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密地区第二中学高二化学6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1.26 MB
- 文档页数:20
新疆高二高中化学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乙烯结构简式为C 2H 4 B .乙醇的比例模型为C .间二甲苯的结构简式为D .甲烷的结构式为2.有机化学中取代反应范畴很广,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 .+ HNO 3+ H 2OB .CH 3CH 2CH=CHCH 3 + H 2O C .CH 3CHO + H 2CH 3CH 2OHD .(CH 3)2CHCH=CH 2 + HI → (CH 3)2CHCHICH 3 + (CH 3)2CHCH 2CH 2 I (多) (少)3.分别完全燃烧1molC 2H 6、C 2H 4、C 2H 2、C 2H 6O ,需要氧气最多的是 ( ) A .C 2H 6 B .C 2H 4 C .C 2H 2D .C 2H 6O4.下列有机化合物有顺反异构体的是 A .CH 3CH 3 B .CH 2=CH 2C .CH 3CH =CH 2D .CH 3CH =CHCH 35.CH 2=CHCH=CH 2与Br 2按照1:1比例反应,产物可能是 ( ) A .CH 2=CHCH(Br)CH 2Br B .CH 2=CH(Br)CHCH 2Br C .CH 2=CH 2CH 2CHBr 2 D .CH Br 2CH =CHCH 3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苯和液溴光照取代产物为B .乙苯和氯气光照生成产物有11种C .邻二甲苯和液溴在光照下取代产物可能为D .甲苯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生成一氯代物有4种7.苯和甲苯相比较,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都属于芳香烃B .都能使KMnO 4酸性溶液褪色C .都能在空气中燃烧D .都能发生取代反应8. 有八种物质:①甲烷、②苯、③聚乙烯、④2-戊烯、⑤2-丁炔、⑥甲苯、⑦苯乙烯,⑧聚氯乙烯。
新疆高二高中化学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一定温度下,对可逆反应A(g)+2B(g) 3C(g)的下列叙述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A .C 生成的速率与C 分解的速率相等B .单位时间内消耗amolA,同时生成3amolC C .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D .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2.在密闭容器中的一定量混合气体发生反应:xA(g)+yB(g) zC(g) 平衡时测得A 的浓度为0.50mol/L,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再达平衡时,测得A 的浓度降低为0.30mol/L 。
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 .x+y<z B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 .B 的转化率降低 D .G 的体积分数不变3.体积相同、pH 相同的HCl 溶液和CH 3COOH 溶液,与NaOH 溶液中和时两者消耗NaOH 的物质的量 A .相同 B .中和NaOH 的多 C .中和CH 3COOH 的多 D .无法比较4.在48mL0.1mol/LHNO 3溶液中加入12mL0.4mol/LKOH 溶液时,所得到的溶液呈 A .弱酸性 B .强酸性 C .碱性D .中性5.室温下,柠檬水溶液的pH 是3,其中的c(OH -)是A .0.1mol/LB .1×10-3mol/LC .1×10-7mol/LD .1×10-11mol/L6.甲溶液的pH 是4,,乙溶液的pH 是5,甲溶液与乙溶液的c(H +)之比为 A. 10:1 B.1:10 C.2:1 D1:27.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属于水解反应的是A .H 2O+H 2O H 3O ++OH -B .HCO 3-+OH-H 2O+CO 32-C .CO 2+H 2O H 2CO 3D .CO 32-+H 2OHCO 3-+OH -8.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三种盐NaX 、NaY 和NaZ 的溶液,其pH 依次为8、9、10,则HX 、HY 、HZ 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 .HX, HZ, HY B .HX, HY, HZ C .HZ, HY, HX D .HY, HZ, HX9.MOH 强碱溶液和等体积、等浓度的弱酸HA 溶液混合后,溶液中有关离子的浓度应满足的关系是A .c(M +)> c(OH -)> c(A -)> c(H +)B .c(M +)> c(A -)> c(H +)> c(OH -)C .c(M +)> c(A -)> c(OH -)> c(H +)D .c(M +)> c(H +)> c(A -)> c(OH -)[10.为了除去MgCl 2酸性溶液中的Fe 3+,可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一种试剂,过滤后,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这种试剂是 A .NH 3·H 2O B .NaOH C .Na 2CO 3 D .MgCO 311.将纯水加热至较高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水的离子积变大、pH 变小、呈酸性 B .水的离子积不变、pH 不变、呈中性 C .水的离子积变小、pH 变大、呈碱性D .水的离子积变大、pH 变小、呈中性12.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升气体R 和5升气体Q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R (气)+5Q (气)4X (气)+nY (气)。
新疆高二高中化学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已知:H 2(g)+F 2(g)===2HF(g) ΔH =-270 kJ·mol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相同条件下,1 mol H 2(g)与1 mol F 2(g)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 HF(g)的能量 B .1 mol H 2(g)与1 mol F 2(g)反应生成2 mol 液态HF 放出的热量小于270 kJ C .该反应的逆反应是放热反应D .该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可用右图来表示2.下列离子能抑制水的电离的是( )A .H +B .Fe 3+C .Na+D .NO 3-3.常温时,向蒸馏水中滴入少量盐酸后,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c(H +)·c(OH -)乘积不变B .pH 减小了C .c(OH -)降低了D .水电离出的c(H +)增加了4.下列溶液中粒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 .0.1 mol·L -1 NaHCO 3溶液与0.1 mol·L -1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Na +)>c(CO 32-)>c(HCO 3-)>c(OH -) B .20 mL 0.1 mol·L -1 CH 3COONa 溶液与10 mL 0.1 mol·L -1 HCl 溶液混合后溶液呈酸性,所得溶液中:c(CH 3COO -)>c(Cl -)>c(CH 3COOH)>c(H +)C .室温下,pH =2的盐酸与pH =12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Cl -)+c(H +)>c(NH 4+)+c(OH -)D .0.1 mol·L -1 CH 3COOH 溶液与0.1 mol·L -1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OH -)>c(H +)+c(CH 3COOH)5.如图,在盛有稀 H 2SO 4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的电极X 、Y ,外电路中电子流向如图所示,关于该装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外电路的电流方向为:X→外电路→YB .若两电极分别为Fe 和碳棒,则X 为碳棒,Y 为FeC .X 极上发生的是还原反应,Y 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D .若两电极都是金属,则它们的活动性顺序为X >Y6.若某装置(电解池或原电池)中发生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2H +═Cu 2++H 2↑,则下列关于该装置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装置可能是原电池,也可能是电解池B .该装置只能是原电池,且电解质溶液为硝酸C .该装置只能是电解池,且金属铜为该电解池的阳极D .该装置只能是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不可能是盐酸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铅蓄电池放电时铅电极发生还原反应B .电解饱和食盐水在阳极得到氯气,阴极得到金属钠C .给铁钉镀铜可采用CuSO 4作电镀液D.生铁浸泡在食盐水中发生析氢腐蚀8.温度不变时,向含有AgCl(s)的饱和AgCl溶液中加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二(18届)化学学科期中考试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Fe-56 Cu-64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6分)1.下列离子中,所带电荷数与该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等的是()A. Al3+B.H+C.Be2+D.Mg2+2.下列物质中含有非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是()A. H2O2B. CH3COONaC. Na2O2D. I23.下列描述中,不符合生产实际的是()A.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制取金属铝,用铁作阳极B.电解精炼粗铜,用纯铜作阴极C.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用涂镍碳钢网作阴极D.在镀件上电镀锌,用锌作阳极4.已知含氧酸可用通式XO m(OH)n来表示,如X是S,m=2,n=2,则这个式子表示H2SO4。
一般而言,该式子中m大的是强酸,m小的是弱酸。
下列各含氧酸中酸性最强的是A.H2SeO3B.H3PO4C.H3BO3D.HMnO45.下列物质的性质与氢键无关的是()A.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B.氨气极易溶于水C.SbH3的沸点比PH3的高D.溶解度:邻羟基苯甲醛<对羟基苯甲醛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n s电子的能量不一定高于(n-1)p电子的能量B.6C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 x2违反了洪特规则C.电子排布式(21Sc)1s22s22p63s23p63d3违反了能量最低原理 D.电子排布式(22Ti)1s22s22p63s23p10违反了泡利原理7.现有四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① 1s 22s22p63s23p4② 1s22s22p63s23p3③ 1s 22s22p3④ 1s22s22p5则下列有关比较中正确的是( )A.第一电离能:④>③>②>①B.原子半径:④>③>②>①C.电负性:④>③>②>①D.最高正化合价:④>③=②>①8.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CS2为V形极性分子B. SiF4与SO32-的中心原子均为SP3杂化C. C2H2中σ键与π键的数目比为1:1D. 水加热到很高温度都难分解是因为水分子间存在氢键9.已知某元素的+2价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则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正确的是()A.第三周期ⅣA族, p区B.第四周期ⅡB族,s区C.第四周期Ⅷ族,d区D.第四周期ⅡA族,s区10.下列有关金属腐蚀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金属的腐蚀全部是氧化还原反应;②金属的腐蚀可分为电化学腐蚀和化学腐蚀,只有电化学腐蚀才是氧化还原反应;③因为二氧化碳普遍存在,所以钢铁的电化学腐蚀以析氢腐蚀为主;④无论是析氢腐蚀还是吸氧腐蚀,总是金属被氧化.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③④11.X,Y,Z都是金属,把X投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X表面有Z析出,X 与Y组成原电池时,Y为电池的负极,X、Y、Z三种金属的活泼性顺序为()A. X>Y>ZB. X>Z>YC. Y>X>ZD. Y>Z>X12.pH=a等某电解质溶液中,插入两支惰性电极,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a,则该电解质可能是()A.NaOH B.H2SO4 C.AgNO3 D.Na2SO413.中学化学中很多规律都有其适用范围,下列根据有关“规律”推出的结论合理的是()A.根据同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变化趋势,推出Al第一电离能比Mg大B.根据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与族序数的关系,推出卤族元素的最高正价都是+7C.根据溶液的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推出pH=6.8的溶液一定显酸性D.根据较强酸可以制较弱酸的规律,推出CO通入NaClO中能生成HClO214.下列微粒含有配位键的是()①N2H5+②CH4③OH-④NH4+⑤Fe(CO)3⑥Fe(SCN)3⑦H3O+⑧Ag(NH3)2OHA.①②④⑦⑧B.③④⑤⑥⑦C.①④⑤⑥⑦⑧D.全部15.下列化合物中,化学键的类型和分子的极性(极性或非极性)皆相同的是()A.CO2和SO2B.CH4和PH3C.BF3和NH3D.HCl和HI16.下列关于丙烯(CH3CH=CH2)的说法正确的是A.丙烯分子有7个σ键和1个π键 B.丙烯分子中3个碳原子都是sp3杂化C.丙烯分子中存在非极性键 D.丙烯分子中有3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17.一种新型燃料电池,它以多孔镍板为电极插入KOH溶液中,然后分别向两极上通入乙烷和氧气,其电极反应式为:C2H6+18OH--14e-→2CO32-+12H2OO2+4e-+2H2O→4OH-,有关此电池的推断正确的是()A. 通氧气的电极为负极B.参加反应的氧气与C2H6的物质的量之比为7∶2C.放电一段时间后,K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D.电解质溶液中,CO32-向正极移动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是奥运会绿色能源的新宠。
