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大厦的系统规划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11
智能楼宇5A系统目录概述 ............................................................................................................................................. - 1 -一、楼宇自控BA系统.............................................................................................................. - 1 -1.1 概述............................................................................................................................ - 1 -1.2 系统设计原则.............................................................................................................. - 1 -1.3 系统应用...................................................................................................................... - 2 -1.4 系统设计依据.............................................................................................................. - 2 -二、通信自动化CA系统.......................................................................................................... - 3 -1.1 概述.............................................................................................................................. - 3 -1.2 要求.............................................................................................................................. - 3 -1.3 通信网络系统的内容.................................................................................................. - 3 -三、 SAS安防自动化系统......................................................................................................... - 4 -1.1 基本信息...................................................................................................................... - 4 -1.2 操作方式...................................................................................................................... - 4 -1.3 基本组成...................................................................................................................... - 5 -1.4 SAS 的必要性.............................................................................................................. - 5 -1.5 SAS 的种类.................................................................................................................. - 5 -四、 OAS办公自动化系统......................................................................................................... - 6 -1.1 办公自动化系统.......................................................................................................... - 7 -1.2 美洲国家组织.............................................................................................................. - 7 -1.3 应用服务器.................................................................................................................. - 7 -1.4 体系结构...................................................................................................................... - 7 -1.5 使用.............................................................................................................................. - 7 -1.6 优点.............................................................................................................................. - 9 -1.6.1 灵活的应用开发.............................................................................................. - 9 -1.6.2 完备的安全特性.............................................................................................. - 9 -1.6.3 强大的系统管理.............................................................................................. - 9 -1.6.4 丰富的OAS服务............................................................................................ - 10 -五、 FAS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 11 -1.1 百科名片.................................................................................................................... - 11 -1.2 系统介绍.................................................................................................................... - 11 -1.3 基本组成和运行模式................................................................................................ - 11 -1.4 系统主要功能............................................................................................................ - 11 -智能楼宇5A系统概述智能楼宇的核心是5A(即楼宇自动化(BA),通信自动化(CA),安防自动化(SA),办公自动化(OA),消防自动化(FA);对应系统分别为:BAS楼宇自动化系统,CNS通讯网络系统,SAS安防自动化系统,OAS办公自动化系统,FAS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系统,智能楼宇就是通过通信网络系统将此5个系统进行有机的综合,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使建筑物具有了安全、便利、高效、节能的特点。
第1章综合布线及计算机网络系统1.1 综合布线系统1.1.1概述现代化的智能建筑,信息布线系统已不仅仅要求能支持一般的语音传输,还应能够支持多种计算机网络协议的设备的信息互连,可适应各种灵活的、容错的组网方案;同时由于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出现,传输线路要求能够在若干年里适应发展的需要。
因此建立具有开放、兼容、可靠性高、实用性强、易于管理、具有先进性、面向未来的综合布线系统,对于现代化建筑是必不可少的。
综合布线系统一般由六个独立的子系统组成,采用星型结构布放线缆,可使任何一个子系统独立的进入综合布线系统中,其六个子系统分别为:工作区子系统(Work Area)、水平子系统(Horizontal)、管理区子系统(Administration)、干线子系统(Backbone)、设备间子系统(Equipment)、建筑群子系统(Campus)。
综合布线系统遵循统一的国际标准,国际标准主要有:ISO/IEC11801及TIA/EIA-568-A。
国内综合布线系统相应的规范有:《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规范》、《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验收规范》。
综合布线六个子系统示意图如下:1.1.2功能及应用从理论上讲,综合布线系统可以容纳话音:电话、传真、音响(广播);数据:计算机信号、公共数据信息;图像:各种电视信号、监视信号;控制:温度、压力、流量、水位以及烟雾等各类控制信号。
但是,在目前的实际工程应用中,综合布线主要作为语音和数据的物理传输平台。
智能大厦的投资是一个长远的计划,人们不仅能以现有的应用来规划,更应从发展的眼光来看。
IT业的发展迅速,只有采用一个合理的布线系统,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以最少的投资支持未来出现的任何新应用。
采用标准的综合布线,能带给用户即插即用的便利,并且,管理与维护也非常简单。
综合布线可提供一个完美高效的计算机网络办公环境,即插即用地支持多种接入,包括:电话、传真、100Base-T高速数据网络、视讯会议系统、Internet/Intranet接入、Modem接入以及ADSL接入互连网等。
BA智能楼宇自控系统设计方案-典型楼控方案楼宇自控系统设计方案XX工程公司年月日目录一、概述二、设计依据三、设计原则四、系统设计描述五、 TAC楼宇自控系统产品介绍2楼宇自控系统设计说明一、概述当今,世界各地的大厦管理部门为了使其客户拥有更舒适的环境而正在寻找创建完美室内环境的方法,他们越来越注重于通过优化控制提高管理水平和环境质量的可调性。
智能大厦向人们提供全面的、高质量的、快捷的综合服务功能,它是现代高科技的结晶,是建筑艺术与信息技术完美的结合。
楼宇自控系统(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简称BAS )是智能大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的监控范围通常包括冷热源系统、空调系统、送排风系统、给排水系统、变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系统等。
高新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对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及管理最优化组合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建筑物提供一个合理、高效、节能和舒适的工作环境。
节能是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建筑电气设计全面技术经济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
