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古今异义词复习精讲精练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3
90例常考的古今异义词及解题技巧一、90例古今异义词1、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行装。
2、师徒:古,军队士兵,如“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今,师傅与徒弟。
3、左右:古,动词,调遣,如“惟君左右之”;今,名词,表示大约,不确定。
4、首领:古,头颅,如“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今,集团领导人。
5、致死:古,效死命,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今,导致死亡。
6、丈夫:古,男子,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今,妻子的配偶。
古,进驻,如“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今,次一等的。
8、行政:古,施行政令,如“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今,国家机关的管理工作。
9、地方:古,土地方圆,如“地方百里而可以王”;今,某一区域。
10、东面:古,脸朝东,如“东面而视”,今,东边。
11、面目:古,面部,如“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今,面貌。
12、至于:古,到了,达到,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到……结局,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到……时候,如“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今,表示另提一事。
古,专家、学者,内行的人,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14、以致:古,两个词,而招致,有动词性,如“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今,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15、非常:古,意外的变故,如“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不寻常,作形容词,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今,程度副词。
16、细说:古,小人的谗言,如“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今,详细说明。
17、足下:古,对人的尊称,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今,脚下面。
18、幼稚:古,小孩子,如“幼稚盈室,并无储粟”;今,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19、人事:古,做官,如“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今,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
20、扶老:古,竹制手杖,如“策扶老以流憩”;今,搀扶老人。
古今异义词所谓“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古义与今义有差别,甚至词义相差很远。
这种词义的差异,是由词义发展变化造成的。
古今词义的变化有下列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
例如:①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②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愚公移山》)“江”、“河”在古文中专指长江、黄河;现泛指一般河流,比过去词义扩大了。
2.词义缩小。
例如: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④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例③中“妻子”,指老婆和孩子;今仅指老婆。
例④中“亲戚”,兼指同姓家族(血缘关系)、异性亲属(婚姻关系);今专指族外亲属。
二者词义都缩小了。
3.词义转移。
例如:⑤蒋氏大戚,汪然出涕。
(《捕蛇者说》)⑥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岳阳楼记》)例⑤中“涕”,指眼泪;今指鼻涕。
例⑥中“去”,指离开;现在的意思正好相反,去,是到某地去,而不是离开某地。
它们属词义转移。
4.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
例如:⑦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⑧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曹刿论战》)例⑦中“卑鄙”,古代的意思是身份低微,出身低下,是一个表示谦虚的中性词语;今天指品质恶劣,变成贬义词了。
例⑧中“牺牲”,古代指祭神的猪、牛、羊等祭品,属中性词;现常指为正义的事业而献身,变成了褒义词。
以上几种情况,很容易望文生义,歪曲文意。
因此,我们学习古文时,要认真阅读注释,比较每个词的古今差异,对照上述词义变化规律,深入理解,分类整理,牢固记忆。
B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卑鄙:(古:身份低微,出身低下。
今:道德品质十分恶劣。
)肉食者鄙(《曹刿论战》)鄙:(古: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今:轻视,看不起。
)C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池:(古义:护城河。
今义:池水,池塘。
)曾不能魁父之丘(《愚公移山》)曾:(古义:并,尚且,连……都……今义:曾经。
)D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口技》)但:(古义:只。
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
中考文言文常考的71个古今异义词12个/周*6周第一周:(1)走古义:跑、逃跑。
今义:行走,步行,离开。
例:①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②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口技》)(2)从古义:跟随。
今义:①介词。
②跟从。
例:①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②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狼》)(3)把古义:动词,握住,拿着,端着。
今义:①握住。
②把持。
③介词,将。
④量词。
例:①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卖炭翁》)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岳阳楼记》)(4)或古义:①不定代词,有人,有的。
