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行业股权结构与盈利能力关系的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6
董事会结构与企业盈利能力的实证研究董事会结构与企业盈利能力的实证研究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对于盈利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作为企业最高决策层的董事会,其结构是否合理、成员是否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往往对于企业的盈利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进行一项实证研究,探讨董事会结构与企业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
一、董事会结构企业的董事会结构包括: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和董事会主席等。
1、董事会规模董事会规模反映了企业管理层的决策效率和运作效益。
适当的规模可以保证董事会成员能够充分行使职责,协调管理各项工作。
但若规模过大则容易造成过多的争议,影响了董事会间的正常沟通和协调。
因此,合理的规模是董事会成员发挥优势的重要基础。
2、独立董事比例独立董事是指不属于公司管理层和股东的董事。
独立董事的数量和比例可以有效地保护其他股东利益,避免管理层过于集权,确保决策的审慎和公正性。
一般来讲,独立董事比例越高,董事会决策将更具有代表性和公信力。
3、董事会主席董事会主席是董事会的主持者,其领导能力、经验和职业道德对于董事会有效运作至关重要。
良好的董事会主席应该能够促进各董事间的合作,并起到桥梁和协调作用。
二、企业盈利能力企业盈利能力反映了企业经济的健康发展状况,主要包括净利润、毛利率等指标。
1、净利润净利润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是企业经营效果的直接体现。
净利润高低取决于企业经营管理的水平和董事会的决策,因此与董事会结构有着密切关系。
2、毛利率毛利率是企业在销售产品时所产生的毛利润与销售收入的比率,可以反映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效益。
较高的毛利率既能体现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表明公司的响应能力和竞争策略相对较优。
三、实证研究在确定好董事会结构和企业盈利能力之后,本文将进行一项实证研究,以揭示二者之间的相关性。
实证样本:从中国A股市场选取2015年到2019年期间,上市公司董事会结构和2019年年度净利润的数据,共计514个样本。
股权结构与股利政策关系的研究成果梳理-经济师论文-金融学论文-经济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我国关于股权属性与股利政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股权流通性上, 国外的研究则多从机构持股和管理层持股入手。
关于股权集中度对股利政策的影响, 国外研究观点尚未达成一致, 有的学者认为股权集中度与股利分配负相关, 也有学者认为股权集中度与股利分配正相关, 还有研究认为二者呈U型关系。
关于股权制衡度与股利政策的研究表明, 我国国有股一股独大, 其他股东制衡作用有限, 且倾向于与大股东联盟, 利用现金股利的隧道效应谋取私利。
关键词:股权结构; 股利政策; 股权分置; 股权属性;Abstract:Chinas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quity and dividend policy is mainly focused on the circulation of equity, and foreign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stitutional holding and management holding and dividend policy. Some scholars believe that there i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egree of ownership concentration and the level of dividend payment, and some scholars think that the degree of ownership concentration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level of dividend paymen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vidend payout and dividend payout level is not related to the level of dividend payout. Other scholars propose that they are U type relationship. The study on equity balance and dividend policy shows that the state-owned shares are dominant, other major shareholders have a limited role, and they tend to have alliance with the largest shareholder and use tunnel effect of cash dividends to seek private gain.Keyword:ownership structure; dividend policy; split share structure; equity attribute;股权结构是指在股份公司总股本中, 不同性质的股份所占比例及其相互关系。
股权结构与盈利能力关系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股权结构与盈利能力关系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一)国外文献综述 (1)1.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的关系。
(1)2.股权结构和盈利能力的关系 (1)(二)国内文献综述 (2)(三)文献述评 (3)参考文献 (4)(一)国外文献综述1.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的关系。
Titman(2009)根据400多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分析企业在不同负债阶段下的盈利能力,得出如果公司负债过高,将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1]。
S. Ouchene等(2013)主要分析了美国银行优化资本结构的途径是提高二级资本,并提高了盈利能力2]。
Lepetit L等(2014)在研究影响银行盈利能力的因素时,深入分析了股东控制和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
研究发现,当股东控制相对集中时,银行的利润最大。
风险也较高,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3]。
Daskalakis N等(2017)重点研究了外部环境、内部流动性和中小企业长期债务负债率的变化。
短期负债随外部环境的变化变化更为明显,而本案例中短期负债变化不大[4]。
Vecchiato M等(2018)以美国金融业为研究对象。
基于美国金融业的相关金融数据,将研究对象限定在金融业。
了解行业不同变化下的资本结构将影响其盈利能力,最终发现在美国金融行业资产收益率越低,公司经营业绩越好的研究结论[5]。
2.股权结构和盈利能力的关系Welch(2003)为了研究股权结构与盈利能力的关系,选取澳大利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同时选取了股权结构作为内生变量,实证结果表明,公司股权结构与盈利能力相关,且内部人持股与盈利能力有着非线性相关的关系[6]。
Andersson等(2004)选取了瑞典87家上市公司,以1999-2003年的数据为样本,以资产收益率和产权净利率为盈利能力指标,对公司的股权结构与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当内部股东表决权为5%、10%和20%时,表决权对盈利能力的影响也各不相同[7]。
