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志对五脏的伤害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4
中医基础知识了解中医的情志与健康关系中医学认为,情志与健康密切相关。
情志指人的情感、意志和思维活动,而健康是指身心的良好状态。
在中医理论中,情志与健康的关系被视为维持和调理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介绍中医对于情志与健康关系的认识,并探讨情志对健康的影响及中医的调理方法。
情志与五脏关系中医将人体分为五脏,即心、肝、脾、肺、肾。
每个脏腑都与一种情志相联系,情志的失调会影响相应脏腑的健康。
具体而言:1. 心与喜悦:心属火,喜悦是心脏的情感表达。
若长期欢乐愉悦,能促进心脏功能,维持心血管的健康。
2. 肝与愤怒:肝属木,愤怒是肝脏的情感表达。
过度的愤怒会导致肝气郁结,出现头痛、眩晕等症状。
3. 脾与思考:脾属土,思考是脾脏的情感表达。
过度思考、担忧会损伤脾脏,引发消化问题、疲劳等。
4. 肺与忧伤:肺属金,忧伤是肺脏的情感表达。
长期忧伤可导致肺气郁结,影响呼吸系统的健康。
5. 肾与恐惧:肾属水,恐惧是肾脏的情感表达。
经常感到害怕会伤害肾脏,导致肾功能失调、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情志对健康的影响情志的平衡与健康密切相关。
情志过度或不足都可能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
以下是几种常见情感对健康的影响:1. 高兴和喜悦:情绪愉悦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对提升身体健康有积极作用。
2. 愤怒和烦躁:过度的愤怒和烦躁会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3. 忧虑和焦虑:持续的忧虑和焦虑可能导致失眠、消化不良等身体问题。
4. 悲伤和失望:过度的悲伤和失望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患病风险。
5. 恐惧和惊恐:持续的恐惧和惊恐会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加重心脏负荷,引发心脏病。
中医的情志调理方法中医重视情志的调理,通过平衡情志以维护身心健康。
下面介绍几种中医常用的情志调理方法:1. 食疗调理:中医认为,食物与情绪有关,合理的饮食习惯可以改善情绪。
例如,食用具有镇静作用的食物如香蕉、糯米等,有助于缓解紧张和压力。
2. 中药调理:中药可以通过草药的性味特点对情志进行调节。
情绪对五脏的影响心主喜、恨——性情急躁的人最容易得心脏病,伤“心神”心属火。
所以,火性人容易急躁,喜欢争论。
另外,心还主喜、恨。
当一个人心情愉悦的时候,他的气血流畅,肌肉放松,身体上的疲惫也能很快减轻。
在怨恨别人的时候,就会产生心跳加速、失眠、癫狂、声音暗哑、生疔疮等症状。
过喜的时候,就会心气涣散,神不守舍,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精神无法集中、心神恍惚、嘻笑癫狂。
有时候,很多人感觉自己心跳得很快,心口不舒服,睡不着觉,容易忘事儿等,这就是过喜伤心的缘故。
如果内心急躁,面色黑红发暗,这就意味着心神受到伤害了。
这时,心神不稳的人最容易患上心脏病。
肝主怒——常生气的人最容易得肝病,伤“肝神”肝属木。
属木的人具有宁折不曲、不轻易服人的性格。
这种人做起事来一般容不得别人辩驳,别人一反击,他就心中不服气。
这样一来,他的内心就在不断地来回“拉锯”,结果便是把怒气给引上来了。
怒伤肝,爱生气的人一般肝都不是很好。
人在发怒时,会感觉胸膛发闷,像有什么东西堵住了一样。
有的人还会出现脸色发红、头昏眼花、两臂麻木、胸膈那一块感觉不舒服等情况,这都是暴怒伤了“肝神”的结果。
如果一个人平时脸色青里带白,说明他的肝经已经受到损伤了,很有可能患有肝病。
脾主思——爱操心的人最容易食欲不好、消化不良、肚子胀满,伤“脾神”平时想得多的人吃饭不香,这是怨气伤脾所致。
将怨气闷在肚子里不发泄出来,脾经最容易受到伤害,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肚子胀满等现象。
这就是“脾神”受伤所带来的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伤害。
肺主悲——爱计较的人最容易感冒、咳嗽,伤“肺神”如果一个人什么事都爱计较,笑在脸上,恼在心里,或者整天阴着一张脸,悲悲切切的,那就很容易伤肺,出现精神不振、面黄身瘦、头发枯黄等现象。
爱计较的人经常感冒、咳嗽,就是因为他的“肺神”受到了伤害。
肾主恐——胆小怕事的人最容易肾虚有的人一旦要上大场面、见大人物,就会急着往厕所跑,这是心里紧张导致“肾气失固,气泄于下”的缘故。
3.《快乐的城堡》拿破仑希尔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塞尔玛陪伴丈夫驻扎在一个沙漠的陆军基地里。
丈夫奉命到沙漠里去演习,她一个人留在陆军的小铁皮房子里,天气热得受不了一一在仙人掌的阴影下也有华氏125度。
她没有人可谈天一一身边只有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而他们不会说英语。
她非常难过,于是就写信给父母,说要丢开一切回家去。
她父亲的回信只有两行,这两行信却永远留在她心中,完全改变了她的生活:两个人从牢中的铁窗望出去。
一个看到泥土, 一个却看到了繁星。
塞尔玛一再读这封信,觉得非常惭愧。
她决定要在沙漠中找到繁星。
塞尔玛开始和当地人交朋友,他们的反应使她非常惊奇,她对他们的纺织、陶器表示兴趣,他们就把最喜欢但舍不得卖给观光客人的纺织品和陶器送给了她。
塞尔玛研究那些引人入迷的仙人掌和各种沙漠植物、动物,又学习了有关土拨鼠的知识。
她观看沙漠日落,还寻找海螺壳,这些海螺壳是几万年前的,这沙漠还是海洋时留下来的……原来难以忍受的环境变成了令人兴奋、流连忘返的奇景。
