠纷一案,不服陕西省眉县人民法院作出的(2021)陕0326民初89号民事裁定,向本院提起上诉。
二审上诉人诉称张彭上诉称:一审裁定适用法律错误。
本案为合同纠纷,依据《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十八条第二款规定,上诉人为接收货币一方,眉县应该为合同履行地,眉县人民法院对本案有管辖权。
请求撤销一审裁定,并裁定本案由陕西省眉县人民法院审理。
本院认为本院经审查认为,本案系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依法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法院均有管辖权。
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第十八条第二款规定,合同对履行地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争议标的为给付货币的,接收货币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
本案双方当事人对合同履行地没有约定,张彭诉请李军支付劳动报酬,张彭为接收货币一方,其所在地陕西省眉县依法为合同履行地。
张彭选择向合同履行地法院起诉符合法律规定,眉县人民法院对本案有管辖权。
另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第三十六条规定,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诉讼,先立案的人民法院不得将案件移送给另一个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
案例一:劳动合同纠纷案例:张某与某公司劳动合同纠纷事实经过:张某是某公司的一名员工,与公司签订了一份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
然而,在合同期满前的第二年,由于公司经营状况不佳,公司决定进行裁员,张某成为了其中的一个被解雇的员工。
根据劳动合同的约定,公司应当提前一个月通知解除合同,并支付相应的赔偿金。
然而,公司只提前了一周通知了张某,并未支付任何赔偿金。
律师解读: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解雇员工需要提前一个月通知,并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
公司未按照约定履行合同,属于违反合同的行为。
张某可以向劳动仲裁机构提起仲裁,要求公司支付相应的赔偿金。
建议:我建议张某先与公司进行沟通,要求公司履行合同义务并支付赔偿金。
如果公司拒绝履行,张某可以准备相关证据,并与劳动仲裁机构联系,提起仲裁申请。
案例二:拖欠工资纠纷案例:李某与某公司拖欠工资纠纷事实经过:李某是某公司的一名员工,按照合同约定,每月应该在当月的15日支付工资。
然而,在过去几个月,公司一直拖欠李某的工资,李某已经多次与公司进行沟通,但公司一直以经济困难为理由不支付工资。
律师解读: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时支付员工的工资。
公司未按时支付工资,属于违反合同的行为。
李某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要求公司支付拖欠的工资,并支付相应的违约金。
建议:我建议李某先与公司进行书面沟通,要求公司支付拖欠的工资,并在一定时间内解决问题。
如果公司拒绝履行,李某可以准备相关证据,并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申请。
案例三:工伤赔偿纠纷案例:王某发生工伤,却未获得相应赔偿事实经过:王某是某公司的一名员工,在工作中不慎受伤,导致腰部受伤严重。
王某立即向公司报告,并前往医院接受治疗。
然而,公司却未按照相关规定给予王某工伤赔偿,并拖延时间不给予赔偿。
律师解读:根据《劳动合同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用人单位对员工工伤应当支付一定的赔偿金,包括医疗费用、伤残补助金等。
张铁军与《中华英才》半月刊社人事争议二审民事裁定书【案由】民事劳动争议、人事争议其他劳动争议、人事争议【审理法院】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2.04.18【案件字号】(2022)京01民终4728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纪艳琼【审理法官】纪艳琼【文书类型】裁定书【当事人】张铁军;《中华英才》半月刊社【当事人】张铁军《中华英才》半月刊社【当事人-个人】张铁军【当事人-公司】《中华英才》半月刊社【代理律师/律所】韩温利北京市汇源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律所】韩温利北京市汇源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韩温利【代理律所】北京市汇源律师事务所【法院级别】中级人民法院【原告】张铁军【被告】《中华英才》半月刊社【本院观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张铁兵之上诉主张不能改变其诉讼请求并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所涉可按劳动法规定处理的人事争议的范畴,故张铁军前述上诉理由不能支持其上诉请求,本院对此不予采纳。
【权责关键词】撤销代理合同管辖新证据质证诉讼请求【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本院认为】本院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规定,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之间因辞职、辞退及履行聘用合同所发生的争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处理。
一、案件背景近日,霍州市人民法院受理了一起劳务合同纠纷案。
原告张某与被告某建筑公司签订了一份劳务合同,约定由张某为被告提供劳务,合同期限为一年。
然而,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因工资、工期等问题发生纠纷,张某遂将某建筑公司诉至法院。
二、案情分析1. 合同签订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本案中,张某与某建筑公司签订的劳务合同,符合合同的基本要素,即双方具有平等的主体地位,合同内容明确、合法。
2. 合同履行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张某按照约定提供劳务,但某建筑公司未能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工资。
此外,在工期方面,某建筑公司也未按期完成工程。
这些违约行为导致双方产生纠纷。
