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 格式:pdf
- 大小:544.32 KB
- 文档页数: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它是中国国家文化的基础,也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高校思政课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它既承载了国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教育任务,也承担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思想政治素养的任务。
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
本文就此进行思考。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它蕴含着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和文化智慧,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核心。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在文化输出和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以下必要性。
1、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化。
中国是一个千年历史的国家,拥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化。
2、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而且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
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增强民族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华文化,构建和巩固自己的文化认同感,同时提高思考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拓宽国际视野,提升国际竞争力。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人才国际化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
中国文化正逐步与世界接轨,文化的交流和对话也越来越频繁。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文化背景,增强国际竞争力。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要考虑到思政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授之以渔,使学生充分参与,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
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具体方法如下。
1、选题有针对性在考虑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时,要选取与课程主题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建立联系和深化对中华文化的认识。
题目: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索OBE理念下课程思政实施路径一、引言在当今社会,教育的目标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道德素养。
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理念下的课程思政,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内容,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价值观。
其中,“仁、义、礼、智、信”等传统道德观念,崇尚大爱、敬老、尊师重道等传统美德,具有深厚的思想底蕴和文化积淀,对当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OBE理念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1. 确定教育目标和评价体系OBE理念下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首先需要明确教育的最终目标,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综合素质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建立系统全面的评价体系,考量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教材编写和教学内容设置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思政中,需要编写相应的教材和设置合适的教学内容。
重点突出道德修养、中华传统价值观等内容,注重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3. 引导性教学和互动式课堂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引导性教学和互动式课堂的方式,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引导作用。
4. 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和实践能力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关注社会发展,参与文化活动,增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能力。
四、OBE理念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评价1.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思政,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提升。
学生更加注重和重视传统美德,愿意承担起社会责任,为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2. 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创新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思政,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创新能力。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程的现实困境与路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程是一项重要且必要的举措,可以帮助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现实困境需要克服,同时也有一些路径可以借鉴。
首先,现实困境之一是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承与挖掘难题。
由于长期以来,教育体制过于注重理工科知识,导致人文社科学科的传承不足,相关教师队伍相对较弱,因此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了解和熟悉传统文化的教师。
其次,思政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导向问题。
在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意识,而不是仅仅把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教育范本来灌输学生。
因此,教学设计应注重情感教育、价值观塑造以及与当代社会问题的联系等方面的拓展。
此外,还需要克服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抵触情绪和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
传统文化往往被认为过于陈旧和与现代社会脱节,学生认为这些知识与自己的实际生活关系不大。
因此,在融入传统文化时,应该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为应对这些现实困境,可以探索以下路径:1. 强化教师培训,培养传统文化教育的专业教师队伍,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2. 多角度、多形式推动传统文化教育。
可以通过讲座、专题展览、实践活动等形式布置,让学生了解和领会到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3. 引入实践教学成果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参与传统文化实践活动,提升他们的传统文化体验和认同感。
4. 制定全面的传统文化教育规划,使其成为思政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等方式,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总之,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程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克服现实困境,寻找合适的路径,传统文化才能真正在高校思政课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培养出更多有着坚定道德信仰和文化自信的大学生。
课程思政元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还有助于进一步涵养大学生的道德情操,帮助大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等,为“培养什么样的人”提供丰富滋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在高校课程思政教育中,可从以下几方面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
- 增设相关课程:在教学内容中增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以厚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底蕴。
- 做好内在话语转化:在编撰教材、设计教案、规划课程时,要充分找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间的内在关联,促使两者相互印证,以形成共同发展的协同效应。
- 实现课内外互动: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进行结合,组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古代经典名著诵读活动等,还可以与博物馆、文化遗址纪念馆等合作,组织大学生前往参观,使大学生充分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与魅力。
- 利用校园媒体:积极创建并维护好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社交媒体账号,在这些平台上定期分享古代名人故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典古文作品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