是什么使这位女士内心发生了这么大的转变呢?沙漠没有改变,印第安人也没有改变,但是这位女士的念头改变了,心态改变了。
一念之差,使她把原先认为恶劣的情况变为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冒险。
她为发现新世界而兴奋不已,并写了一本书,以《快乐的城堡》为书名出版了。
其实啊换一种积极心态看人生,你的人生会始终如同黎明一样充满希望。
忘掉能忘掉的,记住不能忘掉的。
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古兰经》上有一则故事:一位大师隐居几十年练就了移山大法” 一天,有人找到大师,请他当众表演一下,大师对着一座山念念有词,然后大声叫道:山过来,山过来!”可那座山仍岿然不动。
于是大师走向了那座山,说道:山不过来, 我就过去吧。
”这就是移山大法”山不过来我过去,短短七个字道出睿智的人对待生活、对待困难的态度。
这是一种宽广的胸怀,一个良好的心态。
聪明的人要学会适应,并在适应事物的过程中激发自己的潜能,改造环境,获得快乐,而不是自怨自艾, 悲观彷徨1不能改变环境的时候,就学习适应环境。
脏腑与情志活动的关系脏腑与情志活动的关系情志是对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和五志(喜、怒、忧、思、恐)的简称。
中医学十分重视对情志活动的调节,认为恬惔虚无、养性修身方可益寿延年。
这对于中医美容学具有很大的启示,因性情的陶冶和精神的愉悦,不仅可避免疾病的发生,养生长寿,而且还能减少因情志刺激给容颜带来的损害。
1.脏腑对情志活动的影响藏象学说认为,人对外界信息引起的情志变化是由五脏的生理功能所化生,故把七情简化为五志而分属于五脏。
如《素闻·天元纪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指出,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
《内经》将五志纳入五脏系统之中,五志的活动是以五脏精气作为物质基础的,是五脏机能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
若仅有外界刺激,而没有反应主体的物质基础及其机能活动,情志活动不可能产生,所以,“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灵枢·平人绝谷》)。
人当喜则喜,当怒则怒,当思则思,当忧则忧,当恐则恐,这是人的正常情志反应,是由五脏精气所化生的,以五脏生理活动为基础的。
因此说正常的脏腑功能活动是情志活动健康的基础。
但当五脏发生病变时,就会引起不正常的情志反应,如易怒善恐、喜笑不休、思虑过度等。
2.情志活动对脏腑的影响藏象学说在肯定人体脏腑生理活动是决定情志活动的基础的同时,又强调情志活动反过来对脏腑也会发生重要的作用。
正常的精神情志活动对脏腑气血会产生良好的调节作用,如《灵枢·本藏》说:“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
”《素问·举痛论》也说:“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机体的精神状态良好,情志调摄适宜,对于维持脏腑机能活动的协调,营卫气血运行的通利,抵御外邪的侵袭具有重要意义,“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反之,情志活动的失调,往往可引起脏腑机能的失常而发生种种病变。
中医基础理论——情志与五脏的关系人的神志活动包括五神和五志,五神是五种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五志人对外界刺激表现出来的精神活动变化。
情志活动也是以五脏精气作为物质基础,故与五脏的生理状态有着直接的关系。
五神五神是神、魂、魄、意、志的统称,是五种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五神分属五脏,与五脏的关系为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
心藏神心能主宰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是因为心藏神,心神高魂、魄、意、志四神一级,其他四神都归心神管理。
肝藏魂肝藏血,血舍魂,随神往来者谓之魂。
魂是受心神控制的精神情志活动,魂随着血藏在肝中。
肝血不足就会魂不守舍,出现梦游、梦呓(说梦话)、梦魇(鬼压床)、幻觉等症,都是魂不受心神控制引起的。
肺藏魄肺藏气,气舍魄,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
魄是随着精气一起出入的,人从父母那获得先天之精的时候就有了魄,魄随着气藏在肺中。
人与生俱来的各种本能的感官与动作能力,如皮肤对冷热痛痒的感觉,婴儿会啼哭,视觉听觉等都属于魄的范畴。
魂和魄都属于人体的心理活动,魂是后天形成的相对高级的神经心理活动,魄是先天的相对低级的本能神经心理活动。
脾藏意脾藏营,营舍意,心有所忆谓之意。
营是营养物质,指经脉内的精气;意是意念,是指外界事物在心中的印象,人的记忆力就是把这个意保存下来的能力,意是记忆力的基础。
脾气健运,意念丰富,是人的思考和记忆力强的前提。
肾藏志肾藏精,精舍志,意之所存谓之志。
把意保存下来就是志,所以志就是记忆能力。
还需要知道的是短期记忆能力是志,长期记忆能力是魄。
比如老年痴呆记不得刚发生的事,却能记得小时候的事,说明出问题的是志不是魄。
五志五志是喜、怒、忧(悲)、思、恐(惊)五种情志,是人对外界刺激表现出来的精神活动变化。
五志也分别对应五脏,分别是: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
心在志为喜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适当的喜乐情绪,可以使营卫之气运行通畅,但过度喜乐会使心气涣散,损伤心神。
心、肝、脾、肺、肾,搞懂七情与五脏的关系!人在认识周围事物或与他人接触的过程中,对任何人、事、物总会产生相应的情绪,在我们中医称之为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在正常情况七情变化对健康影响不大,也不会引起什么病变。
