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基本特点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1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中国是个疆域辽阔、陆海兼备的濒海大国。
处于亚欧大陆的东南部,太平洋西岸人口众多,幅员辽阔。
拥有960万平方公里陆地的同时,还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海洋国土,有便利的海上通道和海洋资源。
并且中国有众多的邻国,在陆地与中国接壤的有十四个,隔海相望的有九个国家,拥有漫长的陆地边界和海岸线。
因此与周边国家的解除与摩擦也是不可避免的,能够正确的分析和合理的解决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十分重要。
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呈现出五大基本特征:朝鲜半岛局势陷于僵局,海上问题矛盾激化,美日同盟关系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相互刺激军备竞赛,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
与之前比较,本年度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并没有明显改善,特别是以非传统安全为主要内涵的海上安全问题极为突出。
展望过去,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两大议程值得关注:第一,中美竞争加剧,美国仍将通过其主导的“雁型安全模式”,规制中国的崛起;第二,周边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入大选年,其内部政治变化可能引周边地区在中国外交的总体布局中处于”首要”地位,作为世界性的大国,世界也需要中国的安全来保持世界的安全。
中国的周边包括六大“板块”,分别是中亚、南亚、东南亚、东北亚,以及西亚与南太平洋的部分地区.可将这六块地区统称为中国的“大周边”。
当前中国周边地区的多个国家政局动荡不定,多个地缘方向滋生乱局,周边不稳趋于常态化、持久化、复杂化与联动化。
周边形势动荡既有自身矛盾错综复杂的“内因”,也有大国角逐与干涉的“外因”。
周边动荡加剧对中国构成诸多严峻挑战,中国应加快制定”大周边战略”.通过积极、有效、妥善应对周边不稳,不仅为自身持续与完全崛起营造更加有利的周边环境,而且也为周边的和平稳定与世界的和平发展做出应有的重要贡献。
然而近些年来中国周边安全却是一个巨大的话题。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介绍。
1.中国南海海洋权益之争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必然向海洋型经济方向发展,中国的海洋权益日益重要,自近现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的冲突争议日益增多。
论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摘要:周边安全环境是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我国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最直接和最主要因素。
我国地处亚洲东部,陆上有15个邻国相接壤,与8个国家隔海相望,地处亚太地区的中心位置,特殊的地理位置早就了周边环境的复杂性。
我国地缘环境可谓先天不足,有后天难补的一面,但也有后天可塑的一面,我国拥有世界第二长边界线,陆地边界长达2.2万公里,海疆线长达1.8万公里,邻国众多,强邻不少,领土领海问题自然存在不好分歧。
进入21世纪,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
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存在与发展使周边地区形势呈现出总体稳定,局部严峻,安全问题趋于复杂且风险加大的局面。
本次论文我就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基本特点、面临的挑战、安全现状、国际形势、安全战略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安全环境面临挑战国际形势一.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基本特点(1)邻国众多,政治格局多极化;(2)陆海兼备,自然环境差异大;(3)东强西弱,经济发展不平衡;(4)各国间矛盾交织,军事冲突次数较多。
二.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中面临的主要挑战(1)祖国统一面临严峻形势;(2)海洋权益存在复杂纠纷;(3)边界争端尚未全部解决;(4)少数分裂势力影响边疆安全稳定。
三.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现状(一)随着冷战的结束,中国的安全状况达到1949年以来的最佳状态,甚至可以说是鸦片战争以来的最佳状态。
1.摆脱了与所有国家的军事冲突。
2.在“搁置争议”的原则下,中国不但保持了与周围邻国的良好合作关系,而且也正在一步步推进边界问题的解决。
到目前为止,在15个接壤国中,中国已与其中的12个签订边界条约或协定,划定边界约占中国陆地边界线总长度90%。
3.苏联威胁消失,中俄关系有了实质性改善。
4.中国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全面推进。
(二)我国安全环境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三大方向和两个重点地区”。
1 三大方向:东北亚、中亚和海洋,既紧密联系,又相互交叉。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概述引言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是指中国周边地区的安全状况和威胁。
由于中国是一个重要的大国,其周边地区的安全形势对于国家安全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我国周边安全环境进行概述,包括主要的安全挑战和威胁,以及中国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
主要的安全挑战和威胁领土争议在我国周边地区,存在着一些领土争议问题,如东海、南海等海洋争端,以及中印边界问题等。
