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3科学教学计划(陈淑琼)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3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 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
- 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 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 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
-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生命科学:人体结构、植物生长、动物行为等。
2. 物理科学:力学、光学、热学等。
3. 化学科学:物质组成、化学反应、化学变化等。
4. 地球与宇宙:地球结构、气候变迁、宇宙探索等。
5. 环境科学: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等。
三、教学策略1.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探究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实验等环节,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
四、教学进度安排1. 生命科学(10周):人体结构、植物生长、动物行为。
2. 物理科学(10周):力学、光学、热学。
3. 化学科学(10周):物质组成、化学反应、化学变化。
4. 地球与宇宙(10周):地球结构、气候变迁、宇宙探索。
5. 环境科学(10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实验操作能力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实验报告、探究报告等。
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保障1. 提供充足的实验器材和实验场所,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验操作。
2. 定期组织科学讲座和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
3.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科学学习情况。
通过以上教学计划,旨在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实施方案一、教学目标本学期的科学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推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维方式。
4. 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学期的科学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模块:1. 动物和植物的生长与变化。
2.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3. 太阳系和地球的运动。
4. 健康与运动。
5. 人类生活与科技。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 观察实验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2. 讨论交流法:通过讨论和交流,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探究式学习法: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索答案,培养学生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地展示科学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评价为了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价方式:1. 观察记录法:观察学生在实验和观察活动中的表现,记录其观察力、实验设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和交流中的表现,包括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作业和测验评价:通过作业和测验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活动,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和材料:准备适合各个模块的实验器材和材料,用于学生的实验和观察活动。
2. 多媒体教学课件: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科学现象和知识点。
3. 图书和参考资料:为学生提供适合年级的科学图书和参考资料,供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六、教学计划我们将按照以下教学计划进行科学教学:1. 第一周:介绍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维方式,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2. 第二周至第五周:分别进行动物和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太阳系和地球的运动、健康与运动、人类生活与科技的教学。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优秀6篇)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篇一一、指导思想湘少版科学教材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全面关注学生在科学知识,科学思维方式,科学技能方法的训练。
关注对科学的理解,对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的方法和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以学生作为科学学习的主体,以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核心。
注重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同伴的合作探究活动开展方法并亲身经历有趣的活动,使学生掌握获取事实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几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共有四个班,每班有学生六十多名,通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学生们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和探究方法。
许多学生兴趣爱好广泛,对科学这门课程比较喜欢,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继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良好的研究习惯和方法,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同时,班级人数多,需要加强组织教学,提高效率。
要关注后进的学生,体现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
三、全期教学总目标本册教材从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认知发展规律出发,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并搜集、整理、使用信息,帮助学生为科学设计提供猜想和假设的基础。
重点训练学生合作,制定科学活动计划的能力。
培养学生“质疑、创新、进取”的科学精神。
四、全册教材分析第1单元听话的电磁铁通过自己制作电磁铁并根据研究的目标设计实验发现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可以改变,电磁铁也有磁极。
会制作实验材料,能小组合作设计实验。
第2单元地球的运动指导学生留心观察,通过设计一系列模拟实验,让学生认识昼与夜、四季的特点及生物的不同变化,知道昼夜与四季的形成原因。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善于发现的品质。
