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彭水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25.50 KB
- 文档页数:13
2017—2018学年(上)高二级模块五考试语文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1分)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两个错误的一项是A.商贾(ɡǔ)框架(kuànɡ) 面颊(jiá) 潜移默化(qián)B.亲昵(nì) 粳米(ɡěnɡ) 籼稻(shàn) 鳞次栉比(zhì)C.花蕊(lěi)拘泥(nì)稽首(qǐ)悲恸欲绝(tònɡ)D.押解(jiè) 觊觎(jì)汗涔涔(chén) 忧心忡忡(chōnɡ)2.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A.一些人对教养的修炼就是不以为意,依然不拘小节,我行我素,甚至放纵自我。
B.法属留尼旺岛真的是一处光怪陆离的散落在蓝色海洋中的风情小镇,它让每一位去过的游客都不禁流连忘返,感叹:“呆在这里,这才是生活!”C.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D.就在现场一团混乱之际,竟有小偷趁热打铁,不顾军警、消防人员全力抢救伤员,打劫民众遗留在现场的财物,随即被警方发现当场逮捕。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每年7月21日,甘地纪念日,印度加尔各答都会举行集会纪念“圣雄”,可以堪称当地一大盛事。
B.“国家队”要不要进场救市的问题,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引起了讨论。
C.荆州谢家桥一号墓的棺外紧紧裹着四层丝绸棺罩,考古人员介绍:这是迄今发现的层数最多的而且保存又是如此完好。
D.随着全面放开二孩的政策出现,是否生二胎,引发了广大市民的关注和热议。
4.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雷雨》是曹禺的优秀话剧剧本,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
《雷雨》通过一个资本家周朴园家庭内部的种种纠葛和周、鲁两家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揭露了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腐朽、伪善、凶残的阶级本性,鞭挞了黑暗的社会。
2017—2018年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100分)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1、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召唤(zhào) 迤逦(lǐ) 参省(xǐng)B、约(yāo)二斤鸡蛋参(cān)乘饿莩(fǔ)C、嗫嚅(rú) 孝悌(dì)废墟(xū)D、刀俎(zǔ) 数(shù)罟远瀛观(guàn)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斑斓沮丧遐想残骸B.寒喧斟酌雾霭炫耀C.涵养狙击饿殍暴躁D.高亢讪笑啃噬胡诌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北京人爱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
他们总是__________,冷眼旁观。
②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
__________,逆来顺受。
③还有个章法没有?我可是当了一辈子安善良民,从来__________。
④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__________的。
A、置之不理安分守己和和气气翻天覆地B、含糊其辞安分守己奉公守法沸反盈天C、置之度外安分守己和和气气翻天覆地D、置身事外安分守己奉公守法沸反盈天4、下列句中没有名词做状语的一项是(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天下云集响应,景粮而影从C、项伯杀人,臣活之D、常以身翼蔽沛公5、《废墟的召唤》中,作者凭吊废墟的目的是( )A、通过对圆明园废墟的描绘,意在引起人们对像圆明园一样的废墟的关注,并付诸行动改变它。
B、引起人们对像圆明园废墟一样凝固的事物的关注,召唤起一种积极改革、弃旧更新、寻求新的建设和发展的时代精神。
C、宣扬废墟的警示作用,呼吁人们正视废墟。
D、让人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6、下列文言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判断句)B、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被动句)C、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状语后置句)D、大王来何操。
(宾语前置句)7、下列对文章的主旨的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寡人之于国也》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
