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 格式:doc
- 大小:58.00 KB
- 文档页数:8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一、引言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辩证法为基础,以唯物主义为指导,研究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
联系观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之一,深入理解和运用联系观对于正确认识世界、指导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二、联系观的内涵联系观强调事物的联系和相互作用,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相互依存的。
联系观指出,世界上没有孤立的个别事物,一切事物都是在相互联系中存在和发展的。
1.对立统一的联系联系观认为,事物内部存在着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
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事物内部运动和变化的根本原因。
只有在对立统一中,事物才能产生新的发展和变化。
以生命现象为例,生与死、生产和消费、进步和退步等都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
只有通过对立统一的相互作用,才能促使生命不断发展、进化。
2.物质与意识的联系唯物辩证法强调物质和意识的辩证统一,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联系观指出,物质世界和人类意识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物质世界存在独立于人类意识之外,并对人类意识产生影响。
而人类意识则反过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
这种物质和意识的相互联系,使人们能够通过认识物质世界,不断创造出新的物质财富,推动社会的发展。
三、联系观的作用联系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观点,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指导认识世界的方法联系观指导我们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客观法则。
通过联系观,我们能够看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只有正确地把握事物的联系,才能真实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指导社会实践联系观对于指导社会实践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本方式。
通过联系观,我们能够分析和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规律,从而指导社会实践的方向和方法。
3.支撑科学研究联系观对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科学研究是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联系观的运用,能够帮助科学家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推动科学知识的积累和发展。
教学案例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知识目标: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点及其方法论要求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运用:联系实例,具体分析把握联系的普遍性,联系实例,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明确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学会用联系的观点辩证看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观察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情景导入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8月13日消息:亚洲的股市因为美国次级房屋贷款危机的不断蔓延而终于受到波及。
令分析人士担心的是,这场危机最终可能会将全球金融市场带入动荡期。
面对危机,各地央行纷纷向金融系统注入巨资救市,路透社统计显示,世界各地央行9日和10日两天内的注资总额已超过3262亿美元。
议一议:美国次级房屋贷款危机为何会波及全球金融市场?因为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
教学过程一、联系的普遍性(一)学生自学提纲1、联系是普遍的,如何理解?2、联系的含义。
(二)问题探究(可以个人或小组共同完成)1、你能否举出一个与周围其他事物毫不相干的事物?2、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吗?3、你能从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方面举例说明联系的普遍性吗(三)根据学生理解掌握程度,老师适当点拨。
1、世界上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联系是事物存在的基本条件。
2、联系的普遍性只是说明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必然与周围的一些事物而不是所有事物相互联系。
3、世界上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是对旧事物“扬弃”的结果,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创新,必然是紧密联系的,我们现在应能更深刻理解牛顿的“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含义。
二、联系的客观性(一)学生自学提纲1、联系客观性的含义。
2、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怎样做?反对哪些错误的倾向?3、联系的客观性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何关系?(二)问题探究1、你能否举例说明什么是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2、怎样正确理解联系既是客观的而人们又可以改变事物的联系?第一,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1)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所以说,时时有联系,事事有联系。
3)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它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4)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它要求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2、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1)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整体是事物发展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
居于主导地位,统帅着部分,具备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看它是多。
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于和服务于整体。
2)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部分是整体的部分,主题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3)方法论:○1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2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逻辑结构】本课由引言、两框组成,引言点明联系具有普遍性,整个世界是一个联系的整体,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第一框讲述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
第二框主要讲述联系观的方法论要求,即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
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预习导读】★知识线索:本框从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引入,通过思考举例从而认识到联系的普遍性。
这里要注意,联系具有普遍性,但并非任何两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明白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正是联系的这种客观性、条件性,使得在不同条件下的联系是不同的,即练习有多样性。
因此我们要把握这些特点,正确的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
★材料与思考:材料一:自墨西哥4月中旬爆发疫情以来,疫情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蔓延。
疫情爆发后,在经济方面,全球主要股票、外汇和石油等大宗商品市场小贴示: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执政为民是各级政府的崇高使命。
我们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波动明显,并对一些国家的旅游、食品、养殖和交通运输业等实体经济部门产生了不利影响。
材料二:控制疫情,既有全局性,又有紧迫性。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要特别关注墨西哥和美国两个重灾区疫情的发展,又号召世界各国联合防控流感疫情,共同迎战才能取得最后胜利。
问: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预习检测:1. 联系就是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的普遍性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方法论要求:用_________观点看问题,反对用_____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指联系是_______________ ,不以_________为转移。
