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加工检验
- 格式:docx
- 大小:18.79 KB
- 文档页数:3
机加工检验作业指导书[1]SL/01机加工检验作业指导书一、适用范围规定了工程机械机械加工件的技术要求,适用于各类机械加工件。
二、作业要求1、凡机械加工件必需符合产品图样、工艺规程和作业要求。
2、经加工的零件外表不允许有锈蚀和磕碰、划伤、裂纹等缺陷。
3、除有特别要求外,加工后的零件不允许留有尖棱、尖角和毛刺。
4、滚压精加工的外表,滚压后不得有剥离及脱皮现象。
5、精加工后的外表、摩擦面和定位面等工作外表不允许在其上打印标记。
6、经加工后的零件在搬运、存放时,必需防止受到损伤、腐蚀及变形。
7、成组配对加工的零件,如:齿轮箱上下盖等需有标记。
三、未注尺寸公差参阅附件:技术标准 JB/T 5936-91 四、未注外形和位置公差参阅附件:技术标准 JB/T 5936-91 五、未注公差角度的极限偏差参阅附件: 技术标准 JB/T 5936-91 六、螺纹、键和键槽参阅附件:技术标准 JB/T 5936-91七、中心孔1、图样中未注明、加工中又需要中心孔的零件,在不影响使用和外观的状况下,加工后中心孔可以保存。
2、中心孔需符合 GB 145 的规定。
八、检验规章1、凡经机械加工件,由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按图样、有关技术文件和本要求进展检查和验收。
2、机械加工件的外观按规定要求进展检查。
3、主要机械加工件需每件检查几何外形与尺寸。
九、标志1、入库的机械加工件应有的标志2、标志的位置应不使机械加工件的质量受到损伤。
3、机械加工件入库应附有吊牌。
其中应注明:名称、零件名称、图号; 制造日期。
编制/日期: 审批:下面是赠送的团队治理名言学习,编辑删除感谢1、沟通是治理的浓缩。
2、治理被人们称之为是一门综合艺术--“综合”是由于治理涉及根本原理、自我认知、才智和领导力;“艺术”是由于治理是实践和应用。
3、治理得好的工厂,总是单调乏味,没有仸何激劢人心的大事发生。
4、治理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人正确的事,而不是正确的做事。
5、治理就是沟通、沟通再沟通。
机加工零部件质量检验标准1、目的为保证产品机加工零部件、外协外购件精度和尺寸符合图纸要求,加工和装配过程质量受控,整体性能质量稳定,避免批量不合格发生。
2、范围适用于公司零部件加工工序、工序交检转序、装配过程环节。
3、标准要求3.1下料检验标准3.1.1下料尺寸符合下料工艺卡要求,尺寸不得过大或过小。
3.1.2下料后零部件不允许存在割伤、豁口、割渣、氧化皮等质量缺陷。
3.2机加工检验标准3.2.1机加工零部件每道工序合格率不低于95%,关键件、重要件合格率不低于97%。
3.2.2机加工加工前所有板料、板料、毛坯料的材质必须符合图纸要求。
3.2.3所有铸件、锻件加工后不允许存在砂眼、缩孔、夹渣、裂纹等缺陷。
3.2.4零部件加工后不允许存在毛刺、铁屑、棱角、未倒角现象。
3.2.5精加工后的零件不允许直接摆放在地面上,应采取措施进行支撑、保护,防止磕碰、划伤等缺陷。
3.2.6加工后的配合面、摩擦面和定位不允许打印钢印标记,最终工序的热处理零件,热处理后不允许有氧化皮,精加工后的配合面、齿面不应有退火、发蓝、变色的现象。
3.2.7对于图纸要求镀锌或者镀铬的零件,图纸要求配合面尺寸为含镀层后的尺寸。
3.2.8图纸中未标注倒角时,按JB/T 5000.9中表1规定倒角。
3.2.9图纸中未注明倒圆尺寸又无清根要求时,应按JB/T 5000.9中表2规定倒圆。
3.2.10中心孔的类型、尺寸按图纸要求进行制作。
3.2.11所有内径、外径、轴类加工表面粗糙度必须严格按照图纸制作。
4、职责和要求4.1技术部负责按照产品设计确认产品关键件、重要件并提供清单;负责产品在生产制作过程中图纸尺寸的修改和提供技术支持。
4.2工艺部负责确认关键工序和重要工序并制定工艺文件;负责产品制作过程中加工工艺的指导和工艺文件的制定并监督工作执行情况。
4.3 生产部负责按照最新版设计图纸和工艺文件进行派工,并将图纸和工艺卡一并交给操作者。
操作者在加工前必须熟悉图纸尺寸要求和工艺制作流程要求,熟练掌握本工序所用的工装、夹具和量具的使用,并复检上道工序(如:下料)零部件是否存在尺寸不合格或外观缺陷等质量问题。