彭水一中2017—2018学年秋高2019届第三次月考语文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兴国之本,固本纳新则文盛国强,这是中国数千年历史所证明了的经验。
当前,国家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我看来,古籍整理研究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基础工作。
建设文化传承体系从哪儿入手?有人说从儒家经典入手,有人说从史书、子学入手,有人说从对古人经典的重新阐释入手。
其实,归根结底,最终都要回到古籍上来。
离开古籍,要说清楚中华文化的渊源传承就很困难。
道理很简单,古籍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就是通过大量古籍传承下来的。
既然古籍自有其传承功能,已形成经史子集诸类体系,又何需建设呢?原因在于古籍传承文化有其天然和人为的局限性。
一是易散佚亡失。
我国古籍在秦以前已不少,经过代代累积,本应更加丰富,然而经过历代天灾人祸,特别是毁灭性战争,已百不存一。
二是受读者取舍影响,大量书籍闲置、尘封和终版,造成流传少于库藏的局面。
三是久不再版的书籍,因终版而被遗忘,记忆书少于流传书。
这三种情况无论哪一种都会造成文化文献传承的受阻乃至中断。
而且,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古籍的阅读范围受知识爆炸和络信息的挤压,特别是经济社会非需求性的侵袭而愈来愈小,被自然淘汰的愈来愈多,长此以往,令人担忧。
所以,中华文化不能单靠典籍在“自然淘汰”法则下自然传承,而是迫切需要加强传承体系建设。
这个传承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就是古籍整理研究。
古籍整理研究既承担着建设中华文化文献传承体系的历史重任,又承担着发掘文献内涵的精神元素以助推文献传播活力的使命。
没有古籍整理研究,古文献不仅难以有效接续、保存和利用,也难以赋予死的文献以新的生命力。
故而,古籍整理研究是建设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体系的基础,也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基础,其价值之独特、意义之重大,不言自明。
2017年重庆一中高2019级高二上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原创)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曾经有人说沈从文是个文体家。
沈先生曾有意识地试验过各种文体。
《月下小景》叙事重复铺张,有意模仿六朝翻译的佛经,语言也多四字为句,近似偈语。
《神巫之爱》的对话让人想起《圣经》的《雅歌》和萨福的情诗。
他还曾用骈文写过一个故事。
其他小说中也常有骈偶的句子,如“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地方像茶馆却不卖茶,不是烟馆却可以抽烟”。
但是通常所用的是他的“沈从文体”。
这种“沈从文体”用他自己的话,就是“充满泥土气息”和“文白杂糅”。
他的语言有一些是湘西话,还有他个人的口头语,如“即刻”、“照例”之类。
他的语言里有相当多的文言成分———文言的词汇和文言的句法。
问题是他把家乡话与普通话,文言和口语配置在一起,十分调和,毫不“格生”,这样就形成了沈从文自己的特殊文体。
他的语言是从多方面吸取的。
间或有一些当时的作家都难免的欧化的句子,如“……的我”,但极少。
大部分语言是具有民族特点的。
就中写人叙事简洁处,受《史记》、《世说新语》的影响不少。
他的语言是朴实的,朴实而有情致;流畅的,流畅而清晰。
这种朴实,来自于雕琢;这种流畅,来自于推敲。
他很注意语言的节奏感,注意色彩,也注意声音。
他从来不用生造的,谁也不懂的形容词之类,用的是人人能懂的普通词汇。
但是常能对于普通词汇赋予新的意义。
比如《边城》里两次写翠翠拉船,所用字眼不同。
一次是:有时过渡的是从川东过茶峒的小牛,是羊群,是新娘子的花轿,翠翠必争着作渡船夫,站在船头,懒懒的攀引缆索,让船缓缓的过去。
又一次是:翠翠斜睨了客人一眼,见客人正盯着她,便把脸背过去,抿着嘴儿,不声不响,很自负的拉着那条横缆。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线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 . 其人居远未来(远:远地)B .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祖:出行前祭祖宗)C . 皆白衣冠以送之(白:白衣冠,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D . 士皆垂泪涕泣(涕:哭)2. (2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夫列子御风而行B .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是以君子远庖厨也C . 无伤,是乃仁术也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心足以王矣3. (2分)下列词类活用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 士不可以不弘毅于斯三者何先B .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足食,足兵,民信之矣C . 觚不觚,觚哉!