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时代层出不穷的x客新词探析
- 格式:docx
- 大小:23.86 KB
- 文档页数:17
面向新词语词典编纂的“客”族新词研究[摘要]“客”族新词自20世纪80年代产生以来,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黑客、博客、播客、职客等词已具有一定的使用度和成熟度,可以收录入新词新语词典中。
同时“客”作为类词缀,较为稳定地表示“从事某种特殊活动的一类人”的语素义,也可以收录入新词新语词典中。
在编排体例上,“客”的新语素义“从事某种特殊活动的一类人”应该在“客”这一词条下标出,黑客、博客、播客、职客等词应该单独列出词条。
同时黑客应与红客、蓝客、灰客等词相互参照,博客应与播客、维客、职客等词相互参照。
[关键词]客新词语词典编纂收释体例编排[中图分类号]h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1-0090-02一、“客”族新词的产生与发展“客”族新词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1976年“黑客”在报刊上的出现[1],自此,“客”族新词开始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并从网络开始向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扩展,并最终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开来。
“客”族新词按其成词的词源理据可分三大类:一是来源于英文词语的译词,如黑客(hacker)、博客(blog/weblog)、播(podcast)客、闪(flash)客、晒(share)客等;二是“客”作为类词缀与其他语素组成的新词语,如从黑客派生而来的红客、蓝客、白客、灰客等,以及职客、背包客等。
汉语研究界对“客”族新词的产生与发展的研究也比较丰富,但主要还是从“客”族新词这一语言现象的描述以及“客”族新词的成词理据角度进行梳理。
“客”族新词引起汉语研究界的重视是在2007年前后,当时“客”族新词刚刚大量的出现,对于其生命力及发展的前景还很难预料,因此还不能对“客”族新词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最近,我们利用网络搜索进行收集整理,发现仅在2012年12月的新闻全文中就出现了白帽客(网络安全工程师)、穿越客(在地铁里进行穿越表演的人)、账客(电子记账的人)、刷客(帮助淘宝卖家刷好评的人)等。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新词语作者:柳娟来源:《群文天地》2011年第14期本文通过日常生活中常用语言的一系列实例,分析探讨了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界定、产生途径以及在语音、构语等方面的特征,提出了认识和对待语言新现象的正确态度。
人类社会是发展变化的,人类思想以及对外界的认知也随之变化发展,作为人类沟通交流的重要载体——语言,更是时刻体现着这种变化更新,其中尤以词语最为突出。
层出不穷的新词语的出现,一方面反映出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另一方面也不断丰富着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
一、新词语的定义对于“新词语”的界定,目前国内外语言学界有许多不同的看法。
刘叔新先生认为:“一个词语不仅从无到有地出现,而且得到人们普遍认可,广泛地使用开来,在语言词汇中立稳了脚跟,就可以认为是新的。
”符淮青先生认为:“新词就是新创造的词。
它或者指示的对象是新的, 或者代表的概念是新的,同时它的形式也是新的……有些词代表新概念, 在形式上同历史上曾出现的词相同,但意义毫无联系,这种词应算新词。
”从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对新词语的定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一)产生时间“新”的认定世界上的事物“新”与“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新词语”亦如是。
如汉唐时期很多反映外国新事物的如“葡萄、狮子、世界、菩萨、轮回”等,随着时间流逝, 与其相关的事物或现象逐渐被人们所熟悉、接受, 而融入基本词汇。
再如“五四”时期很多反映西方新科学、新文化、新思想的“新词语”,如“民主、科学、主义”等更是在今天日常生活中被广泛运用。
因此,对于“新词语”的界定需要一个相对明确的时间范围的划定。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之后产生的新词语更能反映新事物、新思想,所谓“新词语”的“新”也更具现实意义。
(二)使用范围“广”的认定“新词语”还应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得到社会交际的认可。
如方言、专业术语中只有那些被普通话吸收的词语,如“炒鱿鱼、搞定、软件、牛市、纳米、叫停”等才能看作是新词语。
说网络新词“X客”及其他
黄红旭
【期刊名称】《科教文汇》
【年(卷),期】2007(000)11X
【摘要】本文对网络新词“X客”的成词问题进行分析,主要从三个角度:语言学、心理学和文化学。
