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审美的眼睛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1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一、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在鉴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展开爱国主义教育;在宣传中华艺术文明的同时,提高学生对西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通过对作品创作背景的讲解,让美术鉴赏与其它相关知识(如历史、政治、经济、文化)能够有机的结合起来。
2、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理由:审美应是一种主动地行为,因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只有具备了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会看和主动。
)3、教学难点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
(理由:由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的制约,对新概念的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难度。
)4、内容结构本课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学习美术鉴赏的必要性,第二部分说明什么是美术鉴赏,第三部分为美术作品的分门别类,第四部分是美术鉴赏的意义。
二、教法:本课涉及的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所以我采用了讲授法、演示法。
三、学法:观察、讨论、思考、记录、理解、记忆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导入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身边有哪些有特色的建筑或雕塑?观察图片可见艺术美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有,我们要学会鉴赏身边的艺术作品。
教师看了高一班的同学个个眼睛都很大,很有神,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培养审美的眼睛》,让每一位同学都有一双会审美的眼睛。
——板书课题培养审美的眼睛1、美术鉴赏的概念教师先做一个小调查,去过喀纳斯的同学有哪些?去哈纳斯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请你谈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这是一幅北京天安门广场的摄制作品,有哪些同学去过,请你谈谈感受。
培养审美的眼睛一.教学目标“培养审美的眼睛”是整个高中美术课程的开篇,本科所包含的知识点对以后学生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我设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美术鉴赏的意义。
2.培养学生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3.培养学生情感的目标,学习怎样深入探究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培养“审美的眼睛”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从而让学生们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和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方法(理由:由于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的制约,对新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结合实例明确如何分析美术作品。
三.教学过程1.随着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
当我们面对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时,如何来辨别作品的好坏,对作品的价值判断等。
所有这些疑问的产生,都涉及到了美术的鉴赏问题。
2.接下来就进入了教学过程的第二个环节,(板书课题:培养审美的眼睛)引用马克思曾说过的一句话“如果愿意欣赏艺术,你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并且让学生知道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是可以培养的。
然后把学生刚才谈的看法进行汇总,把怎样欣赏美术作品分为三个步骤:(板书欣赏美术作品的三步骤)A、从分析形式和形象入手;B、对内容的理解、体验;C、对内涵的探究和领悟。
接下来让学生尝试根据以上的步骤对《蒙娜丽莎》《虾》进行分析,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增加学生的信心。
)3.接下来安排的内容就是讲解教学的第二个重点:美术鉴赏的重要性。
(板书重要性)A、审美能力是现代人文知识结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B、具有审美能力,可以从美术作品中获得更多的美的享受。
C、具有审美能力,可使审美情趣更高尚。
4.从本课其他作品中再选一幅作品,带着学生一起分析其形式和内容,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欣赏美术作品的三步骤。
然后采用“探究法”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剩下的美术作品。
《培养审美的眼睛》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培养审美的眼睛》,今天的说课我将采用“五说”的说课模式,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过程,最后是谈一下说课后的反思。
相关的理论根据将贯穿以上流程中。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的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
》一课属于“。
”学习领域,本课内容无论从形式到内容,在设计上都贯穿了很新的教学理念,完全符合《二期课改》中的“基本理念”的要求。
我充分考虑了教学内容与学生好动的实际情况,并结合二期课改提出的“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打破原有的单纯的讲画教学模式,力求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平等、合作、竞争”的课堂教学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真正体验到求知的快乐。
2、教学目标: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和对教材的理解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使学生明确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目的、意义,原则上知道怎样欣赏美术作品,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为什么要提高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2. 怎样欣赏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结合实例明确如何欣赏美术作品。
要突破这个难点:要让学总结欣赏美术作品的步骤二:说教法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和小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生初步感知——乐中体验——讨论探究——知识扩展——情感升华师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在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以下方法:1.游戏法2.情景法3.交流法4。
竞赛法三:说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
