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折射》测试题(1)
- 格式:doc
- 大小:618.50 KB
- 文档页数:17
《光的折射》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光的折射选择题1.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主轴上,且物距大于焦距,用红、紫、白三种光照射物体,在镜另一侧的一个可动光屏上分别形成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红光照射成的像最大B.紫光照射成的像最大C.白光照射成的像最大D.用白光照射成的像最清晰2.有一束单色光从介质A射入介质B,再由介质B射入介质C,如图所示。
根据图中所给的情况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介质B的折射率最大B.介质C的折射率最大C.光在介质B中的速度最大D.光在介质C中的速度最大3.如图所示,一细束白光通过玻璃三棱镜折射后分为各种单光色,取其中a、b、c三种色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光的频率最低B.在真空中b光的波长最长C.玻璃对c光的折射率最大D.在三棱镜中c光传播速度最大4.如图所示,两束平行的黄光射向截面ABC为正三角形的玻璃三棱镜,已知该三棱镜对该黄光的折射率为2,入射光与AB界面夹角为45°,光经三棱镜后到达与BC界面平行的光屏PQ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两束黄光从BC边射出后仍是平行的B.黄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偏向角为30°C.改用红光以相同的角度入射,出射光束仍然平行,但其偏向角大些D .改用绿光以相同的角度入射,出射光束仍然平行,但其偏向角大些E.若让入射角增大,则出射光束不平行5.如图所示,12O O 是半圆柱形玻璃体的对称面和纸面的交线,A 、B 是关于12O O 轴等距且平行的两束不同单色细光束,从玻璃体右方射出后的光路如图所示,MN 是垂直于12O O 放置的光屏,沿12O O 方向不断左右移动光屏,可在屏上得到一个光斑P ,根据该光路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玻璃体对A 光的折射率比对B 光的折射率小B .A 光的频率比B 光的频率高C .在该玻璃体中,A 光比B 光的波长长D .在真空中,A 光的波长比B 光的波长长E.A 光从空气进入该玻璃体后,其频率变高6.如图所示,两块相同的玻璃等腰三棱镜ABC 和A ’B ’C ’置于空气中,AC//A ’C ’.由红光和蓝光组成的细光束平行于BC 面从P 点射入,通过两棱镜后,从a 、b 两点射出.对于从a 、b 射出的这两束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从a 点射出的为蓝光,从b 点射出的为红光B .从a 、b 两点射出的两束光不平行C .从a 、b 两点射出的两束光仍平行,且平行于BCD .在玻璃中从a 点射出的光的传播速度比从b 点射出的光的传播速度大7.如图所示为一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ABC 的玻璃棱镜,其中30A ︒∠=,D 点在AC 边上,A 、D 间距为L ,3AB L =。
《光的折射》测试题(含答案)一、光的折射 选择题1.如图,用插针法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1)12P P 、及34P P 、之间的距离适当大些,可以提高准确度(2)12P P 、及34P P 、之间的距离取得小些,可以提高准确度(3)入射角1 尽量大些,可以提高准确度(4)入射角太大,折射光线会在玻璃砖的内表面发生全反射,使实验无法进行(5)12P P 、的间距、入射角的大小均与实验的准确度无关A .(1)(3)B .(2)(4)C .(3)(5)D .(1)(4)2.如图所示,插针法“测定平行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中,P 1、P 2、P 3、P 4为所插的针,θ1为入射角,θ2为折射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θ1过小会导致θ2不易准确测量B .θ1过大会导致P 1、P 2的像模糊C .P 1与P 2,P 3与P 4间的距离适当小些D .P 3、P 4的连线与P 1、P 2的连线不一定平行3.如图,在水中有一厚度不计的薄玻璃片制成的中空三棱镜,里面是空气,一束光A 从棱镜的左边射入,从棱镜的右边射出时发生了色散,射出的可见光分布在a 点和b 点之间,则错误的是( )A.从a点射出的是红光,从b点射出的是紫光B.从a点射出的是紫光,从b点射出的是红光C.从a点和b点射出的都是红光,从ab中点射出的是紫光D.光在ab面上可能发生全反射4.关于折射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根据12sinnsinθθ=可知,介质的折射率与入射角的正弦成正比B.根据12sinnsinθθ=可知,介质的折射率与折射角的正弦成反比C.介质的折射率由介质本身决定,与入射角、折射角均无关D.根据cnv=可知,介质的折射率与介质中的光速成反比E.同一频率的光由第一种介质进入第二种介质时,折射率与波长成反比5.两束同色细平行光相距为d,从空气中互相平行地斜射到梯形玻璃砖的上表面,如图所示,当它们从玻璃砖的下表面垂直射出后,有()A.两束光平行,距离为dB.两束光平行,距离大于dC.两束光平行,距离小于dD.两束光不平行,两射出点的距离为d6.胶囊型元件水平放置,由某透明材料制成,两端是半径为r的半球,中间是长度为4r 的圆柱体,中轴线是1234O O O O。
《光的折射》测试题(含答案)(1)一、光的折射选择题1.如图所示,两块相同的玻璃等腰三棱镜ABC置于空气中,两者的AC面相互平行放置,由红光和蓝光组成的细光束平行于BC面从P点射入,通过两棱镜后,变为从a、b两点射出的单色光,对于这两束单色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红光在玻璃中传播速度比蓝光大B.从a、b两点射出的单色光不平行C.从a点射出的为红光,从b点射出的为蓝光D.从a、b两点射出的单色光仍平行,且平行于BC2.把用相同玻璃制成的厚度为d的正方体a和半径亦为d的半球体b,分别放在报纸上,且让半球的凸面向上.从正上方分别观察a、b中心处报纸上的字,下列的观察记录正确的是()A.a中的字比b中的高B.b中的字比a中的高C.一样高D.a中的字较没有玻璃时高,b中的字和没有玻璃时一样3.2018年1月31日,天空中上演了一场万众瞩目、被称为“超级满月、蓝月亮、红月亮”的月全食大戏,这次月全食历时近5小时,最精彩之处是在发生月全食阶段月亮呈现红色,下列有关月食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__.A.出现月全食现象时,月亮就完全看不到了B.当地球处于太阳和月亮中间时才会出现月食现象C.出现月食现象,是因为月亮处于地球的“影子”中D.月食可能是太阳光经月亮反射到地球大气层时发生全反射形成的E.“红月亮”是太阳光中的红光经地球大气层折射到月球时形成的4.某同学用插针法测量平行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图景如图所示。
他按正确的方法插了大头针a、b、c、d。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验中,入射角应适当大些B.该同学在插大头针d时,使d挡住a、b的像和cC.若入射角太大,光会在玻璃砖内表面发生全反射D.该实验方法只能测量平行玻璃砖的折射率5.一束复色光由空气射向玻璃,发生折射而分为a、b两束单色光,其传播方向如图所示.设a、b在玻璃中的折射角分别为r1和r2,玻璃对a、b的折射率分别为n1和n2,a、b 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 )A.n2>n1B.n2<n1C.v2>v1D.v2<v1E.r1<r26.如图所示,插针法“测定平行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中,P1、P2、P3、P4为所插的针,θ1为入射角,θ2为折射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θ1过小会导致θ2不易准确测量B.θ1过大会导致P1、P2的像模糊C.P1与P2,P3与P4间的距离适当小些D.P3、P4的连线与P1、P2的连线不一定平行7.2019年1月31日,天空中上演了一场万众瞩目、被称为“超级满月、蓝月亮、红月亮”的月全食大戏,这次月全食历时近5小时.最精彩之处是在发生月全食阶段月亮呈现红色,下列有关月食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__.A.当地球处于太阳和月亮中间时才会出现月食现象B.当月亮处于太附和地球中间时才会出现月食现象C.月食可能是太阳光经月亮反射到地球大气层时发生全反射形成的D.出现月食现象,是因为月亮处于地球的“影子”中E.“红月亮”是太阳光中的红光经地球大气层折射到月球时形成的8.如图所示,实线为空气和水的分界面,一束绿光从水中的A点沿AO,方向(O1点在分界面上,图中O1点和入射光线都未画出)射向空气中,折射后通过空气中的B点(图中折射光线也未画出)。