机械加工检验规范总则2.1.1检验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且能满足先行产品对检验工作的各项要求.2.1.2检验人员所用的计量器具必须是经计量部门校验合格并在规定的检定周期内.2.1.3检验人员验收产品前应熟读相关图样和技术文件,了解零件的关键尺寸及装配关系要点.2.1.4检验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图样和技术文件所规定的要求对零件进行判定. 2.1.5检验人员应对车间在制品按规定进行标识.见附录A2.1.6检验人员必须定期六个月最长1年参加专业知识培训,学习和接受先进的检测方法,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检验制度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严格执行以下规定.2.2.1首检制度对每个操作者加工的第一个零件,应进行全方位的检定,并如实填写记录. 2.2.2巡检制度对工艺文件规定的关键零件或关键工序实行巡检制度,确保关键零件加工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2.2.3转序检验制度对即将转入下道工序的零件,应全数进行检验,严禁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2.2.4完工检对即将入库的产品必须进行完工检已注证明检验合格的工序可以免检,检验内容包括:a、尺寸和形状是否符合图样要求;b、有无漏加工工序.检验方法2.3.1基本尺寸和形状检验2.3.1.1外径的测量a、测量零件外径尺寸时,至少应在周向两个部位进行测量,并进行记录,两次测量的切点交角应在60°-120°之间,最大与最小半径之差即为该外径圆度误差.b、当零件同直径长度大于50mm时,应作直线度检查,利用刀口尺工作面与外径母线接触,观察漏光度,然后对照标准光隙进行判断.c、当零件同直径长度大于40mm时,应作圆柱度检查,即在同直径长度方向范围内,分别取较大间隔的三个位置进行外径测量,方法同 2.3.1.1 a,取其中误差值最大两组作记录并计算圆柱度误差值.2.3.1.2内径的测量测量零件内径尺寸时,至少应在周向三个部位进行测量,并进行记录,三次测量的接点连线交角应在50°-70°之间,最大与最小半径之差为该内径圆度误差.b、当同直径长度大于40mm时,应作圆柱度检查,即在同直径长度方向范围内,分别取较大间隔两位置进行测量,方法同 2.3.1.2a,选取其中误差值较大的两组作记录,并计算圆柱度误差.2.3.1.3长度测量考虑到端面与轴线的垂直度误差,在测量零件长度时,至少应在周向两个不同位置上进行测量并作记录,两次测量的切点连线交角应在60°-120°之间.2.3.1.4验收标准图样或技术文件未注尺寸公差,按GB1804-C级,未注形位公称按GB1184-10级规定验收.2.3.2螺纹测量2.3.2.1外螺纹测量a、外螺纹外径方法同2.3.1.1 a、c.b、外螺纹中径用螺纹环规或三针测量.c、外螺纹小径用螺纹环规通规检测.2.3.2.2内螺纹测量a、内螺纹外径用螺纹塞规通规检测.b、内螺纹内径方法见2.3.1.2 a.c、内螺纹中径用螺纹塞规检测.2.3.2.3螺纹有效长度内外螺纹的有效长度,应采用螺纹副旋合的方法进行检测.2.3.2.4验收标准a、螺纹的大、中、小径应按图样要求的精度等级进行验收.b、螺纹的有效长度公差,按HY/QT001 紧固件检验规范中的要求执行.2.3.3表面平面的检测2.3.3.1表面粗糙度的检测采用样块比较法进行比较判断.2.3.3.2平面度的检测应采用打表法检测,即平板上放置三个可调支承,将零件测量面朝上放置于支承点上,调整支承点,使三点等高千分表在三点上的读数均为零,打表所测得峰谷值即为该平面的平面度误差.2.3.3.3验收标准按图样规定的精度等级进行验收.2.3.4位置度检测2.3.4.1同轴度跳动检测用两顶尖或刀口状V形块模拟基准轴线,用带表头的测量架进行测量,旋转工件一周后,记录表面轮廓峰谷值,沿轴线方向移动测量架,测得若干截面,取各截面中最大值为该零件的同轴度或跳动误差.2.3.4.2平行度误差的检测采用厚薄差法,即用外径千分尺测量被测零件各测量位置的厚度,取最大与最小值厚度之差,作为该平面度误差.2.3.4.3垂直度误差检测a、采用比较法测量零件的垂直度,以平板工作面模拟基准轴线,刀口角尺与平板基准面构成垂直基准,将被测零件放置于刀口状的V形块上,工件一端与档板固定,将刀口角尺的工作面与被测零件的平面相靠,观察两侧之间的光隙,用标准光隙或塞尺确定其间隙值.b、将被测件在V形块上转一角度,按照2.3.4.3 a进行测量,如此重复若干次,取其中最大值为该零件的垂直度误差.3.3.4.4对称度误差检测a、本体的闸板腔对称度检查,应以闸板移动腔侧面作为模拟基准,进行检测.b、不重要部位对称度的测量,可直接通过厚薄法进行.。
