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除颤时电极板位置的讨论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1
1.必须在患者无知觉时进行除颤。
2.涂擦导电糊时,禁止两个电极板相互涂擦,涂擦应均匀,防止灼伤皮肤。
3.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皮肤表面形成开放电通路,避免灼伤皮肤。
4.安有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或ICD的患者,电极板放置位置应避开起搏器或ICD植入部位至少10cm。
5.除颤时,操作者与周围人员不要接触患者或与患者连接的物品,尤其是金属物品。
6.除颤仪用后应保持清洁,擦净电极板上的导电糊,防止生锈影响导电功能。
7.保持除颤仪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定点放置,定期检查其性能,及时充电。
除颤仪使用
【目的】用电除颤释放的短暂高能量脉冲电流,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心脏,使全部心肌同时除极,中断一切折返通道,消除异位心律。
【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心室颤动或心室扑动,心脏已丧失有效的机械性收缩功能,血液循环处于停顿状态的危急时刻。
【操作步骤】
1、心电示波提示存在室颤。
2、打开除颤器电源开关,将选择按钮置于非同步位置。
3、讲除颤仪电极板包上生理盐水浸润的纱布(4或5层)或涂抹电糊。
4、根据患者情况选定充电量:非同步电复律一般选择360J。
按下“充电”CHARGE按钮,将除颤仪充电到所需水平。
5、正确放置电极板:一个电极板放置心尖部即左锁骨中线第4肋间,另一个电极板放置心底部即胸骨右缘第2肋间。
6、放电:讲电极板紧贴患者皮肤,嘱所有人员离开床旁,同时按下两个电极板上的放电按钮。
7、放电后立即观察心电图示波,行心肺复苏,观察患者神志,测血压、呼吸,做好特护记录。
8、如一次复律未成功,可重复操作1或2次。
9、除颤完毕,关闭除颤仪电源,将电极板擦干净,收好备用。
【注意事项】
1、保证除颤器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
2、除颤前先判断病情、示波图形、患者意识情况。
3、电极板防置部位要准且,并紧贴患者皮肤,避免有空隙,以防电灼伤皮肤。
4、除颤器的把手要干燥,操作者的手注意不要接触到生理盐水纱布垫。
5、操作者及有关人员注意不与患者及病床接触,以免遭电击。
6、在颤动波粗大期内进行电除颤。
7、除颤后应尽早采取心脏复苏措施。
电除颤操作流程电除颤亦称心脏电复律,是在短时间内向心脏通以高压强电流,使心肌瞬间同时除极,消除异位快速心律失常,使之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方法。
1、遵医嘱除颤;2、迅速携除颤仪至病人床旁;3.患者去枕平卧于硬板床上、检查并除去金属及导电物,松开衣领,暴露胸部;4.开机将旋钮调至所需能量,双向波成人200J,儿童2——4J/kg;5、将导电糊涂抹至患者身上除颤部位;5.将除颤板从除颤手柄槽中取出,均匀涂上导电糊。
6.确定电极位置:右胸区域:锁骨下方,即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左胸区域:心尖部,即左腋前线第五肋间。
7.按下除颤板上充电(黄色)按钮进行充电,在显示器上显示并听见相应的声音提示后,大声提示:我要除颤,请离开。
8.在30秒内同时按下两个手柄上的放电(橙色)按钮完成一次除颤。
9.观察ECG,如有必要可遵医嘱重复除颤。
10.使用后将选择器开关旋至“断”。
11.清洁皮肤,整理床单位,助患者取于舒适的卧位。