3. 纠纷焦点本案纠纷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1)工资支付问题:张某要求某建筑公司支付拖欠的工资,而某建筑公司以各种理由拒绝支付。
(2)工期延误问题:张某要求某建筑公司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工程,而某建筑公司以各种原因导致工期延误。
三、法律探讨1. 工资支付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
本案中,某建筑公司拖欠张某工资,违反了法律规定。
因此,法院应支持张某要求某建筑公司支付拖欠工资的诉讼请求。
2. 工期延误问题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合同义务。
本案中,某建筑公司未能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工程,导致工期延误,违反了合同约定。
因此,法院应支持张某要求某建筑公司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工程的诉讼请求。
四、结论本案中,张某与某建筑公司签订的劳务合同合法有效,双方均应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某建筑公司存在拖欠工资、工期延误等违约行为,侵犯了张某的合法权益。
因此,法院应依法支持张某的诉讼请求,维护张某的合法权益。
总之,劳务合同纠纷案件在现实生活中较为常见,当事人应充分了解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同时,用人单位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诚信履行合同义务,以维护良好的劳动关系。
第1篇一、案情简介张某某,男,1980年出生,某铁路局职工。
2000年7月,张某某通过铁路局招聘考试,成为铁路局的一名职工。
2008年3月,张某某与铁路局签订了为期五年的劳动合同。
合同期间,张某某严格遵守铁路局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表现良好。
2013年3月,劳动合同到期,铁路局与张某某续签劳动合同。
然而,在2015年6月,铁路局以张某某工作能力不足为由,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
张某某不服,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二、争议焦点1. 铁路局解除劳动合同是否符合法律规定?2. 铁路局是否应当支付张某某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三、仲裁委员会裁决1. 铁路局解除劳动合同不符合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
铁路局在未通知张某某的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违反了法律规定。
2. 铁路局应当支付张某某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
张某某在铁路局工作满五年,铁路局应按照张某某的工作年限和月工资支付经济补偿。
四、法院判决1. 铁路局解除劳动合同不符合法律规定。
法院认为,铁路局在未通知张某某的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的规定。
2. 铁路局应当支付张某某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
法院认为,铁路局违反法律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应按照张某某的工作年限和月工资支付经济补偿。
五、案例分析本案中,铁路局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侵犯了张某某的合法权益。
以下是本案涉及的法律要点:1. 劳动合同解除的条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有: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张某某等劳动争议二审发文稿10661张京涛、中铁十四局二审判决书【案由】民事劳动争议、人事争议其他劳动争议、人事争议【审理法院】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0.12.09【案件字号】(2020)鲁01民终10661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马立营何菊红李逢春【审理法官】马立营何菊红李逢春【文书类型】判决书【当事人】张京涛;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当事人】张京涛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当事人-个人】张京涛【当事人-公司】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代理律师/律所】李文深山东彰理律师事务所;廖伏雨山东彰理律师事务所;李海龙山东保君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律所】李文深山东彰理律师事务所廖伏雨山东彰理律师事务所李海龙山东保君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李文深廖伏雨李海龙【代理律所】山东彰理律师事务所山东保君律师事务所【法院级别】中级人民法院【原告】张京涛;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本院观点】济南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16180-2014)载明:“……诊断:左顶部颅骨缺损、颅脑外伤、癫痫。
【权责关键词】撤销代理合同过错书证反证关联性质证证明责任(举证责任)先予执行诉讼请求增加诉讼请求维持原判发回重审执行【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本院查明】另查明,张京涛月平均工资为8755.36元。
【本院认为】本院认为,济南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16180-2014)载明:“……诊断:左顶部颅骨缺损、颅脑外伤、癫痫。
…….”。
济南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出具的《因果关系确认通知书》(济劳鉴〔2019〕03079号)亦未有癫痫与工伤无因果关系的结论。