还可以利用数字信息技术等开发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互动小游戏,让大学生通过游戏方式了解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让大学校园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更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相融合的路径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五千年来无数先贤智慧的结晶,是悠久历史的累累硕果。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明确要求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并贯穿于国民教育各个阶段、各个领域。
由此可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对中华文化最深刻的认同,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抓手,更是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效途径。
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旨在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水平和人文素质,培养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高校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一)有助于加强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经过五千年的传承和积累,中华文化在历史长河中有过辉煌的时刻,也有过黑暗的岁月。
但随着中华民族的崛起,中华文化也走上了复兴之路;随着汉服运动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意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辉和灿烂,能够深刻地欣赏中华传统文化的之美,从而对中华文化产生强烈的认同感。
大学生正处于拔节孕穗的成长阶段,也是思想塑造的关键时期。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让广大青年对中华文化有深刻、全面的认识,也能加强他们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二)有助于坚定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信感文化认同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底线和基础。
在广大青年学生认同中华文化的基础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他们坚定文化自信。
近年来,在流行的短视频中,不难发现外国街头的名族乐器表演、中国舞蹈及汉服表演等。
这些短视频的流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思考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高校思政课堂,逐渐成为一种全新的思考与学习方式。
作为民族的灵魂与文化基因,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独特财富和精神资源。
如何将传统文化与思政课堂的内容相结合,发挥其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其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信心方面的独特作用,是当前高校思政课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首先,传统文化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
通过深入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可以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塑造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传统文化中关于“天人合一”的思想,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树立正确的生态观。
传统文化倡导的“仁爱”、“孝道”、“忠诚”等价值观,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什么是道德感、伦理道德,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其次,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和起点。
学习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在情感上真正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精神。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自己的文化根和民族大爱,从而培养出对祖国的深深感情和热爱,形成文化自信心。
此外,传统文化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
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当代中国的社会问题和文化矛盾,在发现文化传承和融合中寻找思想的新启示和新视角。
传统文化中的“中和”、“以和为贵”等精神,有助于凝聚民族整体性认知,激发民族底气和文化自信心。
因此,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达到教育育人、弘扬中华文化、传播民族精神和增强文化自信心的效果。
同时,教育者也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传统文化的特色,挖掘其深层次的内涵,让学生深刻理解其精义所在。
教育者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注重创新教学方式,通过多种载体形式展现传统文化的美妙之处,让学生深入感受其中的魅力,因此提升传统文化的教育质量,让其深深地烙印于学生的心灵中,长久地延续着。
总之,传统文化与思政课是互补的关系,两者的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信心,诠释民族精神和传承中华文化。
传统茶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及实现路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传统茶文化在中国大学校园里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传统茶文化是中国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价值观念,对于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可谓是独特且深远的。
本文将对传统茶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及实现路径进行探讨。
1. 促进学生的修养与修身传统茶文化强调茶道、茶艺、茶礼、茶德等理念,注重修养与修身。
茶道讲究的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品茶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安宁,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培养自律、谦逊的品格,提升情操,促进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传统茶文化注重审美情趣,茶具、茶艺、茶空间等都是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审美对象,它们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修养。
通过茶道艺术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优美事物的欣赏和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在平日生活中,更多地注重修炼自己的良好品味和审美情趣。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在茶道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多人共同合作,相互协调,这就需要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一件事情,因此对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4. 培养学生的自律和细心态度茶道要求学生要有自律、细心、认真的态度,这与高校思政教育倡导的品格培养和人格修养是相呼应的。
通过学习传统茶文化,可以使学生养成自我约束、自律和细心的态度,这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5.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国家认同感,通过学习传统茶文化,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1. 引入茶文化教育课程高校可以积极引入茶文化教育课程,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传统茶文化的学习中来,通过学习茶道、茶史、茶艺等知识,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融入现状及路径研究朱桂湖(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永安 366000)【摘要】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能够创新思政课堂教育,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丰富素材;能够净化高校校园环境,为高校大学生提供精神支柱;还能弘扬核心价值理念,培育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通过分析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融入现状,从三个层面提出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融入路径,即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融合与渗透;创新传统文化传播载体,突出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教育感染力;强化思政课堂实践教育,重点强调思政教育中的价值构建及道德培养。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思政教育;路径中华民族最深刻、最本质的精神蕴含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
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标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着整个民族的发展壮大。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上,高校担负着不可替代的重任。
在高校思政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点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家国情怀,能够引导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价值意义进行深入理解,实现其思想政治素养及人文素养的提升,强化民族文化自豪感与自信心。
本文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融入现状及路径展开具体论述,希望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参考。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一)创新思政课堂教育,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丰富素材。