硕士研究生文献综述报告一、引言一个企业能否寻找到一套优秀、成熟的赢利模式,往往是这个企业能否走向成功的关键所在。
因此,赢利模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现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短缺经济时代和市场经济初期经历了要素驱动、能力驱动之后,到了充分竞争的经济全球化时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便要由赢利模式来决定。
实际上,当今成功企业的战略,其根本已经不再是公司本身,甚至不再是整个行业,而是企业的整个价值创造系统,也就是企业的赢利模式。
二、国外研究文献综述国外对于商业模式的研究以2003年为界限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03之前的这个阶段称其为开创性阶段;之后的阶段为综合性阶段。
在开创性阶段,人们普遍以概念研究为重点,采用归纳逻辑思维方法从大量案例研究中总结规律,归纳出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分类方法、变革路径、评估方法。
在综合性阶段,人们对于概念的研究普遍采用“博采众长”的方法,对前人的研究成果按照主客观要求进行整合,得出自己的概念定义;对赢利模式的构成、表述、演化、评估多数采取演绎的逻辑思维方式进行研究,在人们比较普遍接受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针对特定领域或特定现象得出特定的结论。
本文的阶段划分当然不是绝对的,只是为了研究的方便给出的一个大概的描述。
1、代表性学者著作简介表1:企业设计要素资料来源:亚德里安J斯莱沃斯基等著,凌晓东等译,发现利润区【M】.北京:中心出版社,2003.13.页表2 :赢利模式构成要素代表性观点[10,11]3、赢利模式的分类研究综述分类研究是赢利模式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多数文献中关于赢利模式分类的描述是非结构性的,这使得很难准确识别和区分具体的商业模式,也很难评价每个商业模式所需要的资源和基础设施。
并且,这些赢利模式分类研究一般都没有提供一个框架使得商业模式之间可以互相比较。
Hawkins[12]认为,目前有关商业模式的文献缺乏分类和框架的系统性研究,有关商业模式的分类很不严格。
表3:商业模式分类表三、国内研究文献综述2004年以前国内的相关研究和国际上相比差距还特别大。
公司治理对盈利能力研究综述作者:向稆铭来源:《商场现代化》2021年第21期摘要:鉴于我国经济近些年的飞速发展,公司治理的重要性也逐渐被人们所关注。
公司治理的完善与否会直接或者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本文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将公司治理具体到四个方面,具体分析股权结构、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监事会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
研究结论理清了公司治理如何影响着企业的盈利能力,并指出研究仍然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公司治理;盈利能力;影响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进步,公司的治理结构也不断完善。
对其有效的治理不止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和壮大,甚至对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如今激烈的竞争大环境下,一个公司如果想要可持续发展,那么必须要能适应经济规律,贴合市场,遵守市场要求的公司治理方向。
据此,下面就对公司治理和盈利能力展开论述。
二、公司治理与盈利能力简述1.公司治理当前,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定义是一个联系和规范股东、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权利和义务以及招聘和监督相关问题的制度框架。
也可以这么说,这是公司内部如何划分权力的规定。
公司治理结构可以解决公司各方利益分配的问题,对公司的有效运作和竞争力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而我国公司治理结构采用“分权制”,即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属于股东会、董事会或执行董事、监事会。
通过权力制衡,三个机关可以各司其职,相互制约,确保公司的顺利运转。
2.盈利能力盈利能力是用时间来衡量企业经营成效的各种比率。
它用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某种经营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来表示。
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业务越多,盈利能力就越高,反之盈利能力就越低。
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包括:资本构成率、有效保额净增率、新合同率、失效解约率、新合同费用率、维持费用率、资产净利润率、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等。
盈利能力也是衡量公司治理是否完善的重要指标,企业的盈利能力的高低是由于该公司前期的经营决策导致的,而决定公司经营决策和战略方针的就是公司治理。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实证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今的商业环境中,企业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其内部管理和运营效率,还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影响密切相关。
利益相关者理论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理论之一,强调了企业应考虑并平衡所有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期望。
本文旨在探讨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并结合实证研究,分析其对企业的影响和作用。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概述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其与各种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员工、顾客、供应商、社区、政府等。
企业应考虑这些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期望和权利,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三、利益相关者的分类与角色1. 股东:股东是企业的投资者,对企业的发展和盈利具有重要影响。
股东关注企业的财务表现和股票价格,期望获得合理的投资回报。
2. 员工:员工是企业的核心力量,他们的技能、知识和努力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员工关注职业发展、工作环境和薪资待遇等方面。
3. 顾客:顾客是企业的“上帝”,是企业获取利润的来源。
顾客关注产品的质量、价格和服务等方面。
4. 供应商:供应商为企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等生产资料,对企业的生产和运营具有重要影响。
供应商关注合同的履行、支付方式和交易条件等方面。
5. 社区和政府:社区和政府对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声誉具有重要影响。
企业应关注社区的发展需求和政府的政策法规,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实证研究为了深入了解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以某知名企业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该企业注重与各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和合作,实现了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价值最大化。