鉴于劳动能力鉴定结论是否正确并非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范围,中铁十四局未提交证据证实其对该《劳动能力初次鉴定结论书》不服,向山东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且山东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了新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因中铁十四局未为张京涛缴纳工伤保险,故应按《劳动能力初次鉴定结论书》向张京涛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医疗费等工伤保险待遇。
第1篇一、案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关系的日益复杂,劳动法律案件的数量逐年增加。
本案例选取了一起典型的劳动法律案件,通过对案件的审判过程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劳动法律案件审判的特点、难点以及解决途径。
案件名称:张某与某公司劳动争议纠纷案案由:劳动合同解除、经济补偿金当事人:原告:张某,男,35岁,某公司员工被告:某公司,法定代表人:李某,公司总经理案情简介:张某于2010年7月1日入职某公司,担任公司销售部经理一职。
双方签订了一份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合同约定张某的月薪为人民币10000元,公司按月支付。
2013年6月,张某因工作原因与公司发生矛盾,被公司解除劳动合同。
张某认为公司的解除行为违法,遂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审理后,认为某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的理由不充分,裁决公司支付张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人民币50000元。
某公司不服仲裁裁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审判过程1. 一审审理(1)审理阶段某公司不服仲裁裁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一审法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13年9月15日公开开庭审理。
(2)庭审过程庭审中,张某主张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要求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人民币50000元。
某公司辩称,张某在工作中存在严重违纪行为,公司有权解除劳动合同。
法院经审理,认定以下事实:1. 张某与某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合法有效;2. 张某在工作中存在严重违纪行为,违反了公司的规章制度;3. 某公司在解除劳动合同前,已按照法律规定履行了告知义务。
(3)判决结果一审法院认为,某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的理由成立,但未依法支付张某经济补偿金。
据此,判决如下:1. 驳回张某要求某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的诉讼请求;2. 某公司支付张某经济补偿金人民币20000元。
2. 二审审理(1)上诉阶段张某不服一审判决,向二审法院提起上诉。
某公司未提出上诉。
(2)庭审过程二审法院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13年10月15日公开开庭审理。
劳动合同与法律纠纷案例一、劳动合同概述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确立劳动关系的法律文件,是双方权益的法律保障。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二、劳动合同法律纠纷案例分析案例1: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纠纷【基本案情】张某于2019年3月1日进入某科技有限公司工作,双方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公司承诺每月支付张某工资5000元。
工作期间,双方因工资支付发生争议,张某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
【处理结果】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
本案中,该公司未与张某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应按照法律规定向张某支付工资。
劳动仲裁委员会最终裁决该公司支付张某2019年3月1日至2019年4月1日期间的工资10000元。
案例2:劳动合同到期未续签的法律纠纷【基本案情】李某于2018年1月1日与某服装公司签订为期一年的劳动合同,合同到期后,双方未续签劳动合同,但李某继续在该公司工作,公司未支付李某工资。
后李某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
【处理结果】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期满后,用人单位继续使用劳动者,劳动者同意继续工作的,双方应当续签书面劳动合同。
本案中,该公司在劳动合同到期后未与李某续签书面劳动合同,但李某继续工作,双方形成了事实上的劳动关系。
劳动仲裁委员会最终裁决该公司支付李某自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2月1日期间的工资5000元。
案例3: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纠纷【基本案情】王某于2017年5月1日进入某食品公司工作,双方签订了一份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
张铁军、沈阳龙赢机械加工厂劳务合同纠纷民事二审民事判决书【案由】民事合同、无因管理、不当得利纠纷合同纠纷劳务合同纠纷【审理法院】辽宁省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辽宁省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2.01.19【案件字号】(2021)辽01民终19609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程慧徐文彬刘风霞【审理法官】程慧徐文彬刘风霞【文书类型】判决书【当事人】张铁军;沈阳龙赢机械加工厂【当事人】张铁军沈阳龙赢机械加工厂【当事人-个人】张铁军【当事人-公司】沈阳龙赢机械加工厂【法院级别】中级人民法院【原告】张铁军【被告】沈阳龙赢机械加工厂【本院观点】被上诉人雇佣上诉人从事劳务,双方达成口头劳务协议,该协议是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合法有效。
因被上诉人未能提供证据证明双方就提供劳务过程中产生的废品处理问题及罚款标准进行了约定,且被上诉人亦未能提供证据证明因上诉人加工零部件产生废品给其公司造成了损失以及损失程度,一审法院认定待被上诉人有证据证明确实存在损失时可另行告诉并无不当,本院对该抗辩主张不予审理。