12.清洁电极板,整理用物,分类放置。
并接上交流电使除颤仪充电备用。
13、洗手,记录。
二、电除颤技术注意事项1、定期检查除颤器性能,及时充电,保持除颤器完好备用。
2、除颤前确定患者除颤部位无潮湿、无敷料。
皮肤保持清洁、干燥,电极板必须涂满导电糊,以免烫伤皮肤。
若患者带有植入性起博器,应注意避开10cm.以上。
3、动作迅速,准确。
4、放电除颤时,注意患者与其他人、物绝缘。
5、操作者身体不能与患者接触,不能与金属类物品接触。
忌电极板对空放电或相向放电。
6、禁止用酒精浸湿纱布。
三、电除颤技术相关知识1、非同步除颤的指征:心室颤动、心室扑动2、同步除颤的指征: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速、室上速。
3、儿童能量选择:首次2J/kg,第二次2~4 J/kg,第三次4 J/kg。
4、对于能明确区分QRS和T波的室速,应同时同步电复律;无法区分者,采用非同步除颤。
5、电除颤常见并发症:心律失常,皮肤局部红斑,前胸和四肢疼痛、周围动脉栓塞等,偶有肺水肿,血压下降,发热、血清心肌酶增高等简易呼吸器的使用简易呼吸器的组成:(1)面罩(2)单向阀(3)球体(4)氧气储气阀(5)氧气储气袋(6)氧气导管(其中氧气储气阀及氧气储气袋必须与外接氧气组合,如未接氧气时应将两项组件取下。
除颤技术与除颤的注意事项(总3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除颤技术与除颤的注意事项一、定义又称心脏电复律,是利用短促而强烈的电能使心脏各部分的心肌同时去极化,中断原有的异位心律,使之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方法。
二、除颤的意义1、无论是院内还是院外,体外非同步除颤是基层医疗急救机构医务人员必须学习和掌握的急救措施。
2、医学界普遍认为电除颤是治疗室颤的最有效方法,愈早实施成功率愈高,主张进行早期电除颤。
3、无论是院内还是院外,均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现在正在努力推广于全员使用。
三、除颤的发展1、1933年就有了胸内电击除颤一说;2、1947年,德国的贝克医生首次在开胸手术中,用交流电电击室颤的心脏而使室颤停止;3、20世纪50年代(1956—1957年),德国的佐尔医生发明体外除颤仪;4、60年代佐尔又将电除颤的应用范围,由室颤扩大至其他一些严重的心律失常,此后,除颤被广泛使用。
四、除颤原理心室纤颤(某些异位心律失常)→心室排血量锐减→心室没有收缩能力→心脏无法排血→心脏处于循环中断→外加的短暂的强大电流→通过心脏→心脏电活动暂时停止→最高自律性起搏(窦房结)重新发出冲动→心脏恢复节律性收缩、为什么电除颤广泛应用于心跳骤停病人?因为室颤是引起心跳骤停最常见的致死性心律失常,在发生心跳骤停的病人中,约80%为室颤引起。
非同步除颤的最佳时机n 发生心脏骤停的3~5min内。
n 由于电除颤成功与否与发病的最初数分钟密切相关,每延迟1min,被抢救者的生存率就降低7%~10%。
早期电除颤救治心脏骤停的理由1、心脏骤停时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心室颤动;2、治疗室颤最有效的方法是电除颤;3、成功除颤的机会转瞬即逝,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降低,除颤每延迟1分钟,成功率将下降7%—10%;1分钟内除颤生存率能达到90%,5分钟时为50%,7分钟的生存率为30%,9—11分钟为10%,12分钟后仅2—5%。
电除颤时,两块电极板放置在患者胸壁上的部位分别是:一块电极板放置在胸骨右缘第2~3肋间,另一个块放置在患者的“左腋前线”第5肋间,相当于心尖部。
注意两电极相差10cm以上,以便除颤时电流通过心脏除极,使窦房结恢复正常功能。
除颤前,需要在电极板上涂抹导电糊,或者放置生理盐水湿纱布作为隔热层,避免电极板放电后产生高温灼伤患者的胸壁。
