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语病总结:破解公考言语理解类病句题型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2
行测答题技巧:言语理解题之“病句”病在哪里【导语】海南事业单位招聘/hainan/?wt.mc_id=bk15130。
在事业单位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类题目中的病句判断题,考生答题时除了凭借语感,更应了解常见病句的类型以及易错点。
在这里面,划分句子成分首当其冲成为最基础也是极其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给大家介绍能够快速找到病句的方法。
一、关注带介词的句子主要的介词有“经过”“由于”“通过”“使”“让”“为”等等。
这类句子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缺少主语”。
【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和工商业的发展,为隋朝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这句话的问题就是缺少主语。
可以把“由于”去掉。
二、关注带本身具有否定意义的词比如防止、以防等。
【例】一名韩国官员透漏,有关成员国已达成一致意见,同意建立该项基金,以防止1997年那样的金融危机不要再次发生。
这句话的问题在于“防止”与“不要再次发生”出现逻辑错误。
三、关注并列的句子这类句子容易出现歧义。
【例】赵明下班从公司回到家里,看见哥哥赵青正和他的女朋友在客厅里聊天。
这里“他的女朋友”是赵明的还是他哥哥的,出现歧义。
四、关注带关联词的句子关联词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位置不当或者搭配不当。
【例】不但他会唱歌,而且还会跳舞。
这句话的问题在于“不但”的位置是错误的,应该改为“他不但会唱歌”。
对于同一主语的句子来说,关联词应放在主语后;对于不同主语的句子来说,关联词应放在主语前。
五、关注带副词的句子主要的副词有“及其”“非常”“很”等。
这类句子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修饰重复”。
【例】他从小就非常酷爱音乐,长大后成为一名著名的音乐家。
这句话的问题在于“非常”不能修饰“酷爱”,因为“酷爱”本身就表示“非常爱”。
六、关注带数字的句子一般来说,带数字的句子容易出现歧义、不合逻辑、重复等错误。
【例】5个学校的领导参加了演出活动。
这里“5个”可能修饰“学校”,也可能修饰“领导”,出现歧义。
公务员行测病句辨析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病句辨析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能够准确判断和修改病句,不仅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至关重要,也是在考试中取得高分的关键之一。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病句。
病句就是在语法、逻辑或修辞等方面存在问题,导致句子表达不准确、不清晰、不通顺的句子。
常见的病句类型包括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等。
语序不当是病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
例如,“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这句话中,“棉花的生产”应该改为“生产的棉花”,才符合正常的语序和逻辑。
再比如,“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这里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如果”应放在“他”之前。
搭配不当也是容易出现的问题。
比如,“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
”“精神”不能“浮现”,应该是“形象”浮现在眼前。
还有“加快高考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速度。
”“加快”与“规模”搭配不当,应把“规模”去掉。
成分残缺或赘余同样不容忽视。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受到深刻的教育。
”这句话缺少主语,应该去掉“通过”或“使”。
而“目前这一代中年高、中级知识分子,大都是解放后成长起来的各条战线上的中坚和骨干,不少人担负着领导职务。
”其中“中坚和骨干”语义重复,应把“中坚”去掉。
结构混乱的病句也时有出现。
比如,“当上级宣布我们摄制组成立并交给我们任务的时候,我们大家有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是颇难形容的。
”这句话把“我们大家有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和“这种感觉是颇难形容的”两种句式杂糅到了一起,应该删去“是颇难形容的”。
表意不明的病句会让读者产生误解。
例如,“_____和_____的部分地区下了雨。
”这里“_____和_____”指代不明,不知道具体是哪些地方。
不合逻辑的病句违背了客观事实和正常的思维规律。
