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高考选择题:专练类型7地理原理与规律应用型
- 格式:doc
- 大小:842.50 KB
- 文档页数:4
专题强化练(十三)自然地理第一组选择题仿真练(一)一、选择题(2019·衡水金卷四)下图是2019年10月22日某区域气压形势图(粗线),细线表示某地理事象的非等间距等值线,读图,完成1~3题。
1.推想图中乙地旁边的数值“125”表示的是()A.海拔高度B.风速C.降水量D.蒸发量2.图中甲地数值可能是()A.1 016 B.1 008C.1 024 D.293.图中势力最强的天气系统()A.中心降水量最大B.可能向东北方向移动C.中心位置可见烈日当头D.顶部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散解析:第1题,图中的乙地旁边位于低压系统旁边,低压盛行上升气流,中心旁边降水量大,故数值“125”最可能是降水量,选C。
第2题,依据图中信息可知区域有上升气流,因此甲地应当处于低气压旁边,甲的数值应当是较小的那个数值,据此选B。
第3题,图中势力最强的天气系统位于乙地旁边,为低压系统,北半球的低压系统气流呈现逆时针方向移动,结合选项选B。
中心旁边降水量最大;中心位置盛行下沉气流,但不行能烈日当头,底部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合,据此,A、C、D错。
答案:1.C 2.B 3.B(2019·银川一中模拟)巴丹吉林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40~80 mm,蒸发量3 000 mm。
沙漠东南部腹地星罗棋布地点缀着常年有水的湖泊70多个,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大沙山(海拔1 080~1 590m)环绕湖泊的景观。
苏木吉林湖就是其中之一,湖区全年降水量为163.6 mm,全年蒸发量1 261 mm。
下图示意苏木吉林湖区湖泊补给量和排泄量动态曲线。
据此完成4~6题。
4.苏木吉林湖的主要水源补给来自()A.降水B.地下水C.积雪融水D.冰川融水5.苏木吉林湖()A.主要排泄方式是外流B.夏季降水量大于蒸发量C.冬季降水量大于夏季D.全年净补给量基本为零6.探讨表明,苏木吉林湖区的蒸发量远低于巴丹吉林沙漠平均蒸发量,其主要缘由是湖区()A.多阴雨天气B.植被茂密C.风速较小D.海拔更高解析:第4题,苏木吉林湖区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理论上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补给为主,但据图可知,湖泊补给量在一年中比较稳定,在众多河流补给方式中地下水补给最为稳定,所以B正确;解除其余选项。
选择题限时练(二)(限时:40分钟)(2020·浙江卷)图1为某飞机在甲、乙、丙间沿地球大圆周飞行轨迹示意图。
图2为飞机飞到乙地时,其垂直下方所示的经线、纬线和晨昏线位置关系图,此时丙地地方时为17时。
据此完成1~2题。
1.若飞机匀速、等高飞行,则在甲—乙—丙间单位时间内飞过的纬度差( )A.持续变大B.先变大,后变小C.持续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2.当日,甲地日出的地方时为( )A.5时B.6时C.7时D.8时(2021·浙江1月选考)秀珍菇生产需避光遮阳。
浙江某地在秀珍菇生产大棚上搭建光伏发电系统,实现了棚内种菇、棚顶发电,形成了“农业+新能源”生态高效生产方式。
据此完成3~4题。
3.该生产方式会使棚内( )A.太阳辐射减弱B.地面辐射增加C.大气吸收增加D.地面反射增加4.与原秀珍菇生产方式相比,该生产方式的优势有( )①增加经济效益②增加土壤肥力③减少土壤污染④提高土地利用率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2021·山东济南一模)伴随着城市的扩张,城市的热岛效应问题日益突出。
为此,城市通过减少人工排热,治理大气污染,扩大城市绿地、森林面积和增加城市水域等措施,减缓城市热岛效应。
读广州市热岛、冷岛面积变化图(图1)及广州市分区热岛占比统计图(图2),完成5~6题。
图1图25.据图可知( )A.1995—2008年,广州市冷岛面积在不断增大B.1995—2020年,广州市热岛与冷岛面积变化幅度一致C.1997—2019年,番禺比花都同期热岛占比大D.1995—2019年,主城区与南沙热岛占比变化相同6.根据广州市热岛、冷岛的变化判断( )A.热岛面积在各区都有增加B.主城区的工业已开始向外迁移C.从化的建筑面积在持续减少D.冷岛在各区会越来越集中胶州湾为典型半封闭浅海湾(图1),鱼类种类丰富。
图2示意该海域鱼类适温性组成及季节变化。
据此完成7~9题。
图1图27.胶州湾海域鱼类种类丰富,其形成的主要环境因子有( )①海域面积②海岸类型③入海径流④沿岸洋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8.暖水种鱼类种类季节变化较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压B.水温C.风向D.湿度9.若过度捕捞暖温种鱼类,将会使胶州湾鱼类( )A.多样性下降,优势种改变B.多样性下降,优势种不变C.多样性增加,优势种改变D.多样性增加,优势种不变(2021·山东济宁二模)青草沙水库位于长江南支入海口的长兴岛,圈围近70平方千米的水面,是上海市多个自来水厂的水源地。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高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4小题,每题3分,共计42分)1.