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地球的宇宙环境
- 格式:ppt
- 大小:3.96 MB
- 文档页数:39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案范文合集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1 地球的宇宙环境学习目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包括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
教学内容:太阳系的组成、银河系的结构、总星系的宇宙观念。
1.2 地球的宇宙定位学习目标:掌握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的演变。
教学内容:地心说、日心说、现代宇宙定位。
第二章:地球的运动2.1 地球自转学习目标: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和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教学内容:地球自转的定义、自转速度、自转产生的现象。
2.2 地球公转学习目标:掌握地球公转的概念和产生的地理现象,如季节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
教学内容:地球公转的定义、公转速度、公转产生的现象。
第三章:地球的结构3.1 地球的内部结构学习目标: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核心。
教学内容:地壳的特点、地幔的特性、核心的组成。
3.2 地球的外部结构学习目标:掌握地球的外部结构,包括大气层和地球磁场。
教学内容:大气层的组成、地球磁场的特点。
第四章:地球的自然资源4.1 土地资源学习目标: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分类,掌握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教学内容:土地资源的类型、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4.2 水资源学习目标: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和分布,学习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教学内容:水资源的分布、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第五章:地球的环境问题5.1 全球气候变化学习目标: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认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
5.2 资源枯竭与环境保护学习目标:掌握资源枯竭和环境问题的关系,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资源枯竭的原因、环境问题的表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六章:地球上的生命6.1 生命的起源与演化学习目标:了解生命的起源和地球生物的演化历程。
教学内容:原始生命的形成、生物的演化、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6.2 生态系统的平衡学习目标:掌握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三维目标:学问和技能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一般有特别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缘由。
3、培育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实力。
过程与方法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相识。
2、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一般性和特别性。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地球的一般性和特别性,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教学难点地球上生命存在的缘由教具、资料课本插图、课件、补充材料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必修一主要学习人类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
书目:地球所处的自然环境包括宇宙环境(第一单元)、大气环境(2.1)、水环境(2.2)、地质环境(2.3)。
各个环境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这一整体(第三单元整体性与区域性),这种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着人类的各种行为活动(第四单元)。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第一单元遵从:宇宙——太阳系——地球,这一依次,学习了人类社会所处的宇宙环境。
宇宙中的地球问题:关于宇宙您了解多少(随意说)?一、宇宙: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及科技水平的提高,我们对于宇宙的相识也在渐渐地深化。
关于对宇宙的相识,建议:假如有时间,读一本书——霍金的《时间简史》地球宇宙环境的特点:(1)物质性:对于宇宙中物质存在的形式,我们称之为天体,仰视夜空,我们会发觉形态多种多样的天体:问题:会看到哪些天体(随意说)?这些天体在其物质组成,大小,质量,温度等各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同。
视察图1—1中的天体:蟹状星云:这是一个超新星的遗迹,似乎是一只螃蟹,所以,我们就叫他蟹状星云。
它是900年前一颗超新星爆发之后遗留下来的星云物质。
在星云的边缘,我们可以望见一些集中的绿色的、红色的和黄色的细丝,这些东西都是在当时的超新星爆发中被喷射出来的。
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知识点1.1地球的宇宙环境 1、天体分类:(1)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际物质都是天体。
(2)人造天体:人造卫星、宇宙飞船(注意:它们已经飞出地球,在宇宙中)2、天体系统: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天体系统。
层次如下总星系等同于可见宇宙 可见宇宙半径:137亿光年 银河系直径:10万光年 日地距离:1.5亿千米 组成: 中心天体:太阳 八大行星矮行星彗星(哈雷彗星,自东向西运动) 其他天体注意:类地行星:水、金、地、火;远日行星:天、海;巨行星:木、土 八大行星运行特征:1、同向性(公转方向均自西向东)2、近圆性3、共面性 、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普通性体现在形状与运动特征上。
5、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 外部条件太阳光照稳定 太阳目前处于稳定期安全的宇宙环境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自身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和自转周期适中,地表平均气温为15 ℃左右 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有液态水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和原始地球体积收缩产生热量,不断产生水汽,并随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带到地表,形成原始海洋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以电磁波形式传播能量;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部分。