《光的折射》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光的折射 选择题1.如图所示为一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ABC 的玻璃棱镜,其中30A ︒∠=,D 点在AC 边上,A 、D 间距为L ,23AB L =。
一条光线平行于AB 边从D 点射入棱镜,光线垂直BC 边射出,已知真空中的光速为c ,则( )A .玻璃对光线的折射率为3B .光线在棱镜中传播的路程为3LC .光线在棱镜中传播的时间为532L c D .光线在棱镜中传播的时间为52L c2.有一束单色光从介质A 射入介质B ,再由介质B 射入介质C ,如图所示。
根据图中所给的情况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介质B 的折射率最大B .介质C 的折射率最大C .光在介质B 中的速度最大D .光在介质C 中的速度最大3.如图所示,是声波从介质Ⅰ进入介质Ⅱ的折射情况,由图判断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声波在介质Ⅰ中的波速大于它在介质Ⅱ中的波速B .入射角大于折射角,Ⅰ可能是空气,Ⅱ可能是水C .入射角小于折射角,Ⅰ可能是钢铁,Ⅱ可能是空气D.介质Ⅰ中波速v 1与介质Ⅱ中波速v 2满足:1221sin sin v v θθ= 4.如图所示,光在真空和介质的界面MN 上发生偏折,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光是从真空射向介质B .介质的折射率为1.73C .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1.73×108 m/sD .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成90°角E.当入射角增大10°,则折射角也将增大10° 5.如图所示,截面为等腰三角形的玻璃砖ABC 置于水平地面上,一束单色光由地面上的E 点发出,射向AB 边上的M 点,BM =BE ,经过玻璃砖折射后,从AC 边上N 点(图中未画出)射出,最后光斑落在地面上的F 点,CF =BE ,已知玻璃砖的顶角为α,两个底角为β,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玻璃砖的折射率为cos cos αβB .玻璃砖的折射率为cos2sin 2βαC .M 、N 两点一定位于同一水平线上D .若只使入射光的波长增大,由AC 面射出时的出射点在N 点上方6.2018年1月31日,天空中上演了一场万众瞩目、被称为“超级满月、蓝月亮、红月亮”的月全食大戏,这次月全食历时近5小时,最精彩之处是在发生月全食阶段月亮 呈现红色,下列有关月食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__.A .出现月全食现象时,月亮就完全看不到了B .当地球处于太阳和月亮中间时才会出现月食现象C .出现月食现象,是因为月亮处于地球的“影子”中D .月食可能是太阳光经月亮反射到地球大气层时发生全反射形成的E.“红月亮”是太阳光中的红光经地球大气层折射到月球时形成的7.一束复色光由空气射向玻璃,发生折射而分为a 、b 两束单色光,其传播方向如图所示.设a 、b 在玻璃中的折射角分别为r 1和r 2,玻璃对a 、b 的折射率分别为n 1和n 2,a 、b 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为v 1和v 2,则( )A .n 2>n 1B .n 2<n 1C .v 2>v 1D .v 2<v 1E.r 1<r 28.关于折射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根据12sin n sin θθ=可知,介质的折射率与入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B .根据12sin n sin θθ=可知,介质的折射率与折射角的正弦成反比 C .介质的折射率由介质本身决定,与入射角、折射角均无关D .根据c n v=可知,介质的折射率与介质中的光速成反比 E.同一频率的光由第一种介质进入第二种介质时,折射率与波长成反比9.如图所示,O 1O 2是透明介质制成的半圆柱体的对称面和纸面的交线,A 、B 是关于O 1O 2轴等距且平行的两束单色细光束,从半圆柱体右方射出的光路如图所示.根据该光路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 .该介质对A 光的折射率比对B 光的折射率小B 2C .CA 光的频率比B 光的频率高D .在真空中,A 光的波长比B 光的波长长E.光从空气进入该介质后,其频率变高10.如图所示,实线为空气和水的分界面,一束绿光从水中的A 点沿AO ,方向(O 1点在分界面上,图中O 1点和入射光线都未画出)射向空气中,折射后通过空气中的B 点(图中折射光线也未画出)。
七年级科学光的反射和折射测试题精选(含答案)1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关于光纤通信,小明同学曾思考过这样的问题:在漫长的线路上,光纤免不了要拐弯、缠绕,而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激光通信信号怎能从一端传到另一端呢?后来在“研究光纤怎样传输光信号”的活动中,终于明白了:激光信号在光纤中()A.就像水流沿弯曲水管流动那样B.就像电流沿弯曲导线传播那样C.不断地经光纤壁反射而向前传播D.不断地在光纤中折射而向前传播【答案】C2.人潜入水中后看到岸边的一棵树,其实是()A.变高了的树的虚像B.变低了的树的虚像C.变高了的树的实像D.变低了的树的实像【答案】A3.小明看到盛水的碗底有一枚硬币,图中能大致反映这一现象的光路图是( )A.A B.B C.C D.D【答案】B4.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它的独特魅力给课堂教学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同学们发现多媒体教室的投影银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做成,于是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有如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1)全班同学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光投射到投影银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2)全班同学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光投射到投影银幕上发生了漫反射;(3)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4)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A.(1)(3)B.(2)(4)C.(1)(4)D.(2)(3)【答案】C5.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进行的操作是( )A.沿ON向后转动板AB.沿ON向后转动板BC.改变入射光线与ON的夹角D.改变反射光线与ON的夹角【答案】B6.小科进入泳池前以为池水很浅,踩下去后却有一种“踏空”的感觉,即水的实际深度要比看上去的深一些,其原因是( )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路可逆【答案】C7.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进入玻璃的光路是()A.B.C.D.【答案】C8.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
