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练习149 文档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诗四首练习题
1. 清晨的微风
清晨的微风,轻弹着窗前的竹叶,
叮咚作响,如同奏响一首悠扬的乐章。
太阳透过稀疏的云雾,温暖着大地,
掠过山脊,如同神秘的咒语。
绿色的田野上,花朵竞相开放,
春天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
远处的小溪轻轻地流淌,
似乎在诉说着这美好的时光。
我静静地站在这片大地上,
用心感受着大自然的馈赠。
清晨的微风呼唤着我,
让我沉醉在这诗意的世界里。
2. 心灵的飞翔
心灵在宇宙中自由地飞翔,穿越星河,穿梭时空的隧道。
思绪在虚幻的天空中飘荡,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归宿。
忧伤与欢乐在心里纠缠,
如同白云掠过湛蓝的天空。
梦想是我心灵的向往,
让我不断追逐,永不放弃。
人生的旅途上,有风有雨,但我始终相信自己的选择。
心灵的飞翔是我最美的自由,让我随心所欲地舞蹈着。
3. 时光的留痕。
诗歌早作练习题在这个练习题中,我们将进行诗歌的早期创作练习。
诗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可以表达情感、思想和体验,通过使用音乐性的语言和形象的描述来传达作者的内心世界。
在这个练习中,我们将探索一些主题和技巧,以激发您的创作灵感。
练习一:自然之美请用一首5-7-5音节格式的短诗描绘自然景观中的美景。
您可以选择任何自然景观,如海洋、山脉、森林或花朵等。
尝试使用形象的词语和生动的描写来表达您对自然景观的感受。
以下是一个示例:潮起潮落海浪拥抱沙滩天堂般美练习二:季节之变请写一首由三个五字句构成的诗歌,描述季节之间的转变。
您可以选择春夏秋冬中的任何一个季节,或者探索季节之间的过渡时期。
通过诗歌来传达在季节变化中所感受到的不同氛围和情绪。
以下是一个示例:暖风轻吹花开如火,美丽艳阳天练习三:爱与失落请用一首自由诗来表达关于爱情和失落的情感。
您可以探索爱情中的欢愉、痛苦、欲望、分离或希望等方面。
通过运用意象、比喻和个人经历来传达您的情感。
以下是一个示例:悲伤的心爱之火烧尽,留下空虚寻觅自我练习四:寻求启示请用一首两个四字句和两个三字句构成的诗歌,表达对生活、自我或世界的探索和追问。
通过提出问题、观察细节或思考哲学问题来传达您的追问。
以下是一个示例:天上星辰何为宇宙的真谛?无止无尽练习五:人生的旅程请用一首长诗来描绘一个人的一生旅程。
从出生到成长,再到智慧和成熟,通过选择适合的词语和比喻来描述每个阶段的重要时刻和人生体验。
以下是一个示例:漫长的学习之旅智慧的果实希望这些练习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更深入地探索诗歌这一艺术形式。
通过分享您的创作,您可以进一步加强对诗歌的理解,并通过不断的练习不断提高您的写作技巧。
愿您在诗歌创作的旅程中获得乐趣和启示!。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面问题。
念奴娇?登石头城①次东坡韵(元)萨都剌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
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
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
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②,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
落日无人松径冷,鬼火高低明灭。
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
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注】①石头城:即金陵城,昔为六朝都城。
②离宫:皇帝在京城以外的宫室。
9.萨都剌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5分)10.简要分析这首词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所抒发的情感的异同。
(6分)答案9. 此词上下阕皆先实后虚,实写了石头城、青山,离宫、辇路芳草、松径、鬼火等空冷阴森之景;虚写了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以及歌女的歌舞、临镜等。
虚实结合使得意境更深远,情感更深沉。
(实写2分、虚写2分;虚实结合的表达效果,1分,没有结合诗句,酌情扣分。
)10. 相同点:①对世事变迁,昔盛今衰的悲哀,怀古伤今。
②对光阴虚掷的感伤。
(相同点3分。
答对一点给2分,两点3分。
意思对即可)不同点:萨都剌词有对战争残酷的心痛;而苏词抒发自己的有志报国,却功业未成,壮志难酬的感慨。
(不同点3分。
答对一点给2分,两点3分。
意思对即可【诗歌鉴赏】这首诗是一首怀古之作,诗人抚今追昔,以苍凉的韵调,以富有悲剧意味的形象,咏出了风云易消、青山常在的感慨。
上阙:重点写的是昔日在这里发生过无数次激烈的战争,写景,咏史,抒怀。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
”写出了石头城空荡凄惨的江山,发出了世事变迁的慨叹。
诗人由眼前的“望”起笔,登上高高的石头城,看到的是什么?是昔日六朝胜地的空旷和“无物”。
一个“无物”蕴含了多少鲜为人知的悲惨的过去!叫人怎能不抚今追昔,怎能不追述起那八百多年的纷纷战火!“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
