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大学开题报告-1
- 格式:pdf
- 大小:152.98 KB
- 文档页数:8
序号:
常州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前期材料
(2012届)
学生杨秋荣学号08434125
学院环境安全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给水082
题目常州市聚湖半岛住宅小区给水排水管网综合设计
类别
校内指导教师彭明国专业技术职务高工
校外指导老师专业技术职务
材料目录
二○一二年一月
常州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2012届)
题目常州市聚湖半岛住宅小区给水排水管网综合设计
学生杨秋荣
学院环境安全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给水082 校内指导教师彭明国专业技术职务高工
校外指导老师专业技术职务
二○一二年一月。
J I A N G S U U N I V E R S I TY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专业: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2014 年 3 月 1 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教研室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址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毕业设计(论文)的具体要求请参见《教务工作手册》中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暂行)》。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稿件规范模板投给本刊的论文必须包括以下项目:题名、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包括单位全称、二级单位、城市名和邮编)、中文摘要、关键词(3~8个)、中图分类号、英文题名、作者英文姓名(汉语拼音)、作者英文单位、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对应)、英文关键词(与中文关键词对应)、正文、参考文献。
另请附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职称(是博导、院士的请标明)、学历、研究方向及作者的详细联系地址和其他联系方式(包括电话、手机、电子信箱)。
如果论文系基金或科研项目产生的论文,亦请在论文首页页脚注明并给出项目的编号或批准文号。
请按以下模板对照修改。
1.格式要求文中题名、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及英文摘要、关键词及正文等都有具体的字体字号要求,请按照以下模板修改,正文的层级番号请按照1,1.1,1.1,1)……来规范,正文用5号宋体,行间距为固定值20磅。
文中引言不加标题“引言”二字,可直接写文字。
如文中含实验部分,请按照 1 实验部分;1.1实验仪器;1.2 实验试剂;1.3 实验步骤3部分来写。
对于文中所涉及的物理量和公式,请务必注意正斜体及量符号的使用,避免用同一个符号表示不同的量,凡是含有变量含义的符号(包括表示量及其上、下角标的符号)一律用斜体,反之,用正体。
表示矩阵、矢量的符号一律用黑斜体;量与其单位之间用“/”切分,是复合单位的应在“/”后加注括号,如:速度/(m·s-1);量的符号务必使用单个字母表示。
文中的物理量和计量单位必须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对外文字母、字体和大小写、上下角标易混的字母应书写清楚。
2.关于图表的要求文中图、表应有自明性,且遵从文先图后的规定出现,图、表应附有相应的中英文题名。
文中表格一律使用三线表。
图序、表序应标注清楚;图题、表题应准确、简明。
插图须符合制图规范,图中文字、符号、纵横坐标中的标值、标值线必须写清,标值线一律向内。
标目中应使用标准的物理量和单位符号且居中排。
常州大学开题报告-1 常州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概述表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
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国务院成立了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
并制定“九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时充分考虑了国际上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动向和由此可能带来的影响。
机电一体化的主要发展方向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智能化智能化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的研究中日益得到重视,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应用之一。
这里所说的“智能化”是对机器行为的描述,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及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
2.模块化模块化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
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口和环境接口等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是一项十分复杂但又非常重要的事情。
如研制集减速、智能调速、电机于一体的动力单元,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控制单元,以及各种能完成典型操作的机械装置等。
3.网络化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
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的应用使家用电器网络化已成大势,利用家庭网络将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电系统,能使人们呆在家里就可分享各种高技术带来的便利与快乐。
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将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4.微型化微型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指的是机电一体化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
国外称其为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泛指几何尺寸不超过1cm3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并向微米、纳米级发展。
微机电一体化产品体积小,耗能少,运动灵活,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中北大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史志伟学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系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聚苯胺/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吸波性能的研究****:**2010年3月15日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结合毕业论文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撰写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1.1 引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电磁辐射充斥着人们的生活空间,造成了严重的电磁污染,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
科学家预言:在21 世纪,电磁波污染将成为生态环境首屈一指的物理污染。
为此1996 年1 月1 日,欧盟颁布了CE 标准,规定一切电子设备要投放市场就必须通过电磁兼容指标的检查。
美国制定了抗电磁干扰法规( FCC 法) 和“Tem2pest”技术标准。
国际无线电抗干扰特别委员会(CISPR) 制定了CISPR 国际标准。
随着中国加入WTO ,电磁兼容和电磁屏蔽已成为电子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和提高我国电子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的关键技术之一。
尤其为适应现代高技术、立体化战争的需要,将纳米技术引入隐身材料的研究已受到世界各军事大国的高度重视,纳米吸波材料就是新涌现的一类高科技、高性能的纳米功能材料。