【权责关键词】撤销合同证据不足新证据罚款诉讼请求发回重审【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本院查明】二审中,双方当事人未向本院新证据。
本院对一审法院查明的事实予以确认。
本院另查明,被上诉人在庭审中确认上诉人在2020年6月和7月为其提供劳务27天,因上诉人在此期间有6件废品,双方就罚款一事未达成合意,被上诉人未支付该期间的劳务费。
【本院认为】本院认为,被上诉人雇佣上诉人从事劳务,双方达成口头劳务协议,该协议是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合法有效。
被上诉人确认上诉人在2020年6月至7月提供劳务27天、2021年3月至7月底提供劳务125天。
上诉人对2021年提供劳务天数没有异议,但主张被上诉人没有支付其2020年65天劳务费,因上诉人未提交证据证明该主张成立,本院对上诉人的主张不予支持,本院认定上诉人应向被上诉人支付2020年27天劳务费。
合同订立原则平等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条:“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的规定,平等原则是指地位平等的合同当事人,在充分协商达成一致意思表示的前提下订立合同的原则。
这一原则包括三方面内容:①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不论所有制性质,也不问单位大小和经济实力的强弱,其地位都是平等的。
②合同中的权利义务对等。
当事人所取得财产、劳务或工作成果与其履行的义务大体相当;要求一方不得无偿占有另一方的财产,侵犯他人权益;要求禁止平调和无偿调拨。
③合同当事人必须就合同条款充分协商,取得一致,合同才能成立。
任何一方都不得凌驾于另一方之上,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更不得以强迫命令、胁迫等手段签订合同。
自愿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条:“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的规定,民事活动除法律强制性的规定外,由当事人自愿约定。
包括:第一,订不订立合同自愿;第二,与谁订合同自愿,;第三,合同内容由当事人在不违法的情况下自愿约定;第四,当事人可以协议补充、变更有关内容;第五,双方也可以协议解除合同;第六,可以自由约定违约责任,在发生争议时,当事人可以自愿选择解决争议的方式。
公平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条:“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公平原则要求合同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要公平合理具体包括:第一,在订立合同时,要根据公平原则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第二,根据公平原则确定风险的合理分配;第三,根据公平原则确定违约责任。
诚实信用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条:“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的规定,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当事人在订立合同的全过程中,都要诚实,讲信用,不得有欺诈或其他违背诚实信用的行为。
张先生劳动合同纠纷案基本案情1989年2月,某县某乡一中聘用上诉人(一审原告)张某担任校警职务。
上诉人段玉鹏与被上诉人张子军劳务合同纠纷一案二审民事判决书【案由】民事合同、无因管理、不当得利纠纷合同纠纷劳务合同纠纷【审理法院】陕西省榆林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陕西省榆林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0.04.27【案件字号】(2020)陕08民终613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李永旺霍韬王娟【审理法官】李永旺霍韬王娟【文书类型】判决书【当事人】段玉鹏;张子军【当事人】段玉鹏张子军【当事人-个人】段玉鹏张子军【法院级别】中级人民法院【字号名称】民终字【原告】段玉鹏【被告】张子军【本院观点】本案争议焦点为上诉人段玉鹏是否应向被上诉人承担支付工资义务。
【权责关键词】撤销合同新证据诉讼请求维持原判发回重审【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本院认为】本院认为,本案争议焦点为上诉人段玉鹏是否应向被上诉人承担支付工资义务。
根据上诉人二审审理中的陈述,上诉人与案外人李树飞系合伙关系,并由上诉人在合伙事务中负责财务管理,上诉人对于其向被上诉人张子军出具欠付工资证明条的事实亦无异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三十四条的规定,对外应承担全部责任。
上诉人主张其系职务行为,不应承担责任的上诉理由,与其自述合伙人身份所应承担责任的规定不符。
一审判决由上诉人承担向被上诉人支付劳务工资并无不当。
上诉人所持上诉理由本院不予采纳。
综上所述,上诉人段玉鹏的上诉请求不能成立,应予驳回。
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应予维持。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裁判结果】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二审案件受理费594元,由上诉人段玉鹏负担。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更新时间】2021-10-25 01:54:54【一审法院查明】一审法院认定事实:被告段玉鹏雇佣原告张子军工作。
2019年2月2日被告段玉鹏向原告张子军出具条据一支,将之前所欠原告工资予以决算,除借款外,共欠原告工资31734元,此后,经原告向被告催要无果后,原告向本院提起诉讼,并提出前述诉请。