作为当代社会文化建设的关键性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其中蕴含丰富的民族精神[1]。
在当今时代,中华民族的精神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中,并依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承继而不断发展。
受多元化思想文化冲击浪潮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需要面对越来越多的挑战和难题。
现阶段,高校普遍面临一个重要问题,即如何在多元思想文化的影响下深入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探究在当今高校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
而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对于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优秀传统文化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深厚的思想资源。
儒家思想中的“仁爱”“礼义”“忠信”等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尊重与诚信,这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道德品质和人际交往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道家的“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等理念,启示学生要顺应自然规律,保持平和的心态,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墨家的“兼爱”“非攻”思想,则倡导平等、友爱和反对战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和平意识和关爱他人的精神。
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典故和人物事迹也是生动的思政教育素材。
例如,“岳母刺字”的故事,展现了爱国主义的伟大情怀;“苏武牧羊”体现了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包拯断案”彰显了公正廉洁的品质。
这些故事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在了解历史的同时,受到良好品德的熏陶。
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各种文化相互碰撞,部分大学生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对本民族文化产生怀疑或忽视。
通过在思政教育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能够使他们认识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从而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然而,在将优秀传统文化应用于高校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育方法较为单一。
一些高校在开展相关教育时,往往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照本宣科地讲解传统文化知识,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和实践环节,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难以真正理解和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其次,教师队伍的传统文化素养有待提高。
部分思政教师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在教学中无法生动、准确地传达其中的精髓,影响了教育效果。
再者,校园文化氛围不够浓厚。
虽然一些高校举办了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但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未能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优秀传统文化难以在学生中产生持续的影响力。
文化学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切实融入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王楠(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大连广播电视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00)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文化教育资源。
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课程建设亟待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认识程度浅薄等。
本文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校园文化活动和网络教育平台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世代发展的精神文明宝库,为中华民族的绵延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沃土。
作为指导中国人民实践的精神力量,其中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文化精髓,为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一)丰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积薄发、源远流长,经过五千年的演变发展与继承创新,其在高校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很多可以借鉴之处。
古往今来,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也培养了国人的家国情怀。
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可以有效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他们日后报效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样冲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的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以和为贵的和谐精神、诚实守信的道德素养、仁义礼智的道德品质等,都极大地丰富了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内涵,助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新形势下,要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当代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在校园文化活动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要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从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完善知识结构,丰富知识储备,提高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三观,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和教育发展规律,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收稿日期:2018-07-20高校思政教育一直以来都是高校教学工作开展的重点内容,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并不是十分的理想,学生并没有真正的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地提升思政教育作用和价值,文章尝试将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提升教学质量。
一、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德育价值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这些文化之所以能够屹立不倒,影响一代又一代人,就是因为这些文化蕴含有丰富的德育价值。
如儒家文化中的仁爱,注重中和精神的传递,追求仁爱、温和、宽大的品德,在与人交往时,主张仁爱,有助于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再比如,传统的义利观念,则有助于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如孟子等学者提出的舍生取义的观点,进一步丰富了义的内涵,正确的义利观对于现代学生的价值取向树立良好的标准。
此外,传统文化所追求的内圣外王,对于学生理想人格的树立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自强不息,则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精神。
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无一不对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我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1.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大幅度提升。
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却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部分居民在生活中缺乏明确的生活目标和奋斗方向,对自身未来的生活充满了焦虑。
对于高校学生来说,他们生活在一个物质生活极为丰富的年代,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各种新兴思想层出不穷,这些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意识行为等产生了影响。
而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应用,则能够从思想上改变学生,有助于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基础课程,其在教学中不仅仅是为了传递知识,还肩负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即提升学生思想和综合文化素养。