2015-2016学年新疆哈密二中高二(下)月考化学试卷(6月份)一、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煤的液化过程为物理过程B.甲烷和乙烯都可以与氯气反应C.酸性高锰酸钾可以氧化苯和甲烷D.乙烯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苯不能与氢气加成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醛基的结构简式﹣COH B.聚丙烯的结构简式C.四氯化碳分子的电子式 D.丙烷分子的球棍模型3.氢核磁共振谱是根据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在谱中给出的信号不同来确定有机物分子中氢原子种类的.下列有机物分子中,在氢核磁共振谱中只给出一种信号的是()A.丙烷 B.新戊烷C.正丁烷D.异丁烷4.属于同系物的一组物质是()A.35Cl2、37Cl2、35Cl、37ClB.﹣OH、﹣CH2OH、﹣CH2CH2OHC.CH4、CH3CH(CH3)2、(CH3)3CCH2CH3D.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5.用18O标记的CH3CH218OH与乙酸反应制取乙酸乙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8O 存在于水中B.反应中浓硫酸即是催化剂又是脱水剂C.18O 存在于乙酸乙酯中D.若与丙酸反应生成的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46.四氯化碳按官能团分类应该属于()A.烷烃 B.烯烃 C.卤代烃D.羧酸7.某烃结构简式如下:,有关其结构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B.所有原子可能在同一条直线上C.所有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D.所有碳原子可能在同一直线上8.按官能团分类,下列属于羧酸的是()A.B. C.D.9.下列有机物的系统命名错误的是()A.2﹣甲基﹣2,4﹣己二烯B.4﹣甲基﹣1﹣戊炔C.2﹣甲基﹣6﹣乙基庚烷 D.1,3,5﹣三甲苯10.2﹣甲基﹣1,3﹣丁二烯和足量的溴发生加成反应,其加成产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1种B.2种C.3种D.4种11.由2﹣氯丙烷制取少量的1,2﹣丙二醇时,需要经过下列哪几步反应()A.加成→消去→取代 B.消去→加成→水解C.取代→消去→加成 D.消去→加成→消去12.北京奥运会期间对大量盆栽鲜花施用了S﹣诱抗素制剂,以保证鲜花盛开,S﹣诱抗素的分子结构如图,下列关于该分子说法正确的是()A.含有羟基、羰基、羧基、酯基B.含有苯环、羟基、羰基、羧基C.含有碳碳双键、羟基、羰基、羧基D.含有碳碳双键、苯环、羟基、羰基13.某醇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产生的氢气与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该醇可能是()A.乙二醇B.乙醇 C.甲醇 D.丙三醇14.某炔烃经催化加氢后,得到2﹣甲基丁烷,该炔烃是()A.2﹣甲基﹣1﹣丁炔 B.3﹣甲基﹣1﹣丁炔C.2﹣甲基﹣3﹣丁炔 D.3﹣甲基﹣2﹣丁炔15.乙醇分子中各化学键如图所示,对乙醇在各种反应中应断裂的键说明不正确的是()A.和金属钠作用时,键①断裂B.和浓硫酸共热至170℃时,键②和⑤断裂C.和乙酸、浓硫酸共热时,键②断裂D.在铜催化下和氧气反应时,键①和③断裂16.溴乙烷与氢氧化钾溶液共热,既可生成乙烯又可生成乙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成乙烯的是氢氧化钾的水溶液B.生成乙醇的是氢氧化钾的水溶液C.生成乙烯的是在170℃下进行的D.生成乙醇的是氢氧化钾的醇溶液17.1mol某烃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需要消耗氧气179.2L(标准状况下).它在光照的条件下与氯气反应能生成三种不同的一氯取代物.该烃的结构简式是()A.CH3CH2CH2CH2CH3B.C. D.18.从柑桔中炼制出有机物(如图),下列有关它的推测不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10H16B.常温下为液态,难溶于水C.它属于芳香烃D.1mol该物质与1molHCl加成所得产物有四种19.含有一个双键的烯烃,和H2加成后的产物结构简式如图,此烯烃可能有的结构有()A.5种B.6种C.7种D.8种20.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与金属钠发生反应并放出氢气B.能在催化剂作用下与H2发生加成反应C.在浓H2SO4催化下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D.具有酸性,可以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1.丙烷的分子结构可简写成键线式结构,有机物A的键线式结构为,有机物B与等物质的量的H2发生加成反应可得到有机物A.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有机物A的一氯取代物只有4种B.用系统命名法命名有机物A,名称为2,2,3﹣三甲基戊烷C.有机物A的分子式为C8H18D.B的结构可能有3种,其中一种名称为3,4,4﹣三甲基﹣2﹣戊烯22.下列有关除去杂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括号中的物质为杂质)()A.苯(苯酚):加浓溴水,过滤B.淀粉溶液(NaCl):半透膜,渗析C.溴乙烷(乙醇):加蒸馏水,分液D.乙酸乙酯(乙醇):加饱和碳酸钠溶液,分液23.要鉴别己烯中是否混有少量甲苯,正确的实验方法是()A.加入浓硫酸与浓硝酸后加热B.先加足量溴水,然后再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C.点燃这种液体,然后再观察火焰的颜色D.先加足量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然后再加入溴水24.荧光素(X)常用于钞票等防伪印刷,下列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A.1 mol X与足量的NaOH溶液在常温常压下反应,最多消耗3 mol NaOHB.1 mol X最多能与9mol氢气反应C.X与足量的浓溴水反应,最多消耗4 mol Br2D.X能与糠醛()发生缩聚反应25.如图所示是一个有机物的核磁共振氢谱图,请你观察图谱,分析其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A.CH3CH2CH2CH3B.(CH3)2CHCH3C.CH3CH2CH2OH D.CH3CH2COOH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30分)26.CH3﹣C≡C﹣CH=CH2分子中有个碳原子共线,个碳原子共面,最少有个原子共面,最多有个原子共面.27.(1)按系统命名法命名:①;②(CH3)2CHCH=CHCH3;(2)写出下列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①2,3﹣二甲基﹣4﹣乙基已烷:;②支链只有一个乙基且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烷烃:;(3)羟基的电子式.28.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增加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其结构简式为:请回答:(1)维生素C的分子式是.(2)维生素C可发生的化学反应有(填序号).①加成反应②氧化反应③酯化反应(3)在有机物分子中,若碳原子连接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该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具有手性碳原子的有机物具有光学活性.下列分子中,没有光学活性的是,含有两个手性碳原子的是.A.乳酸CH3﹣CHOH﹣COOH B.甘油CH2OH﹣CHOH﹣CH2OHC.脱氧核糖CH2OH﹣CHOH﹣CHOH﹣CH2﹣CHOD.核糖CH2OH﹣CHOH﹣CHOH﹣CHOH﹣CHO.29.生活中的有机物种类丰富,在衣食住行等多方面应用广泛,其中乙醇是比较常见的有机物.(1)工业上用乙烯与水反应可制得乙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属于乙醇的同分异构体的是(选填编号),与乙醇互为同系物的是(选填编号)A. B.C.甲醇D.CH3﹣O﹣CH3 E.HO﹣CH2CH2﹣OH (3)乙醇在铜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可被氧气氧化为乙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0.有机化合物A~H的转换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烃A常用来焊接或切割金属,在相同状况下它的密度是氢气的13倍,则A的名称是;(2)在特定催化剂作用下,A与等物质的量的H2反应生成E.由E转化为F的化学方程式是;反应类型是;(3)F转化为G得化学方程式是;反应类型是;(4)标准状况下,1mol G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放出气体的体积为L;(5)链烃B是A的同系物,B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共直线,且1mol的B完全燃烧消耗5.5mol 的氧气,写出B的结构简式;(6)链烃C是B的一种同分异构体,且它们属于官能团异构,则C的结构简式为.三.实验题31.图为苯和溴的取代反应的实验装置图,其中A为由具有支管的试管制成的反应容器,在其下端开了一个小孔,塞好石棉绒,再加入少量铁屑粉.填写下列空白:(1)向反应容器A中逐滴加入溴和苯的混合液,几秒钟内就发生反应.写出A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写结构简式):.(2)试管C中苯的作用是.反应开始后,观察D和E两试管,看到的现象为.(3)反应2~3min后,在B中的NaOH溶液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4)在上述整套装置中,具有防倒吸作用的仪器有(填字母).四.计算题32.某同学探究某有机物A的结构,进行如下实验:①取6.0克A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将生成气体依次通过M(装有浓硫酸)和N(装有碱石灰)洗气瓶,M增重7.2克,N增重13.2克.②测定相对分子质量为60.③测定核磁共振氢谱,有三个强峰,比值为6:1:1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②中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为;(2)写出A的分子式;(3)A发生消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A与乙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015-2016学年新疆哈密二中高二(下)月考化学试卷(6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煤的液化过程为物理过程B.甲烷和乙烯都可以与氯气反应C.酸性高锰酸钾可以氧化苯和甲烷D.乙烯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苯不能与氢气加成【考点】取代反应与加成反应;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苯的同系物的化学性质.【分析】A.煤的液化属于化学变化过程;B.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乙烯中含双键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C.苯和甲烷均与高锰酸钾不反应;D.乙烯、苯均为不饱和烃.【解答】解:A.通过化学反应把煤变成液体燃料的过程,属于煤的液化,故A错误;B.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乙烯中含双键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则二者均可以与氯气反应,故B正确;C.苯和甲烷均与高锰酸钾不反应,高锰酸钾不能氧化苯和甲烷,故C错误;D.乙烯、苯均为不饱和烃,则均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D错误;故选B.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醛基的结构简式﹣COH B.聚丙烯的结构简式C.四氯化碳分子的电子式 D.丙烷分子的球棍模型【考点】结构式;电子式;结构简式.【分析】A、醛基中﹣H连在C原子上;B、聚丙烯的结构单元的主链含有2个C原子;C、氯原子未成键的孤对电子对未标出;D、球棍模型突出的是原子之间的成键的情况及空间结构.【解答】解:A、醛基中﹣H连在C原子上,故醛基的结构简式为﹣CHO,故A错误;B、聚丙烯为丙烯通过加聚反应生成的,聚丙烯的结构简式为:,故B错误;C、氯原子未成键的孤对电子对未标出,四氯化碳电子式为,故C错误;D、原子之间为单键,主链有3个碳原子,氢原子数为8个,符合丙烷的结构,故D正确.故选D.3.氢核磁共振谱是根据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在谱中给出的信号不同来确定有机物分子中氢原子种类的.下列有机物分子中,在氢核磁共振谱中只给出一种信号的是()A.丙烷 B.新戊烷C.正丁烷D.异丁烷【考点】有机物实验式和分子式的确定.【分析】根据分子中有几种氢原子,核磁共振谱就有几种峰来解答.【解答】解:A.