张铁军与张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行政确认二审行政判决书【案由】行政行政行为种类行政确认【审理法院】甘肃省张掖地区(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甘肃省张掖地区(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0.07.14【案件字号】(2020)甘07行终35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杨海全张文清高彩虹【审理法官】杨海全张文清高彩虹【文书类型】判决书【当事人】张铁军;张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甘肃潇泰建筑有限公司【当事人】张铁军张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甘肃潇泰建筑有限公司【当事人-个人】张铁军【当事人-公司】张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甘肃潇泰建筑有限公司【法院级别】中级人民法院【字号名称】行终字【原告】张铁军;甘肃潇泰建筑有限公司【被告】张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本院观点】《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是关于申请工伤认定的主体、时限、受理部门等事项的规定,该条规定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作为申请工伤认定的主体,申请工伤认定的时限为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或者被确诊为职业病之日起的1年内。
【权责关键词】行政确认合法第三人鉴定结论关联性合法性证据确凿证据不足不予受理维持原判【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本院认为】本院认为,《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是关于申请工伤认定的主体、时限、受理部门等事项的规定,该条规定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作为申请工伤认定的主体,申请工伤认定的时限为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或者被确诊为职业病之日起的1年内。
个人申请工伤认定作为一种权利,权利的期限为自事故发生起一年。
本案上诉人张铁军于2018年8月20日发生交通事故伤害,其申请工伤认定的时限应自2018年8月20日起一年内提出,即于2019年8月19日前提出。
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七条规定,由于不属于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自身原因超过工伤认定申请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工伤认定申请期限内,该条关于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工伤认定申请期限的前提是不属于工伤职工或者近亲属的原因,即“不可抗力、人身自由受到限制、属于用人单位原因、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登记制度不完善、当事人对是否存在劳动关系申请仲裁、提起民事诉讼"四种情形,而交警部门作出事故责任认定,并非法定的“被耽误的时间"。
王某、中某劳动争议民事二审民事判决书【案由】民事劳动争议、人事争议其他劳动争议、人事争议【审理法院】山西省长治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山西省长治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2.03.11【案件字号】(2021)晋04民终3362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郭树青张建兵张国刚【审理法官】郭树青张建兵张国刚【文书类型】判决书【当事人】王某;中某【当事人】王某中某【当事人-个人】王某中某【法院级别】中级人民法院【本院观点】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
【权责关键词】撤销代理不当得利实际履行反证证据不足证明责任(举证责任)诉讼请求反诉维持原判执行【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本院查明】二审查明的事实与一审法院认定事实一致。
【本院认为】本院认为,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
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四十二条规定:“劳动者主张加班费的,应当就加班事实的存在承担举证,但劳动者有证据证明用人单位掌握加班事实存在的证据,用人单位不提供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不利后果”。
本案中,王某并未就其加班情况提交证据予以证明,应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
王某虽不认可中某提交的考勤记录但未提出反证,故其上诉理由本院不予支持。
【更新时间】2022-09-25 19:37:07【一审法院查明】一审法院认定事实:原告王某于1989年3月到被告中某工作,1999年1月分配至中某物资设备租赁分公司机保库工作。
2020年7月,原告王某退休。
2021年7月1日,原告王某向长治市潞州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长治市潞州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不予受理通知书。
【一审法院认为】一审法院认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四十二条规定:“劳动者主张加班费的,应当就加班事实的存在承担举证,但劳动者有证据证明用人单位掌握加班事实存在的证据,用人单位不提供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不利后果”。
张某与某公交公司劳动合同纠纷案
文章属性
•【案由】劳动合同纠纷
正文
张某与某公交公司劳动合同纠纷案
【基本案情】
张某与某公交公司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其中第二次订立的劳动合同期限至2020年7月31日止。
2020年6月10日,某公交公司通知张某等人续订劳动合同。
2020年6月12日,张某在某平台实名投诉公司不按规定配发口罩。
同日,某公交公司通知张某劳动合同到期终止,办理离职手续并交接工作。
此后,张某多次要求某公交公司与其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2020年7月,某公交公司通知张某,双方于2020年7月31日终止劳动合同,并通过转账方式向张某支付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
张某在某公交公司工作至2020年7月31日。
张某向某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某公交公司于2020年8月1日起依法与其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某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驳回张某的仲裁请求。
张某不服,诉至人民法院。