但是,一旦因内外刺激而引起七情太过就会导致人得多种疾病。
首先来说七情太过会损伤相应之脏:即心在志为喜,过喜则伤心;肝在志为怒,过怒则伤肝;脾在志为思,过度思虑则伤脾;肺在志为悲为忧,悲忧过度则伤肺;肾在志为恐,过恐则伤肾。
1怒则气上、怒伤肝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
喜怒思忧恐,简称“五志”。
不同的情志变化对各脏腑有不同的影响,而脏腑气血的变化,也会影响情志的变化,如《素问·调经论》说:“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
”《灵枢·本神》又说:“肝气虚则善恐(容易受惊吓)、目无所见、或阴囊缩筋挛,实则多怒、两胁少腹痛。
大怒常常致使肝气上逆,甚则血随气逆。
临床主要表现为:头胀痛,面红固赤,急躁易怒;血随气逆则呕血,甚则昏厥卒倒;若肝气横逆犯脾,可兼见腹痛、腹泻等症。
2喜则气缓、喜伤心“喜伤心”的典型例子,就是《儒林外史》里的“范进中举”,一个落魄书生,几次考举人不中,在他已经绝望的时候,突然传来了好消息,居然考中的举人!这个好消息让他乐极生悲,居然当时就乐疯了,这是一个典型的“喜伤心”的例子。
过度喜乐,会使心气涣散或心神惮散。
轻者可见心悸失眠、少气无力、精神不集中等;重者神志失常、狂乱,或见心气暴脱而大汗淋漓、气息微弱、脉微欲绝等。
3思则气结、思伤脾心情不好时皮肤、内分泌等等一些病症都会出现。
《黄帝内经》中提到“思伤脾”,从中医角度讲,每一种情绪都可以影响内脏器官,导致人体气血运行方面出现问题。
中医认为:“思则气结。
”思虑过度,容易使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消化液分泌减少,出现食欲不振、讷呆食少、形容憔悴、气短、神疲力乏、郁闷不舒等。
七情对五脏的影响在中医临床过程中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前段时间有个老爷子满面红光的走进诊室,说是要看看中医,我说您的病情都写在脸上了,老人表示不解,首先脸色潮红,头发苍白稀疏,面部多老年斑,面红的下面又有蜡黄。
我说这是肝阳上亢的表现,平时肯定是个急脾气,而且脾胃肯定不好,老人说确实都有,高血压几十年了,这次来看中医就是脾胃不好,已经做了三次的手术了,实在受不了了。
其实,不论是现代医学还是中医,都知道情绪对人有影响,只不过,致病机理不同,治疗当然也就不一样。
七情致病是临床上极容易被忽略的,人们越来越重视所谓的客观指标,比如这个老人家,人们只是关注他的血压如何、消化道的肿物有没有复发,却不关心他有哪些症状,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七情致病伤及五脏,主要是伤及五脏的气机,而致气机升降失常,气血功能发生紊乱。
七情分属于五脏,不同情志影响不同内脏的气机,其病变特点也有所不同。
怒则气上,大怒则肝气上逆,可影响及肝藏血的功能,气血并走于上可见面红目赤,头晕,耳鸣等,甚至引起肝风内动(脑血管意外)等。
喜则气缓,喜为心之志,过喜伤心,致心气涣散不收,可见乏力,心神不集中,甚者可见精神失常。
恐则气下,恐为肾之志,过恐则伤肾,肾气不固,精气下陷,可见大小便失禁,遗精等症,长期生活在恐惧的环境中,或者内心有恐惧的持续刺激,是会伤及肾气的。
惊则气乱,人一旦受惊后,心神紊乱,无所依靠,可见心神不安,甚至错乱,往往是长期的精神刺激。
思则气结,这个临床上最为常见,思为脾之志,思虑过度则伤脾,运化失职,可见胸闷气短、食欲不振,腹胀等症。
情志致病要么是剧烈的刺激,要么是长时间的刺激,情志也是过犹不及,并不是一出现不良情绪身体就立即出现问题,所以要系统的看待这个问题,在诊疗过程中也应极为细心才能发现。
封控三个多月以来,人们的免疫力都经受了巨大的考验,要知道人的精神状态和免疫也有密切的关系,所有数据都显示由于管控引起的精神类疾病急剧增加。
真希望不要再歌颂苦难,苦难带给人的只有不幸,至于是否能激励别人并不确定,但是苦难反复的被人强调,也是希望尽量能避免,仅此而已。
情伤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惊伤心胆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七情伤: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惊伤心胆(转)注:中医认为五志(分别是怒、喜、思、悲、恐)与五脏(分别是肝、心、脾、肺、肾)相连,五志过极会影响其所对应的脏器的功能。
七情内伤是以外界刺激引起情志异常为主因,作用于内脏导致内脏阴阳气血失调而发病。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五劳证治》说:“五劳者,皆用意施为,过伤五脏,使五神(即神、魂、魄、意、志)不宁而为病,故曰五劳。
以其尽力谋虑则肝劳,曲运神机则心劳,意外致思则脾劳,预事而忧则肺劳,矜持志节则肾劳。
是皆不量禀赋,临事过差,遂伤五脏。
”所以说情志伤是直接伤及内脏,且不同的情志刺激所伤的脏器也有所不同。
怒伤肝,是指过度恚怒,引起肝气上逆,肝阳上亢或肝火上炎,耗伤肝的阴血。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若有所大怒,气上而不下,积于胁下,则伤肝。
”《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逆,甚则呕血。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医医偶录》说:“怒气泄,则肝血必大伤;怒气郁,则肝血又暗损。
怒者血之贼也。
”喜伤心,是指过喜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
《灵枢·本神》说: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
”《医碥·气》说:“喜则气缓·志气通畅和缓本无病。
然过于喜则心神散荡不藏,为笑不休,为气不收,甚则为狂。
”心藏神,心神散荡,喜笑不休则伤心。