同时,瘦弱的患者需要在胸部之间放置湿纱布,使电极与胸部充分接触,避免放电时引起皮肤灼伤。
除颤时周围人需要散开,以免造成伤害。
除颤操作应由专业的医生进行,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
如需获取更多信息,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查阅相关医学文献。
除颤仪的操作流程核对:医嘱、床号、姓名↓评估:1、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心电图、有无除颤的禁忌症2、环境安全,除颤仪的性能↓解释:电击除颤的目的、方法、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病情危急时边实施边告知)↓准备:环境、操作者、患者(暴露胸部)、用物(除颤仪、电极片、导电糊、纱块、手消毒液、病历、极度消瘦患者备NS纱块)↓操作:1、开电源开关,连接监护导联线2、调至监护状态,辨别心电图波3、清洁胸壁皮肤,涂导电糊,调至除颤状态4、正确安放除颤板,再次确认心电图波5、选择能量、充电、确认安全后放电6、擦干胸壁皮肤,整理衣服↓清洁除颤板并归位放置↓记录:使用电击除颤的时间、能量、复律时间、电击部位皮肤情况除颤仪的相关理论知识一、除颤仪种类及能量选择1、单向波形除颤仪:能量选择成人200J→300J→360J.2、双向波形除颤仪:能量选择成人120J→150J→200J.3、儿童能量选择2~4J/KG.二、电除颤的分类及适应证:1、同步电除颤:用于心房颤动、扑动,室上性及室性心动过速等的复律。
2、非同步电除颤:用于心室颤动和扑动三、电除颤的禁忌证1、病史多年,心脏明显肥大及心房有新鲜血栓形成或近3个月内有血栓史。
2、伴高度或完全房室传导阻滞的心房颤动或扑动。
3、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
4、有洋地黄中毒史、低钾血症时,暂不宜电复律。
四、除颤电极板放置的位置方法一:一块电极板放在背部肩胛下区,另一块放在胸骨左缘3~4肋间水平。
方法二:一块电极板放在胸骨右缘2~3肋间(心底部),另一块放在左腋前线内第5肋间(心尖部)。
五、电除颤的注意事项1、除颤仪应定时检查除颤器性能,及时充电,使用后做好消毒处理。
2、电极板应涂导电膏,电极板与患者皮肤密切接触,保证导电良好。
3、病人较瘦或皮肤不平整,可将2块蘸有生理盐水的纱布块直接放在病人除颤部位。
4、电击时,任何人不得接触患者及病床,以免触电。
5、对于细颤型室颤者,应先进行心脏按压,氧疗及药物治疗后,使之变为粗颤,再进行电击,以提高成功率。
关于除颤时电极板位置的讨论发表时间:2012-3-27 9:47:46 来源:创新医学网医网关于除颤时电极板的放置位置,各种培训教材上叫法不一,比较混乱。
最近翻阅了部分教材和各医院的授课PPT,大概有以下五种方法。
实际工作中我只用过第①种,其它没用过。
而指南中关于电极板位置只提到了四种,并没有明确具体放置方法。
①胸骨电极板放在右前壁锁骨下,心尖电极板放在心尖(左乳头左侧),两块电极板之间的距离不应<10cm,这种方式迅速便利,适用于紧急电击除颤。
这个叫前尖位(前侧位或标准位),比较统一。
②一个电极放在右前壁锁骨下,另一个电极板放在背部左肩胛下。
③一个电极板放在心尖部,另一个电极板放在病人背后右肩胛角。
④胸骨电极板放在左肩胛下区,心尖电极板置于左乳头下(左腋前线第5~6肋间)。
⑤两电击分别置于左肩胛下区及胸骨左缘第四肋间水平。
指南关于电极板位置的描述:2005(旧):施救者应将AED 电极片贴到患者裸露胸部上的传统胸骨-顶端(前-侧)位置。
右侧(胸骨)胸部电极片放在患者胸部右前方(锁骨下),而顶端(左侧)电即片放在患者胸部左下方,即体侧到左胸。
其他可接受的电极片位置是右侧和左侧胸壁(双侧腋部)或者左侧电极片放在标准心尖部位置,其他电极片放在右侧或左侧上背部。
