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设计:8.2.1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系统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了解生物的细胞结构及其功能。
(3)学会观察和描述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生物的基本特征。
(2)利用互联网等资源,搜集生物的分类信息。
(3)学会用生物学词汇描述生物的形态结构。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物的基本特征。
(2)生物的分类。
(3)生物的细胞结构及其功能。
2. 教学难点:(1)生物的细胞结构及其功能。
(2)生物的分类方法。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分类及细胞结构。
(2)实验法:观察生物的形态结构,进行生物实验。
(3)讨论法:分组讨论生物的分类方法。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生物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实验器材:进行生物实验。
(3)互联网资源:搜集生物信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六年级上册所学内容,复习生物的基本特征。
(2)提问:你们对生物有什么疑问?2. 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1)讲解生物的特征,如生命活动需要营养、呼吸、排泄等。
(2)举例说明生物的特征。
3. 讲解生物的分类:(1)讲解生物分类的依据,如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
(2)介绍生物的分类单位,如门、纲、目、科、属、种。
(3)举例说明生物的分类。
4. 讲解生物的细胞结构及其功能:(1)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2)讲解细胞的功能,如细胞膜的保护作用、细胞质的流动等。
(3)举例说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生物的基本特征、分类及细胞结构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搜集一种生物的信息,了解其形态结构特点,准备下一节课分享。
第二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帮助学生建构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知识结构。
2.通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说明淀粉在口腔中已经开始被消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让学生针对实际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和验证,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决策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体验团体合作的成功与喜悦。
通过收集唾液等操作活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2.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教学难点:1.举例说出消化系统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2.认识酶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消化系统师: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体生长发育和进行各种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能量都来自于食物。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除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以外,其余的都必须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作用,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
请问:食物是怎样通过消化系统而被消化的呢?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消化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回答:胃、小肠……通过提问学生教师归纳的方法总结出:1.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
2.消化管可分为: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和大肠、肛门。
消化管具有容纳、磨碎、搅拌和运输食物等功能。
(口腔:是消化道的开始部分,里面有牙齿、舌、唾液腺;咽、食道:食物进入体内的通道;胃:位于左上腹部,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呈囊状。
主要功能是暂时贮存食物,使食物和胃液充分混合;小肠:盘曲在腹腔中,长5—6m,开始的一段叫十二指肠,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大肠:长约1.5m,它的起始部分叫做盲肠,在腹腔的右下部。
盲肠上面连着一条细小的盲管,叫做阑尾肛门:是大肠的末端开口,食物残渣在大肠内形成粪便,通过肛门排出体外)3.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胰脏、肝脏、胃脏和肠腺。
均可分泌消化液,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教学目标:1、了解消化系统的器官组成及各器官的位置2、了解消化系统中各消化腺的种类、分布及主要功能3、了解口腔内牙、舌和唾液腺的形态教学重点:1、消化系统的各器官的位置2、消化腺种类、分布和主要功能3、口腔的结构和唾液对淀粉的初步消化作用教学难点:1、消化腺种类、分布和主要功能2、口腔的结构和唾液对淀粉的初步消化作用教学过程:师: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同学们请看这些美味的食物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同学们请思考一下:食物中有哪些营养成分呢?生:糖类,脂肪,蛋白质,水,矿物质,维生素和粗纤维。
师:那这七种营养成分是否都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生:不是都能。
师:很好,不是都能。
哪几种营养物质是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的?生:水,矿物质和维生素。
师:非常好。
淀粉、脂肪和蛋白质这些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分解成能溶解于水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和利用。
同学们考虑一下粗纤维能不能经消化后被吸收呢?生:粗纤维是不被消化,也不被吸收的。
师:很好。
但是,它有助于肠道的蠕动,能有效防止便秘。
师:不知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每天吃进大量的食物,但只排出少量的粪便,其余的部分到哪儿去了?生:被人体消化和吸收了。
师:同学们非常聪明。
我们已经好几次提到了“消化”,到底什么是消化呢?生: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吸收的营养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这句话也道出了消化的概念。
(板书:一、消化的概念)师:人体有八大系统,那么来执行消化这个功能的是人体八大系统中的哪个系统?生:消化系统。
师:非常好。
如果把人体的消化系统比作是一家“食品加工厂”,厂里有一条“食品加工流水线”,它大概有8—10米长,这个长度也达到了人体身高的六倍,那这条流水线从上到下会设有哪些工作车间呢?我们一起去这家食品加工厂逛逛吧。
(老师一边显示课件依次让学生了解这些工作车间。