像“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既然是“死难者”就不可能“幸免”,这就自相矛盾了。
那么,如何提高病句辨析的能力呢?一方面,要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
言语理解语病分析在历年的国家和地方公务员考试中,语病分析都是必考的题目。
首先对语病的类型进行一下分析:语病类型主要有六种常见的病句类型,它们是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针对这六种语病的类型,题干的要求一般又分为“有语病的一项”、“无语病的一项”、“语病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和“没有歧义的一项”“有歧义的一项”五种类型。
根据题干要求特提出一下几种解题方法:1、提干法。
提出句子的主干——主谓宾,去掉句子的枝叶——定状补。
首先,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
如果没有,再从主到次,检查“定状补”是否存在毛病。
例:建桥工人充分发扬了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精神和团结互助的无产阶级感情。
这个句子提出主干是“工人发扬精神和感情”,很明显,“发扬”和“感情”不搭配,应将“感情”改为“风格”。
2、模拟法。
对于有些难以辨清是非的句子,你可以仿其句式造一个日常用语,用熟悉的、浅显的句子与之作比较,可能会有所发现。
例:调低保送生的比例后,一些有体育、艺术特长的学生为了不能按原计划升入相关大学而四处奔走。
按照这个句式,你可以仿造一句:“被取消保送资格后,他为了能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学而发愤学习。
”两个句子一比较,你就会发现,“为了”表示目的,而例句的“为了”所带的宾语“不能按原计划升入相关大学”是原因,因此,“为了”应改为“因为”。
3、排除法。
记住六种语病类型。
在没有胜算把握的时候,可以对照六种语病类型逐个排除。
当然,此法应在时间比较充裕的情况下采用。
例: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为期一周的布鲁塞尔会议将就各种国际性犯罪活动以及国际之间的执法合作问题展开广泛的讨论。
B.吴菲生性好动,像个野小子似的,为此,她没少受妈妈的训斥和挨骂。
C.大批灾区儿童重新走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室,坐上了崭新的木制桌凳,广大家长对此十分满意。
D.他从小就受到唐诗宋词的熏陶,这有利于他准确地把握肖邦的旋律所蕴含的诗境。
【答案】A。
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七类常见病句类型语句表达是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见题型之一,主要包括病句判断、歧义句辨析两类题型,旨在考查考生对词语的准确表达、语句结构的合理安排、语气语调的理解等,因此对考生在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和准确性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需要考生对语言的理解达到很高的水平。
本文中国家公务员网提供了几种常见病句类型供考生备考查阅。
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语句表达题的几种常见病句类型如下:(一)用词不当例:他把节俭下来的钱捐给了灾区。
“节俭”是形容词,不能带趋向动词“下来”。
应改为动词“节省”。
也有虚词使用不当的现象。
如:伊朗厨师可能是不熟悉我们的炊具的用法,也许是由于心情紧张,反正是把烤羊肉没有做好。
“把”字短语不能放在否定词前面。
应改为:反正是没有把烤羊肉做好。
(二)搭配不当(1)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3)定语、状语、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4)主语和宾语意义上不能搭配。
如: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
“北京”是“季节”,主宾搭配不当。
(三)成分残缺(1)主语残缺。
有两种情况:①由于滥用介词和“介词……方位词”格式,造成主语残缺;②暗中更换主语,造成主语残缺。
(2)谓语残缺。
有两种情况:①一句话说了主语,还没有说完谓语,却又另外起了个头,因此造成谓语中有残缺;②由于缺少谓语中心语造成谓语残缺。
(3)宾语残缺。
往往由于宾语前的定语太长,使得中心语残缺。
(4)定语、状语缺少或者不完整。
如:这个集团目前已成为拥有11个专业公司、2个研究所、3个生产厂,现有固定资产8500万元。
谓语“成为”,宾语残缺。
应在最后补上宾语“的大型企业”。
(四)成分赘余(1)主语有多余成分;(2)谓语有多余成分;(3)宾语有多余成分;(4)定语多余;(5)状语多余;(6)补语多余。
例:人民日报社论见诸于各大报刊。
“诸”是“之于”的意思。
删去“诸”或“于”即可。
<<高考中典型病句分析>>一、语病成因所谓病句,是指那些语言表达有毛病的句子,即不符合现代汉语规则,或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前者是就语法方面而言的,后者是就逻辑方面而言的。
这也就是说,造成语病的原因可分两大类:一是语法问题,二是逻辑问题。
二、语病类型病句的类型较多,主要的有六种:语序不当、搭配不当、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结构混乱、成份残缺或赘余。