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在图示季节,上海和南亚的盛行风向分别为()A. 东南季风、西北季风B. 东南季风、西南季风C. 东北季风、东南季风D. 西北季风、东北季风【答案】B【解析】2.(1)2002年至2014年()2.(2)据表中信息推断,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甲地可重点发展()①有色金属冶炼业②信息服务产业③大型建材生产产业④生物医疗产业⑤商务会展产业A. 医疗条件改善,全国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下降B. 甲地就业吸引力强,劳动人口比重提升C. 乙地迁入人口多,老年人口比重下降D. 自然增长率低,两地劳动人口抚养负担加重【答案】B【解析】(1)该表为我国甲、乙两个省级行政区及全国的人口数据,从表中可以看出,2002年至2014年,全国少年儿童人口比重由21.29%下降至16.49%,这不是医疗条件改善造成的,因为医疗条件改善,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会增加,所以A错误;甲地劳动人口比重由77.79%提高到81.29%,可见就业吸引力强,劳动人口比重提升,B正确;乙地老年人口比重由7.64%提升到9.33%,比重上升,C错误;两地劳动人口抚养比是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由表中可看出,甲、乙两地非劳动年龄人口数有升有降,大部分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数提升,所以劳动人口抚养负担不可能加重,可能减轻,D错误。
故选B。
【答案】D中可以看出,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甲地可重点发展信息服务产业、生物医疗产业、商务会展产业,而有色金属冶炼业、大型建材生产产业都是传统产业,此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故选D。
3.2010年我国人口普查低生育率前十位的省:京0.71,沪0.74,辽0.74,黑0.75,吉0.76,津0.91,浙1.02,藏1.05,苏1.05,陕1.05(生育率指育龄妇女的实际生育水平或生育子女的数量)。
选择题专项练3(2024·陕西渭南二模)积雪具有气温调整功能。
中国西部及东北部大部分区域在冬、春季有大量的积雪覆盖。
探讨发觉,积雪对气温调整功能最强的地区在青藏高原,而不在东北地区。
据此完成1~3题。
1.在近地面大气的受热过程中,积雪首先影响了( )A.地面对太阳辐射的汲取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汲取C.地面对大气辐射的汲取D.大气对地面辐射的汲取2.不同年份,东北地区积雪对气温调整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积雪的( )A.厚度B.日数C.紧实程度D.溶化速度3.与东北地区相比,青藏高原上积雪对气温调整功能更强的主要缘由是( )A.白昼较长B.风力较强C.年均温较低D.太阳辐射较强(2024·江西南昌二模)太阳能生态路灯在我国乡村得到广泛应用,新疆等西部地区生态路灯更是采纳太阳能与风能双重供电,以实现“光风互补”。
下图示意某日江西一处太阳能路灯蓄电池充电和供电过程。
据此完成4~6题。
4.图示日期可能是( )A.3月1日B.5月1日C.10月1日D.12月1日5.城市中心区路灯较少采纳太阳能供电的主要缘由是( )A.电力供应足够B.照明需求不大C.休憩用地偏多D.建筑高大密集6.新疆生态路灯对风电依靠较大的时间是( )A.夏季,阴天B.夏季,晴天C.冬季,阴天D.冬季,晴天(2024·内蒙古呼伦贝尔三模)炎炎夏日总少不了雪糕的陪伴。
如今的夏天,成了各路“网红”雪糕争奇斗艳的舞台。
纵观整个雪糕市场,动辄几十元甚至三位数的价格,让广阔消费者大跌眼镜。
据此完成7~8题。
7.“网红”雪糕的出现干脆体现出( )A.消费习惯的不同B.科学技术的进步C.消费思维的差异D.生活水平的改善8.“网红”雪糕要有长久的生命力,取决于( )A.情感需求B.产品配料C.包装营销D.品质口味(2024·广西南宁二模)壶穴是在流水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微观地貌,常形成于落差较大的急滩上,是形似壶形、内壁较光滑的基岩凹坑。
专练94中国区域差异(阶段练专练67~专练71)一、选择题[2022·平顶山检测]剪纸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之一。
陕北安塞剪纸和江苏扬州剪纸是我国南北方剪纸艺术的优秀代表,均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此回答1~2题。
1.与扬州剪纸相比,陕北安塞剪纸具有()A.清秀俊雅B.玲珑剔透C.精致细腻D.粗犷质朴2.两地剪纸风格差异较大,影响较弱的因素是()A.经济发展水平B.地理环境和地域文化C.对外开放程度D.造纸技术水平[2022·河南九师联盟开学考]热喀斯特湖是指因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地下冰或多年冻土层局部发生融化,地表土层随之热融沉陷、积水而形成的湖塘。
下图示意青藏铁路沿线四个地区热喀斯特湖分布概况。
据此完成3~5题。
3.青藏高原热喀斯特湖形成过程中,水源主要来自()A.大气降水B.高山积雪融水C.地下冰融化D.河流水补给4.与风火山山区相比,楚玛尔河高平原热喀斯特湖发育更广泛。