思伤脾,是指思虑过度,脾失健运,气机郁结。
《望诊遵经·变色望法相参》说:“思则气结于脾。
”《医述·卷七》说:“思则气结,结于心而伤于脾也。
”《医学衷中参西录·资生汤》说:“心为神明之府,有时心有隐曲,思想不得自遂,则心神拂郁,心血亦遂不能濡润脾土,以成过思伤脾之病。
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
”人体五脏失调会引起不同情绪反应,反之,情绪又会影响五脏。
所以保护身体,不狂喜、不大悲、不嗔怒、不惊不忧不恐,可以从懂得原理开始。
情志:喜对应脏腑:心情志过激致病病机:“过喜”或“暴喜”会使心气消耗过度。
内伤脏腑的病理表现:注意力下降,头晕,心悸,入睡不深,时常惊醒。
严重时可引起精神失常,或突然晕倒。
调养方法:推拿按摩心经或心包经可使血脉通畅,心气充沛,神志安宁。
内服中成药:生脉饮、补心气口服液。
情志:怒对应脏腑:肝情志过激致病病机:“盛怒”、“暴怒” 导致肝气亢奋,过度消耗肝血,使肝血不足,则出现阳亢而阴不足的病理状态;“怒则气上”,气过升而不降,使气机升降失衡,也会影响到肝及其他脏的功能。
内伤脏腑的病理表现:肝气逆行,使得血液运行失常,消化功能出现障碍,常出现腹胀腹痛腹泻。
严重时还可出现吐血、中风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调养方法:推拿按摩肝经和胆经可以通畅肝气,保持其正常的疏泄功能,调整血液和津液的运行输布畅达,使得情志舒畅。
可以自制枸杞梅菊饮,配制方法:枸杞15克、乌梅10克、菊花10克,开水泡服。
情志:忧对应脏腑:肺情志过激致病病机:愁忧、情绪抑郁导致肺气闭塞。
忧愁的刺激量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就会使气机闭塞而致病。
内伤脏腑的病理表现:肺气阻滞,导致胸闷、气短、呼吸不利,进而出现喘促咳嗽等症。
情志:思对应脏腑:脾情志过激致病病机:是指思维长时间的高度集中,思虑太过。
气血受阻,郁结在一处,不能通畅运行到周身而致病。
内伤脏腑的病理表现:气机郁结则脾胃功能失常,消化吸收功能紊乱,出现食欲下降,食后腹胀,消化不良,便秘,腹泻等症状。
严重者则会有贫血、水肿、严重营养不良。
调养方法:推拿按摩胃经腧穴可以强健脾胃功能,增强消化吸收功能,保证气血在经脉内正常运行。
尤其足三里穴,是人体重要的保健穴,疗效显著。
可用中成药:越鞠丸、参苓白术丸。
中医学习---情志与五脏关系8页你是一个充满阳光的人?还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你易怒吗?胆小吗?爱哭?爱笑?乐观还是悲观?可是,你知道吗?其实人的很多举动,包括性格,跟身体本身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情志与身体是互相影响的。
你的情志会影响你相应的五脏,而你的五脏哪里出了问题就会导致情绪上的不同变化。
下面我们就具体来说说五脏与情绪的关系:1.肝:内经上说,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木。
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
怒伤肝,悲胜怒。
简单的说,用东西南北中方位的东来表示肝,然后注意了,如果你在梦中呼喊的话,这是属于肝出了问题了,因为肝在声为呼;手握不住东西了,手抖了,手抽筋了,脚抽筋了,都和肝跑不了关系。
你的眼睛出了毛病,那是因为你的肝先有问题才引起的。
你喜欢吃酸的,那是因为肝的需要,但是你吃多酸味的东西,那是要伤肝的。
你易怒,是因为你肝火盛;你肝郁,你就容易生气。
生气是伤肝的,肝伤了你就更容易生气了,所以,你的身体和你的情志是相互影响的,你的肝脏健康了,你就不容易生气;你不容易生气,你的肝脏就不会受伤。
要注意的是,生气它不仅伤肝,它还会连累其他的脏器。
你说过或听过这样的话吗?“被你气得吃不下饭”“气饱了”“气哭了”因为你生气了,肝气盛,直接影响了脾气的生发,所以你气得吃不下饭了。
这是因为木克土。
你生气了,气哭了,那是因为悲胜怒,肝气不足。
肝它是藏魂的器官,人是有灵魂的对不对,这个连老外他们都承认的。
如果肝不藏魂的后果是怎样的呢?小孩子刚刚出生的时候脑门是没合的,还留了一道缝,所以,小孩子有丢魂这么一说,小孩子丢了魂是会哭闹不休的,喊了回来就好了。
同样,大人如果肝魂不稳,他就容易失眠多梦,甚至严重的会出现神志失常的问题。
比如说春天来了,有部分间歇性精神病人他们就会发病,因为春天是属于肝木的季节,对于这个脏器有病的人来说,肝脏生长的节奏跟不上季节生发的节奏它就要发病。
情志失衡如何影响人体五脏六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情志的变化如同天气的阴晴,时而喜悦,时而忧愁,时而愤怒。
然而,您可能未曾意识到,这些看似平常的情志波动,如果失去平衡,会对我们体内的五脏六腑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喜”。
适度的喜悦可以让人心情舒畅,气血调和。
但如果大喜过望,就可能会“伤心”。
比如说,突然中了巨额彩票,或者实现了长久以来梦寐以求的愿望,过度的兴奋可能会导致心气涣散,出现心慌、心悸、失眠、多梦等症状。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大喜过度会扰乱心神,使得心无法正常地发挥其主血脉和主神志的功能。
接着是“怒”。
愤怒是一种常见的情绪,但经常发怒或者暴怒,对身体的损害可不小,首当其冲的就是肝脏。
怒则气上,当人愤怒时,肝气会急剧上升。
这就像给肝脏打了一针“兴奋剂”,使其疏泄功能失常。
长期如此,容易出现肝气郁结,表现为胸胁胀痛、月经不调、乳房胀痛等。
严重的还可能会导致肝火上炎,出现头晕目眩、面红目赤、口苦咽干等症状。
“忧”这种情志,主要会影响到肺脏。
当一个人总是忧心忡忡,愁眉不展时,肺气就会被郁滞。
肺气宣降失常,就可能出现咳嗽、气喘、胸闷等症状。
而且,长期的忧愁还会削弱人体的抵抗力,使得外邪更容易侵入肺部,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
“思”则与脾脏密切相关。
过度的思考、忧虑会伤脾。