②副词,也许。
③有时,间或。
今义:①选择连词。
②副词,也许。
例:①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陈涉世家》)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岳阳楼记》)③而或长烟一空。
(《岳阳楼记》)(5)再古义:数词,两次,第二次。
今义:①又一次,再一次,多次。
②继续。
例: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②如是再三。
(《宋定伯捉鬼》)(6)夫古义:①名词,成年男子。
②丈夫。
③夫子,对老师的称呼。
④读fú,句首发语词,句中助词,句末语气词。
⑤读fú,指示代词。
今义:丈夫。
例: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愚公移山》)②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口技》)③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
(《礼记·檀弓下》)④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7)君古义:①封建帝王,一国之主。
②对人的敬称。
③(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今义:对人的敬称。
例:①民贵君轻。
(《(孟子)两章》)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则》)(8)狱古义:诉讼案件。
今义:监牢。
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9)爷古义:名词,父亲。
今义:祖父,常重叠用。
例: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木兰诗》)(10)去古义:①离开。
②距离。
③去掉,除去。
今义:前往,到……去。
例:①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黔之驴》)②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初中文言实词古今异义词汇总(按音序排列)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备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被1、影响(被于来世,泽被后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长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6、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称1、相当、配合(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臣诚知不如徐公美)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出1、发、起(方其远出海门)2、在国外(出则无敌国外患)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君谓计将安出)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3、告辞,辞别(旦辞爷娘去)次1、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当1、承当,承受。
古今异义词异义词 古义 今义 原文语句 课 文 再 两次 又一次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或 或许 选择连词“或者”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岳阳楼记》 狱 案件 监牢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 虽 即使 虽然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口技》稍稍 渐渐地 稍微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口技》 科 法律条文 课程或业务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出师表》 爷 父亲 祖父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木兰诗》妻子 妻子和儿女 成年男子的配偶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 绝境 与世隔绝的地方 没有出路的境地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 无论 更不必说 条件关联词 乃有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交通 交错相通 指运输和平共处邮电事业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园记》往往 到处 常常 旦日,卒中往往语 《陈涉世家》 虽然 虽然如此 关联词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公输》何苦 怕什么 不值得做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愚公移山》 阴 山北水南 阴暗 达于汉阴 《愚公移山》 可以 可以凭借 能、行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曹刿论战》 身 亲自 身体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隆中对》 开张 扩大 店铺开业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牺牲 祭祀用的猪、牛、羊为正义事业献身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曹刿论战》卑鄙 出身卑微,见识短浅品质恶劣 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异义词 古义 今义 原文语句 课 文所以 用来 因果关联词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披 分散 披挂 柔梢披风 《满井游记》 郭 外城 姓氏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孟子>两章》 池 护城河 水池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孟子>两章》 去 离开 往 一狼径去 《狼》汤 热水、开水 煮东西的汁 及其日中如探汤 《两小儿辩日》烈士 有雄心壮志的人 为正义事业献身的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私 偏爱 个人的 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谢 道歉 感谢 长跪而谢之曰 《唐雎不辱使命》 易 交换 容易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唐雎不辱使命》。