这些领土争端对于我国的安全和稳定构成了实质性的威胁。
海洋争端是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包括与日本在钓鱼岛、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即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争议,与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在南海的争议等。
这些争端导致了地区紧张局势的升级,加剧了地区的不稳定。
中印边界问题是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中印两国在边界地区存在着边界争议,这导致了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
尽管中印两国一直在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问题,但边界问题依然对两国关系和地区安全构成了威胁。
非传统安全威胁在我国周边地区,还存在着一系列非传统安全威胁。
其中包括恐怖主义、跨国犯罪、海盗活动、环境污染等问题。
这些非传统安全威胁对于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恐怖主义是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些恐怖组织在周边地区活动,给地区的稳定和安全带来了威胁。
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反恐合作,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情报交流和合作,共同应对恐怖主义威胁。
跨国犯罪也是一个严重的非传统安全威胁。
贩毒、人口走私、网络犯罪等问题在我国周边地区广泛存在。
这些问题不仅对地区的安全产生了影响,还对中国边境地区的社会稳定和发展带来了挑战。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执法合作,共同打击跨国犯罪活动。
外部干预除了上述的安全挑战和威胁,我国周边地区还存在外部干预的问题。
一些国家试图通过各种手段影响我国周边地区的事务,干涉和破坏地区的安全和稳定。
这对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地区安全构成了实质性的威胁。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基本特点
(1)邻国众多,政治格局多极化;(2)陆海兼备,自然环境差异大;(3)东强西弱,经济发展不平衡;(4)各国间矛盾交织,军事冲突次数较多。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有(1)祖国统一面临严峻形势;(2)海洋权益存在复杂纠纷;(3)边界争端尚未全部解决;(4)少数分裂势力影响边疆安全稳定。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两重性;从地理角度看,有利方面:
我国是一个大国,大国本身就是维护周边稳定,确保安全的有利因素;不利方面:
地理位置和地缘环境的特殊性将长期制约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改善。
一是边界线漫长,由于缺少天然安全屏障,易遭外敌入侵。
二是强邻之多为世界罕见,给我国安全造成了巨大压力。
三是众多邻国中某些仍与我存在领土领海争端,使我周边安全环境存在不确定因素。
四是多个热点并存,使我国安全面临不同程度的威胁与挑战。
从社会角度看,有利方面:
(1)我国内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为争取一个和平的周边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我国与周边国家不断发展睦邻友好关系,进一步改善了我国的总体战略环境;(3)我与周边国家的领土领海争端或正在得到解决或暂时搁置,有利于我国安全环境的改善;(4)我周边大多数国家都存在棘手的内部问题,缓解了我国安全面临的压力。
不利方面:
(1)美国对我实行“西化”、“分化”和遏制政策,不断插手我周边地区事务,对我国安全构成了最大威胁;(2)我周边某些国家不断加强军事力量,增大了我国周边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3)“台独”和民族分裂活动的存在使我国面临严峻的反分裂和维护稳定的斗争;(4)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日益突出的经济安全问题。
论述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我国是世界上地缘环境最复杂的国家,陆地与15个国家相邻,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是世界上陆海邻国最多的国家,在世界将近200个国家中,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拥有如此众多的邻国,这是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在国际竞争中,邻国越多越不利。
如此看来,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从来就是复杂的.同时,我国及其周边地区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社会,经济发展最不平衡的地区。
世界上10个人口过亿的国家有7个是在这个地区。
我国周边地区也是世界上大国最集中的地区.这些军事强国几乎都在我们旁边,或把手伸到了我们周围。
处在如此安全环境中的中国,要维护自身的安全,就必须拥有足够强大的军事实力.我国周边地缘环境的复杂性还表现在与邻国的领土争端上。
我国的陆疆边境线长达2。
2万多公里,边境长了领土争端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
尤其复杂的是我国的海洋国土,按照国际海洋法,属于我国管辖的海区面积有近300万平方公里,有8个海上邻国.而我国与这8个海上邻国均有海洋争端,总争议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当前亚太地区安全格局仍然处于调整时期,美国加大介入亚太事务的力度,使我国周边事态日趋复杂化.从表面上看,这些国家大都与我国保持着”太平"状态,但"太平”背后并不太平,有些国家已构成了对我国安全的潜在威胁.大致表现在以下几点:(一)美国对我国安全的综合性的威胁美国视中国为其称霸的主要障碍,因而始终对中国怀有敌意。
其对华政策的实质是企图将中国纳人西方体系。