2、太阳辐射波长范围:0.15--4微米,紫外光区:小于0.4微米;可见光区:0.4--0.76微米 红外光区:大于0.76微米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①为地球直接提供光、热资源;②是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③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必需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等;4、太阳大气的分层:从内到外依次为光球层(厚度小,密度大,平时肉眼看到的主要是光球层)、色球层(厚度较小,密度较小,亮度较小)日冕层(厚度大,密度最小,亮度小)5、各层的太阳活动:光球层——黑子;色球层——耀斑、日珥;日冕层——太阳风;其中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其周期是11年。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第一章:地球的宇宙位置1.1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太阳系的组成:八大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等地球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距离太阳的距离、地球与其他行星的关系1.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的概念和意义: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地球公转的概念和意义:一年、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1.3 地球的宇宙邻居恒星:太阳、其他恒星的特征和分类(巨星、白矮星等)星系:银河系、其他星系的特征和分类(螺旋星系、椭圆星系等)天体:星云、星际物质、黑洞等第二章:地球的宇宙环境2.1 地壳和地幔地壳的组成:岩石、矿物、地壳运动(板块构造)地幔的组成:岩浆、地幔对流、地幔对地球表面形态的影响2.2 大气层大气层的组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外层空间大气层的作用:保护地球表面免受宇宙辐射、维持生命活动、影响天气和气候2.3 地球磁场地球磁场的产生: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地球磁场的极性和强度地球磁场的作用:保护地球表面免受宇宙辐射、影响电离层、产生极光等现象第三章:地球的宇宙现象3.1 宇宙射线宇宙射线的来源:恒星、超新星爆炸、星系团等宇宙射线对地球的影响:对地球大气层的影响、对人类和生物的影响3.2 流星和流星雨流星的产生: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燃烧形成的光迹流星雨的产生:流星体与地球相对运动产生的流星雨现象3.3 极光极光的产生:太阳风与地球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的自然现象极光的出现条件:太阳活动频繁、高纬度地区、夜晚第四章:人类对地球宇宙环境的探索4.1 地面观测设备望远镜:光学望远镜、射电望远镜、X射线望远镜等卫星观测:地球观测卫星、天文观测卫星等4.2 宇宙探测任务无人探测任务:月球探测、火星探测、行星探测等载人航天任务:国际空间站、航天飞机、载人月球探测等4.3 宇宙科学研究成果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起源和演化的基本理论暗物质和暗能量:宇宙中的神秘物质和能量第五章:保护地球宇宙环境5.1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地球宇宙环境对人类和生物的影响: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人类活动对地球宇宙环境的影响:工业化、城市化、污染等5.2 可持续发展策略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核能、化石能源的转型环境保护措施: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系统、推广绿色生活方式5.3 国际合作与法律规范国际合作: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法律规范:国内环保法律、国际环保法律和协议第六章:地球的自然灾害6.1 地震地震的成因:地壳运动、断层活动地震的分类:浅源地震、深源地震、海底地震地震的预防与应对:地震预警系统、地震应急预案6.2 火山爆发火山爆发的成因:地壳内部的岩浆活动火山爆发的影响:喷发物、火山灰、熔岩流火山爆发的预防与应对:火山监测、火山喷发预警6.3 台风和龙卷风台风和龙卷风的成因:大气环流、热力作用台风和龙卷风的影响:强风、暴雨、洪水台风和龙卷风的预防与应对: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应急措施第七章:地球气候变化7.1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自然因素:太阳辐射变化、地球轨道变化人为因素:温室气体排放、土地利用变化气候变化的影响: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生态系统变化7.2 气候变化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影响生态系统:物种分布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影响水资源:干旱、洪水、水资源短缺影响农业:农作物种植范围变化、产量波动7.3 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清洁能源、提高能源效率碳捕捉和储存技术:CCS(碳捕捉和储存)技术适应气候变化:改善基础设施、保护海岸线、调整农业策略第八章:地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8.1 地球资源的分类与利用可再生资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非可再生资源:化石燃料、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合理规划、节约使用、循环利用8.2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低碳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教育、健康、社会保障生态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恢复8.3 案例分析:可持续发展实践案例一:丹麦的绿色发展模式案例二: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案例三:巴西的亚马逊雨林保护第九章:地球环境保护的法律与政策9.1 国际环境保护法律与政策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公约: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国际海洋法:保护海洋环境和资源9.2 国内环境保护法律与政策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制度自然资源保护法:保护土地、水、森林、矿产等资源9.3 环境保护政策与措施环境税收政策:对污染和资源消耗征税环境教育政策: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绿色采购政策:鼓励使用环保产品和绿色服务第十章:地球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与教育10.1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意义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鼓励公众参与:环保组织、志愿者活动、社区参与公众参与的效果:促进环境政策的实施、增强社会监督10.2 环境保护教育的实施学校教育:将环保内容融入课程体系社会教育:通过媒体、公共活动、在线教育资源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性:培养环保人才、提高社会环保水平10.3 环境保护的科技创新环保科技创新的意义:解决环境问题、推动绿色发展环保科技成果的应用:清洁能源技术、废物回收利用技术、环境监测技术科技创新与环境保护的结合: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绿色发展目标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地球的宇宙位置: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及其与其他行星的关系是理解地球宇宙环境的基础。