与之关联性较大的因素是()①地形②气温③植被④土壤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图示四个地区中,热喀斯特湖平均面积最大的是()A.楚玛尔河高平原B.可可西里山区C.北麓河盆地D.风火山山区[2022·湖南郴州质检]野火泛指发生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火,包括自然火和人为火(包括计划火烧)。
计划火烧指在严密的措施控制下,有目的、有组织地点火燃烧规划范围内的植被。
下图示意以年平均着火面积为指标划分的野火空间分布格局。
据此完成6~8题。
6.②区的主要野火类型是()A.常绿林火B.落叶林火C.针叶林火D.草原火7.野火年平均着火面积最小的区域是()A.①区B.③区C.⑥区D.⑦区8.③④⑤⑥区近年来实施计划火烧的共同目的有()①调控林区面积②增加农耕土地面积③减少野火面积④改善林区生态环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022·成都月考]下图所示右侧圆形区域是左图P区域的放大图。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复习《地球与地图》(2024·全国新课标)湖南省永顺县双凤村是一个典型的土家族村寨,地处武陵山区腹地,村寨中一条小溪蜿蜒流淌,潺潺水声伴随着弯弯青石板路和依山而建的土家转角吊脚楼,勾勒出一幅土家山寨的美丽画卷,被誉为中国“土家第一村”。
左图示意双凤村地建筑分布,右图示意在建的转角吊脚楼。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等值线图判断聚落分布特征)双凤村传统民居的空间分布特点是()A.沿等高线分布B.沿溪流分布C.围绕公共建筑分布D.沿公路分布(2024·福建)福建省2024年调查了水稻土,对于水含量高的土壤,土壤中的铁元素容易被溶解,可以向下渗漏,也可以向两侧渗漏,铁元素容易转化为容易溶解的价态。
种植水稻的土壤需要不断翻种,需要周期性排灌。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①-④含水量较高且大致相同,甲剖面最可能出现在图中①-④地中的()A.①B.②C.③D.④(2024·黑龙江/吉林/辽宁)水体性质、运动和库区环境等因素影响水库浮游动物生物量及其分布。
恰甫其海是位于新疆伊犁谷地特克斯河上的水库,周边植被以草原为主。
水库消落区主要分布在南岸。
如图为2019年6月和9月恰甫其海表层浮游动物生物量等值线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等值线图判读/水文要素对生物要素的影响)影响6月恰甫其海表层浮游动物生物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透明度B.流量C.营养盐D.流向4.(等值线图判读/水文要素对生物要素的影响)9月恰甫其海南岸丰富的碎屑食物吸引浮游动物聚集,这些碎屑食物主要来源于()A.底泥扰动上浮B.水位涨落携带C.表层水流汇集D.河川径流输入(2024·黑龙江/吉林/辽宁)黄河三角洲村落空间形态具有明显的水适应性特征。
在“河、塘、田、路、居”五因子的数量、分布等长期影响下,黄河三角洲的村落表现出团状、带状、指状3种典型空间形态。
图1为黄河三角洲典型村落分布图。
专练七以中国典型区域为背景的整合题1.(2019·某某市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吉兰泰盐湖是中国西北内陆大型盐湖之一,其采盐历史悠久,所产的盐以颗粒大、杂质少、味道浓等特点闻名遐迩。
吉兰泰盐湖位置如图所示。
材料二吉兰泰盐湖遭受流沙侵袭的最盛时段是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正是盐湖采盐规模扩大、人口急剧增加的时期。
20世纪80年代初,当地政府在吉兰泰盐湖周围大量种植防护林,并在冬季对其灌溉,治沙效果明显;90年代,盐场率先采用船采、船运、短水输生产线,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建成国内机械化程度较高的采盐场。
近年来,由于多年的大规模开采、极端干旱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湖盐资源濒临枯竭。
(1)简述吉兰泰湖畔地表环境特点。
(2)分析20世纪70~80年代吉兰泰地区沙害严重的原因。
(3)指出当地对防护林进行“冬灌”的优点。
(4)分析吉兰泰盐场成为我国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盐场的有利区位条件。
答案(1)干旱半干旱(或降水少蒸发强)气候;沙漠(荒漠)广布,植被稀疏;河流少,多内流河;多盐碱地。
(2)盐湖工业发展,人口迅速增加;牲畜饲养量增加(过度放牧);生活樵采量增加(过度樵采),植被破坏,沙化严重;气候异常,干旱加剧。
(3)错开春季用水高峰,充分利用冬季地下水资源;利用冬季增加土壤水分,为林木春季生长提供必要的水分,提高林木的成活率;沙表形成冻层,保护表土(利于就地固沙);利于林木越冬;减轻病虫害。
(4)交通便利,乌吉铁路改善了湖盐的外运条件;消费市场广阔;引入国外先进采盐技术,形成竞争优势;采盐历史悠久,品牌效应好。
2.(2019·某某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7年11月,小兰同学随某地理探险车队开启为期4天的西部之旅。