中考语文古今异义专题复习辅导1. 鄙:肉食者鄙。
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
卑劣:先帝不以臣卑劣。
卑劣:古义,身份卑微,;今义,道德品质十分恶劣。
但:①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古义,只、只不过。
今义,转折连词。
2. 耳:不习渡水故耳。
耳:古义,罢了;今义,耳朵。
3. 方:方七百里。
方:古义,方圆;今义,方向或四个角都是90度的四边形,4. 发:发于声。
发:古义,被任用;今义,送出,交付。
5. 故:故使人问之。
故:古义,副词,特意;今义,事故、所以。
6. 股:两股战战。
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7. 篝火:夜篝火。
篝火:古义,用笼罩着火;今义,泛指在空旷的地方或在野外架起木柴燃烧的火堆。
8. 感谢:由是感谢。
感谢:古义,感动,冲动;今义,感谢。
9. 河:山河表里潼关路。
河,古义,指黄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10. 会计: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会计:古义,是两个动词,聚会商议;今义,一个词,名词,指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
11. 何苦:何苦而不平。
何苦:古义,愁什么;今义,表示反问语气,不值得,12. 居:①居十日,扁鹊复见。
居:古义,停留、过了;今义,居住、住所。
13. 简: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古义,简拔,选择;今义,简单。
14. 交通:阡陌交通。
交通:古义,交织相通;今义,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
15. 开张:诚宜开张圣听。
开张:古义,扩大;今义,店铺)开始营业。
16. 可以:可以一战。
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许可,可能。
17. 妻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今义,是专指男子的配偶。
18. 绝境:古义,是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是没有方法,没有出路的境地。
19. 亲戚: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姐妹在内的至亲;今义,专门指族外有婚姻关系的亲戚。
20. 虽:虽人有百手。
虽:古义,即使,表示假设关系的连词;今义,虽然,表示转折关系。
中考语文复习:古今异义词讲解与梳理现代汉语由古代汉语发展而来,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有些词义已经发生了变化,形成古今异义的现象。
古今异义词主要有以下几种:(1)词义扩大。
文言文中,有些词语的本来意义比较狭小,后来它的意义有所发展,应用的范围比原来广泛了,这种现象叫词义的扩大。
这种词义是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包含在今义之中。
如“河”,古代仅仅指黄河(饮于河、渭);现在则是一个普通的名词,成为河流的通称。
(2)词义缩小。
词义的缩小,是指词义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变得狭小。
词义缩小主要有两类: A.程度减弱。
如“病”,古义指严重的疾病,已达到受死亡威胁的程度(君之病在肠胃);而今天的“病”一般指所有疾病,程度减弱了。
B.范围缩小。
如“臭”,古代指气味(左佩刀,右备容臭);现在则仅仅指臭味。
(3)词义转移。
古汉语中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原来表示的对象转移为表示另外一种对象,这就叫词义的转移。
主要有以下几种:A.由表示甲事物转化为表示乙事物。
如“颜色”,古义指容颜、脸色(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今义指色彩。
B.由表示甲动作转化为表示乙动作。
如“去”,古义指离开、距离(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今义是“到……地方”。
C.由表示甲义的范围转化为表示乙义的范围。
如“鲜美”,古义有“鲜艳美丽”的意思(芳草鲜美);今义则是形容词,指食物味道好。
它所表示的范围就由表示事物外在的颜色转化为表示事物的味道。
D.由表示甲义转化为表示乙义时,词性也发生了转移。
如“烈士”,古义指有远大抱负的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今义指“为了正义事业而献出自己生命的人”。
(4)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古今词义在演变的历史过程中,褒贬义相互转化的现象,叫做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主要有三种情况:A.褒义词转化为贬义词或中性词。
如“风流”,古义指杰出、英俊(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今义多指轻浮放荡,含贬义。
B.贬义词转化为褒义词。
如“乖”,原指偏执、不顺服(行为偏僻性乖张);现在是“听话”“安顺”之义。
部编版九年级中考文言文复习专题练习:古今异义下面加点字是七至九年级课文中出现的古今异义字,请整理填写。
(每空1分,共110分)序号例句解释加点字出处1 与儿女讲论文义..《咏雪》2 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行》3 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4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5 可以..一战《曹刿论战》6 饭疏食饮水.《〈论语〉十二章》7 子在川上.曰《〈论语〉十二章》8 淫慢.则不能励精《诫子书》9 险.躁则不能治性《诫子书》10 屠自后断其股.《狼》11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12 穿.井得一人《穿井得一人》13 国人..道之《穿井得一人》14 身亡.所寄《杞人忧天》15 因往晓.之《杞人忧天》16 但.当涉猎《孙权劝学》17 但.微颔之《卖油翁》18 见往事..耳《孙权劝学》19 久而不去.《卖油翁》20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21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22 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23 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24 阅.十余岁《河中石兽》25 尔辈不能究物理..《河中石兽》26 略无..阙处《三峡》27 良.多趣味《三峡》28 鸢飞戾.天者《与朱元思书》29 四时.俱备《谢中书书》.30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谢中书书》31 丈夫之冠.