美国已研制出一种称作“超黑粉”的纳米吸波材料,其对雷达波的吸收率高达99 %,并在B - 2隐形轰炸机上成功应用,目前正在研究覆盖厘米波、毫米波、红外、可见光等波段的纳米复合材料。
由于在未来战争中,雷达仍将是探测目标最可靠手段,所以雷达隐身技术仍是最有效的措施,其核心是降低雷达散射截面(RCS ,Radar Cross Section) ,从而大大提高了其隐身作战能力,其技术途径主要包括外形技术和雷达吸波材料(RAMs) 技术。
因此吸波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成为目前研究热点。
现代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吸波材料提出了“强、宽、轻、薄”等方面的要求[1]。
微米级炭纤维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已广泛应用于制造隐形飞机、导弹、火箭上, 若要进一步在吸波性能和力学强度上取得新的突破, 碳纳米管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是理想的具有良好前景的发展方向, 并已取得实质性进展[2]。
常州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概述表
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
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国务院成立了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
并制定“九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时充分考虑了国际上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动向和由此可能带来的影响。
机电一体化的主要发展方向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智能化
智能化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的研究中日益得到重视,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应用之一。
这里所说的“智能化”是对机器行为的描述,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及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
2.模块化
模块化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
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口和环境接口等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是一项十分复杂但又非常重要的事情。
如研制集减速、智能调速、电机于一体的动力单元,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控制单元,以及各种能完成典型操作的机械装置等。
3.网络化
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
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的应用使家用电器网络化已成大势,利用家庭网络将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电系统,能使人们呆在家里就可分享各种高技术带来的便利与快乐。
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将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4.微型化
微型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指的是机电一体化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
国外称其为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泛指几何尺寸不超过1cm3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并向微米、纳米级发展。
微机电一体化产品体积小,耗能少,运动灵活,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微机电一体化发展的瓶颈在于微机械技术。
微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加工采用精细加工技术,即超精密技术,它包括光刻技术和蚀刻技术两类。
5.环保化
工业的发达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变化。
一方面,物质丰富,生活舒适;另一方面,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于是,人们呼吁保护环境资源,回归自然。
绿色产品概念在这种呼声下应运而生,绿色化是时代的趋势。
绿色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的生命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要
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资源利用率极高。
设计绿色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报废后能回收利用。
最后机电一体化是当前机械行业加工应用的重点,其是一套综合的处理和管理措施,是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更是当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其在发展中和各种技术学科结合的综合产物。
当然,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技术还有很多,并且在当前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中,各种技术学学科相互综合应用日益完善和明显,为当前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光明的前景。
三、研究内容、预计创新点和难点
1.本专业培养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知识,能够从事有关机电一体化设备及系统的研究、设计和制造,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领先意识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电子技术、工业用微型计算机、传感与检测技术、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现代设计方法;机械金工技能训练、机电一体化系统综合训练、数控实训。
2.从系统工程观点出发,充分利用新技术及其相互交叉融合的优势,实现机电一体化系统(或产品)的高附加值、高效率、高性能、省材料、省能源、低损耗、低污染、省时省力等等。
比如采用数控机床、柔性生产线、工业机器人和计算机管理等高科技机电一体化技术和系统以后,各企业就可以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各生产过程,几乎不需要重新设计制造工艺设备,大
大缩短了整个生产周期。
机电一体化系统一般都具有自动保护的功能,可避免或减少人身和设备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显著地提高了安全性。
有些机电一体化系统甚至可以在恶劣和危险的环境中作无人的自动操作。
如机器人可以不顾危险,在海里、在宇宙空间、在核反应堆等一些危险场合工作。
机电一体化系统几乎没有机械磨损,因此系统的寿命提高,故障率降低,可靠性和稳定性增强。
有些机电一体化系统甚至可以做到不需要维修,具有自动诊断、自动修复的功能。
3.机械技术机械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机械技术的着眼点在于如何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相适应,利用其它高、新技术来更新概念,实现结构上、材料上、性能上的变更,满足减小重量、缩小体积、提高精度、提高刚度及改善性能的要求。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制造过程中,经典的机械理论与工艺应借助于计算机辅助技术,同时采用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等,形成新一代的机械制造技术。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机电一体化研究方法是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机电设备控制技术、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微机原理及应用、可编程控制器、测试技术、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CAD实训、数控机床的编程和操作实训、机床电器控制实训、数控加工实训、液压与气动实训、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