人文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人性观认为:在优化的人文环境、心理环境中人会全面发展自己的潜能。
第一册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①美术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的和创造能力的一门学科。
②高中美术在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3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2)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美术的分类和功能是什么?以及学习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依据:(3)教学重点:培养审美的眼睛,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教学难点:主要是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依据:由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的制约,对新概念的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难度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针对本课的性质和高中学生的特点,教学中我采用引导法、讲授法、点拨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生活中的美术现象为引导,引起关注——深入讨论——感悟意义——树立信心。
跃课堂气氛,师生互动,让学生自己观察、体会、教师引导。
以学生自己理解总结为基础,运用多媒体等实物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
教具准备:教材,备课本,PPT多媒体教学课件,图片等三、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培养审美的眼睛(课题)1、什么是美术?2、美术的社会功能3、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理由:之所以板书这样设计,是因为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所以我的板书设计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体现在黑板上,做到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尽量鲜明、直接。
第四、课后评价反思由于这节课的是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也是关于美术鉴赏的概述,我认为本节课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美术鉴赏的兴趣,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睁大眼睛,竖起耳朵,兴趣盎然的投入到美术课中去。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过程与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充分展现自我,体现自我现有发展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审美的眼睛,使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的价值与意义。
教学难点主要是如何结合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与学习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法国雕塑家罗丹的一句话“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引出本节课课题——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二、学习新知1、师生共同探究美术鉴赏的概念⑴从“美术鉴赏”的字面意思进行分析:“美术”:视觉艺术,可视形象,平面空间,以供欣赏;“鉴赏”:“鉴”鉴别、鉴定,“赏”欣赏、观看。
“美术鉴赏”即鉴赏视觉艺术。
⑵规范的概念:运用我们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它是一个综合的审美活动。
(美术鉴赏教材中P4,第2、3段)2、小组合作学习,鉴赏两幅作品,总结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与方法⑴合作学习时间为10分钟左右。
学习提示:观看两幅作品《捣练图》和《拾穗》(哪种美术?画的是?他们在做?构图?色彩……);对比两幅作品,体会感受(通过对比,带给你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成果展示。
⑶总结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在美术鉴赏中,“鉴”是手段、是基础,“赏”才是目的,“鉴”是为“赏”服务的。
3、看图说话,归纳出美术作品的分类⑴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分别指出有哪些大的分类:依据其艺术门类划分为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摄影等六大类;按照形式语言分为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叫余霞,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我将围绕本节课“教什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三个问题,下面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课堂设计五方面逐一加以分析和说明。
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艺术欣赏》第一册第一课的内容。
它是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课。
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因为只有教了学生怎样审美,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怎样欣赏一幅美术作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才能带领学生去欣赏更多的美术作品。
第一课有助于教学课题的延伸。
第一课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平台。
本课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学习美术鉴赏的必要性,第二部分说明什么是美术鉴赏,第三部分为美术作品的分门别类,第四部分是美术鉴赏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分析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根据新课改中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
2.让学生知道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
3.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现实美术作品,将教材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是学生感受到美术鉴赏的实用性,有效激发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1.重点: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理由:审美应是一种主动地行为,因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只有具备了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会看和主动。
)2. 难点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
(理由:由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的制约,对新概念的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难度。
