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研组信息交流2009年5诏
- 格式:doc
- 大小:162.50 KB
- 文档页数:2
2024年化学教研组工作计划模版为圆满完成本学期的各项教学教研工作,切实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落实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战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效率,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探索教学常规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
特制定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继续____国家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认真研究高考改革的方向和命题改革趋势对高中教学提出的要求,加强教学的集体攻关,确保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坚持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大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不断增强化学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坚持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
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培养,鼓励青年教师树立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为青年教师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和平台,使青年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尽快成为强实的新生力量。
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中心,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全面提高本组教师素质和课堂教学水平,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制订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和实施方案,确保我校的化学教学效果。
二、教研措施1.注重发挥教研组的职能作用,加强组风建设:化学组素有团结、合作、上进的好传统,这也是我们引以为荣的风气。
加强教研组各项常规管理工作,充分利用教研组会时间组织本组教师认真学习课改的有关文件、教育教学理论和课程标准以及师德规范,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互帮互助,形成良好的教研风气和教研规范,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追求各学科高水平的教学质量。
教研组是开展教研活动的主体,紧紧依靠教研组中的全体化学教师,将教研活动经常化、制度化,增强团体精神和协作意识。
提高“组本研修”的实效性,随时修改和完善课堂教学改进点。
2.加强年级备课组的关键作用各备课组是学校教学教研活动的基本的单位,备课组内的教师都具有相同的教学内容和相似的教学对象,因此,每个备课组必须要认真做好组内活动。
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和教学总结,提高教学效果。
2024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文一、工作目标1. 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2. 推动化学教学改革,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3. 加强教研交流,促进团队合作,共同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二、工作内容1. 完善教材,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a. 对九年级下学期化学教材进行全面分析,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b. 设计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实验课程,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c. 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作业,保证教学进度和学生学习效果。
2. 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a. 组织教研活动,定期开展化学教学研讨会,分享教学资源和经验;b. 鼓励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升教学水平;c. 定期组织教学观摩活动,互相借鉴,相互学习。
3. 开展课堂教学改革a. 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b. 引入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趣味性;c. 制定差异化教学方案,关注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提高教学质量。
4. 加强实验教学管理a. 制定实验教学规范,确保实验安全和学生健康;b. 定期组织实验室设备检查和实验教学质量评估;c. 鼓励学生参加实验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5. 加强学科建设a. 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实验室设备和教学资源;b. 定期组织化学知识竞赛、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学科知名度和影响力;c. 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提升学科研究水平。
三、工作安排1. 第一阶段(2024年3月-4月)a. 完成对教材的分析和调整,制定教学计划和作业;b. 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分享教学资源和经验。
2. 第二阶段(2024年5月-6月)a. 开展实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b. 组织教学观摩活动,相互学习,提高教学水平。