他们从某某敦煌启程,驰骋2000千米,突破4000米海拔,从“大漠孤烟直”的西部戈壁,到藏羚羊奔跃的可可西里,沿途见证了令人激动万分的地理胜景(见图1)。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高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6小题,每题3分,共计18分)1.一个零件的实际长度是3毫米,画在一幅图上长1.5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A. 1: 2B. 1: 5C. 5: 1D. 2: 1【答案】C【解析】1.5厘米=15毫米,比例尺=15: 3=5: 1,答:这幅图的比例尺是5: 1.故选:C.2.(1)图示砾石景观常见于大河的()2.(2)下列地貌形态中与图中砾石滩成因最为相似的是()A. 下游泥滩B. 中游凸岸C. 上游凹岸D. 入海口处【答案】B【解析】(1)图示砾石景观属于颗粒较大的沉积物景观,常见于流速较快的大河中游凸岸,凸岸是沉积岸,可能有砾石沉积形成,B对。
下游泥滩沉积物颗粒细小,砾石沉积很少,A错。
凹岸是侵蚀岸,没有沉积物堆积,C错。
入海口多是泥沙沉积形成的三角洲景观,泥沙沉积物颗粒较细,砾石沉积很少,D错。
故选B。
【答案】C【解析】(2)风蚀蘑菇由风力侵蚀形成,A错误;移动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B错误;根据课本相关知识可知,图中砾石滩成因是外力沉积作用在河流凸岸形成。
冲积扇是河流沉积作用形成,成因相似,C正确;花岗岩风化球是风化作用形成的,D错误。
故选C。
3.(1)白族民居中正房大多坐西向东,厢房在南北,正房对面是照壁。
下面关于民居说法正确的是()3.(2)近年来,不少国内居民“逃离北上广”、“归隐山水间”,成为“大理新移民”,其成因主要是由于()A. 该地主导风向为东南季风,坐西朝东可接受更多水汽B. 苍山与洱海之间,晚上吹较冷的山风,坐西朝东可避风C. 白色照壁在白天可反射太阳光使正房保持凉爽D. 由于该地地势东高西低,房屋可依山傍水而建【答案】B【解析】(1)从图中的风向图可知,该地盛行西南季风;苍山山顶夜晚降温速度快,气温低、高压高,洱海降温速度慢,气温高、气压低。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高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1)推测与石海形成关系最密切的是()1.(2)最可能有石海分布的地点是()A. 冰川沉积B. 风力沉积C. 流水侵蚀D. 水的冻融【答案】D【解析】(1)读图分析可知,该处“石海”的岩石比较破碎,形成原因主要是气温的日较差较大,水的冻融作用频繁,岩石风化作用强烈,导致岩石崩解破碎。
故选D。
【答案】A【解析】(2)根据石海形成的条件可知,选项给出的四地中,大兴安岭北部冬季寒冷漫长,寒冻风化作用强烈,可能有石海分布。
故选A。
2.(1)佛山陶瓷远销海外主要是因为佛山陶瓷()2.(2)建筑、卫浴、工艺和日用等数百家陶瓷生产企业聚集佛山,主要是为了()2.(3)近几年,网络上关于佛山陶瓷、瓷砖的企业和品牌改名换姓、偷梁换柱的直接目的是()A. 携带更加方便B. 适用场所广C. 文化蕴涵深厚D. 更加经久耐用【答案】C【解析】(1)由材料分析可知,佛山陶瓷历史悠久,沉淀了大量的文化。
自明代起就不断输出国外,说明佛山陶瓷远销海外主要是因为佛山陶瓷文化蕴涵深厚,C对,A、B、D错。
故选C。
【答案】D【解析】(2)建筑、卫浴、工艺和日用等数百家陶瓷生产企业聚集佛山,主要是为了加强协作,促进交流,提高产品质量,获取更多利益,D对;扩大生产规模不是产业集聚的主要目地,A错;产业集聚与国际影响力的关系不大,B错;建筑、卫浴、工艺和日用等数百家陶瓷生产企业存在协作关系,不是为了加强相互竞争,C错。
故选D。
【答案】A【解析】(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近几年,佛山某些陶瓷、瓷砖的企业和品牌改名换姓偷梁换柱,以促进销售量的增加,从而提高经济收入。
因此,网络上关于佛山陶瓷瓷砖的企业和品牌改名换姓偷梁换柱的直接目的是增加销售量,根本目的是提高经济收入,A对,D错。
阶段质量检测(一) 自然地理规律和原理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下图是某湿润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
读图回答1—2题。
1. 图中②地陡崖底部的高度可能是()A.388米B.488米C.588米D.688米解析:根据陡崖底部与400米等高线相交可知,陡崖底部的高度范围为300米至400米。
答案:A2.图中最易形成瀑布的地点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形成瀑布的地形特点是地势落差大,地处河谷地带,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①地虽地处河谷,但等高线稀疏,相对高度小,不能形成瀑布;②地位于山脊地带,无河流,也不能形成瀑布;④地不位于河谷地带,不能形成瀑布;③地地势相对高度大,又地处河谷地带,易形成瀑布。
答案:C下图为某半年四个不同纬度地区日出时间变化图。
读图回答3—4题。
3.若图中①地位于南半球,则甲点对应的节气为北半球的()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解析:①地位于南半球,f月昼长达到最短,应为6月22日,故甲点为3月21日。
答案:A4.图中四地中()A.①②③三地都位于北半球B.②地四季变化最明显C.③地最短昼长约为10小时D.④地昼夜长短变幅最大解析:①地日出时间最晚时,其他三地日出时间最早,因此①地与②③④三地分属于不同的半球;②地最大昼长约为13小时,应位于热带,四季变化不明显;③地最大昼长约为15小时,故最短昼长约为9小时;④地纬度最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
答案:D下面图1为地球某日昼夜情况示意图,N为北极,S为南极,P为120°E经线和晨线的交点。
图2表示四地旗杆的日影(图中短粗线)朝向。
读图完成5—6题。