培养审美的眼睛说课稿培养审美的眼睛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很难点、教学过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二、教材分析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时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上更高层次的拓展和眼神。
本课作为整个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本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以及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三、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新生,在过去的美术学习中,主要是以一般性的基础和知识为主。
美术鉴赏这一新的模块对于他们来说,即陌生又熟悉。
由于新课程中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中采取多种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对美术做的欣赏,了解美术鉴赏的概念,明确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
技能目标:了解美术分类,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情感目标:感受优美美术作品的审美内涵,体会美术鉴赏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养。
五、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结合实例理解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掌握美术鉴赏的概念和方法。
六、教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学中必须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
教学中我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不断运用欣赏、启发、比较、归纳向结合的方法,在实例中引导,调动学生积极性和自觉性,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提高课堂主动性、有趣性和生命力。
七、教学手段美术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可把单纯的理性知识形象的呈现给学习者,可以把课体之外乃至整个互联网上的资料引入课堂上来,使教学内容更丰富充实,拓展了学生的认知空间。
八、教学设计本课分为导入、新授、评价与拓展四个部分。
一、导入本课采用提问的方式导入课程:1、回忆初中小学时的美术课都有些什么内容?2、比较初中美术课本封面与高中课本有何不同?(课堂一开始采用提问的形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入手,加强师生间自由交流,拉近课程与生活的距离,通过对新老课本封面的观察、比较、讨论,找出了高中美术新特点“鉴赏”,激发了学生兴趣,自然过渡到主题)二、新授1、什么是美术鉴赏?欣赏《开国大典》,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作品的内容,学习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
培养审美的眼睛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审美的概念和重要性;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眼光;3.学习审美思维和方法。
二、教学准备:1.教材:PPT、视频、图片等;2.教具:画册、艺术作品等。
三、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0分钟)1.用视频或图像展示一幅优秀艺术作品,并引导学生讨论其美感和特点。
2.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审美的了解和期望。
Step 2: 审美的概念和重要性(20分钟)1.讲解审美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审美与生活的关系。
2.播放相关视频,展示不同领域的优秀作品,让学生感受艺术的力量和价值。
Step 3: 培养审美能力(30分钟)1.通过观赏优秀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美感和细节。
2.让学生形容他们看到的美,并引导他们表达出来。
3.展示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如绘画、音乐、舞蹈等,让学生体验不同艺术形式的魅力。
Step 4: 培养审美眼光(30分钟)1.展示一组相似但细微差异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找出不同之处。
2.讨论不同的审美观点和眼光,培养学生辨别美与丑的能力。
3.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分享并讨论他们的观点。
Step 5: 审美思维和方法(30分钟)1.介绍不同的审美思维和方法,如情感审美、理性审美、历史审美等。
2.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思维和方法,分析和解读艺术作品。
3.给学生分发一本画册,并让他们选择一幅作品进行解读,并用他们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四、课堂总结(10分钟)1.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2.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五、教学延伸:1.组织参观艺术展览,让学生亲身体验艺术之美;2.开展学生艺术作品展,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作才华;3.让学生选读相关的艺术与美学书籍,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审美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意识到了审美能力和眼光的培养的重要性。
通过观赏艺术作品和讨论,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第一课培养审美的眼睛一、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2)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3)教学难点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
理由:由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的制约,对新概念的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难度。
)(4)内容结构本课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进行审美活动,提出学习美术鉴赏的必要性,第二部分说明什么是美术鉴赏,第三部分为美术作品的分门别类,第四部分是美术鉴赏的意义。
二、教法:本课涉及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所以我采用了讲授法、对于相关的作品采用演示法。
三、学法:记录、观察、理解、记忆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因为是新学期高中第一堂美术课,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学习美术?同时让学生了解一下本课内容,(二)讲述新课1、先尝试进行审美活动简单解释审美的概念——所谓审美,包括观察美、感受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等活动,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
先来观察一下美教师活动:展示波洛克的绘画提出问题:A、你见过这幅作品吗?B、你喜欢这幅作品吗?为什么?学生活动:带着惊异观察展示的作品,充满疑惑教师点评:这是世上最昂贵的油画作品!学生更加惊异,表示不相信。
教师活动:请学生模仿鉴宝拍卖,竞猜价格,评出最接近的优胜者。
学生活动:带着问题观察展示的作品,踊跃的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解释为什么这么值钱,作品的价值在什么地方。
关系到作者生平、作品时间、时代背景、风格特点、影响范围(板书)等等。
从而得出结论,审美活动不是只用眼睛看看,而需要更多审美鉴赏知识。
