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Winhex手动修复分区表以提取数据
- 格式:doc
- 大小:7.85 MB
- 文档页数:15
⽤WinHex直接修改磁盘分区表找回丢失的分区(另附分区表知识)MicrosoftWord⽂档⽤WinHex直接修改磁盘分区表找回丢失的分区(另附分区表知识)⽤WinHex直接修改磁盘分区表找回丢失的分区(另附分区表知识)1. MBR(主引导记录)and Partition Table(分区表)MBR是磁盘第⼀个扇区,CHS地址是0柱⾯,0磁头,1扇区;LBA地址是0。
布局如下:[1] 0x01FE是55,0x01FF是AA。
3. 修复过程理解了MBR和Partition Table,修复思路就很清晰了。
我的数据分区⼤概是占⽤250G硬盘的后180G,所以从硬盘头六分之⼀的位置开始,搜索分区表的明显标志0x55AA。
WinHex的⽅便的搜索功能还可以设置只搜索存在于整数倍于512字节块的末尾的0x55AA,速度快很多。
每找到⼀个最后两字节为0x55AA 的扇区,就分析4个分区表项是不是合理的,以及它所描述的分区⼤⼩,终于找到⼀个扇区,含有⼀个分区表项,⼤⼩180G,哈哈,肯定就是它了。
这个扇区肯定就是扩展分区的起始扇区,它含有的那个分区表项肯定就是它唯⼀包含的⼀个逻辑分区了。
在MBR中创建⼀条属性为扩展分区(05)的分区表项,填⼊其他相关位置信息,以描述刚才找到的这个扩展分区:CHS起始位置:⼀般是逻辑分区表项中的CHS起始位置,把磁头数改为0。
CHS结束位置:照抄逻辑分区表项中的CHS结束位置。
LBA偏移量,写⼊那个扩展分区相对磁盘起始位置的扇区偏移量。
分区⼤⼩:应该是逻辑分区表项中逻辑分区⼤⼩加上63个扇区。
存盘,运⾏Windows管理⼯具,查看磁盘信息,数据分区赫然在⽬。
:)4. 备份MBR终于找回我的电影和mp3了,激动啊。
赶紧做个备份。
MBR本来没有第⼆份拷贝,不像FAT,所以⽤winhex把MBR复制⼀份到磁盘最后⼀个扇区,这个扇区⼀般不可能被⽤到。
好了,再也不怕你硬盘掉电了。
相信听说过硬盘MBR、硬盘分区表、DBR的朋友⼀定都不少。
一、初步应用——双分区恢复实例及分析(一)、现场重现:提示,切勿随意使用自己的硬盘进行试验,切记试验前保存重要数据。
对于移动硬盘,损坏往往发生于硬盘传输数据中断电。
现在我将一个有问题的移动硬盘接到电脑上,在“计算机管理”-->“磁盘工具”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未被初始化的磁盘显示为黑色(打开磁盘工具时它会提示你要初始化,不理它,点“取消”),在“计算机”中也找不到这个磁盘。
(二)、手动修复:(阅读有困难的朋友可以先读完第三节再回过头来看这一节,本节的另一个作用是让新手对Winhex界面有一个初步了解)1、打开Winhex-->菜单栏-->选择“工具”-->打开磁盘(F9)-->选择要修复的硬盘,这里是HD2。
2、打开之后图中显示从0000H-->01ffH(16进制)之间的数据全部为0。
现在我从一个运转良好的硬盘分区表中将0000H-->01bdH之间的数据复制并粘贴到损坏硬盘的相应位置。
操作步骤为:在良好硬盘中拉选0000-->01bd之间的区块,被选中区块呈亮蓝色;复制选块;接下来在损坏硬盘中拉选相应区域,将光标定位至0000;右键-->编辑-->粘贴板数据-->写入。
将01fe,01ff填写为55AA,到这里一定保存。
点击黄色区域的图标并转移至63号扇区菜单“视图”-->模板管理(Alt+F12)-->NTFS引导扇区。
打开如下图,并记录黄色方框的两个数值(63和63777986)63+63777986+1=63778050,跳转至63778050扇区。
稍微向下滚动一点,看到那个粉色框标识出的55AA了嘛?往前找到黄色框的部分,显示为3F 00 00 00,将其进行反向排列,变为00 00 00 3F于是3F(十六进制)=63(十进制)——我们称这个数为相对偏移量。