也《富贵不能淫》32 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3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4 管夷吾举于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5 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6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37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38 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9 征.于色,发于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0 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1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2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43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44 始.一反焉《愚公移山》45 虽.我之死《愚公移山》46 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47 深入不毛.《出师表》48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49 天子先驱..至《周亚夫军细柳》50 使使持节.诏将军《周亚夫军细柳》51 壁门..士吏《周亚夫军细柳》52 向人称谢..《周亚夫军细柳》53 芳草鲜美..《桃花源记》54 阡陌交通..《桃花源记》55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56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57 无论..魏晋《桃花源记》58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59 诣太守,说如些..《桃花源记》60 寻.病终《桃花源记》61 高可.二黍许《核舟记》62 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63 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64 其两膝相比.者《核舟记》65 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66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北冥有鱼》67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北冥有鱼》68 野马..也,尘埃也《北冥有鱼》69 不知其旨.也《虽有嘉肴》70 虽有至.道《虽有嘉肴》71 教然后知困.《虽有嘉肴》72 女有归.《大道之行也》73 执策.而临之《马说》74 越明年..《岳阳楼记》75 至若春和景.明《岳阳楼记》76 波澜不惊.《岳阳楼记》77 沙鸥翔集.《岳阳楼记》78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79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80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81 虽然..,受地于先王《唐雎不辱使命》82 以头抢.地耳《唐雎不辱使命》83 长跪而谢.之《唐雎不辱使命》84 走.送之,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85 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86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87 肉食者鄙.《曹刿论战》88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89 小大之狱.《曹刿论战》90 必以情.《曹刿论战》91 忠.之属也《曹刿论战》92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讽齐王纳谏》93 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齐王纳谏》94 窥.镜而自视《邹忌讽齐王纳谏》95 明日..徐公来《邹忌讽齐王纳谏》96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97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98 能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99 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100 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101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102 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103 引喻失义.《出师表》104 不宜异同..《出师表》105 晓畅..军事《出师表》106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107 臣本布衣..《出师表》108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109 臣不胜受恩感激..《出师表》110 临表涕零..《出师表》参考答案:序号例句解释加点字出处1 与儿女讲论文义..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咏雪》2 相委.而去丢下、舍弃《陈太丘与友期行》3 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论语〉十二章》4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可以用来《鱼我所欲也》5 可以..一战可以凭借《曹刿论战》6 饭疏食饮水.冷水《〈论语〉十二章》7 子在川上.曰边《〈论语〉十二章》8 淫慢.则不能励精懈怠《诫子书》9 险.躁则不能治性轻薄《诫子书》10 屠自后断其股.大腿《狼》11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能有多少《狼》12 穿.井得一人挖《穿井得一人》13 国人..道之国都中的人《穿井得一人》14 身亡.所寄没有《杞人忧天》15 因往晓.之开导《杞人忧天》16 但.当涉猎只是《孙权劝学》17 但.微颔之只是《卖油翁》18 见往事..耳历史《孙权劝学》19 久而不去.离开《卖油翁》20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离开《河中石兽》21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离开《陈太丘与友期行》22 乃记之而去.离开《小石潭记》23 则有去.国怀乡离开《岳阳楼记》24 阅.十余岁经过《河中石兽》25 尔辈不能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河中石兽》26 略无..阙处毫无《三峡》27 良.