)生: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板书: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师:实际上,这条食品加工流水线就是人体的消化道,各个工作车间也就是消化道上的各个消化器官。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8章第二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教案3北师大版第一篇:七年级生物下册第8章第二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教案3 北师大版《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根据已知的知识设计并制作一个建议的人体消化道模型。
2、能通过调查发现引起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原因。
3、能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现有关消化系统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与其他小组同学进行交流。
2、能分工合作制作模型。
科学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出食物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2、能举例说出各个消化器官的位置和作用。
3、能举实例说明暴饮暴食对各个消化器官的危害。
STSE目标1、能根据各个消化器官的功能举例说明养成良好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原因2、能举实例说明技术的进步给诊断和治疗疾病带来的帮助教学重点1、消化系统的各器官的位置和作用2、消化腺种类、分布和主要功能3、口腔的结构和唾液对淀粉的初步消化作用教学难点1、消化腺种类、分布和主要功能2、口腔的结构和唾液对淀粉的初步消化作用教学准备师准备:人体模型、多媒体课件生准备:橡皮泥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上课前老师采访几个同学看看他今天的早餐吃了什么好吃的?生:答(鸡蛋、馒头、肉片炒青菜等)师:那你们知道在这些食物中有哪些营养成分?生:淀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师:那你们知道这些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是怎样被人体直接吸收的呢?生:不知道师:我们每天都会吃很多东西,它们也都会在体内经过消化后被吸收利用。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食物在体内是怎样被消化和吸收的。
(板书:消化和吸收)(设计意图:通过一个小小的采访活动意在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二)新课教学奇妙的旅行(设计意图: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图来展现情景,在微型机器人的引领下,引领学生认识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等消化道以及消化腺的名称位置和作用,增强活动的探究性和趣味性)师提问: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人体有八大系统,那么大家想想食物在人体的消化和吸收要用到哪个系统呢?生:消化系统师:非常好。
《食物的消化》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食物的消化》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生物学》(2012年度12月第一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八章《人体的营养》的第二节中内容。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的版)对本节整体的要求是“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有重要影响。
人从生物圈中摄取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以满足自身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
”“具体内容是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整节内容包括三个主要问题: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
从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观点来分析,人体的消化系统组成是学习本节的基础知识,从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到食物是如何在人体消化管中逐渐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又怎样通过消化管上皮细胞进入血液,从而运送至全身,用于全身的生命活动的。
对此整节包括三个课时,来学习以上三个问题。
参考人教版生物教科书第二节的教学,对本节的三部分问题进行了微调,在以北师大版的知识内容之上融入人教版的编写特点进行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全面系统地介绍“消化系统的组成”,重点介绍口腔内结构,胃内壁结构和小肠内壁结构以及各消化腺分泌物的排向,为下面的学习打下知识基础;第二课时学习“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为什么必须经过消化”以及“如何在消化管中逐渐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即食物的消化”;紧接着在第三课时介绍“被分解成的小分子物质又如何通过消化管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即食物的吸收。
本节是针对其中第二个课时的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学习进入消化管的食物如何被消化的,即食物的消化,在教材中它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
主要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加深对“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这一生物观点的理解和认同,明确食物消化的原因及概念和食物消化的大概过程。
教学重点: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形成“消化”这一概念,通过演示实验“淀粉和葡萄糖透过透析袋的差异”的实验,了解到“进入消化系统的食物为什么必须经过消化”这一问题;再通过一个分组的创新探究实验“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帮助学生自主分析、自主总结得出“食物是在消化液中酶的作用下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结论,继而让学生系统地了解食物在口腔、胃、小肠内的消化过程。
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一、教学目标: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通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说明口腔中的消化过程。
3、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4、说明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二、教学重点: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2、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3、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4、说明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1、举例说出消化系统与其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2、认识酶在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3、描述食物在口腔、胃、小肠内的主要变化;4、描述小肠结构特点,解释为什么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模式:观摩式、启发式。