3. 第三阶段(2024年9月-10月)a. 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法;b. 组织学生参加实验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化学教研课题[共五篇]第一篇:化学教研课题《初中化学探究实验教学研究》一、问题的提出及原因分析许多地方、许多教师不重视实验教学,学校实验室仅仅是学校硬件达标的一个摆设,许多学校没有专职的实验教师,有的学校将实验教师另眼相看,因此从事这方面研究的教师很少。
虽然有些教师初步研究过实验教学,但没有很明确的研究成果。
又由于新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来,国内对这类问题的研究也不是很深入,还存在着许多缺陷。
如重视知识点的落实,轻实验能力培养;过分重视实验结论,忽视实验研究过程中蕴涵的极为丰富的教育意义;过分要求实验结论的统一,严重束缚学生实验创新思维的发展。
为了每一位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必须的科学素养,实验探究成为化学科学教育和改革的突破口和重要特征。
化学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所需要的科学素养。
为此化学课程标准将实验探究作为化学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强调实验探究既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和实践过程,又是主要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同时化学教材以实验探究为主体编排了许多反映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相互联系的内容,纳入了诸如合成材料、纳米材料、环境科学等学科发展的最新前沿知识,突出了实验探究的重要地位,这就要求化学课堂教学必须采取以实验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为了保证实验探究在课堂教学中顺利、有效实施,我们提出了以初中化学探究实验教学的研究为主体的研究课题,来研究探究实验教学的创新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等,探讨探究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便为探究实验教学提供相应的实践指导。
二、预设的研究目标和任务(一)研究目标:通过研究得出一些有关深究实验教学的规律性的认识,加以推广,进而提高化学教师对探究实验教学的认识,促进教师端正对探究实验教学的态度,积极认真地开展好以实验教学为主的学生自主科学探究;通过研究得出一些有关探究实验教学的好方法和经验,加以推广,进而教给化学教师探究实验教学的技能和方法,减少他们摸索研究的时间和精力,尽快促进教师提高探究实验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省时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
2009学年高中部获奖统计初中部市一等奖34人次二等奖46人次三等奖111人次区一等奖36人次二等奖98人次三等奖106人次高中部市一等奖18人次二等奖39人次三等奖54人次区一等奖3人次二等奖15人次三等奖11人次2009学年上海市TI图形计算器学生作品比赛一等奖高二(6)班陆界宇、毛一帆、单昱二等奖高二(6)班刘蒋方舟2010年第二十一届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六月)一等奖范麟熙三等奖杨珺2010年浦东新区物理竞赛(五月)高一年级一等奖范麟熙高子瑞钱立孙唯佳二等奖杨年恺解俊张一鸣史季轩高二年级一等奖诸凌涵高航罗若天徐侃毛一帆白荣静周鸿运季嘉杰二等奖刘羽鹏郭骏单昱程云鹏徐庄迪王逸尘陆界宇李洽闻赵文谦杨佳玮孙巳阳周佳叶孟以爽朱睿捷顾贤强陈沁连赵鹭天2010年上海市高三数学竞赛(新知杯)获奖情况(五月)二等奖余琦三等奖邹佳桐王恺王泽宇浦东新区第十七届高中科普英语竞赛获奖(五月)二等奖张舒婷施原章心旖高雨橙朱睿捷顾贤强三等奖虞亦武王恺毛一帆白荣静余琦第七届上海市中学生时政知识大赛(高中)(五月)二等奖孙颖佳三等奖沈唯为张杨青2009~2010“恒源祥文学之星”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上海赛区“新课标新知杯”作文竞赛一等奖杨惠淋余吉恒陆双郁川二等奖周震陈晨章心旖孙艺白韵吴淑勰徐侃周旭婕盛荔三等奖冯双廖一衡杨沁顾海东2009学年上海市卡西欧杯信息科技学科竟赛(四月)高二程序设计一等奖王子豪(第一名)彭燕青二等奖李轶凡罗若天张惠楚三等奖高子瑞高三程序设计一等奖高明远三等奖陈晨2010年度北京电视台SK状元榜上海地区选拔赛(三月)二等奖高一(6)班王语婷三等奖高一(6)班陈嘉伟高一(2)班郭嘉文上海市(浦东新区)第七届中学生时政竞赛复赛二等奖高三(2)班孙颖佳二等奖高三(4)班张杨青三等奖高三(2)班沈唯为上海市第七届中学生时政竞赛复赛(三月)二等奖高三(2)班孙颖佳指导教师:黄宁宁二等奖高三(4)班张杨青指导教师:黄宁宁三等奖高三(2)班沈唯为指导教师:黄宁宁“外研社杯”第23届上海市中学生作文竞赛获奖(2010年3月)一等奖:高二(1)班:徐云将(指导老师叶红)二等奖:高二(3)班:史兆盛(指导老师朱琳)二等奖:高三(6)班:戴旭如(指导老师袁万萍)二等奖:高三(6)班:徐芊芊(指导老师袁万萍)第四届上海中学生现代文阅读大赛(2010年元月)二等奖:高二(1)班:王天天(指导老师叶红)三等奖:高二(2)班:杨沁(指导老师叶红)高二(5)班:孙艺(指导老师郑炎星)高二(6)班:朱睿捷(指导老师朱琳)高一(4)班:詹朱宁(指导老师吴法军)高一(5)班:谢富谨(指导老师徐林敏)优秀奖:高一(1)班:余雯妍(指导老师张捷)2009年“华二杯”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学生社会实践论文评选纪念奖高二(1)班王文澜等同学《仿古建筑在城市中的文化意义浅析》(李春丽指导)高二(5)班陈佳玥等同学《关于上海书城周围配套设施的调查与研究》(张惠娟指导)高二(6)班徐怡等同学《电子优惠券的经济效益研究》(王幼红指导)高三(3)班汤俐等同学《我校高一学生亲子关系的现状调查、分析及代沟的解决方法》(熊秋玲指导)高三(6)班陈晨等同学《“黄牛党”倒卖现象的调查研究》(林冬青指导)上海市第十七届高中学生科普英语竞赛A组二等奖高三(6) 张舒婷施原高二(6) 朱睿捷A组三等奖高二(6) 高雨橙顾贤强上海市第六届新少年中小学生现场英语作文比赛一等奖白荣静三等奖凌淑怡寿卓君赵烨婷优胜奖卢晓奕李俏2009年“卡西欧杯”上海市中学生英语思维作文大赛一等奖卢晓奕凌淑怡第15届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分区(NOIP)竞赛提高组一等奖王子豪(高二), 彭燕青(高一), 张惠楚(高二),王力宁(高一), 高明远(高三)二等奖罗若天(高二),李轶凡(高一),龚光仪(高二),赵晓辉(高一),高子瑞(高一)三等奖陈晨(高三),陆歆逸(高一)我校荣获2009年上海市青少年"白猫杯"应用化学与技能竞赛团体三等奖上海市“华理-化工杯”化学竞赛二等奖乔桑羽三等奖王泽宇第八届上海市古诗文阅读大赛个人赛二等奖:陈志明三等奖:瞿逸冰上海市浦东新区"华理-化工杯"化学竞赛预赛一等奖余琦王泽宇二等奖陆文添周天一雄三等奖陈天意2009年上海市“外文杯”高中英语竞赛上海市一等奖张舒婷2009年上海市“外文杯”高三英语竞赛浦东新区初赛一等奖张舒婷王泽宇二等奖汤俐三等奖章小酽李昕蔚陈晨徐天悦王媼婕顾泰嘉张璐林栋郁川高明远余琦徐芊芊上海市2009年8月第十届沪港澳与新加坡四地中学生阅读征文暨2009全球华人中学生阅读征文高中组三等奖白璟(6班)赵叶婷(4班)上海市“世博向我们走来”诗歌创作大赛一等奖:王天天《微笑的你》;二等奖:宋阳《在遇见你之前》;三等奖:杨镇州《海的这边》吴远杰《世博向我们走来》上海市“光明优+杯第二届让青少年读懂中国系列活动征文竞赛一等奖:陈志明;二等奖:诸琳;三等奖:陈鑫雨。