比如,学生在面临重大考试时,常常会因为过度紧张和思考而食欲不振。
这是因为脾主运化,过度的思虑会阻碍脾的运化功能,导致脾胃气滞,出现脘腹胀满、消化不良、大便溏泄等问题。
最后是“恐”。
恐惧过度最易伤肾。
当人处于极度恐惧的状态时,肾气会下泄,出现二便失禁、遗精、滑精等症状。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恐惧长期困扰会导致肾的封藏功能失调,进而影响到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功能以及整体的健康状况。
情志失衡对五脏六腑的影响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例如,长期的肝气郁结可能会影响到脾的运化,导致肝郁脾虚;而脾的虚弱也可能进一步影响到肾的功能。
情志失调易损伤脏腑气血不狂喜、不大悲、不嗔怒、不惊不忧不恐,是养生保健的重点。
时逢清明,把扫墓当作难得的家庭日,可抑制悲伤之情。
扫墓后,全家大小也可聚在一起用餐,亨受天伦之乐。
根据世卫组织统计,约七成心理障碍者,坏情绪会“攻击”身体的器官以泄愤!身体的这些“替罪羔羊”就包括胃疼腹泻、长青春痘,甚至头皮发痒。
有专家指出,坏情绪第一会“攻”肝,进而引发肠胃疾病,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这是因为人在面对强大压力时,胃会变得敏感脆弱,当人紧张时,通常会胃疼、腹泻,甚至胃口不佳,食不下咽。
坏情绪第二个“攻击”的是内分泌,尤其是性腺和肾上腺。
这就是为什么女人在失恋或经前长青春痘,心烦易怒,天天加班或过夜生活会使得月经失调,这些都是因为性激素分泌拉响了警报。
当人突然受到惊吓时,情绪会立刻通知肾上腺,大量分泌肾上腺素,久而久之会养成亢奋的分泌状态,最终引发疾病。
坏情绪第三会“攻击”皮肤。
紧张时头皮发痒,烦躁时头皮屑增多,睡眠不好时狂掉头发,头皮光亮潮红、口干口苦及烦躁易怒。
坏情绪会减寿养生保健中医诊所的林丽明中医师受询时指出,中医认为情志是由五脏之气化生,若情志失调,则容易损伤脏腑气血,影响健康。
一般来说,七情之中以愤怒、忧郁、悲伤、惊恐对人体的影响和危害最大,颓丧、惧怕、贪求、怯懦、妒忌和憎恨,还很容易减寿。
林医师认为,坏情绪总体可伤到心、肝、脾、肺、肾。
由此引发肝胆疾患(如胆结石、胆囊炎),消化性疾病(如反流性食道炎、反肠易激综合征),妇科疾病(如经前综合征),心脏疾患(如冠心病,心绞痛),支气管哮喘、糖尿病等。
在所有人群中,老人、妇女、小孩最容易得情绪病。
她说,有个83岁老妇,若儿女没有定时去探望她,她就会感道不适:小便不出(癃闭)、严重便秘、哮喘等,有时甚至还须送院救治。
以肠易激综合征为例,有个29岁的女会计师,每逢公司结账加班或孩子生病时,都会腹痛、腹泻,胸胁痞闷,矢气频作,伤感叹息,易怒,苔薄白,脉弦。
情志对脏腑的影响作者:郑芝环来源:《健康博览》 2019年第5期情志不仅对人的胃肠影响关系密切,对人体的气血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中医有“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的说法,也就是说身体的五脏六腑又是相关联的,人体的五情六志对人体的五脏六腑都会产生影响,所以人体五情六志会导致人体的五脏六腑功能紊乱。
喜伤心心主神明,过度兴奋高兴容易导致心神亢奋,进而耗损心气,损伤心阴,所以会对心脏的功能造成干扰。
解决方法:比如耗损心气,气阴亏虚的可以使用生脉饮治疗,用药比如西洋参麦冬五味子;如果心阴亏虚、心神亢奋、睡眠不安的可以使用天王补心丸。
怒伤肝经常发脾气,会导致肝火上亢,肝气逆乱,或者肝阳上亢,容易导致头晕目眩,面红目赤等症状,所以有些高血压容易中风的病人,很多也是经常在发怒的时候发作。
解决方法:如果是肝气郁结,抑郁不安,导致肝火旺盛,可以使用丹栀逍遥丸;如果肝火旺盛,肝阳上亢的,可以使用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等。
思伤脾过度思虑容易影响人体的胃肠脾胃功能,所以经常工作压力大,经常忧思过度的人容易出现食欲下降,胃肠功能紊乱,这是因为损伤脾胃,脾胃的运化功能无力所导致的症状。
解决方法:经常忧思过度,胃肠功能紊乱,可以使用调理脾胃的方药,比如陈夏六君丸、参苓白术散;思虑过度,耗伤气血,心神不安的可以使用归脾丸。
悲伤肺过悲则伤肺,经常悲伤容易导致肺气不足,肺气亏虚,会导致愁容满面,面是暗淡苍白,身体的机能下降,而肺气下降,肺的呼吸的功能下降,肺卫功能下降,人体就容易导致气血衰,抵抗力下降。
解决方法:如果肺气不足,体内气血不足,抵抗力下降,可以使玉屏风散、四君子汤等。
恐伤肾过度的惊恐容易耗损肾气,导致肾气不固,而肾主二便,肾主生殖,因此容易出现大小便失常,容易出现性生殖机能下降。
解决方法:肾气不足,肾气不固导致小便频多,可以使用缩泉丸、桑螵蛸散;过度惊恐会耗损肾气,不能固精导致遗精早泄,可以使用金锁固精丸。
七情对五脏的影响作者:24小时健康加油站发表时间:昨天13:37:28七情是内伤杂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
一般情况下七情并不致病,而是人的精神意识对外界事物的反应。
作为病因是指这些活动过于强烈、突然或持久,引起脏腑气血功能紊乱而致病。
喜与惊是心的情志的体现常言说:“人逢喜事精神爽”。
当人喜乐、高兴的时候,就会感到精神愉快,全身舒畅。
因为它能促使气血流畅,营卫通调,所以适度喜乐有益身心,是健康人正常的情志活动。
但是,如果过度喜乐,不仅无益,反而使心气散乱,精神不能集中,所谓“喜伤心”。
过分的喜,不仅伤心,而且能伤肺,因为心肺同属上焦。
惊即惊恐,是突然遇到意外之事而精神紧张的一种表现。
惊恐对心的影响最大,一般受惊,并不致于使心的功能紊乱。
但是,当人突然受到惊恐时,会使心神受伤,功能紊乱,所谓心无所依,神无所附,惊慌失措,甚至神志错乱,发生痴呆之症,即所谓“惊则气乱”。
尤其是小儿脏腑娇嫩,心神怯弱,最易受惊。
小儿受惊,轻则惊悸、大哭大啼,严重时可出现“惊风”或“癫痫”等证。
怒是肝的情志的体现肝气宜疏泄、条达而不能抑郁,也不能过于愤怒。
若过度愤怒,就会伤肝,使肝的功能失常,导致肝气横逆、上冲,所谓“怒则气上”,症见面赤、头晕、胁痛、胸满、纳少。