《光的折射》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光的折射选择题1.胶囊型元件水平放置,由某透明材料制成,两端是半径为r的半球,中间是长度为4r 的圆柱体,中轴线是1234O O O O。
一激光束从左侧平行中轴线水平射入,经折射、反射再折射后又从左侧水平射出。
已知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间距为1.6r,则该元件的折射率为()A.425B.435C.85D.622.如图所示,光在真空和介质的界面MN上发生偏折,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是从真空射向介质B.介质的折射率为1.73C.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1.73×108 m/sD.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成90°角E.当入射角增大10°,则折射角也将增大10°3.某同学做测玻璃折射率实验时,在白纸上放好上、下表面平行的玻璃砖,玻璃砖厚度为L,如图示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CD边出射光线未画出),若入射角i=60°,测出折射角r =30°,光在真空中的光速为c,则()A.玻璃砖的折射率n3B 23LC.光在玻璃中传播的时间为2L cD.操作时误将玻璃砖向上平移一小段,则测得的折射率将偏小4.如图,在水中有一厚度不计的薄玻璃片制成的中空三棱镜,里面是空气,一束光A从棱镜的左边射入,从棱镜的右边射出时发生了色散,射出的可见光分布在a点和b点之间,则错误的是()A.从a点射出的是红光,从b点射出的是紫光B.从a点射出的是紫光,从b点射出的是红光C.从a点和b点射出的都是红光,从ab中点射出的是紫光D.光在ab面上可能发生全反射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甲是一束复色光进入水珠后传播的示意图,其中a束光在水珠中传播的速度一定大于b束光在水珠中传播的速度B.图乙是一束单色光进入平行玻璃砖后传播的示意图,当入射角i逐渐增大到某一值后不会再有光线从bb′面射出C.图丙是双缝干涉示意图,若只减小屏到挡板间的距离L,两相邻亮条纹间距离将减小D.图丁是用干涉法检测工件表面平整程度时得到的干涉图样,弯曲的干涉条纹说明被检测的平面在此处是凸起的6.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观察者接近恒定频率波源时,接收到波的频率变小B.物体做受迫振动,当驱动力频率等于固有频率时,振幅最大C.雨后美丽的彩虹是光的干涉现象D.相对论认为时间和空间与物质的运动状态有关7.如图所示,从点光源S发出的一细束白光以一定的角度入射到三棱镜的表面,经过三棱镜的折射后发生色散现象,在光屏的ab间形成一条彩色光带。
选修1高中物理《光的折射》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光的折射选择题1.如图所示,两块相同的玻璃等腰三棱镜ABC置于空气中,两者的AC面相互平行放置,由红光和蓝光组成的细光束平行于BC面从P点射入,通过两棱镜后,变为从a、b两点射出的单色光,对于这两束单色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红光在玻璃中传播速度比蓝光大B.从a、b两点射出的单色光不平行C.从a点射出的为红光,从b点射出的为蓝光D.从a、b两点射出的单色光仍平行,且平行于BC2.图甲为某同学利用半圆形玻璃砖测定玻璃折射率n的装置示意图,AO、DO分别表示某次测量时,光线在空气和玻璃中的传播路径。
在正确操作后,他利用测出的数据作出了图乙所示的折射角正弦值(sin r)与入射角正弦值(sin i)的关系图象。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由D经O到AB.该玻璃砖的折射率 1.5nC.若由空气进入该玻璃砖中,光的频率变为原来的2 3D.若由空气进入该玻璃砖中,光的波长变为原来的2 3E.若以60°角由空气进入该玻璃砖中,光的折射角的正弦值为3 33.如图所示,实线为空气和水的分界面,一束蓝光从空气中的A点沿AO1方向(O1点在分界面上,图中O1点和入射光线都未画出)射向水中,折射后通过水中的B点。
图中O 点为A、B连线与分界面的交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O 1点在O 点的右侧B .蓝光从空气中射入水中时,速度变小C .若沿AO 1方向射向水中的是一束紫光,则折射光线有可能通过B 点正下方的C 点D .若蓝光沿AO 方向射向水中,则折射光线有可能通过B 点正上方的D 点4.如图所示,O 1O 2是半圆形玻璃砖过圆心的法线,a 、b 是关于O 1O 2对称的两束平行单色光束,两光束从玻璃砖右方射出后的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玻璃砖对a 光的折射率比对b 光的折射率小B .有可能a 是绿光,b 是红光C .两光束从空气进入玻璃的过程中各自的频率均不变D .在真空中,a 光的波长比b 光的波长长5.2019年1月31日,天空中上演了一场万众瞩目、被称为“超级满月、蓝月亮、红月亮”的月全食大戏,这次月全食历时近5小时.最精彩之处是在发生月全食阶段月亮呈现红色,下列有关月食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__.A .当地球处于太阳和月亮中间时才会出现月食现象B .当月亮处于太附和地球中间时才会出现月食现象C .月食可能是太阳光经月亮反射到地球大气层时发生全反射形成的D .出现月食现象,是因为月亮处于地球的“影子”中E.“红月亮”是太阳光中的红光经地球大气层折射到月球时形成的6.关于折射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根据12sin n sin θθ=可知,介质的折射率与入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B .根据12sin n sin θθ=可知,介质的折射率与折射角的正弦成反比 C .介质的折射率由介质本身决定,与入射角、折射角均无关 D .根据c n v=可知,介质的折射率与介质中的光速成反比 E.同一频率的光由第一种介质进入第二种介质时,折射率与波长成反比7.如图所示,两单色光a 、b 分别沿半径方向由空气射入半圆形玻璃砖,出射光合成一束复色光P ,已知单色光a 、b 与法线间的夹角分别为45°和30°,则a 光与b 光( )A .在玻璃砖中的折射率之比为2:1B .在玻璃砖中的传播时间之比为1:2C .在玻璃砖中的波长之比为2:1D .由该玻璃砖射向真空时临界角之比为2:18.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观察者接近恒定频率波源时,接收到波的频率变小B .物体做受迫振动,当驱动力频率等于固有频率时,振幅最大C .雨后美丽的彩虹是光的干涉现象D .相对论认为时间和空间与物质的运动状态有关9.把用相同玻璃制成的厚度为d 的正方体a 和半径亦为d 的半球体b ,分别放在报纸上,且让半球的凸面向上.从正上方分别观察a 、b 中心处报纸上的字,下列的观察记录正确的是()A .a 中的字比b 中的高B .b 中的字比a 中的高C .一样高D .a 中的字较没有玻璃时高,b 中的字和没有玻璃时一样10.如图所示为一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ABC 的玻璃棱镜,其中30A ︒∠=,D 点在AC 边上,A 、D 间距为L ,23AB L =。
《光的折射》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光的折射选择题1.人的眼球可简化为如图所示的模型。
折射率相同、半径不同的两个球体共轴。
平行光束宽度为D,对称地沿轴线方向射入半径为R的小球,会聚在轴线上的P点。
取球体的折射率为2,且D=2R。
则光线的会聚角α为()A.30°B.45°C.60°D.75°2.图甲为某同学利用半圆形玻璃砖测定玻璃折射率n的装置示意图,AO、DO分别表示某次测量时,光线在空气和玻璃中的传播路径。