事物的联系就 来说分为和 的联系。
方法论要求:要从事物小贴示: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执政为民是各级政府的崇高使命。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第七课-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唯物辩证法联系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它对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联系观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核心内容之一,它强调一切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
联系观的提出和发展,为我们深刻理解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思路。
联系观认为,事物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机联系的。
一切事物都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关系的联系。
这种联系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条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恩格斯曾经说过:“没有什么东西,从质变到巨变的,不是内部矛盾的积极作用,而是外部条件的附庸作用。
”这正是联系观的内核。
联系不仅是事物产生、发展的基础,也是事物存在和运动的基础。
没有联系,事物就不能存在,也不能运动。
联系观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一切事物都是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展的。
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引起相互制约和相互调整,从而推动事物朝着一定的方向发展。
例如,在自然界中,地球与太阳、月亮、其他星球之间存在相互引力和相互潮汐的关系;在社会生活中,个人的行为和社会的制度、规范、文化等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这种相互作用不仅体现了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联系观还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和相互渗透。
事物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通过相互作用、相互转化而得到的。
一切事物都是由其相反面构成的,如运动与静止、光明与黑暗等等。
事物的相互转化和相互渗透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属性。
例如,在自然界中,固体可以变为液体、液体可以变为气体等;在社会生活中,劳动者可以变为资本家、资本家可以变为劳动者。
这种相互转化和相互渗透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基本内容。
联系观的提出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成果,它为我们认识和把握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联系观帮助我们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来看待事物,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
从宏观角度看,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宏观性、多样性和系统性,我们需要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高一政治备课组时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联系的含义(2)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3)系统的含义与特征◇理解:(1)联系的多样性(2)系统优化的方法(3)综合性思维方式◇运用:(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2)综合生活实例,运用相关原理,分析生存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3)运用所学知识,剖析生活实例,说明如何掌握系统化的方法,培养和锻炼综合性思维,更好的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能力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着重培养学生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使学生初步具有坚持和把握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能力,初步具有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自己生活和学习的能力。
在处理问题时,既要看到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它们的区别,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学会运用综合性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和处理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观。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确信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2)树立整体意识,培养全局观念,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或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努力把自己融入集体、融入社会(3)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锻炼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树立集体主义观念,是这一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落脚点二、【重点、难点】:1、联系的普遍性和联系的客观性的含义2、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3、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4、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三、【教学方法】:1、例证法,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的特点2、师生探究法,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来理解把握和认识事物存在与发展的各种条件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对认识发复兴和无限性的讲解,启发学生认识到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重要性和如何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4、综合运用多媒体和课件等网络资源,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四、课时安排:两课时五、学情分析:通案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联系的普遍性1、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第一,要知道联系既包括事物之间的联系,也包括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第二,要知道联系的这种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的。
2、联系是普遍的。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活着那样的联系。
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首先,自然界内部是相互联系的。
其次,人类社会是相互联系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第三,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也是相互联系的。
第四,客观物质世界与人的思维也是相互联系的。
最后,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气象学家洛伦桑提出,一直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导致其身边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引起死总户其他系统的相应变化,可能两周后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州会引起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表明()A、事物的联系具有必然性B、事物的联系具有直接性C、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D、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答案:C解析:蝴蝶效应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所产生的直接和间接以及必然和“可能”的影响。
二、联系的客观性1、正确理解联系的客观性(1)含义及表现联系是事物本事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们既无法否定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客观联系,无法割断事物的昨天与今天、今天与明天的联系,也不能主观臆造事物之间本不存在的联系(2)联系客观性的与原因联系之所以是客观的,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事物的客观性决定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具体来说,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