化学教研组工作计划必备15篇化学教研组工作计划1我组结合学校稳定、发展、创新的发展思路,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一、加强组风建设:化学组素有团结、合作、上进的好传统,这也是我们引以为荣的风气,但在教学研究及论文发表、争创更高层次上还要更上一层楼,所以本学期我们针对这方面做如下计划:1、每位老师在思想上以高尚人格标准和职业道德要求自己,立足现实,爱岗敬业,在形象年中有个更好的形象。
2、积极进行研究和实践提高课堂效率的途径,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有效教学的有效性,在备课组内相互交流,每两星期探讨一次,做到有内容、有计划。
3、将教学教育实践的经验和体会进行总结,提升成文字,提高教科研水平,形成良性循环。
4、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学校和市教研室举办的各种竞赛,在竞赛中得以迅速成长,真正成为可依靠的力量。
二、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1、各备课组进行同题开课。
具体工作是在三个年级中每个年级开2—3节课,共8—12节课,三种类型:进校一年的教师开汇报课,进校2—5年的教师开研究课,进校5年以上的开示范课。
2、半学期检查一次青年教师的教学笔记,并请资深教师给予点评。
3、让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校、市级的各种教学比赛,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和热情有意识地锻炼自己。
4、继续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由师傅把好平时的教学关。
三、提高教研活动和备课组活动的质量:1、本学期教研活动每二周一次。
要以开课、听课、评课和探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主,相互交流学习,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组织学习研究新课程标准,在思想意识层次上,领悟新课程对每位老师的`高标准要求,在新课程实施前完成观念转变,以更好、更快地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和要求。
3、各备课组每周活动一次,加强集体备课,积极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统一课时进度,统一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统一教辅材料和测试的试卷,同时把握好试题的难度,使每次测试达到有效的目标。
四、抓好常规教学工作,迎接各种大考:1、抓紧高三、教学工作,全组齐心协力,为高考出点子想办法,力争能打好、打胜这一仗。
大家好!我是化学教研组的组长,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们教研组的一些经验和做法。
化学教研组一直以来都是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力量,我们深知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以下是我们化学教研组在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团队建设等方面的一些经验,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一、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1. 针对学科特点,深入研究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难点。
2. 积极开展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共同研讨教材、教法、学法,提高备课质量。
3. 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育教学培训,拓宽视野,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4. 开展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5. 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6. 开展学科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加强科研工作,提升教研组整体实力1. 明确科研方向,围绕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确定教研组科研课题。
2. 鼓励教师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提高教研组的科研水平。
3. 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提升教研组成员的科研素养。
4. 开展教研组内科研交流活动,分享科研成果,促进共同进步。
5. 积极参与学术会议,提高教研组的学术影响力。
三、加强团队建设,营造和谐氛围1. 建立健全教研组管理制度,明确职责,确保教研组工作有序开展。
2. 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
3. 关心教师的生活,关心教师的成长,提高教师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4. 举办各类文体活动,丰富教师业余生活,增进教师之间的友谊。
5. 建立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加强课程建设,提升学校化学学科地位1. 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优化课程设置,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2. 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开发校本课程,丰富教学内容。
3. 推广优质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 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产学研结合,提升学校化学学科地位。
. . 。
..宁研[2009]23号关于宁国市2009年高三教学视导活动情况的通报各高中:为进一步探讨新课程教学改革和高考研究,交流复习经验,提高高三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根据宁国市教体局教研[2009]3号文件精神,2009年3月23日—3月30日,宁国市2009年高三教学视导活动分别在各高中分学科相继开展。
本次视导活动查阅并评价了高三教学设计和复习计划,进行了专题复习研讨课及复习策略研讨,传达了外地高考研讨会信息,交流了高三复习经验,并开展了相关论文和经验总结的评选,达到了预期效果。