1. 股东:该企业通过良好的业绩和稳定的股价,为股东创造了良好的投资回报。
同时,企业与股东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披露财务信息,增强了股东的信心。
2. 员工:企业关注员工的职业发展,提供培训和晋升机会。
同时,企业改善工作环境,提高薪资待遇,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3. 顾客:企业注重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以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电子商务公司的股权结构设计探究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技术的日益成熟,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了商业模式中最为活跃和潜力巨大的领域。
然而,电子商务公司的发展离不开股权结构的优化和设计,只有合理的股权结构才能更好的吸引投资,增强公司的竞争力和管理水平。
因此,本文将从电子商务公司的股权结构设计出发,深入探讨如何实现公司的长期发展和股东利益的平衡。
一、电子商务公司股权结构的意义在讨论电子商务公司的股权结构设计前,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股权结构。
股权结构通常指的是一个公司股本的分布、持有人的身份以及不同股东的权力和责任。
股权结构的合理性和完整性,对于公司的发展和长期利益至关重要。
正如业内人士所说,“一个好的股权结构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根本”。
而在电子商务行业,更重要的是股权结构的适应性,必须灵活应变,因为互联网行业的变化很快、涉及面很广。
所以,要想建立合适的股权结构,必须了解公司的经营特点、商业模式、资本市场和法律法规等方方面面,以确保公司的长期发展和经营稳定性。
二、电子商务公司股权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股权结构设计应该是一个定制化的过程,但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在互联网领域,公司的业务模式、市场规模和规制环境日新月异。
因此,在进行股权结构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经营环境。
不同电子商务公司的业务范围和规模是不同的,有些公司专注于B2B领域,还有些公司则涉足电子商务领域的每个细分市场。
针对不同的经营环境,股权结构设计的方法和策略也会不同。
2.资本市场。
在股权结构设计中,应该考虑到市场的需求和趋势,把握投资人的心理和市场变化,以便更好的为投资人提供利益和保护。
3.公司管理。
一家电子商务公司的管理水平和组织架构是很重要的,在股权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如何吸引优秀的管理人才及如何保护股权,以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和效率。
4.股东利益。
股权结构中最重要的是股东的利益,因此应该是以保护大部分股东的权益为重点,使股东能够分享公司的盈利和成长,以提高股东满意度和稳定性。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实证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完善,企业的经营管理已经不仅仅关注于股东的利益,同时也必须考虑到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利益相关者理论因此逐渐受到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对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系统性的探讨,并结合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企业在实践中如何平衡与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证依据。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概述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的存在与发展不仅依赖于股东的投资,还与众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密切相关。
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员工、顾客、供应商、社区、政府等。
企业应当综合考虑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实现企业与各方的共赢。
三、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应用(一)股东股东是企业的重要利益相关者,他们为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当充分保障股东的权益,通过良好的业绩回报股东的投资。
同时,企业还应当积极与股东沟通,了解其需求和期望,以便更好地制定经营策略。
(二)员工员工是企业的核心力量,他们的劳动和创造力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企业应当尊重员工的权益,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同时,企业还应当关注员工的成长与发展,为其提供培训和学习机会,帮助其实现自我价值。
(三)顾客与供应商顾客和供应商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合作伙伴。
企业应当以顾客为中心,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同时,企业还应当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互利共赢。
这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四)社区与政府社区和政府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承担者。
企业应当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关注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做出贡献。
同时,企业还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纳税,为政府提供税收支持。
这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声誉。
四、实证研究本文以某知名企业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充分关注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实现了企业与各方的共赢。
通过对其经营策略、管理措施及成效进行深入分析,发现该企业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一)股东回报方面该企业通过良好的业绩回报股东的投资,实现了股东价值的最大化。
股权结构与资本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摘要:股权分置改革以后,非流通股逐步向流通股转化,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本文以房地产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描述性统计,研究该行业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和股权结构的状况,通过回归分析,研究股权结构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发现:国有股比例、法人股比例、流通股比例、管理层持股比例均与资产负债率正相关。
关键词:资本结构;股权结构;股权分置改革;房地产业上市公司一、研究背景和意义一直以来,公司治理是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影响公司治理结构的因素很多,其中资本结构和股权结构都会对公司的治理结构产生重要的影响。