5.若从该日开始P点向北极点移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B.北京日出越来越晚C.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D.地球公转由快到慢解析:P点为经线与晨线的交点,P点向北极点移动意味着北极圈附近的极昼范围越来越小,对应的时间段为6月22日至9月23日。
[专题限时训练]一、选择题(2020·高考天津卷)我国A市某中学(图Ⅰ所示)的旗杆影子在北京时间14:08为一天中最短。
冬至前后,师生们能在学校升国旗时(北京时间10:00)看到日出。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A市位于天津市(39°N,117°E)的( )A.东北B.东南C.西北D.西南2.下列时段中,日落时杆影的指向由排球场逐渐移向篮球场的是( )A.惊蛰到立夏B.立夏到小暑C.白露到立冬D.立冬到小寒解析:第1题,由材料信息可知,北京时间14:08时,该地地方时为12:00,计算出该地经度为88°E,位于天津西方;该地冬至前后北京时间10:00日出即地方时7:52日出,计算知该地冬至前后夜长为15时44分,天津冬至前后夜长为15时左右(与北京相似),故该地位于天津的北方;则C项正确。
第2题,考查地图三要素及地球运动。
读图Ⅰ可知,日落时杆影的指向由排球场逐渐移向篮球场代表日落时杆影指向由东北转为东南,则日落方向由西南变为西北,太阳直射点应该由南半球移动到北半球,结合二十四节气图可知,A项正确。
答案:1.C 2.A(2020·四川天府大联考)2020年8月5日~21日,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202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日本东京举行。
读两个国家略图,回答3~4题。
3.在第31届奥运会召开期间,两个举办城市的特点是( )A.里约热内卢正午太阳高度变小B.东京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C.里约热内卢日出方向是东南方D.东京日出和日落方向偏向北方4.某日本游客从东京成田机场飞往里约热内卢,出发时间是2020年8月6日17点,飞行时间约是28小时,那么该游客到达里约热内卢机场的时间是( )A.8月6日9时B.8月7日9时C.8月8日3时D.8月7日3时解析:第3题,8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并向南运动,里约热内卢正午太阳高度变大,东京在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变小;北半球夏季,两城市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选择题下列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描述,正确的是:A. 自东向西B. 自西向东(正确答案)C. 自南向北D. 自北向南下列关于经线的描述,错误的是:A. 所有经线长度相等B.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C. 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正确答案)D. 0°经线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下列关于地壳物质循环的描述,正确的是:A. 地壳物质循环是单向进行的B. 地壳物质循环只发生在地表C. 地壳物质循环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正确答案)D. 地壳物质循环与人类活动无关下列关于水循环的描述,错误的是:A. 水循环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环节B. 水循环对全球热量平衡有重要作用C. 水循环只发生在海洋和陆地之间(正确答案)D. 人类活动可以对水循环产生影响下列关于人口增长模式的描述,正确的是:A. 所有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都是相同的B. 人口增长模式不会随时间发生变化C. 人口增长模式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正确答案)D. 人口增长模式只受自然因素影响下列关于城市化的描述,错误的是:A. 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集聚的过程B. 城市化只发生在发展中国家C. 城市化包括人口城市化、地域城市化等方面(正确答案)D.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有影响下列关于农业区位因素的描述,正确的是:A. 农业区位选择只受自然条件影响B. 农业区位选择不受社会经济条件影响(正确答案)C. 技术条件的发展可以改变某些农业区位因素的不利影响D. 所有农业区域的区位因素都是相同的下列关于工业集聚的描述,错误的是:A. 工业集聚可以降低生产成本B. 工业集聚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C. 工业集聚只适合大规模企业(正确答案)D. 工业集聚可以形成规模效益下列关于交通运输方式的描述,正确的是:A. 公路运输适合长距离、大宗货物的运输B. 铁路运输灵活性强,适合门到门服务C. 水路运输运价低廉,适合长途运输大宗货物(正确答案)D. 航空运输运量大,适合急需货物的长途运输。
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一、选择题地层接触关系是指新老地层或岩石在空间上的相互叠置状态,常见的接触关系有: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