现将本次教学视导活动情况分学科通报如下:语文一、高考复习研讨课(一)研讨课:1、钟勇《小说的探究》;2、李鸣晓《高考作文冲刺---问世间情为何物》(二)评价和建议:和会教师在研讨中一致认为,两堂研讨课很好地体现了高考复习课的特点和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典型性。
钟勇老师的《小说的探究》,紧扣2009年安徽省高考《语文测试说明》中新增的考点,恰当地选择角度和阅读材料,很好地引导学生怎样去阅读作品,感受形象,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生活和情感,探索其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李鸣晓老师的一堂高考作文指导课,紧紧围绕一个“情”字,指导学生分析高考高分、满分作文的原因,探讨高考高分、满分作文的写作技巧方法,引导学生在把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基础上,以“情”为出发点,在高考中向高分作文冲刺。
视导团建议,在高考复习中,教师要进一步研究理解《2009年语文高考说明》。
“阅读分析理解”应注意,要源于文本,不离文本,吃透文本,真正起到“举一反三”作用;作文指导要注意加强“实战”写作训练,将“导”和“练”有机紧密地结合起来,在“练”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水平。
二、新高考信息解读视导团成员、中学高级教师程守方,作了题为《把握考纲,明晰变化,探究趋势,研究对策》的报告,对2009年的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高考说明》,进行了清晰准确而有独到见解的解读,重点突出,易于把握理解。
开展特色校本教研,加快教师专业成长近年来,我校坚持“以校为本”的教研形式,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和教科人员的作用。
同时学校还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之下,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初步显成效。
我校化学组的校本教研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教师间的观摩与讨论以教研组为互助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
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点评,各抒己见。
以教师的教学中或学生的学习中所形成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制订计划、开展研究。
以一节片区公开课“化学平衡常数”为例,我们是这样安排教研活动的:1.集体备课先由开课教师主讲教学思路,再由备课组其他教师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材处理情况、教学媒体运用、教学进度、练习设计等方面进行集体讨论。
2.上课备好课后,该教师具体实施课堂教学,在具体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教学调控与应变能力,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教学思路,保证教学按计划有效地进行。
3.评课在该教师上课后,每位听课教师都对自己所分配到的方面进行了点评。
4.开课老师个人反思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科知识方面的学习,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应变能力。
5.教研组总结一次校本教研活动,是不能解决我们在教学中的所有问题的,但反思本次活动在教研主题的确立、教研活动的策划落实、教研实效的总结检讨的全过程中,无疑我们发现了问题,收获了经验。
本次教研体现了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在探索课堂教学实效性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在集体备课-上课-评课-教学反思-教研组总结的过程中,全组教师自始至终地参与到其中,通过对教学设计思路的改进,能使教师对某些教学问题的深入思考,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办,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开展单元教学质量监控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组高度重视考试研究工作,把它作为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个主要抓手,尤其是教学全过程教学质量的调查研讨,借此进行教学质量的严密监控。
化学教研通讯稿
尊敬的教研组成员们,
大家好!我写这篇通讯稿是为了分享一些关于化学教研的重要
信息和最新进展。
首先,我们要重点关注化学实验的安全性。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
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我们必须始终牢记实验安全的重要性。
在进行实验前,我们要确保所有实验室设备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并做好充分的实验前准备工作,包括实验操作步骤和应急处理措施等。
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对学生的实验安全教育,让他们了解并遵
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定,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其次,我们要密切关注化学教学的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
发展,化学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作为教研组的一员,我
们应该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教学质
量和效果。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化学实验设备和网络资源,开
展在线实验和模拟实验,以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化学知识。
最后,我们要加强教研组的协作和交流。
教研组是一个团队,
只有通过紧密的合作和有效的沟通,我们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应该定期举行教研活动和讨论会,分享教学心得和经验,共同
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化学教学领域的最新
研究动态,通过阅读文献和参加学术会议等途径,不断更新和扩充
自己的化学知识。
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化学教研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同推动化学教学的发展!