机械加工中的质量检验和质量保证机械加工是现代工业生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质量检验和质量保证在整个生产流程中都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如果出现缺陷或不良,会导致制造出来的零件或机器无法满足设计要求,影响生产效率和安全运行,甚至会带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对于机械加工中的质量检验和质量保证,必须要高度重视。
一、机械加工中的质量检验质量检验是机械加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对于机械制造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因为一旦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就必须要重新生产,这将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资金和人力,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
质量检验是控制机械加工质量的有效途径,它在机械加工工艺流程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可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质量问题。
1.机械加工中的质量检验方法(1)目视检验法目视检验法是指通过肉眼观察的方式进行检验,针对一些肉眼可以观测到的缺陷或问题进行检测。
这种检测方式主要适用于形态结构规则简单的零件,例如螺丝、螺母、轴承等,它的检验结果主要依赖于工人的经验和判断力。
(2)测量检验法测量检验法是机械加工过程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检验方法,它适用于大多数零部件的检测。
测量检测法主要是采用测量仪器对加工零件的尺寸、形状、位置等进行测量,确定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3)材料检验法材料检验法是指在机械加工前对原材料进行检验,以了解零件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这种检测方式主要包括外观检查、化学成分检测、物理性能检测等。
2.质量检验的重要性质量检验对于机械加工过程中的质量保证至关重要。
如果一旦发现零件出现了缺陷和问题,及时地查找原因,改正问题,并采用科学的办法来解决,确保加工工艺的良好运行,可以有效地控制开发成本和减少质量问题,提高产品的品质,保证生产效率和安全运行。
二、机械加工中的质量保证除了质量检验,机械加工中的质量保证也同样重要。
它包含了整个生产过程的质量保障,从产品研发、设计、制造等各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控制,确保产品在各个环节中的质量均可靠,最终成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机加工检验规范1.引言2.适用范围3.术语和定义4.检验要求5.检验方法6.检验记录7.异常处理8.附录引言:本规范旨在规范机加工件检验的要求和方法,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公司和客户的要求。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___生产的所有机加工件的检验。
