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专用)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1.65 MB
- 文档页数:15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是一个以学生身边的文化遗产为主题的学习单元。
本单元通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文化遗产,培养学生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文化遗产的定义、特点、保护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系列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遗产实例。
二.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但学生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意识可能较为薄弱,对于如何正确对待和保护文化遗产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此外,学生可能对身边的文化遗产了解不多,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积累相关经验。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文化遗产的定义、特点和保护方法,了解我国的文化遗产体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采访等实践活动,了解身边的文化遗产,提高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增强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理解,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树立正确的文化遗产保护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文化遗产的定义、特点和保护方法,了解我国的文化遗产体系。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化遗产相关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身边的文化遗产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讲解文化遗产的定义、特点和保护方法,介绍我国的文化遗产体系。
3.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采访,了解身边的文化遗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成果展示:学生分组展示实践活动成果,分享对身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建议。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课堂教案与课后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文化遗产的有关知识,搜集整理身边的文化遗产项目,开展“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活动。
2.实地考察文化遗产申报项目,将掌握的第一手材料汇总整理,撰写申请报告。
3.班级开展“申遗模拟答辩会”活动,引导同学们思考文化遗产的人文价值、社会价值,培养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4.感受中国文明的灿烂辉煌,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一些基本了解,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体会中国文化的丰富与精深,知道古遗迹具有极其宝贵的价值。
2.教学难点:通过课前收集的资料及图片,创设情境,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知识。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激趣导入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留下的文化沉积和结晶,镌刻着一个民族文化生命的密码。
时至今日,无论是凝聚着厚重历史的文化古迹,还是口传身授的民间技艺;无论是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还是独具风情的民俗活动,抑或是祖先流传下来的节庆仪式……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今天,让我们走近身边的文化遗产,去了解属于它们的故事和文化内涵。
板书: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出示课件1)二、整体感知,活动安排活动安排一:(出示课件3)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分别推荐和评选出本组认同的“文化遗产候选项目”。
活动流程安排:(出示课件3)(教师讲解,学生参与。
)预设1:各小组分工,避免重复。
比如有的负责物质文化遗产,有的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
预设2:自由推荐。
首先,阅读本次活动的“资料一”,了解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入选标准。
其次,通过回忆、访问、资料搜索等形式,找出你身边符合条件的项目,参考本次活动的“资料二”,制作资料卡片。
预设3:小组讨论。
组长负责收集各组员提交的卡片,召集组员讨论,选出推荐人数最多、认同度最高的项目作为本组“申遗”项目。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文化遗产的有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实地考察,搜集资料,撰写申请报告;班级开展“申遗答辩会”活动,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
2、撰写申请报告。
3、班级开展“申遗答辩会”活动。
4、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三、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节完成活动指导,布置任务,学生开始准备,一周后,用一课时展示活动成果。
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文化遗产吗?你了解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身边的文化遗产!(二)文化遗产我知道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
(学生发言、教师明确概念并拓展文化遗产知识)(教师点拨)1、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2、2005年08月17日,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采用成都金沙“四鸟绕日”金饰图案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1)请用简洁的文字介绍“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的寓意。
3、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的理解,教师明确概念并展示图片学生选择判断)4、国务院规定自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二)、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
1.全班同学分成小组。
(班长分或自由组合)小组分工合作对名胜古迹、民间艺术、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进行分工整理,先寻找,再通过回忆、访问、资料搜集等形式,找出身边的符合条件的项目。
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八年级上册《身边的文化遗产》是我国《统编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重要文章,通过该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身边的文化遗产,培养对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这篇文章,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文化遗产的魅力。
一、活动目标1.了解身边的文化遗产,培养对文化的尊重和热爱;2.理解文化遗产对于民族的重要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3.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
二、活动设计1.阅读理解活动(1)组织学生阅读《身边的文化遗产》,并就文中提到的传统剪纸、京剧、江南丝绸等文化遗产进行讨论,让学生对身边的文化遗产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理解文章中所介绍的文化遗产。
2.互动体验活动(1)邀请文化遗产传承人或专业人士来到学校,进行身边文化遗产的展示和讲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现场亲身体验一些传统手工艺,例如剪纸、刺绣等。
(2)组织学生走进社区、走进博物馆,实地参观和学习文化遗产,了解更多有关文化遗产的历史和特点。