觚哉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D .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乐,仁者寿4. (2分) (2017高二下·北京期中) 下列句子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 . 为国以礼B . 浴乎沂,风乎舞雩C .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D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5. (2分)下列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嘻,善哉!技盖至此乎盖:大概B . 批大郤,导大窾批:劈、击C .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怵然:警惕的样子D . 善刀而藏之善:拭擦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2分)6. (13分) (2019高二上·宁波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见残破的废墟就觉得碍眼,不惜工本修葺一新,这在某种意义上是缺乏文化素养的表现。
重修伟大的长城废墟这一“石头的史诗”,修了一段又一段,然后把这些新长城当作旅游点,吸引游人来看这假古董,这是对国民文物意识的严重误导!殊不知这种以假乱真的做法,对那些稍有文物意识的游客来说是倒胃口的。
[甲]笔者曾多次陪同来自各地的朋友游览长城,人家往往事先就提出要求——“可不要领我们去看新的长城”。
重庆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付梓(zhǐ)尺牍(dú)扎染(zhā)央浼(měi)B.憎恶(zēng)喧阗(tián)脊背(jǐ)蘸水(zhàn)C.夹袄(jiā)祈祷(qí)踹门(chuài)弱冠(guān)D.箭簇(zú)泅水(qiú)熟稔(shěn)泠然(líng)【答案解析】B付梓zǐ,扎染zā,夹袄jiá,弱冠guàn,熟稔rě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朔风锁呐交头接耳哀声叹气B.壶殇榫头得渔忘荃怏怏不乐C.蕴藉坍缩锱铢必较金瓯无缺D.颦蹙凝练皇天厚土涸辙之鲋【答案解析】C唢呐,唉声叹气,壶觞,得鱼忘筌,皇天后土3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随着“高速公路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等政策的出台,各大旅游网站也纷纷推出门票提前服务,以方便群众旅游出行。
②美国《侨报》1月14号《加拿大星报》报道称,在温哥华和多伦多原本受热捧的房产市场,已经显现出明显的趋软迹象。
③买卖驾照分数,违反了国家行政法规,性质上属于公务。
A.预定援例妨碍B.预订援例妨害C.预定援引妨害D.预订援引妨碍【答案解析】D预定:预先规定或约定;预订:预先订购;援例:引用成例;援引:引用某人的话或某文章中的话等;妨害:有害于;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重庆磁器口老街,你可以品尝到旋风土豆、烤猪蹄、毛凉粉、古镇鸡杂等美食,品类之多,实在是擢发难数。
B.全球信用评级“三巨头”——美国惠誉、标普和穆迪,相继宣布调低某些欧洲国家的主权信用等级,揭开了欧洲债务危机的大幕,使各国经济摧枯拉朽般地陷入了困境。
C.金融租赁在世界上已成为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融资方式,但是在我国,这还是一锅夹生饭,还是一个并不为多数人所知的玩意儿。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卷高二语文(用时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2.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不用交..............,自己保管好以备讲评使用。
第I卷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从“木叶”发展到“落木”,其中关键显然在“木”这一字,其与“树叶”或“落叶”的不同,也正在此。
“树叶”可以不用多说,在古诗中很少见人用它;就是“落叶”,虽然常见,也不过是一般的形象。
原来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的概念,差一点就会差得很多;而诗歌语言之不能单凭借概念,也就由此可见。
从概念上说,“木叶”就是“树叶”,原没有什么可以辩论之处;可是到了诗歌的形象思维之中,后者则无人过问,前者则不断发展;像“无边落木萧萧下”这样大胆的发挥创造性,难道不怕死心眼的人会误以为是木头自天而降吗?而我们的诗人杜甫,却宁可冒这危险,创造出那千古流传、形象鲜明的诗句;这冒险,这形象,其实又都在这一个“木”字上,然则这一字的来历岂不大可思索吗?在这里我们就不得不先来分析一下“木”字。
首先我们似乎应该研究一下,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场合才用“木”字呢?也就是说都在什么场合“木”字才恰好能构成精妙的诗歌语言;事实上他们并不是随处都用的,要是那样,就成了“万应锭”了。