多趣味很《三峡》28 鸢飞戾.天者到达《与朱元思书》29 四时.俱备季节《谢中书书》.30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欣赏《谢中书书》31 丈夫之冠.也行冠礼《富贵不能淫》32 舜发.于畎亩之中被任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3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被选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4 管夷吾举于士.狱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5 所以..动心忍性用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6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用来《出师表》37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的原因《出师表》38 所以..动心忍性用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9 征.于色,发于声表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0 入.则无法家拂士在国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1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国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2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直《愚公移山》43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连……都《愚公移山》44 始.一反焉才《愚公移山》45 虽.我之死即使《愚公移山》46 何苦.而不平愁《愚公移山》47 深入不毛.草木《出师表》48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草木《愚公移山》49 天子先驱..至先行引导的人《周亚夫军细柳》50 使使持节.诏将军符节《周亚夫军细柳》51 壁门..士吏营垒《周亚夫军细柳》52 向人称谢..向人致意,表问候《周亚夫军细柳》53 芳草鲜美..鲜艳美丽《桃花源记》54 阡陌交通..交错相通《桃花源记》55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和儿女《桃花源记》56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桃花源记》57 无论..魏晋不要说,(更)不必《桃花源记》58 不足.为外人道也值得《桃花源记》59 诣太守,说如些..像这样《桃花源记》60 寻.病终不久《桃花源记》61 高可.二黍许大约《核舟记》62 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小石潭记》63 全石以为..底用来作为《小石潭记》64 其两膝相比.者靠近《核舟记》65 尝贻.余核舟一赠送《核舟记》66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用力鼓动翅膀《北冥有鱼》67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海水运动《北冥有鱼》68 野马..也,尘埃也山野中的雾气《北冥有鱼》69 不知其旨.也甘美《虽有嘉肴》70 虽有至.道达到极点《虽有嘉肴》71 教然后知困.困惑《虽有嘉肴》72 女有归.女子出嫁《大道之行也》73 执策.而临之鞭子《马说》74 越明年..第二年《岳阳楼记》75 至若春和景.明日光《岳阳楼记》76 波澜不惊.起、动《岳阳楼记》77 沙鸥翔集.停息《岳阳楼记》78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朝廷《岳阳楼记》79 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岳阳楼记》80 万钟于我何加.焉益处《鱼我所欲也》81 虽然..,受地于先王虽然这样《唐雎不辱使命》82 以头抢.地耳撞《唐雎不辱使命》83 长跪而谢.之道歉《唐雎不辱使命》84 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跑《送东阳马生序》85 持汤.沃灌热水《送东阳马生序》86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送东阳马生序》87 肉食者鄙.目光短浅《曹刿论战》88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曹刿论战》89 小大之狱.案件《曹刿论战》90 必以情.实情《曹刿论战》91 忠.之属也尽力做好分内的事《曹刿论战》92 邹忌讽.齐王纳谏委婉规劝《邹忌讽齐王纳谏》93 邹忌修.八尺有余身高《邹忌讽齐王纳谏》94 窥.镜而自视照《邹忌讽齐王纳谏》95 明日..徐公来第二天《邹忌讽齐王纳谏》96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邹忌讽齐王纳谏》97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指责《邹忌讽齐王纳谏》98 能诽谤讥..于市朝议论《邹忌讽齐王纳谏》99 时时..而间进不时,有时候《邹忌讽齐王纳谏》100 今齐地方..千里土地方圆《邹忌讽齐王纳谏》101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时候《出师表》102 诚宜开张..圣听扩大《出师表》103 引喻失义.恰当《出师表》104 不宜异同..偏义复词“不同”《出师表》105 晓畅..军事精通、熟练《出师表》106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心和遗憾《出师表》107 臣本布衣..平民《出师表》108 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出师表》109 臣不胜受恩感激..感动激奋《出师表》110 临表涕零..眼泪《出师表》。
中考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词例句详细解析1. 亲戚古义:内外亲属,包括母系亲属和父系亲属。
例: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意思:我们之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不包括家庭成员及父系亲属。
2. 丈夫古义:①古时称成年男子。
②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③女子的配偶。
例1: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
《谷梁传·文公十二年》(意思:男子二十岁的时候,要佩戴冠作成年礼仪。
)例2: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
《国语·越语上》(意思:生男孩,公家奖励两壶酒一只狗;生女孩,公家奖励两壶酒一只猪。
)今义:妻子的配偶。
3. 妻子古义:妻子和孩子。
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意思: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