资本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资本结构可以通过股权和债权之间的合理配置来协调出资者和经营者、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利益;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产权基础,它决定了整个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构成和运作方式。
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若干问题的通知》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工作。
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施,并将导致股权结构的剧烈变动,此时进行股权结构的研究显得更有意义。
二、文献综述关于股权结构对资本结构的影响方面,近几年才开始进行研究,且理论仍然不是很充足。
肖作平(2004)选取了1994年12月31日在深市上市的111家公司为样本。
以1994-1998年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在控制相关变量下,应用一系列回归方程,采用OLS来检验股权结构对资本结构选择的影响,发现:国家股比例与债务比率负相关,但不显著;流通股比例与债务比率负相关,但不显著;法人股比例与债务比率正相关,但不显著。
顾乃康、杨涛(2004)选取沪深两地1997年到2001年上市的284家非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的五年的数据,共1420个样本,采取横截面和时间序列混合检验的方法对其进行回归分析,发现: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企业负债比率显著正相关;国家持股比例与企业负债比率显著正相关;机构法人持股比例与负债比率关系部显著。
盈利能力分析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对于物质的需求越来越高,然而物质的通货膨胀,全球的经济危机,越来越多的企业难以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下生存下去。
特别对于奶制品而言,在经历08 年三聚氰胺事件过后,人民将购买的目光转向了国外奶制品,对于国产奶制品持相当怀疑的态度,从而导致中国很多奶制品企业都处于倒闭的边缘。
盈利能力与质量的分析作为利润表分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企业获得利润最直观的表现。
在中国奶制品企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企业不仅对自己的产品越来越重视,同时对于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视也逐渐加大。
怎么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获利的能力是各大企业所研究的重点。
而盈利能力提高的一条重要途径无疑是提高净利润。
本文通过结合伊利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其面临的内部与外部环境,采取正确的盈利能力模式,对于伊利股份有限公司而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迫切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伊利公司、盈利能力、盈利质量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代的企业无不把利润、竞争、创新与盈利能力放在首要位置上,并且给予极大的重视,都希望在对市场发展和竞争对手预测的基础上拟定自己相应的对策,力图使自己在盈利能力上高人一等,并且使企业更加的强大,获得成长和胜利,而这些问都可以归结为企业的盈利能力。
一、盈利能力与盈利质量概述彭新亮(2008)在《北方经贸》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指标浅析中说道: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是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发展趋势的综合反映,是投资者了解公司、决定投资行为的最全面、往往也是最可靠的第一首资料,而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是财务分析的核心指标。
刘淑蓉(2007)在《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研究》中指出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一直是个很敏感的话题,它如同一把双刃剑,因为它不仅联系着投资者、债权人的利益,同时还关系到其他关系人的利益,因此如何正确评价企业的盈利水平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目前用来评价上市公司盈利水平的指标主要有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总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等。
股权结构对股利政策影响的实证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3)09-000-01摘要股权结构对股利政策的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本文从股权集中度、股东构成等方面来梳理国内关于此方面的实证文章的研究脉络,并将国有控股公司作为一种特殊现象加以考虑。
关键词股权集中度股东构成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一、股权集中度对股利政策的影响我国股权结构与股利政策的关系研究最初主要集中在各股东所持股份占总股份比重和股东构成情况两个方面,而在股利政策的反映上比较注重对现金股利发放的研究。
在有关各股东所持股份占总股份比重的研究上股权集中度是个很好的体现。
阎大颖(2004)针对1999-2000年数据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的派现行为,实证结果显示上市公司派发股利倾向与股权结构流通性、股权集中度具有内在联系,且非流通股股东用现金股利方式“圈钱”是造成其热衷派现的重要原因。
黄娟娟、沈艺峰(2007)以1994年至2005年在沪深交易所主版的全部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baker和wurgler (2004a)股利溢价和fama与french(2001)总体股利支付情况等指标证明公司的股权越集中,不但支付股利的可能性越大、支付现金股利的可能性也越大,并且可能支付的金额也越多。
涂必玉(2012)根据股权数量特征,按股权高度集中、适度集中和适度分散把上市公司分成三个组来研究不同股权结构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及其公告市场反应差异。
研究发现,不同股权结构域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公告在我国证券市场的信号传递效应各异,表现为不同的股价波动程度、波动幅度和波动频率,进而提出建议。
二、股东构成对股利政策的影响在股东构成情况上,学者们普遍更关心控股股东对股利政策的研究。
王化成,李春玲,卢闯(2007)从最终控制人的概念出发,以控股股东的经济性质、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度以及集团控制作为控股股东的特征变量,选取2002年及2002年以前沪深两地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发现控股股东具有集团控制性质的上市公司其分配倾向和分配力度均显著低于没有集团控制的上市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程度越高,股利分配倾向和分配力度则越低;国家控股上市公司的分配倾向和分配力度显著低于民营控股上市公司。
盈利能力分析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对于物质的需求越来越高,然而物质的通货膨胀,全球的经济危机,越来越多的企业难以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下生存下去。