在思政教育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能够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的距离,使之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这样对于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提升也有着不小的帮助,而且在优秀文化学习过程中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能够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及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因此,在未来思政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高校还需要正视传统文化对教育教学的积极作用,加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力度,从而使大学生能够接受更加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进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陶冶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当今世界是和平发展的世界,和平和发展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但是在世界上的许多地方依然是不太平的,而且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其他国家的文化渗透到我国,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如有的学生由于受电影和书籍的影响对西方文化十分的熟悉,但是对我国传统文化却知之甚少,这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在思政教育中融入传统文邵明厚(青岛滨海学院,山东青岛266555)摘要: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主张仁爱诚信、追求内圣外王,倡导自强不息,这些传统文化精髓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
在思政教育中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对于协调学生人际关系、增强诚实守信、陶冶爱国情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该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呢?本文,将从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内涵、意义和作用、实现路径等几个角度进行详细的探讨,以求更好地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价值。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思政教育;价值;实现路径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9-0016-02The Value and Realization Path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 EducationSHAO Ming-hou(Qingdao Binhai University,Qingdao,Shandong 266555,China)Abstract:Traditional Chinese excellent culture advocate benevolence in good faith,the pursuit of saint outside the king,advocating an unyielding,the esse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to a certain extent,also affect the college ideological education work.In ideological education,outstanding traditional culture merged into the field of education teaching activities,to coordinat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enhance the honest code of honor,edify students patriotism,promote students'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so on all play a crucial role.So,how to introduc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daily teaching work in education?This article,from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connotation,meaning and function of moral education value,the path of implementation by several aspects in detail discussed,in order to better play to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the value.Key words: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value;realize the path化,使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不仅能够提升他们的文化综合素养,还能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探析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想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作用,就需要结合思政教育的教学特色,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中,使传统文化与时代相结合,以此改变传统的思政教育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涵,在具体的教学中,其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
1.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
教师对于学生的成长及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引导作用,学生进入到大学之后,其在学习上虽然更加的自由,但是由于知识储备和人生阅历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依然需要教师从旁指导,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相关的知识。
而在思政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发挥传统文化作用时,如果教师自身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不够,在教学中没有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作用,那么在思政教育中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必将成为空谈。
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想实现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有效结合,还需要想办法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综合素养。
在教学思政知识时,所有教师必须要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要能够灵活地将自己所教的思政知识与传统文化进行结合。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应当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使他们掌握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以做好课堂教学工作。
2.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校园环境。
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对于学生能力的提升以及教学的发展等都有着一定的帮助。
但是,在教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认识到无论是思政教育知识的学习,还是传统文化知识的获取都不仅仅在于单一的思政课上。
思政知识与传统文化可谓是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对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个人日常的一些行为习惯也都是思政知识与传统文化的展现。
因此,要想在思政教育中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还可以尝试从学生日常生活环境入手,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校园环境,从校园的一草一木着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传统文化和思政知识的魅力。
如学校的各类社团可以定期开展一些与传统文化渗透有关的活动,举办相关的作文、演讲和辩论比赛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校园环境,加强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渗透。
3.充分利用现代网络资源。
当前时代,网络在学生的生活中可谓是无处不在的,网络深深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网络是他们了解世界的窗口,其对于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等有着较大的影响。
近些年来,经常有报道说,学生在课堂上沉迷于手机,罔顾学习,这些是网络的消极面。
但是,在高校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进行融合时,也可以借助网络技术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将其与思政教育的内容进行融合,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如通过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些独具魅力的文化,丰富学生认知。
总之,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历经几千年也未曾断层,许多优秀的文化在今天依然对人们的思想和认识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由此可见,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作用。
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积极地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将其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创新高校式思政教育模式,同时也有助于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1]曹庚祥.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探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3).[2]王婷,崔淑卿.探究心理引导因素在高校思政教育发展中的作用[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8,(02).[3]郑科红.两微一端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深度融合[J].新闻战线,20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