丙烷结构简式为CH3CH2CH3,有3种氢原子,核磁共振氢谱有3种峰,故A 错误;B.新戊烷结构简式为,有1种氢原子,核磁共振氢谱有1种峰,故B正确;C.正丁烷结构简式为CH3CH2CH2CH3,有2种氢原子,核磁共振氢谱有2种峰,故C错误;D.异丁烷结构简式为CH3CH(CH3)2,有2种氢原子,核磁共振氢谱有2种峰,故D错误.故选B.4.属于同系物的一组物质是()A.35Cl2、37Cl2、35Cl、37ClB.﹣OH、﹣CH2OH、﹣CH2CH2OHC.CH4、CH3CH(CH3)2、(CH3)3CCH2CH3D.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考点】芳香烃、烃基和同系物.【分析】同系物指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具有如下特征:结构相似、化学性质相似、分子式通式相同,分子式不同、物理性质不同,研究范围为有机物.【解答】解:A.35Cl2、37Cl2是氯元素的单质;35Cl、37Cl是氯元素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故A错误;B.﹣OH、﹣CH2OH、﹣CH2CH2OH都是原子团,同系物是化合物,故B错误;C.CH4、CH3CH(CH3)2、(CH3)3CCH2CH3都是烷烃,结构相似,相差n个CH2原子团,是同系物,故C正确;D.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分子式不同,官能团个数不同,不是同系物,故D错误.故选C.5.用18O标记的CH3CH218OH与乙酸反应制取乙酸乙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8O 存在于水中B.反应中浓硫酸即是催化剂又是脱水剂C.18O 存在于乙酸乙酯中D.若与丙酸反应生成的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4【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分析】羧酸跟醇的酯化反应是可逆的,该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羧酸跟醇的反应过程为:羧酸分子中的羟基与醇分子中羟基的氢原子结合成水,其余部分互相结合成酯,即酸去羟基醇去羟基氢,据此判断含有18O的化合物,并计算出生成的乙酸乙酯的相对分子量.【解答】解:A、C.乙酸与乙醇反应乙酸提供羟基,醇提供羟基氢原子,结合生成水,其余部分互相结合成酯,所以CH3CH218OH与乙酸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18OH CH3CO18OCH2CH3+H2O,由于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故乙醇仍存在,18O只存在于乙醇和乙酸乙酯中,故A错误,C正确;B.酯化反应中浓硫酸起到催化剂和脱水剂的作用,故B正确;D.与丙酸反应生成的酯为:CH3CH2CO18OCH2CH3,该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4,故D正确;故选A.6.四氯化碳按官能团分类应该属于()A.烷烃 B.烯烃 C.卤代烃D.羧酸【考点】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及其结构.【分析】四氯化碳中含﹣Cl,为卤代烃的官能团,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烷烃中不含官能团,故A不选;B.烯烃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故B不选;C.卤代烃的官能团为卤素原子,则四氯化碳属于卤代烃,故C选;D.羧酸的官能团为﹣COOH,故D不选;故选C.7.某烃结构简式如下:,有关其结构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B.所有原子可能在同一条直线上C.所有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D.所有碳原子可能在同一直线上【考点】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在常见的有机化合物中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乙烯和苯是平面型结构,乙炔是直线型结构,其它有机物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解答】解:有机物﹣C≡C﹣CH=CH﹣CH3中,具有苯环、乙烯的共面结构以及乙炔的共线结构,所以苯环的6个碳原子一定共面,具有乙烯结构的后4个碳原子一定共面,具有乙炔结构的两个碳原子(倒数第四个和倒数第五个)一定共线,所有的碳原子可以共面,但不共线,故选:C.8.按官能团分类,下列属于羧酸的是()A.B. C.D.【考点】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及其结构.【分析】羧酸可以看作羧基取代了烃中H原子形成的,其分子中含有官能团羧基:﹣COOH,据此进行解答.【解答】解:A.中羟基与烃基之间相连,属于醇类,故A错误;B.为苯甲酸,属于羧酸,故B正确;C.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为羰基,不属于羧酸,故C错误;D.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为羟基,属于醇类,故D错误;故选B.9.下列有机物的系统命名错误的是()A.2﹣甲基﹣2,4﹣己二烯B.4﹣甲基﹣1﹣戊炔C.2﹣甲基﹣6﹣乙基庚烷 D.1,3,5﹣三甲苯【考点】有机化合物命名.【分析】判断有机物的命名是否正确或对有机物进行命名,其核心是准确理解命名规范:(1)烷烃命名原则:①长:选最长碳链为主链;②多:遇等长碳链时,支链最多为主链;③近:离支链最近一端编号;④小:支链编号之和最小.看下面结构简式,从右端或左端看,均符合“近﹣﹣﹣﹣﹣离支链最近一端编号”的原则;⑤简:两取代基距离主链两端等距离时,从简单取代基开始编号.如取代基不同,就把简单的写在前面,复杂的写在后面;(2)有机物的名称书写要规范;(3)对于结构中含有苯环的,命名时可以依次编号命名,也可以根据其相对位置,用“邻”、“间”、“对”进行命名;(4)含有官能团的有机物命名时,要选含官能团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官能团的位次最小.【解答】解:A.选包含两个双键的最长碳链作主链,符合命名规则,故A正确;B.从距离三键近的一端命名,符合命名规则,故B正确;C.主链不是最长,命名为2,6﹣二甲基﹣6﹣辛烷,故C错误;D.取代基的位次和最小,符合命名规则,故D正确.故选C.10.2﹣甲基﹣1,3﹣丁二烯和足量的溴发生加成反应,其加成产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1种B.2种C.3种D.4种【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分析】2﹣甲基﹣1,3﹣丁二烯结构简式为CH2=C(CH3)CH=CH2,与足量溴发生加成反应,可能是1,2﹣加成、可能是3,4﹣加成,也可能是1,4﹣加成,也可能是1、2、3、4﹣加成,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2﹣甲基﹣1,3﹣丁二烯结构简式为CH2=C(CH3)CH=CH2,与足量溴发生加成反应,可能是1,2﹣加成、可能是3,4﹣加成,也可能是1,4﹣加成,也可能是1、2、3、4﹣加成,所以其加成产物有4种,故选D.11.由2﹣氯丙烷制取少量的1,2﹣丙二醇时,需要经过下列哪几步反应()A.加成→消去→取代 B.消去→加成→水解C.取代→消去→加成 D.消去→加成→消去【考点】有机物的合成;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及其结构.【分析】可用逆推法判断:CH3CHOHCH2OH→CH3CHBrCH2Br→CH3CH=CH2→CH3CHClCH3,以此判断合成时所发生的反应类型.【解答】解:由2﹣氯丙烷制取少量的1,2﹣丙二醇,可用逆推法判断:CH3CHOHCH2OH→CH3CHBrCH2Br→CH3CH=CH2→CH3CHClCH3,则2﹣氯丙烷应首先发生消去反应生成CH3CH=CH2,CH3CH=C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BrCH2Br,CH3CHBrCH2Br发生水解反应可生成1,2﹣丙二醇.故选B.12.北京奥运会期间对大量盆栽鲜花施用了S﹣诱抗素制剂,以保证鲜花盛开,S﹣诱抗素的分子结构如图,下列关于该分子说法正确的是()A.含有羟基、羰基、羧基、酯基B.含有苯环、羟基、羰基、羧基C.含有碳碳双键、羟基、羰基、羧基D.含有碳碳双键、苯环、羟基、羰基【考点】烃的衍生物官能团.【分析】根据S﹣诱抗素的分子结构图来分析官能团,并利用官能团的概念来分析判断.【解答】解:根据分子的结构简式可以看出,该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羟基、羰基、羧基.故选C.13.某醇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产生的氢气与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该醇可能是()A.乙二醇B.乙醇 C.甲醇 D.丙三醇【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分析】金属与醇反应,醇中﹣OH中的氢原子被还原生成氢气,根据H原子守恒可知,n(一元醇)=n(H2),产生的氢气与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说明有机物中含有两个羟基.【解答】解:醇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产生的氢气与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1mol该醇中含有2mol羟基,A.1mol乙二醇中含有2mol羟基,满足条件,故A正确;B.1mol乙醇中只含有1mol羟基,不满足条件,故B错误;C.1mol甲醇中只含有1mol羟基,不满足条件,故C错误;D.1mol丙三醇中含有3mol羟基,不满足条件,故D错误;故选A.14.某炔烃经催化加氢后,得到2﹣甲基丁烷,该炔烃是()A.2﹣甲基﹣1﹣丁炔 B.3﹣甲基﹣1﹣丁炔C.2﹣甲基﹣3﹣丁炔 D.3﹣甲基﹣2﹣丁炔【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分析】2﹣甲基丁烷的碳链结构为,炔烃含有碳碳三键,结合碳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的特点判断.【解答】解:2﹣甲基丁烷的碳链结构为,若为炔烃,只能在3,4号C添加碳碳三键,其名称为:3﹣甲基﹣1﹣丁炔,故选B.15.乙醇分子中各化学键如图所示,对乙醇在各种反应中应断裂的键说明不正确的是()A.和金属钠作用时,键①断裂B.和浓硫酸共热至170℃时,键②和⑤断裂C.和乙酸、浓硫酸共热时,键②断裂D.在铜催化下和氧气反应时,键①和③断裂【考点】乙醇的化学性质.【分析】根据乙醇的性质,结合反应物与产物的结构判断.有机反应重在掌握反应的机理即清楚断键与成键位置.A、根据乙醇与与金属钠反应生成乙醇钠和氢气,断开的羟基上的氢氧键;B、乙醇和浓硫酸共热至170°C,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C、乙醇与酸发生酯化反应,断开的羟基上的氢氧键;D、根据乙醇在铜催化下与O2反应生成乙醛和水,断开的是羟基上的氢氧键和与羟基所连的碳的氢.【解答】解:A、乙醇与钠反应取代羟基上氢原子,反应时键①断裂,故A正确;B、乙醇和浓硫酸共热至170°C,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乙醇中键②⑤断裂,故B正确;C、和乙酸、浓硫酸共热时,键①断裂,故C错误;D、乙醇在Cu催化作用下和O2反应生成乙醛,乙醇中的键①③断裂,故D正确;故选C.16.溴乙烷与氢氧化钾溶液共热,既可生成乙烯又可生成乙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成乙烯的是氢氧化钾的水溶液B.生成乙醇的是氢氧化钾的水溶液C.生成乙烯的是在170℃下进行的D.生成乙醇的是氢氧化钾的醇溶液【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分析】溴乙烷在KOH的醇溶液中加热可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而溴乙烷在KOH的水溶液中加热可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乙醇,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溴乙烷转化为乙烯,为消去反应,条件为KOH的醇溶液、加热,故A错误;B.生成乙醇为水解反应,条件为KOH的水溶液、加热,故B正确;C.卤代烃在KOH的醇溶液中加热可发生消去反应,不需要控制温度为170℃,故C错误;D.卤代烃在KOH的水溶液中加热可发生水解反应,则生成乙醇的是氢氧化钾的水溶液,故D错误;故选B.17.1mol某烃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需要消耗氧气179.2L(标准状况下).它在光照的条件下与氯气反应能生成三种不同的一氯取代物.该烃的结构简式是()A.CH3CH2CH2CH2CH3B.C. D.【考点】有关有机物分子式确定的计算.【分析】1mol该烃燃烧需氧气179.2L(标准状况)即=8mol,可以确定烃的化学式,在光照的条件下与氯气反应能生成三种不同的一氯取代物,说明可取代3种不同的位置,以此进行判断.【解答】解:在光照的条件下与氯气反应能生成三种不同的一氯取代物,说明可取代3种不同的位置,选项中各物质的一氯代物种类为:,只有A、B选项符合要求,而1mol该烃燃烧需氧气179.2L(标准状况)即=8mol,A、B的分子式分别是C6H14和C5H12,配平其燃烧方程式得:C6H14+9.5O26CO2+7H2O,C5H12+8O25CO2+6H2O,显然只有A符合,故选A.18.从柑桔中炼制出有机物(如图),下列有关它的推测不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10H16B.常温下为液态,难溶于水C.它属于芳香烃D.1mol该物质与1molHCl加成所得产物有四种【考点】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及其结构.【分析】A、根据有机物质的结构简式来书写分子式;B、大都数有机物质难溶于水,碳个数较多的烃(多余4个)常温下为液态和固态;C、芳香烃是只含有C、H元素的化合物;D、有机物中的双键碳原子上加成氢原子或是氯原子的位置不一样会导致产物不一样.【解答】解:A、根据有机物质的结构简式得出写分子式为C10H16,故A正确;B、大都数有机物质难溶于水,该烃分子常温下为液态,故B正确;C、芳香烃是含苯环、只含有C、H元素的化合物,该物质不含有苯环,不属于芳香烃,故C 错误;D、有机物中的双键碳原子上加成氢原子或是氯原子的位置不一样会导致产物不一样,该物质与1molHCl加成所得产物有四种,故D正确.故选C.19.含有一个双键的烯烃,和H2加成后的产物结构简式如图,此烯烃可能有的结构有()A.5种B.6种C.7种D.8种【考点】烯烃.【分析】由烯烃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判断碳碳双键的位置可确定烯烃的种类,注意C原子最多形成4个共价键的特点,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根据烯烃与H2加成反应的原理,推知该烷烃分子中相邻碳原子上均含有原子的碳原子间是对应烯烃存在C=C的位置,该烷烃中能形成双键键位置有:1和2之间、2和3之间、3和4之间、3和5之间、5和6之间、6和7之间(6和9)、7和8之间(9和10),故该烯烃共有7种,故选C.20.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与金属钠发生反应并放出氢气B.能在催化剂作用下与H2发生加成反应C.在浓H2SO4催化下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D.具有酸性,可以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分析】由结构可知,分子中含碳碳双键、﹣OH,结合烯烃、醇的性质来解答.【解答】解:A.含﹣OH,与Na反应生成氢气,故A正确;B.含碳碳双键,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B正确;C.含﹣OH,在浓H2SO4催化下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故C正确;D.不含﹣COOH,不具有酸性,不与NaOH反应,故D错误;故选D.21.丙烷的分子结构可简写成键线式结构,有机物A的键线式结构为,有机物B与等物质的量的H2发生加成反应可得到有机物A.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有机物A的一氯取代物只有4种B.用系统命名法命名有机物A,名称为2,2,3﹣三甲基戊烷C.有机物A的分子式为C8H18。