”毛泽东当年站在橘子洲头看着眼前的大好江山咏出了“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雄浑诗句,然而萨都剌目睹“六朝形胜地”所感发的却只能是“唯有青山如壁”,原因何在?无非是连年不断地战火摧残了山川的壮美,摧毁了往日的繁华。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
试以第二、四联中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
(3分)(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1)(3分)颔联用反衬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路辽远,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着与勇敢。
(也可以说,作者以"一片影"自喻。
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
这孤零零的雁儿,就是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借此寄托了惶急、焦虑、迷茫的心情。
)尾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以野鸦的平庸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求。
(也可以说,使用了陪衬的写法。
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却全然不懂不顾,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
表现了杜甫对亲朋知己的思念,对一些俗客庸夫的厌恶。
)(2)(3分)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
(答出两点即可)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琅琊溪【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
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
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8.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9.青葱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
(4分)【参考答案】8.(4分)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
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9.(4分)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
从军行李白注释:(1)沙场:战场。
(2)碎铁衣:指身穿的盔甲都支离破碎(反映戍边抵抗匈奴的将领)。
碎,破碎。
(3)突营:冲出敌人的包围。
(4)呼延:匈奴贵族,诗中指敌军的一员悍将。
译文:将军戎马一生,伴随他出征的铁甲都已碎了,留下了累累的刀瘢箭痕。
这次战争在塞外进行,城南是退路。
但连城南也被敌人设下了重围,全军已陷入可能彻底覆没的绝境。
将军急中生智,下令突围,在突围的关键时刻,将军将敌方大将一击射杀。
敌军一时陷于慌乱,将军率残部乘机杀开重围,夺路而出,一骑绝尘,千余(虚数)共拼杀而回。
闺怨王昌龄1. 闺:一般指少女或少妇。
古人“闺怨”之作,一般是写少女的青春寂寞,或少妇的离别相思之情。
2. 不知愁:又作“不曾愁”3. 凝妆:盛妆。
4. 陌头:意谓大路上。
5. 觅封侯:指从军远征,谋求建功立业,封官受爵。
韵译:闺阁中的少妇,从来不知忧愁;春来细心打扮,独自登上翠楼。
诗题为《闺怨》,起笔却写道:“闺中少妇不知愁”,紧接着第二句又写出这位不知愁的少妇,如何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凝妆”登楼远眺的情景。
于是,一个有些天真和娇憨之气的少妇形象跃然纸上。
闺中少妇果真不知愁吗?当然不是。
读过全诗之后我们知道,这是一位丈夫远征他乡,自己独守空房的少妇,即使在唐朝封建礼教尚不严格束缚妇女的时代,她平日里也是不能随便出门的。
鉴赏:第三句是全诗的关键,称为“诗眼”。
这位少妇所见,不过寻常之杨柳,作者何以称之为“忽见”?其实,诗句的关键是见到杨柳后忽然触发的联想和心理变化。
杨柳在古代人的心目中,不仅仅是“春色”的代替物,同时,它又是友人别离时相赠的礼物,古人很早便有折柳相赠的习俗。
因为那迷茫和朦胧的杨花柳絮和人的离愁别绪有着某种内在的相似。
故少妇见到春风拂动下的杨柳,一定会联想很多。
她会想到平日里的夫妻恩爱,想到与丈夫惜别时的深情,想到自己的美好年华在孤寂中一年年消逝,而眼前这大好春光却无人与她共赏……或许她还会联想到,丈夫戍守的边关,不知是黄沙漫漫,还是和家乡一样杨柳青青呢?在这一瞬间的联想之后,少妇心中那沉积已久的幽怨、离愁和遗憾便一下子强烈起来,变得一发而不可收。
《诗歌行》(精选练习)(原卷版)含答案
诗歌行 (精选练) (原卷版) 含答案.doc
简介
本文档包含了《诗歌行》的精选练题及答案。
《诗歌行》是一
本经典的诗歌教材,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和不同风格的诗歌作品。
这里的练题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研究诗歌。
答案解析
以下是每道题目的答案及解析:
1. 问题:诗歌《XXXXX》的作者是谁?