我们可以记为:四个“不”一个“成份”一个“结构”。
三、语病类型常见病例【语序不当】①把定语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例:我们来了的消息传开了,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许多都跑来看我们。
②把状语错放在定语的位置例:这次会议对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问题也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③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例:里屋北院上房,我们老两口住。
④多层定语语序不当例:他把我们几个班的负责人叫到一起讨论校报的编辑问题。
⑤多层状语语序不当例:这期研究班是省教委和部分师范院校联合于今年五月底举办的。
⑥关联词语位置不对例:有些炎症,西药中药都能治。
不但中药能与一般抗菌素媲美,而且副作用小,成本低。
⑦句序不当例:如果分裂祖国的阴谋得逞,子孙后代不答应,海峡两岸的人民不答应。
【搭配不当】①主谓搭配不当例:我们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很大一部分只能靠进口来解决。
②动宾搭配不当例: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同志们为了保重他的健康,在1961年春节期间,托人带了一点故乡的土特产给他。
③定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例:教育战线肩负着培养大批科技队伍的历史任务。
④状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例:老板口口声声欺骗那些雇工。
⑤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例:你对我们照顾得太周全了。
⑥主宾搭配不当例:世界是一个不停地运动、变化和转化的过程。
【成分残缺或赘余】1、成分残缺①主语残缺例: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②谓语残缺例:我们经过一冬的苦干,河道终于疏通了。
③宾语残缺例:县政府在全县推广了我们村科学种田。
④状语残缺例:他走到街上,或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总有一天群孩子围着他,请他讲故事,做游戏。
公考精华行测之病句修改大总结公共考试中,行测部分是考察考生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的重要环节。
其中,病句修改题目一直是考生们头疼的难题。
因此,本文将对公考精华行测中的病句修改题目进行总结和分析,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这一部分内容。
一、病句概述病句是指在语法、表达、逻辑或修辞等方面存在错误的句子。
病句修改题目通常要求考生将错误的部分改正成正确的表达方式,从而使句子语法正确、逻辑清晰、表达准确。
在行测中,病句修改题目能够考察考生对语言规范和语句表达的熟悉程度,因此备考时需加以重视。
二、常见错误类型1. 主谓不一致:主语和谓语之间在数上不一致,例如:The book in the shelf is damaged.(应改为:The books on the shelf are damaged.)2. 并列结构不一致:出现“不仅...而且...”、“既...又...”等结构时,其中的并列成分在语法形式或意义上不一致,例如:I like swimming, but also like to play tennis.(应改为:I not only like swimming but also like playing tennis.)3. 介词错误:介词的搭配使用不当,例如:I am interested at painting.(应改为:I am interested in painting.)4. 动词时态错误:句子中的动词时态与标志词不一致,例如:Yesterday, she buy a new dress. (应改为:Yesterday, she bought a new dress.)5. 词性不符:用词的性质与上下文不搭配,例如:I find my keys in the table.(应改为:I find my keys on the table.)6. 句子成分缺失:句子中存在漏掉的主语、谓语或宾语等成分,例如:Went to the park with my friends yesterday.(应改为:I went to the park with my friends yesterday.)7. 虚词错误:虚词(如:a, an, the, and, but等)的使用不当,例如:I want apple.(应改为:I want an apple.)三、病句修改技巧1. 理解上下文:通读整篇文章,把握文章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和语境,对于病句的修改有很大帮助。
公务员行测常见六大病句类型病句作为浙江省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考查的特色题型,在近三年的公务员考试中均有涉及。
本讲中公教育专家结合历年浙江行测真题,为大家重点讲解常见六大病句类型。
病句,实际上就是有毛病的句子。
这“毛病”是指违反了语法结构规律或客观事理逻辑。
