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概论——第1章_汽车总论
- 格式:pdf
- 大小:468.35 KB
- 文档页数:19
汽车概论第一章汽车发展概况汽车的发明人:卡尔本茨,戴姆勒第二章汽车总论汽车的概念:指不用轨道,不用架线,而用自带动力装置驱动的轮式车辆。
第一节汽车分类一按用途分类:轿车,客车,货车,越野汽车,专用汽车,自卸汽车,牵引车,竞赛汽车。
二按通用性分类:乘用车,商用车。
第三节汽车总体构造和主要技术参数一汽车总体构造1 发动机:将燃料燃烧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并通过传动系统驱动汽车行驶。
2 底盘:传递动力,使汽车按驾驶人操作意图行驶。
3 车身:容纳驾驶人,乘客,装载货物。
4 电气设备:分为汽车电源和用电设备。
保证汽油机点火,发动机启动,汽车照明,仪表指示和信号报警,保障正常工作。
二汽车主要技术参数1 汽车性能参数①最高车速②最大爬坡度③平均燃油消耗量(单位里程100km耗油升数)2 汽车质量参数①整车整备质量(不包括人和货物) ②最大装载质量(乘坐人数) ③最大总质量(①+②)第四节汽车行驶原理发动机-变速器-驱动轮-驱动力一汽车驱动力Ft二汽车行驶阻力1 滚动阻力Ff2 空气阻力Fw3 坡度阻力Fi4 加速阻力Fj (低速行驶滚动阻力占绝大部分;高速行驶空气阻力占主导地位)三汽车行驶条件1 汽车行驶的驱动条件Ft≥Ff+Fw+Fi,加速行驶Ft=Ff+Fw+Fi,匀速行驶Ft≤Ff+Fw+Fi,不能起步或者减速至停车2 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Ft≤F(附着力)3 汽车正常行驶条件Ff+Fw+Fi≤Ft≤F(附着力)第三章汽车发动机发动机的概念和功能:发动机是将某一种形式的能量转换为机械能的机器(内燃机)。
将燃料燃烧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功率大,热效率高,结构紧凑,体积小,质量轻,易启动。
第一节发动机概述一发动机的分类按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所需行程数不同:四冲程,二冲程。
按燃料不同:汽油,柴油,其他。
按发火方式不同:点燃式(汽油),压燃式(柴油)按冷却方式不同:水冷式,风冷式按汽缸数不同:单缸,双缸,多缸。
按气缸布置形式不同:单列式,双列式,水平对置式。
汽车概论第一章汽车认识汽车定义由动力装置驱动、具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叫汽车。
主要用于:载运人员或货物;牵引载运人员或货物特殊用途。
汽车产品型号:企业名称代号、车辆类别代号、主参数代号、产品序列号车辆识别代码(VIN):车辆的制造厂家、生产年代、车型、车身车型、发动机以及其他装备的信息。
商用车:火车、客车、半挂牵引车汽车外形的演变:马车型、箱型、流线型、船型、鱼型、楔型第二章汽车的总体结构和行驶原理汽车的基本组成:发动机(动力装置)、底盘、车身及其附件、电气设备发动机——汽车的动力源作用:使燃料燃烧,将热能转变成机械能输出,以驱动汽车行驶,或供车上的机电设备使用。
汽油机:两大机构、六大系统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统、进排气系统、润滑系统、冷却系统、起动系统柴油机:两大机构、五大系统底盘——汽车的骨架,用来支撑车身和安装所有部件,同时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到驱动轮,还要保证汽车驾驶员的意志正常行驶。
组成:传动系、行驶系、制动系、转向系。
车身及其附件——车身的作用主要用来覆盖、包装和保护汽车零部件,提供装载货物的空间,以及对驾驶员和乘员的称作环境。
车身附件是安装于车身之上的附属设备。
电气设备——包括电源、灯光照明系统、点火系统、起动系统、仪表、传感与报警装置、自动检测装置等。
汽车的行驶原理:驱动条件:汽车必须有足够的驱动力以克服各种行驶阻力滚动阻力:车轮与地面之间产生的阻力空气阻力:汽车行驶时,空气对汽车产生的阻力。
上坡阻力:汽车上坡时由汽车重力所引起的下滑力。
加速阻力:汽车加速行驶时产生的阻力。
附着条件:驱动力不能大于附着力第三章发动机组成曲柄连杆机构:机体组、活塞连杆组、曲轴飞轮组功用:作为发动机各总成和零部件的安装基础和支撑基础;组织燃油在其内燃烧。
并把热能转变成机械能;将机械能对外输出。
配气机构:气门组、气门传动组。
功用:根据发动机的工作顺序和工作过程,定时开启和关闭进气门和排气门,使可燃混合气或空气进入气缸,并使废气从气缸内排出,实现换气过程。
汽车概论第1章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汽车概论》第1章,主要包括汽车的定义、发展历程、分类、构造及原理。
具体内容包括:1. 汽车的定义:了解汽车的概念、功能、用途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