在正确操作后,他利用测出的数据作出了图乙所示的折射角正弦值(sin r)与入射角正弦值(sin i)的关系图象。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由D经O到AB.该玻璃砖的折射率 1.5nC.若由空气进入该玻璃砖中,光的频率变为原来的2 3D.若由空气进入该玻璃砖中,光的波长变为原来的2 3E.若以6033.2018年1月31日,天空中上演了一场万众瞩目、被称为“超级满月、蓝月亮、红月亮”的月全食大戏,这次月全食历时近5小时,最精彩之处是在发生月全食阶段月亮呈现红色,下列有关月食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__.A.出现月全食现象时,月亮就完全看不到了B.当地球处于太阳和月亮中间时才会出现月食现象C.出现月食现象,是因为月亮处于地球的“影子”中D.月食可能是太阳光经月亮反射到地球大气层时发生全反射形成的E.“红月亮”是太阳光中的红光经地球大气层折射到月球时形成的4.如图所示,实线为空气和水的分界面,一束蓝光从空气中的A点沿AO1方向(O1点在分界面上,图中O1点和入射光线都未画出)射向水中,折射后通过水中的B点。
图中O点为A、B连线与分界面的交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O1点在O点的右侧B.蓝光从空气中射入水中时,速度变小C.若沿AO1方向射向水中的是一束紫光,则折射光线有可能通过B点正下方的C点D.若蓝光沿AO方向射向水中,则折射光线有可能通过B点正上方的D点5.某同学做测玻璃折射率实验时,在白纸上放好上、下表面平行的玻璃砖,玻璃砖厚度为L,如图示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CD边出射光线未画出),若入射角i=60°,测出折射角r =30°,光在真空中的光速为c,则()A.玻璃砖的折射率n=3B.光在玻璃中传播的时间为23LC.光在玻璃中传播的时间为2L cD.操作时误将玻璃砖向上平移一小段,则测得的折射率将偏小6.如图所示,实线为空气和水的分界面,一束绿光从水中的A点沿AO,方向(O1点在分界面上,图中O1点和入射光线都未画出)射向空气中,折射后通过空气中的B点(图中折射光线也未画出)。
初二物理光的折射练习题光的折射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通过练习题的形式进行巩固和深化对光的折射规律的理解。
本文将给出一些典型的光的折射练习题,通过解答这些问题,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光的折射定律。
练习题1:折射率计算一个光线从空气中垂直射入折射率为1.5的玻璃板中,入射角为60°。
求折射线和法线的夹角以及折射角。
解答: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入射角i、折射角r和两介质的折射率n满足以下关系:n1 * sin(i) = n2 * sin(r)其中,n1为第一个介质的折射率,n2为第二个介质的折射率。
在这个问题中,n1为空气的折射率,约等于1,n2为玻璃的折射率,约等于1.5。
入射角为60°。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以上公式计算出折射角:1 * sin(60°) = 1.5 * sin(r)sin(r) ≈ 0.866r ≈ 59.54°法线与折射线的夹角等于入射角与折射角的夹角,即60°。
练习题2:光的全反射一个光线从折射率为1.5的玻璃板射入折射率为1的空气中,入射角为45°。
问是否发生全反射,若发生,求全反射临界角是多少。
解答:什么是全反射?当光线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如果入射角超过一定的临界角,光线将完全反射,不再折射进入第二个介质。
此时,我们可以通过判断入射角是否大于临界角来确定是否发生全反射。
根据光的折射定律,我们可以得到:n1 * sin(i) = n2 * sin(r)该问题中n1为玻璃的折射率,n2为空气的折射率;i为入射角;r为折射角。
代入已知条件,我们得到:1.5 * sin(45°) = 1 * sin(r)sin(r) ≈ 0.883由于折射角的范围在0到90度之间,所以r的值不存在一个明确的解。
因此,当入射角大于等于折射率为1.5与折射率为1之间的对应折射角的范围时,即大于等于48.75°时,将发生全反射。
光的折射试题一、选择题1、以以下图所示,一束光芒斜射入容器中,在P 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A.向左挪动后静止 B .向右挪动后静止 C .先向左挪动再向右挪动D.仍在本来地点2、将筷子竖直插入装水的玻璃杯内,从右侧俯视图中的P 点沿水平方向看到的应当是左图中的哪一个 :3、以下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路灯下、地面上出现人的影子 B .水池底看起来比实质浅C.沉静的水面映出桥的“倒影” D .白日、茂密的树荫下出现好多圆形光斑4、赏析水面景色照片刻,总发现光景的“倒影”比自己暗一些,这是因为A .“倒影”比真切光景清楚度差吧B.入射水面的光芒有一部分折射入水中C .光芒被反射掉一部分D.冲刷照片的质量有问题A、星光在运动B、地球在绕太阳公转;C、地球自转;D、大气的密度散布不稳固,星光经过大气层后,折射的方向随大气密度的变化而变化.6、图中,容器底有一探照灯S 发出一束光芒投射到MN木板上,在 B 点形成一光斑,当向容器中注水时,光斑 B 将移向()A. B 的上方 B . B 的下方C.B的左边 D . B 的右侧7、蓝天上飘着白云,沉静清亮的池塘中鱼自由游动。
人向池塘中看去,仿佛鱼在白云中游动,关于人看到的鱼和白云,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鱼是实物,白云是光反射形成的虚像B.鱼是实物,白云是光折射形成的虚像C.鱼是光反射形成的虚像,白云是光折射形成的虚像D.鱼是光折射形成的虚像,白云是光反射形成的虚像8、在图中,画出了光芒射在空气与玻璃的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四幅光路图,此中正确的选项是9、以下四个现象中,能用光的折射解说的是10 、以下图,是我们看到的筷子斜插入水中的状况,此中正确的选项是()11、以以下图,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光路图的是()12、在透明玻璃杯的杯底放一枚硬币,而后倒入一些水。
把杯子端到眼腈的高度,再慢慢下移。
当杯子下移到某一地点时,以下图,能够看到大、小两枚硬币。
《光的折射》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光的折射选择题1.如图所示中分别代表入射波、反射波、折射波的波线,则().A.2与1的波长、频率相等,波速不等B.2与1的波速、频率相等,波长不等C.3与1的波速、频率、波长均相等D.3与1的频率相等,波速、波长均不等2.如图所示,一单色光由介质Ⅰ射入介质Ⅱ,在界面MN上发生偏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光在介质Ⅰ中传播的速度大B.该光在介质Ⅱ中传播的速度大C.该光在介质Ⅰ中和介质Ⅱ中传播的速度之比为3D.该光在介质Ⅱ中和介质Ⅰ中传播的速度之比为33.有一束单色光从介质A射入介质B,再由介质B射入介质C,如图所示。
根据图中所给的情况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介质B的折射率最大B.介质C的折射率最大C.光在介质B中的速度最大D.光在介质C中的速度最大4.把用相同玻璃制成的厚度为d的正方体a和半径亦为d的半球体b,分别放在报纸上,且让半球的凸面向上.从正上方分别观察a、b中心处报纸上的字,下列的观察记录正确的是()A.a中的字比b中的高B.b中的字比a中的高C.一样高D.a中的字较没有玻璃时高,b中的字和没有玻璃时一样5.如图所示,插针法“测定平行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中,P1、P2、P3、P4为所插的针,θ1为入射角,θ2为折射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θ1过小会导致θ2不易准确测量B.θ1过大会导致P1、P2的像模糊C.P1与P2,P3与P4间的距离适当小些D.P3、P4的连线与P1、P2的连线不一定平行6.如图,在水中有一厚度不计的薄玻璃片制成的中空三棱镜,里面是空气,一束光A从棱镜的左边射入,从棱镜的右边射出时发生了色散,射出的可见光分布在a点和b点之间,则错误的是()A.从a点射出的是红光,从b点射出的是紫光B.从a点射出的是紫光,从b点射出的是红光C.从a点和b点射出的都是红光,从ab中点射出的是紫光D.光在ab面上可能发生全反射7.如图所示,两单色光a、b分别沿半径方向由空气射入半圆形玻璃砖,出射光合成一束复色光P,已知单色光a、b与法线间的夹角分别为45°和30°,则a光与b光()A2B.在玻璃砖中的传播时间之比为2C.在玻璃砖中的波长之比为2:1D .由该玻璃砖射向真空时临界角之比为2:18.有一种称为手性材料的光介质,当激光从空气射入这种材料的时候,将会分离出两种光,一种是左旋圆偏振光,其折射率为1e L e n n kn =+;另一种是右旋圆偏振光,其折射率为1e R en n kn =-,其中n o 为选定材料的折射率,k 为大于零的参数(L n 和R n 大于1),则 ( )A .在这种介质中左旋光的速度大于右旋光的速度B .入射角一定的情况下(大于零),左旋光的偏折程度比右旋光大C .入射角一定的情况下(大于零),k 越大,左旋光与右旋光分离的现象越明显D .当左、右旋光从该材料射向空气时,左旋光的临界角小于右旋光的临界角9.如图所示,O 1O 2是透明介质制成的半圆柱体的对称面和纸面的交线,A 、B 是关于O 1O 2轴等距且平行的两束单色细光束,从半圆柱体右方射出的光路如图所示.根据该光路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 .该介质对A 光的折射率比对B 光的折射率小B .该介质对两束光的折射率都小于2C .CA 光的频率比B 光的频率高D .在真空中,A 光的波长比B 光的波长长E.光从空气进入该介质后,其频率变高10.图示两条虚线之间为一光学元件所在处,AB 为其主光轴,P 是一点光源,其傍轴光线通过此光学元件成像于Q 点。