特别对于奶制品而言,在经历08 年三聚氰胺事件过后,人民将购买的目光转向了国外奶制品,对于国产奶制品持相当怀疑的态度,从而导致中国很多奶制品企业都处于倒闭的边缘。
盈利能力与质量的分析作为利润表分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企业获得利润最直观的表现。
在中国奶制品企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企业不仅对自己的产品越来越重视,同时对于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视也逐渐加大。
怎么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获利的能力是各大企业所研究的重点。
而盈利能力提高的一条重要途径无疑是提高净利润。
本文通过结合伊利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其面临的内部与外部环境,采取正确的盈利能力模式,对于伊利股份有限公司而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迫切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伊利公司、盈利能力、盈利质量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代的企业无不把利润、竞争、创新与盈利能力放在首要位置上,并且给予极大的重视,都希望在对市场发展和竞争对手预测的基础上拟定自己相应的对策,力图使自己在盈利能力上高人一等,并且使企业更加的强大,获得成长和胜利,而这些问都可以归结为企业的盈利能力。
一、盈利能力与盈利质量概述彭新亮(2008)在《北方经贸》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指标浅析中说道: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是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发展趋势的综合反映,是投资者了解公司、决定投资行为的最全面、往往也是最可靠的第一首资料,而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是财务分析的核心指标。
刘淑蓉(2007)在《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研究》中指出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一直是个很敏感的话题,它如同一把双刃剑,因为它不仅联系着投资者、债权人的利益,同时还关系到其他关系人的利益,因此如何正确评价企业的盈利水平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目前用来评价上市公司盈利水平的指标主要有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总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等。
有关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文献综述摘要获取利润是企业的最终目的。
也是投资者投资的基本目的。
获利能力的大小显示着企业经营管理的成败和企业未来前景的好坏。
企业必须能够获利才有存在的价值, 建立企业的目的是赢利, 增加盈利是最具综合能力的目标。
作为投资人, 主要关注的是企业投资的回报率。
而对于一般投资者而言, 关心的是企业股息、红利的发放问题, 对于拥有企业控制权的投资者, 则会更多地考虑如何增强企业竞争力, 扩大市场占有率, 追求长期利益的持续、稳定增长。
这就需要对企业进行盈利分析。
本文献综述主要归纳有关论述企业的盈利状况和盈利能力分析的文献资料。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盈利能力、一、盈利能力分析的涵义综述南开大学出版社,崔也光在2005 年的《财务报表分析》中对盈利能力分析的。
内涵有阐述。
他说,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利用各种资源赚取利润的能力,它是企业营销能力、获取现金能力、降低本钱能力及规避风险能力等的综合体现,也是企业各环节经营结果的具体表现,企业经营的好坏都会通过盈利能力表现出来。
陈红权在《企业偿债与盈利能力的分析评价》说:“盈利能力,也称为获利能力,它是指企业获得利润的能力。
盈利能力的分析应包括盈利水平及盈利的稳定、持久性两方面内容。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中,人们往往重视企业获得利润的多少,而忽视企业盈利的稳定性、持久性的分析。
实际上,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不能仅以企业利润总额的高低水平来衡量。
虽然利润总额可以揭示企业当期的盈利总规模或总水平,但是它不能表明这一利润总额是怎样形成的,也不能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否按照现在的水平维持或按照一定的速度增长下去,即无法揭示这一盈利的内在品质。
所以,对盈利能力的分析不仅要进行总量的分析,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盈利结构的分析,把握企业盈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黄明、郭大伟在《浅谈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说,盈利能力通常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赚取利润的能力。
盈利能力的大小是—个相对的概念,即利润相对于一定的资源投入、一定的收入而言。
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国内外文献综述1 国外研究现状关于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的研究最早出现在1932年伯利和米恩斯的著作《私有产权与现代企业》中,他们探讨了股权分散以及公司产权分离所引起的委托代理问题。
在此之后,学术界开始关注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
目前,国外学者们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且有不同的见解,主要分为正相关、负相关、不相关和U 型相关四类。
相关研究成果如下:(1)关于股权结构和经营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的研究Berle和Means(1932)[1]在《私有产权与现代企业》中认为,当公司股权集中度处在一个范围之内时,能够有效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并提高公司的经营绩效。
Jensen和Meckling(1976)[2]认为公司股东分为内部、外部股东两类,当内部股东持股比例越高,背离价值的最大化成本越低,公司价值就越高。
Yu Cui和Yin Zang(2019)[3]以中国IT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得出了股权结构和公司绩效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的结论。
(2)关于股权结构和经营绩效存在负相关关系的研究Leech和Leahy(1991)[4]发现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越高,对公司的交易利润率及净资产的增长越起到负面影响。
Fama和Jensen(1997)[5]认为股权集中度的增加会强化股东的控制权,其损害公司利益而为其谋取私人利益的可能增加。
Alexander Abramov和Alexander Radygin(2017)[6]采取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俄罗斯114家最大的公司进行研究,得出国家持股会对公司绩效产生负面影响的结论。
(3)关于股权结构和经营绩效存在不显著相关关系的研究Demsetz和Lehn(1985)[7]以1980年美国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以会计收益率作为衡量企业绩效的指标与股权集中度建立模型,根据实证结果分析得出会计收益率和股权集中度二者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Cheung,Wei(2006)[8]通过从股东调整持股比例的成本角度对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股权结构与公司经营绩效呈正相关关系。