严重时可导致血随气逆,蒙蔽清窍,引起昏厥。
愤怒不但能伤肝,而且能伤脾,因为肝病最易累及脾脏。
忧与悲是肺的情志的体现忧即忧愁,也就是心情愁闷不愉快。
当忧愁不解时,多感到肺气不舒,胸闷气短,颓丧懊恼,精神不振等,这是因为忧愁过度,损伤肺气的缘敌,即所谓“忧伤肺”。
这就是说,忧愁太过使气机不利,脉道闭塞,升降失常。
忧愁不仅伤肺,而且也能伤脾。
因为脾居中州,上焦心肺之气受伤,势必影响中焦。
悲即悲哀或悲痛。
悲哀太过,则意志消沉,导致肺气耗伤,所谓“悲伤肺”、“悲则气消”。
悲不仅伤肺,有时也伤心神,除了心肺同居上焦外,因为心主神志,一切情志变化等精神致病因素都有可能伤及心神。
情志病与五脏六腑的关系是什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听到“气得我肝疼”“吓得小心脏扑通扑通跳”“愁得吃不下饭”之类的话语。
这些看似普通的表述,其实反映了情志与我们身体五脏六腑之间紧密的联系。
那么,情志病与五脏六腑的关系究竟是什么呢?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情志病。
简单来说,情志病就是由于情绪、情感的过度波动或者长期压抑而导致的身心疾病。
比如焦虑、抑郁、易怒、过度悲伤等不良情志,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调节和控制,就可能会引发身体的各种不适和疾病。
中医认为,人的情志活动与五脏六腑的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
当我们长期处于愤怒、压抑或者郁闷的情绪中时,就容易导致肝气郁结。
肝气郁结的人可能会出现胁肋胀痛、胸闷不舒、月经不调等症状。
而且,肝郁久了还可能化火,表现为头痛、目赤、口苦、烦躁易怒等。
所以,那些动不动就发火或者总是郁郁寡欢的人,往往肝脏的功能会受到影响。
心主神明,主宰着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过度的惊喜或者长期的焦虑、恐惧,都可能会损伤心气。
心气不足的人,容易出现心慌、心悸、失眠多梦、健忘等症状。
就像有些人在经历了巨大的惊喜之后,可能会心跳加速、头晕目眩,这就是心气受到了影响。
而长期处于焦虑状态的人,往往会睡眠不好,精神恍惚,这也是心的功能失调的表现。
脾主运化,在志为思。
如果一个人思虑过度,就会影响到脾的运化功能。
我们常说“思则气结”,意思就是过度的思考会导致脾气郁结,从而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便溏等症状。
很多学生在面临重要考试的时候,由于精神高度紧张,思虑过多,就会出现吃不下饭、肠胃不适的情况,这就是脾受到了影响。
肺主气,司呼吸,在志为忧悲。
过度的忧伤和悲哀会损伤肺气,导致肺气不足。
肺气不足的人,容易出现气短、咳嗽、乏力等症状。
那些遭遇重大挫折或者失去亲人后长时间沉浸在悲伤中的人,往往会感到身体虚弱,容易生病,这就是肺受到了损伤。
肾主藏精,在志为恐。
过度的恐惧会损伤肾气,导致肾气不固。
五脏情志相互制约的内容
中医认为,人的情志活动与五脏的机能活动密切相关。
情志的变化会影响到脏腑的功能,而脏腑的功能也会对情志产生影响。
具体来说,五脏与五志(怒、喜、思、悲、恐)的对应关系如下:心志为喜,肝志为怒,脾志为思,肺志为忧,肾志为恐。
当五志的活动异常时,会直接影响到五脏的功能。
例如,过喜伤心,过怒伤肝,过思伤脾,过悲伤肺,过恐伤肾。
同时,五志的变化也会对相应的脏腑机能活动产生影响。
另外,在中医理论中,情志的相互制约是指一种情志活动能够制约另一种情志活动。
例如,喜悦能够制约忧愁,怒气能够制约思虑,思虑能够制约恐惧,忧愁能够制约喜悦,恐惧能够制约怒气。
这种相互制约的关系,可以调节人体的气机,维持身体的平衡。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中医书籍或咨询中医专家以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五志与五脏的养生学情志活动与内脏关系中医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志变化,亦称“七情”。
其中怒、喜、思、忧、恐为五志,五志与五脏有着密切的联系,此观点被历代医家应用于养生学中。
实践证明,中医情志养生对于情志调摄、防病祛疾、益寿延年起着不可低估的微妙作用。
我们知道,人体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有机体,七情六欲,人皆有之,正常的精神活动,有益于身心健康。
但异常的情志活动,可使情绪失控而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引起人体内阴阳紊乱,从而出现百病丛生、早衰甚至短寿的后果。
故善养生者,宜注意情志调摄。
而过激的情志,可影响体内功能失调,而累及五脏。
怒伤肝:怒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情绪,怒则气上,伤及肝而出现闷闷不乐、烦躁易怒、头昏目眩等,亦是诱发高血压、冠心病、胃溃疡的重要原因。
喜伤心:喜可使气血流通、肌肉放松,益于恢复身体疲劳。
但欢喜太过,则损伤心气。
如《淮南子·原道训》曰:“大喜坠慢”。
阳损使心气动,心气动则精神散而邪气极,从而出现心悸、失眠、健忘、老年痴呆等。
《儒林外史》中,描写范进老年中举,由于悲喜交集,忽发狂疾的故事,是典型的喜伤心病例。
思伤脾:中医认为:“思则气结”,大脑由于思虑过度,使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消化液分泌减少,出现食欲不振、讷呆食少、形容憔悴、气短、神疲力乏、郁闷不舒等。
忧伤肺:忧是与肺有密切牵连的情志,人在极度忧伤时,可伤及肺,出现干咳、气短、咯血、音哑及呼吸频率改变。
《红楼梦》中多愁善感、忧郁伤身的林黛玉,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恐伤肾:惊恐可干扰神经系统,出现耳鸣、耳聋、头眩、阳痿,甚至可致人于死地。
老百姓常说的“吓死人”就是这个道理。