《光的折射》测试题(含答案)一、光的折射选择题1.胶囊型元件水平放置,由某透明材料制成,两端是半径为r的半球,中间是长度为4r 的圆柱体,中轴线是1234O O O O。
一激光束从左侧平行中轴线水平射入,经折射、反射再折射后又从左侧水平射出。
已知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间距为1.6r,则该元件的折射率为()A.425B.435C.85D.622.如图所示,一细束白光通过玻璃三棱镜折射后分为各种单光色,取其中a、b、c三种色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光的频率最低B.在真空中b光的波长最长C.玻璃对c光的折射率最大D.在三棱镜中c光传播速度最大3.2018年1月31日,天空中上演了一场万众瞩目、被称为“超级满月、蓝月亮、红月亮”的月全食大戏,这次月全食历时近5小时,最精彩之处是在发生月全食阶段月亮呈现红色,下列有关月食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__.A.出现月全食现象时,月亮就完全看不到了B.当地球处于太阳和月亮中间时才会出现月食现象C.出现月食现象,是因为月亮处于地球的“影子”中D.月食可能是太阳光经月亮反射到地球大气层时发生全反射形成的E.“红月亮”是太阳光中的红光经地球大气层折射到月球时形成的4.如图所示,实线为空气和水的分界面,一束蓝光从空气中的A点沿AO1方向(O1点在分界面上,图中O1点和入射光线都未画出)射向水中,折射后通过水中的B点。
图中O 点为A、B连线与分界面的交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O1点在O点的右侧B.蓝光从空气中射入水中时,速度变小C.若沿AO1方向射向水中的是一束紫光,则折射光线有可能通过B点正下方的C点D.若蓝光沿AO方向射向水中,则折射光线有可能通过B点正上方的D点5.如图所示,插针法“测定平行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中,P1、P2、P3、P4为所插的针,θ1为入射角,θ2为折射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θ1过小会导致θ2不易准确测量B.θ1过大会导致P1、P2的像模糊C.P1与P2,P3与P4间的距离适当小些D.P3、P4的连线与P1、P2的连线不一定平行6.如图所示,O1O2是半圆形玻璃砖过圆心的法线,a、b是关于O1O2对称的两束平行单色光束,两光束从玻璃砖右方射出后的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玻璃砖对a光的折射率比对b光的折射率小B.有可能a是绿光,b是红光C.两光束从空气进入玻璃的过程中各自的频率均不变D.在真空中,a光的波长比b光的波长长7.2019年1月31日,天空中上演了一场万众瞩目、被称为“超级满月、蓝月亮、红月亮”的月全食大戏,这次月全食历时近5小时.最精彩之处是在发生月全食阶段月亮呈现红色,下列有关月食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__.A.当地球处于太阳和月亮中间时才会出现月食现象B.当月亮处于太附和地球中间时才会出现月食现象C.月食可能是太阳光经月亮反射到地球大气层时发生全反射形成的D.出现月食现象,是因为月亮处于地球的“影子”中E.“红月亮”是太阳光中的红光经地球大气层折射到月球时形成的8.两束同色细平行光相距为d,从空气中互相平行地斜射到梯形玻璃砖的上表面,如图所示,当它们从玻璃砖的下表面垂直射出后,有()A.两束光平行,距离为dB.两束光平行,距离大于dC.两束光平行,距离小于dD.两束光不平行,两射出点的距离为d9.把用相同玻璃制成的厚度为d的正方体a和半径亦为d的半球体b,分别放在报纸上,且让半球的凸面向上.从正上方分别观察a、b中心处报纸上的字,下列的观察记录正确的是()A.a中的字比b中的高B.b中的字比a中的高C.一样高D.a中的字较没有玻璃时高,b中的字和没有玻璃时一样10.如图所示中分别代表入射波、反射波、折射波的波线,则().A.2与1的波长、频率相等,波速不等B.2与1的波速、频率相等,波长不等C.3与1的波速、频率、波长均相等D.3与1的频率相等,波速、波长均不等11.圆形玻璃砖的横截面如图所示, O点为圆心,OO′为直径MN的垂线,足够大的光屏PQ与直径MN垂直并接触于N点,已知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径R=10cm,折射率3n ,一细束激光沿半径方向射向圆心O点,入射光线与OO′夹角030,光屏PQ上出现两个光斑,则这两个光斑之间的距离为( )A 203cm B.53cm C403D.20312.如图,一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MNP 的玻璃棱镜,60M ∠=︒,此截面内,一束平行光以60︒入射角射到MN 边上,经折射后由MP 边射出,出射光束与NP 边平行,则该棱镜的折射率为( )A .2B .1.5C .3D .213.如图所示,红色细光束a 射到折射率为2的透明球表面,入射角为45︒,在球的内壁经过一次反射后,从球面射出的光线为b ,则入射光线a 与出射光线b 之间的夹角α为( )A .45°B .30°C .60°D .75°14.一束红光和一束紫光以适当的角度射向玻璃砖,玻璃砖为半圆形,如图所示,红光与紫光出射光线都由圆心O 点沿OC 方向射出,则( )A .AO 是红光,它穿过玻璃砖所用的时间最少B .AO 是紫光,它穿过玻璃砖所用的时间最长C .AO 是红光,它穿过玻璃砖所用的时间最长D .AO 是紫光,它穿过玻璃砖所用的时间最少15.一束由红、蓝两单光组成的光以入射角θ由空气射到半圆形玻璃砖表面的A 处,AB 是半圆的直径.进入玻璃后分为两束,分别为AC 、AD ,它们从A 到C 和从A 到D 的时间分别为t 1和t 2,则( )A .AC 是蓝光,1t 小于2tB .AC 是红光,1t 小于2tC .AC 是蓝光,1t 等于2tD .AC 是红光,1t 大于2t16.如图所示,波长分别为λa 、λb 的单色光a 、b ,沿着AO 、BO 方向射入半圆形玻璃砖,出射光线都沿OC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 、b 光从玻璃砖射入空气时,均受到玻璃砖的作用力B .在玻璃砖内a 光的动量大于在空气中a 光的动量C .λa <λb ,且a 、b 光的临界角相等D .在玻璃砖内a 光的动量大于在玻璃砖内b 光的动量17.如图所示,abc 是一块用折射率n =2的玻璃制成的透明体的横截面,ab 是半径为R 的圆弧,ac 边垂直于bc 边,∠aOc =60°。
光折射练习题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之一,而光的折射是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的现象。
本文将通过一些光折射练习题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光折射的相关知识。
练习题一:光的折射定律有一块透明的玻璃板,两侧接触到不同介质,左侧为空气,右侧为水。
入射角为30°,求折射角。
解析: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n1sinθ1 = n2sinθ2其中,n1和n2分别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1为入射角,θ2为折射角。
在这个例子中,n1为空气的折射率,通常取值为1;n2为水的折射率,通常取值为1.33。