)今义:男女结婚后对女方的称谓,与丈夫相对应。
4. 师徒古义:军队士兵。
例: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
《勾践灭吴》(意思:我们越王的军队,不值得屈辱大王再来讨伐了。
)今义:师傅与徒弟。
5. 所以古义:①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手段、方法、东西等)”。
②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例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意思:我们之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
)例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说》(意思: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例3:所以遣将守关者。
《鸿门宴》(意思: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6. 无论古义:不用说,(更)不必说。
例: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意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今义:不管;不论。
假设条件关系的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7.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中考语文古今异义词复习精讲精练【考点解读】古今异义词是文言实词的重要考查内容。
因此,应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对古今异义词多加留心,在文言知识的复习中,应对古今异义词加以分类整理,牢固掌握古今异义词的含义。
【题型分析】对古今异义词的考查是历年来中考的考查热点,也是同学们容易出错的地方。
这种考查常见于主观题中关于词语的解释、翻译句子和客观选择题中。
所以要求考生必须深刻地理解古今异义词的转变,从而牢固地掌握古今异义词的知识。
古今词义的演变主要表现在:1.词义扩大如“江”“河”,古代专指长江、黄河,现在泛指大的河流。
例:“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李煜)。
“本在河阳之北”(《愚公移山》)。
“山河表里潼关路”(《山坡羊·潼关怀古》)。
又如“色”,古义是脸色;今义泛指色彩。
例:“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林嗣环《口技》)。
再如“响”,古义是回声;今义为声音。
例:“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三峡》)2.词义缩小如“臭”,古义可以指好气味,也可指坏气味;今义只指坏气味。
例:“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佩容臭,烨然若神人。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又如“妻子”,古义是妻子儿女;今义是男子的配偶。
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另如“禽”在古代包括鸟兽等动物,现代汉语里单指鸟类的总称。
3.词义转移如“户”,古义指门;今义则为窗。
例:“当户理红妆”(《木兰诗》)。
又如“牺牲”,古义指祭祀用的猪牛羊;今义指为正义事业而奉献。
例:“牺牲玉帛,弗敢专也。
”(《曹刿论战》)。
再如“吊”,古义是慰问、安慰;今义是悬挂。
例:“人皆吊之,其父曰。
”(《塞翁失马》)4.感情色彩的变化如“卑鄙”,在古代是中性词,表示地位低下,见识浅陋,而现在则成了贬义词,意为思想品质恶劣。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又如“爪牙”,古代是褒义词,而今义指帮坏人做坏事的帮凶,是贬义词。
例:“将军者,国之爪牙也。
”5.名称说法改变如“衾”改称“被”(古义多是“披、覆盖”的意思)。
中考课外文言文古今异义中考课外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是指古代文言文中某些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中考文言文阅读和翻译中经常出现,考生需要特别注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今异义词及其古今义差异的例子。
1.去:古义指离开,今义指到某地去。
古文:吾去此不远矣。
(《桃花源记》)→现代汉语:我不离开这里不远。
古文:去国怀乡。
(《岳阳楼记》)→现代汉语:离开国家,怀念家乡。
2.但:古义为只、只不过,今义为转折连词,表示但是。
古文: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木兰诗》)→现代汉语:只听见黄河的流水声。
古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现代汉语:但是愿人们长久,千里共赏明月。
3.若:古义为如果、假如,今义为似乎、好像。
古文:若有所失。
(《论语》)→现代汉语:好像失去了什么。
古文:若不速救,恐为所害。
(《出师表》)→现代汉语:如果不去救援,恐怕会被害。
4.而:古义为表递进、并列等关系,今义为表转折,译为却、但是。
古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现代汉语:通过复习旧知识而获得新知识,可以成为老师了。
古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现代汉语: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去实践,不是很愉快吗?”5.以:古义为把、用,今义为表原因、目的等,译为因为、为了。
古文:以吾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愚公移山》)→现代汉语:凭借我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移动。
古文:吾所以告其详者,欲其不反也。
(《出师表》)→现代汉语:我之所以告诉他们详细情况,是希望他们不要回来。
6.之:古义为代词,意为它、他、他们,今义为结构助词,译为的、之一。
古文:吾之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矣。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现代汉语:我的茅屋虽然破了,受冻而死也是值得的。
古文:吾儿之死后,吾乃今将死。
(《祭十二郎文》)→现代汉语:我的儿子死后,我才知道自己也将要死去。
7.其:古义为代词,意为那、那些、他的,今义为代词,意为它的、他的、她的。
中考语文古今异义词复习精讲精练【考点解读】古今异义词是文言实词的重要考查内容。
因此,应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对古今异义词多加留心,在文言知识的复习中,应对古今异义词加以分类整理,牢固掌握古今异义词的含义。
【题型分析】对古今异义词的考查是历年来中考的考查热点,也是同学们容易出错的地方。
这种考查常见于主观题中关于词语的解释、翻译句子和客观选择题中。
所以要求考生必须深刻地理解古今异义词的转变,从而牢固地掌握古今异义词的知识。
