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第一课时
- 格式:pptx
- 大小:1.14 MB
- 文档页数:35
《论语》教案(通⽤11篇)《论语》教案(通⽤11篇) 作为⼀名⽼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的教学能⼒。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编帮⼤家整理的《论语》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论语》教案篇1 【教学⽬标】 1、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
2、理解课⽂思想,对照反省⾃⼰。
3、积累⽂⾔词汇。
【教学重点】 背诵、翻译、理解课⽂。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1、介绍孔⼦及其《论语》。
2、朗读、背诵课⽂。
3、研读前五段。
〖教学步骤】 ⼀、导⼊新课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明历史,产⽣了辉煌灿烂的古代⽂化。
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了巨⼤的凝聚⼒,⽽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明仍有巨⼤的现实意义。
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类的骄傲。
《论语》是我国古代⽂献中的⼀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化遗产,对我国⼏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化产⽣了巨⼤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们所效法。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则》。
⼆、朗读课⽂ 1、孔⼦及《论语》资料 强调识记: 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
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公认的世界⽂化名⼈。
政治上,孔⼦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征伐,同情⼈民疾苦,俗话说“孔⽈成仁,孟⽈取义”,就是这个意思。
他的政治主张具有⼀定的开明态度,所以孔⼦学说成为封建⽂化的正统,影响极⼤,被尊为“圣⼈”、“⾄圣”。
教育⽅⾯,他是我国历史上致⼒于教育事业的第⼀⼈,所以也有⼈呼吁要以孔⼦诞⾠为中国教师节。
他⾸创私⼈讲学之风,主张“有教⽆类”(⼀视同仁),因材施教,相传有弟⼦三千,贤⼈七⼗⼆。
《论语》是记录孔⼦及其弟⼦⾔⾏的⼀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也是研究孔⼦思想的主要资料。
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论语》⼀直是学童们的⼀本必读书,影响很⼤,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之中。
《论语》十二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过程设计评价【导入】: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达三千多年,在这辉煌灿烂的历史长河中,不知诞生过多少光耀千古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
但在这如满天繁星、数不胜数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中,有这样一个人和这么一本书,总是如皓月当空,长明不熄,照耀着一代又一代人,引领着一代又一代人。
大家知道这个人和这本书的名字吗?——孔子和《论语》。
【设计意图】1.引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豪感2.唤醒学生在小学学习过的古代文化典籍【听读】:首先,我们来听一段课文的范读,要求,大家边听边标注拼音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亦说乎传不习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设计意图】1.聆听规范的普通话朗读2.纠正不正确的方言音,对于畏惧朗读的孩子起到一个帮扶的作用【听读指导】【设计意图】1.强调通假字的读音,引起学生对于这些通假字在文中意义的重视2. 读音、断句准确是读文言经典的必备技能。
【自由诵读,录音上传】在自由练习后,朗诵录音上传【设计意图】1.由于我们是课改网络班,所以具备利用现代化工具的可能性,让每一个学生开口,把声音上传,让每个学生都开口诵读【回顾本课知识点,背诵前三章】【设计意图】当堂课的知识点及时消化,趁热打铁教学评价与反思【优点与特色】教学过程推进比较顺利,七年级学生对于短小的文言文学习还没有畏惧感,【问题与建议】1.在讲解了字、词的意思和用法后应该多让他们动嘴,虽然跃跃欲试,但是还是畏惧公众场合的发言,所以集体发言人多而敢于举手发言人少,应该把问题缩小化,简单化,多鼓励,多针对性的肯定,让学生张开嘴,让他们爱上诵读,爱上文言文课。
.【改进的方向与措施】课堂上还可以增加朗读时间,“读诗百遍其义自见”,老师不要急于解释文意。
【课例研究的主要结论】探究性学习主要依靠学生的读、学生的思、学生的译,教师不能急于求得结果。
第10课《论语》十则(第一课时)第10课《论语》十则(第一课时)一、导语同学们,孔子是一位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影响深远的文化巨人。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198 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其中有人说到“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去找智慧。
”那么同学们,最完整的保存孔子的智慧的书,你们知道是哪一部吗?对,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论语十则》。
二、确立目标自主学习1、掌握作者的文学常识。
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意。
(1)了解《论语》;(2)整体感知课文基本内容;(3)文中的新观点新思想及读后启示。
明确:1、了解孔子和《论语》相关知识。