【裁判结果】
审理法院认为,张某与某公交公司已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张某不存在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过失性辞退情形,亦不存在第四十条第一项规定的“因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及第二项规定的“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情形,张某提出与某公交公司订立无固
定期限劳动合同符合法定条件,某公交公司应依法与张某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某公交公司单方作出终止劳动合同通知不符合法律规定。
审理法院判令某公交公司与张某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第1篇一、案情简介张某某,男,35岁,某公司员工。
2019年,张某某入职某公司,担任公司车间操作工。
在工作期间,张某某因劳动条件、工资待遇等问题与公司产生纠纷。
双方未能协商一致,张某某遂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
仲裁过程中,公司认为张某某违反了公司规章制度,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二、争议焦点1. 张某某是否违反了公司规章制度?2. 公司对张某某的处理是否合法?3. 张某某的工资待遇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三、法院判决(一)关于张某某是否违反公司规章制度法院经审理查明,张某某在2019年10月因违反公司规章制度被公司罚款1000元。
公司规章制度规定,员工违反公司规章制度,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解聘等处分。
张某某对此次罚款不服,认为公司规章制度不合理,遂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
劳动仲裁委员会认为,公司规章制度合法有效,张某某违反了公司规章制度,应承担相应责任。
张某某不服仲裁裁决,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认为,公司规章制度系合法制定,张某某违反了公司规章制度,应承担相应责任。
但考虑到张某某在此次纠纷中并非恶意,且已经接受了公司的处罚,故法院判决张某某赔偿公司损失500元。
(二)关于公司对张某某的处理是否合法法院认为,公司对张某某的处理符合法律规定。
张某某违反了公司规章制度,公司有权对其进行处罚。
同时,公司对张某某的处罚也符合法律规定,没有超过法律允许的处罚范围。
(三)关于张某某的工资待遇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法院经审理查明,张某某的工资待遇符合法律规定。
公司按照国家规定支付了张某某的工资、奖金、津贴等,不存在拖欠工资、克扣工资等情况。
四、案例分析本案是一起因劳动纠纷触犯法律的典型案例。
以下是本案的几个值得关注的点:1. 公司规章制度合法有效,员工应遵守公司规章制度。
公司规章制度是公司管理员工的重要手段,员工应自觉遵守公司规章制度,不得违反。
2. 公司有权对违反规章制度的员工进行处罚,但处罚应符合法律规定。
公司处罚员工时,应充分考虑员工的实际情况,不得滥用处罚权力。
劳动合同争议案件一、案情简介原告:张某,男,1980年1月1日出生,住址为某市某区某街道。
被告:某科技有限公司,住所地某市某区某科技园区。
案件来源:本案件源于原告张某与被告某科技有限公司之间的劳动合同争议。
原告张某于2018年1月1日入职被告某科技有限公司,双方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
合同约定原告张某担任公司技术部经理,月工资为15,000元。
合同期内,双方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互相尊重,公平协商,共同发展。
2019年11月,原告张某因个人原因向被告某科技有限公司提出辞职,双方协商一致,同意解除劳动合同。
但在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支付问题上,双方产生了争议。
原告张某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公司应支付其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共计15,000元。
而被告某科技有限公司则认为,根据公司规章制度,员工辞职应提前一个月通知公司,否则应支付一个月工资的赔偿金。
因此,公司只需支付原告张某一个月的工资,共计15,000元。
二、争议焦点1. 原告张某提出的经济补偿金计算标准是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2. 被告某科技有限公司提出的赔偿金计算标准是否符合公司规章制度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3. 双方在解除劳动合同过程中的沟通是否充分,是否存在不公平协商的情况?三、审理过程法院经审理查明,原告张某与被告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为三年,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了原告张某的月工资为15,000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
第三十八条第(一)项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本案中,原告张某提前向被告某科技有限公司提出辞职,并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符合上述法律规定。
关于被告某科技有限公司提出的赔偿金计算标准,法院认为,赔偿金与经济补偿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张海涛、张铁军民间借贷纠纷二审民事裁定书【案由】民事合同、无因管理、不当得利纠纷合同纠纷借款合同纠纷民间借贷纠纷【审理法院】辽宁省朝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辽宁省朝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0.04.08【案件字号】(2020)辽13民终140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王文沅张海龙郭敬明【审理法官】王文沅张海龙郭敬明【文书类型】裁定书【当事人】张海涛;张铁军【当事人】张海涛张铁军【当事人-个人】张海涛张铁军【代理律师/律所】蔡志猛河南彪炳律师事务所;柳强辽宁翰林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律所】蔡志猛河南彪炳律师事务所柳强辽宁翰林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蔡志猛柳强【代理律所】河南彪炳律师事务所辽宁翰林律师事务所【法院级别】中级人民法院【字号名称】民终字【原告】张海涛【被告】张铁军【本院观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