古今词义的演变主要表现在:1.词义扩大如“江”“河”,古代专指长江、黄河,现在泛指大的河流。
例:“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李煜)。
“本在河阳之北”(《愚公移山》)。
“山河表里潼关路”(《山坡羊·潼关怀古》)。
又如“色”,古义是脸色;今义泛指色彩。
例:“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林嗣环《口技》)。
再如“响”,古义是回声;今义为声音。
例:“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三峡》)2.词义缩小如“臭”,古义可以指好气味,也可指坏气味;今义只指坏气味。
例:“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佩容臭,烨然若神人。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又如“妻子”,古义是妻子儿女;今义是男子的配偶。
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另如“禽”在古代包括鸟兽等动物,现代汉语里单指鸟类的总称。
3.词义转移如“户”,古义指门;今义则为窗。
例:“当户理红妆”(《木兰诗》)。
又如“牺牲”,古义指祭祀用的猪牛羊;今义指为正义事业而奉献。
例:“牺牲玉帛,弗敢专也。
”(《曹刿论战》)。
再如“吊”,古义是慰问、安慰;今义是悬挂。
例:“人皆吊之,其父曰。
”(《塞翁失马》)4.感情色彩的变化如“卑鄙”,在古代是中性词,表示地位低下,见识浅陋,而现在则成了贬义词,意为思想品质恶劣。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又如“爪牙”,古代是褒义词,而今义指帮坏人做坏事的帮凶,是贬义词。
例:“将军者,国之爪牙也。
”5.名称说法改变如“衾”改称“被”(古义多是“披、覆盖”的意思)。
例:“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又如“钟”,古义是一种量器,而现在常用义是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6.词义强弱的变化如“痛恨”,古义表示遗憾、惋惜,现在表示很深的仇恨。
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出师表》)【方法指导】对于古今异义词的理解,古义的掌握是关键,我们可以借助下面的方法来帮助理解:1.从字形上分析如“孙权劝学”中的“劝”从力而不从言,可见它的古义不是“用言语劝说”,而是“勉励、奋力”。
又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的“醒”字,和“醉”“酣”等字一样从酉,而不同“寝”“寐”等字一样从“宝盖儿”,可见它的古义和“睡醒”无关,而是“酒醒”。
2.从语境上分析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中的“再”与“一”“三”相对使用,可见它不是指“又一次”,而是“第二次”。
3.从成对使用的反义词、近义词上分析如“是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中的“进”,它的反义词是“退”而不是“出”,可见它的意义不是“进去”,而是前进,引申为“在朝廷做官”。
4.从今语中保存的古词古义上分析如“赴汤蹈火”中的“汤”古义是“热水”的意思。
与“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中的“汤”意义相同。
又如“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中的“池”古义是“护城河”,与“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中的“池”意义相同。
【题型探究】一、2008年各地中考试题中考查到的古今异义词:1.虽: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2.走:录毕,走送之。
(古义:跑;今义:步行)3.私: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古义:偏爱;今义:私心)4.色:闻言色动。
(古义:脸色、神色;今义:色彩)5.徒: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古义:只;今义:徒弟)6.亡:士卒亡者过半矣。
(古义:逃亡;今义:死亡)7.抢: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古义:碰、触;今义:抢夺)8.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古义:一种量器;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9.汤:日沃汤数次。
(古义:热水;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10.易:三易马而三后。
(古义:换,更换;今义:容易)11.交通: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交通运输、邮政事业的总称)12.明年:余至扶风之明年。
(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13.绝境: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比喻没有出路的境地)14.无论: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古义:更不必说;今义:条件关系关联词)15.牺牲:牺牲玉帛,弗敢专也。
(古义:祭祀用的猪牛羊;今义:为正义事业而奉献)16.可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古义:此为可以凭借;今:表许可,可能)二、下列句中黑体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C.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D.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解析:A句中“妻子”指妻子和儿女。
B句中“狱”是“案件”,今指监狱。
C句中“布衣”原是指所穿的衣服的质地,后指穿布衣服的人,即平民;现在专指布的质地,用布做的衣服。
D句中的“徜徉”意思没变。
因此答案为D。
【模拟集训】一、下面两组句子中黑体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呼天抢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不辱使命》)B. 走马观花夸父与日逐走(《夸父逐日》)C.口诛笔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陈涉世家》)D. 举世无双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下列句中的黑体词,不是两个词的一项是()A.是亦不可以已乎?(《鱼,我所欲也》)B.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唐雎不辱使命》)C.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口技》)D.今齐地方七百里。