文章认为,“X客”的出现和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
生活的心理价值取向,体现出时代的特点。
【总页数】2页(P196-197)
【作者】黄红旭
【作者单位】湛江市教师进修学校,广东·湛江524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2
【相关文献】
1.网络新词说略 [J], 李杉江;李纪承
2.说网络新词"X客"及其他 [J], 黄红旭
3."模因论"视野下的"X客"类网络新词 [J], 张富蓉
4.你是什么"客"说文解字之客 [J], 宋妍
5.扩大党史宣传参与“红色说客”——省委党史研究室与广州移动共建网络平台“红色说客”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当代汉语新词新语探析————————————————————————————————作者:————————————————————————————————日期:信息时代的汉语新词新语探析第一组:迟怡然 (主讲)王静雅(收集材料)李园园/ 郭莉 (资料整理)康慧敏 (PPT制作)信息时代的汉语新词新语探析1首先介绍一些网络信息时代的新词新语Eg: 我也是醉了不造人艰不拆土豪我也是醉了我也是醉了武汉话:一种对无奈,郁闷,无语情绪的轻微表达方式。
表示对人物或事物,无法理喻、无法交流和无力吐槽。
多可与无语、无法理解、无力吐槽换用。
主要有以下三种意思:①假借醉了不清醒的状态,不能理解对方的想法,实则表示对方的不可理喻和自呵呵呵呵表示高兴的心情,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它的词语搭配使用。
呵呵原指笑或微笑和开心的笑,也表示自己开心,是笑声的拟声词。
但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特别是聊天工具和BBS的普及发展的情况下,呵呵这个词被越来越多地打在网络,电脑屏幕上用来反映自己的表不造网络时代,人们为了更快捷更方便地表达某些常用词组的意思,将其以快速连读或者快速输入,就成了合音,即两个音节产生融合而变为一个音节(一般由第一个字的声母和第二个字的韵母合并,类似古汉语中的反切)。
可以说,合音字兼有原词的音和义。
造,用在网络流弊流弊词汇意思1、指某事引起的坏作用,也指相沿下来的弊端。
2、流弊是某些对语言环境要求比较严格的地方不允许出现牛X这样的字眼,所以部分人就用流弊来代替,后来更多的人发现用流弊也有卖萌的元素在里面,是带有某些地方nl不分的方言一样,流弊就慢慢流逗比逗比(Funny than)意思就是说你比较逗,不熟的人这样说带有贬义成分,熟的人这样说一般是玩笑,对陌生人说是侮辱的意思,对熟悉的人说是调侃的意思。
在LOL里,逗比就是用来评价等级较高却自以为是的傻缺玩家。
就目前来讲,逗比使用率已经普及到各种聊天之中娘炮娘炮指的是外貌及行为表现女性化的男子,含戏谑意。
网络新词新语现象探析作者:龚璇来源:《群文天地》2013年第07期摘要:词汇是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的。
在生活节奏紧凑,网络发达的今日,新兴词语层出不穷,它们有的跟时事热点相关,有的仅仅是情绪的表达。
本文对近几年以来网络上部分典型新兴词语的产生原因及发展进行分析,同时从词汇学的角度探讨这些词的构词方式等相关问题。
关键词:网络新词新语;原因;发展近几年来,论坛、贴吧、微博等网络平台为人们提供了更多发表自己言论和思想的舞台。
近年来,大批新兴的网络语言涌现出来,比如:此处省略N个字、肿么了、有木有、伤不起、妹纸、坑爹等等。
这些语言正以惊人的速度影响着我们的语言习惯。
本文就今年活跃在网络中的这些新词语进行一番探讨,分析其产生原因、发展前景及相关构词特点。
一、常见网络新词新语汇总及其来历近几年,网络上出现了许多使用频率极高的新词语,丰富了网络语言和我们的日常表达。
1.此处省略N个字。
据考证,“此处省略N个字”早期已出现在贾平凹的《废都》一书,在2011春晚的小品《同桌的你》中,王小利饰演的大成子在给桂琴的信中出现了许多诸如“此处省略3个字”、“此处省略27个字”等说法,自此,“此处省略N个字”迅速流传,成为2011第一波网络流行语。
“此处省略N個字”表达的意思是:想说但又说不出口,大家又都明白了其中含义,因而省略。
这个表达类似于10年广泛流行的“你懂的。
”2.肿么了。
“肿么了”是山东枣庄一带的方言(我国其他地区也有),“肿么了”等于“怎么了”。
此语出自豆瓣,《爱情公寓》中唐悠悠说了这句话后,让这句话大红起来。
3.坑爹。
出自中文配音版《搞笑漫画日和》一话。
多见于某些投稿下的评论,用于善意的讽刺、嘲笑或者吐槽。
“坑爹”可以分成两个字单独理解。
“坑”,在某些地方方言就有欺诈、欺骗的意思。
“爹”,显而易见就是“老子”了,“坑爹”就是骗老子。
其实“坑爹”一说,在陕西方言里就有此说法,是一个警示语,称之为“羞先人”,意为做了不道德的事。
现代汉语中的新词造成和流行趋势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现代汉语中涌现出大量的新词。
这些新词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方式,还反映了社会和文化的变迁。
本文将探讨现代汉语中新词的产生原因以及其流行趋势。
一、新词产生的原因1.科技进步所带来的新概念和新事物。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对应的新词也随之出现。
比如,"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支付"等都是近年来兴起的新词。
2.社会现象和热点事件的涌现。