数字化转型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全球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趋势。
数字化转型不仅改变了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模式,提高了运营效率,还为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盈利增长点。
数字化转型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尚不明确,深入研究数字化转型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研究数字化转型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有助于揭示金融业发展的新规律。
通过对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可以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这也有助于政策制定者更好地把握金融业发展趋势,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促进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研究数字化转型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
通过对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商业银行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效率。
研究还可以为商业银行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员工的数字化素养,从而提升整体竞争力。
研究数字化转型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有助于拓宽研究领域。
数字化转型涉及金融科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研究这些领域的交叉融合对于推动整个金融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也有助于丰富相关学科的研究内容,拓展研究领域的边界。
研究数字化转型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可以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同时也有助于拓宽研究领域和丰富相关学科的研究内容。
数字化转型的概念和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数字化转型是指银行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对企业内外部的各种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客户关系等方面进行全面升级和优化,以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创新能力和提升客户体验。
2019年,欧洲央行发布了《数字欧元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欧元区的金融体系向数字货币和金融科技创新转型。
国外股权结构和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综述“股权结构”一词的英文是“Ownership Structure”,国内有人也将该词译作“所有权结构”,很多文献中将股权结构和所有权结构两词的含义等同。
实际上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是源于人们对企业所有者认识的变化。
传统的物质资本至上的逻辑下,企业的所有者是股东,企业经营的目标是满足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要求。
这样,股权就等同于企业的所有权,股权结构和所有权结构就是同义词。
随着现代企业理论的发展,人们对企业的认识不断深入,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理论者如布莱尔认为企业是各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合约关系,在企业的经营中股东并没有承担企业全部的经营风险,其它主体诸如债权人、职工等也承担了部分剩余风险,公司应实现所有那些事实上投资于企业并承担风险者的目标,(类似于一种社会目标)。
基于这样的认识,所有权结构的范围就比股权结构的范围更大。
笔者在本文中认为股权结构仅指公司中不同类型的股东所持公司股份的比例关系。
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最早可追溯至Berle和Means(1932)的研究,他们在其名著《现代公司和私有财产》中指出两权(即所有权和控制权)出现了分离,即出现了“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现象,公司的控制权由经理人员掌握,股东的权益会受到经理人员行使控制权行为的影响,甚至会损害股东的利益,后人将这一论断称为“Berle-Means命题”。
笔者在对这方面的文献回顾时将其分成理论和实证两条主线,同时对每部分进行论述时,按照内部人持股与公司绩效、外部人与公司绩效和股权结构内生性(股权结构与公司价值无关)三条线索进行专题综述。
一、理论研究现状(1)内部人持股与公司绩效①利益收敛假定(covergence-of-interest hypothesis)Jensen和Meckling假设所有外部股份均没有投票权,管理者不论其持股比例如何都享有对企业的控制权,可将其称为所有者--管理者。
Jenson和Meckling通过对所有者--管理者拥有企业100%的剩余要求权时的行为与他向外出售部分要求权时的行为之间的对比,指出随着股票份额的减少,所有者——管理者对企业产出的权利要求也随之减少,这将导致他以额外津贴的形式(如宽敞的办公环境、厚厚的地毯)等去占用大量的公司资源。
文献综述财务管理电子信息行业股权结构与盈利能力关系的实证研究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公司治理结构则是股权结构的具体运行形式。
不同的股权结构决定了不同的企业组织结构,从而决定了不同的企业组织结构,最终决定了企业的行为和绩效。
股权结构的形成决定了企业的类型。
股权结构中资本、自然资源、技术和知识、市场管理经验等所占的比重受到科学技术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冲击。
随着全球网络的形成和新型企业的出现,技术和知识在企业股权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社会的发展最终会由“资本雇佣劳动”走向“劳动雇佣资本”。
人力资源在企业中以其独特的身份享有经营成果,与资本拥有者共享剩余索取权。
这就是科技力量的巨大威力,它使知识资本成为决定企业命运的最重要的资本。
股权结构与盈利能力势必存在一定的关系。
1国外股权结构与盈利能力关系理论研究成果综述针对上市公司为何要支付现金股利, 相关外文文献可以追溯Linier( 1956)的研究,该研究认为管理层在支付股利时, 其目标是为了向外部投资者传递公司盈利能力的信号,以此来显示公司的业绩是否在真正地增长,所以支付率应当是相对稳定、相对长远的。
其研究具有首创意义,首次提出了现金股利的支付动机论, 此理论认为应当将支付现金股利的动机,作为研究的重点和核心。
进入21世纪以后, Bravetal(2005)采用Linter(1956)的方法进行研究,以调查问卷的方式, 了解上市公司的股利支付动机, 调查结果表明,Linter(1956)的结论是正确的。
国内的学者, 针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股权结构对现金股利影响方面。
魏刚(2001)发现:现金股利与 国有股比例法人股比例 呈显性的正相关关系;而与流通股比例呈相对负面的相关。
而原红旗(2001)的研究成果表明,现金股利与流通股比例没有显著相关关系,陈洪涛和黄国良(2006)的研究也支持后一结论。
关于公司股利与公司盈利关系的研究为数不多。
林海对股利政策与公司收益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公司收益与股利政策成正相关关系,李传双的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与下一年度的每股收益成正相关关系。