五、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人体内的营养成分包括哪些?归纳总结,引入新课:我们人体内的这些营养成分如何从食物变成人体内的营养物质,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下来,同学们用5分钟的时间,从课本第9页阅读到第13页。
板书: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一)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系统1、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2、消化腺:唾液腺、胃肠、胃腺、肝脏和胰腺(学生阅读完,让学生回答消化管和消化腺的组成,然后教师再用多媒体将课本人体消化示意图展出,向学生解说消化管各器官的位置和消化腺所处的位置和作用。
老师讲解过程中、强调:1、咽是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共有的通道。
2、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
板书:(二)食物的消化1、口腔内的消化2、胃内的消化3、小肠内的消化用多媒体演示“淀粉和葡萄糖透过透析袋的差异”实验(也可按课本内容进行说明),总结出消化的概念。
教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演示实验,我们了解了消化的概念。
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做着这样的活动。
例如我们平时吃饭,如果我们咀嚼一团白饭,时间久了,会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总结,然后用多媒体播出“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活动教师总结物质的消化过程:淀粉酶(口腔)麦芽糖酶(小肠)葡萄糖蛋白质酶酶(胃初步消化,小肠)氨基酸脂肪胆汁脂肪微粒酶甘油〸脂肪酸讲解过程中,教师强调:1、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位置和消化液名称2、小肠里有多种消化液是小肠为主要消化器官的原因之一3、胆汁不含消化酶习题训练:1、下列消化腺中,最大的消化腺是()A、唾液腺B、肝脏C、胰腺D、胃腺2、淀粉能在人的口腔中转变为麦芽糖,是因为人的唾液中含有什么物质?()A、水B、酶C、淀粉D、麦芽糖3、能分泌胆汁的器官是()A、唾液腺B、胆囊C、肝脏D、胰腺4、胃位于腹腔的()肝脏位于腹腔的()阑尾位于腹腔的()A、左上方B、右上方C、左下方D、右下方五分钟检测题(1)下列选择中,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A、胰液B、肠液C、胆汁D、唾液(2)人体消化食物的主要器官是()A、肝脏B、胃C、小肠D、口腔(3)肝炎病人害怕吃油腻的食物,那是因为()A、唾液分泌过少B、胆汁分泌过少C、胰液分泌过少D、胃液分泌过少(4)细嚼馒头时,觉得有甜味,是因为()A、淀粉分解成麦芽糖B、淀粉分解成葡萄糖C、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D、脂肪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5)蛋白质在何处进行化学性初步消化()A、口腔B、小肠C、大肠D、胃(6)不同的营养物质在人体消化管中消化的顺序不同,消化蛋白质、脂肪、淀粉的正常顺序应是()A、蛋白质、脂肪、淀粉B、脂肪、淀粉、蛋白质C、淀粉、蛋白质、脂肪D、淀粉、脂肪、蛋白质第2课时板书:(三)营养物质的吸收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食物的消化,我们平时吃的一些食物要变成我们体内的营养,必须先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
册教案
概述
本课主要介绍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是生物学中的一大难点和重点,因此需要同学们认真学习掌握。
食物的消化
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系统由唾液腺、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器官组成。
消化系统的功能
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食物中的大分子营养物质分解为小分子营养物质并吸收利用,同时将食物中的废物排出体外。
消化的三个过程
消化分为机械消化、化学消化和吸收三个过程。
•机械消化:主要指口腔、胃和小肠中的摩擦、揉捏和搅拌等运动。
•化学消化:主要指唾液、胃液、胰液和肠液等体液中的酶类将大分子营养物质分解为小分子,并发生酸碱中和等反应。
•吸收:小肠中的微细结构绒毛起到吸收小分子营养物质的作用。
营养物质的吸收
营养物质的种类
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营养物质的吸收途径
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通过肠壁上的绒毛进入血液和淋巴系统,供给人体所需。
营养物质的利用
营养物质的利用需要通过呼吸作用和各种代谢作用,最终产生能量和排出废物,供给人体生长、修复和运动等所需。
总结
本课内容较为复杂,需要同学们认真学习和掌握。
建议同学们多做练习题和实验,加深对食物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的理解。
《第二节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
2、说出小肠的结构与消化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3、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消化系统的图片和模型,培养相应的观察能力。
2.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形成形态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培养热爱生命的价值观和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饮食观。
教学重点: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
2、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
3、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教学难点: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人体的消化与吸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二食物的消化1、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A、物理性消化讨论:食物入口,你口腔中的器官会对食物进行怎样的处理?(引出物理性消化)除了口腔,你知道还有哪些器官会对食物进行物理性消化?形式:牙齿将食物切断、撕裂和磨碎,胃肠的蠕动将食物进一不磨碎,胆汁将脂肪颗粒乳化成脂肪微粒。
作用:使食物与消化液的接触面积增大,为化学性消化奠定基础、B、化学性消化教师:我们吃馒头的时候,如果嚼的时间较长的话,会发现馒头慢慢变甜了,有没有人知道这是为什么呢。
(引出化学性消化)作用:由消化液中各种消化酶将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过程。