2010(已修改原建议值):因为便于摆放和进行培训,前-侧电极位置是合适的默认电极片位置。
可以根据个别患者的特征,考虑使用任意三个替代电极片位置(前-后、前-左肩胛以及前-右肩胛)。
将AED 电极片贴到患者裸露的胸部上任意四个电极片位置中的一个都可以进行除颤。
理由:新的数据证明,四个电极片位置(前-侧、前后、前-左肩胛以及前-右肩胛)对于治疗心房或心室心律失常的效果相同。
同样,为便于进行培训,美国心脏协会课程传授的默认位置仍为2005 版指南中建议的位置。
没有研究直接评估了电极片或电极板的位置对除颤成功与否(以恢复自主循环为标准)的影响。
除颤仪的使用方法篇一:除颤仪说明除颤仪的使用部位:1. 仰卧位:右手持APEX手柄第十三电极置于左腋中线第五肋间,左手持STERNUM手柄电极置于右锁骨中线第2肋间。
2. 侧卧位:右手持APEX手柄下要电极置于患者背部左胸骨下区,左手持STERNUM手柄电极置于胸骨左缘第3~4肋间。
3. 两电极之间相距10~20cm。
当患者植入性臀部有植入性装置时,电极应在距该装置2.5cm的地方。
除颤仪的适应症:1. 心室颤动是电复律的绝对指征。
2. 慢性心房颤(房颤史在1年~2年以内),持续新房扑动。
3. 全身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常规治疗无效而伴有动力学血液明显障碍者或预激综合征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而用药困难者。
4. 呈1:1传导的心房扑动。
除颤仪的禁忌症:1. 缓慢性心律失常,包括病态窦房结风湿病。
2. 洋地黄过量引起的心律不整(除室颤外)。
3. 伴有高度或完全性传导阻滞的房颤、房扑、房速。
4. 严重的低血钾暂不宜作电复律。
5. 左房巨大,心房颤动持续一年以上,长期心室率沮丧者。
篇二:电除颤仪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电除颤仪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心脏电复律的定义心脏电复律指在严重快速型急速心律失常时,外加的高能量脉冲电流通过心脏,使全部大多或大部分心肌细胞在瞬间同时除极,造成心脏短暂的电活动停止,然后由最高自律性的起搏点(通常为窦房结)重新主导胸腔节律的治疗过程。
在心室颤动时的电复律治疗也常被称为电击除颤。
心脏电复律的目的强迫心脏在一瞬间几乎全部处于除极状态,造成瞬间停搏,而令心肌各部分的活动相位相位一致,这样就可能让自律性最高的商业道德窦房结重新起搏心脏,控制心搏转复为窦性心律。
早期电除颤理由心脏骤停时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非常心室颤动;治疗室颤最有效的方法是电除颤;未行转复室颤数分钟内就消化系统可能转为心脏停搏;成功除颤的机会转瞬即逝;基本CPR技术并不能将室颤转为正常导尿管。
除颤电极板位置前尖位: 肋骨右缘锁骨下方,乳头的左侧展示中心电极板的中心在腋中线上。
电除颤一、电除颤是利用除颤仪释放的高压电流,短时间内经胸壁或直接经过心脏,使大部分或全部心脏在瞬间同时除极,打断导致心律失常的折返或异位兴奋灶,从而使自律性最高的窦房结控制心脏搏动,达到重建心律的方法。
二、适应症:引起心搏州停的严重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等。
三、禁忌症:心电图示为一条直线(心脏停搏)、心电机械分离。
四、操作方法:1、病人处于平卧位,最好是木板床或床上垫木板。
2、两电极板必须涂上导电膏或垫一生理盐水纱布。
3、电极板放置位置a:胸前左右法,一个电极直接置于右锁骨下方,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处,电极板中心在锁骨中线,另一电极置于乳头下方心尖处,电极板中心腋前线上,两电极板距离应该在10cm 以上。