答案:作者是XXXXX。
解析:这首诗歌是XXXXX所创作的,它表达了XXXXX的思想和情感。
2. 问题:诗歌《XXXXX》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答案:这首诗歌是在XXXXX时期创作的。
解析:XXXXX时期,社会正处于XXXXX的情境下,这首诗歌通过XXXXX的手法表达了XXXXX的主题。
3. 问题:诗歌《XXXXX》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答案:这首诗歌运用了XXXXX的修辞手法。
解析:通过使用XXXXX的修辞手法,诗歌达到了XXXXX的效果,使读者产生了XXXXX的情感共鸣。
总结
通过这份练题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行》中的诗歌作品。
希望这些练题及答案能够帮助读者提升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请注意,本文档仅包含题目及答案解析,并不包含具体的诗歌内容。
如需详细阅读诗歌作品,请参考原版《诗歌行》。
小学四年级诗歌练习题一、春天的小鸟春天来了,大地苏醒小鸟飞翔,唱起了歌声它们的声音欢快又高亢像是在告诉我们春天来到二、快乐的放学路下了课,铃声响放学时间到了与朋友一起走快乐的放学路阳光明媚,微风轻小路上绿树成荫笑声嘹亮,歌声飘走着走着,心也飞扬三、彩虹的诺言小雨停了,天放晴眼前出现一道彩虹七种颜色,美丽夺目它给我带来了一份诺言红色勇气,橙色温暖黄色希望,绿色生机蓝色宁静,靛色深邃紫色神秘,彩虹美丽四、夏天的游泳池夏天的游泳池很热闹水中嬉戏的孩子们笑逐颜开身姿轻盈,水花四溅炎炎夏日,热情满溢五、秋天的收获秋天来临,稻谷金黄农民伯伯笑逐颜开忙碌的身影,收获满满春天的努力有了结果六、雪花飞舞的冬天冬天的早晨,银白一片雪花纷纷扬扬,落在我的手心踩在雪地上,咯吱咯吱作响雪花飞舞,冬天的节奏七、我喜欢诗歌诗歌是我心中的甜蜜写下心情,表达思绪用文字抒发,快乐无比我喜欢诗歌,它伴我成长八、快乐的课堂老师的笑声洋溢在教室同学们听得如痴如醉学习知识,充实大脑快乐的课堂,我们一起努力九、朋友像阳光朋友像阳光,温暖心房与我分享欢乐与烦恼懂得倾听,慰藉我的心朋友像阳光,永远陪伴十、明天的希望明天的希望永不熄灭小小的梦想,大大的追求努力奋斗,不停休息明天的希望永远在等待十一、感恩的心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家人的爱,朋友的陪伴老师的教导,同学的友谊感恩的心,让我们更坚强结束语:诗歌是小学生们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
通过诗歌的练习,他们可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内在情感。
在诗歌中,他们可以展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希望小学四年级的同学们能够坚持练习写诗,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并将这种美好传递给他们的家人、朋友和周围的人们。
让我们一起用诗歌的力量,创造美好的世界!。
诗歌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落叶修睦注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
[注]修睦:晚唐诗人。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
柳堤 [明代]金銮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睛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10、(7分)①下列对本事的赏析,不正确...的是(3分)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 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暮春世界的美丽景色。
②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变大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
下列诗句中“香”子的运用和本诗类似的两项是(4分)A.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
(唐·郑谷《阙下春日》)B.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宋·杨朴《莎衣》)C.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错。
(宋·刘子翚《海棠花》)D.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
(明·邱睿《都城春日》)11、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鹤雀楼》(白日依山尽)、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等诗中也有体现。
人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期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
(不少于150字)(10分)三、(8分)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