(《邹忌讽齐王纳谏》)三、下列黑体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山市》)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C.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陈涉世家》)D.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三峡》)四、下列黑体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马无故亡入胡。
(《塞翁失马》)B.欲得饮,饮于河、渭。
(《夸父逐日》)C.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口技》)D.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五、下列句中的黑体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感激:因对方好意或帮助而对其产生好感。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秋:季节。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恨:十分憎恨。
)D.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六、下列句中的黑体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私:偏爱。
)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间:参与。
)C.一箪食,一豆羹。
(《鱼,我所欲也》)(豆:一种粮食作物。
)D.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马说》)(是:这。
)七、下列句中黑体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唐雎不辱使命》)(休:吉祥。
)B.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岳阳楼记》)(景:日光。
)C.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作文:文章。
)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马说》)(等:等同。
)八、指出下列黑体词古今意义的不同。
1.将军宜枉驾顾之。
(《隆中对》)2.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塞翁失马》)3.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口技》)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曹刿论战》)5. 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6.我以日始出去人近。
(《两小儿辩日》)7. 或王命急宣。
(《三峡》)8.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与朱元思书》)9.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10. 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11.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陈涉世家》)九、指出下列黑体词古今意义的不同。
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童趣》)2.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童趣》)3.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出师表》)5.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口技》)6.旦曰,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陈涉世家》)7.唐雎不辱使命。
(《唐雎不辱使命》)8.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
(《隆中对》)9.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隆中对》)10.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11. 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1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孙权劝学》)1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4.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黔之驴》)15.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鱼,我所欲也》)16.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隆中对》)[参考答案]一、D。
解析:A项抢,古义:碰、触。
B项走,古义:跑。
C项诛,古义:责讨。
D项意义不同,前者是“推举”,后者是“全”。
二、A。
解析:A项古今义相同,是一个词。
B项古今义不同,是两个词,解释为“虽然这样”。
C项古今义不同,也是两个词,解释为“中间夹杂”。
D项古今义不同,也是两个词,解释为“此地方圆”。
三、C。
解析:A项古今义不同,古义指一直连接到;今义指不经过中间事物。
B项古今义不同,古义为扩大;今义为开业。
C项古今义相同,都解释为“认为”。
D项古今义不同,古义:到了,是两个词,“至”是动词,“于”是介词;今义常用来表示另提一事。
四、D。
解析:A项亡,古义:逃亡;今义:死亡。
B项河,古义专门指黄河;今义是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
C项虽,古义是即使;今义是虽然。
D项是,古今义相同,都是判断词。
五、D。
解析:A项感激,内心的感动,激发。
侧重于内心。
B项秋:古义是时、时候。
C项痛恨:惋惜、遗憾。
六、C。
解析:豆的古义是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
A、B、D三项都对。
七、C。
解析:作文,此指写文章,是两个词。
A、B、D三项都对。
八、1.顾:古义是拜访;今义为照顾、回顾。
2.居:古义作“经过”讲;今义一般作“居住”讲。
3.但:古义是“只”;今义是表转折的连词。
4.狱:此指案件;今义是监狱。
5.微:无、没有;今义为微小、细微。
6.去:距离;今义为往……去。
7.或:有时,也可为有人、有地方;今义为或许、或者。
8.许:附在整数之后,表示大约的数量;今义为应允,或者,可能。
9.涕:此指眼泪;今常用义为“鼻涕”。
10.等,古义:同样;今义:等待。
11.间:古义本表示月光由门缝射入,这里可解为“暗地里”;今义为中间,一定的空间和时间。
九、1.明察秋毫:古指能看清像秋天鸟类新长的羽毛那样细微的事物;今形容眼力好,多指能看清事情的细微之处。
古对物,今对事。
2.藐小:古形容事物微小;今形容人的身份地位低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