B:胸部前后法:一个电极板置于前胸胸骨左缘第四肋间,电极板中心在锁骨中心处,另一电极置于背部左侧肩胛下区,电极板中心在左肩胛中线处。
电极板作用于胸壁的压力为1.1MPa. 4、成人、儿童、婴儿使用电极板直径分别为10CM、8CM、4.5CM。
5、打开除颤仪的开关,选择非同步按钮,选择需要电击的能量。
心室颤动时,单向波除颤的电击能量一般为300J或360J双向除颤的电击能量一般为150J或200J。
6、按充电按钮进行充电,约数秒后除颤仪器提示充电完成,将两电极板安置好后,按下放电按钮,可观察到病人身体的抽动及心电波形的突然剧烈变化,提示放电完毕。
五、注意事项1、避免在钢丝床或潮湿的地面上进行电击除颤。
在除颤同时避免所有医护人员应避免接触病人及床边。
2、两电极板之间保持干燥,避免引起短路。
3、除颤病人应建立静脉通道和用药,鼻导管、面罩、机械通气给氧。
4、加强呼吸何循环的监测,密切关注心电图变化,并做相应处理。
5、电能量的选择要严格按心肺复苏指南要求进行。
6、除颤后要辅助药物治疗,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7、如果心室颤动波细小、应立即注射肾上腺素,使细颤变粗颤,然后再进行除颤。
六、并发症1、局部皮肤灼伤。
除颤操作流程
操作者:检查者:日期:
病人心电图示波为室性粗颤或无脉室速
呼叫医生,除颤器完好备用状态
病人平卧,暴露胸前皮肤且无破损、无潮湿
移开电极片和导线
打开电源开关
电极板均匀涂抹导电糊
充电(单向波360J)
除颤器电极板放置位置:
心尖部:左腋前线第五肋间
心底部:右锁骨中线第二肋间
有起搏器者:胸前-后背方式,胸前电极板距起搏器或电极10cm以上,两电极板之间相距10cm-20cm
紧贴病人皮肤,下压4-11公斤力
术者及他人离开床旁,放电
除颤成功。
除颤仪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一、除颤仪的基本介绍除颤仪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电复律设备,用于治疗心脏骤停病人的心室颤动和心室扑动等严重心律失常。
除颤仪可以通过电击来恢复正常的心脏节律,是急救中不可或缺的设备。
二、除颤仪的使用方法使用除颤仪前,请务必熟悉以下的使用方法:1. 确保在使用除颤仪之前,病人已被移至安全的区域,并且保持平躺状态。
2. 打开除颤仪电源开关,并确保设备工作正常。
3. 将除颤贴片粘贴在病人胸部,一个贴片放在右锁骨下缘,另一个贴片放在左锁骨下缘。
确保贴片与皮肤有良好的接触。
4. 将除颤仪的监护模式切换为“除颤”模式。
5. 根据病人的年龄、体重和性别等因素,调整合适的电击能量。
6. 在确认贴片放置正确后,喊一声“停”,确保没有人触碰病人或贴片,然后按下电击按钮,释放电击能量。
7. 如果病人没有恢复心脏正常节律,继续进行下一次电击,直到病人的心脏恢复正常。
三、除颤仪的注意事项使用除颤仪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在使用除颤仪之前,确保身体周围没有任何可导电物品,如金属、水等。
2. 在电击前,确认贴片的粘贴位置没有湿润、皮肤无潮湿。
3. 作为操作人员,应远离病人和贴片,并确保没有人与病人或贴片接触。
4. 在电击时,要确保病人身体与地面没有直接接触,以免发生电流通过人体的意外伤害。
5. 在使用除颤仪时,应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并随时调整电击能量和频率。
6. 除颤仪使用后,要及时清洁和消毒贴片,以确保下次使用时的卫生和安全。