接下来跳转至63778050+63=63778113扇区,我们又发现了一个EB开头的扇区再次选择菜单“视图”-->模板管理(Alt+F12)-->主引导记录NTFS引导扇区。
手工恢复主分区表的过程原分区是C:D:E:F:四个分区。
被重新划分为一个分区,恢复原来的状态。
用WINHEX察看主分区表如下:80 01 01 00 0B FE FF 13 3F 00 00 00 D5 29 C1 00讲一下手工恢复的过程:1,根据原分区表恢复一部分数据。
下面是根据现分区表,恢复出来的一部分数据。
问号的地方就是未知的数据。
80 01 01 00 0B FE ?F ?? 3F 00 00 00 ?? ?? ?? ??00 00 ?1 ?? 05 FE FF 13 ?? ?? ?? ?? ?? ?? ?? ??2,查找扩展分区的起始地址:用WINHEX软件查找55AA的标志位,为加快查找速度可以利用公式:偏移地址/ 8225280 余510 这个公式查找。
为了加快速度也可以跳到大致的起始地址开始查找。
通过查找得到的值是564961FEH,这个是55AA的偏移地址,减1FE就是扩展分区的起始的偏移地址:564961FEH-1FEH=56496000H上面的数很重要分区表的所有未知数都是根据这个数计算出来的。
3,计算LBA参数:根据上面计算的扩展分区的起始的偏移地址除以200H就可以得到起始的扇区数:56496000H / 200H =2B24B0H添加到分区表中可得到如下数:80 01 01 00 0B FE ?F ?? 3F 00 00 00 ?? ?? ?? ??00 00 ?1 ?? 05 FE FF 13 B0 24 2B 00 ?? ?? ?? ??根据原分区表的总容量计算扩展分区的容量:C129D5H+3FH-2B24B0H=960564H添加到分区表中可得到如下数:80 01 01 00 0B FE ?F ?? 3F 00 00 00 ?? ?? ?? ??00 00 ?1 ?? 05 FE FF 13 B0 24 2B 00 64 05 96 00将上面的扩展分区起始的扇区数减3FH就是主分区的容量:2B24B0H-3FH=2B2471H添加到分区表中可得到如下数:80 01 01 00 0B FE ?F ?? 3F 00 00 00 71 24 2B 0000 00 ?1 ?? 05 FE FF 13 B0 24 2B 00 64 05 96 004,计算CHS参数:利用扩展分区的起始的偏移地址除以7D8200H就是扩展分区的起始的磁道数。
数据恢复之硬盘分区误删除后,教你如何起死回生!如果你误删除了硬盘的分区,而里面有你很重要的数据,你是否为此感到着急万分!莫着急,莫着急!今天给您介绍两种方法来使你的硬盘起死回生!第一种方法是用Winhex,第二种是用Diskgen。
当然第二种比较简单,速度也比较快,是没有数据恢复基础的人是很理想的软件。
好了,先介绍一下我的实验环境,这是从老师那拿的一块虚拟硬盘,我也不知道有几个分区?分区是什么类型的?只知道里面有数据。
而现在要把数据恢复出来。
先说第一种winhex把要恢复的硬盘挂到另外一台计算机上,磁盘1就是要目标硬盘,现在它变成了未指派,我们要把它的分区恢复原状。
打开winhex选择工具----磁盘编辑器打开硬盘1现在开始分析:因为每个硬盘的前63(0-62号)个扇区是保留给系统用的,所以我们应该从63开始进行搜索,转到63扇区按照常理现在的硬盘分区类型大多是NTFS分区,那么先观察ch28位置,发现是00 00 00 00,说明判断错误,应该是FAT分区。
则在CH20位置,发现有一组数据00 82 3E 00 ,这就告诉我们第一个分区是FAT分区,分区大小是3E8200。
注:如果是NTFS,那么在偏移CH28后的几个字节到排列加一就是NTFS分区的扇区大小.既然知道了第一个分区的大小,那么就能知道它的结束位置,以及下一个分区的开始位置。
将大小+起始-1就是第一个分区的结束位置。