地球的宇宙环境1.地球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家园,而宇宙则是地球存在的背景。
地球与宇宙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与相互作用,地球的宇宙环境对我们的生活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2. 宇宙环境的概述宇宙环境是指地球所处宇宙的物质组成、能量分布、辐射情况等方面的总体特征。
宇宙环境是极其复杂的,包含恒星、行星、恒星风、宇宙射线、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等多种因素。
2.1 恒星恒星是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由巨大气体云坍缩而形成的。
恒星的质量、温度、光度等特征会对地球产生影响。
2.2 行星行星是绕着恒星运行的天体,包括地球在内的八大行星按照距离恒星的远近可分为内行星和外行星。
2.3 恒星风恒星风是恒星表面物质流失到宇宙空间的现象,由高速带电粒子组成。
恒星风对地球大气层的扩散和损耗产生直接影响。
2.4 宇宙射线宇宙射线是宇宙空间中高能离子与高能粒子的混合束流,包含了来自宇宙各个角落的粒子流。
宇宙射线会与地球大气产生相互作用,引发核反应等现象。
2.5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宇宙大爆炸后遗留下来的辐射能量,是一种非常微弱的辐射。
它被认为是宇宙演化过程中最早的光子,对研究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有着重要意义。
3. 地球在宇宙环境中的特殊之处地球处于宇宙环境中的一个特殊位置,具有以下特殊之处:3.1 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宇宙环境中演化而来的,宇宙环境对地球上的生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恒星的辐射、行星的引力、宇宙射线的影响等都会对生命起源和进化产生重要影响。
3.2 地球大气层的保护地球的大气层对于保护地球上的生命至关重要。
恒星风和宇宙射线等宇宙环境因素会与地球大气层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地球上的气候、气象等方面。
3.3 地球宇航员的安全宇航员在航天任务中会暴露在宇宙环境中,对于他们的健康和安全来说,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是非常关键的。
宇宙辐射、重力变化和微重力等因素对宇航员身体和心理都会产生影响。
4. 地球保护与宇宙环境地球与宇宙环境的相互关系需要我们进行保护。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提纲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海洋科学研究内容 全球海洋总面积约 3.6 亿平方公里,平均深度约 3800米,最大深度 11034 米。
全球海洋的 容积约为 1 3.7亿立方公里,占地球总水量的 97%以上。
如果地球的地壳是一个平坦光滑的 球面,那么就会是一个表面被 2600 多米深的海水所覆盖的“水球” 。
地球科学体系是一个独特的、复杂的、交叉科学体系。
它包括地理学、地质学、大气科学、 海洋科学、水文科学、固体地球物理学。
其相关学科有环境科学和测绘科学。
海洋科学是地球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人们根据研究对象不同,通常把它分为:物理海洋 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地质等四大学科。
(一)、研究内容 海洋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的海洋,以及溶解或悬浮于海水中的物质,生存 于海洋中的生物、海洋底边界、侧边界和上边界。
是研究发生在海洋中各种的物理、化学、 生物、地质地貌等各种现象和过程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规律及它们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 影响的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特点: 1、特殊性与复杂性; 2 、作为一个物理系统,海洋 中的三态变化无时不刻不在进行,是其他星球上未发现的。
3、海洋作为一个自然系统, 有多层耦合的特点。
研究特点: 1、明显依赖于直接观测; 2、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方法在研究中越来越显示 其作用; 3、学科分支细化与相互交叉渗透并重,而综合与整体化研究的趋势日益明显。
物理海洋学: 以物理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研究发生于海洋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 学科。
主要包括物理海洋学、海洋气象学、海洋声学、海洋光学、海洋电磁学、河口海岸 带动力学等。
主要研究海水的各类运动 (如海流、潮汐、波浪、紊流和海水层的微结构等 海洋中温、盐、密和声、光、电的现象和过程,以及有关海洋观测的各种物理学方法。
海洋化学: 研究海洋各部分的化学组成、物质分布,化学性质和化学过程的学科。
海洋生物学: 研究海洋中一切生命现象和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 海洋地质学: 研究海洋的形成和演变,海底地壳构造和形态特征,海底沉积物的形成过程和有关 海洋的起源及演化以及海洋地热、地磁场和重力场等。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案优秀范文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1 地球的宇宙环境介绍宇宙的概念、组成和结构讲解银河系、太阳系和地月系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和重要性1.2 地球的运动解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和周期阐述地球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如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地球运动的现象第二章:地球的结构与特征2.1 地球的结构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地核)讲解地球的外部结构(大气层、水圈、生物圈)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结构的探测方法和研究成果2.2 地球的特征阐述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质量等基本特征介绍地球的重力、磁场等特殊性质引导学生探讨地球特征对生命存在的影响第三章:地球的自然地理环境3.1 气候系统讲解气候系统的组成和作用介绍主要的气候类型和分布规律引导学生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3.2 水资源阐述水资源的分布、循环和利用介绍水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措施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第四章:地球的人文地理环境4.1 人口与城市讲解人口增长、分布和迁移的规律介绍城市化的进程和城市地理特征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和城市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2 经济发展与资源阐述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的关系介绍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措施引导学生关注经济发展与资源可持续性的矛盾和解决方案第五章:地球环境保护5.1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影响讲解环境问题的种类、产生原因和影响引导学生认识环境问题对人类和地球的重要性5.2 