新疆高二高中化学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 A .碳酸钙受热分解 B .乙醇燃烧 C .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 D .氧化钙溶于水2.反应A(g)+3B(g) 2C(g)+2D(g),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速率,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υ(D)="0.4" mol / (L·s) B .υ(C)="0.5" mol / (L·s)C .υ(B)="0.6" mol / (L·s)D .υ(A)="0.15" mol / (L·s) 3.在2L 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A 和6molB ,发生以下反应:4A(g)+6B(g) 4C(g) +5D(g)。
若经5s 后,剩下的A 是2.5mol ,则B 的反应速率是( ) A .0.45 mol / (L·s) B .0.15 mol / (L·s) C .0.225 mol / (L·s) D .0.9 mol / (L·s)4.已知反应mX(g)+nY(g) qZ(g)的△H <0,m +n >q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通入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平衡将正向移动B .X 的正反应速率是Y 的逆反应速率的m/n 倍C .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D .若平衡时X 、Y 的转化率相等,说明反应开始时X 、Y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m5.已知1 g 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 ,且氧气中1 mol O=O 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 kJ ,水蒸气中1 mol H―O 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 kJ ,则氢气中1 mol H―H 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 A .920 kJ B .557 kJ C . 436 kJ D .188 kJ6.25℃、101 kPa 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393.5 kJ•mol -1、285.8 kJ•mol -1、890.3 kJ•mol -1、2 800 kJ•mol -1,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C(s)+1/2O 2(g) ="==CO(g)" △H =-393.5 kJ•mol -1B .2H 2(g)+O 2(g) ===2H 2O(g) △H =+571.6 kJ•mol -1C .CH 4(g)+2O 2(g) ="==" CO 2(g)+2H 2O(g) △H =-890.3 kJ•mol -1D .1/2C 6H 12O 6(s )+3O 2(g) ===3CO 2(g) +3H 2O(l) △H =-1 400 kJ•mol -17.已知在298K 时下述反应的有关数据:C(s)+1/2O 2(g) ="==" CO(g) △H 1 = -110.5 kJ• mol -1 C(s)+O 2(g) ="==" CO 2(g) △H 2= -393.5 kJ• mol -1 则C(s)+CO 2(g) ="==" 2CO(g) 的△H 为( )A .+283.5 kJ• mol -1B .+172.5 kJ• mol-1C .-172.5 kJ• mol -1D .-504 kJ• mol -18.某温度下,H 2(g)+CO 2(g) H 2O(g)+CO(g)的平衡常数K =9/4.该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H 2(g)和CO 2(g),其起始浓度如下表所示.起始浓度甲乙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平衡时,乙中CO 2的转化率大于60%B .平衡时,甲中和丙中CO 2的转化率均是60%C .平衡时,丙中c (CO 2)是甲中的2倍,是0.012 mol/LD .反应开始时,丙中的反应速率最快,甲中的反应速率最慢 9.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对于可逆反应A(g)+B(g) 2C(g),可以判断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 .体系压强不变 B .单位时间消耗n molA,同时生成2nmolC C .A 的转化率不变 D .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变10.在某温度下,H 2和I 2各0.10mol 的气态混合物充入10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H 2(g)+I 2(g) 2HI(g),充分反应后达到平衡,测得c(H 2)="0.008" mol•L -1,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 A .40 B .62.5 C .0.25 D .411.某温度时,一定压强下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X(g)+bY(g) cZ(g)+dW(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压强增大至原来的2倍,当再达到平衡时,W 的浓度为原平衡状态的1.8倍,下列叙述正确是( ) A .平衡正移 B .(a+b)>(c+d) C .Z 的体积分数变小 D .X 的转化率变大12.对于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若ΔH <0,ΔS >0,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B .若ΔH >0,ΔS <0,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 C .若ΔH >0,ΔS >0,低温时可自发进行 D .若ΔH <0,ΔS <0,低温时可自发进行13.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mA(g)+nB(s) pC(g)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的体积,发现A 的转化率随之降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m +n)必定小于p B .(m +n)必定大于p C .m 必定小于p D .m 必定大于p14..已知在一定条件下有CO(g)+H 2O(g) CO 2(g)+H 2(g),在某一容积为2 L 的密闭容器中,加入0.2 mol 的CO 和0.2 mol 的H 2O ,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高温加热,发生如下反应:CO(g)+H 2O(g) CO 2(g)+H 2(g) ΔH =a kJ/mol ,反应达平衡后,测得c (CO)∶c (CO 2)=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放出的热量为0.04a KJ B .平衡时H 2O 的转化率为40%C .若将容器的体积压缩为1 L ,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D .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的依据是CO 、H 2O 、CO 2、H 2的浓度都相等15.白磷与氧可发生如下反应:P 4+5O 2="==" P 4O 10。
新疆高二高中化学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物质全部是弱电解质的是( ) A .H 2O NH 3·H 2O HClO .HFB .Cu(OH)2CH 3COOHC 2H 5OH CH 3COONa C .H 2SO 3.Ba(OH)2BaSO 4D .H 2SiO 3.H 2S CO 22.25℃时,在0.01mol·L -1的硫酸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 (H +)是( )A .5×10-13mol·L -1B .0.02mol·L -1C .1×10-7mol·L -1D .1×10-12mol·L-13.常温下,下列溶液的pH 大于7的是( ) A .NH 4Cl B .H 3PO 4C .NaHCO 3D .Na 2SO 44.取浓度相同的NaOH 和HCl 溶液,以3∶2体积比相混合,所得溶液的pH 等于12,则原溶液的浓度为( )A .0.01mol·L -1B .0.017mol·L -1C .0.05mol·L -1D .0.50mol·L -15.在水中加入下列物质,可使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且所得溶液呈酸性的是( )A .NaClB .H 2SO 4C .Na 2CO 3D .NH 4Cl6.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 溶液时,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直接加入已知浓度的盐酸B .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直接加入一定体积的未知浓度的NaOH 溶液C .滴定时没有排除滴定管下端的气泡D .滴定时视线与滴定管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7.向盛有0.1mol/LAgNO 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0.1mol/LNa 2S 溶液至沉淀完全,再向上层清液中滴加足量NaCl 溶液,产生的现象或生成的物质是( ) A .黑色沉淀完全转化为白色沉淀 B .既有氯化银也有硫化银 C .不能由黑色沉淀转化为白色沉淀 D .只有氯化银白色沉淀8.在盛有稀H 2SO 4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正极附近的SO -离子浓度逐渐增大B .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C .正极有O 2逸出D .铜片上有H 2逸出9.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各溶液中,NH 离子的浓度最大的是( ) A .NH 4HCO 3 B .NH 4HSO 4 C .NH 4ClD .NH 3·H 2O10.阿波罗号宇宙飞船上使用的氢氧燃料电池,其电池反应为:2H 2+O 2=2H 2O ,电解质溶液为KOH 溶液,反应保持在较高温度,使H 2O 蒸发,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此电池能发生蓝色火焰 B .H 2为正极,O 2为负极C .工作时,电解质溶液的pH 不断减小D .电极反应分别为负极:2H 2+4 OH ――4e -=4 H 2O ;正极:O 2+2 H 2O +4e -=4 OH -11.下列离子方程式中,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A .HCOOH + H 2O HCOO - + H 3O +B .CO 2 + H 2OHCO 3- + H +C .CO 32- + H 2O HCO 3- + OH -D .HS -+ H 2OS 2- + H 3O +12.(平行班做)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 -)=1×10-14mol·L -1,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Al 3+ Na + NO 3- Cl -B .K +Na +Cl -NO 3-C .K + Na + Cl -CO 32-D .K +NH 4+ SO 42- NO 3-13.(实验班做)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①无色溶液中:K +,Cl -,Na +,MnO 4-②使pH=11的溶液中:Na +,AlO 2-,NO 3-,S 2-,SO 32-③由水电离的H +浓度c(H +)=1×10-13mol/L 的溶液中:Cl -,HCO 3-,NO 3-,NH 4+,S 2O 32-④加入Mg 能放出H 2的溶液中:Mg 2+,NH 4+,Cl -,K +,SO 42- ⑤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Fe 3+,MnO 4-,NO 3-,Na +,SO 42-⑥酸性溶液中:Fe 2+,Al 3+,NO 3-,I -,S 2- A .①②⑤ B .②④⑤ C .①③⑥ D .①②④14.