政治上,美国继续利用台湾、西藏、人权等问题对中国进行牵制。
经济上,企图按美国的模式将中国纳入美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在攫取经济利益的同时加强对中国的经济渗透、控制与打压。
军事上,对中国全面遏制和防范,利用其绝对的经济和军事优势,对中国进行预防遏制的战略部署.近年来,美国更加明目张胆地推行实质上的“一中一台”政策,暗中支持“台独”活动,其目的就是将台湾问题作为牵制中国的重要战略筹码。
海南大学形势与政策论文分析当前中国周边的安全形势及特点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专业:13级信息与计算科学姓名:***学号:**************完成时间:2015/05/191当前中国周边的安全形势及特点摘要:周边安全环境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重要的外部条件。
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内,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现实挑战和潜在危机。
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努力营造良好的周边安全环境,是当前中国外交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中国周边形势、关系、构建和平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正发生着新的变化,一方面体现了冷战后世界和地区国际关系调整变化的大趋势,另一方面,也是中国与周边关系之间形势发展的之间结果。
然而,中国周边地区的形势复杂多变,中国与一些邻国之间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矛盾、甚至是冲突。
中国实力的进一步增强也必然使地区关系的天平发生新的调整,因此我们也必须对新的挑战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适时的战略与策略应对。
一、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基本特点同世界其他大国相比,中国的周边地缘环境最为复杂。
首先,我国是世界上拥有邻国最多的国家,陆地边界2.2万多千米,海岸线1.8万多千米,周边国家达29个,其中直接接壤邻国就有15个。
其次,我国是历史悠长的文明古国,周边不少国家与我国交往很深,接触很广,历史上的一些恩怨现在仍有影响。
第三,我国周边的多样性突出,各国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各异,各种文化、民族和宗教聚2集在我国周围。
第四,我国周边也是世界各主要大国利益交汇之地,冷战时期曾形成不少“热点”,有些至今尚未彻底解决。
二、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1、中俄关系俄罗斯是世界大国,也是中国的最大邻国。
是中国国家安全的重要外部因素,是关乎我国北部及西北边疆稳定乃至总体战略环境是否有利的关键变量。
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对俄政策的总体目标是进一步巩固中俄两国的安全信任,拓展中俄两国的安全合作,确保中国北疆的长治久安。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现状和特点从1949年到现在已经六十三年了,这是和平的六十三年,虽然期间也经历过几场边境冲突和局部战争,但战争似乎离我们很远。
在歌舞升平当中,国人似乎都认为战争的危险已经离我们而去,真的如此吗?中国是世界上领国最多的国家,所处的区域环境是最复杂的,所面临的国家安全问题也是最严峻的,并且这种严峻还处于不断加深的趋势。
下面我就从我们面对的几个国家和地区来阐述一下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现状和特点。
从先从东边开始,依托第一岛链的美日联军是中国和解放军迈不过去的一道坎。
按照目前双方国力和军力的发展趋势,悲观一点,五十年之内中国无法冲破第一岛链,解放军将长期被彻底锁死在西太平洋。
当然,这道防线并不是无懈可击,至少它还有一个可供击破的点——台湾。
如果中国能拿下台湾,那么第一岛链将出现一个巨大的缺口,基本就是不攻自破了,解放军海军就可以依托台湾这艘不沉的航母在太平洋进出自如,打造真正的蓝水海军。
可惜,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想法,至少在目前看来,还看不到这个美梦实现的曙光。
再就是朝鲜,这是一个不安分的邻居,它也是亚太地区不安定的因子。
一个积贫积弱的邻居对我们来说其实是一个隐患,尤其是一个手握核武器的“流氓”国家。
你可以想象一个有钱人旁边住着一个手握冲锋枪的饿的要死的穷光蛋,会有什么事发生?再看看北方,俄罗斯。
永远不要拿俄罗斯当朋友,不管他过去和现在跟你是什么关系,历史早就证明,俄罗斯永远是一个充满野心的民族,这个国家有巨大的潜力,他的崛起只是时间问题。
从国防角度来讲,一个强大的邻居形成就是个危险的信号,不管他信奉什么主义,不管他跟我们是什么关系,威胁已经形成,主动权就已经不在我们的手里。
让我们再把目光投向国土的西边,你看到了哪?没错,阿富汗,在美国控制下的阿富汗。
2001年美国人以打击恐怖主义的名义进入了阿富汗并驻扎到现在并且没有彻底撤军的意识,为什么?美军2003年控制伊拉克,两年前全部撤军,却一直呆在阿富汗没有走的意思,是没完成“反恐”的任务的吗?当然不是。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沈修祥涡阳县农机监理站指导老师赵兵(安师大)摘要: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是国与国之间交往关系的根本目的和最高原则。
一个国家的周边安全环境对该国的稳定与发展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基本特点、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主要因素以及中国维护国家安全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特点;影响因素;应对策略国家周边安全是指国家周边有无危险和受到威胁,也就是说一国的周边国家或集团对其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政治稳定、社会发展与进步是否构成威胁、有无军事入侵、渗透和颠覆、破坏、设置障碍等。
国家周边安全环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家周边地区对国家安全产生影响的情况及条件。