孔子(前551~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首。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记录了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的言行,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是儒家的重要经典。
《论语十则》中各章的体式不尽相同:1~9则属语录体;第10则属对话体。
2、听朗读,注意语气、语调、停顿,给加点字注音:论(lún)语不亦说(yuè )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 )三省(xǐng)吾身传(chuán )不习乎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 诲女( huì rǔ )知之乎不知为(wéi)不知是知(zhì)也弘毅(hóng)然后知松柏之后凋(diāo)也其恕(shù)乎3、合作朗读,划分节奏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教学设计15篇《论语》教学设计15篇 在教学⼯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编收集整理的《论语》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论语》教学设计1 第⼀课时 教学⽬标 1、了解《论语》和孔⼦,掌握常⽤的⽂⾔词语 2、理解前五则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 3、感受古⼈的思想和智慧,感受我国的优秀传统⽂化 教学重点 理解课⽂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 教学过程 ⼀、导⼊激趣 由《论语》和孔⼦直接导⼊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诵读感知 1、学⽣范读,读毕师⽣评点,明确⽂⾔⽂的朗诵要求 2、教师范读 3、学⽣齐读 三、研读分析 1、“学⽽时习”章 (1)“学”指的是孔门弟⼦要学的功课——诗、书、礼、乐等,学这些科⽬,只懂道理⾏吗? 不⾏,还要“时习之”,“习”是实践,是练习,《〈论语〉⼗则》简案,初中⼀年级语⽂教案《《〈论语〉⼗则》简案》。
拖得太久也不⾏,还要经常、按时练习。
这⾥的“学”与“习”有什么区别? 好⽐游泳,先学道理,然后下⽔,等到学会了,会有什么感觉?(说,⾼兴,同“悦”) (2)“朋”就是朋友,有朋友从远⽅来,为什么会感到快乐呢?(⾃由作答,适当引导与学习联系起来) 孔⼦有门徒三千,来⾃全国各地,来的时间也不⼀样,有早的有晚的,孔⼦这句话是对门徒说的,有什么⽤意? (3)“君⼦”指的什么⼈?孔⼦认为,什么样的⼈才配称作君⼦? (4)这段话都⽤了“不亦……乎”的句式,翻译时要译做“不也……吗” (5)这⼀则谈的是什么问题? 2、“吾⽇三省”章 (1)这段话是谁说的?“曾⼦”是什么⼈? (2)曾⼦说,他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讲了三件事,同学们能把三句话翻译⼀下吗?(有不懂的地⽅可以提出来) (3)学⽣翻译,教师纠正问题 (4)讲述“曾⼦杀彘”的典故,问,这个故事⼤致能照应哪句话?《论语》教学设计2 ⼀、教学⽬标 1、了解相关的⽂学常识 2、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
《论语》第一课时学案《论语》第一课时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孔子及《论语》。
2、理解前五那么课文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
3、重点字词释义,弄清楚通假字。
【学习重点】:理解前五那么课文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
【学习难点】:重点字词释义,弄清楚通假字。
【课前自学、课中交流】一、自学检测。
1、孔子名____ ,字_____ ,_____ 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 家,____ 家,是____ 家学派创始人。
政治上主张____教育上主张____ 。
2、《论语》是___ 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_____ 及其门徒的 ____ ,与_____ ,_____ ,_____ 合称“四书〞.3、给生字注音。
论( )语不亦说( ) 乎愠( ) 三省( )传( )不习乎曾( )子罔( ) 殆( )诲( )女( )知之乎弘( )毅( ) 凋( )二、参照注释,理解前五那么课文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
1、第一那么:重点词语翻译:子:___ _ 时习:____ 说:____愠:____ 君子:____【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翻译()内容理解: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 ),第二句讲的是( )第三句讲的是学习的( )。
(提示: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修身做人)2、第二那么:重点词语翻译:吾:______ 日:______三:__ ____省:__ __为:____ __谋:______忠:____ __交:___ ___信:____ __传:___ ___习:______ 翻译本那么()3、第三那么:重点词语翻译:故:___ ___知:____ __可:___ ___以:___ ___为:___ ___总结出这章当中的一个成语( )翻译本那么( )思考:这那么论语在学习方面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4、第四那么:重点词语翻译:罔:______ 殆:______翻译本那么( )思考:这那么内容带给我们什么思考?对于我们学习有何现实指导意义?5、第五那么:重点词语翻译:诲:______女:_____ _知之:___ __为:______是:__ ____【固定句式】“……也……〞译作“……是……〞翻译()——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课堂小结】:前五那么哪几那么是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的( )哪几那么是关于思想品德修养的`( )【课后作业】1、背诵这五那么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