Jensen 和Meckling(1976) 通过对内部持股与盈利能力的分析认为,公司价值随内部持股比例的增加而增加。
在股权分散的情况下,随着管理者所有权要求的减少,勇于进行管理创新的动力就会减少, 其结果会导致公司价值的下降。
反过来说,当管理者持股比例增加时,他们采取背离公司价值最大化的行为的同时,也会使自身股权的价值受到影响。
因此, 在内部人持有一定股份的情况下, 他们的行为会在行使在职消费和最大化公司价值之间取得一个均衡。
Stulz 认为, 随着内部股权的增加, 因经营不善而被接管的可能性也会降低, 而接管难度的增加反过来会强化管理者的不思进取( 张红军,2000) 。
也就是说, 内部持股实际上是一把/ 双刃剑0,在有利于增强股东监控动力的同时, 也可能会阻碍公司控制市场机制的有效发挥。
另外, 对接管市场的分析表明,被接管企业的价值一般在被接管后是上升的(Kay,1994) ,而过高的内部持股会降低这种因接管而带来的公司价值增值的机会。
关于这方面的实证研究, 结果也并非一致。
根据Oswald 和Jahera(1991) 的统计, 有些研究(如Vance, 1955, 1964; Pfeffer, 1972; Kim Lee & Francis, 1988) 表明内部持股比例与公司盈利能力有显著性正相关关系, 但同样有另外一些研究(如Schmidt,1975; Lloyd,et al. 1986; Kesner, 1987)表明两者间不存在显著性关系。
针对所有权和控制分离的分析思路就是大股东的存在以及提高股权集中度。
其理由是既然在股权相对分散的情况下,股东出于/ 理性的无知0而采取/搭便车0行为。
依照这样的逻辑,自然提高大股东的持股比例, 使股权相对集中, 就可以提高股东的监控动力。
从这个角度讲, 大股东的存在有利于公司价值的增加( Shleifer, Vishny, 1997) 。
与此相对应的, Demsetz( 1983) 认为企业的所有权结构是寻求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结果,而且他和Lehn( 1985) 通过对前5 大股东、前10 大股东持股比例以及代表股权集中度的赫芬德尔指数与会计利润率之间的实证分析, 没有发现显著的相关关系。
他认为当企业的发展要求进行规模扩张时, 就会产生一种压力,要求它的股份资本也要达到一定的规模,为此就要求助于分散的所有权结构,而分散与否将决定于因资本联合而减少的风险成本与由此增加的监督成本之间的平衡。
2国内股权结构与盈利能力关系研究现状我国学者已经在股权结构与盈利能力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 并得出了一些经验性研究结果, 但研究的结果存在很大的差异, 主要的观点包括国有股对公司绩效有负面影响(许小年.燕, 张红军,2000) 国有股对公司绩效有正面影响周业安,望珍股权集中度越高的公司绩效越好许小年、王燕, 股权集中度、内部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显著性倒型相关关系,而流通股比例、国家股比例和境内法人股比例则与绩效呈显著性型关系吴淑现,以沦流通股对提高公司绩效没有影响许小年、王燕, 张红军, 国家股、法人股与绩效正相关, 股、职工股和可流通外资股与绩效指标负相关, 但都不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于东智,的流通股对公司绩效有正面影响周业安,望延在家电行业中, 企业的经营绩效和股权结构无关杨瑞龙,刘江, 刀等。
对以往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回顾、分析之后, 笔者认为研究结果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在于所选用的统计方法过于简单。
样本公司上市的时间不统一。
样本剔除缺乏科学性。
样本公司行业跨度过大,很难区分不同行业的竞争程度差异对绩效的影响。
2.1股权集中度与盈利能力正相关许小年和王燕(1997)对沪、深两市1993—1995年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panel data )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股权集中程度与企业市值——账面价值之比(MBR)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与利润率(ROE,ROA)的相关关系比较弱。
法人股比例对公司业绩有显著的正影响,国家股比例对公司业绩有负面影响,流通股比例对公司业绩无显著影响。
张红军(2000)以1998年为研究窗口,应用中国385家上市公司截面数据所进行的研究认为股权集中度(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与Q值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他进一步认为,在中国的上市公司中,由于大股东基本上是国家政府机构和法人实体,因此其实证结果应解释为国家股东和法股东持有的股权集中度与Q值之间呈显著正的相关关系。
陈小悦和徐晓东(2001)对深交所1996-1999年除金融性行业以外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所进行的经验研究表明,非保护性行业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业绩正相关。
两人(2003)以1997年以前在中国上市的508家上市公司1997-2000年4年间的2032个观察值为样本,研究了第一大股东的所有权性质对公司治理效力和企业业绩的影响。
研究表明,第一大股东为非国家股股东的公司有着更高的企业价值和更强的盈利能力,在经营上更具灵活性,公司治理的效力更高,其高级管理层也面临着更大的来自企业内部和市场的监督与激励。
2.2内部股东持股与盈利能力关系刘国亮和王加胜(2000)以经理人员持股比例、职工持股比例为解释变量,对内部人持股与公司业绩(ROA,ROE,EPS)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内部人持股与公司业绩正相关。
李增泉(2000)以799家中国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并对样本总体依据总资产规模、行业、国家股比例和区域进行了分组,研究了经理人员持股比例对企业业绩(ROE)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总体来看,内部人持股比例与企业业绩之间并不具有显著相关关系。
分组研究显示,企业规模、国家股比例不影响内部人持股比例与企业业绩之间存在不同的相关关系;行业的竞争性不同,内部人持股比例与企业业绩之间存在不同的相关关系。
陈晓和江东(2000)的研究认为,流通股对公司业绩(ORE,OPE)有正面影响的预期只在竞争较强的电子电器行业成立,在竞争相对较弱的其他两个行业(商业、公用事业)则不成立。
2.3其他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冯根福等(2002)以199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沪深两市挂牌上市交易的181家公司为样本,时间区间为1996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对中国上市公司近年股权集中度形成和变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实证结果显示:(1)上市公司绩效越好,股权集中度越高。
(2)上市公司规模越大,股权集中度越低的假设不成立。
(3)国有股、发起人法人股比例越低,股权集中度越低。
(4)募集法人股、流通股比例越高,股权集中度越低。
(5)行业分布与股权集中度变动具有内在联系。
他们由此认为,公司绩效、国有股比例、发起人法人股比例、募集法人股比例、流通股比例、行业分布是影响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的主要因素。
张雪平(2010)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的业绩存在影响。
对港口类上市公司的研究表明,企业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公司盈利能力、控制财务风险能力成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与公司发展能力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因此,港口企业在改制中应保持适当的股权结构,以更好促进港口发展。