一、成分残缺成分残缺是因缺少应有的成分造成句子结构不完整、表意不明确的一种语病。
类型释义主语残缺常见的主语残缺主要是由滥用介词或暗中更换主语造成的。
谓语残缺常见的病因是错把状语或宾语中的动词当作整个句子的谓语。
宾语残缺常见的宾语残缺主要是由于动词所带的宾语较长,在表述时,往往只写了宾语的修饰语,而丢失了宾语的中心语。
其他残缺除了以上主谓宾三种主要成分的残缺外,还存在一些其他句子成分残缺的情况,如状语残缺、介词残缺、关联词语残缺等。
示例一:当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使我国出口遭遇寒冬。
点拨:主语残缺。
滥用介词“当”,使句子主语残缺,删去“当”即可。
示例二:我国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地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点拨:谓语残缺。
本句缺少谓语,删去“为”,或者在最后加上“而奋斗”。
示例三: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保险合作伙伴,中国人保以更适合公众参加的形式,组织了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服务奥运,分享奥运所带来的激情和欢乐。
点拨:宾语残缺。
谓语动词“组织”缺少宾语,应在“服务奥运”后加上“的活动”。
示例四:在古代,这类音乐作品只有文字记载,没有乐谱资料,既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
点拨:状语残缺。
应在“既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前加上时间状语“现在”。
示例五:那些手上有过硬技术的职工,企业即使面临困难,也要千方百计地挽留。
点拨:介词残缺。
应在“那些手上有过硬技术的职工”前加介词“对于”。
示例六:不管天气多么恶劣,他是按时到校学习。
点拨:关联词语残缺。
应在“是”前面应加上“都”。
二、成分赘余成分赘余,实际上就是句子中出现了重复表达的内容。
常见的容易出现赘余的情形有:词语隐含义与已提供的语境义重复、虚词多余等。
公务员行测指导:言语理解之病句辨析题型综述病句是指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不合逻辑事理的句子。
辨析病句,是考查对病句的识别与分析,对句法结构正确掌握与词语正确使用的能力,这类题型需要考生在言语表达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上具有较高水平。
考点分类梳理一、句子成分搭配不当1.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主谓句是汉语中最基本、最常见的句型,句子的主语和谓语所用词语不能够搭配,便形成了主谓语搭配不当的病句类型。
其语病通常由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是主语和谓语使用的词语语义范围不能相容;二是一主多谓或一谓多主不能全部搭配。
【例1】(2002年广东)他的第二次考试已经录取了。
【解析】上句主谓搭配不当。
“考试”是不能够“录取”的,录取的应该是考生。
【例2】(2003年广西)国外的汽车厂家的年产量不但比我们多,而且花色品种也比我们丰富。
【解析】上句主谓搭配不当。
“产量”是不能与“多”搭配的,而只能搭配“高”。
【例3】(2003年浙江)在他的那个寂静世界里,他像一头牛、一块石头、一弯清澈明净的溪水坦荡地流着。
【解析】上句主谓搭配不当。
“一弯清澈明净的溪水”能够与“坦荡地流着”搭配,而“一头牛、一块石头”却不能与之搭配。
2.谓语和宾语(包括补语)搭配不当句子的谓语和宾语(包括补语)所用的词语不能够搭配,便形成了谓语和宾语(包括补语)搭配不当的病句类型。
其语病通常由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是谓语和宾语(包括补语)使用的语词语义范围不能相容;二是一谓多宾(补)或一宾(补)多谓不能全部搭配。
【例1】(2003年广西)凭心而论,谁都无法完全克制自己的缺点。
【解析】上句谓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克制”与“缺点”不能够搭配,应改为克制情绪或克服缺点。
【例2】(2004年上海)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解析】“挽救”能够与“失足少年”相搭配,但是“培养失足少年”则明显与想要表达的意义相反,因此谓语与宾语语义上不能够搭配。
言语理解病句识别题型八大要点(含例句解析)一、留意句中的介词大多数介词是从动词虚化而来的,这就使得介词的利用比较复杂。
它可以和动词一样带宾语,若是利用不妥,往往会造成语病。
这种介词主要有:“由、由于”“经、通过”“ 通过”“对、对于”“当……”“在……”“正……”。
这些词在病句考题中出现的频率超级高,犯错的频率也超级高,要引发注意。
例如①三年前,电脑“上网”对人们可能是陌生的。
(谁对谁呢?倒置了主客体。
)②通过百部爱国主义影片的展播及其主题演唱会,使观众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洗礼。
(“通过”把“展播及其主题演唱会”变成了自己的宾语,而使全句的主语缺失。
)③剧组全部人员通过八十多天的苦战,一部情节新、演员新、技术新的十六集电视持续剧《西游记》终于与观众见面了。
(一个句子出现了两个主语“剧组全部人员”“《西游记》”,是由于“通过”这个介词没有把“剧组全部人员”纳入自己的“管辖范围”,应把“通过”调到“剧组全部人员”之前。