即将3E8200转换成十进制加上63减去1等于4096574那么第一个分区就是从63-----4096574扇区,知道第一个的结束那么将结束加一(4096574+1=4096475)就是下一个的分区的开始。
但是,下一个分区是主分区还是扩展的分区呢?不确定,如果是下一个是扩展分区那么在55AA的前64个字节应该有一个分区表。
如果不是一个分区表,那么就是主分区。
就应该看CH28或者是CH20位置来判断是什么分区类型。
按照常理应该是个扩展的分区。
巧用WinHex找回消失的分区数据由于我是个对磁盘空间过敏的人,每当磁盘空间少到几百兆,就会想办法删掉不用的软件,时间一长,系统会变的千疮百孔,直到有一天实在无法忍受,决定重装系统,麻烦极了。
与是想用Guest做个系统映象,没想到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情发生了。
我有两个物理硬盘,主盘分了两个区,分别为一个C盘,一个E盘,所以把Guest这个软件放到第二个硬盘D盘的根目录下。
重起进入DOS进入到软件的画面,不管三七二十一,玩玩再说。
好奇的我直接选择第一项功能: To Disk,经过乱七八糟的英文提示后,毅然点了OK按扭,接下来两个硬盘开始狂响,我突然意识到事情不对,强行重起动后,打开资源管理器,点下D盘,发现已经空白一片了。
天哪!我的软件!我的游戏!我的一切!我浑身冒汗,好像做梦一样,早知道……咦,对了!好像WinHex有打开磁盘的功能,只要知道一些文件的开头标记,兴许能恢复一些文件。
小提示:硬盘修复是一个高危险的操作,在/YingJian/200808/107.ht m一文中介绍了硬盘主引导记录等多种不同故障的处理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参考。
幸好WinHex装到C盘上了,启动后选“OpenDisk”打开D盘,在WinHex子窗口的表格内共有三个列,最左边的是偏移值,相当于行号;中间显示的是16进制代码,右边是每组代码对应显示的文字。
因为无论是那种格式的文件开头都会有特定的标记,所以只要知道对应的代码就能知到文件的类型。
由于我D盘上大部分是RAR压缩格式的文件,所以我先用WinRar创建一个RAR文件,再用WinHex打开,在右边开头显示出Rar!字样(图1),对应的16进制的值就是“52 61 72 21”,一同选中后按“Ctrl+Shift+C”把这串代码复制到剪贴板,然后切换到刚才打开D盘的窗口,依次选择“Search >> Find Hex Values”,按“Ctrl+V”或在输入框内点右键选择“粘贴”,确认无误后点“OK”开始搜索。
WinHex手工恢复分区数据恢复分类:硬恢复和软恢复。
所谓硬恢复就是硬盘出现物理性损伤,比如有盘体坏道、电路板芯片烧毁、盘体异响,等故障,由此所导致的普通用户不容易取出里面数据,那么我们将它修好,同时又保留里面的数据或后来恢复里面的数据,这些都叫数据恢复,只不过这些故障有容易的和困难的之分;所谓软恢复,就是硬盘本身没有物理损伤,而是由于人为或者病毒破坏所造成的数据丢失(比如误格式化,误分区),那么这样的数据恢复就叫软恢复。
这里呢,我们主要介绍软恢复,因为硬恢复还需要购买一些工具设备(比如Pc3000,电烙铁,各种芯片、电路板),而且还需要懂一点点电路基础,我们这里所讲到的所有的知识,涉及面广,层次深,既有数据结构原理,为我们手工准确恢复数据提供依据,又有各种数据恢复软件的使用方法及技巧,为我们快速恢复数据提供便利,而且所有软件均为网上下载,不需要我们投资一分钱。
数据恢复的前提:数据不能被二次破坏、覆盖!关于数码与码制:关于二进制、十六进制、八进制它们之间的转换我不想多说,因为他对我们数据恢复来说帮助不大,而且很容易把我们绕晕。
如果你感兴趣想多了解一些,可以到百度里面去搜一下,这方面资料已经很多了,就不需要我再多说了。
数据恢复我们主要用十六进制编辑器:WinHex (数据恢复首选软件)我们先了解一下数据结构:下面是一个分了三个区的整个硬盘的数据结构MBR,即主引导纪录,位于整个硬盘的0柱面0磁道1扇区,共占用了63个扇区,但实际只使用了1个扇区(512字节)。