社会变革和热点事件常常催生新的词汇。
比如,"低碳生活"、"快闪族"、"宅经济"等都是针对特定社会现象或热点事件的新词。
3.文化交流与文化输出。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元素涌入中国,并逐渐融合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新的饮食、时尚和娱乐概念也带来了一批新词,比如,"网红"、"素颜"、"碎片时间"等。
二、新词的流行趋势1.网络与社交媒体影响的扩大。
网络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新词在互联网上传播更加快捷。
许多新词最初在网络上诞生并扩散,之后逐渐融入日常口语和书面语中。
2.年轻人的创造和推广。
作为社会的主要创新力量,年轻人对流行文化和时尚敏感度较高,他们创造了大量新词并通过社交媒体推广,这些新词迅速传播和流行起来。
3.跨领域交叉影响的增加。
现代社会各领域的交叉合作越来越频繁,这导致了各个领域之间的词汇交流和借用。
新词的产生也借鉴了其他领域的术语和概念,使得词汇的含义和用法变得更加多样化。
4.时事和热点话题的推动。
当前社会变迁迅速,各种热点问题层出不穷。
对于时事和热点话题的讨论和关注,也会引发新词的涌现。
新词往往与社会问题、环境变化和文化冲突等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现代汉语中新词的造成和流行趋势是多方面的。
浅析近三年新词语产生的来源和原因近三年出现的新词新语丰富了汉语词汇,极大的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新词新语的来源有普通话新创词语、吸收方言词语、借入外来语等等,新词新语的原因有社会原因、语言因素、科技文化因素以及认知心理的影响等。
标签:新词新语;来源;原因词汇在语言要素中发展最快,最活跃,最敏感,最具有时代性。
新词新语正好充分显示了这一特点。
加强对新词新语的研究分析,将对汉语词汇的理论构建、语言的认知理解及字典辞书的编撰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拟对2011年到2013年新词新语产生的来源和原因作一探讨,望方家正之。
一、新词新语的来源1.普通话新创词语普通话中新创不少新词语,用来形容新现象、新状态或者命名新事物、新事件。
这类新词包括两小类:一类是复合词,如:“超级月亮”属于偏正结构的新词语,指月亮在距离地球较近距离时看上去又大又圆的状态。
该词2012年出现,如《南国都市报》2012年12月30日中的《肉眼可见大彗星超级月亮》一文。
“成功锚”属于偏正结构的新词语,指一种自我激励的方式,通过回想以前美好、成功的事情来应对当前的挫折一种自我激励的方式。
该词2011年出现,如《东方卫报》2011年11月8日中的《成功锚》一文。
另一类是派生词,如:(1)“体”类以“体”为词缀的新词语,迅速在汉语普通话中窜红,得到广泛使用,在报刊上频繁出现。
例如从2012年春节后开始,南方许多城市大雨连绵。
网友忍不住在网上吐槽,说:“下雨是因为白素贞找不到许仙”。
于是很多网友在微博大呼“许仙真的不在我们这里,别再下雨啦!”被网友称为“白素贞体”。
该新词2012年出现,可参看《白素贞体横空出世》〔1〕。
类似的“体”类新词语还有很多,如“厕所体”是针对2012年的到来而写出的一种网络文体,其目的是为了提醒大家在新的一年中多做快乐事,少做烦心事。
“甄嬛体”则是模仿2012年4月热播电视剧《后宫甄嬛传》的台词而创造的一种网络文体,其特征是语言复古、略带古韵,接近红楼体的特点。
新词语“X客”“X客”作为目前一种流行的语言现象,在语言形式上迎合了现代人求新求异、追求时尚的心理需求。
本文通过论述汉语词的词缀化倾向在词素“客”上的表现,分别从语言自身条件和社会语用条件两个角度对其产生原因进行了探讨,从而试图说明“X客”成为一种高产的构词模式,实现了汉语中潜性词语向显性词语的转化。
标签:X客词缀化显性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作为传递信息载体之一的语言文字也在发生变化,许多新兴网络词语,从网民的“行话”逐渐成为大众流行语汇,给大众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随意翻阅了一些近年的报刊杂志,“X客”随处可见:(1)《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升级职业“搜客”呼之欲出》(《青岛早报》2003年11月19日)(2)《如何成为一名“听客”》(《计算机与网络》2005年第8期)(3)《“飞客”干扰防不胜防》(《长沙晚报》2006年5月18日)(4)《中国“播客”吸引世界目光》(《北京商报》2006年9月5日)(5)《拍客竞拍蓝天》(《竞报》2006年9月6日)(6)《网上出现威客一族人数达60万凭智慧赚钱》(《北京晨报》2006年9月14日)本文主要考察现代汉语中一个构词新宠——“客”的使用情况,分析“X客”中“客”的词缀化过程以及原因。
我们认为,“X客”类网络词语的能产性较强,“客”的词缀化趋势将进一步凸现。
一、“X客”的结构特点及名词“客”的词缀化过程从音节多寡来看,古典文献中“客”前的词根“X”以单音节和双音节为主,同时兼顾三音节、四音节、五音节等。
比如:刀客、沧浪客、东床娇客、海上钓鳌客、惯曾为旅偏憐客等等。
但是这些表达多是历史特定的产物,除了“不速之客,文人墨客”等成语和专用名词传承下来,其余的现在已经不常用。
在现代汉语中,“X”几乎都是单音节的,少有多音节的。
三音节的“XX客”有极少数,目前所能搜集到的仅有“部落客”和“偷渡客”。
