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这一联看似写赏月 ,实则寓写怀远幽 思。月的清辉,最易引人相思,诗人神思 飞跃,幻想月光能成为所思念之人的化身, 身可与之相依为伴。 “灭烛”,正是为了追随月光:“披 衣”,则是为了与月华多停留些时刻,此 中情景,甚有“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 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之 意。
颔联从抒情方式上讲,用了哪种? 从修辞上看属于对仗中的哪种?
直抒胸臆 流水对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感受如何?“怜”“露滋”有何意味? 两句细巧地写出了深夜对月不眠的实 情实景。 这天涯共对的一轮明月竟是这样撩人 心绪,使人见到它那姣好圆满的光华,更 难以入睡。 “怜”应有怜爱之意。 “滋”指润 湿,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露滋”写 尽了“遥夜”、“竟夕”的意境,有延绵 不尽之意。
颈联哪两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诗中的“怜”和“觉”两个动词用得好, 使诗 中人对远人思念之情得到充分表达,这 是一种因望月而怀人,又因怀人而望月 的情景相生写法,它勾勒出一个烛暗月 明,更深露重。人单思苦,望月怀远的 幽清意境。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不堪盈手赠”表达作者怎样的 愿望? 月光是如此的柔和恬静,非常可爱。 “我”生发出希望捧一掬月色献给远人的 愿望。然而皎洁的月光“照之有余晖,揽 之不盈手”(陆机《明月何皎皎》)。
通过明月寄托相思的诗句
“隔千里兮共明月”——南朝· 宋 谢庄《月赋》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 头》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 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 君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