)④为何对于这种浪费人材的现象至今没有引发有关部门重视呢?(“对于”湮没了句子主语,应去掉)⑤只有把想法付诸于行动,才能最大限度地达到咱们的目标。
(“诸”即“之于”,与“于”重复。
)二、留意句中的程度副词副词一般是用来修饰形容词的,一般情况下是不会犯错,但咱们须细心分析一下后面的形容词是不是本身就包括了这个副词的含义,有无造成语义的重复。
这种副词主要有“十分” “超级”“很”“过度”等。
例如①近几年,常有报纸对明星大肆吹嘘,过度的溢美之词,助长了某些明星的骄傲情绪。
(“溢美”本身的意思就是“过度地赞美”,再加上“过度”,语意重复。
)②许多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害的。
(“溺爱”含有“过度溺爱”的意思。
)③这是超级奇缺的药品,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动用的。
(“奇缺”就是“超级缺少” 的意思。
)三、留意句中两面性的词语两面性的词是指词语本身表达两个相反的语意。
行测三大新题型破围攻略之病句病句是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新出现的一种题型, 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或客观事理的句子都是病句。
违反语法结构规律叫语法错误,违反客观事理叫逻辑错误。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病句的六大类型结合实例 进行分析,为广大考生总结归纳出病句的复习方法,帮助考生快速掌握病句的解题思路。
一、病句的类型 病句六大类型具体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1、语序不当 例如: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解析】划分句子成分,中心词是“女教练”。
前面的都是起修饰作用的定语。
“女”是表性质的定语, 离中心词是最近的。
“一位”是表数量的,“优秀的”形容词短语,“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 “国家队的”表领属,“篮球”名词。
所以,根据正常的语法规范顺序,这句话应该改为:国家队的一位 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女教练。
2、搭配不当 例如: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 上。
【解析】主语是“消防车”和“消防官兵”,谓语是“放弃”。
“消防车”不能放弃休假,坚守岗位。
属 于主谓搭配不当。
3、成分的残缺或赘余 例如:当前,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利用各种办法来提高农民的收入。
【解析】“当前”和“当务之急”,语意重复。
4、结构混乱 例如: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
【解析】本题有两种格式混杂在一起,可以拆分成: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束缚的人们也觉悟起来;多年来在 计划经济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
(“被”字句和方位介词引领的句子很可能造成结构混杂。
) 5、表意不明 例如: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届迎新会。
【解析】“其他”既可以修饰“学校”也可以修饰“领导”。
6、不合逻辑 例如: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解析】“死难者”与“幸免”矛盾。
[page] 二、病句复习方法 (1)句子结构分析法 找出句子的主干和修饰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以及定语、状语和补语,再看一看成分之间是否搭配, 或者成分有无出现缺失和多余。
公务员考试行测必备:病句辨析大罗列华图教育周艳在公务员考试中,单纯考查语法、句法的题目并不太多,但是,能否准确遣词用字、使用汉语符号却是一名公务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相比主旨概括、意图判断等侧重理解的题型,病句、歧义句辨析更能测查报考者的基本语言素养,此外,能否准确使用语言也是面试的重要测评要素。
下面,华图教育公考专家将就公考中经常出现的病句类型做一个简要介绍。
一、搭配不当常见的搭配错误有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谓语和宾语(包括补语)搭配不当、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中心语和修饰搭配不当(一)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例: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大火和消防隐患得到了有效控制。
错误原因:一主多谓,一谓多主不能全部搭配。
“大火”可以控制,但“消防隐患”不能控制。
(二)谓语和宾语搭配不当例:现在,电子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提高和造就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
错误原因:一谓多宾,一宾多谓不能全部搭配。
谓语“提高”与宾语“专业技术人才”不能搭配。