从词语构造形式看,存在着形式相似而结构不同的两种“X客”:一种“X客”本身就是偏正式,例如《易·系辞下》中的“暴客”,又有“墨客”“文客”“俊客”“胡客”“侠客”等;还有一种是“宾客”类的并列式“X客”。
“×族”“×奴”“×客”为代表的汉语新词探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语言也随之变化,越来越多的新词语进入我们的生活。
在教育部2007年公布的《2006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列举了171条新的词语。
纵然这些新词不能涵盖近年产生的所有新词,但也很有代表性。
在这些列举出的新词当中,笔者进行了一个小小的分类,把表示一类人的新词归在一起,计有:奔奔族,吊瓶族,飞鱼族,合吃族,闪婚族,啃老族,月光族,赖校族,乐活族,慢活族,陪拼族,捧车族,试药族,网络晒衣族,漂洋族,装嫩族,丁克族,证奴,基奴,垄奴,节奴,房奴,车奴,白奴,印客,威客,晒客,拼客,换客。
这一类词几乎占到已公布新词总数的四分之一。
这类词的数量之多,涵盖生活面之广,发展的趋势和前景都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的这类词语远远的多于上面已经列出的词,如追星族、上班族、打工族、鼠族、邮购族、车奴、电奴、药奴、墓奴、衣奴、鞋奴、赌奴、性奴、色奴、欲奴、网奴、球奴、出国奴、教育奴、电脑奴、博客、播客、黑客(骇客)、闪客、忽客、优客、访客等没有被列入。
虽然这些词语都是新词,但学界对“×族”“×奴”“×客”这三类词也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但是在研究的时候多为分开探求。
基于此,我将在本文中对“×族”“×奴”“×客”为代表的汉语新词进行同时研究。
一、词缀再认识我认为“族”“奴”“客”都可以归成为类词缀,理由如下:第一,词缀和构词法中的加缀法相关。
在西方的语言构词法研究当中,加缀法是最基本的部分,但是对于传统的汉语而言,确是一个全新的话题。
加缀法的全面引进是从瞿秋白1931年的《普通的中国话字眼的研究》开始的。
在此文中,瞿秋白明确地提出了一个以加缀法为中心的构词体系。
即使在瞿秋白已经全面地提出了加缀法之后,对于加缀法的接受在语言的学术界也是各执己见,大致可以分成两派,一派是受西方语言理论影响的阶段,对于这种说法或是少量的接受,或是加以改变后接受,代表是王力以“记号”这一新名词来区别加缀法中的词头和词尾。
网络语言中“客”系列词汇的分析研究[摘要]“客”系列词汇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这类词语大都采用了谐音、音译加意译、意译、仿用的造词方法,并增加了“客”的语素义。
[关键词]客谐音仿用网络新词语2007年8月,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列出了171条汉语新词语选目,印客、拼客、掘客、换客、博客、晒客、威客等收录其中。
2008年4月,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主办的“年度汉语新词语”评选中,试客、职客、淘客等“客”系列的网络语言正式入选其中。
这两年,“客”系列词汇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笔者试图对它们的形成与结构进行分析研究。
一、“客”系列词汇的含义1.播客(Podcast),它是数字广播技术的一种,出现初期借助一个叫“iPodder”的软件与一些便携播放器相结合而实现。
Podcasting录制的是网络广播或类似的网络声讯节目,网友不必端坐电脑前,也不必实时收听,享受随时随地的自由。
更有意义的是,你还可以自己制作声音节目,并将其上传到网上与网友分享。
2.博客,Weblog的意思是“网络日志”,后来缩写为Blog。
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Post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
博客(blogger)就是使用特定的软件,在网络上出版、发表和张贴个人文章的人。
3.黑客(hacker),原指热心于计算机技术,水平高超的计算机专家,现在则泛指那些利用技术搞破坏或恶作剧的人。
红客,是一群为捍卫中国的主权而战的黑客们。
蓝客,也属于黑客群,是指一些利用或发掘系统漏洞,令个人操作系统(Win-dows)蓝屏的黑客。
4.换客,是指在互联网上以交换物品和服务,并享受交换乐趣的人,他们遵循“需求决定价值”的理念。
5.掘客(Dig),就是挖掘信息的意思,掘客网站提供给网民筛选推荐新闻的机会,由网民民主投票来决定网站首页应该显示哪些新闻,通过Digging的方式产生最受关注的热点新闻。
汉语新词产生的途径当代生活的变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快。
语言,尤其是词汇,迅速而忠实的记录了这些变化与发展,因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会不断涌现大量的新词语。
现在,就让我们新词新语的产生途径做一番检视与探究。
据统计,每年有1000多个新词产生,并且随网络普及不断增加。
当代汉语新词新语的爆发式产生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使汉语充满了勃勃生机,同时也给汉语词汇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语言中的词汇,对社会的变化最为敏感。