除颤仪是一种重要的急救设备,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能够提高救治效果,并降低意外伤害的发生。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您了解除颤仪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浅谈除颤监护仪的使用与维护除颤监护仪作为一种重要的急救设备,在心脏患者突发事件的抢救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急诊科、心内科、CCU、ICU的必备设备。
近年来,基于医疗安全方面的考虑,一些医院的神经内科、老年病房、血液透析中心等也陆续配备了这种设备,但由于不经常使用,有的医护人员使用不够熟练,以致于在使用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除颤监护仪不同于辅助诊断设备和一般治疗设备,一旦抢救患者时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很可能贻误时机,产生不良后果,甚至引发医疗纠纷。
本文以HP CodeMaster M1723B(简称M1723B)及Philips He artstart XL M4735A(简称M4735A)为例,谈一谈除颤监护仪的正确使用与日常维护的问题.1熟悉仪器的性能和特点1.1熟知操作面板上按键的功能M4735A面板上的按键具有所谓“软键”(Softkey,自定义功能键)功能,其当前功能在屏幕上的相应位置予以提示,在不同状态下按该键,可以完成不同的操作。
1.2熟知仪器指示灯状态、文字提示、声音提示的含义尤其是出现报警提示后的应对措施。
如交流供电指示,机内蓄电池充电状态指示,机内蓄电池能量不足提示(Lower battery)等.1.3不同机型所采用的技术不同因而所需的电击能量不同.M1723B采用的是传统的单相波,所需最大电击能量为360J,而M4735A因采用了“智能双相波",所需最大电击能量仅为200J.2使用注意事项2。
1进行除颤操作时要根据患者适应证选择同步除颤或非同步除颤,并根据不同的机型,按照仪器操作手册的提示选择能量。
2.2除颤操作时应使电极板与皮肤充分接触并施以一定的压力,确保接触良好.M4735A的胸骨电极手柄处设有接触状态指示器,除颤操作时应待指示器显示接触良好后,再按下放电按钮(M1723B及其他早期的除颤器没有接触状态指示器)。
2。
3体外除颤最好使用导电膏以使电极板与患者皮肤有良好的接触。
除颤仪的使用标准操作规程(SOP一、实施目标(一)尽早正确使用除颤仪;(二)患者无心律失常、低血压、急性肺水肿、肺栓塞、心肌损伤等并发症。
二、实施条件(一)心搏骤停、室颤、室扑非同步电复律(电除颤)(二)室性心动过速(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同步电复律(四)房扑(五)某些房颤三、定义(一)电除颤:以一定量的电流冲击心脏使心肌细胞除极化并终止室颤的过程,其目的在于纠正心律失常,恢复窦性心律。
(二)胸外除颤:将电极板置于胸壁进行电击者为胸外除颤。
(三)双向波:完全正弦波,其优点是在单向波结束心脏干扰杂波后再给一个反方向的引导性电波,从而有效激发心脏的正常工作。
(四)同步电复律:脉冲电流应落在R波的下降支上;如落在T波顶峰前20-30ms以内的易损期上,易诱发心室颤动。
(五)非同步电复律(电除颤):任何时间放电,消除心室颤动。
四、警示(一)洋地黄中毒、低钾血症患者暂不宜行电除颤。
(二)室上性+完全房室传导阻带(即己知伴有窦房结功能不良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和伴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房颤/房扑不使用电除颤。
五、实施步骤及流程图(一)实施步骤1、呼救:(1)巡视病房,患者心电示波为室颤,询问患者无反应,立即呼救。
(2)患者去枕平卧,位于硬板床,记时,立即CPR(3)推除颤仪(导电膏、纱布、弯盘)于床旁,备抢救车。
2、连接除颤仪:开机。