第3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学习正确使用显微镜,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世界,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及微生物的生活环境,科学的看微生物世界。
学会用先进的工具观察,学习实验过程中怎样控制实验条件。
第4单元遗传和变异通过观察、阅读和搜集资料,了解生命生生不息的秘密以及变异对于生命演化的意义。
科学实验教学计划科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的有效手段。
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我们制定了以下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一、实验目标。
1.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观察、记录、分析和实验操作能力;3.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实验内容。
1.选择与学科知识相关的实验内容,突出实验的科学性和趣味性;2.结合学科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实验内容;3.实验内容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三、实验安排。
1.合理安排实验课程,确保实验时间的充分利用;2.根据实验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实验任务;3.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四、实验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3.注重实验方法的规范和安全,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五、实验评价。
1.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实验报告、实验成绩和实验表现等;2.注重对学生实验过程的评价,而不仅仅是实验结果的评价;3.及时对学生的实验表现进行反馈,激励学生继续探究和实践。
六、实验改进。
1.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验效果,及时总结实验教学经验;2.不断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实验教学质量;3.鼓励学生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实验教学的不断完善。
七、实验成果。
1.通过科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2.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3.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的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就是我们制定的科学实验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引起各位老师的重视,共同努力,为学生的科学实验教学质量不断提升而努力。
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进度计划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对青少年的科学素养要求越来越高。
科学实验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进度计划至关重要。
本计划旨在明确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步骤,确保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实验技能,如观察、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等。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欲望。
3.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物质性质与变化2.生物与环境3.简单机械4.电磁现象5.安全与健康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2.讨论式教学: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3.实验教学:以学生动手实验为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4.案例教学:选取生活实例,让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实验、生活实例等方式,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讲解与演示: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并进行实验演示。
3.学生动手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讨论与交流: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分享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五、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如观察、操作、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
2.结果评价:评价学生实验报告的质量,考察学生的实验结论和应用能力。
3.综合素质评价: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
六、教学时间安排1.课时:本学期共计36课时,每周2课时。
2.教学时间分配:物质性质与变化:6课时生物与环境:6课时简单机械:6课时电磁现象:6课时安全与健康:6课时七、教学资源1.实验器材:实验室仪器、设备、材料等。
2024五年级科学教研组工作计划为了更好地开展五年级科学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制定了2024年五年级科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本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工作目标1. 深入理解并贯彻新课程标准,把握科学教育的核心理念。
2.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3. 加强教研组团队建设,提高教研组成员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
二、工作重点1. 教学内容的梳理与整合对五年级科学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梳理,整合教学资源,确保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2. 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积极探索并实践适应五年级学生的科学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学生科学素养的评价与反馈完善学生科学素养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提高。
三、工作措施1. 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教研活动,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分享教学经验和心得。
2. 听课与评课每位教研组成员都要相互听课,并给出诚恳的评课意见,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3. 业务学习与培训定期组织业务学习与培训,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能力。
4. 教学检查与反馈定期进行教学检查,对教学情况进行反馈,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
四、工作时间表1. 第一季度:完成教学内容的梳理与整合,确定课堂教学方法。
2. 第二季度:开展教研活动,实践创新的教学方法,进行学生科学素养的评价。