整合接触是指上、下地层之间没有发生过长时间沉积中断或地层缺失;不整合接触是指上、下地层间的层序发生间断。
下图为某地地层分布俯视图。
据此回答1~3题。
1、图示河流东岸地层接触关系及运动情况是( )A.整合接触,先上升后下降B.整合接触,先下降后上升C.不整合接触,先上升后下降D.不整合接触,先下降后上升2、地层T3、T4、T5年龄大小排序最可能为( )A.T3>T4>T5B.T4>T3>T5C.T3>T5>T4D.T5>T4>T33、若地层年龄T3>T2>T1,则该地有可能是( )A.向斜谷B.背斜山C.背斜谷D.向斜山解析第1题,图示河流东岸,由河流向东依次分布着T1、T2、T3、T5地层,缺失了T4地层,为不整合接触。
东岸先下降沉积了T1、T2、T3三个地层,而在T4地层形成时期东岸上升,处于较高位置而没有堆积,即运动情况可能是先下降后上升。
第2题,图示河流向两则地势逐渐升高,地层依次为T1、T2、T3、T4、T5,一般下部地层先形成而年龄较老,故地层年龄最可能是T3>T4>T5。
第3题,若地层年龄T3>T2>T1,则由中心向两翼岩层年龄越来越老,说明该地为向斜;图示海拔中间低、两侧高,说明是谷地;故可能是向斜谷。
答案 1.D 2.A 3.A某平原分布有深厚的沉积岩层,且基岩裸露。
图1示意该区域地表岩层分布,图2示意三种岩石样本。
据研究河流的搬运能力与其流速、流量有关。
据此完成4~5题。
4.该区域砾岩沉积期间到页岩沉积期间最可能发生的是( )①河流落差增大②河流落差减小③河流流量增大④河流流量减小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5.该平原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类型分别是( )A.背斜沉积平原B.向斜沉积平原C.背斜剥蚀平原D.向斜剥蚀平原解析第4题,砾岩、砂岩、页岩属于沉积岩,河流的流量越大,流速越快,沉积物的颗粒越大。
⾼考地理⼆轮复习(1)地球与地图训练题(含答案)⾼考地理⼆轮复习(1)地球与地图某中学地理研学⼩组到华北某地进⾏研学。
该地正在打造“太阳⼭”⼯程——建设⼤型⼭坡集中式光伏发电站下图⽰意该地等⾼线分布。
据此完成1-3题。
1.研学⼩组发现⼤⾯积集中式光伏发电站主要分布在( )A.甲B.⼄C.丙D.丁2.图中桥梁与⼭峰的⾼差可能是( )A.510⽶B.540⽶C.570⽶D.590⽶3.学⽣通过研学得知( )A.⽬测⼭峰海拔约915⽶B.甲地坡⾯径流流向东南C.甲地可观测到丁地植被D.桥梁是观赏瀑布的最佳地点天坑是指具有巨⼤的容积,陡峭⽽圈闭的岩壁,深陷的井状或者桶状轮廓等⾮凡的空间与形态特质,发育在厚度特别巨⼤、地下⽔位特别深的可溶性岩层中,从地下通往地⾯,平均宽度与深度均⼤于100⽶,底部与地下河相连接(或者有证据证明地下河道已迁移)的⼀种特⼤型喀斯特塌陷地貌。
下图是我国某地(24°N,106°E)附近等⾼线图及拍摄的照⽚。
读图完成4-5题。
4.某极限运动俱乐部在A处从崖顶到崖底开展绳降⽐赛,运动员准备的绳长最适宜的是( )A.45⽶B.55⽶C.105⽶D.125⽶5.能全程拍摄并拍到图⽰照⽚的摄影机位是( )A.甲B.⼄C.丙D.丁某⾼中地理兴趣⼩组到华北某⼭区古村落进⾏研学实践。
该村落堪称⼭区院落民居的典范,村中保留了⼤量明清时期的院落。
如图⽰意该村落及周边地形。
据此完成6-7题。
6.图中村落因多古民居、古桥等⽽著名,该地理兴趣⼩组的⼩明同学想拍摄村落全貌,应选择的最佳拍摄位置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7.判断该古村落民居和绿化的最佳布局⽅案是( )A.坐西朝东,房前落叶阔叶林、房后常绿针叶林B.坐北朝南,房前落叶阔叶林、房后常绿针叶林C.坐南朝北,房前落叶阔叶林、房后常绿针叶林D.坐北朝南,房前常绿针叶林、房后落叶阔叶林某中学地理社团成员到我国某⼭区研学,并绘制了该⼭区的等⾼线地形图(如下图)。
专题集训(二)一、选择题(共16小题)(2024·湖南张家界)某地理探讨团队在山西北部某地的林地中部开拓了一片试验区种植新疆杨幼树,以探讨新疆杨幼树的受霜冻状况。
探讨结果显示,试验区内不同位置新疆杨幼树的冻害程度差异显著,晚霜造成新疆杨幼树树干底部距地面约2厘米处产生大小不等的韧皮部坏死斑,且不同朝向的坏死斑比例相差很大。
下图示意试验区内新疆杨幼树位置及受晚霜影响状况。
据此完成1~2题。
1.试验区东部的新疆杨幼树冻害状况重于西部,主要缘由是东部( A )A.上午光照弱B.下午光照弱C.上午光照强D.下午光照强2.为削减晚霜对新疆杨幼树的冻害,最合理的措施是( A )A.底部堆土B.地膜覆盖C.放火作烟D.定期浇灌【解析】第1题,霜冻多在夜间发生,因地面猛烈辐射降温所致,而一天中日出前后温度降到最低,霜冻最严峻;而在上午时段,东部新疆杨幼树受到东侧林地阻挡作用较强,造成光照减弱程度高于西部,致使试验区东部新疆杨幼树林地气温更低,低温时间更长,造成冻害更为严峻,A正确。
第2题,晚霜主要发生在凹地冷空气聚集的地方,而在树干底部堆土,能有效阻挡冷空气在树干底部聚集,从而减轻晚霜冻害,A正确;在林地覆盖地膜的成本太大,不具有可行性,B错误;放火作烟会造成肯定的空气污染,且在林地放火的平安隐患大,C错误;山西北部属于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匮乏,定期浇灌林地不具有可行性,D错误。
(2024·辽宁沈阳)黄山山高谷深,植被茂密,东近大海,北临长江,被称为“云雾之乡”。
该地区近地面的水汽凝聚可形成雾;当云顶高度低于山顶时,可形成壮丽的云海;当黄山的相对湿度接近饱和,地面缓慢升温,可见缕缕轻雾转化为云海。
下图为黄山2004—2016年各月出现云海的累计次数。
据此完成3~4题。