对学生提出希望,鼓励学好美术鉴赏课。
培养审美的眼睛——高中美术教师资格证考试高分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我叫XXX,我申请的学科是高中美术,我说课的课题是《培养审美的眼睛》。
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部分加以阐述。
第一、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学习基础,并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设计如下三个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什么是美术,美术的功能,美术的分类,人和美术的关系,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如何欣赏美术作品2、能力目标:使学生明确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目的、意义,原则上知道怎样欣赏美术作品,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
3、情感目标:是学生能够去欣赏美术作品,从而达到对美的辨别,提高对美术的热爱。
第二、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圆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依据教材内容,确定如下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为什么要提高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2. 怎样欣赏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结合实例明确如何欣赏美术作品。
(由于学生刚刚开始接触美术这个概念,对作品的赏析能不够,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第三,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要求,本课主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播放相关图片、视频,并结合讨论法、实践活动、讲时事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
第四,重点讲授本节课的具体教学过程如下:(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运用多媒体,播放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罗丹的《思》齐白石的《虾》米勒的《拾穗》唐朝周昉《簪花仕女图》等。
提出问题:“刚刚播放的几组作品,大家认识多少幅,分别都是什么画?”学生活动:学生欣赏、思考并举手回答问题:“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齐白石的《虾》”...(二)、讲授新课教师留问:a、什么是美术? b、如何培养审美的眼睛?学生活动:看课本,找答案。
1.什么是美术?教师活动:播放达芬奇的部分作品提出问题:a、《蒙娜丽莎》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什么?是中国画还是油画?b、《蒙娜丽莎》描绘的是什么?学生活动:欣赏、思考、各抒己见。
教师作总结并播放专家讲解的短片。
2. 怎样欣赏美术作品?教师活动:分别展示齐白石、米勒、罗丹等的作品图片进行比较。
《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现在就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教学注意事项、教学反思与评价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在教材分析部分,我将从教材内容,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难点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本课是人美版高中教材《美术鉴赏》第二课。
本课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明确艺术创造需要运用合适的表现手法来实现,这就是它独特的语言。
这些语言是构成艺术作品的符号,只有认识这些语言,才能了解美术作品特有的面貌,才能够读懂作品。
因此本课是美术欣赏的基础课。
2、学生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理解与联想能力,能够结合学过的文史知识对作品进行深入具体的解读,并且大多数学生都能列举一些美术作品进行分析。
针对学生在绘画中不会通过特定的形象来准确的表达思想这一弱点,本课对于美术作品中常用的象征性手法进行了介绍,并鼓励学生在“我与奥运同行”主题绘画中进行尝试。
根据上述教材内容和学情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特制定如下三个教学目标: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明确美术作品是通过对形体的塑造、色彩的表现、空间的营造以及材质、肌理的特点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这些是美术区别于其他艺术的特有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学生收集课本以外的具有一定寓意的美术作品进行分析和交流,学习如何深入理解美术作品。
联系主题性绘画创作,引导学生尝试运用象征性等艺术手法表现思想、表达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及创作,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细致观察、敏锐捕捉、深层体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文化修养。
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使学生领会并掌握教学内容,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在了解美术作品艺术语言的基础上,挖掘、解读作品所表达的中心内涵,并尝试运用这些语言进行绘画创作。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重点:培养学生送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理由:审美应是一种主动地行为,因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只有具备了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会看和主动。
)(三)难点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
(理由:由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的制约,对新概念的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难度。
)(四)内容结构本课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学习美术鉴赏的必要性,第二部分说明什么是美术鉴赏,第三部分为美术作品的分门别类,第四部分是美术鉴赏的意义。
二、教法:本课涉及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所以我采用了讲授法、对于相关的作品采用演示法。
三、学法:记录、观察、理解、记忆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1 、导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需要之后,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当我们面对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时,如何来辨别作品的好坏,如何认识和理解艺术家的表现方法,作品的意义,对作品的价值的判断以及会从内心产生喜欢或厌恶等的情绪反应。
所有这些疑问的产生,都涉及到了美术的鉴赏问题。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张萱的《捣练图》米勒的《拾穗》达利的《内战的预感》康定斯基的《即兴之31》提出问题:A、你喜欢哪幅或者哪几幅作品,为什么?B以上有你感到厌恶或不解的作品吗?为什么?C你能说说其中有关作品的表现有哪些独到之处吗?学生活动:带着问题观察展示的作品,踊跃的回答问题。