楼宇自控系统正是顺应了这一潮流,它的建立,对于大厦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并达到最佳状态,以及大厦的防火与保安都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同时,依靠强大软件支持下的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数据分析、逻辑判断和图形处理,对整个系统作出集中监测和控制;通过计算机系统及时启停各有关设备,避免设备不必要的运行,又可以节省系统运行能耗。
当前现代化大厦就空调系统而言,是一栋大楼耗能大户,也是节能潜力最大的设备。
从统计数据来看,中央空调系统占整个大楼的耗能50%以上,3而大楼装有楼宇自控系统以后,可节省能耗25%,节省人力约50%。
出现故障,能够及时知道何时何地出现何种故障,使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
当前随着建筑物的规模增大和标准提高,大厦的机电设备数量也急剧增加,这些设备分散在大厦的各个楼层和角落,若采用分散管理,就地监测和操作将占用大量人力资源,有时几乎难以实现。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要领1.总体规划一般来说,国际信息通信标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步修订、完善的。
综合布线系统也是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新产品的问世,逐步完善而趋向成熟。
我们在设计智能化建筑物PDS期间,要提出并研究近期和长远的需求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国际上各综合布线产品都只提出15年质量保证体系,并没有提出多少年投资保证。
为了保护建筑物投资者的利益,我们可采取“总体规划,分布实施,水平布线尽量一步到位”。
主干线大多数都设置在建筑物弱电井,更换或扩充比较省事;水平布线是在建筑物的天花板内或管道里,施工费比初始投资的材料费高。
如果更换水平布线,要损坏建筑结构,影响整体美观。
因此,我们在设计水平布线,尽量选用档次较高的线缆及连接件,缩短布线周期。
2.系统设计综台布线是智能大厦建设中的一项新兴技术工程项目,它不完全是建筑工程中的“弱电”工程。
智能化建筑是由智能化建筑环境内系统集成中心利用综合布线系统连接和控制“3A”系统组成的。
布线系统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3A”的功能。
(3A即楼宇自动化—Building Automation、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通信自动化—Communicatio n Automation) 设计与实现一个合理综合布线系统一般有六个步骤: n 获取建筑物平面图; n 分析用户需求; n 系统结构设计; n 布线路由设计;n 绘制布线施工图; n 编制布线用料清单。
星型拓扑结构布线方式,具有多元化的功能,可以使任一子系统单独地布线,每一子系统均为一独立的单元组,更改任一子系统时,均不会影响其它子系统。
一个完善确定设计的布线走线系统,其目标是,在既定时间以外,允许在有新需求的集成过程中,不必再去进行水平布线,损坏建筑装饰而影响审美。
为了使智能建筑与智能建筑园区的工程设计具体化,根据实际需要,我们将综合布线系统分为三个设计等级: 1.基本型适用于综合布线系统中配置标准较低的场合,用铜芯电缆组网。
智慧⼤厦智慧楼宇整体建设⽅案(⾯向IBMS的智慧⼤楼解决⽅案)智慧⼤厦建设⽅案⽬录第1章前⾔ (1)1.1概述 (1)1.2⼯程概况 (2)1.3⽅案内容 (3)1.4设计依据 (4)1.5系统设计思路摘要 (5)1.5.1综合布线系统 (5)1.5.2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6)1.5.3安全防范系统 (8)1.5.4⽕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 (9)1.5.5公共⼴播系统 (10)1.5.6⼀卡通系统 (11)1.5.7电话通信系统 (11)1.5.8卫星接收及有线电视系统 (11)1.5.9多功能会议系统 (12)1.5.10整体机房⼯程 (12)1.5.11计算机⽹络系统 (13)1.5.12中央集成系统 (15)第2章综合布线系统 (16)2.1系统概述 (16)2.2⽅案特点摘要 (16)2.3系统点位设计 (17)2.4综合布线系统介绍 (22)2.5系统解决⽅案 (23)2.5.1产品选择 (23)2.5.2系统拓朴结构 (24)2.5.3各⼦系统介绍 (24)2.6设计标准和依据 (30)2.7设计原则 (31)2.8电视监控系统 (33)2.8.1设计思想 (33)2.8.2系统原理 (34)2.8.3监控点设置 (34)2.9防盗报警系统 (37)2.9.1报警设计思想 (37)2.9.2系统原理 (38)2.9.3系统功能 (38)2.9.4报警点设置 (39)2.10系统的各种联动功能介绍 (42)2.10.1监控系统与报警系统、灯光的联动功能 (42) 2.10.2门禁管理与电视监控集成 (43)2.10.3消防报警与电视监控、门禁的联动 (43) 2.11集成后的操作平台 (44)2.12与⽹络的连接 (44)2.13主要产品介绍 (45)2.13.1Q uest Al视频管理系统 (45)2.13.2视频矩阵 (46)2.13.3彩⾊⼀体化球机 (47)2.13.4数字硬盘录像机 (48)2.13.5VISTA 120报警控制/通讯主机 (49)2.13.66139编程控制键盘 (50)2.13.7壁挂式红外微波双鉴探测器 (50)2.13.8吸顶式双鉴探测器 (51)2.13.9总线编址器: (52)2.14控制中⼼机房设计 (52)第3章⽕灾报警与消防联动系统 (54)3.1设计依据 (54)3.2本设计⽅案指导思想及意图 (54)3.3报警系统的构成 (55)3.4系统设备的选⽤ (56)3.4.1⽕灾报警控制器 (56)3.5报警与⽓体灭⽕控制联动 (59)3.6系统配置⽅案 (60)3.7系统容量 (61)3.8主要技术特点 (62)第4章公共⼴播系统 (64)4.1系统概述 (64)4.2配置⽅案 (64)4.2.1⽅案概述 (64)4.2.2点位设计 (65)4.2.3设计说明 (66)4.3系统介绍 (67)4.4系统介绍 (67)4.5SM-30扩⾳管理系统介绍 (69)第5章⼀卡通系统 (71)5.1⽅案概述 (71)5.2需求分析 (71)5.2.1项⽬概述 (71)5.2.2⼯程范围 (71)5.3H UNDURE E N ITOR(伊尼特)系统介绍 (75) 5.3.1系统概述 (75)5.3.2系统组成 (77)5.4⼯程技术⽅案 (84)5.4.1设计依据及相关标准 (84)5.4.2eNitor⼦系统功能说明 (85)5.4.3系统点数表及主设备配置⽅案 (105)5.4.4系统拓扑图 (109)5.5附件I:E N ITOR系统-硬件规格列表 (109)5.5.1NCU⽹络控制单元 (109)5.5.2MCU多功能控制单元 (111)5.5.3ACU II门禁控制单元 (112)5.5.4RCU⾝份辨识控制单元 (114)5.5.5PXR-3X,PXR-5X⾮接触读卡单元 (116)第6章电话通信系统 (118)6.1概述 (118)6.2程控交换机系统介绍 (118)6.3PBX的⽤途 (119)6.4数字交换机的特点 (119)6.5松下KX-TD510CN介绍 (120)6.5.1配置容量 (120)6.5.2专⽤话机系列 (121)6.5.3松下PBX系统特⾊ (121)6.5.4松下PBX基本功能 (122)6.5.5松下PBX特殊功能 (123)第7章卫星接收及有线电视系统 (125)7.1概述 (125)7.2设计依据 (125)7.3⽅案设计思路 (125)7.3.1总体思路 (125)7.3.2点位设计 (125)7.3.3节⽬源设计思路 (128)7.4系统频率划分 (129)7.5系统功能 (129)7.6系统的组成 (129)7.6.1前端系统 (129)7.6.2传输系统 (130)7.6.3后端分配系统 (130)7.7系统器材设备选型 (131)7.7.1前端器材选型 (131)7.7.2系统传输及后端分配系统器材选⽤ (131) 7.7.3设备安装及机房要求 (132)第8章多功能智能会议系统 (133)8.1现状和需求 (133)8.2设计依据 (133)8.3系统设计原则 (134)8.4概述 (135)8.5会议室系统设计 (135)8.5.1总体描述 (135)8.5.2会议讨论系统(含同声翻译系统) (136) 8.5.3摄像联动系统 (140)8.5.4集中控制系统 (142)8.5.5⼤屏幕投影系统 (145)8.5.6扩⾳系统 (152)8.5.7视频会议系统 (156)8.5.8⽆线上⽹系统 (160)8.6系统施⼯规范 (161)8.6.1配接系统的电源 (161)8.6.2扩声系统的配接 (162)8.6.3系统的接地 (162)8.6.4⼯程设备安装、连接和调试 (163)8.7对其它⽅⾯的建议 (164)8.7.1对供电的要求 (164)8.7.2对接地的要求 (164)8.7.3对控制室和设备间的要求 (165)8.8附录1:会议室的布局、照度、⾳响效果 (165) 8.9附录2:扩⾳对装潢的建声要求 (166)第9章整体机房⼯程 (167)9.1设计依据 (167)9.2设计思想 (168)9.3设计⽬标 (169)9.4机房环境要求 (169)9.5机房系统构成 (170)9.6装修⼯程 (171)9.6.1装修特点: (171)9.6.2装修材料介绍 (172)9.7供配电⼯程 (173)9.7.1总述 (173)9.7.2供电系统 (174)9.7.3配电系统 (175)9.7.4照明系统 (175)9.7.5接地系统 (175)9.7.6防静电系统 (176)9.7.7等电位连接 (177)9.8机房防雷系统 (177)9.8.1设计依据 (178)9.8.2雷电破坏电⼦设备途径 (178)9.8.3雷电造成的破坏性后果 (179)9.8.4设计⽅案 (179)9.9门禁管理系统 (182)9.9.1系统组成 (182)9.9.2系统功能 (183)9.9.3系统优越性 (184)9.10机房专⽤空调系统 (185)9.11新风系统 (187)9.12漏⽔报警系统 (188)9.13消防报警与灭⽕系统 (189)9.14UPS不间断电源系统 (191)9.14.1BEST UPS技术简介 (191)9.14.2BEST S4000系列UPS电源主要性能特点: (195)第10章计算机⽹络系统 (208)10.1⽅案要点概述 (208)10.2总论 (210)10.2.1系统建设背景 (210)10.2.2系统建设需求及设计原则 (211)10.3⽹络系统建设⽅案 (213)10.3.1⽹络技术综述 (213)10.3.2内⽹建设⽅案 (216)10.3.3外⽹建设⽅案 (220)10.3.4内⽹及外⽹的IP地址分配⽅式 (221)10.3.5服务质量(QoS)的实施 (221)10.3.6⽹络管理系统 (224)10.3.7组⽹设备简介 (226)10.4系统安全建设 (228)10.4.1系统安全分析 (228)10.4.2安全体系建⽴的原则 (229)10.4.3各种⽹络安全措施 (229)10.4.4设备⾃⾝的安全措施 (230)10.4.5内⽹的安全设计 (235)10.4.6外⽹的安全设计 (237)10.4.7接⼊⽹的安全设计 (238)第11章中央集成系统(IBMS) (239)11.1设计依据和标准 (239)11.2需求分析 (239)11.3系统概述 (240)11.3.1IBMS智能建筑集成管理系统 (242)11.3.2BMS与IBMS (243)11.4系统结构 (244)11.5系统功能 (244)11.5.1智能化管理 (244)11.5.2基于Internet的管理 (245)11.5.3全局化的事件管理 (245)11.5.4分布智能,分散控制 (245)11.5.5跨系统联动提供⼴泛的策略应⽤开发平台 (245) 11.5.6即时报警通报 (246)11.5.7功能强⼤的组态⼯具 (247)11.5.8多⽤户操作管理界⾯ (248)11.5.9分级⽤户权限管理 (248)11.5.10强⼤的数据库管理功能 (248)11.5.11系统运⾏⽇志管理 (249)11.5.12设备维护管理 (249)11.5.13直观明了的趋势图 (250)11.5.14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 (250)11.5.15开放性系统集成 (251)11.5.16灵活的集成模式 (251)11.5.17通⽤协议转换 (251)11.6XX⼤楼IBMS系统集成解决⽅案 (253)11.6.1系统设计⽬标 (253)11.6.2系统组成 (254)11.6.3系统结构 (255)11.6.4系统集成效果⽰例 (262)11.6.5系统实施 (267)11.6.6个性化开发 (269)智慧⼤厦整体解决⽅案第1章前⾔智能⼤厦的应⽤需求是⼀个⾮常⼴泛的领域,包括通信⾃动化系统(CAS)、楼宇⾃动化系统(BAS)、办公⾃动化系统(OAS)、安防⾃动化系统(SAS)、综合布线系统(GCS)、消防⾃动化系统(RAS)等等,每个系统⼜可以细分出若⼲具体功能的需求,⽐如:数据通信系统、监控系统、办公信息服务系统、⾃动报警系统等。
前言当今社会已步入信息社会,信息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潮流。
1984年在美国的哈特福德市出现了第一座智能大厦。
这是一座由旧的金融大楼翻修改造而成的大厦,楼内铺设了大量的通信电缆,增加了程控交换机和计算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楼宇内的配电、供水、空调和防火等系统均由计算机控制和管理,因而用户享有电子邮件、文件处理、话音传输、科学计算、信息检索和市场行情资料查询等全方位的服务。
虽然租金提高了约20%,但客户反而增加了。
这座大厦的成功给房地产商们带来的新的希望。
只能大厦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世界各国的建筑行业纷纷仿效,尤其发达国家发展的最快。
据有关资料报道,如果将一座新建筑物简称为只能大厦,只需要在原有基础上增加5%的投资就可以增加约20%的回报率,这是相当吸引人得。