将已知条件代入公式,我们可以得到:1 × sin30° = 1.33 × sinθ2sinθ2 = (1/1.33) × sin30°sinθ2 = (1/1.33) × 0.5sinθ2 ≈ 0.375θ2 ≈ arcsin(0.375)θ2 ≈ 22°因此,折射角约为22°。
练习题二: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已知光线在真空中的速度为3×10^8 m/s。
若光线从真空射入水中,根据光的折射定律,求光线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解析:光在真空中的速度(v1)与光在介质中的速度(v2)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v1/v2 = n其中,n为介质的折射率。
在这个例子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3×10^8 m/s,光在水中的速度(v2)为待求解的值,水的折射率(n)通常取值为1.33。
将已知条件代入公式,可以得到:3×10^8 m/s / v2 = 1.33解方程,得到:v2 = (3×10^8 m/s) / 1.33v2 ≈ 2.26×10^8 m/s因此,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2.26×10^8 m/s。
练习题三:全反射现象已知光线从光密介质(如水)射入光疏介质(如空气)的临界角为48°,求两种介质的折射率。
《光的折射》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光的折射选择题1.公园里灯光喷泉的水池中有处于同一深度的若干彩灯,在晚上观察不同颜色彩灯的深度和水面上被照亮的面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红灯看起来较浅,红灯照亮的水面面积较小B.红灯看起来较深,红灯照亮的水面面积较小C.红灯看起来较浅,红灯照亮的水面面积较大D.红灯看起来较深,红灯照亮的水面面积较大2.把用相同玻璃制成的厚度为d的正方体a和半径亦为d的半球体b,分别放在报纸上,且让半球的凸面向上.从正上方分别观察a、b中心处报纸上的字,下列的观察记录正确的是()A.a中的字比b中的高B.b中的字比a中的高C.一样高D.a中的字较没有玻璃时高,b中的字和没有玻璃时一样3.如图所示,实线为空气和水的分界面,一束蓝光从空气中的A点沿AO1方向(O1点在分界面上,图中O1点和入射光线都未画出)射向水中,折射后通过水中的B点。
图中O点为A、B连线与分界面的交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O1点在O点的右侧B.蓝光从空气中射入水中时,速度变小C.若沿AO1方向射向水中的是一束紫光,则折射光线有可能通过B点正下方的C点D.若蓝光沿AO方向射向水中,则折射光线有可能通过B点正上方的D点4.一束复色光由空气射向玻璃,发生折射而分为a、b两束单色光,其传播方向如图所示.设a、b在玻璃中的折射角分别为r1和r2,玻璃对a、b的折射率分别为n1和n2,a、b 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 )A.n2>n1B.n2<n1C.v2>v1D.v2<v1E.r1<r25.某同学做测玻璃折射率实验时,在白纸上放好上、下表面平行的玻璃砖,玻璃砖厚度为L,如图示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CD边出射光线未画出),若入射角i=60°,测出折射角r =30°,光在真空中的光速为c,则()A.玻璃砖的折射率n=3B.光在玻璃中传播的时间为23 3cLC.光在玻璃中传播的时间为2L cD.操作时误将玻璃砖向上平移一小段,则测得的折射率将偏小6.如图所示,从点光源S发出的一细束白光以一定的角度入射到三棱镜的表面,经过三棱镜的折射后发生色散现象,在光屏的ab间形成一条彩色光带。
光的折射测试题一、选择题1、如图,正确表示了从空气进入水中的光路图是()A 。
B.C.D.2、下列现象中不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是()A.透镜成像B.色散现象C.日食现象D.雨后彩虹3、人看到水池里的月亮和鱼的像,它们的形成分别是哪一种现象?()A.都是折射现象 B.前者是反射现象,后者是折射现象 C.都是反射现象 D.前者是折射现象,后者是反射现象4、图1中,正确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光路图是()5、如图l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6、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7、让一束光斜射向一块玻璃砖.这束光射入玻璃和射出玻璃后的光路正确的是8、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入射角等于30° B.折射角等于50° C. NN′是界面 D. MM′的右边是玻璃9、下列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平静的湖面上映出了湖边景物的倒影B.阳光下房屋、树木的阴影C.患近视的同学戴眼镜矫正视力D.黑板发生“反光”现象10、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彩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漫反射 C.光的镜面反射 D.光的折射11、如图所示,一束激光AO由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折射后从另一侧面射出,其出射点可能是图中的A.M点 B.N点 C.P点 D.Q点12、从岸边看水中的鱼,看到“鱼”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
下列模型能解释此现象的是()13、把一根筷子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从正面看过去的情形和图中哪个图相符14、观察如图所示的漫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人看到的“水底”比实际的水底浅 B.人看到的“水底”是虚像C.人能看到水底是因为光线从空气射向水中 D.人产生了错误的判断是由于光的折射导致的15、用气枪射击池水中的鱼,为了提高命中率,在射击时应瞄准()A.看到的鱼 B.看到的鱼的上部 C.看到的鱼的下部 D.看到的鱼的右侧16、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如图在容器的底部出现一光斑,现向容器内逐渐加水直至加满的过程,容器底面上的光斑将()A.逐渐向左移动至最后静止 B.逐渐向右移动最后静止 C.先向左后向右移动 D.仍停留在原处17、下列关于折射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有A.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折射角一定大于入射角B.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C.光从水进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有可能不变D.光从水进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一定改变18、在湖边看平静湖水中的“鱼”和“云”,看到的是()A“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B.“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C.“鱼”和“云”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D.“鱼”和“云”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19、下列关联正确的是A.光的直线传播——把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看上去好像折断了 B.光的折射——岸边的树倒映在水中C.光的反射——影子的形成 D.光的反射——人能在镜中看见自己的像20、如图1所示,现有一个盛有适量水的透明玻璃杯和一只筷子。