高中美术优秀说课稿(10篇)高中美术优秀说课稿第1篇:《培养审美的眼睛》我说课的资料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本课作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经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重点: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三)难点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
(四)资料结构本课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学习美术鉴赏的必要性,第二部分说明什么是美术鉴赏,第三部分美术作品的分门别类,第四部分是美术鉴赏的意义。
二、教法:本课涉及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主,所以我采用了讲授法、对于相关的作品采用演示法。
三、学法:记录、观察、理解、记忆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1、导入:随着社会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需要之后,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当我们应对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时,如何来辨别作品的好坏,如何认识和理解艺术家的表现方法,作品的意义,对作品的价值的确定以及会从内心产生喜欢或厌恶等的情绪反应。
所有这些疑问的产生,都涉及到了美术的鉴赏问题。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张萱的《捣练图》米勒的《拾穗》达利的《内战的预感》康定斯基的《即兴之31》提出问题:A、你喜欢哪幅或者哪几幅作品,什么B以上有你感到厌恶或不解的作品吗什么C你能说说其中有关作品的表现有哪些独到之处吗学生活动:带着问题观察展示的作品,踊跃的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大家对美术作品的这些疑问或者观点,都涉及到了美术鉴赏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作品是怎样分类的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是什么下头我们就来学习。
第一课培养审美的眼睛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阐述.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重点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三)难点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
(四)内容结构本课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学习美术鉴赏的必要性,第二部分说明什么是美术鉴赏,第三部分为美术作品的分门别类,第四部分是美术鉴赏的意义。
二、教法本课涉及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所以我采用了讲授法、对于相关的作品采用演示法。
三、学法:记录、观察、理解、记忆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1、导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需要之后,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当我们面对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时,如何来辨别作品的好坏,如何认识和理解艺术家的表现方法,作品的意义,对作品的价值的判断以及会从内心产生喜欢或厌恶等的情绪反应。
所有这些疑问的产生,都涉及到了美术的鉴赏问题。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张萱的《捣练图》、米勒的《拾穗者》、达利的《内战的预感》、康定斯基的《即兴之》。
提出问题:A、你喜欢哪幅或者哪几幅作品,为什么?B、以上有你感到厌恶或不解的作品吗?为什么?C、你能说说其中有关作品的表现有哪些独到之处吗?学生活动:带着问题观察展示的作品,踊跃的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大家对美术作品的这些疑问或者观点,都涉及到了美术鉴赏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作品是怎样分类的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是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高中第一册第一课培养审美的眼睛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XX号考生,我的名字叫赖惠敏,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培养审美的眼睛》。
首先我将对我说课的教材进行分析,本课是出自人民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艺术欣赏》第一册第一课,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本节课我将完成以下的教学。
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
(审美应是一种主动地行为,因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的意义。
教学难点是结合实例明确如何欣赏美术作品。
(由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的制约,对新概念的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通过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我将采用讲授法和演示法。
通过教学多媒体课件展示丰富、典型、多种艺术手法的美术作品和学生分析讨论,继而进行讲解来实现我的教学目标,本课内容安排为1课时来学习。
六、下面我将进入教学过程:首先(1)导入新课(5分钟)我将通过简单的讲解直接导入与课题相关的信息,艺术作品就在我们身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当我们面对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时,如何来辨别作品的好坏,如何认识和理解艺术家的表现方法,作品的意义,对作品的价值的判断以及会从内心产生喜欢或厌恶等的情绪反应。
所有这些疑问的产生,都涉及到了美术的鉴赏问题。
通过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如何鉴赏美术作品。
(2)下面我将讲授新课部分(30分钟)1、首先我将通过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美术的概念及其分类播放幻灯片请学生欣赏一组美术作品(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工艺设计、书法、摄影等作品),提出问题,什么是美术,美术的特点和分类?学生看教材,回答问题。
教师进行总结,并结合作品进行讲解。
美术:是通过塑造艺术形象反映人的精神和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物质形态。
《培养审美的眼睛》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二: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2、方法与过程: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教学中以生活中的美术现象为引导,引起关注---深入讨论---感悟意义---树立信心。
3、情感态度价值观:启发学生对美术现象的关注,在集体讨论的过程中,去深入感觉人类生活中美术的作用与人类创造美的精神。
使学生明确美术鉴赏的学习目的以及重要意义,从而树立学好美术鉴赏课程的兴趣与决心。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审美的眼睛,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教学难点:主要是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
四:课前准备:本课教学幻灯片及相关图片资料等,将学生分组并找小助手协助积分
六: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