下列固体物质溶于水,再将其溶液加热,蒸发结晶、再灼烧,能得到化学组成与原固体物质相同的是( ) ①胆矾 ②氯化铝 ③硫酸铝 ④Na 2CO 3⑤NaHCO 3⑥高锰酸钾 A .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⑤ D .全部15.(实验班做)室温下,下列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 一定大于7的是 A 0.1mol/L 的盐酸和0.1mol/L 的氢氧化钠溶液 B .0.2 mol/L 的盐酸和0.1mol/L 的氢氧化钡溶液 C .pH =4的醋酸溶液和pH =10的氢氧化钠溶液 D .pH =4的盐酸和pH =l0的氨水16.(平行班做)室温时,下列混合溶液的pH 一定小于7的是( ) A .pH = 3的盐酸和pH = 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B .pH = 3的盐酸和pH = 11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C .pH = 3的硫酸和pH = 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D .pH = 3的醋酸和pH = 11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17.把0.02mol/LCH 3COOH 溶液和0.01mol/LNaOH 溶液以等体积混和,则混合液中微粒浓度关系正确的为 ( )A .c (CH 3COO -)>c (Na +)B .c (OH -)>c (H +)C .c (CH 3COOH)>c (CH 3COO -)D .c (CH 3COOH)+c (CH 3COO -)=0.02mol/L18.(实验班做)在一定的温度下,向CH 3COONa 的稀溶液里加水稀释,下列各种量的变化中,变大的是( )①c(H +)的物质的量浓度 ②c(OH -)的物质的量浓度③c (CH 3COO -)/c(CH 3COOH) ④水的浓度⑤c(H +)·c(OH -) A .①④ B .① C .③④ D .②⑤19.(平行班做)在0.1 mol·L -1 CH 3COOH 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 CH 3COOH CH 3COO -+H + ,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加入水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 .加入少量NaOH 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 .加入少量0.1 mol·L -1 HCl 溶液,溶液中c (H +)不变 D .加入少量CH 3COONa 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20.(实验班做)在25 mL 0.1 mol/L NaOH 溶液中逐滴加入0.2 mol/L CH 3COOH 溶液,曲线如下图所示,有关粒子浓度关系比较正确的 ( )A .在A 、B 间任一点,溶液中一定都有c(Na +) > c(CH 3COO -) > c(OH -) > c(H +) B .在B 点,a > 12.5,且有c(Na +) = c(CH 3COO -) = c(OH -) = c(H +)C .在C 点:c(CH 3COO -) = c(Na +) > c(H +) > c(OH -)D .在D 点:c(CH 3COO -) + c(CH 3COOH) = 2c(Na +)21.(平行班做)常温下,把pH =11的NaOH 溶液与pH =3的醋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在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 .c (CH 3COO -)>c (Na +)>c (OH -)>c (H +)B .c (Na +)>c (CH 3COO -)>c (OH -)>c (H +)C .c (CH 3COO -)>c (Na +)>c (H +)=c (OH -)D .c (Na +)+c(H +)=c (CH 3COO -)+c (OH -)2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0.1mol·L -1氨水中,c (OH -)=c (NH 4+)B .10 mL 0.02mol·L -1HCl 溶液与10 mL 0.02mol·L -1Ba(OH)2溶液充分混合,若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20 mL ,则溶液的pH=12C .在0.1mol·L -1CH 3COONa 溶液中,c (OH -)=c (CH 3COOH)+c (H +)+c(CH 3COO -)D .0.1mol·L -1某二元弱酸强碱盐NaHA 溶液中,c (Na +)=2c (A 2-)+c (HA -)+c (H 2A)二、填空题1.(8分)写出下列物质电离或盐水解的离子方程式:(1)NaHSO 4溶于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H 2S 的电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氯化铁溶液: ; (4)碳酸钠溶液: ;(5)AlCl 3与NaHCO 3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分)在滴有酚酞的氨水中加入NH 4Cl 溶液后红色变浅,解释:______。
哈密地区二中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高二化学第I卷(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B.同温同压下,H2(g)+Cl2(g)= 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相同C.生成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的总焓时,反应放热,ΔH<0D.ΔH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无关2.下列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A.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B.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C.盐酸和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3.C(s)+CO2(g)2CO(g)反应中,可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①增大压强②升高温度③通入CO2④增大C的量⑤减小压强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②③④⑤4.已知①CH3COOH(l)+2O2(g)===2CO2(g)+2H2O(l)ΔH1=-870.3 kJ/mol②C(s)+O2(g)===CO2(g)ΔH2=-393.5 kJ/mol③H2(g)+O2(g)===H2O(l)ΔH3=-285.8 kJ/mol则2C(s)+2H2(g)+O2(g)===CH3COOH(l)的反应热为A.-870.3 kJ/mol B.-571.6 kJ/molC.+787.0 kJ/mol D.-488.3 kJ/mol5.已知有:(l)=H2O(g)△H1=a kJ·(2)=2H2O(g)△H2=b kJ·(3)=H2O(l)△H3=c kJ·(4)=2H2O(l)△H4=d kJ·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a<c <0 B.b>d>0 C.2a=b<0 D.2c=d>06.在一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i(s)+4CO(g)Ni(CO)4(g),H<0。
利用该反应可以将粗镍转化为纯度达99.9%的高纯镍。
对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增加Ni的量可提高CO的转化率,Ni的转化率降低B.缩小容器容积,平衡右移,H减小C.反应达到平衡后,充入CO再次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降低D.当4v[Ni(CO)4]=v(CO)时或容器中混合气体密度不变时,都可说明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7.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引起的。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二(17届)化学学科期中考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H:1 C:12 N:14 O:16 Fe:56第I卷(共52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6小题,每题2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能层中不包含p能级B.碳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p4C.3p3表示3p能级有三个轨道D.同一原子中,2p、3p、4p能级的轨道数依次增加2、下列物质的分子中,既有σ键又有π 键的是( )A.C2H6 B.HClO C.CH4 D.CO23、基态原子的4s能级中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共有( )A.1种 B.2种 C.3种 D.8种4、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Kr]4d105s1的元素应在()A.S区、第五周期、ⅠA族B.ds区、第五周期、ⅠB族C.d区、第四周期、ⅠB族D.ds区、第五周期、ⅠA族5、能说明元素X的原子得电子能力强于元素Y的原子的事实是( )A.元素周期表中元素X位于元素Y的上一个周期B.元素X的含氧酸的酸性强于元素Y的含氧酸C.分别加热H2X、HY至500℃,只有HY发生分解D.元素X与Y同主族,相同温度时其单质与铜反应分别生成Cu2X和CuY6、下列说法或有关化学用语的表达正确的是( )A.在基态多电子原子中,p轨道电子能量一定高于s轨道电子能量B.基态Fe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图为:C.因氧元素电负性比氮元素大,故氧原子第一电离能比氮原子第一电离能大D.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Cu在周期表中属于s区元素7、某元素原子的质量数为52,中子数为28,其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为( )A.1 B.3 C.4 D.68.已知X、Y是主族元素,I为电离能,单位是kJ/mol。
根据下表所列数据判断,错误的是()A.元素X的常见化合价是+1价B.元素Y是IIIA族元素C.元素X与氯形成化合物时,化学式可能是XClD.若元素Y处于第三周期,它可与冷水剧烈反应9、现有四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①1s22s22p63s23p4;②1s22s22p63s23p3;③1s22s22p3;④1s22s22p5。
2016--2017学年下学期高二(18届)化学学科期末考试试卷一、单选题(24题;共48分)1、用Pt作电极,电解串联电路中分装在甲、乙两个烧杯中的200mL0。
3mol/LNaCl溶液和300mL0.15mol/L的AgNO3溶液,当甲中产生0。
56L(标准状况)Cl2时停止电解,取出电极,将两杯溶液混合,混合液在室温下的pH为(设混合后总体积为500mL,且所产生的Cl2全部逸出)A、2B、7C、11.7D、122、如图是模拟铁的电化学防护装置。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此装置属于电解池B、此装置中的铁极上发生氧化反应C、该电化学防护法称为“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法"D、该电化学防护法称为“外加电源阴极保护法”3、3molA和2.5molB混合盛入容积为2L的容器内,使它们发生反应2A(s)+3B(g)2C(g)+D(g),经过5min生成0.5mol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的平均消耗速率为0.3mol/(L·min)B、C的平衡浓度为2mol/LC、平衡后,增大压强,平衡将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若单位时间内生成的B和C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体系处于平衡状态4、肼(N2H4)分子中所有原子均达到稀有气体原子的稳定结构,它的沸点高达113℃,燃烧热为642 kJ·mol-1,肼与氧气及氢氧化钾溶液还可构成燃料电池。
已知肼的球棍模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肼是由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B、肼沸点高达113℃,可推测肼分子间能形成氢键C、肼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H4(g)+ O2(g)=N2(g)+2H2O(g);△H = -642 kJ·mol-1D、肼-氧气燃料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为:O2 +2H2O+4e-=4OH-5、下列物质发生变化时,所克服的粒子间相互作用属于同种类型的是A、食盐和葡萄糖分别溶解在水中B、干冰和氯化铵分别受热变为气体C、二氧化硅和铁分别受热熔化D、液溴和苯分别受热变为气体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有离子键B、Ca2+、K+、Cl﹣、S2﹣四种离子的半径依次减小C、、、三种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分别为124、125、126D、ⅥA族元素氧、硫、硒(Se)的位置从上至下,故H2O、H2S、H2Se稳定性依次减弱7、在一定温度下,向容积固定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a mol NO2,发生如下反应:2NO2(g)⇌N2O4(g);△H<0.达平衡后再向容器中充入amol NO2,再次达到平衡后,与原平衡比较,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相对平均分子质量增大B、NO2的转化率提高C、NO2的质量分数增大D、反应放出的总热量大于原来的2倍8、已知反应①:CO(g)+CuO(s)⇌CO2(g)+Cu(s)和反应②:H2(g)+CuO(s)⇌Cu(s)+H2O(g)在相同的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和K2,该温度下反应③:CO(g)+H2O(g)⇌CO2(g)+H2(g)的平衡常数为K.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①的平衡常数B、反应③的平衡常数K=C、对于反应③,恒容时,温度升高,H2 的浓度减小,则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D、对于反应③,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 的浓度一定减小9、目前,科学界拟合成一种“二重构造”的球型分子,即把“足球型”的C60(富勒烯)溶进“足球型”的Si60分子中,外面的硅原子与里面的碳原子以共价键结合。