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综合能力检测(一)、选择题12.把下图甲所示的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在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像。
这个像是下图乙中的 ( )3.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40cm 处,则烛焰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 )A .倒立缩小的实像B .倒立放大的实像C .倒立等大的实像D .正立放大的虚像4.一支蜡烛位于凸透镜前,调节好透镜和光屏位置后,在光屏上呈现缩小.倒立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在光屏上( )A .无法成像B .呈现放大.正立的像C .呈现放大.倒立的像D .呈现缩小.倒立的像5. 关于凸透镜成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成实像时,像一定比物小B .成虚像时,像一定比物大C .成实像时,像和物一定在透镜的两侧D .成虚像时,像和物一定在透镜的同侧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近视眼镜.放大镜和照相机镜头都是凸透镜B .阳光下大树的影子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C .光发生漫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D .猴子捞“月亮”时,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等于水的深度7.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上图中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利用这种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 )A .照相机B .幻灯机C .放大镜D .潜望镜8.如图所示,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外时,在光屏上会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小明为了探究近视眼视力的矫正方法,在凸透镜与物体之间放上一个近视眼镜,若此时要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则光屏应该( )A.保持不动 B.向上移动C.向右移动 D.向左移动9. 如图所示,用手拿凸透镜远离书的过程中,通过凸透镜不可能观察到的像是 ( )A .正立放大的像B .正立缩小的像C .倒立放大的像D .倒立缩小的像。
10.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到凸透镜的距离是16cm ,此时光屏上得到的是放大的像,则所用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4cmB .8cmC .10cmD .18cm11.在北京奥运会安保工作中将采用人脸识别系统(如图),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1m 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相片,通过信号线传递给计算机识别.摄像机的镜头 ( )A .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5mB .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1mC .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5mD .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1m12.显微镜能对微小的物体进行高倍数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做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对被观察物所成的像是 ( )A .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 .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C .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D .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13.一个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距为30厘米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当物体移至物距为15厘米时,它的像一定是 ( )A .放大实像B .缩小的实像C .放大的虚像D .缩小的虚像14.在利用蜡烛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是l0cm ,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了蜡烛清晰的像。
《光的折射》测试题(1)一、光的折射选择题1.公园里灯光喷泉的水池中有处于同一深度的若干彩灯,在晚上观察不同颜色彩灯的深度和水面上被照亮的面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红灯看起来较浅,红灯照亮的水面面积较小B.红灯看起来较深,红灯照亮的水面面积较小C.红灯看起来较浅,红灯照亮的水面面积较大D.红灯看起来较深,红灯照亮的水面面积较大2.图甲为某同学利用半圆形玻璃砖测定玻璃折射率n的装置示意图,AO、DO分别表示某次测量时,光线在空气和玻璃中的传播路径。
在正确操作后,他利用测出的数据作出了图乙所示的折射角正弦值(sin r)与入射角正弦值(sin i)的关系图象。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由D经O到AB.该玻璃砖的折射率 1.5n=C.若由空气进入该玻璃砖中,光的频率变为原来的2 3D.若由空气进入该玻璃砖中,光的波长变为原来的2 3E.若以60°角由空气进入该玻璃砖中,光的折射角的正弦值为33.如图所示,截面为等腰三角形的玻璃砖ABC置于水平地面上,一束单色光由地面上的E 点发出,射向AB边上的M点,BM=BE,经过玻璃砖折射后,从AC边上N点(图中未画出)射出,最后光斑落在地面上的F点,CF=BE,已知玻璃砖的顶角为α,两个底角为β,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玻璃砖的折射率为cos cosαβB.玻璃砖的折射率为cos2sin2βαC.M、N两点一定位于同一水平线上D.若只使入射光的波长增大,由AC面射出时的出射点在N点上方4.如图所示,一细束白光通过玻璃三棱镜折射后分为各种单光色,取其中a、b、c三种色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光的频率最低B.在真空中b光的波长最长C.玻璃对c光的折射率最大D.在三棱镜中c光传播速度最大5.某同学做测玻璃折射率实验时,在白纸上放好上、下表面平行的玻璃砖,玻璃砖厚度为L,如图示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CD边出射光线未画出),若入射角i=60°,测出折射角r =30°,光在真空中的光速为c,则()A.玻璃砖的折射率n3B.光在玻璃中传播的时间为33cLC.光在玻璃中传播的时间为2LcD.操作时误将玻璃砖向上平移一小段,则测得的折射率将偏小6.有一种称为手性材料的光介质,当激光从空气射入这种材料的时候,将会分离出两种光,一种是左旋圆偏振光,其折射率为1eLennkn=+;另一种是右旋圆偏振光,其折射率为1eRennkn=-,其中n o为选定材料的折射率,k为大于零的参数(Ln和Rn大于1),则()A.在这种介质中左旋光的速度大于右旋光的速度B.入射角一定的情况下(大于零),左旋光的偏折程度比右旋光大C.入射角一定的情况下(大于零),k越大,左旋光与右旋光分离的现象越明显D .当左、右旋光从该材料射向空气时,左旋光的临界角小于右旋光的临界角7.如图所示,12O O 是半圆柱形玻璃体的对称面和纸面的交线,A 、B 是关于12O O 轴等距且平行的两束不同单色细光束,从玻璃体右方射出后的光路如图所示,MN 是垂直于12O O 放置的光屏,沿12O O 方向不断左右移动光屏,可在屏上得到一个光斑P ,根据该光路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玻璃体对A 光的折射率比对B 光的折射率小 B .A 光的频率比B 光的频率高C .在该玻璃体中,A 光比B 光的波长长D .在真空中,A 光的波长比B 光的波长长 E.A 光从空气进入该玻璃体后,其频率变高8.如图所示为一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ABC 的玻璃棱镜,其中30A ︒∠=,D 点在AC 边上,A 、D 间距为L ,23AB L =。