而自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此后的诗人们无论谢庄、陆厥、柳恽、王褒、沈佺期、杜甫、黄庭坚,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这就不是偶然的了。
例如吴均的《答柳恽》说:“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这里用“高树”是不是可以呢?当然也可以;曹植的《野田黄雀行》就说:“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这也是千古名句,可是这里的“高树多悲风”却并没有落叶的形象,而“寒风扫高木”则显然是落叶的景况了。
前者正要借满树叶子的吹动,表达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这里叶子越多,感情才越饱满;而后者却是一个叶子越来越少的局面,所谓“扫高木”者岂不正是“落木千山”的空阔吗?然则“高树”则饱满,“高木”则空阔;这就是“木”与“树”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
现代水墨画与传统水墨画相比较,在内容上更加扩大化,很多以往没有涉及的题材融入到现代绘画中,从整体看水墨画已经突破传统的符号象征体系,越来越趋向多元化、个性化。
多元化的新材料和新技法也被运用到现代艺术创作中,人们的传统审美经验因此改变,新的艺术空间和语言被开拓,艺术家们探求各种材料的新特性,寻找新的表现技法。
综合材料的运用范畴因为现代审美意识的介入,变得更加宽广。
现代水墨创新的表现手法和传统水墨的技法拉开了距离,现代水墨的表现语言变得更加丰富,形式各异的风格流派也不断产生,现代水墨走出了一条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选自汪海燕《中国水墨的传承与发展》)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传统水墨画和现代水墨画的产生背景各不相同,但它们在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后,都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艺术道路。
B.中国画受宗教影响深远,从盛唐开始,一些文人士大夫开始为脱离宗教与帝王的约束而奋斗,追求自身自由的发展。
C.苏轼认为,绘画是画家用以寄托情感、抒发意气的艺术,它表现了画家的爱好,而其价值就在于“悦人”和“足以为乐”。
D.水墨画是用毛笔蘸着水墨混合物在宣纸上绘画的艺术形式,它在中国画的艺术体系中,地位重要,历史悠久,成就斐然。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董其昌认为,绘画的阵营由文人士大夫、高人逸士等组成;那些身居高位、心存隐逸,但出身于贵族的人不在其中。
B.董其昌认为绘画是纯粹的艺术表达,绘画的目的是自娱自乐或表达某种情感,它遵循“不是为他人(包括宫廷士大夫)服务”的原则。
C.传统水墨画家们大多通过高山、梅兰竹菊之类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对大自然生活的向往、对现实的不满和批判。
D.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画家笔下所描绘的内容是不同的,现代水墨画与传统水墨画相比较,在内容上更加扩大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艺术家们探求各种材料的新特性,综合材料的运用范畴因为现代审美意识的介入,变得更加宽广,新的艺术空间得到拓展。
2018—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2018.1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
陶然亭是清代名亭,现为中国四大历史名亭之一。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奉命监理黑窑厂,他在慈悲庵西部甲(建筑/构筑)了一座小亭,并取白居易诗“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句中“陶然”二字为亭命名,陶然亭公园及其周边地区即因此得名。
小亭自落成之日便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lài),被乙(誉为/喻为)“周侯藉卉之所,右军修禊.(qì)之地”,更被全国各地来京的文人视为必游之地。
清代200余年间,此亭享誉经久....,成为都中一胜。
....,长胜不衰陶然亭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半,面积90平方米。
亭上有苏式彩绘,屋内梁栋饰有山水花鸟彩画。
两根大梁上绘《彩菊》《太白醉酒》《刘海戏金蟾.(chán)》,亭上有三大匾,一是建亭人江藻亲笔题写,一是取齐白石《西江月·重上陶然亭望西山》词,还有一块是郭沫若题“陶然亭公园”门额中字。
东向门柱上悬有一联:“似闻陶令开三径,来与弥陀共一龛.(kān)”,为清人林则徐丙(拟就/拟作)。
亭间悬有一联:“慧眼光中,□□□□□□□;烟花象外,坐一堂白月清风....”,乃令人所书。