【权责关键词】恶意串通社会公共利益撤销代理回避证据中止诉讼(诉讼中止)终结诉讼(诉讼终结)【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本院认为】本院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第九十六条规定:“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包括:(一)涉及可能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二)涉及身份关系的;(三)涉及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诉讼的;(四)当事人有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可能性的;(五)涉及依职权追加当事人、中止诉讼、终结诉讼、回避等程序性事项的。
除前款规定外,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应当依照当事人的申请进行。
"本案中,凌源市人民法院对黄志强证言的调取,不符合民诉法解释所规定的五种情形,且双方当事人均未申请黄志强出庭作证。
何玉成、张建军劳务合同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案由】民事合同、无因管理、不当得利纠纷合同纠纷劳务合同纠纷【审理法院】湖北省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原湖北省襄樊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湖北省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原湖北省襄樊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0.10.20【案件字号】(2020)鄂06民终2460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陈守军张杨刘媛媛【审理法官】陈守军张杨刘媛媛【文书类型】判决书【当事人】何玉成;张建军【当事人】何玉成张建军【当事人-个人】何玉成张建军【法院级别】中级人民法院【原告】何玉成【被告】张建军【本院观点】本案争议的焦点问题即上诉人何玉成与张建军之间是否存在劳务关系。
【权责关键词】撤销代理合同新证据证明责任(举证责任)诉讼请求维持原判【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本院认为】本院认为,本案争议的焦点问题即上诉人何玉成与张建军之间是否存在劳务关系。
上诉人何玉成主张双方存在劳务关系的主要证据是一份张建军出具的结算说明,内容为:“总共24640元,张建军支出5850元+5000元张鹏支出3000元还有10790元未结大写壹万零柒佰玖拾元整张建军二〇一七年二月十三日”。
从该条据的形式以及内容来看,并不能直接证实双方形成何种关系,同时根据本案已查明的事实上诉人何玉成、张建军亦均认可案外人张鹏系工程的实际承包人,故上诉人何玉成请求确认其与张建军形成劳务关系,由张建军支付劳务费的上诉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
何玉成可另行向案外人张鹏主张权利。
综上所述,何玉成的上诉请求不能成立,应予驳回;一审判决认定基本事实清楚,裁判结果正确,应予维持。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判决如下:【裁判结果】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二审案件受理费70元,由何玉成负担。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更新时间】2022-08-21 00:32:14【一审法院查明】一审法院认定事实:张建军和案外人张鹏系亲叔侄关系,张鹏在武汉有工地,工地上的活是做防火门。
马某、李某劳务合同纠纷民事二审民事判决书【案由】民事合同、无因管理、不当得利纠纷合同纠纷劳务合同纠纷【审理法院】山西省长治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山西省长治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2.01.18【案件字号】(2021)晋04民终3315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郭树青张国刚张建兵【审理法官】郭树青张国刚张建兵【文书类型】判决书【当事人】马某;李某【当事人】马某李某【当事人-个人】马某李某【代理律师/律所】贾某山西理冠律师事务所;刘某山西理冠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律所】贾某山西理冠律师事务所刘某山西理冠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贾某刘某【代理律所】山西理冠律师事务所【法院级别】中级人民法院【本院观点】二审围绕当事人的上诉请求及事实与理由进行审理。
【权责关键词】代理合同证人证言证据不足质证诉讼请求维持原判【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本院认为】本院认为,二审围绕当事人的上诉请求及事实与理由进行审理。
上诉人马某认可欠付被上诉人李某劳务费,但对被上诉人主张的欠付金额不认可,理由是其向被上诉人支付了部分劳务费,原审未予认定。
经审查,本案所涉劳务费,涉及三个工地,上诉人应当给付被上诉人劳务费共计53406元,二审时,上诉人对该事实认可。
上诉人主张其已经支付被上诉人39700元以及原审认定的7000元,合计46700元,剩余6706元未付。
根据上诉人提供的证据,其并不能证明除原审认定的7000元已付款外,其还向被上诉人支付过39700元,其二审申请的证人出庭证言仅证明支付过13700余元的事实。
上诉人的证据不足,对其上诉请求,本院不予支持。
综上所述,上诉人马某的上诉请求不成立,应予驳回;原审认定事实清楚,判决正确。
本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判决如下:【裁判结果】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二审案件受理费339元,由上诉人马某负担。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更新时间】2022-09-21 04:51:14【一审法院查明】一审法院查明的事实:原告李某2015年受被告马某雇佣修盖民房欠下原告李某工资款10368元,2016年原告李某受被告马某雇佣干活欠下原告工资款11409.6元,2016年8月至10月原告李某受被告马某雇佣修建瞭望台欠下原告工资款6810元。