3.导致黄山多雾的根本缘由是( A )A.地形B.植被C.位置D.气候4.欣赏黄山轻雾转化为云海景观的最佳时机是( B )A.冬半年02时前后B.冬半年08时前后C.夏半年05时前后D.夏半年20时前后【解析】第3题,结合材料可知,当地植被茂密,蒸腾作用强,位置上东近大海、北临长江,水汽蒸发量大,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空气湿度大,以上三个因素都使黄山地区空气中有水汽,但并不满意形成雾的必备条件(降温,水汽凝聚),B、C、D错误;黄山海拔高,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受地形抬升,渐渐冷却而形成雾,A正确。
专练78欧洲西部地区
一、选择题
[2023·贵州贵阳市高三二模]冰岛有近300座火山,其中包括约50座活火山,大多数火山被厚厚的冰川覆盖。
火山喷发是冰岛的常态,组成冰岛的岩石多为岩浆岩。
据此完成1~
2题。
1.以下景观,在冰岛比较常见的有()
①热水潭②温带森林③玄武岩景观④鱼类化石
A.①④B.②③
C.①③D.②④
2.冰岛火山一旦喷发,最易引发()
A.疫情B.骚乱
C.干旱D.洪水
[2023·醴陵月考]图中甲地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欧洲的总研发机构所在地,也是该国的风电基地。
读图,完成3~4题。
3.甲地盛行的风向为()
A.西南风B.西北风
C.东北风D.东南风
4.华为公司在甲地设立研发机构的主要目的是()
A.节省交通运输费用B.利用当地煤炭资源
C.利用廉价的劳动力D.及时掌握市场需求
二、综合题
5.[2023·湖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森林茂密,但多为结构相似的低龄次生林。
该地区林冠层主要由松树组成,光线可穿透到地面,促进了林下植物生长,这些植物富含油脂,野火风险很高。
研究人员在该地区开展了一项火灾应对试验项目,图左示意试验区位置,图右示意项目技术方案。
(1)说明该地野火高发的原因。
(2)据图描述该项目技术方案,并分析这些策略对林下自然环境的影响。
(3)列举该方案的推广条件。
专题04 “计算类”选择题答题技巧关于地理计算类问题,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并没有专门的章节加以介绍和归纳讲解,但在以能力考察为命题原则的高考中,却经常会考察考生运用数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现实生活中很多地理事物需要进行数字统计、测量、计算,才能得出结论。
【题型分析】高考中的地理计算一般考查最基本的原理和概念,需熟练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但是因为此类问题的题干常以图表或材料的形式呈现,需要从图表或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然后进行计算,所以难度较大。
【命题方向】(1)地球运动类(包括:时间计算、太阳直射点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昼夜长短计算等)(2)比例尺、经纬网计算类(3)人口问题类计算(包括:人口密度计算、自然增长率计算、城市化水平计算)这类题除需临发挥外,更需要考生在平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狠抓规律和原理的应用。
一.地球运动类计算(一)计算时间和日期范围的模式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以及日期范围的计算使用的都是同一个计算模式。
1.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根据材料提供的已知地点及时间,推算某地是某时(或根据时间推算在某地)。
具体的解题步骤:【解题步骤】①找出两地经度,将东经度放东边,西经度放西边的模式进行分布。
②据经度差计算时间差:15°=1h,1°=4min③东加西减。
超过24,加一天,负数加24,日期减一天。
某经度所在的时区计算:1、时区数=经度/15(如果出现小数就四舍五入)2、时区数=经度/15=商……余数(如果余数小于7.5度,则时区=商数;如果余数大于7.5度,所在时区=商数+1)注意:东经度为东时区,西经度为西时区如:东经100度在(东七区)100/15约=7 或100/15=6……10(余数大于7.5度)所以东经100度在东七区。
【扩展】根据时间推算在某地的原理相同,根据东早西晚原理,把时间大的放东边,时间小的放西边。
根据时间差推算经度差,即可根据已经地点的经度进行推算。
类型七地理原理与规律应用型
(2018·北京市延庆区高三一模)“二十四节气”形成于我国黄河流域,河南登封市(34°N)附近观星台是二十四节气产生的最直接文物史证,这里现存有700年历史的“量天尺”(下图),用来测量正午日影,可定节气和一年时长。
时至今日,二十四节气仍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活动。
据此,回答1~3题。
1.当图中“量天尺”测得的正午日影长度为一年中最长时( )
A.太阳直射点正向赤道移动
B.泰山6点前日出东北方向
C.地球接近公转轨道近日点
D.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
[解析] 当图中“量天尺”测得的正午日影长度为一年中最长时,即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太阳直射点正直射南回归线,A错误;北半球冬至日,泰山6点后日出东南方向,B错误;冬至日接近1月初,地球接近公转轨道近日点,C正确;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达最小,D错误。
故选C。
[答案] C
2.二十四节气发源于中原,因为这里( )