示秬秸张耒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
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也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释: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
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12.(7分)①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
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
C.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担忧饼冷难卖。
D.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
②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4分)13.这首诗是张耒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请对其中的教育内容和所用的教育方式加以概括,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不少于200字)(10分)【参考答案】12.①(3分)B ②(4分)要点一:平实,没有华丽辞藻,明白如话,通俗浅显。
举例:“捧盘出户”、“市楼东西”等等,均无任何修饰之语。
要点二:有韵味,写景、叙事,蕴含丰富。
举例:开篇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画出清冷空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对卖饼儿生活际遇的同情和关怀,其他如“人未行”的空寂街景、“忧饼冷”的心态表露,均语浅而意深。
13.(10分)第一问:教育内容:要点一: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意志坚定,不畏艰辛。
要点二:要有追求,持之以恒,勤勉而不懈怠。
教育方式:要点一:艺术性,以诗诫子,而不是枯燥说教。
要点二:形象性,以卖饼儿为榜样,激励自己的孩子。
第二问:(略)【参考资料】【作者简介】张耒(1054年-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县),生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清江)。
北宋诗人。
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
父亲
父亲七十岁了
却依然年轻
养花
种菜
在晨曦里浇水
在落日里采摘
从早到晚
都是您忙碌的身影
父亲七十岁了
却依然年轻
孙子的女朋友长啥样
今年的小麦能不能有个好收成操碎的心
散落成岁月的峥噪
父亲七十岁了
已不再年轻
头发白了
背也驼了
常常呆坐在门前
咀嚼着往事
回忆那些风雨中一路走来曾经的普通与感动
父亲七十岁了
已不再年轻
酒不喝了
烟也戒了
唯一的爱好
就是陪母亲一块散步
走在火红的夕阳里
那般快乐
那般从容
父亲
不管你老了
还是年轻
都别太累了
我只想静静地看着你
并把我写的诗
读给你听。
今日丰秋(散文诗)
秋高气爽,
百花飘香。
蟋蟀在草丛里歌唱,
鸟儿在蓝天上飞翔。
辽阔的田野上----------
不见那牛吼驴叫人慌慌,
没听见那路上马鞭啪啪响;
只是那多种机械在交响,
还有那各种车辆在奔忙。
这是现代化的秋收景象。
路旁,
我问小娃:
“牛鞭子是啥样?”
他们摇摇头,
答不上。
他们没见过那昔日的农民们一
秋忙时
都是镰砍做刨肩挑扛,
披星戴月田头睡、
用地瓜干哄孩儿的旧模样。
看:
晒谷场上 --------
棒力垂大的玉米金黄黄, 那丰厚的棉花呵、
白茫茫。
黄橙橙的大豆,
散发着自然的清香。
手 .
肥胖的花生甜又香。
农家院里,
丰收的粮食垛满房。
直乐得人们呵 -------
指点着硕果论短长,
面带着笑容喜洋洋。
南飞的鸟儿啊--------
莺歌燕舞齐歌唱,
愿把这喜讯传远方:
告诉同胞和他乡,
丰收莫望党中央。
回首田野上,
机器播麦忙。
意气风发的人们呵---------- 斗志昂仰;
胸怀中国梦,
奔向那新的理想。
小诗练习题大全1. 春之田园春天来临,大地苏醒;百花齐放,芳香四溢。
草地上蹦蹦跳跳的小兔子,树梢上欢快地唱着鸟儿。
阳光明媚,微风轻抚,大自然展现出绚丽的面貌。
2. 夜之奇妙夜幕降临,星光点点;一轮明月挂在天边。
黑夜中有诡异的声音,倩影之间隐藏着谜团。
流光飞舞,闪烁不定,夜晚的魅力难以拒绝。
3. 秋之收获枫叶斑斓,金黄满地;丰收的季节到了。
稻谷金黄、果实硕大,人们笑逐颜开,心情愉悦。
农田里劳动的身影,收获的喜悦溢满心底。
4. 冬之寒冷北风呼啸,雪花纷飞;大地尽染白雪的衣裳。
冰封的江河,寒冷的清晨,人们套上厚厚的衣衫。
踩着雪花,留下脚印,冬天的寒冷也无法阻挡人们前行的脚步。
5. 自然的声音山中的涓涓溪水,如同一曲缓缓的奏鸣曲。
树叶悄悄地沙沙作响,像是自然的私语。
鸟儿的歌声甜美悠扬,让人心旷神怡,陶醉其中。
6. 心灵的旅程思绪飘飘,心灵自由;旅行的心情让人愉悦。
走过山岭,穿过大海,感受世界的宏阔辽阔。
邂逅陌生的风景,内心的世界也随之开阔。
7. 梦想的舞台奇幻的舞台,人心荡漾;演绎着各种各样的光芒。
歌声激荡,舞步翩翩,才艺的焕发展现出人才。
每一个人都是主角,在梦想的舞台上绽放光芒。
8. 爱的力量相互依靠,在彼此的身旁;爱的力量穿越时光。
陪伴相伴,分享喜悦,无论遭遇何种风浪。