A、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之前就存在了,当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尽管它们呈现着“人化”的特点,但是这种联系仍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因为这些人为联系只是人们依据客观联系创造条件,改变了联系的具体形式。
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反映了可观的联系才具有真实性,并经过实践之后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具有现实性C、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人为事物联系的潜在基础,人为事物的联系是自在事物联系的现实表现。
所以,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事物的联系,就其本质来说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3)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不能主观臆造联系;但是并不是说联系是不能改变的,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事物状态的改变,并没有否定一切事物与邹虎威其他事物的联系,只是使得事物的联系的具体形式更加多样了。
如果将联系的客观性理解为联系是不可改变的,就否认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已有的条件创造新的联系。
计算机网络使全球“网民”的联系更加密切、迅速和便捷,偌大的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
从哲学上看,这意味着()A、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不需要条件的B、事物联系的客观性是可以改变的C、人们可以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D、人们主观发挥能动性可以建立新的任意联系答案:C解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联系的客观性是不能改变的,D项表述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的要求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是诡辩论的重要特征。
同时,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创造条件,改变事物联系的具体形式,建立新的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联系。
我国兴建的四大工程——南水北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能够加强地区间经济的联系,推动全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这说明()A、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B、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之间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C、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D、人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事物的联系答案:B解析:本题意在考察人在联系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
三、联系的多样性1、联系的多样性表现: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性的。
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2、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1)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
不能只注重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而忽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忽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
(2)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主义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生的各种条件。
一切以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具有条件的,即使人们改变条件、创造条件的活动也是有条件的。
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联系,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总之,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9年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这是在金融危机严重影响、国内外需求不足、经济发展缓慢的背景下采取的宏观调控的重大举措。
从辩证法的角度看()A、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B、联系具有条件性,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C、联系是客观的,人在客观联系面前无能为力D、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答案:B解析:本题要求回答辩证法的内容,并且题干体现的是联系的条件性作业:1、背诵内容:(1)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和联系的多样性的原理(2)联系普遍性、联系客观性和联系多样性的方法论要求2、书写内容:《名师一号》第48页五道选择题和一道非选择题3、预习内容:预习《名师一号》第49页和地50页知识点一和知识点二作业收学号尾号是7、8、9、0的同学学生学案第一框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知识点复习1、真理的含义2、真理的特征3、为什么说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二)课堂笔记(三)课堂练习1、2009年11月8日以来,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和湖北等地普降大到暴雪。
其中,河北省中南部降雪量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均为历史罕见,石家庄降雪创历史记录。
这充分说明()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意识对物质能动的反作用C、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D、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2、2009年6月15日,环境保护部下发了《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延长2009年太湖蓝藻预警监测工作的通知》,要求浙江、江苏、上海市环境保护厅继续组织开展太湖蓝藻预警监测工作,及时报送检测结果,防止新的生态事故的发生。
从联系的角度看,环境保护部门下发通知体现了()A、尊重联系的客观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B、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C、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D、人们能够改变联系的形式,建立新的具体联系3、科基蛙是生活在大亚洲热带地区的一种青蛙,在原有的生态环境中与其他生物“和平共处”,但是“入侵”夏威夷大岛后却打破了当地的生态平衡。
可以说明这个事例的哲学原理是()①联系是普遍的,因而具体事物在联系系统中的作用是确定不变的②联系是普遍的,但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特殊的可变的③联系是普遍的,因而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④联系是普遍的,但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相对的有条件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沙柳是防风固沙的优良树种。
但是由于种植沙柳费钱费力,又无法带来经济效益,难以有效实施。
针对这种情况,内蒙古自治区某地政府支持建立了以沙柳为原料的制板、造纸加工企业,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极大地调动了个人和集体的积极性,大家争相承包荒地。
从哲学上看,上述事例中,种植沙柳防风固沙从难以实施到有效实施,其成功之处在于()A、发现了沙柳具有防风固沙的性质B、掌握了植树造林的规律C、发现了事物之间更深刻的联系D、掌握了用沙柳制板、造纸的技术5、2009年立冬前后的中国北方,罕见地迎来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根据中国气象局的数据,自11月9日至12日,华北、黄淮等地早于历史同期暴雪,河北、山西、河南等地更是60年一遇,局部为百年一遇。
人们都说“瑞雪兆丰明年”,这一说法()A、无视联系的客观性,是毫无根基的猜测B、认为农作物与气候、环境的关系是由“天”注定的C、反应了农作物与气候、环境的密切关系D、是人们主观臆造的联系(四)课后作业1、背诵内容:(1)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和联系的多样性的原理(2)联系普遍性、联系客观性和联系多样性的方法论要求2、书写内容:《名师一号》第48页五道选择题和一道非选择题3、预习内容:预习《名师一号》第49页和地50页知识点一和知识点二易错观点:错题积累:通案第二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一、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1、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一方面,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