智能大厦中智能系统的投资一般只占大厦全部预算的5%到10%,这部分资金收回期大约要3年左右。
因而,房地产商们非常热衷于投资智能大厦。
近几年来,我国的智能大厦发展也很快,特别是沿海地区已有许多幢智能大厦相继开工或建成。
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智能大厦有:北京的恒基中心、新华社办公大楼、中化大厦、上海证券大厦、广州的中天广场、济南的山东省商业大厦、沈阳的新北站综合中心等等。
智能大厦是现代建筑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以系统功能集成、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办公自动化等多种技术集成为基础,通过有效分配、利用人员、设备及其资源产生综合效益,满足用户对现代画建筑功能性、经济性、管理性等方面的要求。
智能大厦实施的前提是信息的共享于利用,各类智能系统中,计算机网络系统提供各种应用的平台,是最基本最关键的子系统之一。
一、需求分析1.1 工程项目概况智能大厦或智能建筑物的组成统称包括三大基本要素:即楼宇自动化系统(BAS, 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通信自动化系统(CAS, Communication Automation System)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S, Office Automation System)。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PDS)
大厦内的语音、数据和图象信号的布线经过统一的规划设计,综合在一体化标准和规范的布线系统中,将智能建筑管理系统的各子系统有机地连接在一起。
因此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大厦的系统的集成平台。
布线是为一体化公共通讯设施提供的完整解决方案,以支持智能大厦的各个子系统,以及相应的系统集成所需要的通讯网络连接的线路。
该线路具有传输语音、数据、文本、图文、图形和视频的能力。
该布线系统应是完全开放性的,能够支持多级多层网络结构,易于实现大厦内的配线集成管理。
系统应能满足大厦对于通讯目前与将来的需求,系统可以适应更高的传输速率和带宽。
布线系统应具有灵活的配线方式,系统上所连接的设备,在物理位置上的调整,以及在语音或数据的传输方式的改变,都不需要重新安装附加的配线或线缆来重新定位。
根据国际标准EIA/TIA 568A的规定,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是由干线子系统、水平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引入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电信间子系统等七个部分构成。
* 支持数据、语音、楼宇自控、监控系统、消防系统、闭路电视等弱电系统;
* 支持多种网络协议:Ethernet、IBM TokenRing、FDDI、ATM如等;
* 方便管理、易于扩充;
* 开放式通讯平台,方便配套。
智能大厦工程施工平面布置(一)施工平面布置总则:施工总平面布置合理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施工进度的快慢和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水平的高低,为保证现场施工顺利进行,具体的施工平面布置原则为:1、在满足施工的条件下,尽量节约施工用地。
2、满足施工需要和文明施工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临时建设投资。
3、在保证场内交通运输畅通和满足施工对材料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场内运输,特别是减少场内二次搬运。
4、在平面交通上,要尽量避免土建、水、电安装单位相互干扰。
5、符合某市市施工现场管理、环保、卫生、安全技术要求和防火规范要求。
(二)施工平面布置:本工程施工场内用地十分狭窄,可利用场地为西部及北部部分空地。
根据本工程现场上述特点,在施工总平面的布置上,力求科学合理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空间,以满足各阶段地施工要求,并使场容按我单位“标准化工地”标准实施,为此施工总平面布置将从基础设施、机械布置、现场用电、用水、道路、材料堆放及施工平面管理几个方面来规划。
1、基础设施:基础设施主要有办公区、宿舍区、围墙和加工设施等。
(1)办公区、宿舍区:利用原有旧楼进行改造或将我单位现有的活动房屋运至现场作为办公区、宿舍区用房,以保证现场施工不受影响。
(2)围墙:执行某市市文明施工有关规定及我单位施工现场标准化要求,施工现场设置企业统一标准的围墙、大门形式,在大门内侧设置企业统一格式的平面布置图、施工标志牌、安全制度板、消防保卫制度板、环境保护制度板、文明施工制度板。
(3)加工设施:施工现场搭设各种加工棚,以满足各项材料、机具、构件加工的需要。
在结构施工阶段,钢筋、模板均在场外加工,晚间运至工地使用,少量砂浆从搅拌站运至工地;装修阶段,现场设木工加工间及搅拌机棚。
模板加工车间放置于现场的北部靠近主楼的位置,混凝土搅拌站设在南部靠近西楼北墙处。
(4)材料堆场:材料堆场主要考虑钢筋、周转材料等。
地下结构施工时,钢筋堆场布设在建筑物西侧;地上结构施工时,钢筋半成品临时堆场布设在地下室屋面上。
商业大厦弱电系统集成方案建议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工作、购物、休闲、娱乐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人们的这些需求,建筑内(尤其是公共建筑)就必须具有一定水平的现代化高科技含量,现代化设施。
于是就引伸出了智能建筑(大厦)这一新的概念。
智能大厦(Intelligent Building,缩写IB)是现代建筑技术与高新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随着全球社会信息化与经济国际化的深入发展,智能大厦已成为各行业综合实力的具体象征,也是各大企业集团市场竟争实力的形象标志,也就是说企业拥有智能大厦就增强了企业的竟争实力。
因此,为了将商业大厦建成一座高标准的智能商业大厦,给工作人员和顾客带来一个更加富有创造性,更高的效率和更为安全舒适的工作、生活和购物环境。
我们推荐出该方案建议书。
愿我们的努力能为商业大厦的现代化智能商业大厦写下最亮丽的一笔。
目录系统集成方案说明第一章概述第二章方案原则第三章弱电系统集成建议方案第四章楼宇设备自控系统第五章消防报警系统第六章安全保卫系统第七章车库管理系统第八章公共广播系统第九章物业管理系统第十章酒店管理系统第十一章卫星电视及有线电视接收系统第十二章语言通讯系统第十三章会议系统第十四章综合布线系统系统集成方案说明本着先选、实用、经济的原则,力图体现较完美的系统集成方案。