在总共512字节的主引导记录中,MBR又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引导代码,占用了446个字节;第二部分:分区表,占用了64字节;第三部分:55AA,结束标志,占用了两个字节。
后面我们要说的用WinHex软件来恢复误分区,主要就是恢复第二部分:分区表。
引导代码的作用:就是让硬盘具备可以引导的功能。
如果引导代码丢失,分区表还在,那么这个硬盘作为从盘所有分区数据都还在,只是这个硬盘自己不能够用来启动进系统了。
使用winhex来恢复数据的方法一、数据丢失的痛与恢复的希望。
1.1 数据丢失那可真是个让人头疼的事儿啊。
不管是误删了重要文件,还是硬盘出了故障,感觉就像丢了宝贝一样心急如焚。
不过呢,先别慌,咱还有winhex这个得力助手。
1.2 winhex就像是数据世界里的神奇小魔杖。
它功能强大,能在看似绝望的数据丢失状况下,给我们带来恢复数据的曙光。
二、winhex初了解。
2.1 winhex是啥呢?简单说,它就是一款专门用来处理十六进制数据的软件。
这听起来有点高大上,但实际操作起来也没那么难。
就像学骑自行车,一开始觉得难,上手了就顺溜了。
2.2 你得先把winhex安装好。
这就好比给战士配上武器,安装过程也不复杂,按照提示一步步来就行,别像没头苍蝇似的乱点。
三、开始用winhex恢复数据。
3.1 打开winhex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到你丢失数据的存储设备。
这就如同在茫茫大海里寻找一艘沉船,得找准目标。
比如说你的数据在硬盘里丢了,那就找到对应的硬盘分区。
这一步可不能马虎,要是找错了地儿,那可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3.2 接下来就是重头戏了。
winhex有个很厉害的功能叫磁盘克隆。
这就像做备份一样,把有问题的磁盘克隆一份。
这时候你得小心翼翼的,就像捧着个易碎的瓷器。
因为这个过程要是出了岔子,那恢复数据就更难了。
克隆完成后,就可以在克隆的副本上进行数据恢复操作。
3.3 查找丢失的数据片段。
这有点像大海捞针,但winhex有它的办法。
它可以通过分析十六进制数据的特征,找到那些可能是你丢失文件的部分。
这就要求你得有点耐心,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嘛。
有时候可能要花费一些时间去比对和查找,但只要坚持,往往就能找到那些“失踪”的数据。
3.4 恢复数据的时候,也要注意一些细节。
比如说数据的完整性,可不能只恢复个半拉子工程。
要确保恢复出来的数据是可用的,就像检查一件修好的东西是不是真的修好了一样。
四、数据恢复后的检查与预防。
4.1 数据恢复成功后,可别以为就万事大吉了。
NTFS文件系统中用WinHex手动恢复文件的研究概要在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会遇到文件意外删除、磁盘损坏或者格式化等问题,导致重要文件丢失的情况。
虽然Windows系统提供了回收站和一些自带的恢复工具,但有些情况下,这些方法并不能完全满足我们的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数据恢复工具来尝试手动恢复丢失的文件。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WinHex手动恢复丢失的文件,以及在NTFS文件系统中进行这一操作的详细步骤和注意事项。
步骤步骤一:安装和打开WinHex我们需要下载并安装WinHex软件。
安装完成后,打开WinHex程序。
在打开程序后,我们将看到一个界面,该界面可以用于打开磁盘、映像文件或者逻辑驱动器。