加强对新词新语的形式特点、产生来源、消长原因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将会为当代汉语词汇理论的建构、认知理解、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新词新语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家族,其家族成员来自不同的“族群”,因此由于其成员性质或身份的不同,新词新语呈现为以下几种主要的类型。
(一)新造的词语。
这类新词新语是指运用汉语固有的造词材料和结构方式,对新事物、新概念、新观念进行指称、描写而创生的新词和短语。
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热点问题以及新闻事件,通过广播、电影电视、报刊杂志、畅销书籍(含各种文艺作品)等大众传媒的传播,是引发新词新语产生、流行的一个重要来源。
如“两个凡是、南巡、改革开放、万元户、与时俱进、退耕还林、八荣八耻、和谐社会、文化、台独”等一批新词新语生发、传播、流行和消隐几乎都是伴随某个政治性运动、问题或新闻事件的始终而消长变化的。
当前,大家印象最深的词汇变化现象应是一批文革新词(如“上山下乡、走资派、臭老九”)的废弃和“酷”等一些当代流行语(如“很S”代替说话“拐弯抹角”)的退热等。
又如,电视综艺节目“开心辞典”、大众娱乐节目“超级女声”等皆因其节目的热播而催生了一大批新词新语;另如“尘埃落定”、“痛并快乐着”、“谁动了我的奶酪”因畅销书籍而流行。
此外,由于影视新闻报导往往力求用最新异的刺激来吸引受众的眼球,因而像“门槛”、“大使”、“铿锵玫瑰”、“PK”等反映时事热点的新词新语在新闻报导中频繁出现,由此也推动了一些新词、新义和新用法的迅速扩展和流行。
网络新词“X客”、“X友”比较分析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网络新词“X客”、“X友”比较分析一、选题背景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语言也日新月异,不断涌现出各种新词。
其中,比较流行的就是以“X”为开头的词汇,如“螺丝X”、“吸氧X”等。
而两个比较常见的词汇则是“X客”和“X友”,尤其在社交平台上经常被使用。
那么,什么是“X客”和“X友”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差别吗?这些问题引发了我们对这两个词汇的比较分析的兴趣。
本文旨在通过对“X客”和“X友”的调查和对比,探讨它们在网络语言中的地位和使用情况,以及背后的社会现象和价值观。
二、研究目的本文主要目的是比较分析“X客”和“X友”这两个网络新词的异同点和使用情况。
具体而言,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定义和概念:分别介绍“X客”和“X友”的定义和概念,进一步理解它们在网络语言中的含义和用法。
2. 使用情况:通过对社交平台等网络渠道上的调研和实证分析,了解“X客”和“X友”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情况,以及使用人群的特征和心理。
3. 社会现象和价值观:分析“X客”和“X友”背后的社会现象和价值观,如消费观念、人际互动、虚拟社交等相关问题。
三、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通过阅读已有的相关文献和网络资料,了解“X客”和“X友”的来源和发展,以及它们所代表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意义。
2. 调研问卷:我们将设计和发放一份调查问卷,以了解普通网民对“X客”和“X友”的认知程度和使用情况。
问卷将结合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包括问答题、单选题、多选题等。
3. 数据分析:通过统计与分析数据,绘制图表和表格,反映“X客”和“X友”的使用比例、场景分布、特点和心理,以及对应的社会现象和价值观。
四、论文结构本文结构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1. 绪论: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2. 理论分析:通过文献综述,分别介绍“X客”和“X友”这两个网络新词的定义和概念,以及它们所代表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意义。
从词语类化看“X客”的演化[摘要]语言是生活的反映。
语言的变迁,反映的是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变化。
本文拟以“x客”的词语演化为分析路径,探索以网络和信息技术为标志的E时代的语言模仿和变迁。
[关键词]X客模仿词语类化最近,笔者在《三联生活周刊》上接连读到了三篇文章:《维客:知识共享者与第二个博客》(2004年第7期)、《移动博客:从聪明暴民到神经漫游者》(2004年第24期)、《赌客》(2004年第24期),在这三篇文章的标题中同时发现了这么一个结构:X客。
联想到以前在读书、上网时发现的一些名词“黑客”、“背包客”、“浪客”等,不由得对此产生了兴趣,于是上百度网搜索了一下“客”这个字,才发现““X客”这样一种构词方式在网上已经泛滥。