谢谢大家!
教研组综合组。
2024年中学化学教研组工作计划例文一、工作指导思想认真学习、____有关教育理论和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学校实际,体现锐意进取,求真务实,争创名校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二、工作要点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研组各成员将加强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信息技术的应用,学习有关课改精神,了解教研信息,使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为全组教师的共识,更新教学观念,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指导日常的教学工作。
2、确保每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且做好记录,在活动中对课程标准进行再学习,以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的正常有序进行。
发挥教研组对本学科的教学质量、教学过程的管理。
3、确保至少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的正常开展。
集体备课活动时间以确定的和不确定的时间相互结合为主。
做到目的、进度、内容、重点、难点、基本例题、基本作业的统一,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
5、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
搞好卫生工作,做好实验室仪器借用、破损、赔偿、开放等台帐资料,让化学实验室成为学校的窗口。
做足、做好初三化学实验,体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动手实验的能力。
6、重视抓好教科研工作。
利用课余时间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7、认真组织好初中化学的竞赛活动。
8、统一、完善化学作业,广泛吸取好题,批、评及时有针对性。
积极配合年级组、备课组做好辅优补差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力争在化学教学质量上取得新的突破,努力使之成为我校的优势学科。
本学期本组重点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争取较好教学质量。
本组学科成绩目标:优秀率不低于校定目标;低分率不高于校定目标;。
三、教研组活动计划2、正常开展教研组活动、备课组活动、课题活动,并作好记录。
3、每位成员每学期至少上好一节校级或校级以上公开课。
4、组织好学生进行化学竞赛。
5、认真组织出好每一次的阶段性测试卷,认真进行考试质量分析,针对各班级可能出现的成绩落差,进行分析、研究对策。
2024九年级化学教研组工作计划一、前言为了提高九年级化学教学质量和效果,我们教研组特制定2024年的工作计划,旨在通过科学、细致的教学安排,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工作目标1. 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完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内容全面覆盖。
2. 提高教研活动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学质量。
3.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4. 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三、具体工作3.1 教学计划与课程安排- 分析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
- 确保教学内容全面覆盖,重点突出,难易适度。
3.2 教研活动- 定期开展教研活动,至少每月一次。
- 活动内容包括教学方法探讨、教学难题讨论、教材分析等。
-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提高教研能力。
3.3 实验教学- 加强实验教学,确保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 定期检查实验设备,确保实验安全。
- 组织实验技能培训,提高教师实验教学能力。
3.4 教学质量监控- 定期进行教学质量检查,包括教案、课件、学生作业等。
- 及时反馈教学质量信息,调整教学策略。
- 组织学生进行教学质量评价,了解学生需求和教学效果。
3.5 教师培训与学术交流- 鼓励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 安排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教育培训等,拓宽教师视野。
3.6 学生辅导与关爱- 关注学生学习情况,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辅导。
- 加强师生沟通,了解学生需求,关爱学生成长。
四、时间安排- 教学计划与课程安排:2024年1月-2024年2月- 第一次教研活动:2024年3月- 实验教学与设备检查:2024年4月-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2024年5月- 教师培训与学术交流:2024年6月-2024年7月五、总结与展望通过2024年的化学教研组工作计划,我们期望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化学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24年中学化学教研活动小结一、活动背景2024年是中学化学教研活动的关键一年,也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时期。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学化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我校在这一年开展了一系列的化学教研活动。
该活动旨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推动化学课堂的改革和发展。
二、活动内容1.专业学习本次教研活动的核心内容是中学化学教师的专业学习。
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讲座、研讨会和专家讲座,涵盖了化学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
教师们通过参与这些学习活动,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学科素养和自信心。
2.微课录制为了进一步推广和分享优秀的教学资源,我们组织了微课的录制活动。