步骤二:选择目标磁盘或映像文件在WinHex界面中,我们需要选择目标磁盘或映像文件,以便对其进行数据恢复。
在此步骤中,我们需要确保选择的是NTFS文件系统的磁盘或映像文件,以便在接下来的操作中进行文件恢复。
步骤三:搜索丢失的文件在选择了目标磁盘或映像文件后,我们可以使用WinHex的搜索功能来查找丢失的文件。
在搜索框中输入文件名或关键词,然后点击“搜索”按钮,WinHex将开始搜索目标磁盘或映像文件中与关键词匹配的文件。
在搜索到需要恢复的文件后,我们可以将其标记为需要恢复的文件,并保存到指定的位置。
步骤四:恢复文件在标记了需要恢复的文件后,我们可以点击“恢复”按钮来进行文件恢复操作。
在恢复文件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选择恢复文件的保存位置,并确保该位置具有足够的空间来保存恢复的文件。
注意事项在使用WinHex手动恢复NTFS文件系统中的文件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2. 小心操作:在使用WinHex手动恢复文件时,我们需要小心操作,避免对目标磁盘或映像文件造成进一步损坏。
结论在使用NTFS文件系统时,我们可能会遇到文件丢失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WinHex手动恢复丢失的文件。
一、初步应用——双分区恢复实例及分析(一)、现场重现:提示,切勿随意使用自己的硬盘进行试验,切记试验前保存重要数据。
对于移动硬盘,损坏往往发生于硬盘传输数据中断电。
现在我将一个有问题的移动硬盘接到电脑上,在“计算机管理”-->“磁盘工具”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未被初始化的磁盘显示为黑色(打开磁盘工具时它会提示你要初始化,不理它,点“取消”),在“计算机”中也找不到这个磁盘。
(二)、手动修复:(阅读有困难的朋友可以先读完第三节再回过头来看这一节,本节的另一个作用是让新手对Winhex界面有一个初步了解)1、打开Winhex-->菜单栏-->选择“工具”-->打开磁盘(F9)-->选择要修复的硬盘,这里是HD2。
2、打开之后图中显示从0000H-->01ffH(16进制)之间的数据全部为0。
现在我从一个运转良好的硬盘分区表中将0000H-->01bdH之间的数据复制并粘贴到损坏硬盘的相应位置。
操作步骤为:在良好硬盘中拉选0000-->01bd之间的区块,被选中区块呈亮蓝色;复制选块;接下来在损坏硬盘中拉选相应区域,将光标定位至0000;右键-->编辑-->粘贴板数据-->写入。
将01fe,01ff填写为55AA,到这里一定保存。
点击黄色区域的图标并转移至63号扇区菜单“视图”-->模板管理(Alt+F12)-->NTFS引导扇区。
打开如下图,并记录黄色方框内的两个数值(63和63777986)63+63777986+1=63778050,跳转至63778050扇区。
稍微向下滚动一点,看到那个粉色框标识出的55AA了嘛?往前找到黄色框内的部分,显示为3F 00 00 00,将其进行反向排列,变为00 00 00 3F于是3F(十六进制)=63(十进制)——我们称这个数为相对偏移量。
接下来跳转至63778050+63=63778113扇区,我们又发现了一个EB开头的扇区再次选择菜单“视图”-->模板管理(Alt+F12)-->主引导记录NTFS引导扇区。
打开如下图,同样记录一下黄色方框中的数值(63和92518271)跳转至0扇区。
菜单“视图”-->模板管理(Alt+F12)-->主引导记录,打开如下图。
填上如图所示的几个数据:至于为什么是这些数据,下节会提到。
填写完之后千万别忘了保存哦~好了,在设备管理器里禁用损坏硬盘再启用。
再从磁盘管理里看看结果,嗯,一切复原看,数据都在。
过程看上去有些复杂,其实熟练的话可以控制在5分钟之内,所以它并不难~下面就看看我做了些什么,以及那些数据是怎么来的,做什么用的。