笔者将他们粗粗地归了一下类(有英文名的列出英文名):①地名有关的:纽约客(New Yorker)、北京客、安徽客、中国客……②和网络技术有关的:黑客(hacker)、红客(honker)、砍客(kker)、酷客1(cookies)、奇客(geek)、键客(keyer)……③和网络写作有关的:博客(blog)、维客(wiki)④和网上交易有关的:易客、数码客、徕客、炒客、韬客……⑤和休闲有关的:视客、爱音客、背包客、山野客、独行客、绿客、玩客、悠客、闪客、酷客(cook)、忽客(who play who)……⑥其它:租客、过夜客、豪赌客、写字客、文字客、地铁客、神秘客、叨客、哈客、贫客、幽客、习客(seeker)、彩客、搜索客(seek)、考客……一、多姿多彩的“X客”1.纽约客―北京客:“地名+客”创办于1925年的《New Yorker》在杂志界、文学界享有盛誉,和New Yorker相应的中文名应该是“纽约人”。
但是,翻译这本杂志名称的人却将它译成了“纽约客”。
这个翻译巧妙地将音译与义译结合在了一起,既兼顾了音,又多了一层“言外之意”:纽约是一个移民城市,这个城市的居民,有大半都不是土生土长的纽约人,于是,“纽约客”这个名称恰恰切合了这些客居者的微妙心理,拉近了杂志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探析网络语言中的类词缀现象信息时代的到来,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新鲜事物。
语言是时代发展的一面镜子,社会如何转型发展都反映在语言中(特别是词汇中),网络语言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它的繁荣代表着社会的繁荣,它记录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网络词汇现今以不可阻挡之势进入我们的视野,其中有一种特殊的现象,那就是网络类词缀逐渐增多,总结这种特殊现象产生的原因,不仅有着现实意义,还有语言学意义。
标签:网络语言类词缀来源活跃原因一、网络类词缀释义何为网络语言:广义的网络语言主要指网络领域专业术语很强的一些词汇用语,而狭义的网络语言主要是指在聊天室和BBS上常用的词语和符号(李铁范,2005);David Crystal教授认为网络语言基于互联网以及与其相关的交流媒体,绝大多数是以文字输入为主的语言方式。
并将网络语言分为六类:电子邮件、网络群聊、虚拟世界、网页、即时聊天工具以及博客的写作;储泽祥教授认为,人们在网络上交流时为了达到“写、读、说、搜、购”的目的而使用的语言符号,就是“网络语言”。
(“写”:写博客、发帖、发微博、发新闻等;“看”:看博客、关注微博、浏览评论等;“说”:回帖、评论、转载等;“搜”: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
“购”:网上购物,使用的语言如“淘宝体”)(储泽祥,2012)。
通过以上解释我们可以了解到,几位语言学家均傾向于狭义的网络语言,原因是狭义的网络语言与我们的生活更加贴近,使用的人数多,频率高,因此创造出的新词也是最活跃的。
本文的重点就是探讨狭义的网络用语中的新兴的语言现象——网络类词缀。
在现代汉语中,词汇根据词语的组合方式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合成词中有一类叫作附加式合成词,即词根和词缀结合,附在词根前面的叫前缀,后面的叫后缀,而所谓的词缀多是词根因意义的虚化而演化而来的[2]。
网络用语中出现的类似现代汉语中词缀的现象,因为其本身有着现代汉语词缀的共同特点,主要表现在意义比较虚化,在词语中的位置是比较固定的,能产性比较强。
现代新词新语的变化发展历程现代的新词新语是古代、近现代汉语词汇的继续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实践领域的拓展,词汇不断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新词不断产生,旧词逐渐消亡;同时,词的语义内容和语音形式也不断发生变化。
一、新词新语产生的背景1.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生活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新词、新语不断出现.改变了社会语言环境。
新时期出现的新词新语语现象,有其深刻的社会、思想、文化内涵,一方面表现出当前汉语词汇系统的某些变化和发展,另一方面反映出我国社会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迁。
新词语的产生对语言运用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新词语的产生总是与社会、人口、物质、道德、观念、文化、习俗等的变迁密切相关的,最能产生新词语的地方总是起于社会的某些最活跃的领域、人群、媒体,甚至某些地区。
它不仅仅是作为新的语言载体、新的交际工具出现在生活中,而且真切地反映了社会生活,记录了整个社会的每一步进程。
二、新词新语的解释1.新词新语:指新词、新语,整个词语是新的,也包括新义,词是旧的,词义语义是新的。
2.新词新语:指内容新、形式新,原来的词汇系统中没有或者随着社会的需要出现的新词,但内容是全新的词语和句子。
三、新词新语的分类1.一般词汇,这些词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而产生。
(1)有关房地产市场的,如期房、楼盘、现房、经济适用房等;(2)有关网络的,如“裸聊”、黑客、伊妹儿、网虫、网吧等;(3)有关婚姻观的,如婚介、试婚、婚外情、丁客家庭、包养等。
2.音译外来词,如摇滚音乐、摇滚青年、卡拉OK,以及进入网络时代的外语音译词:酷、拜拜、麦当劳等等。