国家周边安全环境是国际格局大环境下国家周边地区各种力量长期作用的产物。
国家周边安全环境时刻都在发生着某种程度的变化,它对该国的稳定与发展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了解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基本特点,分析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主要因素,明确中国维护国家安全的应对策略,变被动应付为积极防御,防患于未然,对于维护中国的安全和利益,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早日实现,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基本特点1、矛盾多而复杂中国周边共有邻国21个,其中陆上接攘14国,分别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隔海相望7国,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新加坡。
除俄罗斯外,这些国家有一个共同点:大都摆脱不了西方大国的左右和影响。
中国与邻国领土争端颇多,尽管近年来已解决了部分争端如中俄关于划分黑瞎子岛的协议,但仍存在更为复杂的领土和领海纠纷如中印边界问题、中日东海划界和钓鱼岛问题、中菲黄岩岛问题、南海周边国家力图扩大海洋权益等。
中国是当今世界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中的老大哥,难以避免地成为东西矛盾即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斗争和文明冲突的焦点。
中国周边安全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举措一、前言随着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和挑战。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维护周边安全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
本文将就中国周边安全面临的新形势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二、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新特点1.地缘政治关系的复杂性:中国周边地缘政治关系日趋复杂,涉及到与多个国家之间的双边和多边关系,如美国、日本、俄罗斯等。
这些国家在中国周边地区的存在和影响力,使得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变得更加复杂。
2.经济利益争端的升级: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利益争端不断升级,如南海争端、钓鱼岛争端等。
这些经济利益争端不仅关系到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还涉及到能源、航运等重要领域的战略安全。
3.民族宗教问题的突出:中国周边地区是多民族、多宗教地区,民族宗教问题十分突出。
一些国家在民族宗教问题上采取激进政策,导致地区局势动荡不安,给中国的周边安全带来很大压力。
三、新形势下中国周边安全的挑战1.军备竞赛和军事压力: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和活动不断加强,日本、韩国等国家也在加速推进军事现代化进程,给中国带来很大的军备竞赛和军事压力。
2.恐怖主义和跨国安全威胁:中国周边地区存在大量的恐怖主义和跨国安全威胁,如“东突”恐怖势力、毒品走私等,给中国带来很大的安全威胁。
3.能源安全和资源争端:中国能源需求量巨大,而能源进口主要来自周边地区。
然而,一些国家在能源和资源开发上采取限制和封锁政策,给中国带来很大的能源安全风险。
四、新形势下中国周边安全的应对策略1.加强国际合作:中国应该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通过多边机制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沟通与协调,共同应对地区安全挑战。
同时,中国也应该发挥自身的影响力,推动地区安全合作的深入发展。
2.增强国防实力:中国应该加强国防实力,提高军队的现代化水平和作战能力,以应对外部威胁和挑战。
同时,中国也应该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避免对其他国家造成威胁和不安。
随着中国自身的发展以及国际和地区形势的变化,周边外交在我国外交全局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争取一个良好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是我国整体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政治上看,周边地区是我国维护主权权益、发挥国际作用的首要依托。
周边多为发展中国家,在重大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与我国有较多共识。
很多国家长期奉行对华友好政策,在国际舞台上一直与我国相互支持、相互配合。
从经济上看,周边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开展互利合作的重要伙伴。
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额始终占外贸总额的60%以上,从周边国家和地区获得的投资多年来占吸引外资总额的70%以上。
中国的发展首先给周边带来机遇;周边的繁荣,也使中国从中受益。
我们与周边国家的相互依存日益加强,周边正在成为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地区。
从安全上看,周边地区是我国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和睦的直接外部屏障。
周边环境历来对我国国内形势以及发展战略有直接牵动作用。