(三)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例: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确如此,而且春天的西湖是最美丽的季节。
错误原因:主语和宾语使用的词语语义范围不能相容。
主语“西湖”与宾语“季节”搭配错误。
(四)中心语和修饰语搭配不当例:教师、工人、农民在我国都是一种很神圣的职业。
错误原因:中心语和修饰语使用的词语语义范围不能相容。
“教师、工人、农民”是多种不同的职业,不能用“一种”修饰。
(五)一面对两面搭配不当例: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这些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错误原因:“好坏”、“优劣”、“高低”都是两面,而“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是一面,搭配不当。
二、句子成分残缺或多余在考试中,经常会出现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中心语残缺或多余的现象。
例1:通过考察美国几所中学,使这些校长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悄然地发生着变化。
错误原因:该句缺少主语。
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言语理解与表达题中有一种旨在考察考生语言组织应用能力及纠错能力的题型,称为“词语删减题”。
华图武英洁老师在此为各位考生分析归纳此类题型的特点,并辅以典型例题进行解析,希望能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词语删减题”旨在考察考生语言组织应用能力及纠错的能力。
这种题型题量比例不大,分为以下两类:一、应该删类此种题型表示文段语句为“病句”,应当删除。
主要包括两种情况:1. 关联词语搭配有误答题技巧:熟练掌握关联词语的搭配,确定需要删除的词语。
例1:尽管方寸间字有多寡,文有朱白,印有大小,笔画有疏密、增损、参差、平衡、呼应、挪让、轻重、离合、方圆、巧拙等,应当全局考虑,使方寸章“相依顾而有情,一气贯通而不悖”。
欲臻章法之妙,就要符合美的规律,或寻工整端庄的风格,或求参差古朴的情趣。
应该删掉的是()A.尽管B.等C.应D.或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词语删减题,由其提问方式“应该删掉”可知属于应该删除类的题型。
“尽管”一词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与之相对应的表转折关系的“但是”并没有出现,关联词语搭配有误。
应当删去“尽管”,故选A。
2. 语句成分的多余例2:昨天是转会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中国足协又接到25名球员递交的转会申请。
解析:截止日期=最后一天,是多余的成分,必须删除其一。
例3:科学家研究发现,惟有传统中药枸杞其“固本、温平、无毒”的特性能担当“换一种方式补肾”的重任,几千年来人们对枸杞情有独钟。
这段文字中应当删去的一个词是()。
A. 科学家研究发现”的“发现”B. 惟有传统中药枸杞”的“惟有”C. 惟有传统中药枸杞”的“传统”D. 其‘固本、温平、无毒’的特性”的“其”解析:“其”在此处用作代词,为领属性定语,可译为“它的”,与原文段中“传统中药枸杞”构成成分的重复和多余,故应删去。
二、可以删类此类题型的提问方式为:可以“删”,表明这句话本身没有语病。
其做题思路是:可以删的词即使删掉,也可以根据句子中的其他成分明确所删的词的含义。
言语理解病句知识点归纳总结言语理解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它是指我们通过理解他人的语言来获得对其意图、情感和信息的理解。
然而,在进行言语理解过程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病句,即语法错误、歧义、模棱两可或意义不明确的句子。
这些病句给我们的理解带来困扰,因此,了解病句的知识点和归纳总结对于提高我们的言语理解能力至关重要。
一、语法错误语法错误是指句子在词法、语法和句法等方面存在错误或不符合语言规范。
常见的语法错误包括:1.主谓不一致:主语与谓语动词在人称、单复数上不一致。
例句:我喜欢吃苹果。
→ 我喜欢吃苹果们。
2.时态错误:使用了不正确的动词时态,导致时态不一致。
例句:他昨天去了北京。
→ 他昨天去北京。
3.冗长句子:句子过长,导致句子结构混乱,不易理解。
例句:我和我朋友一起到商场买了很多东西,然后去了电影院看了一场电影。
4.无具体主语:句子中缺乏具体的主语,无法准确表达意思。
例句:在楼下有一只猫发出了喵喵的声音。
二、歧义歧义是指句子具有多种解释的情况,使得读者或听者无法确定其真正的含义。
常见的歧义句型包括:1.指代不明确:句子中的代词指代不明,无法确定其具体指向。
例句:他告诉他把书还给我了。
2.词义不明确:某个词有多个含义,使得句子的表达不清晰。
例句:我买了两个苹果,一个吃了。
3.修饰语位置不明确:修饰语的位置不明确,使得句子的意思产生歧义。
例句:她给我了一个黄色的包。
4.倒装引起的歧义:由于倒装导致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不明确。
例句:明天你是不是去北京?三、模棱两可模棱两可是指句子中的词语或结构在语境下可以有多种解释,从而使句子的意思不确定。
常见的模棱两可句型包括:1.插入语引起的模棱两可:插入语使句子的表达含糊不清。