这里就每一系统的主要设计思想分别加以说明。
一、楼宇自控系统(BAS)楼宇自控系统是智能建筑中的一个大系统,主要体现在对楼宇的控制和管理。
从而达到高效、节能之目的。
JOHNSON HONEYWELL及LANDIS & STAEFA等公司的产品在技术上都能满足设计要求。
经技术经济综合比较,我们向建设方推荐LANDIS & STAEFA公司产品,不仅因为LANDIS & STAEFA产品有良好的品质保证,辉煌的工程业绩及优良的服务保证,更因为LANDIS & STAEFA系统产品的先进性,开放性体现了集散的控制方式。
楼宇自控系统设计方案XX工程公司年月日一、概述二、设计依据三、设计原则四、系统设计描述五、TAC楼宇自控系统产品介绍楼宇自控系统设计说明一\概述当今,世界各地的大厦管理部门为了使其客户拥有更舒适的环境而正在寻找创建完美室内环境的方法,他们越来越注重于通过优化控制提高管理水平和环境质量的可调性。
智能大厦向人们提供全面的、高质量的、快捷的综合服务功能,它是现代高科技的结晶,是建筑艺术与信息技术完美的结合。
楼宇自控系统(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简称BAS ) 是智能大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的监控范围通常包括冷热源系统、空调系统、送排风系统、给排水系统、变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系统等。
高新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对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及管理最优化组合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建筑物提供一个合理、高效、节能和舒适的工作环境。
节能是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建筑电气设计全面技术经济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
楼宇自控系统正是顺应了这一潮流,它的建立,对于大厦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并达到最佳状态,以及大厦的防火与保安都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同时,依靠强大软件支持下的计算机进行信息处二、设计依据2.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2. 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 3《智能建筑设计标准》2. 4《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标准》2. 5 “**大厦智能化设计招标书”2. 6 **大厦相关设计图纸 三、设计原则实用性和先进性本工程楼宇自控系统按照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的甲级标准进行设计,系统的设置既强 调先进性也注重实用性,以实现功能和经济的优化设计。
标准化和结构化系统设计依照国家有关标准外,还根据系统的功能要求,作到系统的标准化和结构 化,能综合体现出当今的先进技术。
集成性和可扩展性系统设计遵循全面规划的原则,并有充分的余量,以适应将来发展的需要。
保证楼宇自控系统总体结构的先进性、合理性、可扩展性和兼容性。
安防监控系列解决方案之智能大厦监控系统设计方案目录背景介绍 (3)概述 (3)设计要点 (4)系统介绍 (4)1 摄像机及附属设备的选择 (4)1.1 摄像机的选择 (4)1.2 摄像机镜头的选择 (4)1.3 摄像机云台的选择 (5)1.4 黑白、彩色摄像机的选择 (5)1.5 摄像机的安装 (5)2信号的传输 (5)2.1 图像信号的传输 (5)2.2 控制方式及控制信号的传输 (6)2.3 传输线路的设计 (6)3 图像的处理与显示 (6)3.1 图像的处理 (7)3.2 图像的记录及重放 (7)3.3 图像的显示 (7)4 监控室的设计 (7)5供电与接地 (8)6:联系方式 (8)一背景介绍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和发展,网络化、智能化楼宇的概念也逐步为成为人们选择办公场所和衡量居住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
人们生活在智能化楼宇中,不仅可以快速的交换信息数据,可以开展电子商务,以取得更多的商机,还可以通过网络系统控制灯光,调节空调系统,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这个智能化的网络平台,构建基于网络的视频监控系统,保安人员可通过计算机随时监控大楼内的现场环境。
传统监控系统与之不能相比的是,我们还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将家庭内部的监控图像,通过网络摄像机传输到Internet上,使个人用户通过授权也能监控到家中的情况。
二概述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是安全防范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智能建筑中楼宇自动化系统的重要内容,作为一种先进的、防范能力极强的综合系统,近几年,随着智能化建筑的不断普及,电视监控系统在智能化建筑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该系统能实时、形象、真实地反映被监视对象的画面,为安全防范和楼宇的现代化管理提供有效、可靠的手段。
因此建设一套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的电视监控系统不仅关系到建设者投资的合理性,而且也关系到该系统在建筑中的应用和升级发展,更重要的是为楼宇的安全和现代化管理提供可靠的保障。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由摄像、传输、控制与显示4个主要部分组成见下页图示。
智能建筑方案设计原则有哪些?
根据用户需求以及和地区的信息发展规划,大楼智能化子系统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从实际出发:根据用户的需求和整体的考虑,选取合适的智能化系统产品,保证各个子系统之间可以通过性能价格比较好的软、硬件设备来实现网络互联。
2.开放性:集成后的系统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系统集成的过程主要是解决不同系统和产品间接口和协议的标准化,使本智能大厦开放性地融入全球信息网络。