3、除颤前准备:(1)充分暴露患者胸部,除颤部位皮肤完好无破损、无敷料、无起搏器植入;(2)清洁皮肤(用盐水纱布,禁用酒精、止汗剂及含苯的酊剂);(3)去除患者身上所有金属物品;(4)左手外展;(5)放置湿盐水纱布,纱布不滴水为宜。
4、选择能量:双向波200J。
5、充电:按充电键或电极板上的充电按钮,至屏幕显示充电完成。
6放电:(1)正确放置电极板:胸骨:胸骨右缘第二肋间隙;心尖:左腋中线第四、五肋间隙;(2)再次确认为室颤;(3)请其他人员离开床旁,双手以十公斤的重量垂直下压放电。
电除颤原则
电除颤是一种用于治疗心脏紊乱节律的方法,主要用于室颤和室速等严重的心律失常情况。
电除颤通过施加高能量的电击来恢复心脏正常的节律。
电除颤的原则如下:
1. 快速反应:在发现患者心脏停跳或严重心律失常时,尽快进行电除颤操作。
时间是关键,延迟处理可能导致患者的生命危险。
2. 确定适应症:电除颤适用于室颤和室速等严重的心律失常。
对于其它类型的心律失常,可能需要采取其它治疗方法。
3. 安全操作:在进行电除颤前,必须确保患者的周围环境安全,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如给予患者氧气和使用防护手套等。
同时,需要将患者与任何金属物体隔离,以避免电击传导到他人身上。
4. 适当能量选择:根据患者的情况和设备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电击能量。
通常情况下,初始电击能量为120-200焦耳。
5. 正确电极位置:将电极正确地放置在患者胸部,以确保电击能够通过心脏传递。
常用的电极位置是一个放置在右锁骨下与锁骨中线相连的位置,另一个放置在左侧胸壁正中间。
6. 良好的心肺复苏:电除颤只是心肺复苏的一部分,必须与其他复苏措施结合使用,如CPR(心肺复苏)和给药等。
以上是电除颤的一般原则,具体操作还需要根据医疗专业人
士的指导和实践经验来进行。
关于除颤时电极板位置的讨论
发表时间:2012-3-27 9:47:46 来源:创新医学网医网
关于除颤时电极板的放置位置,各种培训教材上叫法不一,比较混乱。
最近翻阅了部分教材和各医院的授课PPT,大概有以下五种方法。
实际工作中我只用过第①种,其它没用过。
而指南中关于电极板位置只提到了四种,并没有明确具体放置方法。
①胸骨电极板放在右前壁锁骨下,心尖电极板放在心尖(左乳头左侧),两块电极板之间的距离不应<10cm,这种方式迅速便利,适用于紧急电击除颤。
这个叫前尖位(前侧位或标准位),比较统一。
②一个电极放在右前壁锁骨下,另一个电极板放在背部左肩胛下。
③一个电极板放在心尖部,另一个电极板放在病人背后右肩胛角。
④胸骨电极板放在左肩胛下区,心尖电极板置于左乳头下(左腋前线第5~6肋间)。
⑤两电击分别置于左肩胛下区及胸骨左缘第四肋间水平。
指南关于电极板位置的描述:
2005(旧):施救者应将AED 电极片贴到患者裸露胸部上的传统胸骨-顶端(前-侧)位置。
右侧(胸骨)胸部电极片放在患者胸部右前方(锁骨下),而顶端(左侧)电即片放在患者胸部左下方,即体侧到左胸。
其他可接受的电极片位置是右侧和左侧胸壁(双侧腋部)或者左侧电极片放在标准心尖部位置,其他电极片放在右侧或左侧上背部。
2010(已修改原建议值):因为便于摆放和进行培训,前-侧电极位置是合适的默认电极片位置。
可以根据个别患者的特征,考虑使用任意三个替代电极片位置(前-后、前-左肩胛以及前-右肩胛)。
将AED 电极片贴到患者裸露的胸部上任意四个电极片位置中的一个都可以进行除颤。
理由:新的数据证明,四个电极片位置(前-侧、前后、前-左肩胛以及前-右肩胛)对于治疗心房或心室心律失常的效果相同。
同样,为便于进行培训,美国心脏协会课程传授的默认位置仍为2005 版指南中建议的位置。
没有研究直接评估了电极片或电极板的位置对除颤成功与否(以恢复自主循环为标准)的影响。
指南中前-侧、前-后、前-左肩胛以及前-右肩胛分别怎么放,前-侧应该没有什么争论,其它的怎么放呢?谁有这方面的比较权威的资料能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