综上所言,情志活动与内脏关系十分密切,老年人随着脏腑功能的减退、调节适应能力的减弱,面对过激的情志变化就会难以承受,故而易引起疾病。
古书中早就有过记载,认为过激的情志,是产生疾病的重要因素。
七情是人体正常的心理活动表现,但是当七情过激过久,超过了人体所能承受的生理限度时,便成了致病因素,从而危害健康。
中医养生-调畅自己的情志
五脏与人体的情志,不仅仅是“大喜伤心、大怒伤肝、大恐伤肾、大悲伤肺、忧思伤脾”等激烈的情绪会导致人体气机紊乱引起疾病,那种时时刻刻无法排解的小情绪也会因为积少成多而对人体造成很
大的伤害。
如生闷气"就会形成肝郁,肝郁又会影响脾胃的运化。
在中医五行理论里,把自然界性质相近的物质分为五类,分别为金、木、水、火、土。
这五类物质之间存在一定的相生相克的关系。
比如大家都知道的水克火,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水来灭火,就是因为水可以克火,在人体脏腑中,金、木、水、火、土则分别对应人体的肺、肝肾、心和脾。
肝属木,脾胃属土,而木克土,即肝木克了脾土,所以生气的人会没胃口,不想吃饭。
如果长期生闷气,木郁化火,就会对脾胃系统造成影响,所以像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便秘等都与人的情志有很大关系。
《卫生宝鉴》中讲:“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消。
”所以,心态调节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在养生过程中至关重要。
养生是一个很细节的问题,也是一个意识习惯的问题,需要在掌握一定养生原则和知识的前提下,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外界因素与自身特点不断调整生活习惯、心态、精神,这样才能保持健康状态。
伤五脏的坏情绪有哪些一项调查发现,75%的颈椎疼痛、80%的头痛、99%的腹胀以及90%的疲劳都由坏情绪引起,人体的每个脏器都与对应的情绪息息相关。
下面,店铺为大家介绍一下伤五脏的坏情绪,欢迎大家阅读。
伤五脏的坏情绪1:太兴奋伤心中医认为“喜伤心”,杨力解释说,这里的“喜”其实说的是大喜,是过分的高兴、兴奋。
而大喜过望就会影响到我们的心,损伤心气。
古人认为“心藏神”,正常的喜乐,使人精神愉快、心情舒畅、面色红润、思维敏捷。
若过度便会导致心慌、心悸、多梦、健忘、头晕等症状。
人们常说“乐极生悲”,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更要不得“大喜”,研究发现,情绪过于兴奋和激动时,心跳急剧加快、血压骤升、耗氧量倍增,很容易诱发猝死。
英国和瑞士科学家也相继发现,老人在生日当天死亡风险远远大于一年中的其他时间,可能与过于兴奋有关。
即便是让你兴奋的事情,也不能过于激动,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很重要。
如果兴奋过头,已经出现头晕、心跳加快的症状,要想办法安静下来,可以闭上眼睛做做深呼吸。
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要少看过于激烈的比赛和电影。
有的老人喜欢打麻将,不要把输赢看得太重,可以将其看成锻炼大脑的活动,否则很容易让不良情绪左右你,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发生意外。
伤五脏的坏情绪2:爱发火伤肝杨力说,大怒伤肝,过度愤怒可使肝气横逆上冲,出现面红目赤、头痛、头晕的症状,经常发火的人容易失眠、工作效率低、记忆力变差。
爱生闷气的人容易肝气不疏,还会连累脾胃,导致人们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和腹泻,在吃饭时与别人发生争吵也会出现这种症状。
肝气郁结还可能导致抑郁情绪或内分泌紊乱,比如出现月经不调、皮肤长痘长斑等。
从西医的角度来看,人生气时,体内会分泌一种叫“儿茶酚胺”的物质,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血糖升高、脂肪酸分解加强,血液和肝细胞内的毒素相应增加,堆积于肝,从而损伤肝脏。
杨力说,生气上火时,长念“嘘”字有助于平复情绪。
习惯把不愉快藏在心里的人要学会排解,最好找人倾诉,也可以通过运动、呐喊、唱歌等方式,把怀情绪发泄出去。
3.《快乐的城堡》
拿破仑·希尔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塞尔玛陪伴丈夫驻扎在一个沙漠的陆军基地里。
丈夫奉命到沙漠里去演习,她一个人留在陆军的小铁皮房子里,天气热得受不了——在仙人掌的阴影下也有华氏125度。
她没有人可谈天——身边只有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而他们不会说英语。
她非常难过,于是就写信给父母,说要丢开一切回家去。
她父亲的回信只有两行,这两行信却永远留在她心中,完全改变了她的生活:两个人从牢中的铁窗望出去。
一个看到泥土,一个却看到了繁星。
塞尔玛一再读这封信,觉得非常惭愧。
她决定要在沙漠中找到繁星。
塞尔玛开始和当地人交朋友,他们的反应使她非常惊奇,她对他们的纺织、陶器表示兴趣,他们就把最喜欢但舍不得卖给观光客人的纺织品和陶器送给了她。
塞尔玛研究那些引人入迷的仙人掌和各种沙漠植物、动物,又学习了有关土拨鼠的知识。
她观看沙漠日落,还寻找海螺壳,这些海螺壳是几万年前的,这沙漠还是海洋时留下来的……原来难以忍受的环境变成了令人兴奋、流连忘返的奇景。
是什么使这位女士内心发生了这么大的转变呢?沙漠没有改变,印第安人也没有改变,但是这位女士的念头改变了,心态改变了。
一念之差,使她把原先认为恶劣的情况变为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冒险。
她为发现新世界而兴奋不已,并写了一本书,以《快乐的城堡》为书名出版了。
其实啊换一种积极心态看人生,你的人生会始终如同黎明一样充满希望。
忘掉能忘掉的,记住不能忘掉的。
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古兰经》上有一则故事:一位大师隐居几十年练就了“移山大法”。