环境保护的措施与责任介绍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和国际合作讲解个人和集体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和行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培养环保意识第六章:地球自然资源6.1 矿产资源介绍矿产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形成讲解矿产资源的开采、利用和保护引导学生了解矿产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6.2 生物资源阐述生物资源的种类、特点和利用介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和意义引导学生关注生物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第七章:地球灾害与防治7.1 地质灾害讲解地震、火山、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和特点介绍地质灾害的预测、监测和防治措施引导学生了解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应对方法7.2 气象灾害阐述台风、洪水、干旱等气象灾害的成因和影响讲解气象灾害的预警、应对和减轻损失的措施引导学生关注气象灾害的防范和应对第八章:地球的区域性与全球性地理问题8.1 区域地理问题介绍区域地理差异、特征和问题讲解区域地理问题的成因、影响和解决途径引导学生思考区域地理问题对当地和社会的影响8.2 全球地理问题阐述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等全球性地理问题的成因和影响介绍全球地理问题的应对措施和国际合作引导学生关注全球地理问题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和责任第九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9.1 遥感技术介绍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讲解遥感技术在地理信息获取和监测中的作用引导学生了解遥感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限制9.2 地理信息系统阐述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介绍地理信息系统在规划、管理和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引导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应用方法第十章:地理实践与探究10.1 地理观测与调查讲解地理观测和调查的方法和技巧介绍地理观测和调查的工具和设备引导学生参与地理观测和调查实践活动,培养实践能力10.2 地理探究与研究阐述地理探究和研究的方法和步骤介绍地理探究和研究的选题、资料收集和分析等要点引导学生开展地理探究和研究,提高创新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涵盖了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的主要知识点,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结构与特征、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地球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灾害与防治、区域性与全球性地理问题、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地理实践与探究等内容。
必修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一地理知识点总结篇一1.1地球的宇宙环境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结构层次(略)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 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2.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 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2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1.3 地球的运动一、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征公转自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周期恒星年(365d6h9m10s)恒星日(23时56分4秒)一真正周期角速度平均1º/日近日点(1月初)一最快远日点(7月初)一最慢各地相等,每小时15º(两极除外)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相同,线速度大小相同;赤道1670Km\h,两极为0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
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
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
地理必修一会考复习资料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1 地球的宇宙环境1、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及行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人造天体:航天飞机、人造卫星、飞船。
2、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是月球、距离地球轨道最近的行星是金星、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
3、太阳系行星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4、类地行星:水金地火。
巨行星:木土。
远日行星:天海5、小行星带位置:火木之间。
6、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7、八大行星运动特征: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8、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外部: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安全的宇宙环境;内部: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主要由H、He组成太阳辐射: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波长范围0.15-4微米1、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1)直接提供光和热;(2)提供能源:太阳能、光合作用(煤、石油);(3)为大气运动水循环提供能源(风能、水能)2、太阳活动:太阳黑子—光球层;耀斑、日珥—色球层;太阳风—日冕层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2)影响:(耀斑)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耀斑)产生“磁暴”现象;(太阳风)“极光”现象;(黑子)影响地球气候(降水)。
(3)太阳活动周期:11年。
(4)三个太阳活动一般是同步的:太阳黑子数目多,耀斑多,太阳风格外强烈。
地球基本知识1、形状:椭球体2、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
3、地轴与赤道面垂直。
4、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
(1)特点:无数条、等长、指示正南正北。
(2)经度:0度--180度。
(3)0度经线向两侧度数增加,180度经线向两侧递减。
(4)向东越来越大是东经,向西越来越大是西经。
(5)能组成大圆的两条经线,度数相加得180度、方向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