术语和定义:1.机加工件:指在机械设备上通过切削、铣削、钻孔等方式加工成形的零部件。
2.检验:指对机加工件进行各项检测以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的活动。
3.合格品:指经过检验符合要求的机加工件。
4.不合格品:指经过检验不符合要求的机加工件。
检验要求:1.外观检验:应检查机加工件的表面是否有明显划痕、裂纹、氧化等缺陷。
2.尺寸检验:应检查机加工件的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3.材质检验:应检查机加工件的材质是否符合要求。
4.功能检验:应检查机加工件的功能是否符合要求。
检验方法:1.外观检验:应使用肉眼和放大镜进行检查。
2.尺寸检验:应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检查,如卡尺、游标卡尺等。
3.材质检验:应使用化学分析仪进行检查。
4.功能检验:应使用相应的设备进行检查,如试验台、模拟器等。
检验记录:1.检验记录应详细记录检验日期、检验人员、检验结果等信息。
2.检验记录应保存至少两年。
异常处理:1.对于不合格品,应及时进行处理,如返工、报废等。
2.对于多次不合格品,应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附录:1.机加工件检验报告模板。
2.机加工件检验记录表。
1.目的本文旨在介绍___。
Ltd的产品检验标准,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2.范围本检验标准适用于___。
Ltd所有产品的检验,包括但不限于铁路设备、机械零部件等。
3.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检验标准引用以下文件:GB/T 1804-2000 一般尺寸公差GB/T 1184-1996 钢铁表面缺陷分类和规定GB/T 1167-1983 螺纹检验方法GB/T 3478-1995 机械零部件表面粗糙度的测量和评定GB/T 1800-1996 基本公差制度4.检验条件所有产品在出厂前必须经过以下检验条件:外观检查表面粗糙度检查线性尺寸和角度尺寸公差检查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查螺纹检查沉孔检查5.包装防护所有产品在出厂前必须进行适当的包装和防护,以确保产品完好无损。
机加工的检验,一般需要注重两个方面,第一是检验程序,第二是检验手段。
一、检验程序包含了检验流程、和相关的规定、制度、标准等等。
通俗地讲,检验流程就是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检验从何介入,如何介入。
比如首检、自检、互检和专职检等等。
当然这和公司的管理制度有关,但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检验人员要有自己的看法和思路,这一点相当重要。
二、所谓检验手段,就是用检什么?怎样检?有什么标准的问题。
机加工的检验,一般是以机械图纸为检验的依据,通过检验仪器、量具来判定产品是否合格。
比较传统的机加工检验仪器、量具有:千分尺、百分表、游标卡、平板、直尺、水平仪及各种塞规、环规等等。
比较现代化的机加工检验仪器、量具有:光学准直仪、投影仪、三维测量仪、经纬仪、镭射检测仪等等。
一个合格的机械产品检验员,至少要掌握检验本单位产品必须掌握的检验仪器和量具。
那么如何对产品的质量进行判别和分类呢?一般机加工产品可以分为:优质品、合格品、不合格品。
其中不合格品又可以分为:合用品和废品两种。
优质品——所有尺寸要素、形位公差要素完全符合图纸要求,不会留有毛刺、锋口,外表看上去就不一样。
此乃优质品。
合格品——所有尺寸要素、形位公差要素完全符合图纸要求,但偶尔会有一点毛刺等小毛病,外表没有优质品漂亮。
不合格品——有一条或一条以上的尺寸要素或形位公差要素不符合图纸要求。
合用品——有一条或一条以上的尺寸要素或形位公差要素不符合图纸要求,但经过修改可以满足使用要求。
废品——无法修改,或即使修改后也无法使用。