而且,在我们的汉语中并出现了大量的字母词:TV(电视)等等。
3.校园流行的一些新词语。
我们常说“我晕”、“我倒”;形容人长得丑用“恐龙”、“青蛙”;用“酷毙了”来表示帅极了。
我们普遍认为使用这种流行语是最新潮,最时髦的标志。
四、新词新语的特点1.来源广泛性。
e时代层出不穷的_x客_新词探析第16卷第6期2007年12月淮阴工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Vol. 16 No. 6Dec. 2007e时代层出不穷的“x客”新词探析翟明女(淮阴工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系,江苏淮安223003)摘要:e时代,新词语产生和发展的速度相当迅速,"x客”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之一。
继“黑客”、“闪客”、“博客”等词火爆流行之后,其他各种形式的“客”纷纷登场,如“播客”、“红客”、“白客”、“维客”等等,最近又出现“换客”、“晒客”、“抱客”、“摩客”、“悠客”等词并大有流行之趋势,网络“x客”词族迅速形成且规模不断壮大。
分析成因,主要有:网络的力量推动其迅速流行;能产的词语模批量生成新成员;对语言的趋新求异、对强势力量的崇尚以及对“客”魅力的神往等。
关键词:新词语;;x客;探析中图分类号:H136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09 - 7961 (2007) 04 - 0041 - 04An Analysis of Endlessly Appearing New Words "X Guest" in E一timesZHAI Ming一nv(Department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uai an Jiangsu 223003,China)Abstract:In E一times,there appears rapid development of some new words of which”x guest" is one of typi-cal representatives. There are mainly three reasons:one is the strength of network which makes it popular; an-other is the words mould batch that can be produced are generated into new members;and the third is languagestend to be novel and different and people have specified psychology and admiration for strength and charm of theword”guest".Key words:new words;”x guest";exploration and analysis不知不觉,网络已相当普及,我们的社会已进人e时代,在这个以惊人速度发展变化着的时代,新词语产生和发展的速度也极其迅速。
继“黑客”、“闪客”、“博客”等词火爆流行之后,其他各种形式的“客”纷纷登场,如“播客”、“红客”、“白客”、“维客”等等,最近又出现“换客”、“晒客”、“抱客”、“摩客”、“悠客”等词并大有流行之趋势,网络“x客”词族迅速形成且规模不断壮大。
1走进网络“x客”词族世界如今,网络上正活跃着一群“换客”,他们将家里各种闲置物品清理出来,将信息发布在网上,通过物物交换,换回别人闲置但自己需要的东西。
加拿大青年凯尔·麦克唐纳“别针换别墅”的故事也引发了中国物物交换网站的兴起,“换客”一词也随即迅速流行。
以物换物,这一远古的交换方式借助网络得以再生,并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
“换客”不以物品的实际价值作为衡量尺度,交换能否成功,全凭交换双方的需求。
由于交换必须有真实的联系方式,一种新的人际关系得以建立,但这种关系还明显存在着基于初步信任的距离感。
“晒客”目前正在网络上刮着炫风,“晒客”们热衷于将个人的很多私密放在网络上,与人分享、任人评说。
随着“晒客”队伍的壮大,晒客网站也适时推出。
可供晒的东西有很多,家庭成员、服饰打扮、收人消费等等。
“抱客”分享的是拥抱。
2006年,一位澳洲男子在悉尼闹市街头手举“Free Hugs”的牌子,并且将这项运动推向了网络世界。
这被译为“抱客”的Free Hugs表面直译是“自由拥抱”、“真情拥抱”或“免费拥抱”;意译为“拥抱陌生人”;也有人习惯称之为“抱抱团”。
它体现了人们从“熟人社会”转人“陌生人社会”的特殊心理:既感受到社会的进步和历史必然,但又为社会的收稿日期:2007一10一18;修改日期:2007一11一10作者简介:翟明女(1975一),女,江苏淮安人,硕士,讲师。
淮阴工学院学报2007年冷漠与孤独所困扰。
表达了人们对爱和分享的渴求:希望在人群中,仿佛置身于亲人和朋友之中,让自己感受到归属的安全、拥抱的温暖与“抱客”的心理有些相似的是时尚的“摩客”。
“摩客”原名Flashmobs,也称作快闪暴走族,或直接称“闪客”(但不是我们常指的flash动画创作者)。
其创始人对“闪客”行动的定义是:“暴走,没有理由。
”意即集聚起来进行某个活动然后又迅速消失。
他们来如风、去如雨,活动听来有趣甚至超现实,常令对其一无所知的人一头雾水。
“摩客”们有相同见解,在无领袖下组织集会,鲜明的特点是:没有网站会对活动提供专门的信息,更不会在当地报纸上发布任何广告,他们只是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相互邀请,同为虚拟世界的朋友,几乎没有人在现实生活中会相互熟知。
