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公式合集(2020年整理).pptx
- 格式:pptx
- 大小:120.97 KB
- 文档页数:7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一、力学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赤极g g >,高伟低纬g >g )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 2221F F F +=合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 μ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 (1)公式:F=G221r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 即 '422222mg ma r T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高中物理公式汇编一、力学公式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3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F=θCOS F F F F 2122212++合力的方向与F 1成α角: tg α=F F F 212sin cos θθ+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0 或∑F x =0 ∑F y =0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 (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μN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 、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 定 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高中物理公式全集-期末复习专用一、力学公式1、胡克定律: F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G = mg (g随高度、纬度而变化)3 、求F、的合力的公式:F=成∂角:合力的方向与Ftgα= )θ) α注意:(1)(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1-F2 ⎥≤ F≤ F1 +F2(3) 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o 或∑F x=o ∑F y=o(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矩代数和为零.力矩:M=FL (L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f= μN说明:a、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2 ) 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大小范围:O≤ f静≤ f m (f 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浮力:F= ρVg (注意单位)7、万有引力:F=G(1).适用条件(2) .G为万有引力恒量(3).在天体上的应用:(M一天体质量R一天体半径g一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Gb、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mg = G g = Gc、第一宇宙速度mg = m V=8、库仑力:F=K (适用条件)9、电场力:F=qE (F 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10、磁场力:(1)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高中物理公式整理总结表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F = ma )–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定律):( F = ma )–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公式变形:( a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F_{12} = -F_{21} )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动能与势能•动能公式:( E_k = mv^2 )–动能等于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势能公式:( E_p = mgh )–势能等于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乘以高度•机械能守恒定律:( E_k + E_p = const )–系统的机械能(动能加势能)保持不变动量与冲量•动量公式:( p = mv )–动量等于质量乘以速度•冲量公式:( J = Ft )–冲量等于力乘以作用时间•动量守恒定律:( p_{initial} = p_{final} )–系统的初始动量等于最终动量热量与温度•热量公式:( Q = mcT )–热量等于质量乘以比热容乘以温度变化•温度公式:( T = K )–摄氏温度转换为开尔文温度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Q = U + W )–热量等于内能变化加对外做的功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定律:( S 0 )–系统的熵(无序度)总是增加或保持不变库仑定律•库仑定律:( F = k )–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电力等于库仑常数乘以电荷乘积除以距离的平方欧姆定律•欧姆定律:( I = )–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阻电场与电势•电场强度公式:( E = )–电场强度等于受到的电力除以电荷•电势公式:( V = )–电势等于做的功除以电荷•串联电路公式:( V = V_1 + V_2 + … )–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并联电路公式:( V = V_1 = V_2 = … )–各分支电压相等•电流公式:( I = I_1 + I_2 + … )–总电流等于各分电流之和•电阻公式:( R = R_1 + R_2 + … )–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光的传播•光速公式:( c = )–光速等于频率乘以波长除以折射率•折射定律:( n_1(_1) = n_2(_2) )–入射角的正弦值乘以入射介质的折射率等于折射角的正弦值乘以折射介质的折射率光的波动•波长公式:( = )波长公式:( = )•波长等于光速除以频率•振动周期公式:( T = )–周期等于频率的倒数光的粒子性•光子能量公式:( E = hf )–光子的能量等于普朗克常数乘以频率声波传播•声速公式:( v = )–声速等于波速的平方根乘以介质的密度•声压公式:( p = )–声压等于力除以面积声音的波动•波长公式:( = )–波长等于声速除以频率•振动周期公式:( T = )–周期等于频率的倒数在学习和使用高中物理公式时,建议同学们注意以下几点:1.理解公式背后的物理意义:每个公式都有其适用的物理场景和条件,理解公式适用的范围和限制,有助于更好地应用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