(三)、我做了什么?其实只有3步上面所做的其实就是修复了硬盘的MBR(主引导分区记录),为什么MBR对于硬盘如此重要呢?看过我前面文章的朋友应该知道分区表就是硬盘的名单:作为一个名单当然不是姓名的简单堆砌,名单也是有分类的,比如哪些人是管理员,哪些人是学生等等~请先看一下刚才修复好的硬盘的MBR全图(注意其中用亮蓝色、黄色、绿色将512字节的分区表分为了三个部分)硬盘的MBR在启动时大约是起到下面的一个作用:可见作为一个MBR,必须要有以下的三个部分:446字节的启动描述;64字节的分区描述(包括分区格式、分区大小等参数);以及最后的55AA结束表示。
于是,只要我们能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律填写这些项目,我们就能自己制作分区表了。
对于恢复分区表,我们要做的就是下面的流程:不难发现,这其中前面的446字节的引导文件和最后添加的“55AA”标识都是ctrl+c然后ctrl+v 的事情,因此修复分区表的关键在于那64个字节的参数是如何寻找及填写的——好在我们利用Winhex自身提供的模板,再加上一点简单的加法运算,就能非常轻松地获得这些参数。
如下图,其实需要填写的参数不过8个,而且都非常有规律性:(该图很重要,它显示了那些参数是如何得来的)上文的(3)(4)两步正是我在计算参数所在的位置,而一旦我定位准确,就调用对应的模板去查看参数,随后在(5)里填写参数(别忘了NTFS+1的问题)至于第一行活动分区:80表示可以从这个分区启动,00表示不从这个分区启动(这个参数决定电脑能否从该分区引导,和446字节不同,如果没有那个446字节,硬盘都无法识别了)。
一般装有系统的主分区需要填写80,其他的00即可。
而硬盘参数这一栏:Fat32的代码是0B,NTFS是07,扩展分区是0F~~这些边边角角都很简单,这里就不多说了~至此,分区表修复工作大功告成~~(四)、小结恢复原理:硬盘上的文件是链式的,可以顺藤摸瓜。
此外,硬盘损坏的往往是MBR,后面各分区的虚拟MBR都完好无损,可以通过计算后面各分区的参数,逆向推出MBR的参数,从而实现硬盘的修复。
大致步骤:填写446字节引导文件-->填写64字节分区参数-->55AA结束标志-->别忘保存所需参数:活动分区与否(80);分区类型参数(0B, 07, 0F等);各扇区大小——共计8个参数,其他参数不知道如何填写就留空。
所需时间:非常熟练的话,5分钟。
风险:因为只是对MBR这512个字节进行操作,所以即使失败,大不了重来,对硬盘上其他数据没有任何损害。
建议将这512字节另存为一个文件,以后遇到MBR损坏的事件只要把备份COPY回去就是了~二、分区表修复进阶——多分区的计算(一)、一主分区,三逻辑分区情况下的计算前面提到过硬盘上的分区结构是链式的,又由于MBR之后的各分区表往往保存完好,就可以利用后面的各分区MBR来逆向推导MBR的参数~请看下面的分区链式图:在双分区的实例中,填写的参数可表示为:C盘占用扇区+D盘之前的扇区+D盘占用扇区。
由于多个逻辑分区的总和算一个扩展分区(不知道什么是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的可以看看我前面的那篇文章),于是多分区的参数无非是:C盘占用扇区+扩展分区前的扇区+(逻辑分区D+逻辑分区E+……),总体来讲还是3大块。
由于分区软件的不同,分区前的保留扇区可能有所不同~比如下图的这块硬盘,采用了diskpart进行分区,分区前的保留扇区达到了2048个而不是常见的63个。
记录C盘占用的扇区数为79871999。
由于这是在NTFS模板中查看的信息,所以在做跳转时需要+1,即跳转到2048+79871999+1=79874048扇区。
由于这是一个“虚拟MBR”,它仍然拥有部分MBR特征,所以我们可以调用“主分区引导模板”来查看这个分区的信息。
可以看到这里的分区信息有两项,相对于上一个实例多了一个“05”分区表示标识,不过这个05标识我们先不用管它。