王俊韡(2005)以深、沪两市10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分行业竞争环境强弱从股权属性、股权集中度与公司治理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行业竞争环境强的上市公司其治理绩效与法人股比例呈三次函数关系,与流通股比例无显著相关关系;行业竞争环境弱的上市公司其治理绩效与国有股比例、法人股比例呈三次函数关系,与流通股比例无显著相关关系;行业竞争环境强的上市公司,股权分散型优于国有控股型,国有控股型优干法人控股型;行业竞争环境弱的上市公司,法人控股型结构优于国有控股型,国有控股型优于股权分散型。
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构建合理股权结构的结论性建议。
张华(2010)从介绍有关整体上市的理论基础入手,系统分析了整体上市的历史成因、实施模式、推动力量,重点分析整体上市与股权结构及公司治理的理论关系。
陈佳.对国内外企业业绩评价和国内外商业银行业绩评价方法的分析,引进新的业绩评价方法,演示盈利能力分析和作业能力分析介绍该方法。
汤青(2005)采用1998年年底之前在上海和深圳两个交易所上市的719家上市公司1998至2001年的财务数据为样本,从资本结构、股权结构、公司规模和公司风险等四个方面选取了可能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多个指标变量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若干建议。
参考文献[1] Jesen, M. C. , Meckling, W.H. , Theory of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J] .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6.[2]Kay J. Corporate Strategy and Corporate Accountability, Nicholas Dimsdale, Martha Prevezer(Edited) , CapitalMarket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M] .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1994(5).[3]Oswald S.L. , J. S. Jahera. Jr, The Influence of Ownership on Performance: An Empirical Study[ J] . StrategyManagement Journal,1991.[4]Shleifer Anrei, R. W. Vishny, A Surve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 J] . The Journal of Finance,1997.[5]Demsetz, Harold, Kenneth Lehn, The Structure of Corporate Ownership: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J] . Jour2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5.[6]DAQING QI,WOODY WU,HUA ZHANG.Shareholding struc—ture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of partially privatized firm :Evidence from listed Chinese companies f J].Pacific—BasinFinance Joumal,2000(8).[7]Harold Demsetz and Belen Villalonga:“Ownership Structure and CorporateControl” [ 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2001(7).[8]performance of partially privatized firm:Evidence from listed Chinesecompanies” [ J],Pacific-Basin Finance,2000(8).[9]张红军.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理论及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0(4).[10]林锦扬.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0.[11]许昭坤.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D].广东;广东商学院,2010.[12]张辉.股权结构与商业银行价值[D].武汉;武汉大学,2005.[13]葛志苏.我国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对其盈利能力的影响[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08.[14]顾吉宇、陈利军.关于企业盈利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11(5).[15]王慧.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的研究——来自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D].苏州;苏州大学,2010.[16]周新军. 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相关关系综述[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8(4).[17]阎海峰;沈锦杰;股权结构对合资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组织学习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0(4).[18]史克波.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竞争力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房地产行业为例[D].重庆;重庆理工大学,2010.[19]吴淑昆,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U型研究——1997-2000年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J].中国工业经济,2002(1).[20]孙永样、黄祖辉,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绩效[ J].经济研究,1999(12).[21]李琪琦,对股权分置改革市场效应的探讨——基于46家股改试点公司的实证分析[ 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6(1).[22]颜雯, 卿艳. 关于如何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探讨——基于国内外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0(7).[23]冯根福、韩冰、闫冰,中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变动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2(8).[24]吴淑昆,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U型研究——1997-2000年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2(1).[25] 刘国亮、王加胜,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激励制度及绩效的实证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0(5).[26]戴正华.现金股利、股权结构和盈利能力相关性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9).[27]汤青.中国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5(2).[28]陈佳.商业银行基于作业的盈利能力分析[D].四川;西南财经大学,2007.[29]张华.不同股权结构的集团公司整体上市对绩效的影响[D].上海;复旦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