一天,有人找到大师,请他当众表演一下,大师对着一座山念念有词,然后大声叫道:“山过来,山过来!”可那座山仍岿然不动。
于是大师走向了那座山,说道:“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吧。
”这就是“移山大法”。
山不过来我过去,短短七个字道出睿智的人对待生活、对待困难的态度。
这是一种宽广的胸怀,一个良好的心态。
聪明的人要学会适应,并在适应事物的过程中激发自己的潜能,改造环境,获得快乐,而不是自怨自艾,悲观彷徨。
1不能改变环境的时候,就学习适应环境。
2改变别人有困难的时候,就改变自己。
2换一种眼光看人,学会欣赏别人,多看别人的优点,你就会变得快乐。
3 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事情就可能变得简单起来,很多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寻找生活中的乐趣,生活会其
乐无穷。
正如陈安之说的:不管做什么事,一定要快乐,一定要享受过程。
好了故事讲完了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今天的健康知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情绪对人体的伤害
我们都知道不良的情绪伤害身体健康,但就算是正面的情绪,也会伤害到健康!如果情绪变化过度,会造成五脏的损伤。
不良情绪致病,中医称之为“七情内伤”,西医称之为“心身疾病”。
中医认为:频繁持续而过度的情绪变化,会影响脏腑的生理功能。
中医所说的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
《黄帝内经》就明确地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
那么七情到底对我们身体有哪些伤害呢
首先我先说说这个怒啊怒则气上是说啊过度愤怒可使肝气横逆上冲,血随气逆,并走于上。
生气的人啊会表现上不来气、脸气的通红甚至眼睛都有红血丝严重的会气道呕血这是什么啊这就是肝气上逆的表现,还有更严重的朋友生气气大了就会晕倒甚至会有脑血管出血胃酸过多导致的胃痛这些啊都是属于什么呢血随气逆了你一生气肝气就会往上走那么气推动血血也自然而然的向上涌结果怎么样高血压的血压升高脑动脉硬化的自然就脑出血啊脑中风所以啊爱生气的朋友老师讲的横推肝胆你必须的做为什么呢因为啊当我们生气的时候啊气是向上走的那么这个时候呢你做横推肝胆呢可以阻止你的气流上涌咱们把气都推散开了这样啊你的身体才能承受住气流上涌带来的危害那么有些朋友又说了诶呀我现在没生气是不是不用做横推肝胆了你也得做为什么呢因为啊我相信啊收音机前的朋友没有谁是没生过气的不论你是昨天生气还是一个月前生气只要你动怒了那么这体内就会产生肝气这个肝气啊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排除体外的这个肝气啊会停留在你体内时间长了啊这些肝气排解不出就会引来各种疾病所以无论咱们为了治病还是预防老师讲的横推肝胆我希望每一位朋友都要做不但你自己要做还要让你的家人儿女啊都跟着做
接下来老师在给大家讲讲喜
喜则气缓这个缓包括缓和紧张情绪和心气涣散两个方面。
在正常情况下,喜能缓和精神紧张,使营卫通利,从而气血和畅、心情舒
畅。
咱们先说说这个缓和紧张情绪啊比如说啊咱们啊咱们住的小区啊经常有小偷尤其是在夜里那么咱们空巢老人独自一个人在家要是半夜家里有点响动你是不是会很紧张心跳加快担心小偷会不会到我们家里来偷东西呢这个时候你晚上肯定是睡不踏实的时间长了肯定会出现失眠啊神经衰弱对不对要是再过几天这个小偷啊被抓到了你肯定特别高兴啊那么你紧张的心情是不是就放松是不是觉得如释重负了这回家里有响动也不用担心害怕了诶所以说这人高兴啊能缓和紧张不安的情绪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再高兴的时候心脏蹦血正常了那么身体的英威通力了气血合唱了心情自然舒畅了你睡觉也不是也能睡踏实了
接下来咱们再说说设么事心气涣散同样在举个例子啊我们都听说过 XX中大家了中了500万诶呀这乐的呀一夜之间啊精神就不正常了是不是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暴喜过度,心气涣散了,心气涣散会怎么样啊人就会神不守舍,出现精神不集中,甚则失神狂乱等症状。
所以啊喜大怎么伤心呐
所以啊我们平时啊不单单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心情注意控制不论你是多高兴都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啊尤其是老年朋友所以老师讲的养心安神大家一定别忘记做有的朋友说了我不高兴也没什么高兴的事情我也没心脏病我不做养心安神了你要是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为什么因为你只要活着心脏就是24小时的给你工作啊你呢就等于是你心脏的老板你要对你的心脏好一些要给他福利这样
心脏才不会罢工才会任劳任怨对不对如果你总是让他加班加点给你工作啊中午心包经当令的时候心脏该休息了你不睡午觉还让心脏为你工作养心安神你也不做那你心脏跟你罢工就是迟早的事情所以啊无论你有心脏病也好无心脏病也好只要你生活中出现过喜事这个养心安神你都必须得做
【以下同理】
悲则气消悲则气消是指过度悲伤可使意志消沉、肺气耗伤。
恐则气下恐则气下是指过度恐惧,可使肾气不固,气泄以下,临床可见二便失禁,或恐惧不解则伤精,出现骨酸痿厥、遗精等症。
惊则气乱惊则气乱是指突然受惊,以致心无所依,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惊慌失措。
思则气结思则气结是指忧思劳神过度,伤神损脾导致气机郁结。
忧思过度不但耗伤心神,也会影响脾气。
阴血暗耗,心神失养则心悸、健忘、失眠、多梦;气机郁结阻滞,脾的运化无力,胃的受纳腐熟失职,便会出现纳呆、脘腹胀满、便溏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