新疆高二高中化学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措施不符合节能减排的是 ()A.大力发展火力发电,解决电力紧张问题B.在屋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为居民提供生活用热水C.用石灰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脱硫,并回收石膏D.用杂草、生活垃圾等有机废弃物在沼气池中发酵产生沼气,作家庭燃气2.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分离乙醇和乙酸B.制取乙酸乙酯C.石油的蒸馏D.甲烷与氯气反应3.下列过程属于放热的是()A.氯酸钾分解制氧气B.将水气化C.煅烧石灰石制生石灰D.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4.在2A+B⇌3C+4D反应中,表示该化学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 v(A)=0.5mol/(L•s)B. v(B)=0.3mol/(L•s)C. v(C)=0.8mol/(L•s)D. v(D)=1mol/(L•s)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B.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吸热反应C.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放热反应D.木炭在氧气中的燃烧是吸热反应6.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定条件下,将1 mol N2和3 mol H2混合,充分反应后转移的电子数为6 N A B.1.5 mol CH4所含的电子数为15 N AC.6.4 g由S2、S4、S8组成的混合物含硫原子数为0.2 N AD.常温常压下,11.2 L Cl2含氯原子数为N A7.下列关于化学平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达到化学平衡时,反应物已完全转化为生成物B.化学平衡是一定条件下的平衡,当条件改变时,平衡可能会遭到破坏C.当达到化学平衡时,反应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浓度相等D.当达到化学平衡时,正逆反应均已停止8.下列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高温及加入催化剂都能使合成氨的反应速率加快B.红棕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C.SO2催化氧化成SO3的反应,往往需要使用催化剂D.H2、I2、HI平衡时的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变深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铝粉投入到NaOH 溶液中:2Al+2OH -══ 2AlO 2-+H 2↑B .铁与盐酸反应: Fe + 2H + ══ Fe 3++ H 2 ↑C .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H ++HCO 3-══ H 2O + CO 2↑D .Ba(OH)2与稀H 2SO 4反应: Ba 2++OH -+H ++SO 42-══ BaSO 4↓+H 2O10.下列反应过程中,△H >0且△S >0的是( ) A .NH 3(g )+HCl (g )=NH 4Cl (s ) B .CaCO 3(s )=CaO (s )+CO 2(g )C .4Al (s )+3O 2(g )=2A12O 3(s )D .HCl (aq )+NaOH (aq )=NaCl (aq )+H 2O (1)11.根据以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2H 2S (g )+3O 2(g )=2SO 2(g )+2H 2O (l )△H=﹣Q 1 kJ/mol 2H 2S (g )+O 2(g )=2S (s )+2H 2O (l )△H=﹣Q 2 kJ/mol 2H 2S (g )+O 2(g )=2S (s )+2H 2O (g )△H=﹣Q 3 kJ/mol 判断Q 1、Q 2、Q 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 ) A .Q 1>Q 2>Q 3 B .Q 1>Q 3>Q 2 C .Q 3>Q 2>Q 1D .Q 2>Q 1>Q 312.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N 2(g )+3H 2(g )⇌2NH 3(g )达到平衡状态标志的是( ) A. A 、B 、C 的分子数之比为1:3:2B. 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 N 2,同时生成amolNH 3C. 每断裂1molN≡N ,同时断裂3molH ﹣HD. 每生成1mol N≡N ,同时生成6molN ﹣H13.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大的是( ) A .加热 B .不用稀硫酸,改用98%的浓硫酸 C .滴加少量CuSO 4溶液 D .不用铁片,改用铁粉14.反应2X (g )+Y (g )═2Z (g )+热量,在不同温度(T 1和T 2)及压强(P 1和P 2)下,产物Z 的物质的量(nz )与反应时间(t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T 1<T 2,P 1<P 2B .T 1<T 2,P 1>P 2C .T 1>T 2,P 1>P 2D .T 1>T 2,P 1<P 215.反应:A (气)+3B (气)⇌2C (气)△H <0达平衡后,将气体混合物的温度降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正反应速率加大,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 .正反应速率变小,逆反应速率加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 .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 .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16.已知:Fe 2O 3(s )+C (s )=CO 2(g )+2Fe (s )△H=+234.1kJ•mol ﹣1 C (s )+O 2(g )=CO 2(g )△H=﹣393.5kJ•mol ﹣1则2Fe (s )+O 2(g )=Fe 2O 3(s )的△H 是( ) A .﹣824.4kJ•mol﹣B .﹣627.6kJ•mol ﹣1 C .+744.7kJ•mol ﹣1 D .﹣169.4kJ•mol ﹣117.在一定温度下,向2L 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HI ,2HI ⇌H 2(g )+I 2(g )△H >0,H 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是B .0~2min 内的HI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mol•L ﹣1•min ﹣1 C .恒压下向该体系中加入N 2,平衡不移动,反应速率不变 D .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只有正反应速率加快18.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CO(g)+H 2O(g)CO 2(g)+H 2(g) △H<0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 .图Ⅱ研究的只是t 0时使用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B .图Ⅰ研究的是t 0时缩小容器体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 .图Ⅲ研究的是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乙的温度较高D .图Ⅲ研究的是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甲使用了催化剂二、填空题1.一定温度下,在2L 的密闭容器中,X 、Y 、Z 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1)反应开始到10s ,用Z 表示的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开始到10s 时,Y 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2.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①2H 2(g )+O 2(g )=2H 2O (l )△H=﹣570kJ/mol ②2H 2O (g )=2H 2(g )+O 2(g )△H=+483.6kJ/mol ③2CO (g )=2C (s )+O 2(g )△H=+220.8kJ/mol ④2C (s )+2O 2(g )=2CO 2(g )△H=﹣787kJ/mol 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__(填写序号) (2)H 2的燃烧热为___________________(3)燃烧10g H 2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C (s )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5)H 2O (g )=H 2O (l )△H=________________3.对于反应3X (g )+Y (g )═Z (g )△H 〈0,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其中一个条件平衡是否移动(填“不移动”“向左”或“向右”):(1)升高温度:__;(2)缩小容器的体积:__;(3)体积不变的条件下,加入X :__; (4)加入催化剂:__. 4.按要求写热化学方程式:(1)已知稀溶液中,1 mol H 2SO 4与NaOH 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放出114.6 kJ 热量,写出表示H 2SO 4与NaOH 反应的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 molN 2(g) 与适量H 2(g) 起反应生成NH 3(g) ,放出92.2kJ 热量_______________.5.下表是稀硫酸与某金属反应的实验数据: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1和3表明,__对反应速率有影响,能表明这种影响因素的实验还有__(填实验序号)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疆高二高中化学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①元素周期表中s 区、d 区和ds 区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②d 区元素最后一个核外电子一定填充在s 能级上 ③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④同一周期自左至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依次增大 A .只有①②③ B .只有②③C .只有③④D .①②③④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NH 3、CO 、CO 2 都是极性分子B .CH 4、CCl 4 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C .HF 、HCl 、HBr 、HI 的稳定性依次增强D .CS 2、H 2O 、C 2H 2 都是直线型分子3.下列各组表述中,两个原子不属于同种元素原子的是A .3p 能级有一个空轨道的基态原子和核外电子的排布式为1s 22s 22p 63s 23p 2的原子B .2p 能级无空轨道,且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基态原子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2s 22p 5的原子C .M 层全充满而N 层为4s 2的原子和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 22s 22p 63s 23p 64s 2的原子D .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1/5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4s 24p 5的原子4.高温下,超氧化钾晶体呈立方体结构,晶体中氧的化合价部分为0价,部分为-2价。
如图所示为超氧化钾晶体的一个晶胞,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超氧化钾的化学式为KO 2,每个晶胞含有4个K +和4个O 2-B .晶体中每个K +周围有8个O 2-,每个O 2-周围有8个K +C .晶体中与每个K +距离最近的K +有8个D .晶体中与每个K +距离最近的K +有6个5.下表列出了某短周期元素R 的各级电离能数据(用I 1、I 2……表示,单位为kJ·mol -1)。