维护周边安全是周边外交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如果周边动荡,则不可避免会对我国经济建设造成干扰。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苏联解体、冷战结束、雅尔塔体制终结,国际战略格局发生了重大的转折性变化,面对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反华势力对中国压力明显增大的困难局面,党中央及时调整我国的对外战略,明确提出“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积极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将继续加强睦邻友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加强区域合作,把同周边国家的交流和合作推向新水平。
” 而“睦邻”、“安邻”和“富邻”政策的提出,则是对“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中国周边外交方针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2003年10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了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首届东盟商业与投资峰会,并发表题为《中国的发展和亚洲的振兴》的演讲,指出积极促进亚洲的发展振兴与和平稳定,是中国的既定方针,“睦邻”、“安邻”和“富邻”是中国实现自身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及其应对策略国家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归根结底取决于国家自身的实力;也取决于建立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和调整。
冷战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急剧变化。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问题没有解决,发展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南北差距愈来愈大。
国际安全形势总体稳定的态势继续发展,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也在不断增多,新挑战新威胁不断出现。
[1]当前,我国的发展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从国家安全形势上看,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只要工作做得好,那将是机遇大于挑战;否则,则将是相反。
一、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有利机遇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从国际形势看,世界格局处于向多极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冷战结束后一段时期国际战略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的局面有所改变,维护和平、制约战争、牵制霸权的因素不断增长。
大国之间既相互牵制和竞争,又相互协调、彼此借重和务实合作。
一些发展中大国加速兴起,区域集团实力增强,发展中国家整体力量上升。
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突飞猛进,国际分工体系深刻变动,全球和区域经济合作生机勃勃,国家间相互依存的利益关系逐步加深。
传统安全领域的对话不断增多,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深入发展。
各国更加重视通过国际协调合作和多边机制解决发展和安全问题。
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维护和加强。
现在看来,世界大战和大国全面对抗在较长时期内可以避免。
我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方针,妥善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广泛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我国同国际社会的关系日益密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上升。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基本特点
(1)邻国众多,政治格局多极化;(2)陆海兼备,自然环境差异大;(3)东强西弱,经济发展不平衡;(4)各国间矛盾交织,军事冲突次数较多。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有
(1)祖国统一面临严峻形势;(2)海洋权益存在复杂纠纷;(3)边界争端尚未全部解决;(4)少数分裂势力影响边疆安全稳定。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两重性;
从地理角度看,有利方面:我国是一个大国,大国本身就是维护周边稳定,确保安全的有利因素;不利方面:地理位置和地缘环境的特殊性将长期制约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改善。
一是边界线漫长,由于缺少天然安全屏障,易遭外敌入侵。
二是强邻之多为世界罕见,给我国安全造成了巨大压力。
三是众多邻国中某些仍与我存在领土领海争端,使我周边安全环境存在不确定因素。
四是多个热点并存,使我国安全面临不同程度的威胁与挑战。
从社会角度看,有利方面:(1)我国内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为争取一个和平的周边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我国与周边国家不断发展睦邻友好关系,进一步改善了我国的总体战略环境;(3)我与周边国家的领土领海争端或正在得到解决或暂时搁置,有利于我国安全环境的改善;(4)我周边大多数国家都存在棘手的内部问题,缓解了我国安全面临的压力。
不利方面:(1)美国对我实行“西化”、“分化”和遏制政策,不断插手我周边地区事务,对我国安全构成了最大威胁;
(2)我周边某些国家不断加强军事力量,增大了我国周边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
(3)“台独”和民族分裂活动的存在使我国面临严峻的反分裂和维护稳定的斗争;(4)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日益突出的经济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