例句:他说,有个小偷偷走了我的电脑。
2.省略引起的模棱两可:句子中存在省略,造成句子意义的不明确。
例句:我昨天写了一篇论文,她也写了。
3.语气不明确:句子中使用的语气不明确,无法确定说话者的态度或情感。
公务员考试行测题语病百例归类解析常见语病,类状各异。
但究其根源,则不外乎语法、逻辑、修辞这三个方面的毛病。
下边仅列百余例以归类分析:一、语法方面的毛病(一)用词不当1、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斗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词义范围不当)战斗——战争2、中学生搞赌博,必定会受到校规的惩罚。
(词义轻重不当)惩罚——处罚3、回来以后,不少人向他盘问家乡的建设情况。
(感情色彩不当)盘问——询问4、大家都说他的批评既正确又尖刻。
(感情色彩不当)尖刻——尖锐5、冬天晚上生炭火,一定要将窗户打开,以免一氧化碳中毒。
(语体色彩不当)一氧化碳——煤气6、对于毕业后,升高中还是升师范,两个人协商了半天,还是拿不定主意。
(语体色彩不当)协商——商量7、经过严格检查,医生决定他的健康状况良好。
(同义词误用)决定——鉴定8、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许多革命先烈的光荣形象。
(同义词误用)光荣——光辉9、生活委员热忱地招呼大家过去喝开水。
(词性误用)名词“热忱”——形容词“热情”10、打击流飞的犯罪行为是当前的中心工作。
(生造语汇)“流飞”——“流氓阿飞”(二)成分残缺甲、缺主语11、在万恶的旧社会,逼得我们穷人逃荒要饭,卖儿卖女,家破人亡。
应删去“在”12、经过这次演讲比赛,对大家的启发很大。
应删去“经过”13、从大量的事实中告诉我们,要掌握天气的连续变化,最好每小时都进行观测。
应删除“从……中”14、当我们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使我联想起许多往事。
应删除“当我”和“使”15、英雄的可歌可泣的壮举,猛烈地拔动着观众的心弦,在极度的激动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后一分句缺主语,在“在极度”前加上“观众们”16、我有一个女儿,同许许多多年轻的妈妈一样,愿意把孩子打扮得漂亮些。
后一分句缺主语,在“愿意”前加上“我”或“她”乙、缺谓语17、南堡人民经过一个冬天的苦战,一道约4米高,20米长的拦河大坝巍然屹立在天目河边。
前一分句缺谓语。
言语理解类题目中,有一类题是关于“病句”鉴别及修改的。
对这类题目,如果考生在语言表达方面没有足够敏感度的话,很容易选择错误或者花费过多的时间,影响考试结果。
本文在总结真题的基础上,将公务员行测考试中常见的语病进行总结归纳,提升考生判断病句的能力,提升做题效果。
言语理解类题目常见的语病类型如下:
一、搭配不当
1. 一阵春风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
【解析】“月光”不能搭配“晃动”。
2. 你知道每斤蜂蜜中包含着蜜蜂的多少劳动吗?根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1斤蜜,大约要采集50万朵的花粉。
【解析】“50万朵”与“花粉”搭配不当。
3. 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上级领导的表彰。
【解析】“培养”与“失足青年”搭配不当。
4. 在他那个寂静的世界里,他像一头牛、一块石头、一弯清澈明净的溪水坦荡地流着……
【解析】“牛”、“石头”与“流着”搭配不当。
二、一面对两面
1.一篇议论文观点正确、论据充分、结构完整,是衡量其好坏的重要标准。
【解析】句子的前半部分“观点正确、论据充分、结构完整”都是好的一方面,不能对应后半部分的“好”与“坏”。
2. 能否提高学习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虚心刻苦。
【解析】“能”与“否”为两面,不能对应之后“虚心刻苦”的一面。
三、成分多余
1. 他的学习成绩之所以好,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勤奋、刻苦。
【解析】“之所以”就是“……的原因”,两者保留其一即可。
2. 这种新产品深受广大客户以及家庭妇女的欢迎。
【解析】“客户”包含“家庭妇女”,成分多余。
四、肯定与否定
1. 这道理是不言而喻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的。
【解析】后半句的三层否定等于“否定”,与之前的肯定表达相悖。
2. 《通知》严禁上级部门不得违反有关规定干预下级机关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配置,强调机构**涉及的人员要正确对待进退流转,服从组织分配。
【解析】“严禁”……“不得违反”,双重否定等于肯定,等于鼓励违反,与后边表述相悖。
五、歧义表达
1. 定语修饰歧义
一个学生的建议、发现敌人的哨兵。
【解析】一个——学生的建议,一个学生——的建议;发现——敌人的哨兵,发现敌人——的哨兵。
2. 主谓宾搭配歧义
没有穿破的衣服、他们三个一组。
【解析】没有——穿破的衣服,没有穿破——的衣服;他们——三个一组,他们三个——一组。
3. 词语组合歧义
这个人谁都不认识
【解析】这个人——谁都不认识,这个人谁都——不认识。
通过对各种常见语病的总结,相信各位考生在面对类似语句时,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判断,提升做题能力。
祝大家顺利通过考试,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