下列关于元素R 的判断中一定正确的是( )①R 的最高正价为+3价 ②R 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ⅡA 族 ③R 元素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 ④R 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 22s 2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6.离子化合物①NaCl 、②CaO 、③NaF 、④MgO 中,晶格能从小到大顺序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③①④② D .④②①③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分子中一定存在化学键B .分子中若有化学键,则一定存在σ键C .p 和p 轨道不能形成σ键D .含π键的物质不如含σ键的物质稳定8.下列说法或有关化学用语的表达不正确的是A .在基态多电子原子中,p 轨道电子能量不一定高于s 轨道电子能量B .核外电子排布由1s 22s 22p 63s 1→1s 22s 22p 6的变化需要吸收能量 C .某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图D .Ca 2+离子基态电子排布式为1s 22s 22p 63s 23p69.对充有氖气的霓红灯管通电,灯管发出红色光。
2025届新疆哈密地区第二中学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
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某温度下,相同pH值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平衡pH值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据图判断正确的是A.Ⅱ为盐酸稀释时pH值变化曲线B.b点溶液的导电性比c点溶液的导电性强C.a点K w的数值比c点K w的数值大D.b点酸的总浓度大于a点酸的总浓度2、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目前主要采用“接触法”进行生产.下列对于反应 2SO2+O2 2SO3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选择适宜的条件,SO2和O2就能全部转化为SO3B.在工业合成SO3时,要同时考虑反应速率和反应能达到的限度两方面的问题C.该反应达到平衡后,反应就完全停止了,即正逆反应速率均为零D.在达到平衡的体系中,充入由18O原子组成的O2后,18O仅存在于SO2和SO3中3、下表中关于物质的分类组合,完全正确的是选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A NaCl C2H5OH 盐酸B HNO3CaCO3H2OC KMnO4NH3·H2O CO2D NaOH BaSO4AlA.A B.B C.C D.D4、已知:2H2(g)+O2(g) ===2H2O(l) ΔH=-571.66 kJ·mol-1CO(g)+1/2O2(g) ===CO2(g) ΔH=-282.9 kJ·mol-1若氢气与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可生成2.7 g H2O(l),并放出57.02 kJ热量,则混合气体中CO的物质的量约为( )A.0.22 mol B.0.15 mol C.0.1 mol D.0.05 mol5、常温时,下列各组溶液中的离子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A.由水电离出的c(H+)=1.0×10-13mol/L的溶液中:Na+、Cl-、NH+4、SO2-3B.含有大量的Al3+溶液中:K+、Na+、CO2-3、HCO-3C.使甲基橙试液变黄的溶液中:Fe2+、Mg2+、NO-3、Cl-D.c(H+)=1.0×10-13mol/L的溶液中:Na+、S2-、CO2-3、SO2-46、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光照新制的氯水时,溶液的pH逐渐减小 B.加催化剂,使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NH3C.可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快速制取氨气 D.增大压强,有利于SO2与O2反应生成SO37、“绿色化学”对化学反应提出了“原子经济性”(原子节约)的新概念及要求,理想原子经济性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全部转化成所需要的产物,实现零排放。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三(17届)化学学科第二次月考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 14 O~16 Cl~35.5 Fe~56 Cu~64第I卷(共48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4小题,每小题2分)1.化学与生产、生活、环境等社会实际密切相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吃新鲜蔬菜要比熟吃时维生素C的损失大B.水体中植物营养物质过多积累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C.加强化石燃料的开采利用,能从根本上解决能源危机D.推广使用煤液化技术,可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2.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描述,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CO2的电子式B. Cl-的结构示意图Cl C.乙烯的结构简式 C2H4 D.质量数为37的氯原子17373.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0.1 mol 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 AB.标准状况下,11.2 L CH3CH2OH 中含有的分子数目为0.5N AC.常温常压下,18 g H2O 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N AD.常温常压下,2.24 L CO 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0.1N A4. 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用KIO3氧化酸性溶液中的KI: 5I-+IO3-+3H2O =3I2+6OH-B.向NH4HCO3溶液中加过量的NaOH溶液并加热: NH4+ +OH-NH3↑+H2OC.将过量SO2通入冷氨水中: SO2+NH3·H2O =HSO3-+NH4+D.用稀硝酸洗涤试管内壁的银镜: Ag+2H++NO3-=Ag++NO↑+H2O5.W、X、Y、Z均是短周期元素,X、Y处于同一周期,X、Z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X2-和Z-,Y+和Z-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Y>Z B.单质沸点:X>Y>ZC.离子半径:X2->Y+>Z-D.原子序数:X>Y>Z6.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选项目的分离方法原理A. 分离溶于水的碘乙醇萃取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B.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分液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C.除去KNO3固体中混杂的NaCl 重结晶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D.除去丁醇中的乙醚蒸馏丁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7.由N2O和NO反应生成N2和NO2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新疆哈密地区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12 N-14 O-16 Na-23Ⅰ卷(选择题48分)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24题,每小题2分)1.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CH3COOH B.SO2C.C2H5OH D.Cl22.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锌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的总量,可采取的措施是( )A.加入少量固体B.加入少量固体C.加入少量固体D.加入少量固体3.将氨水缓缓地滴入盐酸中至中性,下列有关的说法:①盐酸过量②氨水过量③恰好完全反应④c (NH4+) = c(Cl-) ⑤c (NH4+) <c(Cl-) 正确的是()A.①⑤B.③④C.②⑤D.②④4.下列推论正确的是()A.S(g)+O2(g)=SO2(g) △H1,S(s)+O2(g)=SO2(g) △H2;则:△H1>△H2B.C(石墨,s)=C(金刚石,s) △H=+1.9kJ/mol,则:由石墨制取金刚石的反应是吸热反应,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NaOH(aq)+HCl(aq)=NaCl(aq)+H2O(l) △H=-57.4kJ/mol,则:含20gNaOH的溶液与稀盐酸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为28.7kJD.CaCO3(s)=CaO(s)+CO2(g)△H>0,△S>0,则该反应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5.下列物质溶解于水中,能促进水的电离的是( )A.B.C.D.6.下列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①已达平衡的反应C(s)+H2O(g)CO(g)+H2(g),当增加反应物物质的量时,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②已达平衡的反应N2(g)+3H2(g)2NH3(g),当增大N2的浓度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2的转化率一定升高③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平衡时,若减小反应器容积时,平衡一定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④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达平衡时,在恒压反应器中充入稀有气体,平衡一定不移动A.①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7.用水稀释0.1mol/L氨水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 ) A.c(OH—)/c(NH3·H2O)B.c(NH3·H2O)/ c(OH—)C.C.c(OH—)·c(H+)D.n(NH4+)8.100℃时,将0.1 mol N2O4置于1L密闭的烧瓶中,然后将烧瓶放入100℃的恒温槽中,烧瓶内的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N2O4(g) 2NO2 (g)。
新疆哈密地区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6题;共32分)1. (2分)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A . 风力发电机B . 锂离子电池C . 燃气灶D . 硅太阳能电池2. (2分)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 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 kJ•mo l﹣1 ,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H=﹣114.6kJ•mol ﹣1B . 已知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1 ,则2CO2(g)=2CO(g)+O2(g)△H=+566.0 kJ•mol﹣1C .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 . 1 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就是甲烷的燃烧热3. (2分) (2016高二上·温州期中) 下列表述中合理的是()A . 在101kPa下,1g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热值B . 把FeCl3的水溶液加热蒸干可得到FeCl3固体C . 用25mL碱式滴定管量取20.00mL高锰酸钾溶液D . 太阳能电池是把太阳能转化为内能的装置4. (2分) (2017高一下·宣城期中) 金刚石和石墨是碳元素的两种结构不同的单质(同素异形体).在100kPa 时,1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1.895kJ的热能.试判断在100kPa时,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 金刚石比石墨稳定B . 1mol石墨比1mol金刚石的总能量高C . 若在等量氧气中充分燃烧,1mol金刚石比1mol石墨的释放的能量高D . 仅提供1.895 kJ的热能,工业上就能将1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5. (2分) (2019高二上·中山期末) 下列有关能量的判断和表示方法正确的是()A . 由C(s,石墨)=C(s,金刚石) ΔH=+1.9 kJ,可知:金刚石比石墨更稳定B . 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更多C . 由H+(aq)+OH-(aq)=H2O(l) ΔH=-57.3 kJ/mol,可知:含1 mol CH3COOH的溶液与含1 mol NaOH 的溶液混合,放出热量等于57.3 kJD . 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 ΔH=-285.8 kJ6. (2分) (2018高二上·武清期中) 化学反应N2+3H2=2NH3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A . N2(g)+3H2(g)=2NH3(1);△H=2(a-b-c)kJ·mol-1B . N2(g)+3H2(g)=2NH3(g);△H=2(b-a)kJ·mol-1C . N2(g)+ H2(g)=NH3(1);△H=(h+c-a)kJ·mol-1D . N2(g)+ H2(g)=NH3(g);△H=(a+b)kJ·mol-17. (2分) (2018高二上·清远期末) 已知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只与反应物的初始()状态和生成物的最终状态有关,如图(I)所示:ΔH1=ΔH2+ΔH3 ,根据上述原理和图(Ⅱ)所示,判断各对应的反应热关系中不正确的是A . A→FΔH=-ΔH6B . A→DΔH=ΔH1+ΔH2+ΔH3C . ΔH1+ΔH2+ΔH3+ΔH4+ΔH5+ΔH6=0D . ΔH1+ΔH6=ΔH2+ΔH3+ΔH4+ΔH58. (2分)(2017·浙江模拟) 反应物X转化为Y和Z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由X→Y反应的△H=E5﹣E2B . 由X→Z反应的△H>0C . 由图可知等物质的量的Y的能量一定比X的能量高D . 升高温度可提高X→Z的反应速率9. (2分) (2017高二下·莆田期中) 已知H﹣H键能为436KJ•mol﹣1 , H﹣N键能为391KJ•mol﹣1 ,根据化学方程式:N2(g)+3H2(g)⇌2NH3(g)△H=﹣92.4KJ•mol﹣1;则N≡N键的键能是()A . 431 kJ•mol﹣1B . 945.6 kJ•mol﹣1C . 649.6 kJ•mol﹣1D . 869.6 kJ•mol﹣110. (2分)高温下,反应CO+H2O CO2+H2 达平衡。