3. 第三季度:总结前两个季度的教学情况,进行教学改进,加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4. 第四季度:进行教学检查与反馈,准备期末考试,对全年工作进行总结。
以上就是2024年五年级科学教研组工作计划,我们相信,在全体教研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圆满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2024年春教科版五下科学教学计划Teaching the fifth-grade science curriculum in the spring of 2024 will require careful planning and preparation. As educators, it is our responsibility to ensure that students hav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scientific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By developing a structured and engaging teaching plan, we can create a suppor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where students can thrive and develop a love for science.在2024年春季教授五年级科学课程将需要认真的规划和准备。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确保学生对科学概念和原理有全面的理解。
通过制定一个有结构且引人入胜的教学计划,我们可以创建一个支持性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茁壮成长,并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One key aspect of the teaching plan for the fifth-grade science curriculum is to incorporate hands-on experiments and activities. By providing students with the opportunity to engage in practical, real-world applications of scientific theories, we can enhance their understanding and retention of the material. Hands-on activities alsohelp to make learning more enjoyable and memorable for students, fostering a deeper interest in the subject matter.五年级科学课程的教学计划的一个关键方面是融合实践性实验和活动。
2024年5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一、班级情况分析我班现有学生XX人,其中男生XX人,女生XX人。
学生的年龄层次比较均匀,知识水平较均衡,但学生的学习品质差异较大,部分学生思维敏捷,学习态度端正,课堂积极举手发言,学习主动,有很强的求知欲和上进心。
同时也存在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有的学习基础较差,对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不够积极主动。
还有个别学生由于学习习惯较差,一时很难跟上正常的步伐。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下面内容:量筒的使用、热胀冷缩、热传导、电生磁、电功率、电与磁、太阳能的利用、科学小实验、保护眼睛、探索宇宙。
三、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形成科学的学习习惯;2. 本册教科书中的资料有的是直接搜集到的,有的是间接得来的,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动脑去获取。
3. 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4. 了解和认识常见材料,学习基本测量方法;5. 了解和认识热胀冷缩现象及其应用、传导现象和它的应用、电磁铁的性质等;6. 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7. 通过学习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科学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和认识常见材料,学习基本测量方法;了解和认识热胀冷缩现象及其应用、传导现象和它的应用、电磁铁的性质等;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形成科学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难点:探究实验的设计和实施。
培养学生判断事物真假的能力和依据已有的经验做出正确解释的能力。
五、教学措施1. 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掌握情况;2. 指导学生观察和思考;3. 指导学生探究活动,启发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模式;4.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爱好、求知欲和好奇心;5. 培养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能力;6. 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品德科学意识。
六、课时安排(共XX周)周次内容课时数备注第一周量筒的使用2课时第二周热胀冷缩2课时机动1课时第三周热传导2课时电生磁2课时机动1课时第四周电功率2课时电与磁2课时复习1课时第五周复习单元一1课时期中考试2课时第六周探索宇宙2课时机动1课时第七周保护眼睛(一)2课时探索宇宙(一)2课时机动1课时第八周保护眼睛(二)2课时探索宇宙(二)2课时机动1课时第九周复习单元二(机动1-2课时)期末复习一(3-4)第十周期末复习二(5-6)期末复习三(机动1-2)第十一周保护眼睛(三)期末复习四(6-7)单元测试一(8)第十二周热能的传递(一)(机动1-2)期末复习五(9-10)单元测试二(11)第十三周热能的传递(二)(12)单元测试三(机动1-2)期末复习六(13-14)第十四周电与镜(一)(单元测试四)(机动1-2)制作太阳能热水器(15)十五周电与镜(二)(16)回顾拓展(机动1-2)期末复习七(17-18)期末考试(19)七、教学进度表(略)。
2024学年第二学期科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1. 制定科学课程教学计划,明确每个学期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内容。
2. 组织科学教师进行教学研讨,分享教学方法和经验,互相学习、提高。
3. 研究和推广科学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
4. 建立科学资源库,收集和整理相关教学资料和教具,提供给教师使用。
5. 开展科学实践活动,如科学观察、野外考察等,帮助学生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6. 组织学校科技创新大赛和科学讲座,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创新意识。
7.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定期举办科学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学生的科学学习情况和重要活动。
8. 定期组织科学教学质量评估,对学生的科学知识和能力进行评估和反馈。
9. 定期参加学校和区县的科学教研活动,与其他学校的教师交流合作,共同提高科学教育质量。
10. 配备和更新实验设备和仪器,保障科学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11. 关注新课程改革和教育政策的动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12. 学习和研究科学教育的前沿理论和方法,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能力。
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进度计划
以下是一个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进度计划的示例:
第一课:物质的分类
实验1:观察不同物质的性质