每位老师都录制了自己的微课,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
通过互相学习和交流,大家不仅提高了教学水平,还丰富了教学资源。
3.课题研究为了促进教师的创新思维和研究能力的发展,我们组织了化学课题研究活动。
每位教师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在教研活动中报告自己的研究成果。
这不仅提高了教师的研究能力,也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三、活动效果经过一年的努力,本次中学化学教研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提升。
通过参与专业学习和学科研究,教师们对化学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
2.教师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
教师们通过互相学习和交流,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
教研活动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互动和学习的平台,使教师们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
3.教师的创新思维得到培养。
通过参与课题研究和微课录制等活动,教师们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培养。
他们不仅能够研究和探索新的教学方式,还能够将自己的创新成果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4.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通过教师的共同努力,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教研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
《与化学专家教师的对话》习题一、判断题:1.化学学科和化学科学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2.法拉第(Faladay M)倡导“最好的实验是复杂、大型和鲜明的实验”。
()3.科学教育必须关注学生学科知识结构的建立,只有如此方能使科学教育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4.“应用领先观”比“科学领先观”更加关注学生科学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
()5.各级学校所设计的科学或分科化学类课程,应依随教育的总目标,处理好:社会需求、个人发展、学科专业与升学就业之间的平衡关系。
()6.教学理论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教育事业的心脏。
()7.要想学好“化学教学论”课程,高师生必须要转化角色,将自己摆在教育教学行动架构中。
()二、填空题:8.化学从实验化学进入定量化学时期的主要标志是拉瓦锡_________和道尔顿__________的提出。
9.近代化学和现代化学肇始于18世纪50年代,而作为“学科”进入学校体制的化学教育教学活动则推迟到________________。
10.美国化学家布里斯罗(Breslow R)曾概括地说“化学是一门中心的、__________的和__________的科学”。
11.化学学科的主要任务是将公认的化学概念、_____________和基本事实教给学生,并能反映化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12.1903年,《______________》的颁布标志着化学课程在我国教育制度中正式确定了自己的位置,化学教育体系进入成型期。
13.《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强调的学生必须学会的四种“支柱知识”是指:学会认知、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4.学校教育较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在: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个方面具有强烈的国家计划性(体现国家意志)。
15.“化学教学论”课程的基本要求是,从理论和观念上引导高师生_________,从教学技能培养训练上教高师生___________,从教科研思路上使高师生___________。
积累与研究分享与交流作者:方程来源:《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13年第10期【名师档案】舒继青,男,1962年10月出生,现为浙江省上虞市教体局教研室高中化学教研员。
2004年被评为绍兴市首批正高级中学高级教师,2006年被评为浙江省化学特级教师。
担任的社会职务有:浙江省教育学会中学化学分会理事,浙江外国语学院《教学月刊·中学版》杂志特邀编辑,绍兴市第二、第三届名师培养工程导师,丽水中学、松阳一中“借智办学工程”化学学科首席指导教师,等等。
舒继青注重教学经验的总结与提升,先后在《化学教育》《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化学》《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仪器与实验》《中学理科》《中学生数理化》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主编、参编、主审高考、会考复习用书多种;主持完成省、市级教研课题多个。
舒继青注重教学经验的推广与传播,先后在浙江大学、宁波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等高校以及杭州、宁波、温州等地的其他培训部门为省内外化学教师作专题培训。
【教育信条】泛观博学,由博而精,由精至简。
经常向舒继青老师约稿,约稿内容涉及的面很广,有关于课堂教学的,有关于高考命题研究和复习教学指导的,甚至还有编写教辅资料的。
我想,这是因为舒继青老师作为教研员在化学教学的各个方面都有深入研究的缘故吧。
在“名师”栏目,我一直试图就名师在教学理论或实践研究的一个方面进行深入挖掘,但是,对于舒继青老师,只选择一个方面来介绍难免会觉得遗憾。
在与舒老师的交流中,他对教学研究的执着以及在研究中分享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舒老师说,他的教学研究可以用“积累与研究,分享与交流”这句话来概括。
在我看来,这句话既反映了他在化学教学研究上走过的历程,也体现了他对于教学研究所持的一种态度。
一、积累与研究我想,积累与研究是互为条件的。
积累是研究的基础,如果没有积累(无论是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还是教育教学理论的积累),研究也就无从谈起;同时,研究的成果也是积累的对象,而这样的积累过程也是研究成果的汇总与升华。