一条光线平行于AB 边从D 点射入棱镜,光线垂直BC 边射出,已知真空中的光速为c ,则( )A 3B .光线在棱镜中传播的路程为3LC 53LD .光线在棱镜中传播的时间为52L c9.现有由同一种材料制成的一个透明工艺品,其切面形状图如图所示。
其中,顶部A 为矩形形状,高CM =L ,边长CD =d ,底部B 为等边三角形。
现让一束单色光线从B 部分MH 边的中点O 1表面处沿竖直方向射入,光线进入B 后发现折射光线恰好与B 部分的HM ′平行且经过MM ′,最后从A 部分的CD 边上某点O 处射出,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 。
则( )A.光在工艺品中传播的速度3 cB.光在工艺品中传播的速度3 cC.光在工艺品中传播的时间432L dc+D.光在工艺品中传播的时间232L dc+10.如图所示,为观察门外情况,居家防盗门一般都会在门上开一小圆孔.假定门的厚度为a=8cm,孔的直径为d=6cm,孔内安装一块折射率n=1.44的玻璃,厚度可]的厚度相同,已知sin37°=0.6,cos37°=0.8.则A.如未装玻璃,室内的人通过小孔能看到外界的角度范围为106°B.装人玻璃后,室内的人通过玻璃能看到外界的角度范围约为106°C.装人玻璃的折射率越大,室内的人通过玻鵯能看到外界的角度范围就越小D.若要将视野扩大到180°,需嵌入折射率大于或等于53的玻璃11.如图所示为一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ABC的玻璃棱镜,其中∠A=30°,D点在AC边上,A、D间距为L,AB3。
一条光线平行于AB边从D点射入棱镜,经AB边反射后垂直BC边射出,已知真空中的光速为c,则()A .玻璃对光线的折射率为3B .玻璃对光线的折射率为233C .光线在棱镜中传播的路程为2LD .光线在棱镜中传播的时间为52L c12.如图,一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MNP 的玻璃棱镜,60M ∠=︒,此截面内,一束平行光以60︒入射角射到MN 边上,经折射后由MP 边射出,出射光束与NP 边平行,则该棱镜的折射率为( )A .2B .1.5C .3D .213.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中射向折射率为n =2的某种玻璃的表面,θ1表示入射角,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当θ1>45°时会发生全反射现象B .无论入射角θ1是多大,折射角θ2都不会超过45°C .欲使折射角θ2=30°,应以θ1=45°的角度入射D .当入射角θ12时,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恰好互相垂直14.光线从空气射向玻璃砖,当入射光线与玻璃砖表面成30°角时,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恰好垂直,则此玻璃砖的折射率为( ) A 2B 3C .22D 3 15.一束由红、蓝两单光组成的光以入射角θ由空气射到半圆形玻璃砖表面的A 处,AB 是半圆的直径.进入玻璃后分为两束,分别为AC 、AD ,它们从A 到C 和从A 到D 的时间分别为t 1和t 2,则( )A .AC 是蓝光,1t 小于2tB .AC 是红光,1t 小于2t C .AC 是蓝光,1t 等于2tD .AC 是红光,1t 大于2t16.如图,用插针法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1)12P P 、及34P P 、之间的距离适当大些,可以提高准确度 (2)12P P 、及34P P 、之间的距离取得小些,可以提高准确度 (3)入射角1θ尽量大些,可以提高准确度(4)入射角太大,折射光线会在玻璃砖的内表面发生全反射,使实验无法进行 (5)12P P 、的间距、入射角的大小均与实验的准确度无关A .(1)(3)B .(2)(4)C .(3)(5)D .(1)(4)17.已知天然材料的折射率都为正值(10n >)。
近年来,人们针对电磁波某些频段设计的人工材料,可以使折射率为负值(20n <),称为负折射率介质。
电磁波从正折射率介质入射到负折射介质时,符合折射定律,但折射角为负,即折射线与入射线位于界面法线同侧,如图所示。
点波源S 发出的电磁波经一负折射率平板介质后,在另一侧成实像。
如图2所示,其中直线SO 垂直于介质平板,则图中画出的4条折射线(标号为1、2、3、4)之中,正确的是( )A .1B .2C .3D .418.如图所示,P是一束含有两种单色光的光线,沿图示方向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圆心O,折射后分成a、b两束光线,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光频率小于b光频率B.在玻璃砖中传播的时间a光比b光长C.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小于对b光的折射率D.若让玻璃砖在纸面内绕O点逆时针转动180°,P光线保持不变,则a、b两束光线也保持不变19.一束单色光由空气进入水中,则该光在空气和水中传播时A.速度相同,波长相同B.速度不同,波长相同C.速度相同,频率相同D.速度不同,频率相同20.两束同色细平行光相距为d,从空气中互相平行地斜射到梯形玻璃砖的上表面,如图所示,当它们从玻璃砖的下表面垂直射出后,有()A.两束光平行,距离为dB.两束光平行,距离大于dC.两束光平行,距离小于dD.两束光不平行,两射出点的距离为d【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光的折射选择题1.D【解析】试题分析:红灯看起来较深,因为水对红光的折射率小于对绿光的折射率,根据视深与实深的关系式hhn=实视,折射率越小,看起来较深.由1sinCn=又由题意知,点光源照亮的水面边缘光线刚好发生全反射,由几何知识得22sinC R h =+,折射率越小,半径越大,点光源照亮的水面面积为2S R π=,故红灯照亮的水面面积较大, 故选D考点:考查了折射定律的应用点评:题关键要知道水面边缘光线刚好发生全反射,由折射定律和几何知识结合,就能轻松解答. 2.BDE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由折射定律sin sin in r=可知sin r -sin i 图象的斜率的倒数表示折射率,所以n =1.5>1,说明实验时光由A 经过O 到D ,故A 错误,B 正确;CD .在由空气进入该玻璃砖时,光的频率不变,光的波长变为原来的23,故C 错误,D 正确;E .以入射角i =60°由空气进入该玻璃砖时,由折射定律sin sin in r=其折射角的正弦值为1233sin sin 3r i n ==⨯=故E 正确。
故选BDE 。
3.BCD 【解析】 【分析】 【详解】 光路图如图所示AB .由图可知2θβ=2r α=入射角2i πθ=-折射角为2r πβ=-根据折射定律cossin 2sin sin 2i n r βα==故A 错误,B 正确;C .根据对称性,可知MN ∥EF ,故M 、N 两点一定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故C 正确;D .根据c f λ=当λ增加时,f 将减小,n 减小,所以折射角r 将增大。
由AC 面射出时的出射点在N 点上方。
故D 正确。
故选BCD 。
4.AC 【解析】 【分析】 【详解】AB .由光路图可知,a 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则a 光的折射率最小,a 光的频率最低,据cλυ=知,a 光在真空中波长最长,故A 项正确,B 项错误;CD .由光路图可知,c 光的偏折程度最大,c 光的折射率最大;根据cv n=,c 光在棱镜中传播速度最小,故C 项正确,D 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