目标:通过观察不同物质的性质,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
第二课:物质的变化
实验2:金属的热胀冷缩实验
目标:通过实验观察金属在受热和冷却过程中的变化,了解物质的热胀冷缩性质。
第三课:水的特性
实验3:水的蒸发实验
目标:通过实验观察水的蒸发过程,了解水的特性以及蒸发的原理。
第四课:空气的特性
实验4:空气的压力实验
目标:通过实验观察空气的压力对物体的作用,了解空气的特性以及压力的产生原理。
第五课: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实验5:地球的自转实验
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地球自转的现象,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原理。
第六课:地球的造成和改变
实验6:风的产生实验
目标:通过实验观察风的产生过程,了解风是地球运动和地形变化的结果。
第七课:生物的共生和捕食关系
实验7: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
目标:通过实验观察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了解植物的共生关系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第八课:生物的繁殖和进化
实验8:动物的生长变化实验
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动物的生长和变化过程,了解生物的繁殖和进化规律。
第九课:人体的呼吸和循环系统
实验9:人体的呼吸实验
目标:通过实验观察人体的呼吸过程,了解人体呼吸和循环系统的运作。
第十课:环境的保护和污染
实验10:水的净化实验
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净水过程,了解环境的保护和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以上是一个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进度计划的示例,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适当调整和修改。
五年级科学下册的教学计划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的教学计划(精选6篇)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让我们对今后的教学工作做个计划吧。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教学计划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的教学计划(精选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五年级科学下册的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以《科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3、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5、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科学实验比较感兴趣,不喜欢死记硬背的知识,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不强。
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四个单元,分别是“运动和力”、“时间”、“生物与环境”、“地球的运动”。
第一单元涉及运动和力的关系。
力表现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往往跟运动联系在一起。
物体的运动状况的变化都是力作用的结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所涉及的力的概念有:重力、弹力、反作用力、摩擦力,在本单元中,学生要经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预测、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运用数据进行解释、组装实验装置、设计制作小车等,通过这些探究活动,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发展对探究的兴趣,也是教材的意图之一。
第二单元要让学生在“创造”(制作)计时工具的实践过程中,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感受人类对“时间”的认识过程,从而认识到时间是不以人的意志、以不变的速度缓缓流逝的。
科学实验教学计划科学实验教学计划1一、实验目的1、教会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体味实验的乐趣。
2、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主动探索新知识。
3、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实验设计、操作、观察、记录和整理资料等能力。
4、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特别是知识素质和智能素质。
5、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观察和实验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材内容分析本册共分5单元19课,第一单元是生命的奥秘,有1个实验。
第二单元是地球和地表的变化,介绍了地球的形状表面内部及相关知识,有3个实验(实验6、7、9)。
第三单元变化的能量,有4个实验实验10至13。
第四单元探索宇宙,有2个实验,实验14、15。
第五单元科技与未来,有1个实验实验17。
三、实验措施1、课前教师要充分准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实验过程。
2、指导学生做简单的探究实验,制定实验计划,填写实验报告,制作简易科学模型。
3、加强观察和实验,充分利用仪器和器材,让学生参观察和实验活动,从而获得知识,锻炼能力。
4、师生共同开辟科学教学园地,自己搜集资料,自己动手制作教具,改善实验条件。
四、主要实验方法探究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法讨论法谈话法辩论法实验法列表法暗示法五、实验进度表(见学校进度表)单元科学实验教学计划2一、学生情况分析:六年级同学经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的由具体转变为抽象。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微小的生物》、《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太阳、地球和月亮》、《生物与环境》、《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生物体的外部表象及内部结构、物体与物体的运动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三年级段1-3班的科学教学工作,三个班的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且思维活跃,能较好的配合老师完成教学工作。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
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较低。
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制定计划的水平低。
6、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材内容分析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教学内容和三年级上册一样,也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内容,但在探究重点上却与上学期有着本持的区别,主要是让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变化的规律。
相对于整个的小学科学学习过程来说是一个质的变化。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主要是将一些值得学生观注的问题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植物的各个器官与植物的生长和功能存在什么关系;它们对于植物本身有什么作用等以风仙花为例进行研究。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主要是以认识蚕的生命周期,进而认识其它动物的生命周期,和认识人的生命周期。
