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基本经验
- 格式:pdf
- 大小:441.25 KB
- 文档页数:6
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发展历程与基本经验任阿娟**任阿娟,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内容提要】新中国70年作为客观过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又是不断开辟中国道 路的社会实践进程。
本文分三个部分进行探讨:第一部分,新中国70 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坚守,这一坚守,不仅展现中国人民接 受、运用、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理论智慧和能力,而且展现中国 人民改变社会历史面貌,改变中国人民前途命运,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 到强起来的实践智慧和能力;第二部分,新中国70年中国化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理论发展,主要从哲学理论形态演进角度表达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化的学术进展;第三部分,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 经验: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立场,二是坚持认识与改变世界的 人民中心取向,三是坚持哲学发展与实践发展的辩证互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发展历程基本经验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其巨大的社会历史成就或 实践成就,就是在世界的东方成功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之路,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发展历程与基本经验或曰中国道路;其巨大的哲学理论成就,就是基于中国社会历史全新实践,逐步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解读和创新发展的自觉范式,以及不断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前进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开放体系。
所谓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从中国的国情与实际需要出发,并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开创中国社会历史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发展道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内容。
换句话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在中国的传承发展,由此指导中国的社会历史实践,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形成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进展和实践成果。
作为客观过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可以说,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又是不断开辟中国道路的社会实践进程。
新中国成立7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及经验启示【摘要】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经历了漫长而坎坷的历程,逐渐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属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不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起到了指导作用,也在全球化背景下展现出了现实意义。
在新时代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历史经验也给我们提供了重要启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关键词:新中国成立7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历程、经验启示、传播、实践、理论体系、指导作用、全球化、新时代、历史经验、发展动力、社会主义、未来。
1. 引言1.1 新中国成立7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及经验启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程,经历了从传播到接受、从探索到实践、从建立到发展的不断探索和完善。
这一历程既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不断前行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70年的历史长河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起初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但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下,逐渐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接受。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探索与实践,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得到了不断深化和发展,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作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意义更加凸显。
新时代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对未来的启示将继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向前发展提供重要动力。
在新中国成立70年之际,我们应当倍加珍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宝贵财富,继续发扬光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2. 正文2.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一批社会主义者开始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
概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
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1、新民主主义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就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和实践,那时由于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都不足,对于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不甚了解,还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中国革命走了一些弯路,出现了严重的曲折。
从1927年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到遵义会议前,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发展壮大和遭受重大挫折、面临生存危机的曲折发展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地开辟出一条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创建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道路,为中国革命指明了胜利的方向。
毛泽东等人还总结创立了一整套机动灵活的红军作战原则。
运用这些原则,红军以弱胜强,连续打破国民党军多次大规模“围剿”,根据地和部队不断发展壮大。
然而,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后,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占据了统治地位。
教条主义者轻视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迷信本本和外国经验,把毛泽东等人从中国革命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规律性认识斥为“狭隘经验论”,排斥毛泽东对中央苏区党和红军的领导,全盘否定毛泽东等总结的行之有效的红军作战原则,最终导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和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为夺取长征胜利和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是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
遵义会议以后,党的理论和实践逐步走上了正确的轨道。
百年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及经验□董振华张恺收稿日期:2021-01-14作者:董振华,哲学博士,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历史唯物主义、发展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张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哲学。
邮编:100091①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4—15.②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71.摘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不断开创历史性成就的一条成功经验。
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是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三次伟大飞跃。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坚持面向群众推动大众化、坚持兼容并蓄交流互鉴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我们要继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引领新实践,着眼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立足于新的时代问题,放眼于人类未来。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伟大飞跃基本经验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243(2021)02-0014-007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
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①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之所以能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有机结合,持之以恒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因而使得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在当代中国焕发出旺盛的活力和强大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主要成果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都反复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
历史和实践证明,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研究现实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巨大进步的致胜法宝,同时也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得到坚持和发展。
所以我们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在中国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放射出更加耀眼的真理光芒。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形成于19世纪40年代的马克思主义,是对当时的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经验的理论反映。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马克思主义的片断传入中国作为接受体,当时的中国显然与欧洲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天壤之别。
所以,当中国共产党接受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那一刻起,便同时领受了一项更为艰巨的任务,这就是要求中国共产党人既要全面、系统地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思想方法和理论原则,又要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和时代需要加以灵活掌握与运用,即必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一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另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胡锦涛2011年七一讲话)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什么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中。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解决的第一个重大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
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一、中国革命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代表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历史:人类有意识有目的·被称为中国第一位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
……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因素,那么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
经济状况是基础,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
——恩格斯老师说:生产力是决定的因素,经济是基础,但归根结底生产和生产力是最重要的,这是从历史长河的角度上分析问题。
若把历史分成一个一个片段,就不能永远把生产力放为决定因素。
起决定作用的可以是文化,可以是教育,可以是宗教,甚至可以是艺术。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实事求是。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
——列宁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的指导思想,首先取决于马克思主义自身科学的理论价值。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科学性世界观、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论品质——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也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统一。
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到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而“在第一个时期的开头,马克思学说决不是占统治地位的,它不过是无数社会主义派别或思潮中的一个而已。
”——列宁《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取决于它是经过实践检验和历史证明了的指导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科学理论。
教育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而其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已经被大量实践证明适合中国革命与中国改革的发展,并能够为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起到重要的理论促进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表现在许多方面,以下从与中国实际情况结合、清晰论述马克思主义、形成不同历史成果等方面出发,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进行了分析。
1.与中国实际情况结合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实际上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国情的具体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始于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同志在会上首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关键在于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并合理使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最终使其能够变成具有中国风格、符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
2.清晰论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是清晰地论述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同志在论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曾经下过清晰的表述:“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就是说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发展,还需要在理论发展的路上不断前行。
3.形成不同历史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当考虑到不同的历史成果。
考虑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一个长期、渐进的历史过程,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发展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重要的理论成果,这些宝贵的集体精神成果在指导新中国革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历史进程表现为许多成功的理论,以下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理论出发,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历史进程进行了分析。
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90来年,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顽强拼搏,积极进取,克服重重困难,在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总结起来,最基本的经验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发展道路。
回顾总结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对于更好地引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1938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等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问题,总结中国的独特经验,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以中国的文化形式和表达形式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这也就是毛泽东同志当年所说的:“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回答和解决的课题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外交、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
但归根到底是回答四个重大问题,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能不能解决好这四个重大问题,善于不善于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二、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
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迄今为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两大历史阶段,产生了两次飞跃,形成了两个理论成果。
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基本经验
作者:田克勤, TIAN Ke-qin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117
刊名: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9(4)
被引用次数:4次
1.江泽民文选 2006
2.毛泽东文集 1993
3.毛泽东选集 1991
4.毛泽东选集 1991
5.邓小平文选 1993
6.毛泽东文集 1999
7.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 2007
8.邓小平文选 1994
9.吴冷西十年论战(上) 1999
10.吴珺;何民捷马克思主义中国和当代化问题--访龚育之教授 2005
11.毛泽东选集 1991
1.颜旭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述评——基于研究视角的分析[期刊论文]-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2)
2.逯原.阎治才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问题的认识[期刊论文]-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3.肖克.杨弘以协商规制精英: 精英政治在中国的未来发展逻辑[期刊论文]-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4.颜旭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述评——基于研究视角的分析[期刊论文]-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6)
本文链接:/Periodical_dbsdxb-zxsh20090400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