这里的“合用品”可能较难理解,我举例说明:例:某工件,图纸上有10个孔,某人加工时看错了钻了11个孔,但多余的一个孔不会对工件的强钢度和功能产生任何影响,也不影响使用。
问:它属于什么类别?答:因为它与图纸不符,所以它是不合格品,但它不影响使用可以申请当合用品处理。
这里要注意一个问题:合用品的判别一般要经过质检部主管(也有的企业是质量总监、或该项目的项目工程师)认可,不是你说合用就合用的。
1.目的为了明确公司金属切削加工检验标准,使检验作业有所遵循,特制定本标准。
2.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切削加工(包括外协、制程、出货过程)各检验特性的检验。
在本标准中,切削加工指的是:车削、铣削、镗削、刨削、孔加工和钳工作业等。
本标准规定了尺寸检验的基本原则、对环境的要求、外观检验标准、线性尺寸公差要3.4.4.14.3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应尽量使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变形为最小。
4.4最短尺寸链原则为保证一定的测量精度,测量链的环节应减到最少,即测量链应最短。
4.5封闭原则在测量中,如能满足封闭条件,则其间隔偏差的总和为零,即是封闭原则。
4.6基准统一原则测量基准应与设计基准、工艺基准保持一致。
4.7其他规定4.7.1应与尺寸测量的结果和形状误差的测量结果综合考虑,确定工件是否合格。
4.7.2一般只按一次测量结果判断合格与否。
5.检验对环境的要求5.1温度5.1.25.2振动6.6.16.26.36.4对工件某一表面外观质量观测4~5秒钟。
6.5倒角、倒圆对图纸上没有明确倒角、倒圆尺寸的,按照C0.3~C0.5或R0.3~R0.5加工作业,特殊情况下可按照C0.1~C0.2进行加工。
除图纸明确注明不用倒角的部位外,所有部位必须倒角或倒圆。
6.6尖角、毛刺工件不允许有毛刺、尖角。
所有裸露部位(包括精加工的内孔面)必须去除毛刺,以不刮手为限。
6.7伤痕工件最终完成面不得有明显划伤、夹伤、压伤、碰伤痕迹,点伤表面积不得大于1㎜深度不得大于0.2mm;线伤宽度不得大于0.5mm,长度不得大于20mm,深度不得大于0.1mm。
6.8刀纹、振纹工件表面不得有明显刀纹、振纹。
6.9凹坑、凸起、缺料、多料、台阶6.106.116.127.7.17.1.17.1.27.1.37.2检验方法样块比较法。
以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工作面上的粗糙度值为标准,用视觉法和触觉法与被测表面进行比较,来判定被测表面的粗糙度值是否符合规定。
机械加工检验标准及方法机械加工检验标准及方法一.目的:二.范围:三.规范性引用文件四.尺寸检验原则1.基本原则:2.最小变形原则:3.最短尺寸链原则:4.封闭原则:5.基准统一原则:6.其他规定五.检验对环境的要求1.温度2.湿度3.清洁度4.振动5.电压六.外观检验1.检验方法2.检验目距3.检测光源4.检测时间5.倒角、倒圆6.批锋、毛刺7.伤痕8.刀纹、振纹9.凹坑、凸起、缺料、多料、台阶10.污渍11.砂孔、杂物、裂纹12.防护包装七.表面粗糙度的检验1.基本要求2.检验方法:3.测量方向4.测量部位5.取样长度八.线性尺寸和角度尺寸公差要求1.基本要求2线性尺寸未注公差九.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检验1.基本要求3.检测方法十.螺纹的检验1.使用螺纹量规检验螺纹制件2.单项检验十一.外协加工件的检验规定1.来料检验2.成品检验计划十二.判定规则附注: 1.泰勒原则一.目的:为了明确公司金属切削加工检验标准,使检验作业有所遵循,特制定本标准。
二.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切削加工(包括外协、制程、出货过程)各检验特性的检验。
在本标准中,切削加工指的是:车削加工、铣削加工、磨削加工、镗削加工、刨削加工、孔加工、拉削加工和钳工作业等。
本标准规定了尺寸检验的基本原则、对环境的要求、外观检验标准、线性尺寸公差要求、形位公差要求、表面粗糙度的检验、螺纹的检验和判定准则。
注:本标准不适用于铸造、锻造、钣金、冲压、焊接加工后的检验,其检验标准另行制定。
本标准不拟对长度、角度、锥度的测量方法进行描述,可参看相关技术手册;形位公差的测量可参看GB/T1958-1980;齿轮、蜗杆的检验可参看相关技术手册。