另一联“烟藏古寺无人到,榻倚深堂有月来”是翁方纲所撰..,光绪年间慈悲庵的主持僧静明请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重写。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A.青睐.(lài)白月清风 B.修禊.(qì)长胜不衰C.金蟾.(chán)享誉经久 D.一龛.(kān)所撰2.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一项是A.看满目花红柳绿 B.有姹紫嫣红相伴C.开半亩红莲碧沼 D.来三春莺歌燕舞3.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构筑喻为拟作 B.构筑誉为拟就C.建筑誉为拟就 D.建筑喻为拟作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放寒假了,他终于踏上了海南的土地。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古代,随着香药输入途径的多元化及香药进口数量的增加,中国史籍中关于香药特性的记载日趋详细准确,香药功用的发掘日益丰富。
部分香药虽早在汉代已传入中国,但由汉至隋的八百余年间,因传入香药种类及数量有限,加之其使用人群多局限于宗教僧侣及皇宫贵族,故史籍中关于香药的记载较为简略。
唐宋时期,香药输入的种类及数量虽较之前代有大幅增加,关于香药的记录也更为详细,但人们对香药的认识仍存在很大程度的偏颇,就连世代经营香药的土生波斯人李珣,也误将本是同物异名的熏陆香和乳香当成两种不同香药。
经过历代本草学家及医者们的不断积累和发现,明代史籍中关于香药的记载,无论从书写体例还是编撰内容来看,都更为准确详实。
明初以来,随着时人对香药特性的深入了解,东南亚香药在中国的应用重点逐渐从宗教祭祀、熏衣化妆、医疗保健领域扩展至饮食调味。
从记录香药使用情况的书籍类型来看,明以前记载香药的史籍主要为宗教典籍、本草书籍、药书及香谱四大类,香药主要作为药材、香品被时人使用。
与前代不同的是,日用类书、沿海方志及海洋图书成为明代记录香药特性及其应用情况的核心资料。
例如,《瀛涯胜览》《东西洋考》等海洋图书对于香药的种类、产地、特性及功用皆给予了详细介绍,从这类书籍的撰写者来看,他们或亲赴海外,或身居市舶之职,或久居沿海重镇,耳闻目睹香药贸易之盛况,对海舶香药的记载自然颇为准确,也更具针对性;而《多能鄙事》《便民图纂》等日用类书则以丰富的实例介绍了香药在饮食、保健等日常生活领域应用的过程,荤素菜肴、茶酒汤水、肉脯果干中加入香药的例子比比皆是。
从记载内容及书写特点来看,香药在日常生活中的消费重点在明初发生了重要转变,从疗疾保健转向了美食调味。
元代的营养学专著《饮膳正要》中,关于胡椒应用于饮食的记录多达三十余条,然而在介绍这些食谱之前几乎都先强调其食疗保健功效,而明代的记录则多略去对其治病保健功效的介绍,更强调香药的调味及腌制功能。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请将选择题1-—4、7—-10、15——18题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2。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建筑的“中国脸”与“中国心"周飞亚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诗书礼乐到钟鼎彝器,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素来为国人所津津乐道。
然而一到谈及传统建筑,多数人不是一脸茫然,便是心怀遗憾。
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本就不多,往往还被岁月剥去了光彩,有几分“土里土气”,相形之下,欧洲古建筑遍地开花,如风光片里古堡的坚固伟岸、教堂的华丽炫酷,让人如何与之一较高下?此言差矣。
以中西古建筑最显著的对比,即材料上的土木和砖石为例。
乍看之下,木质建筑简朴,易朽,扁平,似乎很难与巍峨高耸的石头教堂一争高下.有人把这归咎于古人的技术不行,或材料短缺。
但事实上,中华大地并不缺石材,古代冶金技术的世界领先,石料开采加工的器具也更先进。
同时,老祖宗们并非完全不用石料修筑,譬如陵墓,在他们看来,才是该用石头堆砌的.而从秦汉陵墓的空间布局、工程结构之精妙来看,早在那个时代,我们的砖石建筑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因此,对于砖石建筑,古人“非不能也,乃不为也”。
就像中国传统绘画对散点透视的情有独钟一个样,形式和质料上的偏好,其实是一种文化选择.追根溯源,审美偏好的出发点,还取决于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欧洲建筑多以石砌,呈竖向耸立之势,以求“飞升天国”的不朽。
而中国建筑的外部形态,基本是横平舒展,寄寓着华夏先民对土地的依恋。
在中国古人心中,石头冰冷坚硬,缺乏生气,太过疏离自然,至于寻常起居,则一定要置身于“生生之气”的土木之中,以求“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
中西建筑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
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法国作家雨果就曾说过,“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一切艺术门类都须为建筑服务,绘画之,雕刻之,咏叹之,摹写之,以图将其打造为“高大上"的永恒纪念碑。