教师小结: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口腔中即有物理性的消化还有化学性的消化,那么,在其它的消化器官中,是不是也有这两种消化呢、2、淀粉、蛋白质、脂肪的化学性消化过程唾液肠液胰液淀粉------------ 麦芽糖-------------葡萄糖口腔小肠小肠胃液肠液胰液蛋白质--------------------氨基酸胃小肠胆汁肠液胰液脂肪----------脂肪微粒-------------甘油 + 脂肪酸小肠小肠三营养物质的吸收1.学生思考(1) 你认为在消化道中那些部位具有吸收作用?(2)各部位能吸收那些营养物质?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图示显示给学生直观的感觉。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全册第一章:人体的生理活动1.1 细胞的生活学习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理解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1.2 生物体内的物质运输学习人体内的主要营养物质和废物的运输过程理解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的功能第二章:植物的生长发育2.1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学习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理解植物的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概念2.2 植物的器官学习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结构和功能理解植物的生殖过程和种子植物的分类第三章:遗传与变异3.1 遗传的基本规律学习孟德尔的遗传实验和基因的传递规律理解显性和隐性基因的概念以及遗传图解的画法3.2 生物的变异学习生物的变异现象和分类理解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区别及应用第四章:人类与生物圈4.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4.2 人类与生物圈的保护学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及方法第五章:健康生活5.1 食物与营养学习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食物来源理解合理膳食的概念和营养平衡的重要性5.2 运动与健康学习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理解适量运动和运动卫生的重要性第六章:生物的分类与进化6.1 生物的分类学习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和分类单位理解生物分类体系及其应用6.2 生物的进化学习生物进化的证据和过程理解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的科学理论第七章:人体的生殖与发育7.1 人体生殖系统学习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理解生殖过程和人类生殖技术的应用7.2 人体发育学习人体发育的过程和阶段理解青春期发育的特点和重要性第八章:生物与环境8.1 生态因素学习生态因素的种类及其对生物的影响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和重要性8.2 生物的保护学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和可持续发展理解个人和社会在生物保护中的责任和行动第九章:生物技术9.1 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学习生物技术的定义和应用领域理解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发酵工程的基本原理9.2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学习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及其影响理解生物技术的伦理和社会问题第十章:探索生命10.1 科学探究方法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理解实验设计和实验报告的重要性10.2 生物实验技能学习生物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操作理解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和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生物体的生理活动至关重要。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1课生物的特征第2课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第二单元植物的生活第3课植物的器官第4课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第三单元动物的生活第5课动物的器官第6课动物的行为第四单元微生物的世界第7课细菌和真菌第8课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第五单元人体生理第9课人体的器官和系统第10课人体的生理活动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利用实验法和观察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作业批改: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和理解能力。
3.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材。
2. 辅助材料:PPT、实验器材、观察标本等。
3. 网络资源:相关生物学知识的视频、图片、文章等。
六、第六单元人体健康第11课健康的生活方式第12课营养与健康七、第七单元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第13课遗传与基因第14课生物的变异八、第八单元生物的进化和环境保护第15课生物的进化第16课生态环境保护九、教学方法1. 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营养知识,提高学生的生活素养。
2. 通过基因遗传和变异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3. 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生物进化的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4. 通过生态环境保护的实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2)、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3)、理解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2、能力目标:(1)通过讨论、交流、实验观察,培养学生交流、观察、能力(2)能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饮食习惯,促进生命健康二,教学重点、难点:1、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三、教学方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四、教学设计程序:【情境导入】小肠有什么作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一下,食物是怎样被消化和吸收的?【新课讲授】学习探究任务一:学习探究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自主独立完成以下相关内容,有不明确的或需要助手时可以询问同组帮忙帮忙。
1、观察教材图及教师出示的挂图,说一说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并指出在身体的大致位置。
(同组对子成员相互做一做,并高效完成课堂展示环节。
)2、试着概括填写出消化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功能,并展示给同组成员或全体同学。
请同学们参照实验一和教材内容,自主设计证明胆汁对脂肪具有乳化作用的实验。
然后与组内成员讨论完成实验。
做好在全班交流展示的准备。
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材料用具;4、方法步骤:5、现象及结论:描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1、独立思考:什么是消化?哪些营养物质需要消化?2、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并能展示。
3、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
(教师指导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4.演示实验:胆汁的乳化作用。
提出问题“胆汁有什么作用?学生六人一组做胆汁乳化用的实验.5.指导学生读图。
强调:大分子物质只有消化成最基本的单位才能被吸收。
6.阅读P33资料分析,比较小肠、大肠结构的特点,理解小肠的结指导学生读书,比较小肠、大肠结构的异同点。
想想小肠的哪些结构特点适合营养物质的吸收。
指导学生做小肠内表面皱襞模型。
加深对小肠功能的理解。
学生尝试分析肠内表面具有的皱襞和小肠绒毛,可以大大地增加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