3.创意制作活动(1)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手工艺制作活动,例如剪纸、折纸、刺绣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手工艺的魅力,感受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2)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设计和制作一些关于身边文化遗产的展板、手工制品等,展示学生的创造力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4.文化体验活动(1)组织学生参观京剧演出或民间艺术表演,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2)组织学生进行文化遗产摄影比赛,让学生通过摄影的方式记录下身边的文化遗产,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热爱。
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知识与能力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及我们身边有哪些文化遗产。
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能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培养自我的“文化自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1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文化遗产吗?你们了解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吗?悠悠华夏,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许多历史遗留下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了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身边的文化遗产”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之中吧!二、内容解读什么是文化遗产1.历史遗留下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2.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3.国务院规定自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三、活动指导(一)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1.全班同学分成小组。
(班长分或自由组合)2.小组长协调组员,做好分工,避免重复。
3.组内自由推荐。
(根据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入选标准制作资料卡。
)4.小组讨论。
(收集资料卡,选出推荐人数最多,认同度最高的项目作为“申遗”项目。
)(二)实地考察、收集资料、撰写申请报告1.实地考察申报项目。
a.考察前,了解背景;准备笔记本、资料夹、相机、录音笔等工具;了解路线。
b.考察中,详细记录观察所得、访问权威人士,深入了解其独特价值,注意保护环境。
c.考察后,整理资料,分类,汇总资料;讨论分析与评定标准的符合情况。
综合性学习小专题身边的文化遗产1.某校八年级(2)班以“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对联”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
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为渲染活动氛围,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示例】品味精美对联,传承民族文化。
(2)活动中,某位同学搜集到了下面两副对联,可是调皮的明明却擦掉了其中的几个字,请你运用对联的相关知识,将其补写完整。
①上联:青山有幸埋忠骨下联:白铁无辜铸佞臣(杭州岳墓对联)②上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下联: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3)作为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拟写一段精彩的结束语。
【示例】同学们,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千百年,她以独特的艺术魅力,陶冶着炎黄子孙的情操,深受炎黄子孙的青睐,让我们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将对联文化发扬光大。
2.某校八年级(5)班以“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古建筑”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
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下面是张红同学为班级黑板报写的一段文字,请你帮她修改。
古建筑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
[A]许多古建筑不仅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那精美的图案,那美丽的彩绘,那圆润的线条,[B]给人带猛烈的震撼。
流连其间,常常令人叹为观止!①[A]句有语序颠倒的毛病,应将“形式优美”和“结构坚固”调换位置。
②[B]句有用词不当的毛病,应将“猛烈”改为“强烈”。
(2)小敏对古建筑情有独钟,是班里有名的“古建筑迷”,但她的妈妈担心参加主题活动会影响学习。
作为小敏的同桌,请你引用下面的谚语,劝说小敏的妈妈。
谚语:磨刀不误砍柴工。
【示例】阿姨,您好,小敏非常热爱古建筑,参加主题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她的学习,而且还能提高她学习的积极性,是很有好处的。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不就是这个道理吗?(3)班级采风小组准备到王岭村去探寻清代木塔建筑。
请你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写一段话,告诉同学们怎样从学校前往目的地。
(50字以内)【示例一】从学校出发,一直往东到十里铺,再往东北到染坊村,然后往北不远就是王岭村。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教材内容丰富,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保护文化遗产的必要性。
教材以身边的文化遗产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和了解文化遗产,培养学生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对文化遗产有一定的了解,但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不够强烈。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此外,学生对身边的文化遗产了解不多,需要通过调查、采访等方式,拓宽视野,增强对文化遗产的认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保护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学会如何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采访等方式,了解身边的文化遗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保护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学会如何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关注和了解身边的文化遗产,提高学生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文化遗产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文化遗产保护案例,让学生明白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3.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调查、采访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了解身边的文化遗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了解文化遗产相关知识,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案例,准备教学课件和资料。
2.学生准备:提前了解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念,准备调查、采访所需的器材和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身边的文化遗产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了解文化遗产。
提问:“你们知道身边有哪些文化遗产吗?”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了解和见闻。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文化遗产案例,让学生了解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保护文化遗产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