重庆市彭水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2019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说明: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I卷 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 论说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画是一个庞大的艺术体系,水墨画在其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简单地说水墨就是 据考证,唐以来,水墨画从诞生到不断地发展、提高、完善,经历了一千多年的漫长岁 中国画受宗教影响深远,无论画家是不是士大夫身份,从盛唐开始,文人士大夫无不为“悦人”和“足以为乐”是苏轼在《苏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画家笔下所描绘的内容是不同的。
传统水墨画家们希望通过绘画来,有苏轼“竹生时,何尝逐节生”。
现代水墨画与传统水墨画相比较,在内容上更加扩大化,很多以往没有涉及的题材融入到现代绘画中,从整体看水墨画已经突破传统的符号象征体系,越来越趋向多元化、个性化。
多元化的新材料和新技法也被运用到现代艺术创作中,人们的传统审美经验因此改变,新的艺术空间和语言被开拓,艺术家们探求各种材料的新特性,寻找新的表现技法。
综合材料的运用范畴因为现代审美意识的介入,变得更加宽广。
现代水墨创新的表现手法和传统水墨的技法拉开了距离,现代水墨的表现语言变得更加丰富,形式各异的风格流派也不断产生,现代水墨走出了一条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选自汪海燕《中国水墨的传承与发展》)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传统水墨画和现代水墨画的产生背景各不相同,但它们在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后,都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艺术道路。
B.中国画受宗教影响深远,从盛唐开始,一些文人士大夫开始为脱离宗教与帝王的约束而奋斗,追求自身自由的发展。
C.苏轼认为,绘画是画家用以寄托情感、抒发意气的艺术,它表现了画家的爱好,而其价值就在于“悦人”和“足以为乐”。
D.水墨画是用毛笔蘸着水墨混合物在宣纸上绘画的艺术形式,它在中国画的艺术体系中,地位重要,历史悠久,成就斐然。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董其昌认为,绘画的阵营由文人士大夫、高人逸士等组成;那些身居高位、心存隐逸,但出身于贵族的人不在其中。
B.董其昌认为绘画是纯粹的艺术表达,绘画的目的是自娱自乐或表达某种情感,它遵循“不是为他人(包括宫廷士大夫)服务”的原则。
C.传统水墨画家们大多通过高山、梅兰竹菊之类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对大自然生活的向往、对现实的不满和批判。
D.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画家笔下所描绘的内容是不同的,现代水墨画与传统水墨画相比较,在内容上更加扩大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艺术家们探求各种材料的新特性,综合材料的运用范畴因为现代审美意识的介入,变得更加宽广,新的艺术空间得到拓展。
B.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苏轼的“竹生时,何尝逐节生”中的物象表现了一种高尚的情操,不再是景色那么简单。
C.现代水墨的表现语言变得更加丰富,形式各异的风格流派也不断产生,这就使现代水墨创新的表现手法和传统水墨的技法拉开了距离。
D.现代水墨画的题材越来越趋向多元化、个性化,多元化的新材料和新技法也被运用到现代水墨艺术创作中。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玻璃贾平凹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
我决意再等一阵,踅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着电杆。
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璃装嵌,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
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
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反复解释他是病了,不能赴约,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街再见,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
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
我说你是王得贵的爹吗,他立即弯下腰,说:我叫王有福。
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娘好好治病。
他看四周没人,就解开裤带将钱装进裤衩上的兜里,说:‚我请你去喝烧酒!‛我谢绝了。
他转身往街的西头走去,又回过头来给我鞠了个躬。
我问他家离这儿远吗,他说不远,就在德巴街紧南的胡同里。
我说从这里过去不是更近吗,老头笑了一下,说:‚我不走德巴街。
‛他不去德巴街,我却要去,昨日那家茶馆不错。
走过那家酒店,玻璃墙上却贴出了一张布告——昨天因装修的玻璃上未作标志,致使一过路人误撞受伤。
敬请受伤者速来我店接受我们的歉意并领取赔偿费。