爱是希望,温暖的拥抱,让人感受到无尽的温柔。
9. 友谊的纽带朋友相约,快乐旅行;友谊的纽带拉近心间。
互帮互助,守望相助,彼此间的情感温暖相传。
友谊是宝藏,永远的守望,真挚的友谊弥足珍贵。
10. 美好的未来未来的道路,光明璀璨;青春的梦想扬帆起航。
执着努力,收获成功,追逐梦想的脚步从不停歇。
勇敢前行,向往的明天,美好的未来在等待着我们。
篇幅有限,以上只是小诗练习题大全中的部分内容。
希望这些小诗能够带给你一丝灵感,激发你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继续坚持练习,相信你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诗人!。
一.阅读下面这酋宋诗,完成以下问题。
(8分)
渔沟怀家
晁补之
生涯身事任东西,药笥①书囊偶自费。
柳嫩桑柔鸦欲乳,雪清冰动麦初齐。
沙头晚日樯竿直,淮上春风雁鹜低。
归去未应芳物老,桃花如锦遍松溪。
【注】①药笥:盛药物用的方形竹器。
(1)首尾两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说明。
(4分)
(2)请简要赏析本诗的中间两联。
(4)
.(1)(4分)首联写作者为官东西飘零,药箱书囊偶然自带,点明离家外任的飘零之情;(2分)尾联想象家乡桃花如锦的美景,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作者思乡怀家之情。
(2分)
②(4分)颔联描绘了初春时柳叶嫩绿、桑枝柔软,乳鸦待哺、冰雪融化,返青的麦苗长势齐整的景象,呈现出初春的盎然生机。
(2分)颈联描写河流,江船,桅杆静立,大雁、野鸭低飞,有动态,有静态,动静结合,宁静安详,美景如画。
(2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水仙子·寻梅
乔吉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
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
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1)请简要分析这首元曲的前三句是怎样描绘“寻梅”的执着与艰难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分别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前三句借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不断转换,以及细节描写,写出了寻梅的执著和艰难。
诗中“冬前”“冬后”是时间的间隔,“溪南”“溪北”“树头”“树底”是空间的变换,“两履霜”是细节描写。
(2)“忽相逢缟袂绡裳”采用了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把梅花写成了一位清雅飘曳的白衣女子,表达了终于找到梅时的那种喜悦心情。
“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采用了对偶(或夸张)的修辞,表现了从醉态回到现实后的万分孤独和失落。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河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秋逼暗虫通夕响”一句在整首诗中起到哪些作用?
(2)“漫漫轻云露月光”,一句在诗中起什么作用?诗中主人公是什么人?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回答。
答案(1)照应诗题;表现秋虫鸣叫时间之长;暗示思妇(主人公)彻夜不眠;衬托思妇(主人公)离情萦怀和难耐的寂寞。
(2)①承前启后。
(承上句长夜不眠,故而引起望月,为思夫做铺垫。
)
②主人公是位丈夫远行的思妇(或“……的妇女”,或“……的中年女子”)。
③诗歌表现她丈夫远行独守闺中的凄清孤寂和关怀(关心)丈夫的无限深情。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雉带箭韩愈
原头火烧静兀兀,野雉畏鹰出复没。
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
地形渐窄观者多,雉惊弓满劲箭加。
冲人决起百馀尺,红翎白镞随倾斜。
将军仰笑军吏贺,五色离披马前堕。
(1)诗歌的开头两句描写一幅怎样的场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4分)
(2)诗歌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诗分析。
(4分)
参考答案(1)场景:开头两句描写打猎前猎场的肃穆景象。
原野上猎火熊熊燃烧,周围一片寂静,只有野雉时出时没。
(2分)主要手法: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火烧静兀兀”这是射猎前的静态;野雉“出复没”是动态描写,野雉被猎火驱出草丛,一见猎鹰,吓得又躲藏起来。
以动衬静,突出原野的寂静。
(2分,答点面结合给1分)(场景特点2分;描写手法2分,答衬托也可)
(2)诗歌描写了一个踌躇满志、技术精湛的将军形象。
“盘马弯弓”,将军骑马盘旋不进,这是一副踌躇满志的神态。
“弓满劲箭”描写将军引弓劲射的一刹那,表现将军射技不凡;野雉“冲人决起”在空中挣扎,军吏围观“贺”声一片,侧面表现出将军射技精湛。
总之,一个得意的将军形象跃然纸上。
(形象概括2分,至少两点,说自信、智慧、骄矜、技高也可;分析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