3.先进性:在用户现有需求的前提下,并考虑今后的发展,使本方案保证能将商务中心建成先进的、现代化的智能型建筑。
4.集成性和可扩展性充分考虑整个智能化系统所涉及的各子系统的集成和信息共享,实现对各个子系统的分散式控制、集中
统一式管理和监控;总体结构具有可扩展性和兼容性,可以集成不同生产厂商不同类型的先进产品。
5.标准化和结构化:本方案依据和地区的有关标准进行。
6.安全性、可靠性和容错性:整个楼宇的智能化系统必须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容错性。
7.服务性和便利性:适应多功能、外向型的要求,讲究便利性和舒适性,达到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及能源的目的。
8.经济性:在实现先进性、可靠性的前提下,达到功能和经济的优化设计。
9.兼容性:与用户原有的系统充分兼容,保护用户投资,并在结构上、功能上和性能上进一步扩充。
∙简介:几年来,我们在承接的智能大厦系统的过程中,往往会听到业主说:我要建的智能大厦五年(或十年)内先进,二十年不落后等,我要建一流的智能大厦等等。
究竟在什么方面先进?什么方面不落后?就全靠去想象了;另外,在投标过程中,又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关键字:智能建筑系统规划作用意义前言几年来,我们在承接的智能大厦系统的过程中,往往会听到业主说:我要建的智能大厦五年(或十年)内先进,二十年不落后等,我要建一流的智能大厦等等。
究竟在什么方面先进?什么方面不落后?就全靠去想象了;另外,在投标过程中,又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往往一些招标书没有把系统目标要求写清楚,而很粗的具体地给出了控制的点数,布线点数等等,又感到这些要求和大楼的具体作用不相符;有的招标书又非常粗,要靠投标单位去发挥,有的标书只是独立地提出几个子系统,如布线、计算机网络、楼宇自控、保安、消防等,没有任何关系,只是一个个子系统的孤岛等等,这样招标往往会受投标商的误导和上级主管领导的干予,就不能真正发挥招标的作用,例如南京有座大楼,弱电系统投资两千多万元,其中花了一千多万元设计了一个电视监控报警系统(也不是一级风险单位),其它系统只是一个点缀,根本就不是一个智能大厦系统,如果业主能很好地进行系统规划和分析,完全可以设计成一个具有一定规模智能大厦系统,为了避免上述种种现象的发生,在整个智能大厦系统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根据客观需求,为了作好一个个智能大厦系统工程,系统规划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1、概述(系统规划在系统工程中所处的位置)智能大厦是一项系统工程,而且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因此,它的建设就应该遵循系统工程的基本程序。
钱学森同志提出:“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是一种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
根据智能大厦技术目前发展的状况,我们利用系统工程的方法,用图1表示智能大厦系统工程系统建立的过程。
本图概括了智能大厦系统工程建立的五大步骤,它包括:系统规划、系统设计、详细设计和产品选型、工程施工和运行维护管理。
它把智能大厦这个研究的对象看作一个系统整体,智能大厦系统由若干分系统组成,对每个分系统都首先从实现整个系统技术协调的观点来考虑,对研究过程中分系统与分系统之间的矛盾或者分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的矛盾都要从总体协调的需要来解决。
同时,把系统作为它从属的更大系统(如,把智能大厦看作是“信息高速公路”这个更大系统的一个网络节点)的组成部分来研究,对它的所有技术要求都尽可能从实现这个更大系统技术协调的观点来考虑。
这种实践体现了一种科学方法,它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产品制造、工程施工和系统运行维护管理一种科学方法,也体现了系统工程研究过程的方法论。
总之,由于智能大厦技术的复杂性,发展性和外部条件的可变性,用直观的传统方法和单凭个人的经验来组织管理一个大规模复杂的智能大厦系统工程已经不行了,为了保证系统的整体性就需要用现代信息系统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来统盘地考虑这一问题,从而编制出系统研制全过程的模型,把智能大厦建设的全过程,严密地联结成一个整体全面地考虑和改善整个过程,以便实现综合最优化。
现在已经有不少的文章和论著对智能大厦系统工程的设计,产品、工程、管理、过程有了许多论述,我这篇文章主要就智能大厦系统工程的系统规划有关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2、智能大厦系统工程系统规划的作用和意义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复杂的智能大厦系统,智能大厦系统工程特征之一是:在系统中存在着目标与技术、技术与产品、产品与价格、价格与系统规模等许多矛盾的因素和不确定的因素。
因此,对於这样的大系统,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就对其有关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其后果是很难想像的。
实践证明,要最优的进行系统设计,对系统有关的重大问题进行正确的决策,其关键的一步首先要作好系统规划,很难设想,如果没有可行的系统规划要想作出切合实践的系统优化设计是不可想象的,所以说,系统规划在整个智能大厦建设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1系统规划的概念和内容智能大厦的系统规划不同於一般工程的系统规划,它必需从智能大厦的需求目标出发,研究分析:技术设计、产品、信息、环境、政策等方面的可行性,制定出一个智能大厦智能化系统总体构想。
所谓系统规划就是这样一个有目标的有步骤的探索分析和制定智能化系统总体构想的整个过程和结果。
为了给决策者提供直接判断和决定系统方案所需的信息和资料,系统规划人员使用科学的工具和方法,对系统的目的、功能、环境、费用效益等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分析和处理有关的资料和数据,作出几个规划模型,并对他们作出定性、定量比较,最后整理成完整、正确与可行的综合资料,作为决策者选择可行规划的主要依据。
在系统规划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定义系统的概念,明确建立系统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明确系统的目的和确定系统的目标。