2015-2016学年新疆哈密地区第二中学高二6月月考化学一、单选题:共25题1.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煤的液化过程为物理过程B.甲烷和乙烯都可以与氯气反应C.酸性高锰酸钾可以氧化苯和甲烷D.乙烯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苯不能与氢气加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煤的液化过程为化学过程,故A错。
甲烷在光照条件下可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乙烯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故B正确。
苯和甲烷中不含碳碳双键,所以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故C错。
苯在催化剂条件下可以与氢气加成生成环己烷,故D错。
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醛基的结构简式-COHB.聚丙烯的结构简式C.四氯化碳分子的电子式D.丙烷分子的球棍模型【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学用语的知识。
醛基的结构简式为-CHO,故A错。
聚丙烯的结构简式为,故B错。
四氯化碳分子的电子式为,故C错。
故该题选D。
3.氢核磁共振谱是根据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在谱中给出的信号不同来确定有机物分子中氢原子种类的,下列有机物分子中,在氢核磁共振谱中只给出一种信号的是A.丙烷B.新戊烷C.正丁烷D.异丁烷【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有机物中氢原子种类的判断。
氢核磁共振谱中只给出一种信号的是说明只含有一种氢原子,丙烷的氢原子有2种类型,正丁烷的氢原子有2种,异丁烷的氢原子有2种,只有新戊烷的氢原子只有一种。
故该题选B。
4.属于同系物的一组物质是A.35Cl2、37Cl2、35Cl 、37ClB.-OH、-CH2OH、-CH2CH2OHC.CH4、CH3CH(CH3)2、(CH3)3CCH2CH3D.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同系物的判断。
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同一类有机物互称为同系物,据此可判断CH4、CH3CH(CH3)2、(CH3)3CCH2CH3属于同系物,故该题选C。
5.用18O标记的CH3CH218OH与乙酸反应制取乙酸乙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8O存在于水中B.反应中浓硫酸即是催化剂又是脱水剂C.18O存在于乙酸乙酯中D.若与丙酸反应生成的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酯化反应的原理与特点。
乙酸与乙醇反应乙酸提供羟基,醇提供羟基氢原子,结合生成水,其余部分互相结合成酯,所以CH3CH218OH与乙酸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18OH CH3CO18OCH2CH3+H2O,由于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则乙醇仍存在,所以18O只存在于乙醇和乙酸乙酯中,故A错,C正确,选A。
在此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与脱水剂,故B正确,不选。
生成的乙酸乙酯为CH3CO18OCH2CH3,该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若与丙酸反应生成的酯相对分子质量比乙酸乙酯大14,即90+14=104,故D正确,不选。
6.四氯化碳按官能团分类应该属于A.烷烃B.烯烃C.卤代烃D.羧酸【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官能团的分类。
烷烃中不含官能团,故A错。
烯烃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故B错。
卤代烃的官能团为卤素原子,则四氯化碳属于卤代烃,故C正确。
羧酸的官能团为-COOH,故D错。
7.某烃结构式如图,有关其结构说法正确的A.所有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B.所有原子可能在同一条直线上C.所有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D.所有氢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与碳原子相连的四个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也不可能共线,故AB错。
有机物中,具有苯环、乙烯的共面结构以及乙炔的共线结构,所以苯环的6个碳原子一定共面,具有乙烯结构的后4个碳原子一定共面,具有乙炔结构的两个碳原子(倒数第四个和倒数第五个)一定共线,所有的碳原子可以共面,故C正确。
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与碳原子相连的四个氢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故D错。
8.按官能团分类,下列属于羧酸的是A. B. C. D.【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官能团的种类和有机物的类别的关系。
为醇类物质,含有的官能团为-OH,故A错。
属于羧酸,官能团为-COOH,故B正确。
属于酮类,含有的官能团为,故C错。
为醇类物质,含有的官能团为-OH,故D错。
9.下列有机物的系统命名错误的是A.2-甲基-2,4-己二烯B.4-甲基-1-戊炔C.2-甲基-6-乙基庚烷D.1,3,5-三甲苯【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有机物的命名。
2-甲基-6-乙基庚烷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3)CH2CH2CH2CH(CH3)CH2CH3,正确的名称为2,6-二甲基辛烷,所以C错,其余选项都正确,故该题选C。
10.2甲基1,3丁二烯和足量的溴发生加成反应,其加成产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1种B.2种C.3种D.4种【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加成反应和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二烯烃的加成方式有1、2加成、1、4加成和完全加成三种。
由于2甲基1,3丁二烯分子结构不对称,其1,2加成产物有两种,1,4加成和完全加成产物各一种,所以共四种产物,故该题选D。
11.用2-氯丙烷制取少量的1,2-丙二醇,经过下列哪几步反应A.加成→消去→取代B.消去→加成→水解C.取代→消去→加成D.消去→加成→消去【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有机反应的重要类型及有机合成。
由题意,要制1,2-丙二醇,2-氯丙烷需先发生消去反应制得丙烯,即+NaOH+NaCl+H2O,再由丙烯与Br2加成生成1,2-二溴丙烷,即+Br,最后由1,2-二溴丙烷水解得到产物1,2-丙二醇,即+2H2O+2HBr,故该题选B。
12.北京奥运会期间对大量盆栽鲜花施用了S-诱抗素制剂,以保持鲜花盛开。
S-诱抗素的分子结构如图,下列关于该分子说法正确的是A.含有碳碳双键、羟基、羰基、羧基B.含有苯环、羟基、羰基、羧基C.含有羟基、羰基、羧基、酯基D.含有碳碳双键、苯环、羟基、羰基【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以及官能团的识别,意在考查考生的图形识别能力。
从图示可以分析,该有机物的结构中存在3个碳碳双键、1个醇羟基、1个羰基、1个羧基。
A 选项正确。
13.某醇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产生的氢气与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该醇可能是A.乙二醇 B.乙醇 C.甲醇 D.丙三醇【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醇的结构与性质。
醇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产生的氢气与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1 mol该醇中含有2 mol羟基,故该题选A。
14.某炔烃经催化加氢后,得到2-甲基丁烷,则该炔烃可能是A.2-甲基-1-丁炔B.2-甲基-3-丁炔C.3-甲基-1-丁炔D.3-甲基-2-丁炔【答案】C【解析】烯烃或炔烃发生加成反应时,其碳链结构不变,所以该炔烃与2-甲基丁烷的碳链结构相同,2-甲基丁烷()中能插入三键的位置只有一个,即该炔烃的结构简式为。
15.乙醇分子中各化学键如图所示,对乙醇在各种反应中应断裂的键说明不正确的是)A.和金属钠作用时,键①断裂B.和浓硫酸共热至170℃时,键②和⑤断裂C.和乙酸、浓硫酸共热时,键②断裂D.在铜催化下和氧气反应时,键①和③断裂【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有机物乙醇的结构和性质。
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生成乙醇钠和氢气:2CH3CH2OH+2Na→2CH3CH2ONa+H2↑,故乙醇断键的位置为:①,故A正确,不选。
乙醇和浓H2SO4共热至170℃时,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反应方程式为CH3CH2OH CH2═CH2+H2O,则乙醇断键的位置为:②和⑤,故B正确,不选。
乙醇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H3CH2OH+CH3COOH CH3COOCH2CH3+H2O,羟基上氢原子发生断裂,则乙醇断键的位置为①,故C错,选C。
乙醇在Cu催化下与O2反应生成乙醛和水:2CH3CH2OH+O22CH3CHO+2H2O,则乙醇断键的位置为①和③,故D正确,不选。
16.溴乙烷与氢氧化钾溶液共热,既可生成乙烯又可生成乙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成乙烯的是氢氧化钾的水溶液B.生成乙醇的是氢氧化钾的水溶液C.生成乙烯的是在170℃下进行的D.生成乙醇的是氢氧化钾的醇溶液【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卤代烃的消去反应、取代反应等知识。
溴乙烷与氢氧化钾的醇溶液共热反应生成乙烯,故A错。
溴乙烷与氢氧化钾的溶液共热反应生成乙醇,故B正确。
乙醇与浓硫酸在170℃下反应生成乙烯,故C错。
溴乙烷与氢氧化钾的溶液共热反应生成乙醇,故D 错。
17.1 mol某烃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需要消耗氧气179.2 L(标准状况下)。
它在光照的条件下与氯气反应能生成三种不同的一氯取代物。
该烃的结构简式是A. B.CH3CH2CH2CH2CH3C. D.【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有机物结构式、结构简式的确定。
选项4个答案中含有等效氢原子的种类为这样排除C、D选项,只有A、B选项符合要求,题设第二个条件是:1mol该烃燃烧需氧气179.2L(标准状况)即=8mol,A、B的分子式分别是C6H14和C5H12,配平其燃烧方程式得C6H14+9.5O26CO2+7H2O,C5H12+8O25CO2+6H2O,显然,只有B选项符合要求,故该题选B。
18.从柑桔中炼制出有机物(),下列有关它的推测不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10H16B.常温下为液态,难溶于水C.它属于芳香烃D.1mol该物质与1molHCl加成所得产物有四种【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根据有机物质的结构简式得出写分子式为C10H16,故A正确,不选。
大都数有机物质难溶于水,该烃分子常温下为液态,故B正确,不选。
芳香烃是含苯环、只含有C、H元素的化合物,该物质不含有苯环,不属于芳香烃,故C错,选C。
有机物中的双键碳原子上加成氢原子或是氯原子的位置不一样会导致产物不一样,该物质与1molHCl加成所得产物有四种,故D正确,不选。
19.含有一个双键的烯烃,和H2加成后的产物结构简式如图,此烯烃可能有的结构有A.5种B.6种C.7种D.8种【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加成反应和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根据烯烃与H2加成反应的原理,推知该烷烃分子中相邻碳原子上均含有氢原子的碳原子间是对应烯烃存在C=C的位置,该烷烃中能形成双键位置有:1和2之间、2和3之间、3和4之间、3和5之间、8和9之间,所以该烯烃共有5种,故该题选B。
20.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与金属钠发生反应并放出氢气B.能在催化剂作用下与H2发生加成反应C.在浓H2SO4催化下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D.具有酸性,可以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根据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可知,该有机物中含有羟基,所以该有机物能与金属钠发生反应并放出氢气,故A正确,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