直接看第一项的两个参数为2048、167772160。
接下来跳转至79874048+2048+167772160=247648256扇区(由于这是在“主引导记录”模板里查看的,所以不需要+1),并调用“主引导扇区”模板查看E盘的信息。
记录两个数值为2048、167772160,注意这个分区仍然有“05”标识。
向下跳转到247648256+2048+167772160=415422464扇区。
到这里,分区信息当中只有一项而没有“05”标识,于是可判定这就是整个扩展分区中的最后一个分区。
记录其信息2048、209715200。
如果觉得混乱,不妨列出下面这样一个表:由上面的数据不难算出扩展分区的总扇区数为:(2048+167772160)+(2048+167772160)+(2048+209715200)=545265664。
C盘主分区的参数为:保留分区2048,C盘本身占用79872000,于是扩展分区之前的总分区数为2048+79872000=79874048。
最后需要填写的参数:注意这个硬盘装有系统,于是第一分区表项填为80,分区格式代码为07(NTFS);第二分区不作为引导区,为00,由于是扩展分区,分区格式代码为0F(扩展分区)。
其他参数上面皆已算出,直接填入即可。
此外由于现在硬盘容量很大,原来的“开始头、扇区、柱面”这几个参数已经不足以表达如此大的数字,所以如果不知道这几个数字如何填写就放在那不去管它,默认为00。
另一方面,本例不同于前例。
前例由于制图需要,是挨个通过MBR或虚拟MBR寻找NTFS引导扇区的位置并调用NTFS模板查看分区信息;而本例中除了在第一分区调用了NTFS模板以寻找扩展分区起始位置以外,其他的分区只在虚拟MBR中调用了“主引导记录”模板。
熟练之后可以多采用后面一种方式以节省时间。
(二)、“05”标识是怎么回事?由于虚拟MBR一般不会被破坏,所以多分区计算中,我们不去管那个“05”标识也可以完成参数的计算。
不过考虑到喜欢刨根问底的一部分朋友的需要,这里补充一个小节用于讲解MBR或虚拟MBR中分区参数的精细结构。
首先要更正一下虚拟MBR的说法:为了能在硬盘上分出多于4个分区,我们引入了扩展分区的概念,N个扩展分区的分区表的信息组合起来成为MBR中的扩展分区项。
这种特殊的分区表结构在本节中将不再被称为“虚拟MBR”,而采用EBR(Extended Boot Record也称作扩展MBR)进行代替。
以上面320G硬盘的分区表为例,该硬盘中存在一个主分区和一个扩展分区,而这个扩展分区下面包含三个逻辑分区。
而仅从MBR来看,其中仅包含了C盘的信息和整个扩展分区的信息,那么,电脑如何判断扩展分区里的每个逻辑分区有多大?每个逻辑分区各处于扩展分区的什么位置?很显然,仅凭整体的扩展分区信息不能回答上述问题,所以EBR担负着两个任务:一是描述该分区本身的大小、格式、保留空间等信息(这一点和MBR很类似);二是,在扩展分区内部“划清界限”,即描述自身和其他逻辑分区的位置关系。
前者的代码采用对应的分区格式代码(如0B, 07等,但是没有0F,0F是“整体扩展分区”的参数,不是逻辑盘的参数);后者采用“05”这个特殊标识用以“表明身份”。
如果用图示来表示“05”标识的作用,基本上就是下面这个样子:可以推断,如果还有G盘的话,那么F盘的05标识项就是:前者表示D+E+F盘大小,后者表示G盘大小,而G 盘就没有05标识了。
至此,逻辑分区在扩展分区内的定位问题得到完美解决。
最后补充一张图用以说明16个字节的分区参数含义(64字节表示4个分区,故每个分区占用16个字节)(三)、小结在修复过程中建议利用表格使分区链表变得清晰。
主引导记录模板中的分区不需要加减,从NTFS模板移动至主引导记录中需要+1。
05标识用于扩展分区内部的逻辑分区的定位。
起始磁盘头等信息现在基本停用。
占用扇区数最多为FF FF FF FF,每个扇区占用512个字节,计算下来每个分区最大容量为2047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