“悠客”不要“摩客”那样的疯狂,他们追求的是悠的状态。
“悠客”是仿照“游客”而来的,本指到处流连,以悠闲姿态到各地小住的旅行者。
“悠”有闲适、闲散的意思,所以“悠客”比“游客”更能突出悠的心态。
都市里新近出现的所谓“新退休主义者”就是“悠客”的代表:主动从高速运转的职业状态中暂停或减缓下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
在“x客”词族中,“黑客”的资格最老,风靡全球的好莱坞大片《黑客帝国》令它名声大震,此后,就不断有正规词典将其收录。
“黑客”(hacker)一词来自动词hack,有“砍伐、雇工”等含义,引申为“干了一件非常漂亮的工作”在有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语境下,黑客指代两种人:一种是聪明绝顶的程序员和技术专家,近乎疯狂的钻研电脑知识并乐于与他人共享成果;另一种指那些人侵他人计算机进行违法勾当的电脑高手,这种人被另起了名字叫作cracker或者black一hat。
但在中文中,人们把二者都译成了“黑客”,有人为了区别,将后者译成“骇客”。
“黑客”产生后,渐渐出现了一系列与其意义相对、相近或相关的“x客”词,如“红客”、“灰客”、“白客”、“砍客”、“键客”等等。
新词要么继续以颜色加以性质区分:“红客”指出于爱国或正义等与恶意扰乱他人的黑客相对的计算机高手;非法进人但不破坏的称为“灰客”;只研究与开发特殊程序与软件的则为“白客”。
要么在“客”前面加上一个形象化的语素或词:“砍客”,是立志砍掉网络权限的人;“键客”以键盘工作为职业从事网络技术的人)“博客”的资格也挺老的,目前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它译自于英文Blog, Blog是Weblog的简称,即web与log的组合词,有两层含义:首先它是Log,也就是日记/日志,以时间顺序来排列每天的记录;其次它以Web方式显示和发布,充分利用超链接。
“博客”通过网络,让人们分享自己的经验、想法、感受等,并由此建构了一种新型的网络虚拟社区和人际交往方式。
(“泊客”是blog的另一种翻译形式,它在网络上并没有因为“博客”译法的地位而消失,仍有众多网民用“泊客”来称呼自己。
而且“泊客”在使用过程中突出强调了“泊”字漂泊、停泊等意义。
)“博客”热潮未息,“播客”就频频闪现。
“播客”实质上是声音版本的“博客”。
它泽于Podcast 或Podcasting,即网络广播。
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录制音频甚至视频节目发布到网络上,网友可将其下载到便携式数码播放器中随身收听。
“播客”让普通人享受到了做主持人的感觉,颠覆了被动收听广播的方式,使听众成为主动参与者,实现了话语权的零门槛。
在思路上与“博客”殊途同归的“维客”译自夏威夷语weekeeweekee的缩化英语wiki,原意是“快点,快点”。
在维客中,每个人既是阅读者,同时又是书写者。
在“维客”页面上,每个人都可浏览、创建、更改文本,系统可以对不同版本内容进行有效控制管理,所有的修改记录都会保存下来,不但可事后查验,也能追踪回复至本来面目。
“维客”最大的特色就是协同创作、版本控制以及独有的语法规则,通常用于知识管理系统、百科全书、使用手册等。
较之还显稚嫩的“换客”,一群用自身智慧来谋取报酬的“威客”有着更为清晰的商业运作模式。
“威客”得名于英文Wit与Key的组合,即智慧的钥匙。
该网民群体借助网络“悬赏”方式来发布任务,接受任务的网民只需完成任务即可获得约定的酬金。
虽然网上的任务酬金往往不太高,但因为毕竟是一笔无本生意,“威客”模式自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借扬名或帮助扬名赚钱也演化出一些新的商业模式。
如抢占“粉丝”商机的“粉客”,在很多选秀节目热播时,通过为一些新星在广大热门网站上疯狂发贴、制作新星个人网页和博客等推广手段来从中寻觅商机。
而音译于英文dig的“掘客”,第6期翟明女:e时代层出不穷的“x客”新词探析则倡导网友发掘、上传信息,随后通过用户的阅读量来决定信息在网站上的排名,逐渐成为个人博客推广和发布广告的平台。
该模式对于网站而言带来了广告收人,对于网友而言,则可籍此扬名,并为赚钱做准备。
除了以上有代表性的“x客”以外,网络“x客”还有很多,如通过web页面来展示自己的“秀客”; 通过手机、数码相机的拍摄来展现和制作网志的“拍客”;习惯使用网络搜寻各类信息、资讯、知识的“搜客”;论坛上没有登陆的“游客”;供网上交易的“易客”;招徕客商的“徕客”;供股民掌握股市信息的“炒客”、“一韬客”等等。
纵观网络“x客”词族,其意义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表示“……的人”。
.省略号中可以填人:表示处于某种状态、从事某种活动、具有某种专长、拥有某种爱好、性格等语素或词;二是表示某个网站的名称;三是表示某种软件的名称。
“客”在这些结构中都作为名词用。
这三类,实际同出一源,二、三两类的意义都是由第一类表示“……的人”的意义引申而来的。
因为经常登陆“易客”网的,肯定是一些想在网上淘宝的人,经常登陆“韬客”网的也是一些爱好炒股的人,网站就是根据这些人的特点来命名的,网站名称实际上也就指代了某一类人。
第三类也是一样,如用“搜索客”来指代经常上网搜索软件的人,而“搜索客”这个软件就是专为这些人设计的。
这样,“x客”结构实际就可以归结成一个意义:表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