上诉人张铁军因劳动合同纠纷一案-
上诉人(原审原告):张铁军,男,(略)。
委托代理人丁希民,山东众旭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中国人民银行东营市中心支行,住所:东营市南一路1195号。
法定代表人:刘其恒,行长。
委托代理人:杜勃海,山东齐征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聂义鹏,山东齐征律师事务所实习律师。
上诉人张铁军因劳动合同纠纷一案,不服东营市东营区人民法院(2002)东民初字第257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上诉人张铁军及其委托代理人丁希民、被上诉人中国人民银行东营市中心支行委托代理人杜勃海、聂义鹏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
结。
原审法院审理查明,1994年7月17日晚,原告张铁军驾车在东营市黄河路(原海河路)发生交通事故,造成被告单位一职工死亡。
事故发生后,被告单位领导于1994年11月28日在行长办公室召开党组会,研究了对原告的处理意见,作出了限原告于1995年元旦前调离,如调不出则予以辞退,即日起停发原告全部工资奖金的决定,并委托韩荣恩等三同志负责与原告谈话。
1995年2月17日,因原告没有调离,被告作出了[东银发(1995)19号]关于辞退张铁军同志的决定,决定从1995年1月1日起辞退原告。
该决定加盖了中国人民银行东营市分行的印章。
被告主张银行党组作出决定后,委托原人行副行长韩荣恩代表党组找原告谈话告知了党组的决定。
原告认可在2001年5月16日才接到辞退证明,并于次日提起劳动仲裁。
2001年5月17日,原告向东营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2002年1月21日,东营市劳动争议仲裁委作出东劳裁字第(2001)29号裁决,驳回原告的申诉请求。
另查明,被告单位原名称是中国人民银行东营市分行,1999年更名为中国人民银行东营市中心支行。
原审法院认为,1994年7月,原告发生交通事故后,被告单位即停发了原告的工资、奖金,原告在诉状中也称多次找被告
单位领导要求处理,且被告做出的东银发(1995)19号决定加盖的是中国人民银行东营市分行的公章,该单位已于1999年更名为中国人民银行东营市中心支行,上述事实均能证明原告已经明确知道自己已被被告辞退,故原告的起诉已超过了仲裁申请期限,且原告未能提供其有因不可抗力或其它正当理由延期申请仲裁的证据,故原告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八十二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的规定判决:驳回原告张铁军的诉讼请求。
案件受理费50元,由原告负担。
张铁军上诉请求撤销原判,依法改判。
主要理由是,1、2001年5月上诉人签收辞退决定,上诉人的请求并没有超过仲裁申请时效,原审认定上诉人的请求超过仲裁申请时效是错误的;2、被上诉人所作辞退决定程序违法。
中国人民银行东营市中心支行辩称,原审认定上诉人的诉讼请求超过仲裁时效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被上诉人在对上诉人作出辞退决定时,已经征求了工会意见,并及时通知了上诉人,原审判决正确,应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经审理当事人对以下事实无异议,1994年7月17日晚上诉人张铁军驾车在东营市黄河路(原海河路)发生交通事故,造
成被上诉人单位一职工死亡。
事故发生后,被上诉人一直没有安排上诉人工作,曾通知上诉人在一个月内调离,也没有支付上诉人工资。
被上诉人单位原名称是中国人民银行东营市分行,1999年更名为中国人民银行东营市中心支行。
双方当事人对下列事实有异议:1、1995年1月1日,被上诉人作出的辞退上诉人的决定是何时通知上诉人的(即上诉人的请求是否超过仲裁时效)?2、被上诉人辞退上诉人是否按照有关法律规定进行的,程序是否合法。
关于争议的事实1,上诉人提交了以下证据:1、东营市公证处对张俊平证言的公证书一份,主要内容是,1994年至1997年6月份证人在东营市人民银行工作,担任保卫科副科长,并主持该科工作,1994 年张铁军发生交通事故后,人民银行辞退张铁军的决定,其未见过。
1995年2月份,人民银行人事科并没有让证人通知张铁军到人事科去拿辞退决定,从1994年底证人再也没有和张铁军联系过。
公证书证明以上证言是张俊平本人签名、捺印;2、上诉人的代理人对张俊平的调查笔录一份,主要内容同以上证言。
上诉人用以上证据予以证实被上诉人所提供的证人证言中陈述的人民银行安排张俊平通知并带上诉人去人事科拿通知、辞退决定是虚假的。
被上诉人对上诉人提交的以上证据提出了异议,1、根据《证
据规则》规定,证人应当出庭作证,张俊平没有出庭作证,对其证言不认可;2、证人仅证明自己没有通知上诉人拿辞退决定,但他不够证明其他人没有通知上诉人。
被上诉人针对该异议部分没有提交新的证据。
经质证,对于上诉人提交的东营市公证处对张俊平证言的公证书及调查笔录,不符合证据规则的规定,证人应当出庭作证,该证据也不属于证据规则规定的新证据,因此,对于上诉人提交的以上二份证据,本院不予采信。
关于争议的事实2,被上诉人提交了其工会出据的一份证明,主要内容是,上诉人开会研究辞退上诉人,对该辞退决定已征求过工会意见。
以此证实被上诉人辞退上诉人程序合法。
上诉人认为,被上诉人提交的证据内容不真实,被上诉人在仲裁及一审期间都未能提供该证据,并且根据原审被上诉人提供的会议记录中明确的反映出被上诉人所作决定并未征求工会意见。
经质证,对于被上诉人提交的工会出据的证明,在原审有
能力提交,而未提交,不属于证据规则规定的新证据,本院不予采信。
本院认为,1994年,上诉人发生交通事故,被上诉人责令上诉人在一个月之内调出被上诉人单位,后因上诉人没有调出,被上诉人作出了对上诉人的辞退决定,实际上是被上诉人与上诉人解除双方的劳动合同关系。
人行原副行长韩荣恩、人事科原工作人员梁久科、聂惠云均证实在被上诉人研究辞退上诉人后,已安排韩荣恩等人在95年前后通知了上诉人,此时,上诉人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犯,双方已发生争议。
按照《劳动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等。
在原审庭审过程中,上诉人虽对韩荣恩等的出庭证言提出了异议,但其没有提交充分的证据予以否认,也没有提出超过仲裁时效的免责抗辩正当理由,对此本院不予支持。
原审认定上诉人请求己过诉讼时效是正确的,上诉人的上诉请求不能成立。
原审判决正确,本院予以维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二条、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一百五十八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二审案件受理费50元,由上诉人张铁军负担。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审判长杨秀梅
审判员刘国海
代理审判员翟玉芬
二○○二年十一月十七日书记员刘蓬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