A.平原地势平坦,牧业发达B.气候四季分明,循环往复
C.人口比较稀少,技术落后D.处于版图正中,影响较小
[解析]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由于中原气候四季分明,循环往复,中原人对周而复始的气候规律的总结,是农民从长期的农业劳动实践中,积累的有关农时与季节变化关系的丰富经验,B正确;中原地势平坦,耕作业发达,A错误;我国文明发源地,人口比较稠密,当时技术先进,C错误;处于版图正中,影响较大,D错误。
故选B。
[答案] B
3.节气与我国习俗对应正确的是( )
A.立春——河南打春牛、勤耕种
B.立夏——吉林腌酸菜、储冬粮
C.立秋——广东加棉衣、添厚袜
D.立冬——西北日夜分、忙收割
[解析] 立春象征着春天的来临,自然界万物复苏。
在这一天河南有打春牛等习俗,A 正确;每年到霜降季节,吉林腌酸菜、储冬粮,B错误;广东纬度低,立秋后气温还较高,不用加棉衣、添厚袜,C错误;秋分西北日夜分、忙收割,D错误。
故选A。
[答案] A
(2018·河南商丘调研)下图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北进过程中,120°E~130°E近地面气压多年平均随时间和纬度的变化图。
读图回答4~6题。
4.据图分析,我国南方地区沿经线气压梯度最大的时间是( )
A.5月15日B.6月15日
C.7月1日D.8月1日
[解析] 我国南北方以秦岭—淮河为界,大致为北纬34°。
结合图中气压值变化线,可以看出5月15日,沿经线方向,穿过8条等压线,选项中所给其他三个日期沿经线方向穿过的等压线条数都小于8,所以5月15日气压梯度最大。
[答案] A
5.据图分析,江淮地区开始进入梅雨期的时间是( )
A.5月15日B.6月1日
C.6月15日D.7月1日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6月中旬副高脊线越过23°N,雨带大致在28°N~31°N,长
江下游开始进入梅雨期。
据此判断正确结论。
[答案] C
6.图示区域在图示时间段内的盛行风是( )
A.东北风B.东南风
C.西北风D.西南风
[解析] 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半年以东南季风为主。
[答案] B
(2018·山西晋商四校联考)近年来,我国多地出现雾霾或灰霾天气。
霾是一种天气现象,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 km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
读“某区域4月20日气压分布示意图”(单位:百帕),完成7~9题。
7.等压线a的数值为( )
A.1017.5或1012.5 B.1012.5或1015
C.1015或1017.5 D.1015或1020
[解析] 相邻两条等压线可能相等,也可能相差一个等压差。
据此图示信息即可判断等压线a的数值为1015或1017.5。
[答案] C
8.下列关于图中各地的天气特点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台风影响,东京风力大于长沙
B.受暖锋影响,淮南即将迎来绵绵细雨
C.受上升气流影响,北京天气晴朗
D.受反气旋的控制,平壤出现狂风暴雨天气
[解析] 此时为北半球春季,受台风影响几率较低。
结合上题分析,此时西太平洋副高势力不断增强,在锋面移动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暖锋,淮南即将迎来绵绵细雨。
北京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
平壤受气旋控制,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答案] B
9.仅考虑气象条件,图中出现霾可能性最大的区域是( )
A.平壤地区B.北京地区
C.山东半岛东部地区D.郑州地区
[解析] 结合上题分析,北京受高压控制,大气稳定,可能出现雾霾天气。
[答案] B
(2018·陕西模拟)《更路簿》记录了千百年来海南民间文字记载或口头相传的南海航行路线知识,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
据《更路簿》记载,海南渔民每年12月前后出海,到南海诸岛岛礁附近捕捞海货,次年清明至谷雨期间满载而归。
据此完成10~11题。
10.海南渔民在航行过程中主要利用( )
A.东南信风、东北信风 B.东北季风、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东南信风 D.东南信风、西南季风
[解析] 海南渔民每年12月前后出海,到南海诸岛岛礁附近捕捞海货,次年清明至谷雨期间满载而归。
我国是季风气候,海南渔民冬季出海主要借助东北季风。
清明至谷雨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正向北移动。
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
渔民返回主要借助西南季风,B对。
A、C、D错。
[答案] B
11.渔民没有等到次年夏季,而是在清明至谷雨期间就返航的主要原因是( )
A.夏季南海多台风,容易发生海难
B.夏季盛行风减弱,不利于返航
C.夏季南海季风洋流减弱,返航难度大
D.夏季捕获的海货易腐烂,不易长时间保存
[解析] 渔民没有等到次年夏季,而是在清明至谷雨期间就返航的主要原因是夏季南海多台风,容易发生海难,A对。
夏季盛行风增强,有利于返航,B错。
与夏季南海季风洋流无关,C错。
在南海诸岛岛礁附近捕捞海货,距大陆不太远,保存时间长短不是主要原因,D错。
[答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