我被酒店此举感动,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是撞了玻璃受的伤呢,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肯赔偿,那就是他们理屈,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机索赔更大一笔钱呢?我为我的聪明得意,第二天便给王有福打电话,约他下午到红星饭店边吃边谈。
红星饭店也是玻璃装修,我选择这家饭店,是要证实他是不是真的在酒店撞伤的。
他见了我,肿胀的脸上泛了笑容,步履却小心翼翼,到了门口还用手摸,证实是门口了,一倾一倾地摇晃着小脑袋走进来。
‚我没请你,你倒请我了!‛他说。
‚一顿饭算什么!‛我给他倒了一杯酒,他赶忙说:‚我不敢喝的,我有伤。
‛‚大伯,你是在德巴街酒店撞伤的吗?‛‚你……那酒店怎么啦?‛‚这么说,你真的在那儿撞的!‛‚这……‛老头瓷在那里,似乎要抵赖,但脸色立即赤红,压低了声音说:‚是在那儿撞的。
‛一下子人蔫了许多,可怜得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这就好。
‛我说。
‚我不是故意的。
‛老头急起来。
‚我那日感冒,头晕晕的,接到你的电话出来,经过那里,明明看着没有什么,走过去,咚,便撞上了。
‛‚你撞伤了,怎么就走了?‛‚哗啦一声,我才知道是撞上玻璃了。
三个姑娘出来扶我,血流了一脸,把她们倒吓坏了,要给我包扎伤口,我爬起来跑了。
我赔不起那玻璃呀!‛‚他们到处找你哩。
‛‚是吗?我已经几天没敢去德巴街了,他们是在街口认人吗?‛‚他们贴了布告……‛老头哭丧下脸来,在腰里掏钱,问我一块玻璃多少钱。
我嘿嘿笑起来。
‚不是你给他们赔,是他们要给你赔!‛‚赔我?‛‚是赔你。
‛我说,‚但你不要接受他们的赔偿,他们能赔多少钱?上法院告他们,索赔的就不是几百元几千元了!‛老头愣在那里,一条线的眼里极力努出那黑珠来盯我,说:‚你大伯是有私心,害怕赔偿才溜掉的,可我也经了一辈子世事,再也不受骗了!‛‚没骗你,你去看布告嘛!‛‚你不骗我,那酒店也骗我哩,我一去那不是投案自首了吗?‛‚大伯,你听我说……‛老头从怀里构出一卷软沓沓的钱来,放在桌上:‚你要肯认我是大伯,那我求你把这些钱交给人家。
不够的话,让得贵补齐。
我不是有意的,真是看着什么也没有的,谁知道就有玻璃。
你能答应我,这事不要再给外人说,你答应吗?‛‚答应。
‛老头眼泪花花的,给我又鞠了下躬,扭身离开了饭桌。
我怎么叫他,他也不回头。
他走到玻璃墙边,看着玻璃上有个门,伸手摸了摸,没有玻璃,走了出去。
我坐在那里喝完了一壶酒,一口菜也没吃,从饭馆出来往德巴街去。
趁无人理会,我揭下了那张布告:布告继续贴着,只能使他活得不安生。
顺街往东走,照相馆的橱窗下又是一堆碎玻璃,经理在大声骂:谁撞的,眼睛瞎了吗?!我走出了狭窄的德巴街。
(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是对地下斗争题材影视作品的模仿,为后文悬念丛生的情节作出铺垫。
B.发现王有福正是受伤的路人后,“我”劝他到法院上告酒店,寻求更多赔偿,因为“我”不仅热心帮助朋友,也有打官司的经验。
C.王有福不情愿承认自己误撞酒店玻璃受伤,主要是因为妻子有病,家庭生活很困难,害怕酒店追究责任,让他赔偿损失。
D.“我”经过照相馆时,见经理面对碎玻璃大骂,这一细节暗示此地这类纠纷不少,王有福担心的“投案自首”之事是经常发生的。
E.玻璃墙伤人事件的背后,交织着伦理观念、法治观念、诚信意识等不同理念的矛盾、困惑与冲突,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5.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陈寅恪的“倔”脾气晏建怀上世纪二十年代,作为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等并称为‚清华四大国学大师‛的陈寅恪,曾在课堂上夸下海口,说他讲课有‚四不讲‛,即:‚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讲过的,也不讲。
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
‛陈寅恪的学问到底有多深?两个事例可以证明:一是据北大教授季羡林说,陈寅恪留学德国时,写了许多学习笔记,现存六十四本,单是涉及的古文字或外文的就有藏文、突厥回鹘文、吐火罗文、西夏文、满文、梵文、俄文等二十二类之多;二是抗战爆发,因为参考书被焚毁于战火,陈寅恪就在几乎没有任何参考书籍的情况下,撰述了两部不朽的中古史名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而且《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一书,引用的典籍就达到上千种。
陈寅恪上课,课堂常常爆满,甚至吴宓、冯友兰、朱自清那样的名教授也被吸引来旁听。
所以,郑天挺称陈寅恪是‚教授中的教授‛,傅斯年则说:‚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声名远播、人人景仰的博学鸿儒,却有着十分倔强的脾气。
1949年6月,国民党教育部长杭立武曾多次派人向陈表达请他去台湾的意思,被陈拒绝。
后开出只要陈去香港,马上给陈10万港币、并送一套新洋房的优厚条件,陈寅恪不为所动。
同时,作为与陈寅恪交情甚厚、已经到达台湾并出任了台湾大学校长的傅斯年,更是多次致电陈寅恪,请他赴台,据说还承诺只要陈一答应赴台,傅马上派专机来接,故五六十年代一直有‚国民党派专机要接陈寅恪去台湾,陈寅恪坚决不去‛的说法。
然而,自始至终,陈寅恪始终坚持不出国、不去台湾,而且对此从未有过任何犹豫与回旋,态度坚决到了执拗倔强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