2. 汽车的发展历程:掌握汽车从发明至今的四个阶段,以及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概况。
3. 汽车的分类:熟悉各类汽车的特点及应用领域,如乘用车、商用车、新能源汽车等。
4. 汽车的构造:了解汽车的主要组成部分,如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等,并简述各部分的功能。
5. 汽车的原理:掌握汽车的工作原理,如内燃机的工作循环、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车的定义、发展历程、分类、构造及原理,培养学生对汽车行业的认识。
2. 通过分析各类汽车的特点及应用领域,提高学生对汽车选型的判断能力。
3. 培养学生掌握汽车基本知识,为今后学习汽车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汽车的定义、发展历程、分类、构造及原理。
难点:汽车各部分的相互关系及工作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汽车模型、发动机模型、传动系统模型。
学具:笔记本、课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辆汽车,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汽车的特点。
2. 课本内容讲解: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讲解汽车的定义、发展历程、分类、构造及原理。
3. 例题讲解:分析一辆汽车的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等部分的功能及工作原理。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一辆汽车的各部分构造及原理。
5. 教具展示:展示汽车模型、发动机模型、传动系统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汽车的各部分构造及原理。
6. 课堂讨论:让学生谈谈对汽车行业的认识,以及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六、板书设计汽车的定义、发展历程、分类、构造及原理。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汽车的定义、发展历程、分类、构造及原理。
2. 分析一辆汽车的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等部分的功能及工作原理。
汽车基础知识概论汽车基础知识概论第⼀章总论第⼀节汽车的类型汽车的分类⽅法很多,但最重要的⽅法是按照汽车的⽤途来分类。
根据我国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汽车分为以下⼏种类型:1. 货车⼜称为载货汽车、载重汽车、卡车。
主要⽤来运送各种货物或牵引全挂车。
货车按载重量(1.8吨、6吨、14吨)可分为微型、轻型、中型、重型四种。
2. 越野汽车主要⽤于⾮公路上载运⼈员和货物或牵引设备,⼀般为全轴驱动。
按驱动型式可分为4×4、6×6、8×8⼏种。
3. ⾃卸汽车指货箱能⾃动倾翻的载货汽车。
⾃卸汽车有向后倾卸的和左右后三个⽅向均可倾卸的两种。
4. 牵引汽车专门或主要⽤来牵引的车辆。
可分为全挂牵引车和半挂牵引车。
5. 专⽤汽车为了承担专门的运输任务或作业,装有专⽤设备,具备专⽤功能的车辆。
6. 客车指乘坐9⼈以上,具有长⽅形车厢,主要⽤于载运⼈员及其⾏李物品的车辆。
根据车辆的长度(3.5⽶,7⽶,10⽶,12⽶),可将客车分为微型、轻型、中型、⼤型、特⼤型五种。
7. 轿车乘坐2⾄8⼈的⼩型载客车辆。
根据发动机排量⼤⼩(1升、1.6升、2.5升、4升),可分为微型、普遍级、中级、中⾼级和⾼级轿车五种。
第⼆节汽车的总体构造汽车⼀般由四部分组成:1. 发动机发动机是汽车的动⼒装置。
其作⽤是使燃料燃烧产⽣动⼒,然后通过底盘的传动系驱动车轮使汽车⾏驶。
发动机主要有汽油机和柴油机两种。
汽油发动机由曲柄连杆机构、配⽓机构和燃料供给系、冷却系、润滑系、点⽕系、起动系组成柴油发动机的点⽕⽅式为压燃式,所以⽆点⽕系。
2. 底盘底盘作⽤是⽀承、安装汽车发动机及其各部件、总成,形成汽车的整体造型,并接受发动机的动⼒,使汽车产⽣运动,保证正常⾏驶。
底盘由传动系、⾏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四部分组成。
3. 车⾝车⾝安装在底盘的车架上,⽤以驾驶员、旅客乘坐或装载货物。
轿车、客车的车⾝⼀般是整体结构,货车车⾝⼀般是由驾驶室和货箱两部分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