同时提出智能大厦系统工程应具备的环境条件及估计系统所有的各种制约条件,最后制定出系统建设计划书,计划书除包含上述内容外,还有系统建成的期限,系统投资限额等内容。
2.2系统规划的基本特性综观上述系统规划的概念,系统规划有四个基本特性: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
2.2.1 整体性:智能大厦是由四个基本要素,即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四个基本要素,以及通过它们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行最优组合(系统集成)来提供一个投资合理的、具有高效、舒适、方便环境的建筑物。
构成系统的各要素显然都具有不同的要求,但它们是根据逻辑统一性的要求而构成的整体,智能大厦不是各要素简单地集合,否则它就不会具有整体的特定功能。
因此,即使每个要素亦不都很完善,但它们也可以综合、统一为具有良好功能的系统。
反之,即使每个要素都是很完善的,但作为整体不能集成为某种良好的功能,也就不能称之为完善的系统。
2.2.2 相关性: 系统内各要素之间是有机联系的,相互作用的,在四个要素之间具有相互依赖的特定关系。
它们之间通过特定的系统集成关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一个具有智能化特定功能的智能大厦系统工程。
2.2.3 目的性: 为了达到投资合理,具有高效、舒适、方便环境的建筑物,这样总的目的,系统应具有一定的目标。
2.2.4 环境适应性: 某一座智能大厦都是存在于社会某一时期的一定物质环境中,它必须能适应外部的环境变化,在研究智能大厦时,环境往往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予以重视。
2.3系统规划的作用和意义系统规划是整个智能大厦系统工程建设的兰图,它定义了系统的概念,系统包括的分系统、子系统以及这些系统的规模,系统集成的要求等,在此基础上它明确了系统设定的目的和确定了系统、分系统,子系统的目标,同时提出了制约条件,也提出了系统与分系统建设计划、时间进度和投资规模,在技术、经济、政策、环境上的可行性,以及投资回收的期限和建议等等。
所以系统规划计划书是今后智能大厦系统工程设计、产品选型、招标的依据;是工程施工和系统验收的重要文件;是防止系统盲目建设随意扩展的约束性文件,因为有了系统规划书就能抵制产品推销商的误导。
它指导也约束了整个智能大厦建设的全过程。
它是系统优化设计的根据,合理使用资金的依据。
所以系统规划书是建设智能大厦的关键文件之一。
房地产的开发商、业主要十分重视系统规划书的制定。
智能大厦设计者、产品供应商、系统集成商、工程施工单位和物业管理公司都在不同阶段受规划书的约束和使用条件制约,这样才能把智能大厦系统工程的建设纳入计划范畴进行。
2.4系统规划书制定的流程3. 系统规划的核心是系统目标的确定和分析3.1系统目标的重要性智能大厦是一项系统工程,智能大厦的建设目标是智能大厦系统工程建设的依据,它是系统工程活动的出发点,又是系统活动所指向的终点,因而智能大厦的目标也就贯穿于整个工程管理的活动之中,决定着智能大厦系统工程活动的方向和性质。
系统目标也是考核智能大厦系统的效率和成果的标准。
由于目标是人们行动预期达到的结果,因而目标本身就含着效果的因素,系统目标制定的正确与否,以及是否能达到目标,意味着智能大厦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成败与效率高低。
智能大厦系统工程目标的确定和实现是智能化建设的重大决策。
在观察任何智能大厦系统工程问题时,必须经常以系统目标为标准,不允许任何管理活动脱离智能大厦系统目标的现象出现。
智能大厦的建设目标,它不仅是智能大厦的业主。
也是智能大厦的设计者、承包商和施工单位都十分关心的问题。
也就是说,围绕着智能大厦系统工程的目标,把他们紧紧的结合在一起,只有几方共同努力,团结协作,才能把智能大厦系统工程推向前进。
下边试图从宏观结构谈智能大厦的目标树,业主可以根据目标树结合自己的智能大厦的用途和予期的投资强度,设计出自己建筑的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具体目标来规划智能化建设,统一建设项目设计、施工的步骤,作到目标定性定量管理建设好智能大厦系统工程。
3.2 智能大厦的基本需求智能大厦是将楼宇自动化管理系统(BMS)、通信网络系统(CN S)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S)三者通过总体规划的方法和策略。
进行综合和分解。
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集成在建筑环境这个支持平台上,将建筑物的结构(建筑环境结构)、系统(智能化系统)、服务(住、用户需求服务)和管理(物业运行管理)四个基本要素进行优化组合。
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具有高效、舒适、安全、方便环境的建筑物,它主要满足两项基本要求,六个目标,四项服务功能。
3.2 .1两项基本要求*对管理者来说,智能大厦应当有一套便于管理、控制、运行、维护的通信设施,能以较低的费用及时与外界取得联系(例如消防队、医院、安全保卫机关、新闻单位以及各种信息库等)。
*对使用者来说,智能大厦应当有一个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激发人的创造性的环境。
3.2.2六个目标*能够提供高度共享的信息资源*确保提高工作效率和舒适的工作环境。
(1)高效节能,节约管理费用,减少物业管理人员(2)适应管理工作的发展需要,具有可扩展性、可变性、能适应环境的变化的工作性质的多样化。
(3)各种系统设备使用管理方便、安全可靠。
(4)投资合理,达到短期投资长期受益的目的。
3.2.3四项服务功能(1)安全性:包括防盗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闭路电视监视系统、保安巡视管理系统、电梯安全与运行控制系统、周边防卫系统、火灾报警系统、消防系统、应急照明系统、应急广播系统、应急呼叫系统等。
(2)舒适性:包括空调通风系统、供热系统、给排水系统、电力供应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多媒体音响系统、智能卡系统、停车场管理与娱乐管理系统等。
(3)便捷性: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商业服务系统、饮食服务系统、酒店管理系统等。
(4)可用性:包括共享设备、信息、系统和服务设施方便用户的使用。
原则上,上述四项服务功能可根据建筑物拥有者的需求,投资力度因素进行适当裁剪,构成一个实用、高效、先进的智能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