三.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机加工检验标准
QC应认真按图纸及技术要求,有疑问需与及时沟通,做到按图纸要求检验。
按图纸要求测量基准测量,如未规定则尽可能使测量基准与设计基准吻合。
正确使用测量用具,使用量规、千分尺等须轻轻用力推入或旋入,不得用力过猛,使用卡尺、千分尺、百分表、千分表应先校正量具,调好零位,QC本着“先重要,后次要”的测量原则,图纸尺寸有公差要求的,严格按图纸尺寸进行检验。
为避免量具反复改变尺寸,造成量具误差,一个尺寸统一测量、多点位测量保证测量结果的正确性,并填写相应质量记录。
制程检验规范
1.目的
为了使本公司生产的产品、机械零件符合图纸的技术条件和要求,以提高产品质量。
2.适用范围
1.规范适用于本公司生产产品及零部件切削加工过程的通用要求
2.凡产品图纸和技术文件中未注明技术要求时,均按本规范中标准执行
3.引用标准
1.GB/T 6403.4—2008.零件倒圆与倒角
2.GB/T 1804—2000.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3.GB/T 1184—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未注公差值
4.一般技术要求
4.1.零件加工应符合经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和工艺规程及本标准的要求
4.2.零件应按工序检查、验收,在前道工序检查合格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
4.3.图纸中未注明倒角时,按GB/T 6403.4—2008.执行
4.4.产品、零件在加工后外观面不允许有锈蚀和油污、毛刺、磕碰、划伤等现象,并将其纳入检查项目,且作出记录
5.未注公差
5.1.一般公差未注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按GB/T 1804—2000-m 级
执行
5.2.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未注公差值按GB/T 1184—1996-k 级执行6.检验
6.1.名词
测量—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
检验—是判断被测物理量是否合格(在规定范围内)的过程,通常不一定要求测出具体值。
(检验的主要对象是工件)
6.2.权责
6.2.1.按检验文件进行检验,严格把好产品质量关,做出正确的
检验结论,填写各种相关记录。
6.2.2.对不符合要求的产品有权及时提出处理意见。
6.3.作业内容
6.3.1.零件加工的首件由操作者进行自检并在《自主检验表》
中及时填写,且标注“首件”字样;记录的数据和工件一起交由检验人员进行专检确认,检验员并在《IPQC 巡检表》中记录实测数据,并
在判定结果处标明“首件合格” 、“首件返工(修)或” “首件报废” 。
6.3.2.首件确认合格后操作者在保持首件工作状态不变条件下,方可进行下一工件的生产;若返工或返修的工件则交由操作者返工
或返修,完成后继续在原记录数据下方继续按首件自检流程重新完成记录,再次由检验人员确认;若首件报废的零件由检验人员及时隔离,并在《自主检验表》中做出报废记录。
6.3.3.操作者若对检验人员做出的判定结果存在疑议,可由检验
人员请示部门主管进行再次确认。
6.3.4.《自主检验表》和《IPQC 巡检表》中的数据均需记录实测值。
若发现操作者自检数据与实测数据严重不符,则由检验人员指令操作者重新自检,并重新记录,根据情节轻重可上报其部门主管。
6.3.5.制造部门加工的产品、零件加工完成后将《自主检验表》和工件交由检验人员确认。
专检,并作《IPQC 巡检表》记录;若生产不提供《自主检验表》则检验人员可拒绝对本产品、零件进行确认和专检。
6.3.6.制造部门加工的产品、零件经检验人员检验合格后,贴绿色合格标签对产品零件进行标识,不合格品贴红色不合格标签,标识合格的产品,零件方可转入下道工序。
6.4.标准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