一、课时安排
本学期共12 课时,按照每周 2 课时的节奏安排。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本学期的科学知识,掌握有关的实验、题目解答、模型制作等基本技能。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初步的科学思维。
三、教材内容
本学期科学教学内容主要涉及:
1.动物:了解动物的结构和功能,学习动物的分类和特征。
2.植物:了解植物的结构和功能,学习植物的分类和特征。
3.动物与植物的相互关系:学习生态、共生、竞争、合作、食物链等概念。
4.气候变化: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学习气候变化的影响,研究有效的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
四、教学方法
1.以实验、实践活动为主,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2.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从自身经验出发,解决问题,发展科学思维。
3.采用游戏形式的教学法,通过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五、教学设计
1.实验设计:以动物和植物的特征与功能等为实验主题,进行实验设计,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发现实验规律。
2.模型制作:结合本学期科学知识,利用多种材料,设计制作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3.课堂活动: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挖掘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发展科学思维。
六、评价
根据学生实验、作业、知识点掌握情况、模型制作等综合进行评价,考核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012学年度下学期科学科教学计划
(五)年级任教者:(陈燕华/何敏)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帮助他们尝试性的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显浅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二、本学期教学重难点
重点: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
难点: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探索的习惯和勇气
三、教学中重点研究的课题
研究力对物体运动产生的影响。
了解古代的各种计时器,增加对时间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进一步了解生物与环境的作用,认识什么是食物链怎样维持生态平衡。
了解地球自转对我们的作用,认识时差的产生原因。
(科学)科单元教学计划(五)年级
(科学)科单元教学计划(五)年级。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合集五篇]第一篇: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五年级共有57人,他们经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的由具体转变为抽象。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共有24课,以知识的内容分为五部分。
分别为人的一生、地球和地表的变化、无处不在的能量、探索宇宙、科技与能源。
本册教材注意学生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整理,注重用联系的观点构建教科书整体结构。
在内容的选择上,用联系的观点整合不同的内容,选择体现综合性、系统性和事物周期性变化的内容构建教科书,引导学生学习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在整体上含悟科学本质。
三、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使学生从小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学习兴趣。
2、通过学习,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教学中渗透爱国教育,介绍历史人物,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措施1、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习的理解。
解释与模型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
2、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
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根据教材特点,制作一些课件,借助课件的动画效果、彩色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
3、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即:动手、动口、动脑。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人体内部的隐秘、我们怎么看到物体、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春夏星空、生活中的机械、讨论与实践六个单元。
本册教科书以同学进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同学的生活阅历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阅历”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学问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力量的培育内容。
各单元均以同学的“生活阅历”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
评价活动显示出整体性、连续性。
本册教科书每单元设置一个“单元评价页”,以“单元探究主题”为评价依据,引导同学从整体上开展评价活动,保证了内容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评价指标设计细致明确,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进展性,更加关注同学的个别差异,更多地关注同学的进展趋势,评价方式可操作性强。
需要特殊指出的是,尽管教科书的评价是以“单元评价”的形式设置的,并不意味着课时教学中就可以忽视或者省略评价活动。
教科书之所以设计成“单元评价”,同学已奠定了“课时评价”的基础,本着“由扶到放”的原则,设计成“单元评价”后,有利于引导同学从整体上对自己的科学学习进行反思。
但是,“单元评价”的落实,要靠每一个探究活动的积累。
因此,在同学的探究活动中,应更加强调过程性的评价,这是做好评价的保证。
二、课标要求引导同学尝试自主运用已经把握的科学探究方法和已有学问,解决生活中具有简洁联系的详细问题。
引导同学关注身边的科学问题,学会关爱生命。
初步培育同学“分析问题”、“撰写考察报告”的力量及仔细细致、勤于思索、乐于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使同学意识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亲密联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落实课程标准中“让同学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的.要求。
难点:使同学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熟悉问题。
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
四、同学状况分析五班级同学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学问和技能,有肯定的探究力量,思维方式初步由详细转变为抽象,教学中将进一步扩高校生学问范围,进展同学创新力量,提高同学自主探究力量,培育同学学习科学的爱好,增加实践活动,联系实际生活,将科学学问应用到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